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交際禮儀 >

接打電話的禮儀有哪些

接打電話的禮儀有哪些

電話已經離不開的我們的生活了,那麼你知道接電話和打電話的禮儀是什麼嗎?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接電話、打電話的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接打電話的禮儀有哪些

接電話、打電話的禮儀

接電話的禮儀

1、接聽時間:聽到電話鈴聲,不要過早過晚接,鈴聲響三聲內接;不隨便讓別人代替自己接電話。電話鈴聲響一聲大約 3秒種,若長時間無人接電話,或讓對方久等是很不禮貌的,對方在等待時心裏會十分急躁,你的單位會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2、代接電話:首先告訴對方他找的人不在,然後再問對方是誰。

3、如果有外人在和你談話,來電話也要接,接電話時要説明身邊有誰在,暗示對方不能説深層次問題,然後主動提出要讓對方選擇一個時間打給他。

4、對方打錯電話:遇到撥錯電話:首先提示對方撥錯了,其次可以重複自己的號碼。

5、記錄:隨時牢記5W1H技巧,所謂5W1H是指① When何時② Who何人③ Where何地 ④What何事⑤Why為什麼⑥How如何進行。在工作中這些資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對打電話,接電話具有相同的重要性。電話記錄既要簡潔又要完備,有賴於5WIH技巧。

接電話的禮儀

接聽電話的人雖然處於被動的位置,但是,也不能在禮儀規範上有所鬆懈。撥打電話過來的人可能是你的上級,可能是合作方,也可能是對你很有幫助的友人,因此,受話人在接聽電話時,要注意有禮和得體,不能隨隨便便。

當本人接聽打給自己的電話時,應注意及時接聽並謙和應對,無論對方地位尊卑,都要待人以禮。

1及時接聽電話鈴聲響起,要立即停下自己手頭的事,儘快接聽。不要等鈴聲響過很久之後,才姍姍來遲或者讓小孩子代接電話。一個人是否能及時接聽電話,也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的待人接物的誠懇程度。

一般來説,在電話鈴聲響過三遍左右,拿起話筒比較合適。“鈴聲不過三聲”是一個原則,也是一種體諒撥打電話的人的態度,而且鈴聲響起很久不接電話,撥打電話的人也許會以為沒有人接而掛斷電話。如果接電話不及時,要道歉,向對方説“抱歉,讓您久等了”。

2謙和應對在接電話時,首先要問候,然後自報家門,向對方説明自己是誰。向發話人問好,也有向發話人表示打來的電話有人接聽的意思。自報家門是為了確認自己是否是發話人真正要通話的對象。

在私人住所接聽電話時,為了安全起見,可以不必自報家門,或者只向對方確認一下電話號碼來確定是否對方找對了人。即使對方錯撥了電話,也不要勃然大怒,口出穢語,而要耐心解釋。

在接聽電話時,要聚精會神,認真領會對方的話,而不要心不在焉,甚至把話筒擱在一旁,任憑通話人“自言自語”而不顧。

3分清主次

其一,電話鈴聲一旦響起,接電話就成為最緊急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可以先放一邊。接聽電話時,不要再與旁人交談或者看文件、吃東西、看電視、聽廣播等。即使是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你忙着別的事,在接聽電話時也不要向打電話來的人説電話來得不是時候。

其二,有時候確實有無法分身的情況,比如自己正在會晤重要的客人或者在會議中間,不宜與來電話的人深談,此時可以向來電話的人簡單説明原因,表示歉意,並主動約一個具體的雙方都方便的時間,由自己主動打電話過去。一般來説,在這種情況下,不應讓對方再打過來一次,而應由自己主動打過去,尤其是在對方打長途電話的情形中。約好了下次通話的時間,就要遵守約定,按時打過去,並向對方再次表示歉意。

其三,如果在接聽電話的時候,適逢另一個電話打了進來,切忌不要中斷通話,而要向來電話的人説明原因,要他不要掛斷電話,稍等片刻。去接另一個電話的時候,接通之後也要請對方稍候片刻或者請他過一會兒再打進來,或者自己過一會兒再打過去。等對方理解之後,再繼續方才正接聽的電話。

接電話和打電話須知

1、時間選擇:和私人通話要選擇效率高的時間,晚上10點後,早上7點之前不打電話,就餐的時候別打電話,節假日不要打電話。

2、空間選擇: 私人電話最好在家裏打,工作電話在單位打。不亂用單位電話談私事,不在公眾場所打電話。

3、喜悦的心情:打電話時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樣即使對方看不見你,但是從歡快的語調中也會被你感染,給對方留下極佳的印象,由於面部表情會影響聲音的變化,所以即使在電話中,也要抱着"對方看着我"的心態去應對。

4、打電話過程中絕對不能吸煙、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懶散的姿勢對方也能夠 "聽"得出來。如果你打電話的時候,彎着腰躺在椅子上,對方聽你的聲音就是懶散的,無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發出的聲音也會親切悦耳,充滿活力。因此打電話時,即使看不見對方,也要當作對方就在眼前,儘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勢。

5、通話時長:宜短不宜長。長話短説,廢話不説。把最重要的事放在前面,自我介紹開頭。

6、打錯電話要主動道歉,發短信祝福最好帶署名。

標籤: 禮儀 打電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jiaoji/6ng46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