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精選13篇)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精選13篇)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1

《送東陽馬生序》這一篇文言文篇幅比較長,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好本文,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辭官的第二年,應詔入朝晉見朱元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晚輩馬生前來拜訪,瞭解到馬生是個“善學者”便寫下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勵他珍惜太學的學習條件。再者,讓學生了解作者宋濂,他是元末明初文學家。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在講解文章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書下面的註解再結合平時所學的字詞的牽連,小組合作交流翻譯文章,在難度大一點的地方和重要的知識點處我會加以提醒。在分析內容時,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一些理解句填空,體會文章的中心。並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談一談學習宋濂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精神。另外在教學環節的把握上、教學方法的使用上再扣得細一些。作為文言文的教學,學生容易厭學。因此,可以多考慮一下教學的設計更新穎一些,課前可安排一些活動,便於營造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便於學生掌握文中的中心,要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結構。首先講到作者求學的艱難 ──抄書難、求師難、旅途難和生活難。再次説到太學生學習條件優越──無凍餒之患、無奔走之勞等。當然,有些問題須討論解決,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組討論,使學生的活動太留於形式。

通過這一節課,我覺得這課重在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字、詞疏通把握文意,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學設計的範圍,説明了同學的思維有時超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範圍,教師應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2

對此節課的處理,我在原有課型的基礎上,加上了對宋濂的簡介,其中借展示宋濂的書法,又見縫插針的提示了寫字的重要性,學生似有感觸。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又聯繫了《孟子兩章》中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並又聯繫學生現在的會考,對他們的進行了思想教育,我想一堂課如果只有知識的傳授而沒有思想的啟迪,應該不能算是一堂好課吧……應該説面臨會考學生對這番引導還是認可的,從他們默認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這點聯繫的益處,心樂之。

課後我對這節進行了反思。學生的預習很紮實,口語表達能力也相對有了提升。本課突出了課文的教育意義。宋濂的學習精神是值得充分挖掘的,他的事例給“知識改變命運,奮鬥成就未來”這句話作了有力的詮釋。通過教學讓學生受到教育,從而勤奮學習,不怕吃苦。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3

課文較為適合學生學習,特別是補充部分較為適合學生目前的狀況,結合農村國家補貼,以及各種資助,現在的中學生讀書的困難基本上已經解決,為什麼還不能專心讀書,甚至拿着各種補貼、吃着資助在學校中混日子呢?結合學生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對於學生理解課文,有較大的幫助。特別是結合學生中的厭學情緒以及各種狀況,教育學生既有針對性、又較為靈活,學生容易接受教育。但因學生平時就不愛動腦筋,討論問題不夠積極,只有少數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因而未達到完全促動學生的效果。但相對來説,上這一課的效果還是較好。

1、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在蒐集、整理、歸納資料的過程中學會積累。

2、為學生搭建有梯度的自學平台,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

3、為學生營造貼近生活的自主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讀書感悟的過程中開拓思路,延展思維。

4、為學生蒐集有針對性的會考鏈接,使學生在達標檢測的過程中走近會考,學以致用。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4

我在教學《我有一個小小的書櫥》一課之前,讀完課文後,我發現雖然它只是一首簡短的兒童詩,但詩句中涉及到了許多名人、名著。比如詩中談到的“草船借箭”、“查抄賈府”、“大鬧天宮”、“武松打虎”,寥寥數字卻藴涵了四大名著的精髓。於是在課前我這樣寫道:“看似兒童詩,卻現古今韻。想講好這節課必須閲讀相關書籍,否則只能是囫圇吞棗。”

經過閲讀四大名著和《伊索寓言》、《格林童話》等書籍,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正像我所預料的那樣,同學們對課文中涉及的名著和歷史人物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正當我即將結束整篇課文時,突然有一個“探究”型人才出現了,他問了一個“教參”上沒有答案的問題。他問:課文中説“司馬遷受盡酷刑著史記”,他為什麼受酷刑?他犯了什麼罪?”當時我就遲疑了。可能有的老師猜到了:對,備課時我沒有預設到這個問題。所以當時我只好告訴他,等老師查看了資料後,再告訴他答案。

課後,我查閲了網絡,從中瞭解到: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當時,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被捕下獄。他按照漢朝法令的規定出錢贖罪,受了“宮刑”。另外司馬遷還在《報任安書》中,詳細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發憤修史的抱負。我也找到了相關的內容進行了閲讀。

在課後反思中,我只寫了一句話:“要想“學高為師”,必先“育人之前先育己”。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5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者首先以情感為紐帶,尋求一種師生的雙向互動,以體現新課程理念。

(一)師生之間只是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溝通交往,創設了和諧、寬鬆的氛圍。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i、u、大y媽媽和大w媽媽,一起出去玩耍,以刺激學習的興奮點,使學生貼近教材,走進教材,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過程在師生的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中達到最佳狀態。這時,學生個個猶如身臨其境,他們興趣盎然,顯得躍躍欲試,也正是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的“實踐性”。

(二)進行了多層次的互動。因為每一層次的互動都會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真正使教學達到一定的有效性,激活了他們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這次教學已不是原來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而是讓學生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來真正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學生當作一個主體的人來看待,認識到師生雙方都是彼此關係的創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觀能動性,師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這種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中,突現學生的價值,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我們更必須有放眼世界,展望未來的信心和決心,扭轉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新的理念,從而真正發揮師生的生命力和主體性,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讓我們的課堂大放異彩。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6

前天我聽了《白鵝》一堂教研課,教者反思時只説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不能反思到點子上,我覺得對這堂課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這樣進行梳理反思更恰當.

《 白鵝》一課主要着眼於白鵝的性格特點,高傲,而且高傲的可敬可愛.從作者剛把鵝抱回家,它左顧右盼的姿態中,留下了高傲的第一印象.到跟它相處的時間長了之後,感受到的:"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作者用明貶實褒的寫法再現了它對白鵝的喜愛.整篇文章趣味十足.

教者第一課時就從高傲入手,重點品讀叫聲和步態.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好好思考:

1,缺少個性化的讀

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之後,應該及時跟進,鼓勵個性化的朗讀.

如: 第三自然段對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的教學.學生説到這兩個詞表達的程度不一樣.因為生客進來了,鵝要叫的兇一點.籬笆外的不用叫的那麼兇,警告一下就行了. 這樣的回答已經非常到位了.馬上請這位同學讀這句話.之後,誰能像他那樣讀一讀 誰還想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如果該生讀的不到位.可以這樣做:誰能讀的更高傲一點 或者誰能把他的感受讀出來 誰再來試試.多麼高傲的一隻白鵝,我們一起來讀.

如果能這樣處理,在學生有了體會後,及時跟進,把他的感受推波助瀾,擴散開來,在教室裏形成一種競讀的氣氛.朗讀的效果更好了,課堂的氣氛也渲染出來了.

2,抓住學生語言中的閃光點

在理解"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時,有一個同學説到了,鵝厲聲叫囂是因為生客進來了,引吭大叫是因為人在籬笆外.進來和籬笆外其實是理解這兩種叫聲的一個眼.教者如果能夠適時抓住這個眼,進行引導,在不同的情況下鵝的叫聲是不一樣的.這樣學生能夠更容易的體會到"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是不一樣的,不能更換.

3,板書應有實效

課文從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寫鵝的高傲.對這幾個內容的板書可以起到梳理文章內容的作用,但是顯然這樣不夠細緻,這堂課的板書可以這樣設計:

白鵝

叫聲 厲聲叫囂 進來

引吭大叫 籬笆外

高傲 步態 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7

《一隻小鳥》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鳥兒》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出自文學名匠冰心筆下,清新流暢,是一篇非常美麗的散文。文章主要講了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每天在樹枝上唱歌,被孩子們打中後兩隻老鳥把它接住並帶回巢中的事。根據這篇課文淺顯易動懂但文字寫得很美的特點,我把側重點放在前面:讀中體會這是一隻快樂的小鳥,體會小鳥的快樂,感受語言美。在這篇課文的細節處,“它們每天只能在巢裏啁啾着”和“大地上一片好景緻”,僅從文字的表面理解是空洞的,但其背後有着鮮活的感情和形象的畫面,作者僅用一句話簡單帶過。在教學“啁啾”一詞時,我引導學生理解“啁啾”的意思,想象小鳥一家的對話,體會小鳥的快樂,充分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語言,品味情感,小鳥一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自然會躍入學生的視野。在教學“景緻”一詞時,我先引導學生抓住“景緻”這一詞進行初步理解,接着讓學生想象,除了課文中描寫的景緻,小鳥還看到了什麼?以感悟小鳥的幸福快樂,同時學生也很容易就理解了“好像‘自然’含笑傾聽”這一句中“自然”的含義,最後引導學生美讀課文,體會這隻小鳥的幸福快樂。

而在小鳥受傷的部分,我雖然抓住重點詞“跌”、“一滴一滴”、 “箭也似的” 讓學生去體會小鳥傷勢的嚴重,親情的偉大,但卻沒給學生充分的的時間朗讀體會,在這一環節,首先,應該讓學生通過對“跌”這一詞初步認識到小鳥受傷的突然性,聯想到傷勢的嚴重性。接着,在學生感覺到了“一滴一滴”也充分説明了小鳥傷勢的嚴重的這一時機,讓學生邊讀邊想,重現畫面,想象慘景,小鳥的傷情自然再次揪住了學生的心,為下一步感悟親情的偉大做了進一步的孕伏。最後,再引導學生抓住“箭也似的飛來”這一細節的描寫,體驗小鳥的爸爸媽媽在看見自己的孩子跌下來的那一剎那的內心感受,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從而揭示文章的主題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8

《只有一個地球》此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本,聯繫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基於我們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農村孩子知識面比較狹窄,他們對宇宙與地球的感性認識很淺顯。學習此課如果沒有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很深地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決定把本課的教學分為第一課時重點講地球的可愛,讓學生通過説、看、寫來體會地球的可愛。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因為只有學生在心裏真正認識到地球的可愛才能激發學生愛護地球、保護地球資源的情感。

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着我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瞭解,然後我讓學生獨立閲讀課文後再談談對地球的瞭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寫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最後我用地球四季圖片激發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並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繫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係,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1.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繫生活來理解。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於學生對地球瞭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3、由於課件製作方法不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理想。如地球全貌圖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圖片內容相似導致學生回答相近或者無法回答,即耽誤時間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對於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後將努力改正,並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一、課前導學案印刷不是太清,四個版面各漏印了一行。其他教師對我懷着一種期待,共有22位教師聽課,這是聽課史上最多的一次。

二、導入語中用比喻寫家鄉冬天寒冷的特點,學生不會。我跳過去。原計劃7個題目用10分鐘時間檢測的,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不強,有的同學不看題目,直接從題目開始讀書起,計劃讀書完再做題目。但對很有提綱作用信息豐富的課文提示語沒有同學讀書。我提示學生課文的範圍。情況好了點。有些同學開始到黑板上寫,前兩個題目做的不錯,特別是作者姓名與字的特點同學們挖掘的不錯。

三、第四個題目正在思維,我發現時間到了,就叫了停頓。教師開始示範朗讀,學生結合題目進行重點內容的反覆朗讀。學生仍在找答案,沒有人朗讀。教師提示後,學生讀了一會,教師讓學生説又學會了什麼,兩個同學發言,效果還不錯。解決了兩個題目,有一個題目教師適當組織了點撥。

四、在設計的幾個交流環節,沒有學生回答。由於時間關係,又匆匆進入了寫作環節,教師有示範,學生也在寫,但沒有來得及交流,下課鈴就響了。黑板上的內容沒有核對,檢測題目沒有作完,寫作的內容沒有落實,這節課就結束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但是看出學生對這節課還很很感興趣的,他們接觸到了與以前不一樣和形式。按以前的想法,我可能會在結束之前發現學生做完了檢測題目。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10

這次的常規課,是我初為人師一個月以來的一堂常規課,雖然稚嫩,卻也有成長。

我上的是湘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好娃娃》。這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歌詞講述的是一個小朋友尊敬老人關心爺爺奶奶的故事。通過學唱歌曲來體會情感,學習歌中的小主人公,在家中做個懂得關心老人的好孩子。在這裏情感地體驗是重點。

我以問題導入,“孩子們,你們平時在家裏會幫大人幫長者們乾點什麼呢?”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拖地,有的説洗碗等等。緊接着我通過讓孩子們初聽歌曲請他們説出歌曲中的小主人公是怎樣做的,並通過朗誦歌詞體會歌曲的情感。根據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這一特性,採用情景教學法,突出情景教學並把歌曲分成小主人公與爺爺、小主人公與奶奶、爸爸媽媽與小主人公三個情境,在情境中學唱歌曲,在完成了歌曲教學之後。分大組扮演角色演唱,最後請全班演唱的同時請個別 孩子上台分角色表演。新課標強調要把感情、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所以我想通過角色地扮演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家的温馨、親情的美好、愛心的重要。

優點:

1.常規教學,從開學第一次接觸二年級的小朋友就被他們的活躍程度嚇到了,但在很多前輩地悉心指導下,經過幾個星期的瞭解和磨合,我和孩子們之間也逐漸變得有默契起來。各大組孩子們的表現也通過直觀的獎勵方式反映在黑板上。反饋的語言和對孩子們的賞識也有意識的從一些細節入手。

2.教學準備,這次的上課真切地體會到了,大部分時候備課的細緻度決定了老師課堂上的掌控力。二年級的孩子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所以這堂課我從課件到教具都進行了認真的準備,想方設法不但從聽覺更要從視覺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語言講述方面做到了語言流暢,範唱的時候做到了聲音清晰。

4.教學過程很清晰,完成了教學目標,孩子們學會了歌曲並能根據內容進行表演。

不足:

1.常規方面,雖然有意識地去做,但是做得不夠到位,沒等孩子們完全安靜下來就繼續下面的環節。

2.分組接龍演唱的時候,師生接龍比較好,如果組與組接龍,容易導致後面看不到的孩子不能及時的參與進來。

3.老師的表演示範太少,沒有帶動性,導致孩子們的表演不夠精彩。 

4.分組表演的時候,站起來的孩子因為要邊唱邊表演所以導致表演不太自如,如果能讓站起來孩子僅僅表演,其它沒站起來的孩子演唱,表演可能會更大膽些。

雖然這次的課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通過不斷地學習與改進,我在成長的腳步聲裏興奮着。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11

我課前瀏覽了課文。本課閲讀的重點是小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裏,難點是透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學完本課我反思了:

一、閲讀課文的教學重在“放”。還課堂給學生,還時間給學生。本課語言樸實,人物的內心和性格是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體現出來的。因為在學習本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灰雀》時,對本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慶齡作過一些解釋。所以這環節,讓學生去搜集有關宋慶齡的故事。通過自己所蒐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偉人獨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兩個詞“失信”與“守信”。並串句形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守信勝過有名氣,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毀了你一生的名譽。”“一個可愛的人不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麗的心靈。

這個環節,我並沒有出示與課文有關的閲讀要求。而講述的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誠實守信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它是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橋樑。我講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為我的講述學生頗感興趣。教室裏爭着講故事的場面活躍了課堂。有個男孩講到:星期天,他和小夥伴約好一起回家,結果小夥伴先放學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園裏等呀,找呀,更生氣的是那小夥伴回到家狀告自己在學校裏玩,媽媽拿着條子來接他回家,回到家還着打了。因為這他和小夥伴不一起玩了。我追問了學生,聽了這個故事想明白什麼?(一個女孩説:“誠實守信是友誼的橋樑,它需要耐心呵護。)説的真好。板書課題《我不能失信》。孩子們非常願意去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圈、點、畫、批、寫”等閲讀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關課文中的詞語串聯:高風亮節、心明眼亮、飛蛾撲火、撲朔迷離、信口開河、信誓旦旦、通風報信(拓寬學生閲讀面。)

班上大部分學生能通過“朗讀,默讀、選讀、跳讀”等方式,在讀後寫體會。(有個小個子女孩,她寫到:讀完本課,我知道了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宋奶奶小時候“呂行”(履行)自己諾言的故事。這個故事讚揚了宋奶奶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讀完這課,我想到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因為不講信用而傷感情,傷友誼。那是……)還有孩子這麼寫到:難怪宋慶齡之所以能成為……是因為她小時候就懂得怎樣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得講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講到……(這孩子用中心直面開頭,真的很不錯的。)

二、閲讀課文的教學不能忽視“讀”“悟”“寫”。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閲讀課文。也正是老師在前幾篇課文閲讀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樣去體會文字與故事的快樂。本單元都是通過動作描寫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在閲讀與寫作的引導中,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文本模式達到妙筆生花。為此,人物之間細節的動作神態往往是文章的亮點,也正是作者文筆妙用的技巧。

比如,本文人物的動作描寫不是很深,卻能讓讀者透過這僅有的幾個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還是有難度的。在這裏我出示了文本內容,“當父親拉起慶齡的手就要走、時慶齡、把手抽回來。”這個動作彌補了人物語言所未能達到的效果,更直截了當地表明瞭慶齡的態度。還有文章結尾處對人物的動作描寫“慶齡點點頭,甜甜地笑了,”這是對自己選擇留下來的肯定,同時也突出了人物的品質。出示文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怎樣通過動作描寫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呢?

下面安排了學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為了學生不受概念所壓,我出示了説話題目“我的班主任老 師”“我喜歡的人”“我的同桌”“媽媽失言了”“老師笑了”等。(這個環節學生表現不錯的。班上有個成績差的孩子,他説的文題是“老師笑了”他説到:那是讀一年級時,我是一個連降兩級的學生,沒有哪個老師喜歡我,更沒有哪個老師對我笑。自從來到了王老師的班上,王老師常常把笑容送給我。那是放學了,老師把沒寫好字的同學留下來重寫,我也是其中的一個。這時,老師來到我身邊,伸手握住我的手寫字,這時老師像被什麼東西嚇壞了,説:“孩子,你的手……?”我的手,聽外婆講,我的右手,是有5個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長在十指的骨節上,醫生説,必須剪掉,就這樣被剪掉了。從此我就只有四個手指寫字,總是握不住筆,所以寫的字很醜。我望着老師,連忙來擦掉這些字,老師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説:“孩子,別擦掉這些字,你的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後,老師摸着我的頭,甜甜地笑了。(這孩子説的是千真萬確,我在不瞭解時,沒少讓他重寫,還撕過他的本子,現在,這孩子的字是班上較為漂亮的字了。)

讓孩子們相互交換習作,畫出小習作中表動作的句子,並學着旁批。(這是體現閲讀與寫作的意義。)

揭示簡單的寫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所要表現的主題。在寫作的過程中,要選擇能表現主題的動作進行描寫,與表現是題關係不大的動作可以少寫,甚至不寫。在具體的動作描寫時,還要注意用詞準確,而且要符合實際。比如,體現一個同學在發本子的過程中的自私心理時,引導學生可以對人物展開適當的動作描寫:小紅髮現自己的本子有一頁很髒時,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轉,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當同桌彎下腰去撿橡皮時,她連忙把自己的髒本子換給了同桌。同桌撿完橡皮,她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衝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與性格特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更進一步的訓練學生能這樣的表達人物動作描寫的技巧。

安排學生寫一寫“我的同桌”(學生表現好,有的學生邊寫邊笑,小孩兒之間的事有趣又可愛,他們怎麼想就會怎麼做,只要鼓勵學生怎麼做就怎麼寫一定會生動的。)

三、閲讀課文的教學抓關鍵詞與“習作模式”。本文最生動的是人物對話,這給學生習作引領的是一種模式。怎樣理解人物的對話?本文的問話和答語較多,充分體現了宋慶齡和父母當時的所思所想,引導學生在理解人物的對話時,要抓關鍵性的詞語及提示語來理解。如,出示例句“父親見慶齡停住了腳步,奇怪地問:‘慶齡,你怎麼不走啦?’”“奇怪”和“怎麼”可以看出父親的疑惑和慈愛。又如,“‘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兩個“不行”説明宋慶齡已經認識到儘管明天教小珍疊花籃不是不可以,但是讓她來了撲空會使自己對不住小珍。學生還可以進行互相交流,來理解人物的對話,從而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在這過程中,結合學生習作片斷説明,讀書更不放一難,要懂得關鍵詞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總之,閲讀課文的教學,首先的教學思想得“放”“圍”“總”“評”“寫”等讓閲讀課真正落到實處。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12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國中化學進入微觀世界的第一節課,也是最難理解的一節課。今天第一節課順利講解了分子與原子的概念及化學變化的實質,感覺效果較好,特記錄如下:

多媒體教學給我們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好處,但是有的時候很多老師往往侷限於多媒體而忽視清晰條理板書所帶來的效果。分子與原子很多老師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感覺效果不錯。課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好的課件,但是上課前,我準備還是不用課件講了,因為這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我們的學生上課時走神的較多。完全集中精力去聽課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我用板書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把水的蒸發和水的電解講解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把以後要用的C60分子模型在這裏分析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學生也聽得非常入神,能夠完全配合老師的講解內容,從多個側面讓學生去感覺、去體會、去認知、去學習“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明白“分子、原子、物質間的關係: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通過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能夠很好的分析了物質化學變化的實質,這樣一總結,學生完全掌握和理解了,整體效果很好!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 篇13

《長江之歌》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詞,又有着詩歌的特點。歌詞的內容藴涵着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同時又表現出長江的壯麗。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引領着學生去體會每個詞語的意思,我覺得我們很難捕捉到作者在瞬間迸發出來的靈感與感受。所以,在研讀課文的時候,我安排學生先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的感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引導着學生們關注歌詞的寫作方法,這樣就避免學生陷入對某個詞語的糾纏之中。

在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以後,我設計了一項這樣的朗讀環節。我讓學生對比着來讀每段話,一個同學讀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個同學來讀第二段中的第一句……在讀書後讓學生説説你發現了什麼?這樣一問,孩子們的話匣子算是打開了。

有的説:“某某句,標點符號一樣”。

有的説:“某某句,字數一樣”。

有的説:“第三句的意思相近”。

有的説:“每段的最後四句一樣。”

我將學生髮現的內容一一寫在了黑板上,進行梳理。最後總結的時候,我指着板書上的內容告訴孩子們這就是歌詞的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以後,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歌詞作家。

這節課,我覺得唯一遺憾的地方是沒有讓學生們動筆寫一寫歌詞,如果讓他們也嘗試着寫一寫,我想他們的收穫會更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7qd03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