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閩派文藝理論批評家高峯論壇發言稿

閩派文藝理論批評家高峯論壇發言稿

我來之前,跟童xx先生通了電話,他非常希望能來參加這次盛會,但是身體狀況不允許,特讓我代他向各位問好!

閩派文藝理論批評家高峯論壇發言稿

多年前,我就跟童老師一起策劃,準備編一套“閩籍學者文叢”,現在這個策劃選題給了福建人民出版社,他們非常感興趣。由於童老師工作比較繁忙,正考慮邀請在座的張xx或謝xx老師來牽個頭,具體的文稿徵集、編選工作由我來做,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

我本科就讀於xxx師範學院(xx師範大學),碩士在福建師大,博士在北師大,XX年博士畢業後到《文學評論》編輯部工作。我的母校閩南師範大學正準備成立一個“閩籍作家、學者研究中心”,屆時可能會邀請在座的各位做一些學術指導工作,在此謹表誠摯的謝意!

文藝批評的變革與創新,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據説,我們一年出xxx多部小説,可是這並沒有帶來文學質量的顯著提高,反而造成了一個文學日益被邊緣化、不為人們重視的局面。

當文學突然變成了文化消費品,文藝批評不再是“精神助產術”,而是變成了一種學科化的職業。由於缺乏一種活躍的知識分子生活,這種職業批評貌似專業性參與、理論性反饋,實際上不過是“以學究之陋解詩”(王夫之語),給作品貼上毫無實質意義的理論標籤,使批評淪為智力操作遊戲。除了生產過剩的、正確的“廢話”,這種批評基本上無助於精神切實的生長,既跟不上文學創作的步伐,也提不出多少中肯的意見或看法。

顯然,我們的批評家更多是一個知識論意義上的研究者,而不是文學世界的有效介入者、行動者,不是那種用心靈閲讀、給文字帶來生命的“第十位繆斯”。

值得欣慰的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閩派批評家”(如謝冕、童慶炳、孫紹振等)有一種活躍的、敏鋭的、精深的鑑賞力,既具備專業素養,又有獨立思想和現實情懷;他們稟有錢鍾書説的“識英雄於風塵草澤之中,相騏驥於牝牡驪黃以外”;“衡文具眼,邁輩流之上,得風會之先”的遠見卓識,因此,不僅能夠進入自己所喜愛作家的內心深處,而且以極具前瞻性的慧眼,使人們意識到這些作家的重要性。

我們今天仍然需要這種能與創作相對稱、相媲美,與作家展開富於張力的對話,擲地有聲、特具穿透力的批評家。幸運的是,這一精神的血脈在“中堅代”、“青壯代”和“新生代”中得到了延續,我們從中彷彿呼吸到了閩地綿長濃厚的人文氣息——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一個完整的文學世界是由作家和批評家構成的,沒有反思的文學活動是殘缺的。在我看來,中國當代文學的貧乏,文藝批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難道不是這樣嗎?從某種意義上説,“閩派批評家”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這次的盛會不過是重裝集結,必將再次發出時代的最強音!

願以此與大家共勉!

XX年11月27日於xx賓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9oqp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