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科教文衞講話稿 >

新語文圓桌論壇主題發言

新語文圓桌論壇主題發言

非常感謝組委會給予我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有“感”而發,也沒有好好準備,純粹是有感而發。有三點感想:一是“感動”。見到很多的老朋友,老專家,黃玉峯先生,袁湛江先生,郭惠宇先生,何勇先生,等等,參觀了心儀已久的復旦附中,特別是認真學習了復旦附中鄭校長,也是復旦大學的名教授鄭方賢先生、吳堅校長的主題報告,幾位年輕老師的課令我感到很汗顏,很赧羞,我要從年輕老師身上已經學習了很多,還要繼續學習。二是“感激”,在新語文圓桌論壇上,不斷給我創造機會,我非常感謝,也有很深的情感。新語文論壇見證了我的成長,幫助了我的成長,特別是諸位前輩們對後學的獎掖和提攜,令我非常非常的感動,我感謝您們。三是“感恩”,所以我懷着一顆感恩之心來了。

新語文圓桌論壇主題發言

今天這樣上課,還是難度很大的,加上我現在脱離了講台一線,可以説不容易,我想到了三句半來評價這節課:手忙腳亂開始,囫圇吞棗開展,胡皮潦草收尾, ——下場。下場有兩層含義,一是沒有好下場,二是趕快下場,不要多説。但是上海的學生就是不一般,復旦附中的學生就是不一樣,今天的課能夠呈現一些精彩的話,主要是不一般的附中學生創造了不一樣的精彩,我深深地感謝這些孩子。

想到孩子,我們就要好好地想一些跟孩子相關的問題,這也是我從教這麼多年一直有的困惑,主要有兩點:

第一個困惑是: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上學?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我們孩子為什麼要學習這篇課文?從我們老師角度來看,我們上語文課之前,有沒有想過:我為什麼要帶領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我為什麼要上這一節課?這些問題還都是具體而微,是很微觀層面的。從稍微宏觀一點層面來説,也就是中觀層面,還有一個困惑。

第二個困惑是:從一個孩子讀書學習的基礎教育階段,現在大家有幾句話都會説:為孩子的一生奠基,你用什麼、憑什麼為孩子一生奠基?而我們的現實是,人生需要的都不教;教的都是人生不需要的。我們語文老師不妨捫心好好想一想:我們自己的閲讀是不是按照我們教給學生的方法來閲讀的?有誰讀書是按照我們教給孩子的讀書方法來閲讀的?在教育越發達地區,往往都變成了考分教育。我不反對大學聯考,但是我反對把“全神貫注”“心無旁鶩”地去應對考試。因為,在很多地區,很多老師那裏,腦力勞動幹不了,就來幹體力勞動。於是乎,題海戰術,加班戰術,加課戰術,在中國小大行其道。其實,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看我們教室外面的世界,已經是什麼樣,而我們的課堂大概除了多了一些設備,其他的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我這個人喜歡提問題,因為我天資很笨,加上極其懶惰,所以任何事情我都想要去“投懶”,但是我需要説明一點的是,任何一項科技發明都是懶惰人發明投懶惰人所好的。所以,我教這麼多年語文,作為一個愛思考的懶惰人有三點體會,我也不知道這些體會對不對,説出來,請方家指正。

第一個體會,語文課首先要好玩,學生學習要開心,要快樂。不開心,不快樂,我相信語文課也是沒有什麼效果的,你説有多少人在睡覺中,在昏昏欲睡中學到語文呢?不好玩,要想方設法地把語文課變得好玩;還要變着法子讓語文課好玩。“無主題討論”是我近十年,特別是在浙江萬里首屆新語文圓桌論壇之後,一直在探索和進行的。隨着問題教學討論的深入,我的課堂實踐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無主題討論”的核心就是讓學生説話,學會説話,能言會道是最重要的語文素養。讓學生説話,有很多種方式,譬如説,老師問,學生答,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但問題是這種方式培養的表達指向性是固定的,甚至是唯一的。大家所看到的,“無主題討論”中,話題是學生髮現的,如果你仔細聽的話,你會發現,學生的發現往往會嚇你一跳。上完課後,浙江一位老師問我,我在教學中實踐這樣的教學模式多長時間了,在實踐中是如何做的?我説:無主題討論這樣的方式就好像蒸雞蛋裏的葱花,葱花也可以放在排骨湯裏,都會起到起鮮作用,但是你不能放太多,放多了葱花勢必會徹底改變雞蛋的味道,也不好看,所以適量的葱花,不僅香味,而且美色,所以,菜餚的最佳境界是色香味俱全,語文課也應該這樣。所以,無主題討論,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實現了大會的主題:文本個性的解讀,文本個性從哪裏來?學生髮現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文本解讀的實現過程是學生表達的過程,而不是老師死拉硬拽的過程。

第二個體會是,在純語文和泛語文之間應該存在一條中間的路,應該存在另外一條路,純語文在窄化語文,在堅持學科素養上有價值,但是過分地堅守學科本位是毫無道理,甚至是蠻不講理的。所以,我有一個想法是:語文在語文之外。這句話有點像繞口令,我想稍微做一點闡述:我們所追求的理想語文在我們現在所見到、所討論的語文之外。

眾所周知的是,紅學有內紅學和外紅學之分,我不敢説也不能説內紅學一點價值沒有,但是,但是讀《紅樓夢》這本書的又有幾個知道內紅學研究成果的?語文也是一樣,現在純語文論,其實也是在不斷地封閉自己,繼續下去,詞語可能就不太好聽了,但我還是要説,固步自封,自命不凡,自以為是……不能再説下去了,因為你都會説。

也可以理解為,語文在語文課之外,因為學生學習語文之外,他還要學習其他很多學科,他所學習的在大腦中會形成一個合體,知識會融會貫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那些説把語文課上得不像語文課,把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思想課等等其他課的觀點,我持保留意見,甚至是很反感,很反對。用一句話來説,那是你水平不夠,知識面不寬,只能把語文課上成了語文課,如果你能夠上成其他課,那表明你起碼知識面還比學生寬一點。

第三層意思是,語文在語文之外,那究竟語文在哪裏?語文在課程之中。這一點我就不特別展開。

第三個體會是,文本理解的深度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學力水平。也許會有老師説,這篇文本全部交給學生來談,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在哪裏?我的基本認識是,人為地拔高學生文本理解的深度,學生記不住,也學不會,不如就讓他按照正常人閲讀的方法、辦法去閲讀文本。因為我們都知道,誰也不會用老師交給我們的閲讀方法去讀書。也許還會有老師説,這樣的課,對學生的閲讀能力有用麼?套用莫言獲得諾貝爾一句話:文學的用處就在於它的沒有用處;莫言的成功,正説明了教育的不成功;語文的最大用處就在於它的沒有用處;閲讀的最大用處就在於它的沒有用處。如果,我們為孩子準備了一點什麼,這一點什麼必然會照亮他以後的人生歲月。

匆匆忙忙的、手忙腳亂的説了兩點困惑,三個體會,還請各位方家,特別是年輕朋友們不吝指正。

關於説課,我真的沒有什麼可以説的,課上完後,自己就應該自覺一點,主動一點,躺在手術枱上,供人解剖,任人解剖,甚至還可以製作標本,供人指點。

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kejiao/4d8m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