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禮儀知識 >

藥粥的作用

藥粥的作用

用適當的中藥和適量的米穀同煮為粥,叫作藥粥。藥與米穀配伍,同時煮粥,相順相使,起到了藥物與穀物的雙重效用。藥粥療法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部分,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中説:“藥以祛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

藥粥的作用

早在漢代,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有記載:“齊王故為陽虛時,病甚,眾醫皆為蹶,臣意(意,指西漢醫學家淳于意)診脈,以為痺,根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氣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齊粥且飲,六日氣下,即令更服丸藥,出入六日,病已。”中醫之聖,名醫張仲景,在臨牀上對米藥合用,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中醫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中就有很多米藥同用或藥後食粥的論述,如“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誠如後世醫家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稱讚:“粳米,傷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義,未嘗一拘,少陰證,桃花湯每加,取甘以扶正氣也,竹葉石膏湯頻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湯入手太陰,亦同甘用者,取甘以緩之,使不速於下爾。”由此可見,仲景善用粳米,且多妙,實為使用藥粥之先驅。

唐宋以後,歷代醫家對藥粥的應用逐漸廣泛,對藥粥的記載也增多。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和《千金方》兩部鉅著中就有“食治”專節。並收集了民間用穀皮、糠粥防治因缺少維生素b所致的腳氣病;羊骨粥温補陽氣;防風粥去四肢風等。同州刺使孟詵的《食療本草》有“茗粥、秦椒粥、蜀椒粥、柿粥”四方。昝殷的《食醫心鑑》收錄藥粥57方,並分別詳細介紹了食治譜方的組成、用量、煮制、功效等,為後世藥粥療法奠定了基礎。南唐陳士良的《食性本草》也收錄了很多。宋代官方編撰的《太平聖惠方》更加廣泛收集了宋代以前方書中和流傳民間的藥粥,共載129方。《聖濟總錄》中共收集藥粥113方,並分門別類進行了詳細介紹,如用蓯蓉正氣粥治療慢性泄痢,苦楝根粥治療蛔蟲病等,經臨牀實踐其療效均很顯著。

元朝御膳醫呼思慧,還把一些有效粥方應用於宮廷王室,他在《飲膳正要》裏記載了上百種宮延藥膳食品,其中也有不少藥粥,如用於“補脾胃,益氣力”的乞馬粥,就是用羊肉同果米煮成的稀粥;有治“陽氣衰敗,五勞七傷”的枸杞羊腎粥;有治“虛勞,骨蒸久冷”的山藥粥等。在我國醫藥史上頗負盛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恆,他在《食物本草》卷五中專門介紹了28種最常用的藥粥方。諸如綠豆粥、茯苓粥、蘇子粥、竹葉湯粥等。此外,鄒鉉在《壽親養老新書》中共收錄藥粥77方,為後人食治提供了一份寶貴的資料。

到了明朝,我國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曾説:“古方有藥物、粳、粟、樑米作粥,治病甚多。”他長期走訪民間後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藥粥62方,並列了專節,對其主治、功用分別作了介紹。王棣、滕碩、劉醇等人撰的《普濟方》中第257-259卷為食治門,以病為綱,共收集藥粥180方,對每一粥方作了全面而詳細的論述,是明初以前記載藥粥最多的一本。高濂在《飲饌服食箋》中共收藥粥譜38個,劉伯温在《多能鄙事》中共收藥粥30方。

清代以後,研究藥粥的醫學家與學者就更多了。章穆在分析了藥粥治療疾病的道理後説:“蓋諸藥温涼補瀉,性各不同,一飲下嚥,總由胃氣傳佈。病人胃氣既不能速行,停留片刻,藥之氣味即殊。若其停蓄不行,變為酸水,尚何功效之有。惟以谷氣助其胃,以熱氣速其行,而桴鼓之應,乃迥非湯劑所能及。此古人用粥治病之精理,千載無人道破者也。”王士雄所著的《隨息居飲食譜》專門總結了食療方面的經驗,曹庭棟的《老老恆言》中介紹了102種粥,將藥粥分別列為“上品、中品、下品”三類,光緒年間黃雲鶴所著的《粥譜》一書中共載粥譜247個,是古時記載粥方最多的一份資料,他將所有的粥分為穀類、蔬菜類、植物類、卉藥類、動物類等,並簡介了每一種粥方的功用主治。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講道:“米雖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參以藥投,則其力甚巨,米可等為泛常而忽視也。”費伯雄在《食鑑本草》中按風、寒、暑、濕、燥、火、氣、血、陰、陽、痰等項目進行分類,共載藥粥方29個,吳儀洛的《成方切要》、張璐的《本經逢原》、汪昂的《醫方集解》等都有藥粥應用的記載。

延至近代,也還有些醫家利用藥粥治病,並取得較好的療效。全國著名老中醫嶽美中,根據清代陸定圃《冷廬醫話》中的黃芪粥治療慢性胃炎,嶽老還説“蓮子、芡實粥治療遺精與泄瀉;扁豆紅棗粥專補脾胃。”中醫研究院沈仲圭老中醫喜用“神仙粥”治療感冒風寒暑濕頭痛,初得病三日,服之即解。糯米半碗,水兩碗,生薑5、6片於砂鍋內煮沸,次入帶須大葱5、6個,煮至半熟,再加米醋小半杯,入內和勻,乘熱喝粥,以出汗為度,屢用屢效,非尋常發汗之劑可比。南京中醫學院鄒雲翔教授,用“荷葉粥”治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症等,均收到頗為滿意的效果。

已故名醫張錫純,積數十年之經驗,對“山藥粥”的應用,真可謂得心應手,靈活多變。他以“山藥粥”為基本方,根據病情,創制了“珠玉二寶粥”、“二寶粥”、“薯蕷半夏粥”、“薯蕷雞子黃粥”等。已故中醫蒲輔周先生,用民間治療瘋犬咬中毒的“芫化根皮粥”頗有效驗。“古用芫花根皮不拘多少,與糯米一杯、銅器一小具,三味熬成稀粥,空腹食之。”蒲老説:“此方是經驗方,我亦用之有效。”

歷代醫家稱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對脾胃的功能十分重視。在治療上主張治療必須顧脾胃勇怯,在推測預後時,認為“脾胃無損,諸無可慮。”如果“胃氣一散,百藥難施。”藥粥療法正是以補益胃氣,顧護脾胃為原則。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説更加重要,作為藥粥重要成分的粳米和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補脾胃,滋養“後天”的作用,前人對此頗多讚譽。《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

藥粥還是一種便於服食的好劑型。千百年來,中藥的劑型一般為湯劑和丸、散、膏、丹,近代發展了針劑和片劑。從中藥劑型上探討,藥粥可以説是一種獨特的劑型--粥型,它優點很多,第一,具有湯劑和流質、半流質的特點,不僅吸收,而且可養胃氣,粥與藥相得益彰,對老年人大為相宜。第二,與丸、散、膏、丹相比,既可適宜長久服食,無副作用,又可根據病情,藥味靈活加減。第三,藥粥大多以單味藥與米穀同煮,有些藥粥甚至可將藥汁與粳米同人熱水瓶中煮制,可謂製作方便,花錢不多,無論城鄉都易於推廣。

隨着時代的發展,藥粥也在發展。

首先,藥粥逐漸社會化。隨着藥粥應用的推廣,認識的深入,藥粥作為一種食療的方法,已從醫療走向保健,從家庭走向社會。為適應藥粥向社會化、大眾化發展,各地開設了眾多的粥店,花色品種也比較豐富,而且冬夏有異,品種有別,功能不同。例如:春吃萊粥,夏喝綠豆粥,秋吃藕粥,冬令吃羊肉粥等。過去,北京前門外有一個專售荷葉粥的小店,每天早晨有很多肥胖病人排隊購食,因為荷葉粥有較好的減肥效果。北京中醫研究院沈仲圭老中醫,早年在上海見民間小食店中有羊肉粥出售,吃後,他深有體會地稱讚説:“羊肉粥價廉而味美,此平民冬日之食補妙品,體弱者日進一甌,不稍間斷,開胃健力,得益非淺。”

從全國來看,廣州的粥品,名目繁多,風味獨特。有艇仔粥、豬骨粥、生菜粥、八寶粥、糯米麥粥、明火白粥、蟛蜞粥、水蛇粥,甚至蛤蟆也被拿來煮粥。過去大新路和惠福路一帶有幾家粥店銷售“蛤蟆粥”,把有毒的皮除去,再浸水漂乾淨,撕肉煲煮,味道鮮美,光顧的人不少。廣州的某些粥品,除可飽肚和提供美味之外,尚有其它的醫療作用。如“去濕粥”,顧名思義,可以去濕;“墜火粥”能清火;“竹蔗粥”可以除熱等等。在各種粥品中,最具特色和深受市民歡迎的還是生滾粥。熊熊的爐火,把粥煮得滾熱,然後把調好味的新鮮肉塊投入粥中,稍滾即可,味美而又衞生,不愧是粥中一絕,無怪乎每天早晚,廣州的小食店或小販攤檔,都大賣生滾粥。而銷售這類粥品,又當以“伍湛記”的歷史悠久,質地上乘。“伍湛記”已更名“風光粥品店”,它所經營的及第粥、魚片粥、肉丸粥、牛肉粥、魚滑粥等味美甜鮮,生意自然很好。

其次,藥粥逐漸商品化。為了適應廣大人民羣眾的需要,便於旅行攜帶和貯藏,目前有些地區已將滋補保健的粥品商品化。華南地區上市的“營養八寶粥”、“健脾八寶粥”、“椰汁八寶粥”、“綠豆爽”、“芝麻糊”等,美味可口,補身健體,而且食用方便。

最後,藥粥逐漸國際化。隨着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加入wto,藥粥產品的商品化、工業化發展,越來越加深了外國賓客對藥粥的瞭解和認識。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很多追求長壽的人也來學習、自制一些藥粥服食。近幾年就有不少外國人經常買些中藥,如枸杞、薏苡仁、山藥、何首烏、肉桂等十來種,配合在一起,同米煮粥吃,以求滋養身體,益壽延年。在日本、東南亞各國以及港澳地區,開設丁很多藥膳廳和粥店,供應多種花色的粥品,使中國藥粥在國際社會中大放光彩,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綜觀古今和歷代醫家的反覆實踐證明:藥粥確實能夠防病治病,它雖系食療小技,一旦經過名醫之手,辯證選用,恰到好處,實屬防病治病的良方。

最後再介紹粥療詩一首: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要得皮膚好,米粥煮紅棗。

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飯。心虛氣不足,桂圓煨米粥。

要治口臭症,荔枝與米烹。清退高熱症,煮粥加蘆根。

血壓高頭暈,胡蘿蔔粥靈。要保肝功能,枸杞煮粥妙。

防治腳氣病,米糠煮粥飲。頭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

便祕補中氣,藕根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葉同粥煮。

若要雙目明,粥中加旱芹。

標籤: 藥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liyi/4xde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