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精選4篇)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精選4篇)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精選4篇)

本學期我校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操作行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着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用品德與社會新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可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説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規範和優化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學校要求,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説課、研課、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嚴格教學常規

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工作,在品德學科的專課專用、改進備課形式、認真批改作業等方面加強監督與檢查。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要充分抓住機遇,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反思與總結,在新的學年裏,使我校國小品德教學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十月份:

上好常規三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十一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

2、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交流。

十二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元月份:

1、學期工作總結

2、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將繼續落實《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國小生命教育綱要》,把民族教育與生命教育和學科整合起來,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深化課程改革,加強課程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具體工作:

1、繼續採用集慧式備課形式,年級組內每位教師集中精力備教材中的幾篇課文,集聚智慧的火花,這也是基於任課教師多為兼課老師的緣故。學期末各年級組交一份教案。

2、積極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參加區教研室的各項教學活動,並認真作好記錄,回來後及時與同備課組的老師進行交流反饋,利用教研組活動的時間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共同探討成敗得失,以便及時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3、緊扣“課堂教學改進計劃”開展教研活動。這學期要從單單是“上課”環節的改進,追溯到“備課”“輔導”“評價”等基於教學環節的改進。讓課堂改進計劃不再流於形式,讓改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實現從觀念到行動的轉變。每位任課老師要結合本學科課題撰寫一篇教學案例。

4、組織教師集體學習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及時總結交流教學過程中研究、改革的新鮮經驗,學習市、區頒發的教學方面的有關規定,嚴格遵循教學規律及本學科的教學基本原則,努力實踐素質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質量觀。

5、組織教師寫好課後反思,反思課堂教學得失,讓教師用研究者的眼光,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審視、反思、分析、探索,並取得進步。

6、組織每位教師上網進行看課評課活動。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二期課改的新理念為工作指導;以《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國小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的貫徹落實為工作重點,以區教研室的具體的教學為工作內容。我組思品與社會學科教研計劃特定如下:

二、具體工作:

1、定期、定內容、定目標,按照區的教研計劃搞好教研組活動。

2、重視教育教學目的的慣性特徵,隨時研究《品德與社會》學科在國小課程中自然銜接的關鍵之處,把握基礎教育的內在聯繫,避免課堂教學的形式停留在表面化的研討範圍上,將教育的每一個觀點滲透與年齡特點的具體存在有機的進行整合,有的放矢的親切自如的讓學生接納所學的全部內容,並在心靈深處真正受到震撼,讓其行為自然的規範到應該具有的層面上來。

3、抓新教材的理解與使用,以聚焦課堂教學保障課改的有效措施。

4、任課教師專課專用不出現挪作他用的現象。

5、任課教師備課要備學生,從關心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以品德教育為核心,要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備課、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的社會經歷,進行體驗式教學。認真學習所教教材和相關教材,仔細揣摸教材與學生間的切入點,及時總結適於兒童年齡特徵的教學方法.

6、學期每位任課教師要求完成規範教案1篇;認真上好隨堂課,以便進一步提高我校思品與社會課的課堂教學。

三、加強學科的課題研究: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以兒童的生活邏輯為依據開發的綜合性課程,存在大量的道德因素,藴含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是國小階段兒童道德性發展的主要場域。本課程始終把兒童當作主角,創造性地運用課程標準“迴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理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以兒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現。從而,作為學科教師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開展從“問題——課題——課程”的學科的研究:

1、《加強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研究》

2、《加強中國小生民族精神的培養》

3、《滲透生命教育意識(着重進行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等教育)》、

4、《新課程新理念的學習研究(如:合作學習的研究、探究性學習的研究、目標意識的研究、發展性評價)》

5、《增強和宏揚民族精神的研究》

6、學科教學中加強兩綱教育的實施與做法的研究

7、學科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施與探索研究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4

一、情況分析

上期教學反思:從上期的檢查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本學科有較濃厚的興趣,學生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收穫頗多。本組教師團結互助,説課看課評課促進了教師的成長。年輕教師積極性高,成長很快,賽課活動深受好評。

本期工作挑戰:本期將有一個大型的活動專題作業的展示,如何設計有效的作業,如何做到有效的批改,還需探索。教材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起始年級也將改用教科版教材,因此,研討新教材在本期尤為重要。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品德與生活及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貫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牢牢抓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全面整合現有教育資源。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提高品德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核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不斷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理論學習,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爭取在教學中多出成績。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同時,不放鬆學生雙基訓練。主動積極地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的改革。

三、教研活動的內容及措施:

1、加強教研組的建設。每週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及校本培訓,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組織重讀新課標,領會其精神實質,探討學科發展走向。

2、本學期在教材的起始年級改用教科版新教材,因此,應組織組內教師進行新教材的學習。重新審視教材,在新的理念下重讀教材,收集課例。結合學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堅持課堂教學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抓好常態課。

3、樹立教育科研意識,指導學習消化相關教學理論。認真進行教學十環節的評比和課例研究,在備課、教學、説課、看課、評課、研究等領域進行合作。新老教師要互相學習,爭取教研組內同志在本學期都有長足進步。

4、開展好組內聽課活動,認真組織好本組教師參加科任大組的每週一課的教學研究活動。組織參加市賽課活動的觀摩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第三學月,進行學科與現代技術整合的課例展示和經驗總結。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

5、在教學中努力探索符合課型和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進行同課異構的探討。加大學生的活動量,促進學生採用體驗感受、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等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使教學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6、繼續開展好單元主題學習下的專題作業研究和教學效果評價。專題作業一直是品德組的特色作業。在本學期,應在認真分析教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製作全新的一至六年級的專題作業卡,並在教學活動中投入了使用。繼續探索教學效果評價的多元化。在高段,可以嘗試對所學知識性內容進行檢測。

7、配合學校學科展示要求,在四樓開辦學科展示牆,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

8、進行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完善學科博客,能和兄弟學校和相關單位進行網上教研,資源共享。整合教學資源,進行資源庫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9、與其它組教師配合,進行綜合課程教學內容縱向(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國中史地政學科等)整合與橫向(語文、數學、科學、心理、藝術等)整合的初步探索。

四、學月安排

9月:

1.制定教研工作計劃

2.組織教師參加區教研活動,開展片聯組教研及校本教研。學習新課程標準。

3.組織教師學習新教材。

4.抓好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5.研究大組內的每週一課的教案

10月:

搞好教研組建設,確保教研活動質量。青年教師説、看、評課活動開展,上教研課。教學崗位競賽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lzoy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