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精選17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精選17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精選17篇)

1 、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從中發現特殊規律,使學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

2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從而感受到數學思想的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繫。

3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假設的數學思想,在解題中數形結合,提高學生對數據的再認識,再分析,將列表的過程更優化。

教學重點: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1、談話:“同學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周,你們可以稱呼我?今天需要我們共同配合,在這裏上一節數學課,為了表達謝意,我為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快來猜一猜,有多少?(5…)太少了?(50…)多了,(40…)少了(45…)差不多了,(46…)恭喜你,答對了,下課就由你發給同學們。

2、喜歡數學嗎?數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鍛鍊我們的思維。在我國古代就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名題,你們瞭解嗎?今天,。老師就向你們推薦一種有趣的問題------雞兔同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 出示問題:“雞兔同籠,有5個頭,14條腿,雞兔各有幾隻?”

(1)你從中獲取什麼信息?……

(2)請你們猜一猜將雞、兔可能是幾隻?(……)

(3)把你猜的過程給大家説一説

(4)板書學生的過程

雞 1 2 3

兔 4 3 2

腿 18 16 14

(4)評價:從嘗試簡單的開始,一個一個的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方法多麼簡單啊?如果我們再橫豎加上幾條線,就成了美觀的表格。看來,列表來解決這類問題還確實簡單,如果現在將雞兔的數量增加,還能解決嗎?(重點引入列表)

2、出示:“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各幾隻?”

(1)自己先想一想如何利用列表來解決?

(2)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獨立完成列表。

(4)彙報想法和過程

小組1:逐一列表------假設雞有1只,兔子有19只,那麼就有78條腿,(腿多了,説明什麼?兔子多了,怎麼辦?)雞有2只,兔子有18只,那麼就有76條腿,一隻一隻地試,學生把試的結果列成表格。

通過表格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每多一隻雞,少一隻兔子,相應減少2條腿,)

小組2:跳躍式列表------假設雞有1只,兔子有19只,那麼就有78條腿,要比54條腿多的多,因此,兔子的只數也可能多了很多,但是雞的只數可以不用一隻一隻依次遞增,而是從猜一隻到猜5只(或者其它幾隻),當腿的條數在50到60之間,(提出問題:兔子可能是幾隻?到底是誰估計的更加接近呢?)

引導發現:這樣就減少舉例的次數。並通過數據的調整來優化解題策略。

小組3:取中列表------假設雞兔各有10只

小組4:方程

小組5;奧書班中學習過算術方法(讓孩子清楚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三、適時反思,掌握策略(兩題任選其一)

“同學們,雞兔同籠”

1、觀察三種列表的方法,比較異同?

2、談一談;你們有什麼感受?

四、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1、課後練習1、2、3(比較不同-----答案是否唯一)

2、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等。教材把這一問題安排在四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方程,因此這裏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猜測、列表、假設等方法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猜測、有序思考及邏輯推理的能力,體會假設法的一般性。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選用哪種方法均可,不強求用某一種方法。

【學情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數學趣題,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列表法”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過有序猜測和計算得出結論,“假設法”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教學中要抓住其特點,講解算理,讓學生逐步掌握,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拓寬學生思維。

【教學建議】

1、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化繁為簡的思想。

2、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介紹有關雞兔同籠問題的“趣解”,既激發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

【教學目標】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經歷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列表法、假設法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3、瞭解 “雞兔同籠”問題解決的多種有趣方法,體驗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

【教學重點】經歷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運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假設法,能運用假設法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老師想給同學們介紹一部1500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你們想了解嗎?裏面記載着許多有趣的數學名題,其中有這樣一道題,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以下情境圖)

師:你能説説這道題是什麼意思嗎?(説明:雉指雞)讓學生説説題意,然後出示: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歷史趣題“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

有的同學已經在計算了,説説看雞有多少隻?兔有多少隻?

【設計意圖】結合課件呈現的情境圖談話引入,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濃厚的文化氣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同時在學生猜測得不到正確結果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為下一環節引導學生經歷“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做好鋪墊。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化繁為簡的必要性。

剛才大家猜了好幾組數據,但是我們驗證後發現都不對,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沒有猜對呢?(數太大了)你們覺得什麼情況下能夠猜對?(數小一些)

那咱們就換一道數小一些的。(課件出示例1)

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

(二)自主嘗試解決問題。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同一個籠子裏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數學信息?

找到題中信息:①雞和兔共8只。②雞和兔共有26條腿。 ③雞有2條腿。 ④兔有4條腿。

在猜測時要抓住哪個條件呢?(雞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這個條件就一定能猜對呢?

怎樣才能確定猜測的結果對不對?(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是不是等於(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等不等於26)

這回給你們一點時間,把你猜測的數據在練習本上列個表,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對嗎?(出示表格)

這回給你們一點時間,把你猜測的數據在練習本上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對嗎?

(三)交流體會,掌握問題解決策略。

1、經歷列表法的形成過程。

(1)經過同學們的研究,現在知道雞和兔各有幾隻?

都誰和他的結果一樣?你們有把握這次猜對了嗎?怎麼驗證一下?

(2)説説你是怎樣得出正確答案的?(引導學生説説解決問題的思路)

預設學生思路:

●從雞8只,兔0只開始推算。

●從雞0只,兔8只開始推算。

前兩種情況可能做了充分預習,按照一定的順序,列舉出了所有情況,或者到得到正確答案為止。對這種有序思考的方法要給予肯定。

●直接猜出雞有3只,兔有5只,驗證後發現腳數正好是26只。

這種情況屬於正好一下猜對了,教師提示不一定每次都能夠猜得這麼準。

●從雞有4只,兔有4只開始推算。

這種情況猜測的次數比較少,對於數據比較大的時候適用。

●有的同學還可能發現了每增加一隻兔,減少一隻雞,腳就增加2只,這樣就可以一下子算出需要增加幾隻兔,直接找到正確答案。這正是假設法的思路。如果有同學有這一發現,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表述準確,為後面的假設法學習做好鋪墊。

(3)小結收穫。從剛才的列表情況看,你覺得怎樣列表比較好?

(4)運用列表法解決情境圖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自主解決,交流方法並訂正結果。

如果沒有出現上面的第五種思路,教師小結可以提出。

小結:雞兔的總只數不變,多一隻兔子就會少一隻雞,增加兩隻腳;多一隻雞就會少一隻兔子,減少兩隻腳。運用這一規律正好是我們解決這一問題的另一種方法。

2、探究假設法。

(1)問題預設:剛才大家找到了“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辦法,討論中還發現了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如果運用這種推理方法,怎麼解決呢?

(2)引導學生交流:發現假設成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計算起來會更簡便。

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説説每一步的意思。

先假設成都是雞,着重説説推理的過程。

同樣,讓學生説説,如果假設成都是兔,是什麼情況?

小結收穫。

(3)運用假設法解決情境圖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再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找到用列表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有序思考,組織學生有層次地彙報和交流,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根據表中總腳數與題中數據的差,來調整數據,對假設法的探究起到了鋪墊作用,同時對假設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練習強化,深化認識。

針對性練習,完成做一做第一題。

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訂正。

四、閲讀資料,豐富認識。

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嗎?閲讀105頁的資料。

古人真是很聰明啊!今人更了不起,又發現了很多關於“雞兔同籠”問題的趣解,你們想了解嗎?介紹幾種。

1、假設所有的雞和兔子都訓練有素,然後你拿着一個口哨,吹一下,所有動物收起一隻腳,吹兩下,收起兩隻腳,好了,現在雞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小兔都“作揖”了,也就是還有兩隻腳站着,總腳數減去兩倍的頭的個數再除以二就是兔子的只數了。

2、假如雞的翅膀也着地,也有四隻腳,那麼總腳數就是總只數乘4,減去實際的腳數,就是翅膀的數,翅膀都是雞的,再除以2,就是雞的只數。

五、談話式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麼收穫?每種方法都明白了嗎?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提示學生做題時要根據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鞏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方法,瞭解古時候的解法,使學生對我國的古代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後的小結梳理一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反思學過的方法,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

列表法

8

7

6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假設法

都是雞: 腳:8×2=16(只)

少了:26-16=10(只)

兔:10÷(4-2)=5(只)

雞:8-5=3(只)

都是兔: 腳:8×4=32(只)

多了:32-26=6(只)

雞:6÷(4-2)=3(只)

雞:8-3=5(只)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並會運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經歷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3.瞭解我國古代數學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滲透化繁為簡思想,體會用假設法的邏輯性和一般性。

【教學難點】 理解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算理。

【教學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學生猜測老師的年齡。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調整自己的猜測,直到猜到正確的答案。

師:剛才大家在猜測老師年齡的過程中,經歷了猜測、驗證、調整的過程,不知不覺掌握了一種數學策略。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並且滲透數學解題策略,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設。

二、課中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生齊讀課題:雞兔同籠

出示表格

3

5

2

1

2

12

8

第一欄、第二欄都能夠解決。

師:如果告訴一共有5個頭,你們能確定一共有幾隻腳?為什麼?如果告訴一共有8只腳,能確定雞兔各幾隻嗎?為什麼?

師:如果告訴頭的數量和腳的數量,能確定雞兔各幾隻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經過前期學情瞭解,不少孩子對於雞和兔不清楚有幾隻腳,所以在這個環節先了解學生基本常識。通過填寫表格,從易到難,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深刻思考。

(二)猜測驗證,化繁為簡

1.出示《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師:能讀懂是什麼意思嗎?

生:就是雞兔同籠,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兔各幾隻?

師:能猜猜雞兔各幾隻嗎?

師:如何驗證自己猜的對不對?(既要考慮頭,也要考慮腳)

師:怎麼辦呢?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師:為什麼要改小?

生:改小一點好猜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幫學生初步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點,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三)嘗試猜想,發現規律

出示“雞兔同籠,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兔各幾隻?”

師:請再猜一猜。

師:看來有很多種情況,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所有情況列舉出來呢?想不想自己來嘗試一下?

學生自主填寫表格,教師巡視。

師:請你把你嘗試的過程與大家分享。

師:後面還要不要再嘗試下去?

師:腳少了,説明什麼?增加誰的數量?

師:你為什麼跳着猜測呢?

生:一個一個地試比較慢,就我隔一個試一次了。

生:腳少了,就增加兔子,增加一隻兔就增加2只腳!增加2只兔就增加4只腳!

師:我沒明白,為什麼增加1只兔不是增加4只腳呢?

學生陷入思考。

師:我們再來研究一下這個表格,把空格填完整,再看看數量間 有沒有什麼數學規律。

學生觀察、討論、分享。

師:為什麼是2只2只地變化呢?而不是4只4只地變化?

師:為了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想得更加明白,我們借圖形朋友幫忙吧。

送教下鄉教學設計送教下鄉教學設計送教下鄉教學設計出示

理解:1只雞換成1只兔,腳就減少2只。

師:反過來呢?

引導發現:1只兔換成1只雞,腳減少2只。

【設計意圖】列表法雖然煩瑣,但這是一種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是學習假設法的基礎,因此也是本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體驗雞兔同籠情況下隨着雞或兔只數的調整,腳的總數量的變化規律,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數形結合理解假設法

1.假設全是雞。

出示表格:

8

0

0

8

16

26

32

師:請再看錶格左邊第一欄,8和0表示什麼意思?

師:假設什麼?這樣假設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師:腳實際是26只,為什麼少了10只?少了誰的腳?

出示:換什麼?換幾隻?

學生獨立思考。

師:你們説得真好!你們能用算式表達出你們的想法嗎?

學生獨立寫算式,彙報。

師:10÷2=5,這裏的“2”表示什麼?是雞的腳嗎?

師:怎樣更清楚地表示2是相差的腳呢?

假設全部是兔子。

學生獨立解決。

3.比較兩種方法

師:你覺得列表法與假設法怎麼樣?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假設法的算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都是比較難以理解和掌握的。採用畫圖法,數形結合地引導學生根據圖較為完整、準確地説明算理,學會思考,學會解釋,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假設法的優越性。

(五)建立模型,拓展應用

1.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如果讓你解決雞兔同籠,有35個頭,94只腳,雞兔各幾隻?你會選擇什麼方法?

2.雞兔同籠問題的發展

出示龜鶴問題。

師: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麼相似的地方?誰可以看成雞,誰看成兔?

3.出示歌謠 “一隊獵人一隊狗,兩隊併成一隊走。數頭一共是十二,數腳一共四十二。”

師:誰看成雞,誰看成兔?

師:研究雞兔同籠問題並不在於問題本身,而是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

【設計意圖】獨立解決《孫子算經》中原題,閲讀古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瞭解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列舉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模型,幫助學生建立模型思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嘗試、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歷用不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用方程解雞兔同籠問題的一般性。

3、瞭解我國古人解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學重點: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在嘗試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法:分析、引導

學法: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2分鐘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大約在1500年前,我國古代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記載着一道有趣的數學題:(課件出示,題略)你們知道這道題的意思嗎?

生:……(課件演示)

師:這就是有趣的“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一問題。

2、學習目標:

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8分鐘

內容:課本p104例1的(1)

時間:5分鐘

方法:邊看書邊完成下面要求:

1、“雞兔同籠”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2、書上用了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裏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雞和兔共8只;

(2)雞和兔共有26只腳;

(3)雞有2只腳;

(4)兔有4只腳;

(5)兔比雞多2只腳。(課件演示)

師:那問題是什麼?

生:雞和兔各有多少隻?

3、猜一猜: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雞和兔可能各有多少隻?(學生猜測)還有其它的猜測嗎?

4、介紹列表法:

師:你們猜出的結果雞和兔的總只數都是8只,但是你們猜想的結果都正確嗎?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下面請同學們把你們的猜想整理到這張表格中,並進行調整,看看哪個結果才是共有26只腳。(學生活動)

學生彙報整理後的表格,教師板書學生整理後的表格。(邊板書,邊理解填表過程)

5、觀察發現,列式計算

三、合作交流:5分鐘

假設全是兔,怎樣解決?試一試。

四、質疑探究:5分鐘

解決雞兔同籠這類問題,有幾種假設的方法?

五、小結檢測:20分鐘

1、小結方法:

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時,用到了多種方法:列表法,假設法。

2、檢測:

a、問答:

(1)如果老師讓你們解決《孫子算經》中的原題,你會選哪種方法解決呢?

為什麼不選擇列表法?難?為什麼難?(要列舉的情況很多)有沒有好的辦法?(有沒有不用列舉那麼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麼辦法?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列表折半調整。)

(注:如果前面出現了折半列表,就把這個環節提前講。)

(3)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類似於雞兔同籠的問題有很多的,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一些題目?

b、解決問題

(1)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112條,龜和鶴各有多少隻?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條船,每條大船乘6人,每條小船乘4人,每條船都坐滿了。問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條?

(3)新星國小”環保衞士”小分隊12人蔘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幾人?

作業:p106;1、2、3。

板書:

雞兔同籠

假設全是雞,就有腳8×2=16(只)

比實際少26—16=10(只)

一隻雞比一隻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雞:8—5=3(只)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它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解決這類問題時,教材展示了學生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假設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列方程則有助於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選用哪種方法均可,不強求用某一種方法。

二、學情分析:

(1)“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數學趣題,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列方程解答此類問題數量關係直觀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設法”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教學中要抓住其特點,講解算理,讓學生逐步掌握,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拓寬學生思維。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點,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化繁為簡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體會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會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五、教學難點:理解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算理。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同學們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道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數學趣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PPT投影展示原題)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指生回答(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

2.有誰知道這類題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問題嗎?(雞兔同籠)板書。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三大趣題之一,記載於《孫子算經》一書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二)探究交流,嘗試解決問題。

1.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題目裏的數字改小一點。“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條腿。雞和兔各有幾隻?”(説明:為了便於分析時敍述,把“26只腳”改成了“26條腿”課件出示)

2.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裏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數學信息?

讓學生理解:①雞和兔共8只。②雞和兔共有26條腿。 ③雞有2條腿。 ④兔有4條腿。(課件出示)

3.我們先來猜猜,籠子中可能會有幾隻雞幾隻兔呢?學生猜測,在猜測時要抓住哪個條件呢?(雞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這個條件就一定能猜對呢?

學生猜測,老師板書

4.怎樣才能確定你們猜測的結果對不對?(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等不等於26。)

①嘗試列表法

為了研究老師把所有的可能按順序列出來了,我們先看錶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麼意思?(就是有8只雞和0只兔,也就是假設籠子裏全是雞,)那籠子裏是不是全是雞呢?(不是)那就是把裏面的兔也看成雞來計算了,那把一隻4條腿的兔當成一隻2條腿的雞來算會有什麼結果呢?(就會少算兩條腿)(課件出示。)

②假設全是雞

8×2=16(條)(如果把兔全當成雞一共就有8×2=16條腿)

26-16=10(條)(把兔看成雞來算,4條腿兔有當成兩條腿的雞算,每隻兔就少了兩條腿,10條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設全是雞,是把4條腿的兔有當成兩條腿的雞。所以4-2表示是一隻兔當成一隻雞就要少算2條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隻兔當成雞算就會少10條腿呢?就看10裏面有幾個2就是把幾隻兔當成了雞來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數。)

8-5=3(只)雞(用雞兔的總只數減去兔的只數就是雞的只數,8-5=3只雞)

算出來後,我們還要檢驗算的對不對,誰願意口頭檢驗。

生:3×2+5×4=26(只),5+3=8(只)。

師:看來做對了,最後寫上答語。

③假設全是兔

我們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麼意思?(籠子裏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設籠子裏全是兔。那把兔當了雞在算。那就是把裏面的雞也當成兔來計算了,那把一隻2條腿的雞當成一隻4條腿的兔來算會有什麼結果呢?(就會多算兩條腿)(課件出示:把一隻雞當成一隻兔算,就多了兩條腿)

先用假設全是雞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假設全是兔又應該怎麼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呢?同學們能自己解決嗎?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邊或小組討論。

小結:剛才我們假設都是雞或都是兔,所以把這種方法叫做假設法。這種方法能化難為易,是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一種基本方法。(板書:假設法)

小結: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設法)

好,讓我們一起再次回到1500年前的這道題目:(出示課件),看看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1.假如讓雞抬起一隻腳,兔子抬起兩隻腳,還有26÷2=13只腳。

2.這時每隻雞一隻腳,每隻兔子兩隻腳。籠子裏只要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3.這時腳的總數與頭的總數之差13-8=5,就是兔子的只數。

(三)練習鞏固,反思提升。

1.課件出示“做一做” 生活中“雞兔同籠”的問題。

(1)龜鶴問題

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有112條。龜、鶴各有幾隻?

集體反饋。

(2)新星國小“環保衞士”小分隊12人蔘加植樹活動。男生每人栽了3棵樹,女生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生各有幾人?

(3)引導學生建立“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

看來雞兔問題這類問題我們不只侷限算雞和兔的只數問題上,只要能用“雞兔同籠”問題來解答的問題都可以統一叫做“雞兔同籠”問題。今後我們就用剛才學到的“雞兔同籠”方法,來幫我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們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五)課外延伸與作業。

1.閲讀並思考:課本105頁的“閲讀資料”

2.完成練習二十六的1-3題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二、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302=300+ (300+2)×43=300×+2×

20__=20__+ (20__+3)×14=20__×+×

(二)、新授

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102×( )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

老師迅速説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出示:計算102×43 小組討論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

(1)(100+2)×43 (2)102×(40+3)

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練習:

(1)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計算102×24

出示:9×37+9×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

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説明第二種方法。

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

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練習:(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訂正時,説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

(三)、鞏固練習

1. 師生對出題。

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接起來。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討論:2、3題為什麼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麼改?

3.P38/5

(四)、小結

談收穫。

(五)、作業:P38/6—8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計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課後反思: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

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簡析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於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於學生理解和應用。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策略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3、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8

一、 單元教學內容

知識前後的聯繫

二年級上冊 ◆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積木)。

四年級下冊 ◆從3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組合體,看到的形狀不同。

◆從3個位置觀察3個不同的幾何體的內容,讓學生髮現在某一個位置可能看到3個物體的形狀會一樣,為以後學習逆向思考作鋪墊。

五年級下冊 ◆根據給定的觀察到的一個面的形狀,擺出4個、5個小正方體的立體拼搭形狀,使學生感受到:從一個角度觀察到的形狀,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隨着所用小正方體塊數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數量也增多。

◆給出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讓學生擺出所觀察的圖形。使學生感受到從三面觀察才能確定立體的形狀。

三、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2.認識到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判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在觀察、操作和驗證等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具體活動中,用拼擺小正方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

5.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嘗試用連一連、畫一畫、擺一擺等形式解決問題

6.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2.認識到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判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五、單元教學安排

觀察物體(二)。。。。。。。。。。。。。。。。。。。。。。。。。。。。。。。。。。。。。。。。。。2課時

學情分析:

第1課時 觀察物體

一、教學內容:觀察物體P13——P14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前面、上面和左面觀察到的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在拼擺、觀察等數學活動中,提高推理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重點:能正確判斷從前面、上面和左面觀察到的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難點:當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形狀時,體會看到的面數與物體的個數的不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同學們,還記得《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嗎?一座廬山,為什麼世人看到的卻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師生交流後明確:由於觀察的位置不同,廬山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色。這裏,詩人是從不同位置對實物進行觀察。

2.出示由若干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立體圖形。 請學生猜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並説明理由。

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夠的,如果用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成立體圖形,在觀察中又會存在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1

(1)以4~6人為一小組,每小組有四個相同的小正方體。面對自己橫向連續擺3個小正方體,再在左邊第一個後面再擺一個。小組成員分別從前面、上面 和左面進行觀察。

(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擺出從三個角度觀察到的平面圖。

(3)小組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歸納結果。

師: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得到的結果是怎樣的?

小組交流後,概括總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到的結果各不相同。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 3頁 做一做。 學生獨立連一連,並交流反饋。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例2的三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分小組分別擺出這三組立體圖形。

(2)擺好後每位同學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把看到的形狀記錄下來。

提問:從上面看3個物體,形狀相同嗎?從左面和前面看呢? 小組交流後,指名彙報。

小結:從上面看這3個物體,形狀相同,從左面看,形狀也相同。但從前面看,形狀不相同。

(3)教師小結: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 4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擺一擺,看一看。

提問:這3個物體,從哪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小組交流後,反饋總結。

(三)鞏固發散

擺一擺,看一看,連一連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內拼擺圖形,交流反饋。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交流後總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五)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 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第2課時 練習四

一、教學內容:練習四P15——P16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根據觀察到的形狀判斷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通過練習,在操作與交流等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難點:在實物與相應視圖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繫,體會一組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

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小正方體。

五、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師: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知道如何觀察物體嗎? 今天,我們將通過練習來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板書課題:練習四。

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5~16頁第1~5題。

(1)完成教材第15頁第1題。

讓學生先理解題意,然後用小正方體搭一搭並連一連。

(2)完成教材第15頁第2題。

用一個小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擺成教材所示的圖形,讓3名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並讓學生描述所看到圖形的形狀,然後連一連。

(二)指導練習

1.完成教材第15頁第3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用小正方體按教材的圖形擺一擺,搭一搭。 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形狀畫下來。全班觀察,想一想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並説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15~16頁第4、5題。

(1)課件出示第4題的3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分小組分別擺出這3組立體圖形。

擺好後,讓每個學生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把看到的形狀記錄下來。

師:從左面看3個物體,形狀相同嗎?從上面和前面看呢? 小組交流後,指名彙報。

小結:從左面看3個物體,形狀相同,但從上面、前面看形狀不相同。

(2)出示第5題,讓學生自主練習後,集體訂正。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6頁第6~7題。

(1)完成教材第16頁第6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圖形的拼擺。 小組交流後反饋。

(2)完成教材第16 頁第7題。 要求學生動腦想一想,然後數一數。 小組交流後,可以讓學生用小正方體擺一擺,進行驗證。

(三)檢測評價 請把每個正方體擺成的模型與從模型左面看到的相應圖形連線。

(四)評價反饋 説一説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練習四

同一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

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六、教學後記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9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3)班有學生34人,本班學生中優秀生有9人,中下生約7人左右,中等生佔大部分。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但本班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是不夠靈活,對於一些題型新穎的問題,不懂去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複習內容: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2、圖形與幾何

第二單元公頃與平方千米

第三單元角的度量

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統計與概率第六單元條形統計圖

4、數學思想方法第八單元數學廣角——優化複習目的、意義:

三、複習目的、意義:

1、複習總目的: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複習,進一步鞏固數概念,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2、本冊教材總的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一些有關面積單位的簡單計算。

(5)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6)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7)認識條形統計圖(以1代多),會用條形統計圖來描述數據,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並提出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0

《軸對稱》的教學設計

一、 導入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遊戲,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大家猜一猜這個圖形是什麼?

課件出示:一架飛機的一半。

生:一架飛機。

課件出示:

師:恭喜你們答對了,繼續。

課件出示:奔馳汽車標誌的一半。

生:奔馳汽車的標誌。

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的想象能力太豐富了!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猜的呢?

生1:因為軸對稱圖形的兩邊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看到一半就能想到一半。

師:也就是説:軸對稱圖形沿着對稱軸對摺會怎麼樣?

生:完全重合。

師:那條摺痕我們把它稱為對稱軸。

師:那你們能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嗎?用手比劃比劃。

生:用手比劃,課件同步出示對稱軸。

師:看來,有的軸對稱圖形不止一條對稱軸。

二、 新授

例1教學:

師:繼續,課件出示:松樹的一半。

生:一棵松樹。

師:要是你能夠看到一半就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它的一半,那你就厲害啦!

生:在1號方格紙上畫,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好了嗎?誰來代表你小組説一説你是怎麼畫的?

生1:看着左邊的樣子一段一段畫的……

貼學生作品:

師:你是一段接着一段畫的!咦,老師有點不明白,誰來説一説他這一段是怎麼畫的呢?(指着第一段)

生:看斜的2格畫的。

師:這也是斜的2格,你怎麼就不畫這呢?(指另一個斜的2格)

生:那樣的話就不會完全重合。

師:那這個點對摺後會與那個點重合?

生:指這個點的對稱點。

師:是這樣的嗎?咱們藉助課件看看。

生:重合了。

1. 發現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師:像這樣對摺後能夠完全重合的點就是一組對稱點。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這兩個點分別記作:A點、A'點點我們稱它們為對稱點。你還能找到其它的對稱點嗎?誰願意上來指一指?

生:指。

生:指對稱點。(B、B')

師:仔細觀察這兩組對稱點,你們找到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生: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板書)

師:你真善於觀察,下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A點、A'點以及B點、B'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師總結:通過數一數,我們發現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這是軸對稱圖形的一個特點(板書課題)

2.發現對稱點的連線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疑問,點E'和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2格,那它們怎麼不是一組對稱點呢?

生1:它們不在一條線上。

生2:對稱點要在一條水平線上。

生3:對稱點的連線一定要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師:我們把一組對稱點連起來,這條線與對稱軸是什麼關係?(課件將對稱點進行連線,學生進行觀察)

生:互相垂直。

師:其他的對稱點的連線,也會和對稱軸互相垂直嗎?咱們再來看看。(課件將其它對稱點進行連線,學生進行觀察)

生:也是互相垂直。(板書:對稱點的連線和對稱軸互相垂直。)

師:通過連一連,我們發現對稱點的連線和對稱軸互相垂直,這是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個特點。

3.發現對稱點有無數組

師:再來看看我們剛剛找出的對稱點,它們都是什麼樣的點?(教師用手指線的端點)

生:線段的端點。

師:除了這幾組點,圖中還有其他的對稱點嗎?你能找到它們嗎?

(點一個K點,請一個同學來找一找,再點一個G點,以及端點上的點的對稱點……)

師:可以找到多少組對稱點?

生:無數組。

師:那為什麼你們一開始只找這幾組呢?

生:因為它們容易數,很特殊,很關鍵。

師:是的,一個軸對稱圖形上有無數組對稱點,但是有些對稱點比較特殊,在軸對稱圖形中發揮着關鍵的作用。

4. 發現又好又快的畫法

師:同學們,又是再讓你們畫一次松樹圖的一半,你們覺得怎樣才能又好又快呢,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生:找端點的對稱點,描點,最後依次連線。

例2的教學:

師:行,下面就用你們總結的方法再來畫一個。

課件出示:例2主題圖:

生:在書本上畫,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説一説,怎樣畫又好又快。

生:根據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我先找到線段的端點,然後再來找對稱點,最後依次連線。(課件同步出示)

師:你真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孩子!下面我們藉助課件再來回顧一下這個同學的畫法。

生:學生看課件。

師:我們先怎麼?然後?最後?引導學生得出:板書

(1)找(端點)的對稱點;

(2)描點;

(3)用(直尺)依次連接。

三、練習

師:接下來,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呢?同桌之間相互合作,一個人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另一個人補全另一半,我看哪一組同學畫的又好又快,聽明白了嗎?開始吧

生:學生在合作畫。

師:畫好了嗎?下面我們來欣賞下面幾個同學的作品。(從對與錯和藝術性兩個角度來欣賞)

四、談收穫

師:不知不覺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誰來説一説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1

(二) 練習課

教學內容 圖形運動(二)教材P88 練習二十一第1~6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操作性的系列活動,使學生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平移後的圖形。

二、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交流、討論、辨析等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創設活動情境,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該知識的生活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圖形的平移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觀察法、講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 備註

一、創設情境

1、師用圖片在畫有方格的磁性黑板上演示:一個小船從左移到右。

師:小船做的是什麼運動?(板書:平移)

仔細觀察。往哪個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幾格?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操作。然後同桌學生一個提要求,一個操作。

2、小結: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況,用虛線表示平移前的圖形,實線表示平移後的圖形,用箭頭表示平移的方向。

二、探究與操作

1、引導學生把這個小船向下平移5格,你會嗎?怎麼畫出來?師:你能把小船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

師:你是怎樣平移的?

2、指導學生畫出平移圖。

小組內學生進行操作。然後用圖表示出平移的過程,再相互説一説,是怎樣平移的。學生進行大組彙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與彙報及時板書)

3、組織交流不同的移法:還可以怎樣平移到現在這個位置?

教師巡視並進行個別指導。

4、師:我們研究過平行線,誰會畫平行線?

出示一根直尺和一把三角尺

師:利用直尺和三角尺就能很快畫出平行線,誰會?

5、教師指導:讓三角尺沿直尺平移,平移前沿三角尺一邊畫一條直線,平移後再畫一條直線。

三、鞏固發展:

1.組織學生完成P88練習二十一第2題

學生獨立觀察後,完成書上填空。同桌學生相互數平移的格數。

2.組織交流反饋方法。組織學生完成P88練習二十一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作圖後, 組織展示交流反饋方法。

四、課堂小結

1.通過今天的研究,你學會了什麼?

2.你能把學到的知識向你的同桌展示嗎?

五、佈置作業

1. P88練習二十一第4~6題

2.配套練習冊相應練習。

板書設計 圖形運動(二) 練習課

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況,用虛線表示平移前的圖形,實線表示平移後的圖形,用箭頭表示平移的方向。

教學反思 要教給學生平移的方法,認清一個點為參照物,平移的時候一定要弄清從什麼方向平移,以及平移的格子也要數清楚,有的學生還搞不清。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P17—18。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學習重點:

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學習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學習準備

課件、學習單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暑假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好多人都旅遊去了,當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麼去的?課件出示:

生:騎自行車。

師:你們看的真準,再仔細看看,你從圖中還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一週。

生2:李叔叔上午騎了40km,下午騎了56km。

2.師:根據瞭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生2:李叔叔今天上午比下午少騎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列式計算

師:今天我們選取“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來做我們的學習材料,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列式?

生1:40+56(板書)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2:56+40(板書)

師:它們之間可用什麼符號連接?

生:等號。(師板書等號)

師:為什麼可以用等號連接?

生1:因為它們的和都是96千米。

生2:因為它們都是求的李叔叔一天行的總路程。

2. 課件出示:

123+377 Ο 377+123

1124+76 Ο 76+1124

師:這兩道題,它們的算式之間的能用等號相連嗎?請你算一算!

生:能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們的和都相等。

師板書:

3. 師:觀察這三個等式,你發現了什麼嗎?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從剛才的發現中,你們會猜想到什麼呢?

生: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呢?

(板書: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

4. 師:口説無憑,你打算怎樣驗證咱們的猜想?

生:我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

師:那請大家拿出本子來,舉幾個這樣例子來驗證看看!

(生獨立舉例驗證)

5. 師:誰來上台説説你是怎麼舉例驗證的?

生:(百以內的加法、多位數的加法、小數加法……)

師:通過剛才這兩位同學的舉例,都能證明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誰有沒有發現交換加數位置和不相等的情況嗎?

生:沒有。

師:也就是説,我們舉不出反例,那證明我們該剛才的發現是正確。

師:誰能夠再一次總結一下我們剛才發現的這個規律?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旁邊的問號是不是可以擦掉了?!

師:這個規律,數學家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加法交換律”

(板書加法交換律)

6.師:剛才同學們舉了那麼多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舉不完。

師:是啊,像這樣的等式我們能寫出很多很多來。

(師邊説便在等式的下面板書“……”)

師:既然像這樣的等式寫不完,你能否開動你的腦筋,想辦法用一個算式表示出所有的等式嗎?試一試,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寫出來。

(學生嘗試)

7.師:誰來説一説你是用一個怎樣的算式表示加法交換律的?

生1: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生2:△+□=□+△

生3:a+b=b+a

師:這三位同學的方法能表示出所有的情況嗎?

生:能。

師:這三種方法,你更欣賞哪一種?

生:第三種。

師:説説你的理由。

生:因為第三種更方便、更簡潔。

師:其實咱們的數學家想到的式子,跟生3的想法不謀而合,也是a+b=b+a。

(師板書a+b=b+a)

師:你覺得a 和 b可以表示哪些數?

8.師:同學們現在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探索出“加法交換律”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我們是先觀察發現,再舉例驗證,最後是總結規律。

師:很簡單明瞭,還有誰來説一説?

生2:我們第一步是觀察發現,我觀察這三個等式,發現了任意兩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第二步是舉例驗證,我們舉了好多例子,證明我們是正確的,最後一步是總結規律,總結的規律是“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説的好不好?把掌聲送給他!

(板書:觀察發現→舉例驗證→總結規律。)

9.師:我們剛才是通過觀察發現,然後是舉例驗證,再總結規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剛才大家經歷了一次像數學家一樣做數學的過程,那你能不能用這種學習方法去探索其他的運算定律呢?

生:能。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師:現在請大家自學<學習單一》,自學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錦囊,誰願意大聲讀一遍?

生:

一.觀察發現。

仔細算出每一組題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二.舉例驗證。

你能再舉出幾組這樣的例子嗎?

三.總結規律。

你能用符號表示這個運算定律嗎?

2.師:下面就請大家按照自學錦囊上的提示自學,開始。

(生獨立完成)

師:完成的同學同桌交流一下。

3.師:都完成好了嗎?誰願意到前面分享一下你的自學收穫?

生:我發現第一組算式都等於288,第二組算式都等於273,第三組算式都等於507,它們都可以用等號來連接。

師:每一組題的兩道算式的計算方法有什麼不一樣嗎?

生1:前一道算式都是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三個數相加,後一道都是先算後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一個數相加。

師:剛才這位同學分享了這麼多自學的收穫,那你還發現了什麼?還其他的發現嗎?

生:我還發現這三組題,後面的題都改變了運算順序。

師:運算順序改變了,那麼什麼沒有變?

生:和不變。

師:還有沒有什麼不變?

生:數字的位置沒變,只是運算順序變了。

4. 師:剛才通過這三組算式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那這個規律對不對還需要我們怎麼樣?

生:舉例驗證。

師:那誰來説一説你舉的例子?好,你來!

生1:(24+76)+28=24+(76+28)(師板書)

師:誰再來分享一下你舉的例子?

生2( 8+7)+3=8+(7+3)

師:誰再來舉一個?

生3:(325+178)+22=325+(178+22),他們都等於525.

5.師:謝謝大家的分享。剛才,我們大家進行了舉例驗證,你們驗證我們發現的規律對不對?

生:對!

師:有沒有舉出反例的?

生:沒有。

師:那由此可以説明,我們該發的規律是……

生:正確的!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我們發現的規律齊讀一邊,預備,起!

生::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師:剛才發現這個重要的規律,我們把它叫做加法結合律。

(板書:加法結合律)

6.師:這是我們發的第二個運算定律,那你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嗎?

生:(a+b)+c=a+(b+c)。

7.師:今天這節課,我們採用觀察發現、猜想驗證、總結規律的學習方法,發現了兩種的加法運算定律,現在你還有什麼不懂得、想提出來供大家研究嗎?

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這個問題很有研究的價值,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內交流研究,開始!

(生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哪一位同學到前面來分享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1:我們小組發現的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加法,和不變;不同點是加法交換律的加數是兩個數,加法結合律的加數是三個數。加法交換律是數字的位置變了,加法結合律是運算順序變了。

師:你們同意嗎?還有和這一組不一樣的嗎?

師:好的,看來其他組的同學的發現同他們是一樣的,我們班的同學觀察力和思考力非常強,那下面,我們就運用我們學會的本領來練一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下列等式各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2.你能( )中填上適當的數嗎?

3.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逛超市,看到體育用品櫃枱有下列物品:

4. 小明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

四.課堂總結。

1.本節課你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2.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出色,用自己善於發現的眼睛和聰明的頭腦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規律,認識並理解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你看,數學家能總結出來的運算定律我們也能總結出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勤動腦、多動手,一定可以把數學學得更棒!

五.板書設計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軸對稱;平移。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2、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建議:

1、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探究。

2、恰當把握教學目標。

3、注意知識的科學性。

章節名稱 圖形的運動(二) 課 時

課標要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內容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有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能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和它的另一半,這裏是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本單元教材先設計了畫對稱軸,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活動,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新知識。

教學重點 1、 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2、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難點 1、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2、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學生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教學策略

軸對稱

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重難點: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環節 問題情境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應用 設計意圖

目標達成

導入新 課 一、創設情境

出示軸對稱圖片

師:這些圖片好看嗎?為什麼好看?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因為對稱而讓人覺得美的物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美麗的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

二、複習舊知

1、你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2、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3、看書中圖片,畫出對稱軸。

三、學習新知

1、出示例1

(1) 這幅圖對稱嗎?

(2) 中間這一條直線表示什麼?

(3) 點A和點A在這幅圖中是兩個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4) 點B和點( )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5) 點C和點( )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6) 我發現: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

2、小結: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畫對稱圖形。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思考:

A、怎樣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B、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 在思考的基礎上,用鉛筆試畫。

(3)小結:

1、找出所給圖形的關鍵點。

2、數出或量出圖形關鍵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3、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出關鍵點的對稱點。

4、按照所給圖形,順次連結各點,就畫出所給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三、課堂練習:P84做一做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並能描述看到的形狀。

2、能辨認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物體得到的形狀。

教學重點:

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正方體木塊、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遷移,預習新課。(課件出示)

1、由兩個小正方體組成以下圖形,畫出從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圖形。

第二單元 第1課時 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問,從這三面看到的圖形的形狀一樣嗎?也就是説從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課題,這節課學習“觀察物體”。

2、課堂預習。

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本13頁,請你拿出自帶的4個小正方體木塊,進行拼組,然後帶着以下問題進行觀察學習。

1、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2、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一樣嗎?

3、請你把能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在格子圖上,並註明看的位置。

4、我們分別不同的位置觀察了拼成的立體圖形,對於你畫出的觀察結果,你有什麼發現嗎?

二、自我檢測。(課件出示)

1、填一填。

從前面、左面和上面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不同的圖形,結果可能( ),也可能( )。

2、連一連。

第二單元 第1課時 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三、預估問題。

1、觀察我們擺放的組合立體圖形,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一樣嗎?分別是什麼圖形?

2、同樣都是用相同的4塊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為什麼你們從前面、上面、側面畫出的形狀不同呢?

3、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怎麼樣?

四、預設解惑。

請同學們拿出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擺立體圖形畫出的格子圖,我們共同交流。

1、同學們在實物圖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出示從前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圖形,

2、師把同學們的作品進行總結:(課件演示)

第二單元 第1課時 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作品,我們是如何畫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圖形呢?有什麼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1)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五、引導小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麼收穫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3、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麼想法?

六、針對性作業。

1、課本13頁做一做,練習四1至3題。

2、《配練》上的1至3題。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雖然腦子非常好,但是他們的學習習慣較差並且有很多是單親家庭,因此要想提高本班的整體數學成績,還需要加強交流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和數量關係的過程,認識較大的數,在理解大數目的意義、利用大數目進行表達和交流、把大數目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估算和估計實際問題的結果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數感。

(2)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運算順序、運算律,以及用圖形、字母表示運算律的活動過程,發展初步的符號感,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3)在認識射線和直線,進行幾何體與視圖相互轉換,研究鋭角、直角、鈍角、平角以及周角間的大小關係,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係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的技能。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會根據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設計簡單的遊戲。

2、能力目標。

(1)能在教材提供的現實情境中看到數學內容,提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

(2)能通過兩步計算或綜合算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養成計算後回答問題的習慣。

(3)能找到生活中應用兩點一條直線的例子和應用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應用兩點間線段最短,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知道可以從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有用的數據信息,能讀懂媒體呈現的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5)能通過修改和重新設計遊戲規則,實現遊戲的公平。

(6)能主動與同學合作開展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學習的思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體驗。

(7)在教師的組織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想象和事物產生好奇心。

(2)在學習過程中能質疑問難,逐步形成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以及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態度,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

(3)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探索並獲得數學知識,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4)從教科書中的"你知道嗎"欄目和其他渠道瞭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受到數學文化的薰陶,感受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促進作用,體會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6

一、指導思想:

根據本學期工作計劃結合班級學生及數學學習的具體情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高學生實際數學能力為重點,力求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課堂氛圍比較好,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比較粗心,計算比較容易出錯。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不夠,自己審題的難度較大。所以,在複習時應該重點放在計算能力的培養和對應用題的理解上,對於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也需要進行復習鞏固。而有少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姣好,這就需要在複習時對他們這部分學生加大難度,進行有難度的訓練。

三、複習內容:

本冊教材7個單元:1、大數的認識2、角的度量3、三位數乘兩位數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5、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6、統計7、數學廣角

複習時按照整冊教材的知識體系分——大數的認識、乘法和除法、角和四邊形、統計和數學廣角這四大塊來進行知識的梳理。

四、複習目標:

1.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萬級、億級的數,十進制計數法,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目以及近似數等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建立有關整數概念的認知結構;

2.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進一步提高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以及探索規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對計算器的認識;

3.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徵,認識角、平形四邊形和梯形。

5.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會畫兩種不同的統計圖。

6.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7.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經歷回顧本學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整理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進一步培養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篇17

學習目標

1、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能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2、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3、在活動中培養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學習方法

五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彙報展示——達標檢測——拓展延伸

四步:學、交、練、導

學習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學習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準備

課件 、小正方體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出示複習題,學生在個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獨立完成,落實自主學習的任務。同時,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預習作出方法指導、信心鼓勵和時間要求。

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展示不同的擺法。

小組合作

探究交流

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到部分小組的學習中去,並綜合學生的疑問,然後再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現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

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有幾種擺法?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彙報展示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學生展示交流得出擺放的規律:

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後餘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後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裏的正方體對齊着擺;如果擺在後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裏的正方體對齊着擺,也可以不對齊着擺。

達標檢測

一是學生小組內部或小組間互相檢查學生完成情況,並作出評價。二是教師對發現的學生中存的共性問題予以及時的點撥或留待輔導時間予以專題講解。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拓展延伸

教師檢查或小組自查,發現問題教師課堂立即訂正。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wkpq8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