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通用15篇)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通用15篇)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1

《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是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數和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下面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數的大小、萬以內數的認識奠定了基礎。對本節課的教學情況作如下反思: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通用15篇)

1、複習安排的內容較多,使學生的精力、熱情消耗太多,導致後面的環節中學生不能集中精力聽講,做小動作的多。

2、當課堂上學生紀律較亂時,老師只是機械的用語言維持紀律,組織教學方式單一。

3、在重點內容“怎樣讀數?”“怎樣寫數?”上,教師提出了問題,沒有注意有效、巧妙的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而是一人帶面,叫一個學生説出了結果,就着急用課件出示讀數、寫數的方法,讓學生齊讀一遍草草的結束這個環節,開始走下一步。重點突破不夠,並導致學生聽講精力不集中,掌握知識不夠紮實。

4、在教學數位時,老師重視不夠,沒有多讓學生説説個位、十位、百位的位置.

5、課堂上,教師的教學不夠靈活,只是機械的按照自己的設計來進行,沒有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能力、情感等方面考慮,因此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2

《讀數、寫數》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我最滿意的地方是學生原有的有關數位和讀數、寫數的知識基礎比較紮實,教學很順利,和我的課前欲設基本吻合。於是我把重點放在了知識的拓展和提升上。最後我利用課前學生自制的數位表和數字卡片進行練習鞏固。在此我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首先讓學生在數位表上擺出我説的數字,他們各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就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孩子也高高地舉起了手,並且正確讀、擺出了數,看到他們臉上甜蜜的微笑,我真的好高興。

不夠好的地方:

一、提問時語言不夠規範

如在讓學生一根一根數小棒,數夠10根,引導他們説出10裏面有多少個1時,我應該問:10根小棒裏含有多少個1根?這樣學生會很明白地説出10裏面有10個1.而我問的是:10根是多少?這樣就比較含糊.

二、板書不夠規範

在板書數位順序表時,應該板書成:十位 個位,而不應該板書:十 個,這樣的話,學生會把數位和計數單位搞渾的.

三、在練習時讓學生先寫數後再讀數可能會更好,學生通過觀察計數器更直觀的將數寫出來 ,然後再進行讀數。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3

1、在教學中要要把主題圖和現實素材相結合、,讓學生培養良好的數感。《100以內數的讀寫》教學不只是單純地引導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問題,而是要幫助學生全面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運用直觀手段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的學習通過直觀演示作支撐、讓學生的學習動起來、活起來。

2、搭建橋樑、溝通內化。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十分緊密。教師只有理解了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繫,理清其來龍去脈,才能做到教學時瞻前顧後,以防顧此失彼。因此教材在選取學習素材時,對聯繫緊密的教學內容,呈現的主題圖要很好的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讓學生能很好的運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這樣就要求教師能很恰當的切入,探尋到知識的生長點,激發學生數學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課前佈置學生自己製作計數器的任務,並在課堂上討論交流,理清數位順序。主題圖雖然只呈現讓學生通過撥計數器來認識新的數位,學習100以內數的讀數寫數,但教師要求學生課前自制的計數器,並且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教師的一句“你的計數器怎麼和他的不一樣?”很普通的一句質疑,讓學生交流:我的計數器多了一位新朋友(百位),排在右邊起的第三位。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很好的遷移到新知識,而且很好的給新舊知識搭建了橋樑,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4

《青蛙觀海》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着松鼠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識記生字“登”“吸”“級”,認識偏旁“登字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道理。教學難點是:感悟課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為主是當今本站教學的主旋律。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學生對課文敍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充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頂。課前,我在體育老師的配合下設計了“青蛙跳”的體育活動,讓學生跳學校那棟五層教學樓的台階。學生當時跳完以後個個累得叫苦連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願起,有的直喘氣,還有的在三樓就停下來跳不動了。看的出來學生對此感受是深刻的。這樣,上課時學生都會聯繫自己的經歷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學生們有的説心臟都快跳出來了,有的説想吐,還有的説腳好痛好酸。可見,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學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帶着頭飾表演課文描敍的情景:松鼠(老師)帶着青蛙(學生)來到了山腳下,不畏辛苦地一級一級地登上山頂,最後終於看到了大海。這就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帶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內心體驗。學生的興趣很濃,思維很活躍,表演和朗讀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讀了課文後進行的,屬鞏固性的實踐活動。表演後,伴隨着熱烈的情緒,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記憶,也體會出登上山頂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走,這樣才能成功。

3、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掛圖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山的高大雄偉和海的壯闊美麗,當時學生看的時候眼睛睜大了,還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聲讚歎,看完後讓他們談一談感覺,學生不僅有強烈的表達慾望,還爭相説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來,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裏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5

設計背景

這幾天班上經常聽到小朋友告狀,誰又打我啦! 誰又打我啦!同伴之間經常打鬧有磨擦.我為了讓幼幼兒明白,同伴之間應該互相幫助關心團結友愛.我選擇了上這一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國家連貫,歡快地演唱歌曲《好朋友》。

2.讓幼兒初步體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歡快歌曲帶來的美感。

3.讓幼兒從歌曲中領悟到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關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知道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關心。

教學難點:在幼兒同伴交往過程中,還是少不了爭吵,打架,幼兒與同伴關係很難協調。

活動準備

1.歌曲《好朋友》錄音磁帶。

2.圖畫簿,彩筆。

活動過程

一、 談話

1.提問:誰是你們的好朋友們?什麼叫好朋友?好朋友要怎樣?

2.老師把好朋友的含義分正,反兩面讓幼兒選擇應該學習哪一個方面。

二、欣賞歌曲,感受優美旋律。

1.老師用兒歌形式朗讀一次歌曲內容,並插入一個的有關説好朋友的小故事。

2.老師提問:你們喜歡老師嗎?和老師做好朋友嗎?在班上誰是你的好朋友?

3.老師完整地唱歌曲,請幼兒欣賞。

三、學唱歌曲《好朋友》

1.在老師的動作提示下,理解並熟悉歌詞

2.學習伴唱{讓幼兒跟着老師的節奏輕唱}

3.完整地學唱歌曲。

4.用歡快連貫的聲音跟着老師完整的唱歌曲。

5.全體幼兒分為男生,女生兩組.女生唱:你幫我來梳梳頭,男生唱:我幫你來扣扭扣。合唱;團結友愛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

四、邊唱邊跳《好朋友》

1.讓幼兒找到一個自己的好朋友,請他出來一起邊唱邊跳。

2.幼兒全體一起邊唱邊跳。

3.老師參與幼兒一起邊唱邊跳。

延伸活動,讓幼兒把自己的好朋友畫出來。

教學反思

1、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不足之處:在邊唱邊跳的過程中,活動場面有點混亂,因為有些幼兒分不清哪一個才是自己的好朋友,以至部分幼兒無法參與活動,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註重一些小細節,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看不見的愛》這篇文章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了一番功夫。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母親和作者的對話時,讓學生體會母親和作者的不同心情,當作者得知這是個盲孩時,有些驚訝和不解,這位母親卻是“平靜”,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信任、鼓勵和支持。再如,在朗讀盲孩打彈丸的句子時,讓學生體會盲孩原先彈丸打得並不好,在母親的鼓勵下,孩子越打越努力,最後打中了目標。讓學生再次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看不見的。這樣的朗讀,對解讀文本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中,兩次學生的説話訓練還是比較有效的。如出示句子:那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着。讓學生根據句子,思考:母親遞給孩子的,不僅是一塊石子,她遞給孩子的是什麼?想以想:母親此時彷彿在對孩子説些什麼?讓學生結合文本:那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着。彷彿在對孩子説:________。 第二次説話訓練是這樣安排的:當我走出不遠,身後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的碎裂聲。讓學生説説這聲音説明什麼?此時此刻,男孩、母親、作者分別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呢?根據提示,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訓練,讓學生學習文本中人物動作、語言的描寫,感受到愛的力量的神奇、偉大。

教學中,有些地方的處理,還不夠完善,如:學生對課題的理解,還是停留在課文的淺層理解上,由於孩子是一個盲孩,所以他看不到母親的愛。在學完課文後,應該讓學生再來説説課題,想一想為什麼課題叫看不見的愛?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中更飽含着母親的愛如輕風細雨,看不見,摸不着,但卻滲透在孩子的心靈中,陪伴着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如果在課堂中讓學生能體會到這一點,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更有針對性。在體會母親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時,讓學生表達還放不開,有些學生表達不夠正確,自己的心裏沒有底,有時就會急於求成,自己替學生回答了問題。顯然,關注兒童的思維發展,師生互動的質量有待提高。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7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習俗。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針對本課的教學實際,結合老師們的評課,覺得教學效果不佳,留下太多的遺憾。

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於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捨,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捨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堂課下來,重點沒突出,難點更不能突破。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如果教學中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課堂氣氛可能比較熱烈、濃厚。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想,一名教師只有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才會不斷成長起來。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8

我在教學《我有一個小小的書櫥》一課之前,讀完課文後,我發現雖然它只是一首簡短的兒童詩,但詩句中涉及到了許多名人、名著。比如詩中談到的“草船借箭”、“查抄賈府”、“大鬧天宮”、“武松打虎”,寥寥數字卻藴涵了四大名著的精髓。於是在課前我這樣寫道:“看似兒童詩,卻現古今韻。想講好這節課必須閲讀相關書籍,否則只能是囫圇吞棗。”

經過閲讀四大名著和《伊索寓言》、《格林童話》等書籍,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正像我所預料的那樣,同學們對課文中涉及的名著和歷史人物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正當我即將結束整篇課文時,突然有一個“探究”型人才出現了,他問了一個“教參”上沒有答案的問題。他問:課文中説“司馬遷受盡酷刑著史記”,他為什麼受酷刑?他犯了什麼罪?”當時我就遲疑了。可能有的老師猜到了:對,備課時我沒有預設到這個問題。所以當時我只好告訴他,等老師查看了資料後,再告訴他答案。

課後,我查閲了網絡,從中瞭解到: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當時,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被捕下獄。他按照漢朝法令的規定出錢贖罪,受了“宮刑”。另外司馬遷還在《報任安書》中,詳細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發憤修史的抱負。我也找到了相關的內容進行了閲讀。

在課後反思中,我只寫了一句話:“要想“學高為師”,必先“育人之前先育己”。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9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學習中借鑑了別人的一些感想如下:

第一:我認為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麼”和“如何做”就行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第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鍊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10

《棉鞋裏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後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温暖的短文。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着幼小的心靈,小峯也學着他*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着陽光温暖着奶奶的心。

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以後,我就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

“1、媽媽為什麼要給奶奶曬棉被?”“2、小峯為什麼要給奶奶曬棉鞋?”

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再用 “因為……所以……”仿照前一課的方法進行了説話訓練。

這時,有一個小朋友説:

“啊,奶奶真幸福。”

我馬上接過他的話,説:

“是呀,小峯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説説為什麼嗎?”

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有的説因為小峯和媽媽都那麼關心奶奶,體貼奶奶;有的説小峯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有的説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説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在説話訓練的同時,不只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

我覺得在閲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11

“觀照”是佛家用語,是五大般若(智慧)之一,指“靜觀世界以智慧而照見事理。”是“用心光向心中看,向心中照”之意。而文學批評中常用變換角度審視的方法,幫助讀者對作品進行深入領悟,將其引入語文課堂,是否可以改變小説閲讀中一成不變的“背景交代—情節梳理—形象分析—語言揣摩”套路呢?課文三千六百多字,是日常閲讀量(千字文)的兩三倍,必須一個課時完成;九年級學生的小説閲讀知識早已具備,小説閲讀經驗已然不少,我便由此作了一個嘗試,感覺此課教學還是頗為成功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結構清楚,主線分明。圍繞如何看待“香菱學詩”的圓心,展開豐富的多維觀照,深入的文本對話。一個“主問題”串起方方面面,絕不旁逸斜出。

二、資料翔實,運用到位。深入理解文學名著對十幾歲的中學生是很困難的,教師必須在事先研讀的基礎上,掌握最管用的資料,或者將資料轉換成中學生能接受的方式,以供其在閲讀阻塞處當鑰匙用,方可幫助學生釋疑解惑。

三、尊重個性,鼓勵體驗。文學作品閲讀最是見仁見智的,讀者往往在變換角度中有自己獨特的發現,這也需要教師給予極大的尊重與包容。只要合情合理,都應該被肯定。

閲讀教學究竟有何意義?我想,主要是讓學生在其間獲得人生與表達的借鑑,倘能激發起學生課餘閲讀的熱情,那就是意外收穫了。而千篇一律的文體教學顯然不能還閲讀教學的本來面目,因為作品千差萬別的個性,怎麼能用統一的閲讀方式解讀呢?

這節課也留給我一個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如何引導男同學用心欣賞《香菱學詩》,由此派生如何引導女生願意欣賞《智取生辰綱》呢?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12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校的一個省級課題,因此學校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實踐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轉變教學方式,重新定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重新審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形式,一直是我們教學中思考、實踐和反思的話題。

古代散文教學是語文傳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但是傳統的古文教學在教師的教學方式、評價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很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學是我們在省級課題之下的一個子課題。如何走出一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古文教學之路?本文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嘗試以宋代美文《赤壁賦》為載體,通過研究性學習,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帶領學生進入快樂的古文學習園地。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13

不足之處:

1、導入不夠明確,讓人誤以為是上第一課時。其實可以先直接回顧上節課所學,“什麼是搭石?”後再一起去看看作者劉章的家鄉(欣賞家鄉風光圖,説感受),接着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獨特的風景——“搭石”。這樣就不會有疑問了。

2、整堂課的時間分配稍有偏前,後面略顯倉促。應該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難點:全文5段,第1段弄懂“為什麼搭石?什麼是搭石?”(第1課時)。第2段清楚“誰,怎樣擺搭石?”第3段明白“怎樣走搭石?”第4段理解“遇到特殊情況怎樣過搭石?”第5段“贊搭石”。其中“擺和走搭石”中都藴涵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應作重點把握。實際上課時各環節銜接如能再緊湊些,時間安排上也會更寬裕。

3、對個別詞句的理解和把握不夠明確。

“輕快的音樂”應該是有很明顯的節奏感的,速度可慢可快,只要協調就可以,而不是一定要快的。“踏踏”的聲音,是腳踩搭石發出的響聲,老師在引導體會時不應該直接發“踏”的音,而是做好師生接讀訓練。老師説“前面的抬起腳來”,學生接“後面的緊跟上去”……重複幾次,速度可由慢到快。讓學生體會“前面的慢,後面必須慢,前面的快了,後面必須得快。”從而明白什麼是“協調有序”,什麼是“像輕快的音樂”。

另外體會“畫一般的美感”時,一定要點一下,可以結合前面看過的秀美家鄉風光圖片,也要牢牢抓住這裏的“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去體會。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畫一般的美”。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14

大一的上學期就要過去了,回想自己這一學期的學習情況,有進步也有不足。今天我有這樣一個機會,好好思考,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這可以説是很必要的了。

回想起自己在沒進大學之前,自己努力着要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我為此努力着,奮鬥着。記得在國小的時候,我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爭取考到北京去,去看一看那個精英聚集的城市是否能有我一席之地,再在那找份好工作。當初的夢想很單純,我也是朝着這個目標而努力的。我花我的大量時間在學習,對學習有這極大的興趣,可能是有了目標的原因吧!我的成績也是很好,總是班裏的前幾名,與大家也很談的來,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互相督促,互相鼓勵。那真是一段人生美好的記憶啊!上了中學我的學習也是一如既往,從未動搖過。我感覺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有了人生的追求,並且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我一直認為人和人沒有什麼智力上的巨大差異,一些人之所以在學習上取得巨大收穫,是因為他所付出的時間比常人多的多。俗話説,笨鳥先飛。如果我們沒有什麼天賦,又想取得成功,我們就必須先飛,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我的中國小時代的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進入大學以來,我的生活和學習有了明顯的改變。我是一個北方人,我習慣了家鄉的一切。而我的大學是坐落在南方,首先從生活上就有很大區別。我習慣吃麪食,他們習慣吃米飯。語言上,我剛開始聽不懂他們的方言,他們所共知的一些事。我頓時有一種孤立的感覺,交流上出現了障礙。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是省內的學生,我努力找尋我與省內南方同學的共同之處。通過聊一些省內大家熟知的一些事,我慢慢和他們打成了一片。現在,我們之間已沒什麼障礙了。我已融入了這個大學生活。

大學的學習與高中有了很大的差別,課的種類多了,難度也加大了,不過課餘時間也變的充裕,自由了。大學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我很重視,我每天都堅持學習,預習,複習,做練習。剛進校,我們就組織了,計算機二級考試,大學英語分級考試。我憑着高中紮實的功底,順利通過了這兩門考試。我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了,也變的更加積極了。有一些科目有着很好的表現。不過也有不足,我的高等數學,學的不好。由於難度大,課程緊,我很難跟上老師的步伐。一度成績下降。其實與我的學習態度也有關。我一直試圖找到提高我的成績的方法,我開始每天做高數試卷,開始不會做,不過慢慢地,我就上手了。以前不懂的問題,通過做綜合卷,解題能力有了提高,也慢慢理解了。不過只有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我雖然學習沒有什麼負擔,有好的學習環境。不過我要想在我的學習方面繼續取得成就,一個完善,詳細的計劃是必不可少的。

大學是一個大舞台。在這裏能學到好多東西。大學生活要有計劃,才能更好的利用好這段時間。在大的計劃中,我要提高個人的修養,開闊自己的眼界,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為人處事的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要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在活動中,找尋自己的不足和優勢,並完善。

在學習計劃中,首先要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還有學習毅力。其實我的學習毅力有待提高。為了改善我的學習,我制定如下計劃:

一、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保證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給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做個安排。

二、保證學習時能心無旁騖,集中注意力,做什麼事情都能百分百的投入。注重效率和質量。注意勞逸結合,學就拼命的學,玩就開開心心地玩,既要保證學習,又要注意壓力的緩解。這要從小事一點一滴的培養,我正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三、找尋更加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修正,提高學習能力。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學習總結,提高對學習的認識,對方法的運用。有時總結,比學新知識更重要。

四、在上課方面,要下狠功夫,做好預習工作,要跟上老師進度,甚至可以先學。

五、就是要克服惰性心理,不能偷懶,堅持執行自己的計劃。很多情況,學習沒有提高不是沒有計劃,也不是沒有動力,更不是沒有目標,而是沒有毅力。沒有堅持。

説到底是沒有對學習的認識。沒有思考,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

我參加大學生學習指導之後,受益非淺。不是學到了好的學習方法而感到受益。而是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説,思考。對學習的思考,對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這門課使我更加開闊眼界。思想上也提高了不少。對於老師上課所舉的一些案例,所做的一些剖析,很是佩服。老師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經驗,傳授給了我們。使我們少做錯好多事,少走好多彎路。

大學生學習指導是一門啟迪人生的課,是一門經驗交流的課,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100以內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篇15

在設計《紙船》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目標:一是通過朗誦感受體味詩中的感情;二是通過討論分析,體味學習詩歌的語言;三是通過仿寫,感受詩歌的魅力。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的初衷就是要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課堂環境——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在具體實施時,首先讓學生聽、讀,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讓學生走進思念母親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讓這種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從而引導激發學生不自覺地用情領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開學生的思維之門,以“詩歌評改會”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煉字煉句,體會詩情,從而達到欣賞品味詩歌的目的,這是課堂的重點;最後由賞詩到寫詩,這其實是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難點的跨越。其實,這種跨越並不是牽強附會、不切實際地拔高,當學生的情感被推波助瀾,便會點燃創造的激情,即使文字略顯稚嫩甚至不通,起碼這一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第一次有了“詩”的真實感覺,誰又敢保證:十年後的詩壇上那顆璀璨之星,不是從這一次開始孕育的呢?所以我對《紙船》做了這樣大膽的設計。

其實,我從始至終都努力讓《紙船》成為一節非常本真的課,而非為了創新而創新。當我第一次面隊《紙船》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於她的感情是如此樸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沒人會不理解這種感情,而因她也出自一位青年詩人,因此又並非十分完美。

一位教授曾説過:只有教師主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只有教師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他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話實現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他才能從這一理念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把閲讀過程看作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他才會去尋找課文內容的共鳴點,並且選擇最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我憑直覺找到了這個“共鳴點”,並且找到了一種表現承載方式——現場詩歌評改會。當然這種直覺來自於一種信心,抑或是一種理念——“應鼓勵學生成為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讀者”、“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內涵和很多,但其精髓應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對權威和專家懷疑和批判,除了需要學術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良知、勇氣、正義和道德感”、“創新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問題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當然,評改並不是要學生否定原作,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訓,而是讓學生因為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善感多思、情感豐富。這種評改必須始終圍繞詩的靈魂——情,讓真情成為課堂的靈魂,用“情”引導學生評改分析文章,這樣就不會失之偏頗。通過評改,讓學生明白詩人為什麼這樣寫,為什麼用這個詞,怎樣根據詩歌的需要來選詞用句。從而讓學生真正品味到詩歌語言的意韻和用詞遣句的匠心,這也許比從正面分析效果會好得多。而在評改中,教師也必須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實現師生對話,師生和文本對話,從而師生才能找到溝通交流的共鳴點,課堂的預計效果才能實現。

另外,在教授《紙船》時,我本着一貫的教學原則——煩瑣的面面俱到是語文的死敵,追求“晴空一鶴排雲上”的教學思路,以最自然的心態駕馭教學內容。在確定這堂課的教學形式時,我遵循了《美國教學創意手冊》中的一句名言:教師的責任就是動用一切有創意的方法讓學生被書本深深吸引,雖然內容決定形式,但在許多時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極強的塑造能力和摧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採用了朗讀和評改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進來,把握詩的內涵。

《紙船》這堂課總的來説,教學目標基本得以很好的實現,學生的表現極為積極主動,學生內在思維和聯想的潛質發揮得可以説是酣暢淋漓。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課堂開始從學生的切身感受出發,引導學生以自己的體驗去感悟詩歌的感情,不用老師多講解,學生一下子就領悟了詩情,為下面進一步分析理解詩歌奠定了基礎。

2、注重了詩歌“無誦不成詩”的特點,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使得學生對詩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領悟。

3、通過詩歌評改,達到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是怎樣表現主旨、抒發感情的這一目的,而這種目的的實現,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來源於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動,比起老師帶動學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大膽的質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過仿寫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詩人”。寫詩本身對於中學生來説,就具有神祕的誘惑力,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學作基石,學生的仿寫興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別高漲,他們竭盡自己的寫作才華,讓自己的第一首詩熠熠閃光。不管這些詩本身怎樣,學生的興趣、主動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成功的。

5、在課堂上,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分子,參與到討論中。雖然教師是課堂討論的首席,但這個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於台下,用自己的智慧調控行雲流水一般的課堂。師生平等、和諧的關係,師生共同探究、互相學習的關係從中得以體現。

但這堂課結束後,總讓我覺得有許多遺憾和不足。

1、《紙船》的整體意境有所沖淡。意境對於詩歌而言是魂,講詩歌必須注重詩歌的意境。記得曾聽壽光一老師的《鄉愁》一課。這堂課,老師始終把“鄉愁”之情自然地籠罩於整個課堂,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深深感染,完全隨同詩人沉浸在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中,因而整個課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紙船》這一課,我總覺得缺少這一點,詩歌整體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壞,被支離了,整個課堂缺少《紙船》整體感情的沐浴,沖淡了學生對《紙船》的整體感受。

2、作為教師,個人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面對行雲流水般的課堂,教師應是智者,能從容地調控它。這一點,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這堂課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才能真正上好課。

總之,詩歌怎樣教一直是我鍥而不捨的探索目標,每一首詩歌採用何種盡乎完全適宜的方法教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紙船》這一堂課,有其成功之處,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有關專家和同仁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與我共同探討,這是我最渴求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6d6zo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