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紅星歌教學反思(通用13篇)

紅星歌教學反思(通用13篇)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1

本首歌出自兒童電影《閃閃的紅星》,歌曲又琅琅上口,耳熟能詳,學生都能唱出主旋律,但要真正理解這首歌的內涵,體會這首歌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的所表現出的革命感情,感受歌曲所表現的自豪、積極向上的情緒,對現在的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本堂課以欣賞為主,合唱為輔,合唱的加入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歌曲的情感,感受音樂。整堂課下來,感覺還比較順,但是自我感覺課的設計針對五年級的學生,似乎教材挖掘的還不夠深,可讓學生的欣賞程度再加深,這是以後欣賞課應該注意的,不應該走形式路線,而應該實在、紮實,真正讓學生學到點東西。因為這首歌曲學生們都比較熟悉,所以本課的重點不在於學唱,而在於對樂曲的情感的分析及體會。主要給學生們通過欣賞樂曲看電影片段,瞭解歌曲的情緒。本課給學生講清楚的內容是:這首歌曲的情緒,影響這首歌曲的情緒的因素。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課上加上一個小遊戲,讓學生在歡笑娛樂中掌握一些音樂的知識。

紅星歌教學反思(通用13篇)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2

活動進行得有趣,孩子們快樂,老師感覺有勁,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分析其成功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巧妙引導。在傾聽樂曲後,教師提問:聽了樂曲後,誰來説説你的感覺?龍盧皓小朋友舉手回答:我聽到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感覺像是解放軍叔叔在走路,很精神的,第二段感覺很温柔。一下子把樂曲的性質説了出來。看他説得這麼準確,而其它幼兒還有點似懂未懂的樣子,我讓幼兒再來聽一聽,看看你的感覺是不是和龍盧皓一樣,在聽的時候,你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做出來。這樣,在播放第二遍音樂時,孩子們的熱情就一下子激發出來了,他們聽出了三段音樂的不同,並且能夠大膽地用動作來表現。

二是圖形卡的巧妙運用。兩張圖形卡的運用,既幫助幼兒明確區別了ABA結構,知道第一段有六個樂句,第二段有四個樂句。而且還為進行節奏譜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在我出示節奏譜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們看得懂嗎?孩子們説看不懂。這時,我將第一張圖形卡放到了A段的節奏上面,用手比劃了一下,然後再問:你們看懂了嗎?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圖形卡與節奏譜表現的是一樣的句子。我接着引:是的,只不過我們要用身體動作把節奏拍出來。於是,孩子們在圖形卡的幫助下,很快拍出了A段和B段的樂句,並且能夠跟着樂曲連續地拍下來,表現非常棒。

三是課前經驗適度豐富。我利用日常生活中對比欣賞雄壯有力的歌曲與舒緩樂曲的播放,引起了他們對先前經驗的回憶。再加上午飯、午點後讓孩子們通過視頻欣賞電影《閃閃的紅星》和舞蹈《紅星歌》,他們對此歌曲既不陌生,又不完全理解,只是從中瞭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聰明、勇敢、堅強的精神,體驗了歌曲的特性,這為理解樂曲、聽樂曲創編動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3

三年級音樂第六單元《紅星歌》,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演唱《紅星歌》,對學生進行革命史教育,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共產主義接班人的遠大理想。感受歌曲進行曲的音樂風格及重音記號的效果。

通過反思試講時的不足之處,我及時與同事們探討、研究,接受指導,在備課時,我重新思考解決本課重、難點的方式,把教學環節設計得更加嚴密、順暢、層層深入。 ( 勵志天下 )

我將用動作感受進行曲雄壯的風格這一難點設計在學習歌曲之前。在介紹了影片背景後,我請學生觀看影片片段,提問:你體會到什麼情緒和心情?誰能模仿潘冬子特別自豪的樣子。學生舉手談出對影片片段及音樂的感受。我進一步指導説:他走在紅軍的隊伍中步伐很堅定。我們也跟隨着潘冬子走上革命的征途吧。學生通過理解影片內容,跟隨着影片音樂整齊地踏步,更深入地理解影片內容,更深刻地體會出歌曲堅定有力的進行曲風格。

在學唱解決樂句難點部分,我請學生體會旋律線的不同,然後聽老師完整演唱歌譜,在難點樂句處舉手表示,目的是 讓學生鍛鍊識譜能力。學生找到難點樂句舉手表示,並且跟隨着老師一起演唱,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難點樂句的印象。採用師生接唱的方式來進一步鞏固難點樂句,學生對於難點樂句的把握更加充分,演唱效果較好。在演唱處理學習重音記號時還是採用的對比演唱的方法,學生演唱效果較好。我還設計了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邊踏步邊演唱,目的是讓學生從堅定的步伐中感受歌曲的情緒,從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也是對前面內容的鞏固練習。

最後,我對學生進行了爭當祖國建設接班人的思想教育。我説:同學們,潘冬子為了革命勝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他是革命鬥爭中的一顆紅星。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時代,在我們身邊也有一顆顆祖國建設的紅星。我出示了宇航員、奧運冠軍、交通警察、建築工人、醫生的圖片,讓學生理解紅星的精神實質,最後我讓他們把目光轉向了身邊聽課的老師,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師辛勤教育他們,老師是祖國建設的紅星。我請學生向老師們敬隊禮,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於老師的敬愛之情。更讓學生理解了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跟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為祖國建設的合格接班人。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鑽研教材、設計好教學環節的同時,還要進一步研究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時反思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演唱《紅星歌》,在聽、看、講、做、唱、演、舞等音樂活動中來體會樂曲的風格和情緒,由於這首歌出自兒童電影《閃閃的紅星》,歌曲又琅琅上口,耳熟能詳,學生都能唱出主旋律,但要真正理解這首歌的內涵,體會這首歌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的所表現出的革命感情,感受歌曲所表現的自豪、積極向上的情緒,對三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而學生在欣賞課上又往往因為歌曲太熟悉而缺乏興趣,因而不願意去集中注意力去深化理解,針對這一情況,我將單一的教學內容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和表現形式,使枯燥的欣賞課變得生動而有趣,在這節課中,我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看來,在課改教學中,只要大膽嘗試,做個有心人,會澆開校園更多的音樂之花,但在這節課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我期待着老師對這節課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5

音樂的課堂需要音樂,在理解、掌握了音樂的基礎上,再去挖掘音樂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節課的主題是合唱與欣賞,下面我就這次課作一反思。

1、合唱意識的培養

本堂課以欣賞為主,在體會第二部分的抒情片段時加入了合唱教學。由於是在嘗試期,因此還存在在很多不足之處。對於合唱教學的方面也不是特別懂,試教時也在摸索更好的辦法,學生感覺也有點生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很好的體現出合唱的效果,學生合唱意識也較淡薄,這是以後在教學中該改正的。

2、演唱習慣的培養

演唱習慣的培養並非是一日就能達到的,它需要長期的訓練,培養。在平時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過分的注重於歌曲的學唱,而忽略了演唱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堂課毛病也同樣出現了,我想,這就是在以後音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3、教學設計

本堂課以欣賞為主,合唱為輔,合唱的加入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歌曲的情感,感受音樂。整堂課下來,感覺還比較順,但是自我感覺課的設計針對五年級的學生,似乎教材挖掘地還不夠深,可讓學生的欣賞程度再加深,這是以後欣賞課該注意的,不應該走形式路線,而應該實在、紮實,真正讓學生學到點東西。

以上幾點,是節課體會較深的東西,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活動以及反思感悟到音樂教學的要領,繼續自己對教學的熱情和努力。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6

由桑志軍副教授主持開展的“反思性教學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促進語文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課題研究,已經歷時近兩年了,在我校進行了四次課題活動。承蒙學校信任,10月14日由我執教了一節實驗課,我講授的內容是語文出版社S版六年級上冊11課《永遠的歌聲》。接到上課的通知時,我有些緊張,面對專家的聽課,我要如何去把這節課上好,如何去駕馭這堂課呢?

一、課前準備:在反思總結中吸取經驗,擬定教學目標

我翻開課題實驗筆記,認真去研究上三次課題活動中六位老師上課時,桑老師對這六節課的評析,以及自己和課題組成員聽課後對課堂教學的評價。總結出這六節實驗課共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者在授課時,總是試圖面面俱到,而使課堂倉促延堂拖堂。二是教學目標的設定有偏差,把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相混淆,界限模糊,表述不清。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目標都含糊或是不正確,課堂效果自然是要大打折扣。在前三次的課題活動中,桑老師明確地指出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有層次,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明確表達在課堂上達到什麼能力目標或知識目標。

有了清晰的思路後,我開始備課。首先確定目標,目標的確定必須要考慮單元目標和文本特點,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目標。首先研究單元目標,本單元目標是: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研究課文,深入研究後發現《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是落實單元導讀要求的最好課例。課後練習設計的問題“當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草藥和小魚的時候,老師為什麼一下子摟住‘我們’髒乎乎的身子哭了?你對文章題目是怎麼理解的?”也正體現了單元導讀的要求。《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孩子們冒着被狼吃的危險去東山為生病的女教師採草藥和捉小魚這麼一件事。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表達師生情深,很容易引起共鳴。再結合本班學生學習情況,我把目標確定為:1.初步掌握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2.品味文章精彩詞句,感受“我們”對老師真摯的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教育。3.從詞語的替換對比明白用詞的準確更有利於表達真實的感情。

二、課堂教學:選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過程

目標確定之後,我開始根據課文選擇教學內容,盡力避免出現桑老師在前面指出的情況:授課老師在上課時試圖面面俱到而不能完成預先設定的目標。根據課文特點,我改變了授課順序,先分析孩子們愛老師而為老師採藥,然後用一個過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會讓孩子們冒着被狼吃的危險去為她採藥?”引出寫“老師的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寫孩子們愛老師而為老師採藥”這部分內容時,我主要選擇四個最能體現孩子對老師一片深情的句子來展開教學。句子一:“放學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問:‘是男子漢嗎?是,明天就跟我進東山去!我知道東山石溝裏有樣草藥叫煙袋鍋花,專治咳嗽,老師一吃準好。’我馬上想起大人告誡的東山不能去,山裏有狼,可還是立即使勁地點了點頭。”我抓住“拽住”一詞與“拉住”對比,讓學生感悟二牛急切要約“我”去為老師採藥的心情。從“!”“?”這兩個標點去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二牛要去採草藥的堅定,從標點符號去體會感情學生很容易把握,當時學生朗讀很到位。然後抓住“我”的心理活動“馬上”“立即”“使勁”三個詞語,讓學生在看似矛盾中體會“我”對老師發自內心的愛,明知有危險但還是毫不猶豫答應。句子二:“而眼尖的二蘭忽然又發現溪裏有小魚,她説老師是南方城裏人,愛吃魚,讓我們抓。我和二牛乾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條條小魚被甩上岸,二蘭和石花就用柳條把它們一條一條地穿起來……”我先讓學生畫出“我們”捉魚動作的詞語。然後從“摸呀,捉呀,追呀,堵哇”四個詞引導學生去想象捉魚時抓魚與歡呼的快樂場面,體會孩子們用盡各種辦法也要抓到魚給老師吃的心情,在歡樂中體會孩子們對老師的愛。句子三:“我們興高采烈地抱着草藥,拎着小魚往回走,迎面碰上來找我們的大人、老師和同學。”這個句子我抓住“興高采烈”這個神態詞讓學生髮揮想象:“孩子們會想些什麼?”讓學生了解在神態描寫中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句子四:“在大人的責罵和追問聲中,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了草藥和小魚。老師一下摟住我們髒乎乎的身子,哭了,淚水一滴一滴掉在我們臉上……”這個句子重點抓住“獻”這個字做文章。先讓學生用“獻”組詞,學生很快就脱口説出“奉獻”“貢獻”,再讓學生用另一個字替換,學生自然地説用“送”替換。在詞語的替換中,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獻”更能表達孩子們對老師的尊敬愛戴。通過這樣的詞語替換讓學生又明白了用詞的準確更利於表現人物的感情。在備課時,我計劃抓住“淚水”這個詞做文章,我要讓學生去理解這是激動的淚水,高興的淚水,欣慰的淚水,擔憂的淚水,是老師被孩子們冒險為自己抓藥而感動激動,為孩子們這麼愛戴自己而高興欣慰,為孩子們會被狼吃而擔憂的淚水。再抓住“一下摟住”讓學生感悟到老師愛撫孩子們的温馨場面,結合課文裏的插圖去感受濃厚的師生情。但是,在教學時一看時間有點緊,居然把這一個重點環節而忘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在分析寫老師好的內容時,我主要先讓學生找出寫老師好的總括句,再讓學生具體分析句子老師好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的引導,學生很容易讀懂,師生互動也比較融洽。

三、課後討論:在反思中樹立自信並知不足而明方向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還是比較滿意。一是我自己本人進入到了課文的情境中,在我的感染下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課文情境中,所以整節課都處於一種師生互動積極融洽的氛圍中,課堂氣氛濃厚。二是課堂教學的展開按照我預設的程序進行,指點到位,學生容易理解課文,整節課下來沒有冷場的局面。存在問題是在教學中一直處於一種比較趕的狀態,似乎一直在催着學生往前趕。更不應該的就是“老師為什麼一下摟住孩子們哭了”最能體現師生情這個環節的教學居然遺漏了。

桑志軍副教授的點評很中肯,聽了他的點評,既提高了我的自信又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從而確定了自己今後教學中的改進方向。桑老師是這樣評價的:一是教學目標的設定很到位,能緊扣單元的教學目標及課後練習來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沒有眉毛鬍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地講。二是教師的基本功紮實,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善於啟發引導。三是在教學中有課堂生成,在指導朗讀中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能從標點符號的理解去引導,這樣的課堂生成使教學充滿活力。存在的問題是:一是牽引太多,學生活動空間不足,整堂課比較趕。比如在找體現學生愛老師的句子,一學生彙報了四個句子後,另一學生提出異議,指出其中一處不是時,老師直接説“老師覺得這個地方是”,把自己的理解強灌給學生,有一種“請君入甕”的感覺。為什麼不讓學生自己分析到底是不是呢?二是問題的設置太直白了,比如在教學抓魚時,設置的問題是“把抓魚的動詞畫出來”,可以換個説法“作者是如何描寫孩子們捕魚的?”這樣讓孩子去找去想,不要老師帶着孩子們去想,不然就牽引太多太緊。

聽了桑老師的點評,真是恍然大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的確如此,回顧自己所上的公開課,自己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時間很緊,一節課下來,很累。自己也很想突破改變,但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因此每節公開課都是如此,走不出這個瓶頸。而桑老師的點評打開了缺口: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對學生不放心,牽引得太多,牽引得太緊。正如桑老師所言:課堂給人一種“請君入甕”的感覺,總是預設好後,就一定要把學生往這個框架裏趕,這是對學生的不信任,説到底是對自己不信任,沒有底氣,怕萬一學生遊離了這個框架而無法駕馭課堂。也正因為如此,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不充分,只是象徵性地思考,然後牽着學生往前趕。

教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奮起改進,這是我上了這節實驗課最大的收穫。課堂中的閃光點要繼續發揚光大,與此同時要改正教學中的不足。要使自己的教學不斷地趨向於完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體驗,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也使課堂充滿民主氣氛,充滿生機。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7

《霧凇》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我覺得除了要充分感受霧凇的美之外,還要由衷地提出保護自然奇特景觀的內心需求。課文中霧凇的形成過程是説明性的文字,科學性很強。那在教學中如何有機的結合,是我在備課過程中一直都覺得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經過一番研讀後,我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又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片段。2、能理解並説出霧凇的形成過程。3、感受霧凇的奇特美麗。

但學生生活在江南,從未親眼見過霧凇,雖然通過文本能夠得到一定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認識,更無法理解吉林霧凇形成的特殊原因,給教學帶來了困難。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通過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藴涵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讀的方法:

1、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霧凇美景,邊讀邊感悟。

2、自讀質疑。

3、品詞、品句,體會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並要求“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努力挖掘課文“美”與“奇”的因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感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語文素養。

“奇”既是吉林霧凇的重要特徵,也是體會美的重要抓手,因為“奇”,吉林霧凇的美才與眾不同,因為“奇”,我找到了貫穿文章的主線。知道了這篇課文要讓孩子體會美,要讓孩子感受體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認真研讀教材,我的心裏有了底,在設計整個過程時,就以賞析為主,通過朗讀字、詞、句體驗文本的神韻美。

創設意境,激發情感,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章情感,深化對課文的理解。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出示了霧凇的相關圖片。學生一下子被霧凇的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的畫面所感染,我適時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贊贊霧凇,學生願意説,也願意想,回答得流暢説明了霧凇已然成為學生的思維對象而有所感悟。接着抓住“奇”字讓學生感悟霧凇的美與多。

霧凇形成的過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課的重點,體悟文本是怎樣具體描繪“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是難點。需要有一個反覆閲讀、思考、體會的過程。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讓孩子帶着問題:1、霧凇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2、吉林的松花江畔具備這樣的條件嗎?默讀、品味課文。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學生揣摩語言自我建構、自我生成、自我發展。孩子在瞭解霧凇成因的同時,又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理解霧凇的形成,感受語言的美,感悟霧凇凝結過程之美,體會作者的喜悦之情,自豪感就自然產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就得到激發。但其中還存在着不足。雖然,讀書要求很明確,但孩子回答得不是很好時我沒能及時有效評價加以引導,學生雖然有所感悟,但讀得感情不是很到位,有待提高。教學中拓展延伸因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只得下節課完成。

腦袋不是一個灌輸知識的容器,而是一支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悟為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內化文本,超越文本。學生兼容並舉,多種感官參與,以自讀、自悟為經,以語言訓練為緯,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評價語較單一,應在多元化些,鼓勵性再強些。

2、語言不夠簡練。

3、由於緊張沒有全神貫注地在學生身上。

4、時間掌握不夠到位。

我們常説: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能成就更多的完美。以上是我此次上課後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取他人之所長,補已之短,更上一層樓。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8

通過這句話,學生可以帶着這樣的幾個問題:“人們為什麼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從那些話可以讀出來?哪些詞句突出了人們對海洋的熱愛、敬畏之情?”去朗讀感悟課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迎來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通過這句話,我們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是什麼力量可以使人類跨入21世紀不再“望洋興歎”。人類從哪些方面開發海洋、利用海洋。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感悟課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體會到海洋的確實21世紀人類的希望,體會到科學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導學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課文的第9自然段中強調了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是這樣來激勵學生熱愛海洋、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導學生抓住“不過”、“首先”、“必須”、“只有……才……”等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其二,從反面理解內容,做了一個這樣的説話練習“如果人類不保護海洋,不珍惜海洋資源將會( )。”其三、我有蒐集了一些資料做了適當補充,並佈置學生課後繼續蒐集。其四、鼓勵學生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

當然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四字詞語,課後還讓孩子做了一個用用書中的詞語練習寫一段話的練習。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9

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還是很成功的,讓學生做一回戰地攝影記者,抓拍感人場景這一語文活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能引領學生深入品味作品的感人之處、意藴豐富之處,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得到了心靈的感動和淨化綠色圃中,而且對於精彩的細節描寫也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學生的潛能被很好地挖掘出來了,他們的回答可以説是精彩紛呈。這不由讓我想到:很多時候,我們總抱怨學生上課不配合,總覺得學生對稍難問題不願做深入的思考,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們沒能調動起他們研討的興趣,沒能給他們一個思維的具體的觸發點,沒給他們提供發揮創造性思維的平台。

如果課堂中只是簡單地問:“你們覺得本文哪些地方感動你?為什麼?”估計很多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老生常談。所以,能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地投入學習,去和作品及作者認真“對話”,親身體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在新課程環境下的語文課上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否則,充分體現“以學為主”的新課程理念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10

zh、ch、sh、r 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漢語拼音的第8課。本課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四個聲母zh、ch、sh、r及四個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ri ,每個聲母配有一幅生動的圖畫。在教學時,我明確了教學目標:1、學會zh、ch、sh、r 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2、學會zhi、chi、shi、ri 四個整體認讀音節。並藉助圖畫、卡片學習字音、字形,由直觀到抽象,符合兒童認知特點。

1、複習z、c、s導入新授。本節課教學的zh、ch、sh是在認讀z、c、s的基礎上,因此對z、c、s的認讀很重要。因此複習導入的方法,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也聯繫了本節課的教學。在複習時,讓學生回顧z、c、s的讀音和發音要領,強調z、c、s發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接着再找同學抽讀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強調音要讀長些,讀響亮些,當把這兩項練習完成後,我再採用綜合複習的方法,將聲母與整體認讀音節混在一起,然後找同學聽音取卡片,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力和分辨能力,而且對所學的知識,也是進一步的鞏固和加深。

2、本課教學時我還利用課件的優勢,在故事情節中引出zh、ch、sh r。一隻(zh)小獅(sh)子整(zh)天在森林裏找(zh)獵物,有一天,它出(ch)去,找到一塊肉(r),美美地吃(ch)了一頓。故事情節中出現的聲母寶寶,學生聽起來會顯得更親切些。然後根據出現的聲母字寶寶,然後師範讀,生跟讀,邊讀邊正音,再找個別同學讀,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讀音,這樣達到及時反饋的效果。

3、由於學生平時積累的生活經驗還很少,對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區分還不是很掌握,為了能夠讓學生正確、清楚地掌握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以及準確、流利地發好這兩個音。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正確掌握髮音的位置。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11

在簡單導入後,讓學生説説“王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孩子們很快用“很有才氣”來概括。在讓學生板書後,很自然地引入到對文本的研讀。

進入研讀階段,孩子的表現漸入佳境。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還是很深刻的,他們的發言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從‘聽説’這個詞,我可以體會到兩個意思:1、王勃確實很有才華,要不他的名氣是不會傳到閻都督的耳裏的;2、從這個詞也能看出,閻都督可能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吧,他沒有親自領略王勃的才華,所以想借此機會來領略一下吧!”

“我看閻都督有點半信半疑,畢竟僅僅是聽説而已。”

“半信半疑?那是‘信’多一點,還是‘疑’多一點?”我追問到。

“應該是‘信’多一點,否則他就不會‘邀請他也來參加’了!”一個孩子接着話茬説。

“我覺得他或許還有想讓他女婿在王勃面前露一下臉的意思。”

毫不起眼的“聽説”兩個字,居然被孩子們咀嚼出這麼多的內容來,是我課前根本沒想到的。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寫諸位客人的表現,課前我是很擔心孩子不能理解作者曲筆的妙處的。但課堂上孩子們的精彩依舊讓我“吃驚”。

“這樣寫的目的其實還是是在寫王勃。”

“哦,能具體説説嗎?”

“寫諸位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束手無策的樣子,這樣可以從反面襯托出王勃的‘才氣過人’啊!”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方面是因為確實擔心自己不能寫好,時間短,寫不好就丟自己的面子的;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閻都督是早有安排的,讓自己的女婿來寫。他們沒必要讓閻都督為難。”

看得出,孩子們的課前是做了充分的預習的,我不禁一次次地為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

課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是課前最擔心的,在新城的試上感覺處理得有點草率。雖然,課前做了無數次的思考,但總感覺沒什麼新的想法,總覺得這裏的關鍵是如何把孩子帶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於是,今天的教學我做了如下的處理:

在出示第三段文字後,我讓孩子們輕聲讀讀課文,想一想:隨着你的朗讀,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或者説,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們頓時明白過來,輕輕吟誦。不一會兒,孩子們紛紛舉起手來。

“我看到了藍天,看到了江水。”

“哦,是藍天嗎?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啊!”

“不對,是晚霞映紅了半邊天。”孩子幡然醒悟。

“我看到了紅紅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上,好象給江面上鋪上了一條金光大道。在這金色的世界裏,有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暉在展翅翱翔。”

“哦,一隻野鴨。”我故意強調了“一隻”這兩個字。

“是的,課文裏説的,是‘孤騖’。”

“聽大家説得這麼好,老師也想來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了。”

掌聲中,我操起了那“不太普通”的普通話讀起了課文,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或許,他們沒想到老師真的會來範讀。

見孩子們還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我出示了“落霞孤騖秋水長天”圖,説:“文字的描述這麼優美,但王勃就用了一句就把這場面寫了下來。”學生很自然地齊讀起——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下課的鈴聲終於響起,孩子們意猶未盡,教室裏一下子又恢復了熱鬧。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12

當我決定以《最後一頭戰象》一課作為本次研討課時,我就一直努力的閲讀學習“閲讀教學‘激趣導讀’創新教學模式”和“中高年級閲讀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兩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理論,認真地思考如何將這教學模式與這篇課文的教學有機的契合起來,符合我們農村學生的實際;同時我還在不斷的揣摩我的教學設計是否達到了創新學習課堂所應有的高度。終於,今天,我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思考,展現在了大家面前。過程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再贅述,在這裏我只想真誠地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在備課時候的幾點思考。説得對的,那一定也是大家的意見。説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專家、領導以及同行門批評指正。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説,全文接近20__字。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結合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實際,確立下了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一、如何解析文本?

有人説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當我們手捧一篇墨香濃郁的文章時,我們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讀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場,復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與意圖;二是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思索我們從文章中讀出了什麼;三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我們要交給學生什麼;四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我們學習此文為何。為了更好的解讀文本,我開始翻閲與《最後一頭戰象》這一課有關的各種資料,哪怕隻言片語: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紹,本篇課文的原文,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初衷,讀者對這篇文章的評價等等。我想要想解讀文本,我們只有走進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後,才能夠體會教者所需,學生所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了作者的那句經典的話語,在理解“重返戰場”時有了原文內容的補充。

二、如何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閲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也可以採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設計時候我們應該找出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的結構,通過仔細研讀後抓住主要的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做到突出重點而不面面俱到。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並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

三、如何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當我讀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也被嘎嗦有靈性、重感情的特點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誠、善良的精神所打動,它早已不是一頭戰象,它儼然成為了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我想這是每一位閲讀了這篇課文之後的讀者都會共鳴的想法。那麼如何讓學生也能夠體會到這些呢?畢竟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閲歷還不足以能夠憑藉一次閲讀感覺到。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如何實現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品讀“重返戰場”和“莊嚴歸去”段落時,在總結“披掛象鞍”這段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想讓學生自己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學這些部分,這樣既能夠檢查學生是否學到了這種讀書的方法,也能夠給於學生一個自我發揮和展示的空間。於是在課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以學習小組自由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然後彙報交流。

五、如何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説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閲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説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當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引導太多,束縛了學生。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老師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教師的語言還不夠凝練、準確。我想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綏稜教

紅星歌教學反思 篇13

語文姓語,語文課應該充滿語文的味道。教學《日月潭的傳説》一文,我就是本着這種教學思想,力圖體現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語文 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 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以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於準備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譬如《日月 潭的傳説》,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三四小節,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就得到了有效保證和落實。

那麼,教師就要在 教學中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創造。《日月潭的傳説》是一篇描寫日月潭名字來歷的傳説故事。這篇 傳説故事很生動,學生也很感興趣,所以課文中幾個地方只用輕輕幾筆帶過了的許多情節,學生讀了以後往往會有文雖盡而意未窮的感覺,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 象、思維的餘地。例如第八自然段:當大興與水社跑到潭邊,看見兩條惡龍正在潭邊游來游去,把太陽和月亮吐出吞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當大興與水社看到 兩條惡龍這樣放肆在玩太陽和月亮時,他們心理會怎麼想?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生A:你們這倆個畜生,只顧自己快樂,不顧黎民百姓的痛苦, 我要殺了你們。生B:該死的惡龍,看我怎麼收拾你們。生C:很會找樂子嘛,讓我的金斧頭和金剪刀陪你們樂吧。生D:大興和水社看到兩條惡龍會有點害怕,但 當他們想到百姓和萬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來,就掄起金斧頭和金剪刀。

在全面推進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注重向學生傳授文化基礎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進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d0pg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