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精選6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精選6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 篇1

第一課時:秒的認識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精選6篇)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導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多種感官參與,幫助學生建立“1秒”概念;

2、創設遊戲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幾秒”,並從中培養學生估算時間的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驗證等數學活動中,發現“1分=60秒”;

3、通過對秒的體驗、感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進率,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知道分與秒的進率,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景導入

同學們,在今年十月一日國慶節這一天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把嫦娥二號探月衞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讓我們再重新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火箭馬上就要發射了,我們一起跟着倒計時。)嫦娥二號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的航天事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有中國人都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所以同學們才這麼激動和興奮。同學們,我們剛才倒數的5、4、3、2、1用的什麼時間單位?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時間單位。要計量很短的時間,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這個時間單位。板書:秒的認識。

對於秒這個新朋友,你瞭解多少?

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來計時的?

二、學習新知:

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們看看鐘面上哪根針是表示秒的?請看大屏幕,叫什麼針?秒針是什麼樣的?同桌互相説説看。

這根最細最長走的最快的針就是秒針。

秒針是怎麼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

秒針走一小格是多長時間呢?(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説幾遍。板書。

咱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

你能不能用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來表示1秒這個時間呢、

經過剛才的活動你對1秒有什麼感受?

2、一秒的價值。一秒很短一下就過去了,其實1秒鐘能幹好多事情呢。老師蒐集了一些資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鐘那麼有價值,不僅如此有時候一秒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

如果劉翔再慢一秒鐘,那取得金牌的人還會是他嗎?1秒對他來説,至關重要。在賽場上要爭分奪秒、分秒必爭。在學習上也要如此。

認識5秒: 5秒有多長呢?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同學們可以跟着秒針走動的節奏做一下動作。

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

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麼變化?請同學們猜一猜

同學們説的很對,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一個小格。

分針走一小格是多長時間

秒針走一圈是60秒的同時,分針剛好走了一個小格,也就是1分,那麼……你有什麼發現嗎?

1分=60秒

半分等於多少秒?

2分鐘等於多少秒?你是怎麼知道的?

三分鐘呢?

120秒是多少分鐘?

感受一分鐘

60秒也就是一分鐘有多長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的感受一下。

1分鐘能做什麼呢?咱們來個一分鐘體驗活動好不好?

學生彙報。

一分鐘同學們做的事情可真不少。

3、看書60-61頁。

三、自主練習:

1、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2、填上合適的單位

3、比較大小

4、秒針分針時針走5個小格格式多長時間。

四、小結:

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

課後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會秒的實際意義,建立秒的時間觀念,逐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和意識。由於時間單位比較抽象。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學生感到不習慣。這就給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學習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效果還好。

第二課時:時間的計算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會進行有關時間的簡單換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安排自己課餘時間的活動,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運用時間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準確地進行簡單的時間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時間表。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時間單位有哪些?

時間單位有時、分、秒。

1 時 = ( 60 )分 1 分 = ( 60 )秒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學習例 1。

(1)2 時 = ( )分

學生自由説一説括號裏應該填多少,是怎麼想的?

歸納:1 時等於 60 分可以推出 2 時就是 2 個 60 ,等於 120 分。

(2)練一練。

3 時 = ( )分

4 分 = ( )秒

同桌互相説一説你是怎麼填的。

(3) 1 分 30 秒 = ( )秒

80 秒 = ( )分( )秒

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得出:第一個題目要先把 1 分轉化為 60 秒,再用 60 秒加 30 秒得 90 秒。第二個題目要看 80 秒裏面有幾個 60 秒還剩多少秒,有 1 個 60 秒就是 1 分,還剩 20 秒。

(4)生生之間互相出題,進行搶答比賽。

2.學習例 2。

(1)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

(2)説一説圖上給出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回答:圖上告訴我們小明在早上 7∶30 從家出發去學校,7∶45 時就到校了。

提出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一共用了多長時間?

(3)小組討論,看哪個組想到的辦法好。

交流:① 鐘面上數格:從 7∶30 到 7∶45 ,分針走了 3 個大格,是 15 分鐘。

② 列算式: 45 - 30 = 15(分)

(4)練一練。

① 學校春遊, 7∶30 出發, 8∶50 到達。路上用了幾時幾分?

② 同學們去春遊,路上用了 1 時 30 分, 9 時到達。他們是幾時幾分出發的?

③ 一列火車本應 11∶20 到達,現在要晚點 25 分鐘。它什麼時候到達?

3.合理設計時間表。

(1)

起牀 離家 到校 放學 睡覺

(2)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每組推薦一份表格。

(3)小組內學習。

① 瞭解推薦表格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② 請你在作業紙上提出三個問題。

③ 組內同學相互交換解答。

此處放手讓學生組內學習,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交流,大家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簡單的時間計算,在交流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探究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輕鬆有趣。

三、學以致用,實踐創新

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為自己每日的學習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簡單的時間計算,你有什麼體會?

課後反思:

本節課有兩個主要的知識點,一是簡單的單位換算,另一個是會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段,尤其是第二個則更是難點,找時間段的方法很多,如正着數時間,用後邊的時刻減去前一個時刻等,學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好統一處理。但格式上還要有統一的要求,個別學生學起來很困難。

第三課時:綜合練習課

教學內容:練習十四部分習題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秒”。

2、會進行一些時間的簡單計算。

3、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會進行一些時間的簡單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課件、秒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課

1、時、分、秒之間有什麼關係?

2、填空。

4時=( )分

3分=( )秒

二、自主練習

1、第3題。

讀一讀,説一説。由於讓學生課前進行了這方面的調查,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還了解哪些類似的信息?

如:光1秒鐘能傳播多少路程,聲音1秒鐘能傳播多遠,飛機1秒能飛多遠,1分鐘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2、第4題。(實物投影儀出示)

讓學生把認識時間和時間的計算結合起來,既要寫出時刻,又要計算一段時間。注意算法多樣,既可數格,也可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第5題。

一列火車本應11:20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它什麼時候到達?

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獨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4、第6題。

穿衣服需要多長時間?刷牙需要多長時間?吃早點需要多長時間?整理書包需要多長時間?同學們不能浪費時間,要節約時間, 把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指名説。

5、第7題。學生交流。

6、第9題。

聯繫自己的作息時間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你們還有什麼疑問?

四、佈置作業

第66頁課後實踐與調查

課後反思:

本節課是綜合練習課,關於時間段的計算還是本節課的難點,比如;後邊的時刻是9:00,前邊的時刻是8:45。求中間的時間段,0分不能減45分,怎麼處理?要讓學生弄清不夠減時,要從9:00借1時當60分,60減45等於15,這樣中間的時間段就是15分鐘,在這部分教學裏,書寫格式是個難點,不知道怎麼寫才合適,是個不好把握的知識點。

第四課時:綜合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時間單位的進率,會正確地換算。

2、能正確地求出經過的時間。

3、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重點難點:

會靈活地計算經過的時間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1分=(  )秒  1時=(  )分

2、上午第一節課( )時( )分開始,一節課是(  )分,( )下課。

3、張小琴跑60米的成績是9(  )。

4、 吃一頓飯大約要用15 (  )。

二、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十四第8題。

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再進行全班交流。

(1)上午第一節課用了40分。

(2)下午2:10同學們在上第一節課。

(3)我最晚7:00起牀,學校要求7:40到校,我最晚7:30從家出發,那麼7:00起牀到7:30這段時間我可以鍛鍊一下身體,大約用15分鐘,再洗漱和吃早飯大約用15分鐘。(4)提出許多問題,如:

A、 中午11:30同學們正在做什麼?

B、 下午第二節課結束到放學大約間隔多少時間?

C、 中間休息多少時間?

三、課堂練習題:

1、4時 =(  )分 3分=(  )秒

5時 =(  )分 8分 =(  )秒

1時20分=( )分 2分15秒=( )秒

65秒=( )分( )秒 80分=( )時( )分

2、在(  )裏填上“>、<或=”。

48秒( )1分  1秒( )60分  1時( )60秒

1時( )55分  3分( )3秒  2分( )120秒

四、思維訓練:

1、時針與分針重合在一起時是(  )時整,時針與分針組成一條線時是(  )時整,時針與分針成直角時是( )時整。

2、小強開始做作業,從鏡子裏看到鐘面(該鐘面只有刻度沒有數字)是6:15,做完作業後,再看桌上的鐘正好也是6:15,這是怎麼回事?他做作業花了多少時間?

五、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練習了簡單的時間換算和簡單的計算經過時間。時間不等人,只要你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生活就會有意義。

課後反思:

時間方面的換算學生已經掌握了不錯了。比較大小方面也掌握方法了,就是計算時間段還是掌握的不是很理想,部分同學就是知道答案但也不會敍述思考方法,還需要訓練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 篇2

第1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藉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着“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説服力的數據説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説説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裏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説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裏,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 板書設計: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2、使學生能正確説出鐘面上指示的時間,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這樣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裏的光陰你知道是什麼嗎?

(生:“時間”)

提示課題,板書:時 分 秒

二、講授新知:

(一)認識鐘面

1、昨天老師請你們回家仔細觀察鐘面,現在請你們同桌交流一下,你發現了什麼?誰願意上來交流一下。

2、老師這裏也有一個鐘面,上面分成12大格,還有1-12這些數,和你們在家觀察到的鐘面一樣嗎?下面請小朋友看仔細,一大格之間有什麼變化?

(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

那麼兩大格呢?三大格呢?……到12大格就有60小格。

分針走1小格就是1分鐘。

分針走1大格就是5分鐘。如果是5大格呢?9大格呢?分針走一圈呢?如果是兩大格兩小格呢?

3、時針和分針之間有什麼祕密?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

(課件演示時針和分針的變化)

得出結論:1時=60分

那麼2小時等於多少分呢?240分等於幾小時?

4、我們一節課是40分鐘,再過多少分就是1時?你知道1小時裏能做些什麼呢?

5、1分鐘和1小時比要短得多,那1分鐘究竟有多長呢?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用1分鐘做的事呢?

(集體做1分鐘口算,讓學生感知1分鐘有多長)

6、我們瞭解了時、分,它們都是時間單位,還有比分還要小的時間單位嗎?

分和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揭示1分=60秒

1秒有多長呢?我們來做個遊戲:5秒內拍手,算出大約每秒拍幾下手。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要用秒來計算?

(二)認識鐘面上的時刻

1、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8時零5分,説説你是怎樣看的?8時05分還可以表示成8:05。

6時20分,你又是怎麼看的?還可以怎樣表示?

9時55分。

現在有兩種答案,究竟誰對誰錯,請你找出對方錯在哪裏,只有找到原因,才能使對方心服口服。

(學生討論、交流)

選擇不同答案的小朋友有反駁的意見嗎?

2、遇到類似的情況確實很容易犯錯,那你有什麼好辦法?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要看清楚時針,時針沒有過8,説明是7時多。

老師這兒有一個鐘面,它只有時針,你能只看時針,説出它是幾時多嗎?

3、通過剛才大家討論、交流,現在看鐘面上的時刻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鐘面説出所表示的時刻:

8:30 10:05(通常不滿10分鐘,我們用零幾分來表示。)

9:55 6:08

2、我們不僅要會看,還要會正確書寫,行嗎?(兩種表示方法都可以)

6:20 5:40 10:10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

你們知道古時候人們是怎樣看時刻的嗎?

(介紹有關的知識)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明、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時鐘,老師相信,只要你們認真學習,掌握各種本領,將來能創造出用途更為廣泛的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 篇4

一、學情分析

1、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2、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好幾位學困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今後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後的複習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讓學生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的特徵,初步在學生的頭腦裏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2、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使學生懂得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及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及估算意識,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並能掌握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4、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不進位、不連續進位、連續進位),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及在生活中應用

5、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裏包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7、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學生。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鬆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一),面積,年、月、日,複式統計表,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

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一)”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統計表”這一單元。讓學生在認識複式統計表的學習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體會數據所包含信息的作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數學廣角----搭配(二),”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學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教案 篇6

一、任教班級學生現狀分

1、學習習慣和興趣:我班共有學生38人,總體説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着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繫、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還有些難度。

二、教學任務目的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方面

①通過觀察、數數、交流、類推等活動,認識“萬”,知道10個一千是一萬,瞭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10000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②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③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④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⑤在現實的生活情境裏感受認識千克與克,動手實驗知道1千克=1000克。瞭解24時計時法,能進行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換算。

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掌握周長的計算方法。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或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通過實際觀察,瞭解物體正面、側面和上面的含義,初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積累觀察物體的經驗。

⑦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初步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數學思考方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藴含大量的數學信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wm79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