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科教文衞講話稿 >

吳照雲 王紅斌:高校科研工作如何堅持科學發展觀

吳照雲 王紅斌:高校科研工作如何堅持科學發展觀

發展觀是對發展理論所藴藏的哲學內涵,經過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而總結出來的內在和本質的特徵,它集中體現出人們對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發展觀作為人們行動的出發點和活動方式的基礎,指導着人們的發展實踐活動。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 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第一要義是發展,包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第二是強調以人為本。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這四個基本要求來統領我們的工作實踐,並以之作為構建發展機制的基本方略。作為我國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高校科研為國家科技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高校科研實力較弱,核心能力不強,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管理制度等許多方面還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阻礙着高校學術研究事業的繁榮和我國高等教育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要從根本上解決和化解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必須從觀念創新入手,牢固樹立和正確運用科學發展觀。

吳照雲 王紅斌:高校科研工作如何堅持科學發展觀

一、科研管理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作為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把人作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來滿足人的需求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所在。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到高校科研工作中去,就是要將廣大教師置於科研工作的核心,確定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動來激發和調動教師從事科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實現高校科研工作的目標,並通過這一目標的制訂和實施來促進廣大教師全面而自由地發展。也就是説,高校特定階段的科研工作目標只是服務於教師羣體發展的手段,教師羣體的發展才是學校科研工作的理性目標。當前,許多高校恰恰是把手段當作目的,並由此陷入一個本末倒置的認識誤區,其嚴重後果就是出台的一系列短期功利色彩的政策極大地激勵着教師學術研究上的機會主義行為,人為造出一片科研成果繁榮的壯麗景觀,危及着高校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只有教師羣體的發展,高校科研“質”的提高才有了可持續的保障,高校三大職能的實現才有了可信賴的基礎。因此,科研工作和學術領域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教師個體的發展為本。

教師發展問題的實質是教師的潛能實現或自我實現的問題。與其他社會階層相比,高校教師的內在需求更具高層次和精神性特徵。人的潛能的實現或壓抑取決於其所依存的社會環境。要使教師的潛能得以實現,一個好的制度和文化環境至關重要,而一味地強調監督、管束反而壓抑、泯滅了教師自身內在的動力。並且,學術研究上的創造性和複雜性也決定着對教師的學術活動無法有效地實施監督。所以,教師潛能的實現主要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學校的作用就是因勢利導,構建一個有助於教師實現潛能並且生產知識的制度和文化環境。一個有助於教師潛能實現的環境至少要具備兩個特徵:一是寬鬆。形成一個寬鬆的內部環境,出路在於繼續致力於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二是寬容。如果沒有寬容和支持,也就難以出現具有原創和創新意義上的成果。要寬容失敗。對失敗的寬容和關懷,將激勵研究者及時進行“失敗的研究”,並將其上升到方法論的高度來認識,這本身就是一份難得的寶貴精神財富,而且“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強大動力和不竭源泉。

二、科研工作要堅持全面發展

如果説科研工作中的以人為本解決的是科研發展的動力和目的問題,那麼,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解決的是科研的發展方式問題。其中,全面發展強調的是量和廣度的擴張,但這種擴張並非是“面面俱到”。由於社會分工和人的擁有欲的片面性,一切量和廣度上的擁有式發展事實上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此,全面發展只能是相對的,是類與個體全面發展的統一。針對於個體的全面發展,應該是“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是個體有獨特性的全面發展。

高校科研工作中堅持全面發展觀,首先在宏觀上要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全面發展。一般認為,大學具有教育、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其中社會服務功能的實現主要通過面向社會開展應用研究以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是大學制度本身應有之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關係,正如“學”與“術”的關係,對這兩個方面,高校不能偏廢任何一方,而應該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全面發展。其次,在中觀上要揚長避短建立並形成自己的學科特色。各高校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競爭條件將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結合起來,避免發展策略上的平均主義和全面均衡。要找準自己的優勢學科,加大對優勢學科的支持力度促其儘快成長,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再次,在微觀上,全面發展觀還體現在對高校教師的素質要求上。當今時代,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知識更新的速度在空前地加快,這對高校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成為一個稱職的高校教師,必須首先應該是一位研究者,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優秀的教師。作為教師只有通過科學研究,才能嫻熟地駕馭知識,精選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段,向學生傳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播本學科的最新成果,展望學科前沿,指出有待解決的問題。顯然,這與對傳統型教師的要求大相徑庭。現代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要有從事科學研究所必需的知識儲備、學術品格、思維方式以及方法論修養。

三、科研工作要堅持協調發展

高校科研系統是高校整體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橫向看,它要和教學、人事、後勤等子系統發生聯繫。縱向看,它又由各個院系科研元系統組成,各個院系元系統又由各個專業、教研究室、實驗室等更小單元系統構成,並且還有由一個個課題組組成的動態微觀單元系統。這是一個複雜的子系統序列。在這種縱橫交錯關係的聯絡過程中,由於各自利益、地位、出發點的不同,不可避免地產生系統衝突和矛盾。堅持協調發展原則,就是要運用系統原理,一方面要把衝突破壞的可能性減少到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使衝突產生積極、有效的結果,產生最大化科研效益。

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橫向上主要是妥善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係不是負相關而是正相關,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無論是從實現高校教育職能還是實現科學研究職能,都需要將科研擺在突出的位置,防止將兩者對立起來的片面做法。要將“科教興國”的口號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去,就必須要大幅度增加對科研的投入,使廣大教師從事科研與從事教學能滿足大致相同的需要。

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縱向是要妥善處理好科研系統內部的關係。當前,一是要優化配置科研資源,着力解決科研隊伍整合難、資源共享難問題,探索建立和完善以科研團隊和課題組為核心的內部組織管理模式和校際合作模式,進一步挖掘研究人員的創新潛能,提高科研活動的效率。二是要延伸高校科研管理的功能,切實加強對學生的科研訓練。要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採取對本科生實行導師制的辦法,讓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學術活動,開設科研方法論課題,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初步的研究能力。三是要正確處理好科研與學科建設的關係。學科是科學研究長期發展所形成的較為穩定的方向和方向羣。隨着現代科學綜合性趨勢的發展,在對許多複雜現象的多學科交叉研究、聯合攻關中,誕生了一些新的學科和新的研究方向。這些新的學科和研究方向的出現,日趨模糊或淡化了原有學科的邊界。這就要求我們根據研究項目的需要及時調整或重組科學研究的學科組織,正確處理好科研與學科建設的關係。一方面,學科建設要以科研的方向和成果作為主要標誌,另一方面學科建設方向要以科研的需要而不斷調整。四是要加大產學研結合的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要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積極參與國家、地方和行業的創新體系建設。通過產學研合作及其基地建設,培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同時,要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融資機制和行政管理機制,推進高校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四、科研工作要堅持可持續發展

一般地講,可持續性是指某一客觀事物可以持久或無限地維護或支持下去的能力。據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的有關報告,可持續發展即“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未來世界滿足其需要之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發展理念,它要求建立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統一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範。

堅持高校科研可持續發展原則,要求高校科研的發展既要滿足於當前需要,更要着眼於未來的發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續性的科研發展能力和發展後勁,促進高校科研工作健康、穩定地發展進步。可持續性的科研能力和發展後勁如何培植?這需要從科學研究的內在規律中去尋找答案。科學研究是一個厚積薄發和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必須要苦學深究,持之以恆,經過長期的積累甚至幾代人的努力。靠引進幾個拔尖人才、靠幾次制度改革來“拔苗助長”般地就想在某個領域站住腳,達到前沿,佔領制高點並有發言權,只不過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實現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建立和培育一種能夠促進學術自主發展和教學相長的學術傳統(包括積累的學術思想、共同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共同體成員的學術風格等),並建立起能夠傳承和發展這一傳統的制度框架,這是高校科研得以持續發展的內在靈魂。要形成一種具有可持續性的學術能力和發展後勁,高校就必須注重“造血”而不是“輸血”,更不是“放血”。要高度重視學術積累,作為研究組織和個人應有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同時,科學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學術積累中建立個人乃至共同體的學術風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kejiao/e6x6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