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當前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探索的一個熱點問題。而我校一年級開始實行小班化教學,班級學生人數少,課堂內學生活動的空間和時間相對增加,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施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學時空重組的有利因素,讓全班學生“動”起來,充分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間的互動,特別是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達到教學目標。本文想借《四季歌》一課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四季歌》是國小語文新教材一年級中的一篇課文,要求學生朗讀兒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讀成誦;通過閲讀初步瞭解四季的不同特徵。

上課開始,學生齊讀了課題後,有學生就問:“我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那四季歌到底是指什麼?”學生能提出這麼好的問題,我讓全班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學生自己自由放聲讀詩歌,使自己對整首詩歌整體感知。學生讀完了,有學生説:“我讀了這首詩歌后,感受到四季的景色很美,作者 把四季當作人來寫,很可愛,所以説四季是有歌聲的。”有學生説:“因為四季是自己來到人間,所以説四季都有自己的歌。”同學們都為這兩位同學的精彩回答鼓掌。學生對整首詩歌有個整體認識後,接着讓學生再仔細讀讀課文,讀中感悟。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要求能熟讀成誦。我就在指導朗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對朗讀效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體會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四季的特徵。這些詞語主要是“花兒笑”“蟬兒叫” “楓葉紅” “ 雪花飄”等。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説一説四季的特點,並進一步體會感悟四季各自優美的景色。

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言語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本課就以讀為主線,輔之以聽、説、寫,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教和學的過程。感知,以朗讀為主;感受,以口説為主;感悟,以學習語言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的地位,但這個主體地位不是老師給的,而是老師應該尊重的。尊重學生淺層次的感知,使大部分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的進程中來,就連平時覺得上課無所事事的同學都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給自己一次鍛鍊的機會。老師的鼓勵,同學的讚揚聲中,他們可能將重新審視語文課堂,可能會對今後的語文學習更有激情,更有信心。尊重學生較高層次的感受,讓那些有所感,有所得的孩子有亮相的機會,讓他們嘗試語文學習的甜頭,對語文課堂有新的認識,對語文課程有新的體會。尊重學生深層次的感悟,讓那些愛動腦筋的孩子有展示自我風采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真正感受語文世界的微妙,語文課堂的絢麗多姿,語文學習的妙趣橫生,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2

優點:整堂課層次清楚,節奏快,容量大。尤其是複習鞏固四個遊戲的設計獨具匠心,從拼音到字到詞再到句,最後迴歸課文,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課件生動形象,富有童趣,充分展現了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陶冶情操。

注重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語文與美術、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整合。

缺點:課堂上的即時評價還不夠到位,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在這堂課上,當孩子們在給“冬”找朋友時,有個學生突然冒出“冬意盎然”這樣一個詞,我聽了馬上就説:“這個詞應該是‘春意盎然’。”現在想來我當時的處理是挺笨拙的。如果當時我能問問小朋友,你怎麼會想到這個詞的,你為什麼會覺得冬意盎然呢?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冬天的感受,這樣一來,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給了學生鍛鍊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3

兒童的思維往往是藉助色彩形象來進行的。在教學《四季歌》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春天花兒笑天蟬兒叫,秋天楓葉紅,冬天雪花飄。”製成了相應的四個動畫,將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的美景依次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學習興趣。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朗讀形式引導學生做到“讀中有悟、讀時有情、讀後能仿”。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最後我設計了“噹噹小作家”的環節,讓小朋友仿照課文説句話。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複習鞏固四個遊戲的設計獨具匠心,從拼音到字到詞再到句,最後迴歸課文,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課件生動形象,富有童趣,充分展現了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陶冶情操。

自己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學中種種的不足。課堂上的即時評價還不夠到位,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教師的語言要兒童化,具有親和力、感染力、扇動力。教孩子學會學習是一種快樂,發現自己教學的不足也是一種快樂。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4

《四季歌》是一首青海民歌,音樂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富有律動感。根據民歌改編的管絃樂曲,旋律完全保持原貌,只是從音色、音區、力度、配器及伴奏織體方面予以不同的處理,造成每次旋律出現時在情緒、色彩上的變化。所以在教學中主要是從力度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變化對比。

按照最初的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感受不同力度與音色的變化,基本能體驗到每段音樂的情緒變化。一首看似簡單的民歌,在經過改編之後能有這麼豐富的表現力,學生聽起來也不至於枯燥,從而體會到了音樂的魅力。

在實際授課中體現出以下不足:一、知識性的錯誤:把小提琴齊奏歸為絃樂是錯誤的。二、過分依賴教材,顯得課堂教學較為空洞。三、給學生多留一點想象的空間,而不是教師生硬的灌輸。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5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的學習勁頭始終高漲,注意力集中,師生配合相當默契。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有兩點做得較好:

(1)採用遊戲為主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為了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心理需求,我在識字教學和音節拼讀的環節中主要採用遊戲法的方法,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鬆,大大激發了孩子識字拼讀的熱情,讓他們學得愉快而輕鬆。

(2)朗讀的訓練較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古人讀書經驗的總結。“以讀為本”,在課堂上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跟讀、引讀、自讀、對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做到文熟字悉,為下一步學習生字,創編兒歌打好基礎。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6

聽同事講《再見了,北京!》一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路和設想,後來在自己的課堂中去驗證,有感而發,就有了這篇反思。

一、整體輸入,拎出一條情感主線

課的開始,老師激起學生的閲讀期待:

師:同學們,我們沒能在20__年的夏天去北京觀看那場奧運會,但神奇的文字和想象會把我們帶到那種場景中去。自己讀課文,看看文章的字裏行間流露出人們什麼樣的情感?

生:人們不想離開

生:捨不得離去。

師:課文的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出人們的這種感情呢?

學生會找出表示“五環旗緩緩降下”、“聖火漸漸熄滅”、“人們遲遲不願離去”這樣的三個句子。

二、細讀詞語,體會情感

教師把這幾個句子出示出來,其中“緩緩、漸漸、遲遲”用紅色字體顯示,

師:讀這三個詞,你發現了什麼?

生:它們都表示很慢的意思。

師:課文一連用了三個這樣的疊詞,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生:人們捨不得離開。

師:是啊,這三個詞從書本上走下來向我們説話了,告訴我們人們不想離開北京。不光人捨不得離開,就連五環旗和奧運聖火也不願離去呢!把這幾個詞放到句子裏讀一讀,把句子放到課文中讀一讀。

師:人們這種捨不得離開的感覺就叫“留戀”。

三、教給方法,指導背誦

師:如果説課文是一棵大樹,那麼文中幾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這棵樹最粗壯的枝幹,(簡筆畫畫出大樹的枝幹,並寫出“五環旗緩緩降下” “聖火漸漸熄滅”、“人們遲遲不願離去”)你還能找到哪些重要的詞語?請你來為這棵樹再添上一些枝葉。

生找到並板書“深情回望”“以微笑告別北京”等詞語。

學生逐句練習朗讀背誦。習得背誦方法。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7

《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重點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對"我"説的話,是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人物的讚譽,既有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其實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當我們談到梅花的精神時,學生能説出"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進而從"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體會到梅花的堅韌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

我順勢提出:"外祖父僅僅是在讚美梅花嗎他的一番話還讚美了什麼 "他們立刻認識到:外祖父不僅僅是在讚美梅花,也在讚美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然後讓學生回憶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時,將梅花和民族精神聯繫起來認真體會,對於理解老人的愛國心是水到渠成。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8

今天,我成功的進行了這一課的教學,內心也隨着故事的情節,顯得尤為激動。我為祖國的成功而激動,更是為自己教學的成功而驕傲。

這節課,不同於普通的一節語文課,因為這篇文章的選材與我們今天的事實有些小的脱節,原因是20__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在我國首都北京成功的舉辦完了,而這篇文章的內容是讓孩子們感受20__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辦奧運成功時的情景,這為教學鋪下了難度。要想帶領孩子們跨越時空隧道,回到申辦成功那一刻,需要在教學環節上下功夫,既能讓孩子們進行時間的大轉移,還得讓他們體會到當時的熱鬧場景,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首先是巧妙的課堂導入,請同學説一説:“自己做什麼事情成功了,成功以後的感覺如何?”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孩子們的話題打開了,有的説:“我自己做個小風車成功了,我很高興”。有的説:“經過我自己的努力,期末考了100分我很激動。”還有的説:“我得到獎狀時,我很開心。”緊接着我就出示了一張申辦奧運會的圖片,讓學生説一説:“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些什麼?”讓學生暢談,就這樣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學生不由自主地被我的導語吸引到課堂中,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以讀為本,以學定教

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閲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羣中,你會高呼什麼?有什麼表現?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

三、注重課內外教學的延伸

讓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還要拓寬學生的眼界,注重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後我又讓學生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當然,為了讓這節課上得更加完美,我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課件,如在開始部分,出示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講話,就會更能把學生引領到當時的情景中來。還有文章結尾部分的課件能多出示幾張20__年奧運會上優秀運動員比賽時的場景會更好,今後在製作課件上還要多下些功夫,使我們的語文教學錦上添花。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9

課文《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本節課重點突出,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霧凇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重點,體會文本是怎樣具體描繪“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是難點。

《霧凇》一課語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現着“奇美”的景象:霧凇的“奇幻”、形成條件的“奇特”、形成過程的“奇妙”。這節課,我關注了語文的人文性,以情為基礎,重視感的過程,追求內化的終極目標,引領孩子欣賞優美文字中所藴含的美妙絕倫的畫面,讓美充溢着課堂。

“奇”既是吉林霧凇的重要特徵,也是體會美的重要抓手,因為“奇”,吉林霧凇的美才與眾不同,因為“奇”,我找到了貫穿文章的主線。知道了這篇課文要讓孩子體會美,要讓孩子感受體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於學生沒有見過霧凇,對霧凇沒有感性的認識。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看霧凇的圖片,感受霧凇景觀的奇特靜態美。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霧凇的美的句子。通過品讀“潔白晶瑩”、“銀光閃爍”、“十里長堤”、“綴滿”等詞語,體會霧凇的美。

然後啟發學生:這聞名全國的自然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分小組討論:(1)吉林的霧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2)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圍繞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感受霧凇的奇異景象。首先,弄清霧凇的形成要具備的兩個條件,聯繫上下文理解“飽和”的意思,播放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松花江上為什麼會有“飽和的水汽”。然後瞭解霧凇形成的過程,出示句子: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與原句比較,知道霧凇形成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抓住“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3個詞指導朗讀,並任選一個造句;抓住“最初……逐漸……最後……”指導,出示由銀線→銀條→銀鬆雪柳的畫面。導入第三小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吉林霧凇的美麗風光,接着,問學生你會發出什麼感歎,由己及人,引到詩句,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進一步體驗吉林霧凇的奇特壯美。總結全文時,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最後,讓學生説説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奇觀,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是一篇優美的課文,縱觀整節課,我存在很多不足。(1)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欣賞圖片,然後説感受時,孩子們説得非常單一。(2)品詞、品句、品章法不夠到位。第一自然段描寫了霧凇的美,我沒有讓學生進行品讀,沒能在讀中感悟霧凇的美。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沒能很好地利用視頻理解“飽和”的意思,沒能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受霧凇形成的緩慢和霧凇的奇異景象。(3)組織語言能力和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我設計的問題比較零碎,學生難以回答和理解;在教學中應變能力不強,沒能以不變應萬變。現在,我才真正理解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更好的悟性。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發揚優點,並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0

《買鮮花》是通過解決買花的問題來理解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針對教材的編排以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1、利用三八婦女節創設情境:“哪些孩子三八節時送了媽媽鮮花?”“你送了什麼花?它們的價錢清楚嗎?你總共花了多少錢?”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不僅提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於已學過的乘加算式問題進行了複習。

2、教材中先解決除減,再解決除加。我覺得學生的認知應該是除加比較簡單一些,突出除加的問題也比較簡單。因此我進行了小小的調整,先讓學生突出除加的問題,解決後再進行除減的學習。

3、本課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上的信息很豐富,如果讓學生隨意提出數學問題,那問題是相當多的,很不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數學問題,為解決除加的運算順序服務的問題。因此,我先將淘氣的方案直接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來解決這個問題。在乘減算式的引入上,我不在重複買鮮花的方式,而是讓學生比一比什麼花最貴,什麼花最便宜。學生在比較中有部分學生根據直觀感覺判斷髮生了錯誤,在通過仔細計算得到正確答案,在這個問題之後我再提出:“一朵最貴的鮮花比一朵最便宜的鮮花便宜多少錢?”,這樣學生解決起來,對於中間問題的提出就變的自然了。

4、北師大版教材沒有特別指出對混合運算算式的讀法,但是我覺得讀法很重要,一道算式能進行正確的讀,那麼就能已經知道了運算順序了,對於學生掌握運算順序很有幫助,同時也不與後面學習的有小括號的運算混淆。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1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

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不知學生會不會感到枯燥?雖然課文短小、琅琅上口,但是學生會不會掌握後就對他不感興趣了?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並能主動地學習,更能以課文為“磚”,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喜歡識字,在課外更主動地學習漢字。

於是我設計了教學過程:

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説:“我能把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我故意拖長聲音,靈活的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鈺欣搶先舉手:“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他還運用了消防知識。有的説:“手放在眼上就是看。”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説邊比劃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到地説出來,唯獨沒人説“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説。哲宇舉手説:“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明是左右結構,塵是上下結構。”我乘機表揚了他:“哲宇真聰明,能積極動腦筋,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祕密。”並擁抱了他,學生們羨慕不已,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創新意識、認真觀察品質的教育。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2

《説説廣告》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練習5的口語交際內容。 通過這次“口語交際”的訓練,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5月24日在全鎮上彙報課後,感受頗深:每上完一次課都有不同的收穫,是一種進步,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以下我就結合這一課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口語交際貴在創設情境。

這一節課,我選擇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廣告,讓學生有話可説,有感可發。在每一環節中,我採用言語描述、聲情並茂的廣告短片、猜猜廣告等多種方法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參與慾望,激發學生表達熱情,使得學生“想説”。

二、口語交際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權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口語交際的課堂中教師要轉變角色,以一個學習者加入到學生的交際情境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在課中我注意示範的作用,引導學生模仿説, 如:“你喜歡老師指的這個廣告嗎?”“你能模仿老師給的這些廣告自己設計嗎?”;到有創意、有個性地與老師交流,如:“這是我另外設計的廣告”;從而參與到主動與他人交流,如:拿着自己設計好的廣告請別人評。在這種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雙向互動的教學效果。

三、口語交際要體現多元評價。

評價使認識昇華,評價熔傾聽、表達、就對於一爐,評價使情思飛揚,言語鮮活。在這一課中滲透着我對學生鼓勵性的肯定評價:“你能把別人看到的説出來了,真行!”“雖然你説得不夠流利,但你能大膽説,值得表揚!”肯定學生的發言,就能激發學生表達的自信,就能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一個肯定的點頭、微笑、撫摸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課中還伴隨着學生的多種評價,如:語言與掌聲。

四、口語交際要延伸拓展。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了一點與眾不同的新觀點,學生的創新意識將會得到發展,主動求新。再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所進行的口語交際向課處更廣闊的空間延伸與拓展,可以跟爸爸媽媽説,可以和好朋友説,自己另外設計其它廣告等。學以致用,讓口語交際真正走向生活。

教學是一門大學問,課課皆學問。嘗試一課,付諸辛勤的汗水,收穫點滴經驗。但我在教學中還有很多細節把握不好,需快馬加鞭,繼續求索。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3

上個月時,語文組長告訴我,讓我講一節公開課,作為語文組的教研課,是從我們新老師開始,並且我又是七年級的老師。我很乾脆的接下來,因為這是我們作為新老師的必經之路。平常上課,沒有什麼老師聽,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自己也找不出來。有了語文組老師的專業聽課,我想, 能夠從中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獲得進步。

課前準備的還算充分,一直在打磨自己的課,導語和結束語,都經過設計,希望這第一次課能夠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鈴聲響,與同學們相互問好。説出這節課的導語,讓學生明白我們這一節講哪一課。我以“同學們,從幼兒園到國小,我們遇到了許多老師,有的温柔可親,有的個性十足,有的教學水平高超,往往會給我們留下許多印象,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教學水平高超,幽默風趣的老師——王幾何”導入新課。以課題為鍥機,讓學生理解為什麼王老師被叫做王幾何。學生通過課前的閲讀能夠從文中找到答案。緊接着,幻聽片出示單元知識樹,讓學生從中定位本節課。認識到本課的地位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通過講解學生了解這節課是為了完成什麼而進行的。在進行字詞教學之前,讓學生對作者進行一定的認識,通過課件完成。對於字詞,我採用一下幾個環節:1、出示生字詞,讓學生先看。2、找學生讀一讀,有錯誤的地方其他同學正音3、完成預習單中出現的字詞練習題,一位同學展示,讀音都正確,讓做全對的學生舉手進行反饋,我進行適當的評價。完全做對的學生表揚他們在課下預習的比較好,沒能全對的學生鼓勵他們進行更細緻的預習。4、齊讀黑板中出現的詞語。

接下來是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幻燈片出示默讀要求,讓同學們在三分鐘內完成。在同學們默讀的時候,一些學生能夠邊讀邊畫,有一些沒有意識到,我就提醒學生,“大家的習慣非常好,邊讀邊拿着筆把重點畫出來。”經過提醒,忘記拿筆的同學也拿起筆來劃。之後找學生回答問題,好多孩子不敢舉手看起來有些緊張,我就鼓勵學生,説錯了沒關係,只要有勇氣站起來回答就是進步的。陸續有學生舉起手來,氣氛漸漸回來,我自身上課的感覺也會來了,把後面坐着的老師當成學生,這樣進行起來比較順暢了。然後讓學生根據圖表進行概括,這一部分內容比較簡單,但有些繁瑣,花費的時間稍微長了一些,並且與之後的一個小組討論的問題出現一些重複,這是課堂中一大失誤。小組討論時,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通過展示,發現許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很到位,整個討論的過程可以説的成功過。每個點學生能夠找出來,並且總結出老師的特點,這樣我覺得孩子的潛力無限,平常只在引着學生去做,他們的興趣不是很高,自然效果也不是很好。從今天的討論環節來看,無疑是很成功的,這是我自認為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之後因為時間的關係,幻燈片沒有讓學生細看,只是一眼就過,結束的有些倉促。等發下檢測單,學生也沒有多長時間進行練習,更不用説進行展示反饋了。這第一節正式的公開課就這樣結束了。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4

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一次,達爾文到野外觀察,一隻小松鼠爬到他身上玩耍。達爾文一動不動地站着,小松鼠站在他的肩膀上左看看右瞧瞧。

《達爾文和小松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反映了達爾文喜歡小動物、與小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以及從小就喜歡探索自然奧祕的情感。什麼是真正的愛小動物——那就是不去傷害它,讓它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親人的身邊,生活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裏!“小松鼠順着他的腿往上爬,一直爬到肩膀上,左看看,右看看,還翹着小尾巴,跟樹上的媽媽打招呼呢。松鼠媽媽可急壞了,吱吱地叫着,好像在説:“傻孩子,你看錯了,那不是樹,是人哪!他會傷害你的!”瞧動物也有靈性,有親情,有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正愛它就讓他生活在媽媽的身邊,讓他在樹上快樂地棲息、生活吧!這才是真正的愛!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配合內容,課文還編排了一幅插圖,以幫助學生易於理解三至六段的內容。根據本單元教學策略和本文特點,教師要認真抓好詞句訓練、朗讀訓練,幫助學生認識自然段,抓好每段的重點詞句進行教學,並充分利用插圖,圖文結合,邊看邊讀,理解詞、句、段的意思,引導學生學會“讀中理解”的學習方法。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5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國中化學進入微觀世界的第一節課,也是最難理解的一節課。今天第一節課順利講解了分子與原子的概念及化學變化的實質,感覺效果較好,特記錄如下:

多媒體教學給我們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好處,但是有的時候很多老師往往侷限於多媒體而忽視清晰條理板書所帶來的效果。分子與原子很多老師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感覺效果不錯。課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好的課件,但是上課前,我準備還是不用課件講了,因為這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我們的學生上課時走神的較多。完全集中精力去聽課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我用板書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把水的蒸發和水的電解講解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把以後要用的C60分子模型在這裏分析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學生也聽得非常入神,能夠完全配合老師的講解內容,從多個側面讓學生去感覺、去體會、去認知、去學習“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明白“分子、原子、物質間的關係: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通過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能夠很好的分析了物質化學變化的實質,這樣一總結,學生完全掌握和理解了,整體效果很好!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6

《愛的人間》這首歌曲是是谷建芬作的一首樂曲,這首曲子旋律優美,有着豐富的情感內涵,這首歌曲歌詞以第一人稱“我”的形式表達了盲童對社會各界給予他關愛和幫助的感激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畫了一位盲童的內心世界。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意為通過學習這首樂曲,感受樂曲豐富的情感,並從中體會到人和人之間的愛,並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人生。所以在設計教案時,以“愛”為主線,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愛在人間。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學生的情感沒能被調控到位,而且歌曲的掌握情況也不是很好。特別是幾個休止符處總唱不到位,令人非常沮喪。

這節音樂課結束了,但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我想在以後的音樂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這一點,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7

一、自學提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我是這樣設計的,“默讀課文,思考: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後人們是怎麼做的?後來為什麼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課文內容的銜接,忽略了課文的讀。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只設計前兩個問題,從屈原是個怎樣的人入手,引出屈原的愛國,有才幹,受人愛戴的人。從而一步步展開話題,從他幫助楚王變法,是國家強盛,被流放之後依然為國擔憂,國家滅亡,自己投江自盡等方面來體會他的愛國之情。從他投江後人們是怎麼做的內容中抓住重點句體會人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

二、討論解疑上指導不夠。

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端午節的由來,可是學生都是從書上照搬,成了復讀課文內容,我本想引導一下或是我來説一下,讓學生知道怎麼説,可是已經下課了,我只好匆匆結尾,使這裏一帶而過。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一帶而過使課堂沒了重心。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8

《棉鞋裏的陽光》這一課,通過對小峯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的描寫,讚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學習課文後,讓孩子們説説“自己為家裏人做了什麼事”?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可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老師在生活中的事。

新課改開始後,我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説,大膽地問,可我卻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以至於面對學生的發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後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裏忙工作,回家還得做家務,哪裏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麼”?

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可怕啊!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老師為人師表,應率先垂範,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內容去薰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應該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知道了下節課該怎麼上,更明白了生活該怎麼去做……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19

我教學的是《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內容是學習《筆算乘法》的引路課,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表內乘法,學會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計算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的。我教學的知識目標是:1、藉助算用結合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計算(不進位)的必要性。2、通過算用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建立乘法豎式的計算模型,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能力目標是:1、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2、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用知識遷移、類推的能力。3、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很成功的。

一、基於解決問題的背景下上筆算課,情境創設為教學服務。

例題,我創設了一個“為地震中的兒童捐書”的情境,讓學生經歷解讀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在解決第1個問題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筆算的必要必性;同時,通過幾個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後通過對比,將估算、口算、筆算建立聯繫。問學生你有什麼發現,結論是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萬變不離其中。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鞏固2位數乘1位數的算理與算法。第三個問題的解決,是讓學 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讓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算式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綜合練習題,我創設了一個“老師們為地震中的人們捐衣”的情境,目的是鞏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二、讓學生主動學,以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為起點。

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估一估,並連問:你能估算嗎?怎麼估?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因為之前剛剛學過,很容易就喚醒學生的已有的知識。估完後,問學生,能口算嗎?既起到了複習的作用,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也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再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筆算乘法的必要性,展開新課。

三、練習設計有思維增量。

基礎題:一組筆算題。3×2 23×2 223×2 之前面設及的都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此組題中有三位數乘一位數,先讓學生説説223×2算理與算法,再讓學生對比三道算式,通過對比得出結論,方法是一樣的,再在223前面添一個2,讓學生感悟。

綜合題:老師們為災區捐衣物。在掌握筆算乘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數形結合題:(1)先估後算。(2)先移後算。

本課節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面對學生的多種解法,還可以站得更高。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讓學生分類,按解題思路的不同進行分類。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會有所幫助。

二、31×2+33,應該問問學生31×2表示什麼意思?而不只是為有新的解法而解題,是需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三、在對比口算、筆算有什麼相同處時,事先需要溝通,先要讓學生理解,教研員 田老師給了一個建議:在讓學生口算時,將過程板書下來,説一説6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筆算之後,再對比,就有對比的依據。

歌曲四季歌教學反思 篇20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閲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閲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説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後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6k0n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