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精選14篇)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精選14篇)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精選14篇)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2.利用圖形、符號等直觀方式,表示數學思維過程,培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和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探求解決問題的優化策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從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中發現最優策略。

教具準備:瓶裝口香糖、課件

學具準備:圓片、紙筆。

教學過程:

一、藉助直觀,理清“找次品”的思路

1.創設情境。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或家人、同學有買過次品的經歷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產品,有的外觀有瑕疵,有的成分不過關,還有的輕重不合格,我們稱它們為次品。(板書:次品)

出示實物,提出問題:這裏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來嗎?

2.理解天平的原理。(課件出示天平圖)你們都知道天平吧!誰來説説天平原理?

3.在2瓶中找次品。(課件演示)看,次品在哪?

4. 在3瓶中找次品。

全班彙報:怎麼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口香糖。

課件演示:隨意拿兩瓶放在天平上,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

-7-

小結:看來從3瓶中找一瓶次品,我們稱一次,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就能準確找出次品。

5.在4瓶中找一個次品

提出問題:如果增加1瓶,有4瓶了。要怎麼找出輕的這一瓶呢? 可以怎樣稱?結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6.揭示課題。我們就用這個好方法,今天一起來研究——找次品。(板書課題:找次品)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例題前,先以3個待測物品為起點,降低了學生思考的難度,能較順利地完成初步的邏輯推理;再從4瓶中找次品。在2個、3個和4箇中找次品是基礎,只有理清了這些“找次品”的思路,後面的探究、推理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二、引導探究,體會方法的多樣性

1.出示例題 :5個乒乓球中有一個較輕的是次品,你想怎麼稱?

(1)收集稱的方法。(一個一個稱,兩個兩個稱)

(2)同桌合作,擺學具,想一想:怎樣稱?需稱幾次?

(3)指名彙報:(教師隨機課件演示:怎麼找?可能出現什麼情況?説明什麼?教師幫助板書示意圖。)

5(1,1,3) 2次

5(2,2,1) 2次

2.小結:同學們真是能幹!從5個乒乓球中找到了輕的那一個。先分一分,想到了兩種方法,再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至少2次找到次品。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身經歷分、稱、想的全過程,從不同的方法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為了便於學生操作和節省時間,所以讓學生用學具模擬天平實驗來進行實踐探究。圖示法較為抽象,對學生來説不容易理解,在這裏只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步板書,便於學生理解每項數據、每種符號的含義,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猜測實驗,尋找規律

1.出示例題:有9個零件,其中有一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來?

-8-

2.枚舉所有稱法,學生分析、彙報。

(1)有幾種分法?

(2)畫圖分析,有困難的可以擺擺學具幫助分析。

(3)彙報各種稱法。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有什麼發現?

4.優化解決辦法:分3份、平均分。

5.小結:同學們通過觀察表格,比較這三種方法,發現只要把9個零件平均分成3份,就能最快找到次品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結合操作,嘗試用圖示法記錄找次品過程,是完成由具體到抽象過渡中的重要一步。讓學生在交流、對比中探索最簡的方法,經歷學習、發現和探索的過程。]

四、拓展延伸,優化策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找次品”的問題並不能平均分成3份。“我們看看前面的5的例子,[師指黑板5(2,2,1)],我們要分成3份時要分得儘量怎樣?”(要分得儘量平均)。

2.在8箇中找次品。試一下,怎麼分3份?(預設:2,2,4或3,3,2)

引導學生分析哪種分法好?板書:8(3,3,2)2次

3.小結:看來,沒法平均分的數,我們只要“儘量”(試着讓學生説出來)平均分。也就是分在三份裏的數中,最大與最小份只相差1,也能既快又保證找到次品了。

補板書:儘量

同學們真了不起,能從剛才發現的規律推理到8箇中找次品,並歸納出找次品的最優策略。

[設計意圖:從5箇中找次品類推到8箇中找次品,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要儘量平均分成3份,完善找次品的最優方法,引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

五、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師:有了找次品的最優策略,想不想試試它的功效呢?

出示:有( )瓶水,除1瓶是鹽水略重一些外,其他幾瓶水質量相同。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讓學生自主選擇10或15,嘗試解決這道題。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最優?

2.我們用了哪些方法發現了找次品的最優策略?

3.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找次品?板書:優化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畫圖、推理與合作交流驗證等學習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 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策略 。

2、通過討論、探究、邏輯推理等活動,尋找次品的優化方法,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經歷數學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提煉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經歷觀察、猜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

教學難點: 體會解決問題有多種策略,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學會運用最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瓶裝口香糖、課件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導入,感受新知

1、課件出示影音資料:1986年1月28日,美國第二架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在進行飛行時發生爆炸,價值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化作碎片墜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劇。據調查,這次災難的主要原因是一個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見,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2、你從播放的影片中看到了什麼 ?

3、飛機失事有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如何找出不合格產品,也就是找次品。

板書:找次品。

二、學用天平,瞭解原理

1、老師這裏有5瓶口香糖,其中一盒少了幾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瓶?請同學們幫幫老師好嗎?你有什麼辦法把它找出來?

2、你們都很聰明,老師聽了你們的建議決定用天平來找次品。那你們會用天平嗎?

3、怎樣用天平來找次品?誰能邊演示邊把找次品的過程説給大家聽?(師板書)

小結我們用天平找次品時,不管我們把零件分成幾份,天平一次能稱幾份?

三、歸納策略,體會最優

如果老師這裏不是5瓶,而是有9瓶口香糖中有一瓶我多放了幾顆(比其它幾瓶重一些),你至少需要幾次就能保證找出這瓶?

1、現在我們不用天平了,用畫圖一步一步地分析、推理,請同桌的合作學習。

課件演示:

課件出示:

零件個數 分的份數 每份各幾個 保證能找到次品的次數

9 9 1,1,1,1,1,1,1,1,1 4

9 5 2,2,2,2,1 3

9 3 3,3,3 2

9 3 4,4,1 3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表,你有什麼發現?你喜歡那種稱法?

用天平來找次品我們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儘量平均分這種方法最好。

板書:分成3份,儘量平均分 最好

四、應用策略,拓展提高

1、你們通過實驗、討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孫悟空和豬八戒也來湊熱鬧了。孫悟空把手上的珍珠遞給豬八戒説:八戒,這13顆珍珠中有一顆要輕些,是我用猴毛變的。如果你能用最少的次數保證能找出假珍珠,這12顆珍珠就歸你了。豬八戒抓破腦袋也沒有想出辦法。我們能用學到的知識幫幫八戒,好嗎?

五、課堂回顧,知識延伸

1、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 什麼 ?

2、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總數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這一類找次品問題,當然在生活中有些次品不止一個,不知是較輕還是較重;總數裏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等等。如果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再去研究研究。

板書:

找 次 品

用天平稱 分成3份 平均分--最優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猜測、驗證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化思想,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學習用圖形、符號等直觀方式清晰、簡明地表示數學思維的過程,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

3、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歷“比較——猜想——驗證”的過程,尋求找次品的最優策略。

學情分析:

“找次品”的教學內容在“奧數”活動中時有出現,用圖形幫助思考,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是比較好的,學生雖然是初次接觸,但只要通過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掌握一題多解的方法還是不難的。關鍵是最優化的解決策略,學生總結方法時有些難度,教師要適時引導。

教學過程:

一、弄清問題題意,激發探究慾望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從某公司招聘員工的一道題目開始,假定你就是應聘者,想不想接受一下智慧的挑戰?(出示課件)

問題是:假如你有81個外觀完全一樣的玻璃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它的球稍輕,屬於次品,如果只能利用沒有砝碼的天平來斷定哪一個球輕,請問你最少要稱幾次才能保證找到較輕的那個球?

(一分鐘思考)學生彙報:1次丶2次…

師:請只用1次的同學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生1:

生2:

師:看來,1次雖少,但只是有可能,不能保證找到那個次品球,所以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光要最少,還要以保證能找到為前提。

師:如果以“保證能找到”為前提,在同學們這麼多的答案中,哪個次數是最少的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一一找次品。

二、簡化問題,經歷問題解決基本過程。

對於從81個小球中找次品的問題,比較複雜,那麼怎樣開始我們今天的研究呢?

生:可以從最少的試一試。

師:如果從最簡單的入手研究,2個小球至少稱幾次?

生:1次。

師:如果是3個呢?

生猜測:2次?3次?1次?

師:老師這裏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覺得應該怎樣稱?

生彙報:先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兩側,如果左邊下沉,就説明右邊的是次品;如果右邊的下沉,就説明左邊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則沒稱的是次品。(學生邊説老師邊配合進行稱量演示。)

師邊演示課件邊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推理過程:雖然有3瓶,而天平只有兩個托盤,但是隻需要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兩側,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如果平衡如果不平衡不論是否平衡,利用推理,只要稱1次肯定能將那個次品找出來。

師小結:看來2個和3個雖然數量不同,但是都只稱1次就可以將次品找到。(將探究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三、再次探究“關鍵數目”,初步感知、歸納規律

1、探究4個小球的情況。

(1)師:如果再增加一個球,現在有4個球,其中有一個是次品,一次可以保證找到次品嗎?

生猜測:4次?3次?

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咱們還是親自動手探究一下吧。請同學們與自己的同桌共同討論一下。可以借用小方塊擺一擺,也可以在紙上畫一畫,不論用什麼樣的方式,都要將思考過程簡要記下來。

(生分組研究)

師:4個小球時,你們稱了幾次?

(生邊彙報師邊板書枝狀圖)

師:4個球有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但結果測量的次數都一樣,至少要2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師:如果球的個數再多一些,例如9個,至少需要幾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呢?請同學們用學具擺一擺,用筆畫一畫。

(生彙報師出示課件)

師:為什麼把9個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到次品呢?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把結果填入表格中)

師:4個球只需要2次就可以保證找到次品,9個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證找到次品,那麼大膽猜測一下,在4與9之間的5、6、7、8個球,至少需要幾次就能找出次品呢?現在我們分組來研究一下:第1大組的同學研究5個小球的情況,依次研究6、7、8個球。

(生彙報,重點是8個球)(把結果填入表格中)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我們將8個小球分成(3,3,2)三組稱2次,可是把8個小球分成(4,4)兩組卻稱了3次,多稱了1次,多稱的1次多在哪兒呢?

生:小球數是2和3個時只用一次,把8分成(3,3,2)每組是3個或2個,3個或2個都只需要稱1次就能找到次品。

師:你們明白他的意思嗎?你們看,稱(3,3)或(4,4),都只稱1次就能確定次品在哪邊,可是接下來,第一種是在3個或2個裏找,只需一次,第二種要在4個裏找,要用2次,所以會多一次。

師:大家最後稱的次數不同,原因是什麼呢?

生:分的組數不同,每組數量也不同。

師:那到底怎麼分,才能既保證找到次品,又能使稱的次數儘可能少呢?

(生分組討論後彙報)

生1:應該分3組,因為天平有2個托盤

生2:每組的數目還要少。

生3:儘可能讓每組數目比較接近,每次稱完,次品就被確定在更小的範圍內。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通過我們剛才的試驗、討論、交流,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發現了其中分組的祕密規律。

(師板書:分3組,儘量平均分。)

四、進一步發現規律

師:現在我們就應用分組的規律,再來一次實驗,如果小球個數是10個(課件),該怎麼分?稱幾次?

(生彙報,師板書:10(3,3,4)3次)(課件)

師:如果是27個呢?(課件)

(生彙報,師板書:27(9,9,9)3次(課件)

師:這位同學説的太好了,他先是分成了3組,然後用轉化的思想把問題變成我們前面解決的9個小球的找次品問題了。

看來大家都掌握了分組規律。最開始的招聘問題,81個小球,大家能解決了嗎?誰有了答案?把結果直接寫在黑板上。

(生討論並彙報結果)(課件)

師:你能發現它和前面我們解決的27個,9個,3個,有什麼關係嗎?

(小組研究)

生彙報:被測小球數目是幾個3相乘就稱幾次,比如4個3相乘是81,81個小球就只需稱4次。

師:你們很了不起,既解決了公司“招聘”問題,又發現了“被測物品數目與稱的最少次數之間”神祕的規律。

五、課堂小結

隨着招聘問題的解決,今天的課也即將結束,回顧我們整節課的經歷,從最初的招聘問題,迴歸到解決2、3的問題,再到研究8、9發現分組規律,直至研究了更大的數目,像27、81這樣的數目,發現了被測物品數目與稱的最少次數之間的一些關係。

在這一路的探究過程中,我們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髮現,我想大家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一定收穫了更多的智慧。最後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課件出示)

探究問題,學會化繁為簡

解決問題,要有優化意識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瞭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瞭解長(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着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我們為什麼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麼特徵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説明面、稜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並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後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 稜 頂點 長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彙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 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説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 要求根據特徵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並説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釐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後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麼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稜?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面 稜 頂點 正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並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徵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 相同點: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稜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係: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還有什麼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5

教材與學情分析:

“觀察物體”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知識,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在前面經歷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和單個立體圖形以及集合組合體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根據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藉助操作,實現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的轉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例1是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例2是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圖。

學生經過二年級下冊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從不同角度觀察單個立體圖形的學習,以及四年級下冊從3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組合體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觀察的方法、培養了一些操作的能力,積累了較豐富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本節課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用小正方體拼搭幾何組合體的活動,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進一步積累活動經驗,同時側重積累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2.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並還原立體圖形。

3.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根據看到的平面圖形按要求擺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藉助空間想象還原立體圖形。

教學準備:

課件、正方體教具、小正方體學具

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個新聞:鄭州。。。(播放“紙片樓”新聞視頻)

師:在剛才的視頻中,為什麼有人會看到“紙片樓”呢?(學生答,教師隨機點評。)

師:看來我們觀察一個物體,只從一個方向去看,是不能看到完整的形狀的。那我們要從幾個方位去看呢?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觀察物體。(課件出示,再板書貼)

(設計意圖:“紙片樓”新聞導入,激發興趣,喚醒學生觀察經驗,為後續學習做準備。)

二、自主活動,探究新知

1.根據一個面擺放,體會擺法多樣性。

(1)出示探究內容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們看到了什麼?(出示正面觀察圖)

師:如果這三個正方形是老師用正方體擺出來的,你知道我是怎麼擺的嗎?你能想象一下嗎?

學生想象,説可能性。

師:現在老師要再告訴你們一個信息,其實我是用四個小正方體擺起來的,現在你們能確定我是怎麼擺的嗎?

(2)龔婷婷《觀察物體三》教學設計公開課學生操作探究:用4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

的圖形。

(3)全班彙報交流。

小結:從正面看到這樣三個小正方形的圖形,用四個小正方體有很多種不同的擺法。

(4)拓展空間想象。

師:如果現在再增加一個5號小正方體,要求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仍然是三個小正方形,可以怎麼擺呢?(請生上台演示)

小結:看來從一個方向觀察,我們不能確定物體的形狀,因為會有很多很多種情況出現。【板書:一個方向,有很多很多種情況】

2.根據兩個面,依然不能確定擺法。

師:那現在怎麼辦?(引導學生説出從其他方向看)

小結:看來從兩個方向觀察,雖然可以縮小一些範圍,但仍然不能確定物體的形狀。因為它還是存有多種情況。【板書:兩個方向,仍存有多種情況】

3. 根據三個面,確定擺法。

(1)三個方向,確定擺法。

師:現在老師再告訴你從上面看到的圖片,你能確定是哪個立體圖形了嗎?説説看,你們是怎麼確定用4個小正方體擺出的圖形的?請生上來擺一擺,並説想法 。

師:為什麼現在你們擺的都是一樣呢?(出示確認4號位置的PPT)小結:看來,我們通過對三個面的逐次觀察,就能確定老師擺出的立體圖形。

(2)應用體驗。

師:老師直接給大家三張圖,你能還原出這個立體圖形嗎?(先讓幾個學生説一説自己想象出來的圖形,再動手擺一擺。)

師:能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 (請生上台演示)

預設:先根據正面看到的圖形擺出1號和2號,再根據側面的圖形確定3號可能的位置。

小結有序觀察的方法:“先”從正面看,“再”從左面看,“最後”從上面看。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想象與交流活動,讓學生充分經歷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的過程,企圖實現讓學生由依賴幾何直觀逐步過渡到空間想象。並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聯繫比較、分析推理、歸納概括的能力,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實踐應用,拓展提升

1. 哪些立體圖形符合要求?

師:剛才我們一直在藉助小正方體還原立體圖形,這一次我們不擺了,

只在腦子裏思考?看能不能還原出原來的立體圖形!來看圖。哪些立體圖形符合要求?【出示課件】

學生回答,教師再結合圖示再次強調從三個面觀察才能確定物體的形狀。

2. 把9個稜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擺在一起,如果從正面和後面看,所看到的圖形面積之和是( )平方釐米。

3. 小組合作還原出較複雜立體圖形。

(1)出示題目及合作要求

(2)學生活動:先觀察、想象,再擺放交流。

(3)拓展:看來根據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來擺放立體圖形,有時候還原的形狀也不是唯一的,下節課我們在深入研究。

(設計意圖:通過3道練習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與方法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作業設計:(見學習單)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三)

一個方向 有很多很多種情況

兩個方向 仍存有多種情況

三個方向 能確定物體的形狀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進行彙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1)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學生比較,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並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範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採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並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户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 1)計算出8 户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户)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7

教學目的: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物體。

2、能分辨較複雜物體不同角度所觀察的情況。

3、更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1、變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

2、明晰物體組合擺放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具學具:小正方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由若干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正面圖形請學生們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並説明理由。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較複雜物體的觀察(板書)。

(二)新授課

師出示四個小正方體按例3擺放在講台上,以同方為單位,畫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抽生展示並説明其理由。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練習九1-3題。

(四)動手操作,思維拓展。

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從左邊看也是的情況。

(3)根據下面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種不同擺法,最少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最多隻能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五、課外作業:練習九4-6。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並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

2、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和合理推測能力。

2、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製折線統計圖,並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係,以後會有機會的。

在中國,自20__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後來,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青少年中敢於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____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____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説,邊通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複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裏你得到了什麼信息?(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説的信息,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根據數據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瞭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____—____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後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課件演示)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並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機器人嗎?同學們可以自己製作,鍛鍊動手能力。我們瞭解到20__~20__中國青少年機器人蔘賽隊伍的參賽隊伍支數情況,於是做了一份統計圖。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從中獲得什麼信息?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説一説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麼?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麼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1)中國青少年機器人蔘賽隊伍的數量有什麼變化?你有什麼感想?(2)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

小組交流彙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麼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説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奧祕。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裏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麼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進入了老齡化。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下面是一個小組調查的20__—20__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該怎麼辦?

分別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圖。

4、提問:請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

(1)出示複式折線統計圖,指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和圖例在製圖中一定要有。

(2)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與什麼不同?

複式折現統計圖可以更方便的分析兩個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5、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1)觀察複式折線統計圖,你説説上海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嗎?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結合全國20__—20__年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表,你能發現什麼共同的規律嗎?(如下表)

年份

20__

20__

20__

20__

20__

20__

20__

20__

20__

20__

出生人口數/萬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數/萬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識鞏固

1、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温見如下統計圖。

(1)根據統計圖,你能判斷一年氣温變化的趨勢嗎?

1、2 月份氣温最低,從 3 月份氣温上升,5~8 月份氣温最高,從 8 月份開始,氣温下降。

(2)有一種樹莓的生長期為 5 個月,最適宜的生長温度為 7~10之間,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

這種植物在甲地種植比較合適。

2、陳明每年生日時都測量體重。下圖是他 8~14 歲之間測量的體重與全國同齡男生標準體重對比的統計圖。

(1)陳明的體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長的幅度最大?

14 歲比 13 歲增長的幅度最大。

(2)説一説陳明的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重點: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徵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請摸一模三條稜相交處有什麼?

教師板書:面、稜、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徵”】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稜?稜的位置、長短有什麼關係?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稜:12條,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説一説長方體的特徵。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稜?哪幾條稜?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稜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徵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徵”】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徵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學生討論、歸納後,

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稜:12條稜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相同點:面、稜、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稜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説一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通過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既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又可以體現數據變化趨勢的特點。

2. 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能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繪製完成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對數據進簡單地分析 並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優勢。,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正確地完成折線統計圖。

2、學會用折線統計圖來分析問題,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小組合作交流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設疑自探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交流:同學們,你們喜歡機器人嗎?下面是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 思考: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發言,讀懂條形統計圖。

3.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於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師:剛才,我們在條形統計圖中瞭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 學生觀察統計圖,指名説一説。 問:20__年有多少支隊伍參賽?誰來指一指? 生:邊指邊答20__年489支。 追問:489在哪? 生:在20__年這一列和橫着的489這個數據的交點。

2.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於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們為什麼還要製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

3.深入探究。 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獨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個問題。 小組交流。 全班討論、交流:你是是怎樣看出來的?怎樣想的?

4.讀懂圖意。

談話:看來折線統計圖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這個折線統計圖嗎?

請同學們先與同桌互相説一説,折線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是怎樣表示數據信息的?

學生活動,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提問:表示20__年參賽隊的點在哪裏?這一年有多少支參賽隊?20__年呢?

5.數據分析。

談話: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説一説。

出示問題:

(1) 多長時間記錄一次數據的?

(2) 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

(3)參賽的隊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看的,怎麼想的。

(三)、質疑再探

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思考:那麼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相比,哪個能更清楚地看出參賽隊伍的變化情況呢?為什麼?師:你有什麼感想?

(四)、拓展延伸

1. 媽媽記錄了陳東0~10歲的身高,根據下表中的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

出示統計圖(沒有描點),教師示範前兩個點的畫法。

學生嘗試畫圖,並組織交流(讓學生説一説製作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

提問:從這幅圖中知道了什麼?

提問:從圖上看,陳東的身高有變化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追問:為什麼身高長的速度越來越慢?

(五)、課堂小結

人們在表示這些數據時可以選用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

不僅能夠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利用統計圖裏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複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説説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後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户多?20__呢?

(2)哪種電話用户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麼判斷的?(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户20__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麼?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題。

(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麼?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户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學生説説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麼?

三、聯繫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後和同學交流。(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為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我們在農學院裏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並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係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製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為什麼氣温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閲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説説理由。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及體積(容積)及其計量單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合理、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複習過程中提高歸納整理能力,感悟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積累空間和圖形領域內容的學習經驗。

教學重點:

整理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梳理,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繪製長方體和正方體(利用電子白板》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

今天我們來共同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關知識。(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之前讓大家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整理,請同學們六人一小組對照一下,看看哪些知識其他同學整理出來而我們忘記了,哪些知識我們整理出來而其他同學忘記了。然後各小組推薦認為較好的作品,説明推薦理由並由設計者介紹自己的作品。(小組展示推薦作品,説明推薦理由並介紹自己的想法。)

2.提問: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整理卡來説一説這個單元的知識包括哪幾方面?

學生:包括長方體的認識、特徵;長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的體積(利用白板繪製知識結構圖)。

在交流“特徵”時,引導比較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得出關係: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可以用圖表示。

3.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和稜長總和複習計算公式:

習計算公式:

長方體: S=(ab ah十bh)X2

V= abh=Sh

C=(a b h)X4

正方體: S=6XaXa

V= aXaXa=Sh

C=12a

4.即時鞏固。

完成練習二十八第11題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練習二十八第12~14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案 篇14

1.由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立體圖形,從同一個方向觀察,看到的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有多種擺法。

作業: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題。

第一單元:觀察物體

第二課時:從多個角度觀察立體圖形

教學內容:教材P~例1、例2及練習一第、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

教學重點:經歷觀察過程,根據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體的三視圖,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與直觀演示法。

教學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根據從某個角度觀察得到的平面圖形,拼搭出立體圖形的方法,這節課,我們再來研究怎樣根據從多個角度觀察得到的三視圖來拼搭立體圖形。

教師出示從正面觀察某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如 。

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並説明理由。

學生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説是2個,有的説3個……

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根據三視圖擺立體圖形。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組探究。

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木塊。

師:現在每個小組都有若干個小正方體木塊,請你們自主探究一下,怎樣拼搭,能拼搭成符合蘭蘭看到的三視圖的立體圖形,看一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並説一説是怎樣擺的。

學生分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3.探究結果彙報。

我們拼搭的圖形為 。因為蘭蘭從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圖形和從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圖形都是由2個小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因此説明這個立體圖形只有一層,並且它的前面是2個小正方體,它的左面也是2個小正方體。而從上面看是兩排,它的前排是2個小正方體,第二排是一個小正方體並且應該在左邊,因此我們組拼成了上面的圖形。

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各小組都能積極地思考,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並説出了自己的思考過程。

3.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頁“做一做”。

學生根據題意自行操作,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在拼擺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及時指導。

三、鞏固練習

1.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並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有步驟、簡潔地進行操作。

2.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交流。

對於第(2)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只看到一面是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

3.第5題:可以讓學生先直接作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4.第6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麼立體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如果搭成的圖形從正面看,最少需要3個正方體,還可能是4個、5個……

教師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或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自己所搭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活動,由一名學生增加所給的條件,使其他人能準確地擺出這個立體圖形。

5.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根據題意要求動手擺一擺,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梳理提升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根據物體的三視圖拼搭立體圖形,同學們都能積極地動手參與,積極地思考。在按照物體的三視圖進行拼搭時,先根據平面圖分析出要拼搭的立體圖形共有幾層.要拼搭的立體圖形共有幾排,再根據平面圖形確定每層和每排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和位置。

板書設計:

從多個角度觀察立體圖形

先根據平面圖分析出要拼搭的立體圖形有幾層;

然後確定要拼搭的立體圖形百幾排;

最後根據平面圖形確定每層和每排的小正方體的個數。

作業:教輔相關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qmqo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