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2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2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

一。複習的主要內容:本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涉及內容有:生活中的數、有趣的圖形、加減法、購物、統計、綜合訓練。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2篇)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會用這幾種圖形拼圖。

2、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認識數位,瞭解加減法中各部分的名稱。

3、能正確地口算有關兩位數的加減法,會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4、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用錢款實際購物並進行簡單的計算。

5、認識統計表,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會用統計圖中的數據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二 。複習的主要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能正確地口算有關兩位數的加減法,會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2。難點 瞭解加減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四、學情分析

一(1)班、一(2)班現有學生59人,這兩個班的學生中,大部分孩子學習習慣較好,能自覺、保證質量的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基本能夠掌握所學知識並能靈活運用和實踐;有部分學生有作業馬虎、算題粗心、略於檢查等現象;還有個別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現在還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學知識,學習起來仍然比較吃力、解決問題能力稍差,儘管經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還是有那麼一些學生在學習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複習的時候很是困難,在複習的時候需加大力度,對於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這兩方面的內容個別孩子計算不熟練,計算的速度比較慢;還有部分學生常出現抄錯數字、看錯符號,而且做完題檢查的習慣很少。為了在僅存少許的時間內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補起來,而不至於重複地複習,浪費短暫的時間。在加大基礎知識的複習,強化以前所學知識的梳理和鞏固的同時,另外做到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方面也加強鍛鍊和培養。

五。複習的設想: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學生説一説在這一學期裏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問題銀行中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等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的複習方法。這樣學生能瞭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2

一、 教學內容:

教材第1~9頁,上下,前後,左右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上、下”、“前、後”、“左、右” 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

2、 使學生學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 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行、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 教學重點:正確辨別“上、下”、“前、後”、“左、右”。

四、 教學難點:正確辨別“左、右” 的相對性。

五、 教材分析:

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並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不一定能準確地加以判斷,因此本單元進行集中教學。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 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兒音體驗空間方位。

2、 依照兒音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

六、 教學建議:

1、 注意根據學生認識空間方位的特點安排教學。

一般學生在6歲時就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後”,但是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辨別尚未發展完善。因此,對於“上、下”、“前、後”,可以儘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而“左、右”則要引導學生從自身為中心過渡到以自然標誌為中心進行辨別。

2、 要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左、右”的相對性比較難理解,教材主要是通過一些活動和遊戲來幫助學生辨別。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或自己創設活動,組織學生充分地體驗,應避免抽象地讓學生判斷。

七、 教學安排:

1、 上、下…………1課時

2、前、後…………1課時

3、左、右…………1課時

4、位置……………1課時

一 、上、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頁

教學目標:

1、 學生初步瞭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瞭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彩筆、紙

教學方法:討論法、遊戲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同學們,新的一學期開始了,編書的叔叔、阿姨們給我們帶來了兩位朋友——聰聰和明明。他們可是數學王國裏的小精靈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他們就會跳出來幫忙的。同學們願意和他們成為朋友嗎?現在,我們就和聰聰、明明一起進入神奇的數學王國吧!

2、 揭示課題

聰聰問我們:“鼻子下面是什麼?嘴巴上面有什麼?”

同這們説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上、下。(板書課題: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説一説我們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嗎?

2、 觀察畫面,體會上、下的含義

(1) 你們聽説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南京長江大橋是什麼樣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南京長江大橋看一看,開開眼界,好不好?

(2) 出示掛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告訴大家好嗎?

(3) 大家發現了這麼多東西,真了不起!

誰能説出:汽車下面有什麼?

你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問題嗎?

3、 看書第1頁,完成書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訂正。

三、 活動

1、 拍手遊戲

(1) 教師發口令,學生上下拍手

(2) 聽反語:教師説“上”學生在下面拍手,教師説“下”學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組活動

小組長髮口令,其餘的同學動手擺。如,把本子書放在數學書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書上面……

四、 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作業佈置:

畫一幅自己喜歡的能夠表示上下關係的畫

板書設計: 上 下

教學反思:

二 、前、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頁,做一做的第2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瞭解前、後的基本含義,會用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前、後”的基本含義,瞭解它們的相對性。使學生會用“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三者相比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準備:第2頁的情景圖。

教學方法:討論法、遊戲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做個遊戲。咱們玩“老鷹捉小雞”好不好?(師做母雞,一生做老鷹,其他生做小雞)

二、學習新知:

1、 師生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

2、 師提問:我的後面是誰?

生1:是。

生2:是班裏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誰的前面?我前面是誰?我後面的3位小朋友是誰?

3、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答。

4、 出示第2頁主題圖。

(1) 自己根據圖畫提出問題。

(2) 小組內解決問題。

(3) 在書上填寫。

三、練習:做一做第2題。

1、 學生自己根據圖意提出問題。

2、 小組解決問題。

3、 在書上填寫。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板書設計: 前 後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説一説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祕密,他説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並説一説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説一説: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變化。

(課件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你想怎麼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麼區分它們呢?(課件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誌的表面都是什麼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誌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着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這節課對於我來説是堂遺憾的課,不得不説,同學們並沒有在這節課中成長。會的依舊會着,不會的依舊不會,即便是我也想辦法教了他們,可不會的還是不會。其實,這節課,我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我應該藉助上學期所學的立體圖形的知識,準備好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讓同學們想辦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圖形,其實這樣的過程是有必要的,更易於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從而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我想我必須再重新上一節動手操作課,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展開從實際到抽象的學習過程。沒有過程的學習何來生成呀?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4

複習內容: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複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20以內的數,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相關的式題,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2.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能應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簡單的數據,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

3.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複習措施:

1.複習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弄清學生對哪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哪些知識還存在問題,存在什麼問題,從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複習活動,以增強複習的實效性。

2.複習加減法計算時,可以採用遊戲、競賽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練習,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3.紮紮實實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4.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5、把本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複習,針對單元測試卷、複習冊、作業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複習、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複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具體安排:

1、數的順序物體的位置與順序(2課時)(第18周)

進一步認識20以內的數,掌握數的順序,理解基數和序數的關係。

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2、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2課時)(第18周)

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立方體、圓柱體、球。

3、分類(2課時)(第19周)

4、數的大小比較(2課時)(第19周)

正確比較數的大小

5、20以內加法計算(3課時)(第20周)

通過對算式的計算與分類,整理加減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在複習中感知數學思考的有序性和條理性。

6、20以內加法計算及兩者的關係(1課時)(第20周)

進一步瞭解加減法之間的關係,能正確地填寫加減算式中的未知數。

在解題方法多樣化的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思維。7、圖文題(1課時)(第21周)

從量的意義上揭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關係。

提高學生理解圖意的能力,能根據圖分析簡單的數量關係,滲透圖中所反映的事物概念之間的種屬關係。

8、綜合練習(第21周)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5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教研處工作思路的指導下,聚焦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宗旨,以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為重點,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目的,以組內教研為主線開展活動。

二、基本情況

一年級數學教研組有5個教學班,由3位數學教師組成,是一支充滿活力的隊伍,教師們工作熱情高、積極主動、學習氛圍濃。

三、工作目標

1、通過專家引領、師徒結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形式,在組內紮實、有效、持久地開展教研活動,促進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2、進一步完善集體備課的模式,讓集體備課由“形式化”轉為“實效化”,努力促進個人備課質量的提高,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把好本組的教學質量關,使每位教師都明確樹立質量的意識。

3、優化教學模式,逐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學習先進教育理念,每位老師做到每學期上一節公開展示課。

四、具體措施

1、立足課堂教學,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努力追求真實、有效、高效的課堂。要從學生的真實需要出發,從教材內容的特點出發,恰當地把握教學目標,落實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處理好“課前預設與課中動態生成的關係”,認真抓好課堂教學工作,上好每一節課。重視平時學生測試及各方能力的綜合測試。既要努力鍛造精品課,更要注重提高常態下課堂教學的水準。本學期通過開展上示範課、展示課,加強我數學組的互學之風,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2、強化教學行為,期初要求所有任課教師,根據所任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按計劃如實實施。督促教師日常教學中要認真備課、上課、佈置批改作業、輔導學生。鼓勵數學教師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和教學水平,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推動我校數學教師素質和水平的整體提高。

3、改革教學形式,本學期數學組以加強集體備課為根本,以理論學習為手段,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改革,搞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鼓勵本組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數學測評、家庭作業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創新,認真組織好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內容,P6生活中的數學。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教材第3、4頁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內容,P6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學形式的設計都十分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使數學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愉快、和諧、探究和成功的氛圍之中。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內容,教學中努力體現要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學習,讓數學教學的應用味和數學味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目的:

1、通過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使學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培養學生左右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確定左、右位置關係的實踐活動過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對性。

3、通過操作、演習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

體驗左、右相對性。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15分鐘)

1、遊戲導入,感知左與右。

大家根據教師的口令做遊戲好嗎?教師發口令,學生動手做遊戲。感知左手與右手。大家喜歡做這樣的遊戲嗎?喜歡的請舉手。告訴大家你舉的是哪隻手?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舉左手,講講左手的用處;要求學生舉右手,講講右手的用處。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左右。(板書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預設問題: (1)什麼是左與右? (2)為什麼要學習左與右?

2、尋找左右: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們的身體還有很多這樣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嗎?讓每個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尋找自身的左與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腳和右腳

3、協同活動:感知人體中的左右部位,訓練反應的靈活性。

如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 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擺一擺。將鉛筆、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學具按你喜歡的順序擺成一排。

②説一説從左往右數,小刀是第幾?橡皮呢?

③從右往左數,小刀是第幾?橡皮呢?

④擺好的五件學具最左邊的是什麼?最右邊的是什麼?誰放在最中間?

學生獨立探究,檢查自學情況。

二、解疑合探(10分鐘)

1、自探結束後,讓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結果。學困生彙報,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判。

2、如果發現學生在自探過程中有困難的問題(4、5),可以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組織全班學生共同解決.

3、學生彙報後,師重點強調:同一個東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和結果可能會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對性。最後學生再齊讀兩遍。

4、反饋練習來體驗相對性,增強應用意識。

(1)找一找,畫一畫。出示一條街的10個門牌號: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門牌號在左往右數時的第六個,那麼小英家的門牌號是幾號?從右往左數又是第幾?小明家的門牌號與小英家的相隔兩個,小明家的門牌號可能是幾號?

(2)想一想,説一説。面對黑板,説説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背對黑板説説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3)做一做,比一比。全體同學起立,按要求向左轉或向右轉,比一比誰的動作正確;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調一致力量大。

三、質疑再探(5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已解決?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或不明白的地方,請舉手提問。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左、右還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樣才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

3、怎樣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四、拓展運用(10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練習一的第一題,學生分組完成這一綜合活動。(包含了前後、左右、基數和序數等內容)

3、練習一的第2題。練習方位的拍手遊戲。

4、生活中的數學(第6頁) 讓學生觀察課本第6頁上的圖畫,從而瞭解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小組合作交流,最後彙報交流情況。

教師最後適時介紹北京、香港兩地汽車行駛方向的不同規則:北京是車輛靠右行,車門在汽車的右邊,乘客從汽車的右邊上車;香港是車輛靠左行,車門在汽車的左邊,乘客從汽車的左邊上車。

5、學生談學習收穫。

教師:本節課上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請説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左 、 右

1、活動左右手,感知自身左與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7

【班級分析】

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名,大部分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深入瞭解,我對班裏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剛步入國小階段,有許多孩子還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常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許多的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陳鑫隆、江濤、黃旭欽、黃一涯、李尹越、廖祖峯、舒靈平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造成我班的學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學習動機問題,導致學習困難2、學習策略問題,導致學習困難。

3、不良家庭環境導致學習困難。我們學校國小學生家長大多是來自農村進城務工的流動家庭,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明確,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上,他們不會“育”,甚至在“養”上都有問題。還有一些家長帶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隨便找個學校讓孩子就讀,因為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的原因,這部分學生普遍跟不上這裏的學習,導致學習困難。

【教材分析】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 教材的編寫特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生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為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意義和作用。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因此,要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

(2)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數與計算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數與計算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國小數學教育要使學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

(1)豐富關於數概念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關於數感,在《標準》中已有明確的説明。

(2)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計算教學的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對各種算法進行評價,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

(3)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1)注意為教師創設數學問題情景提供豐富的素材。

(2)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8

一、複習的主要目標

1、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2、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3、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4、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5、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二、複習的主要內容

1.“100以內的數”的複習。

着重複習100以內數的順序、數位表、數的組成和數的大小。複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學習的100以內數的相關內容。對於數位表應進行重點複習,它是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的重要基礎。複習過程中,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多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説一説,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複習。

教材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復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用計算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學期學習的計算主要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等內容。這些內容不論在計算難度,還是在計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材中雖然把這些內容集中安排複習,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點。注意對比練習,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的方法。對於“20以內的退位減法”,要求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同,學生應熟練掌握。對於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較熟練。對於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在計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學生能計算正確就可以了。對於計算方法,根據《標準》的精神,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複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計算。計算後,可以分小組討論,這些題可以分為哪幾種形式,每一種計算問題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溝通思想,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每種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點。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注意巡視,引導、參與學生的討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

複習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認真看圖,説一説圖意。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圖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可以採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後,按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全班進行交流。

3.“元角、分”的複習。

複習時,主要讓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遺忘了,還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用實物幫助學生思考。

4.“幾時幾分”的複習。

由於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學生能看着鐘面説是幾時幾分就可以了。複習時,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應該怎樣看鐘面,也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是怎麼看的。可能每個人看鐘的習慣不同,但不論什麼方法,只要能説正確即可。複習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意識和習慣,即看鐘面時,如果一時説不出準確的時間,可以説一説大概是幾時幾分。多進行這樣的練習,對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是很有好處的。另外,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具體實際多向學生滲透時間的觀念。

5.“位置和圖形”的複習。

複習時,一方面,要結合教材圖中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説出每個學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有關位置的詞語描述整個畫面的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時,要特別注意有關“左”、“右”相對性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創設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全面複習的目的。

6.“統計”的複習。

複習時,可以根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組直接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統計圖,而根據全班的實際情況,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把本學期所學的統計的全過程都複習一遍。

三、複習的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計算。

四、複習的難點:

時分、人民幣的認識。

五、具體措施:

1、認真批改作業、督促學生及時訂正作業。

2、加強計算訓練,提高計算能力。

六、存在問題: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本年級還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學生的口算速度比較慢,正確率不高;

(2)不能正確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還比較差;

(4)學生已養成比較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5)學生獨立審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訓練。

七、複習內容及複習時間安排

1、20以內的數6月3日——6月5日

2、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6月6日——6月7日

3、認識圖形6月8日——6月9日

4、認識鐘錶6月10日——6月13日

5、用數學6月14日—6月17日

6、綜合練習6月18日——6月24日

7、查缺補漏6月25日——6月28日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 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一)、位置(6課時)第一週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8課時)第二週至第四周

例1 …………………………………………………4課時左右

例2……………………………………………………7課時左右

例3……………………………………………………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3課時左右

(三)、圖形的拼組(4課時)第五週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15課時)第五週至第七週

數數 數的組成…………………………………………4課時左右

讀數 寫數………………………………………………4課時左右

數的順序 比較大………………………………………5課時左右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左右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5課時)第八週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3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30課時)第九周至第十三週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6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8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1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4課時左右

(七)、認識時間(6課時)第十四周

小小店…………………………………………………1課時

(八)、找規律(6課時)第十五週

(九)、統計(6課時)第十六週

(十)、總複習(10課時)第十六週至第十九周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0

一、學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通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理念: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並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用元、角、分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統計活動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4、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5、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過程中,解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與態度與價值觀:

1、在他人的指導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教學資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共分10個單元,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冊相比較,本冊教材增加了“位置”、“圖形的拼組”、“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五個單元的新的教學內容。

“位置”和“圖形的拼組”是新的關於圖形與空間關係的內容;“認識時間”是逐步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內容;“找規律”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訓練,培養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的內容;“統計”是“統計與概率”正式教學的開始。這樣,本套實驗教材就初步呈現出內容豐富,結構寬闊的特點。

2、內容體系: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和統計。教材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3、重點難點

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難點: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看讀寫幾時幾分、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教學資源:

除了教材以外,教師要因地制宜的開發和利用各種數學教學資源。例如教學圖片、音響、課件、剪紙和拼圖等都可作為教學資源來合理使用。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我班學生在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弱,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讓他們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設計: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

5、為學生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學習中,充分利用學生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本冊教學共63課時,分16周進行。第一單元位置4課時,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10課時,第三單元圖形的拼組4課時。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5課時,認識時間4課時,找規律4課時,統計3課時,複習課7課時。詳情見附表。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一年級數學教研組工作要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觀,圍繞“減負增效”的教育發展主題,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穩步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進一步圍繞教研組的科研課題,轉變教育理念,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深化教學研究,優化教學指導,強化教學管理,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時凝聚整個教研組的力量,促進每個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工作目標:

1.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為宗旨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結合課題研究,開展專題學習,探索“減負增效” 的教學新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積極開展教學研討,營造研討氛圍,提升數學教師教研水平。做到每週一次教研活動(週一第三、四節課),定時有主題,提前做好準備。

3.立足於課堂,實行“集體備課——全員聽課——反思評課”三環一線的教學研究活動,繼續組織好聽評課活動,保證組內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6節,聽後要有評議;提高全組教師的數學學科教學水平,爭取全年級數學合格率100%,優秀率80%以上。

4.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改進,形成作業按要求規範批改和及時、有計劃的補差的制度。

5.配合學校校園網的建設,積極參加網上評課、積極撰寫上傳教育故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教學水平,倡導低碳生活。

三、具體措施:

1.教師應做到:

①每學期有工作計劃、教學計劃、工作總結等材料,內容具體,切實可行。

②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教案完整,環節清晰,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超前備一週課。

③課前準備充分,上課精神飽滿,教學思路清晰,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體現教學的層次性和三維目標的自然融合,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40分鐘課堂教學效率高。

④作業批改及時,無漏批錯改,改寫字跡工整,符號準確規範,作業量不超出規定。

2.抓好課堂拓展,有針對性地進行拔高練習,指導優等生讀好《國小生數學報》,不斷提高班級的優秀率。

3.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積極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家的故事。

4.加強本年級數學質量監控,監控後及時進行質量分析,並在教學中及時改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grr0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