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發展改革講話稿 >

xx同志在市委中心組學習會上的講話

xx同志在市委中心組學習會上的講話

“三農”問題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池州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市,現在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解決好“三農”問題尤為重要。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增長點也在農村。沒有農業的增收,就沒有內需的增長;沒有農民的富裕,就沒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市人民的小康。“三農”問題,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直接影響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農業基礎地位的估價怎麼認識都不為過,對農村工作重視的程度怎麼提高都不為過,對農民增收的扶持怎麼加強都不為過。一、保持清醒頭腦,科學分析現狀,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切實提高對“三農”問題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總體而言,池州“三農”的現狀存在着五大矛盾:第一,人地矛盾突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與要求資源支撐長期發展的矛盾日益加劇。現在全市耕地127.5萬畝,人均僅0.83畝,已接近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人均0.8畝的警戒線;全市30.5%的耕地有機質含量不到1%,土壤肥力下降。從1990年到2000年,十年全市耕地淨減少3.3萬畝,每年淨減3300畝,相當於每年減少1000噸糧食的耕地資源量。從2000年到2020年將是池州大發展的關鍵時期,20年全市人口預計淨增10多萬人,再加上交通建設、重大項目建設、城鎮擴張等對用地產生巨大需求,年均耕地減少量將大大高於前十年的年均水平,人均耕地佔有量也將大大減少。第二,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與提高農業資源效用、發展現代農業的矛盾。全市農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種植業比重大,經濟作物比重低;種植業中以糧食為主,比較效益低。龍頭企業不強,集約化水平低,帶動能力弱。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率低。按照國際通行標準衡量,一個地區農副產品的加工業是否發達,一般以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作參照,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在1∶1左右,發達國家為3∶1,我國平均是0.43∶1,我市僅為0.09∶1。我市畜禽、水產品95%以上為初級產品,茶葉70%為初級產品。第三,農民增收緩慢與擴大農村內需,繁榮農村經濟,實現農村小康的矛盾。多年來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始終在低位徘徊。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272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長4.3%;家庭經營收入同比僅增長2.8%,幾近極限,工資性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近年也因外部原因呈現極不穩定的特點。地區間收入差距擴大。以貴池區與石台縣相比,2001年相差1200元,2002年相差1275元。城鄉間收入差距呈繼續擴大趨。2000年為2.36:1,2001年為2.40:1,2002年為2.47:1,農民收入大大低於城鎮職工平均收入增長水平。第四,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下與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矛盾。全市常住人口文盲率由“四普”的25.7%下降到11.29%,下降了14.41個百分點。但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高1.23個百分點和4.57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佔6.9%,國小文化程度佔32.2%,國中文化程度佔50.7%,高中文化程度佔7.9%,中專文化程度佔1.7%,大專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0.6%。第五,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城鎮化進程滯後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的矛盾。全市城鎮化率僅為23%,低於全省5個百分點,低於全國10個百分點。農業勞動力過剩,隱性失業人口基數大,農村勞動力剩餘率達27.1%,其中種植業勞動力相對剩餘2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壓力巨大。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水、電、路、通信、教育、醫療、保險等方面與城市差距拉大,共享率低,小城鎮集聚度低。由於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業的生產條件還相當落後。我市“三農”問題的嚴峻性、艱鉅性如果不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不採取有力措施,加快發展就會受到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很難實現。我們作為“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就很難向農民交待,就是最大的失職。破解這些矛盾,歸結起來就是要着力解決四大實質性問題:一是農產品的市場化問題。農業的產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前提是農產品的市場化。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起點。現在農民增長緩慢,就是因為農產品的市場化水平太低。絕大多數農民還僅僅是小農經濟的自然人,而不是市場經濟的自由人。另外,農產品的加工度太低,附加值太低,在市場交換中農民拿不到好價錢,甚至虧本。市場化不只是一個區域性的概念,而是一個國際化的概念。我市農業的發展首先要在農產品的市場化上下功夫,儘快提高商品率,提高競爭力,包括改良品種、打造品牌、標準化生產、提高質量,真正打進國內國際市場。二是農業產業化問題。發展現代農業、效益農業,就不能再搞一家一户、提籃小賣了,要利用產業化的鏈條,把千家萬户、分散經營的農民真正連接起來、帶動起來,使農民成為市場的主體。推進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資金投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機制轉換和體制改革的問題。有了一個好機制,加上一定的資本投入,就能真正地把產業化發展起來。產業化發展的鏈條中龍頭企業是關鍵。龍頭企業的培育壯大,要按市場規則運作,着力在體制創新上下功夫。現有龍頭企業要通過民營化、股份化進行改制改造,依託好的機制迅速做強做大。三是農村城鎮化問題。我市的城鎮化水平還很低,不足以起到解決農業人口轉移問題的牽動和支撐作用。城鎮化不僅僅是撤鄉建鎮的問題,實際上是農村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問題。現在户籍制度已經放開,沒有了限制,但為什麼農民進城不多?這不只是一個消除政策歧視、降低門檻的問題,還有一個進城邊際成本的經濟問題。農民在城裏要站住腳就必須有固定收入。説到底,還是農民收入太低。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城鄉統籌、結構轉型來着眼,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運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加大推進力度。四是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不是簡單的減負或補貼問題,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不能僅侷限於某個單項政策的直接扶助,而要給農民創造一個財富增長的機制,通過綜合因素作用產生穩定有效的增收結果。這就要從深層次上、規律性上找到問題的癥結,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導上下功夫。一項好的制度安排往往能解決一個重大的實際問題。八十年代國家對農村實行三大政策:一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温飽問題;二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農民離土不離鄉,實現了農村初步工業化;三是農民可以離土又離鄉,實現了農業人口向城市的流動。這三大政策實質上體現了好的制度安排的巨大威力和效益。在新世紀初,如果我們也從這些根本性方面出發,來研究“三農”問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效果可能更明顯。二、堅持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以強烈的發展意識切實把握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解決“三農”問題要有新思路,黨的十六大報告、十屆全國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央領導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此都有深刻的闡述,我們要結合實際認真研究並貫徹落實。農村問題説到底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要害是增收問題,而增收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抓好新形勢下的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做到發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舉措,需要立足於發展,以新的視角、新的着眼點來分析和解決問題。聯繫池州實際,我們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轉變觀念,拓寬思路:一是城鄉統籌看農村。作為市一級中觀決策層,我們深刻領會十六大和政府工作報告精神,落實中央關於加強農村工作的決策部署,就是要緊密結合新的實際,城鄉統籌看農村。今天經濟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很多問題反映在農村,但根子可能在城市。在我們工作的指導思想上,不能再象以前那樣就農業講農業、就農村講農村,必須以政治眼光、全局眼光、長遠眼光、辯證眼光看待城鄉關係,從戰略上、宏觀上、整體上把握“三農”問題,從中尋找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制約農民增收的深層次問題和根源性癥結,得出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新判斷,新見解,以新思路尋求新突破。二是跳出農業抓農業。毫無疑問,農業是弱質產業、劣勢產業,除了受生產條件、自然條件的侷限外,我市農業的產業化層次、集約經營度、產品加工度、產品的附加值都很低。實踐證明,按過去的辦法就農業辦農業,累個半死也沒有出路,農民也不歡迎。必須突破陳規,跳出農業抓農業,導入新的理念指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用辦工業的理念辦農業。當然,借鑑現代工業的先進理念來發展農業,這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研究,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積極探索農村工作新的方式方法。況且在多年市場經濟實踐中,農民的商品意識、成本意識等市場觀念也在逐步增強,這對我們領導農業和農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減少農民富農民。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這個問題大家已經看得越來越明白。農民只有少種糧食,甚至相當多的農民不種糧食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富裕起來。減少農民,既要組織好農民外出打工進入城市勞動力市場,同時還要着眼於通過產業化鏈條帶動、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等途徑使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進入城鎮經濟和非農產業。當然,減少農民不是不種糧食,糧食還要種,問題是誰來種,怎麼種,只有交給專業大户來種,通過龍頭企業來帶動,走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路子,才能從總體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比較效益。這些問題我們都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三、堅持重點突破,注重實際效果,以強烈的創新意識切實研究和制定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舉措按照“城鄉統籌看農村,跳出農業抓農業,減少農民富農民”的思路,立足於針對性、可操作性,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解決“三農”問題,我們必須着力抓好以下24項工作:1、壓糧擴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壓縮糧食種植面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縮種植業,擴大養殖業,發展特色農業,這是池州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最現實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要儘快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規劃,根據資源分佈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情況確定池州優勢農產品的種類和區域佈局,指導和推動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培育、壯大、做強池州優勢特色農業產業。2、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能實現農產品的轉化增值,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而且能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有效轉移農村勞動力。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儘快改變目前我市龍頭企業少、小、散的局面。培育龍頭企業,光靠我們自己內部的存量是不夠的,要研究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包括外來資本進入這個領域,以增量激活存量,靠存量吸引增量,最終擴大總量、提高質量。財政、税務、金融、經貿委、農委等部門要拿出具體措施,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3、以培育個私經濟為主體,大力發展鄉村工業。新階段與其説發展鄉鎮企業,不如説發展鄉村工業。把一部分農民變成投資者,變成老闆,這就是發展鄉村工業。工商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優惠的政策更方便的辦法鼓勵農民登記註冊辦企業。農村不是沒有能人,農民不是沒有創業的衝動,關鍵是政策管不管用。結合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創造條件鼓勵支持農民興辦工業企業。把廣大農民的創業熱情激發出來,我們搞工業園建設、發展鄉村工業就有了基礎。4、擴大農產品出口,大力發展創匯型外向型農業。池州是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是我們的優勢,這類商品最容易進入國際市場,這類模式最容易與國際接軌。因此,抓外向型經濟、抓擴大出口千萬不可忽略農副產品。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如何將池州的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不是賣原料,而是要通過適當整合、包裝、加工賣出附加值,以使我市農業的發展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和份額。5、抓住國家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契機,加快生態家園建設。發展沼氣,搞立體循環種養,可以帶動農業生產耕作方式的轉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較快地使農民減本增收、農業減殘增效,一舉多得,一本萬利。梅村等地的實踐證明,發展沼氣效益來得快,農民容易接受,我們要很好地研究並大力推廣。要把建設沼氣村作為池州最大的富民工程、農民奔小康的增收工程來抓,抓住國債資金支持農村沼氣建設的契機,積極爭取國債項目,大力推進以沼氣建設為龍頭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使沼氣建設成為農村經濟實實在在的增長點。6、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快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這件事已是當務之急。要整合質檢、供銷、農業等部門的資源,用有限的投入儘快把覆蓋全市農村的檢測體系建立起來,為農民服務,為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服務。這樣標準有了,品牌有了,質量也就上去了。7、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長期以來,池州農產品流通環節非常薄弱,市場發育不足,大街小巷的提籃小賣,不僅制約了農產品的流通,也與城市文明創建相沖突。農民要增收,農產品要變為商品,沒有市場不行。因此,要加快以專業批發市場為龍頭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儘快把為農民提供產後服務這個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接上。現在貴池、東至、青陽都在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進度。8、大力發展中介組織。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自願結合的以經濟利益為連接的專業協會,對於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農村市場、培養農民經紀人和農村大户都有直接的意義,因為它可以直接靠市場的鏈接、利益的鏈接來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進入市場抗風險的能力。農村專業協會組織在我市有一些萌芽、有一些雛形,但還很不夠,要放手發展,大力扶持。可以打破常規,依託大的農業開發項目組建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通過中介組織帶動項目的實施,培育農村經濟實體。9、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方式。要培育多元化的農村推廣服務組織,支持多種形式的農技推廣服務活動。要充分發揮好現有農機推廣隊伍的作用。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包括懂農業科技、有志於搞農業經營的幹部到生產第一線搞承包,領辦、創辦各類科技型農業企業,讓他們在科技服務中發展成為市場經營的主體,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同時,要積極支持各類專業協會和龍頭企業運用市場機制開展科技推廣服務活動。10、推進農網工程建設。農民對農網作用的認識可能有一個過程,推進以農網工程為標誌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加大對農村的科技信息和市場信息傳播,提高農民的信息量,這本身就是體現用工業的理念辦農業。要加快推進農網進村入户到企工程,以農村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11、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有序流轉。按照中央要求,穩中有進,穩中求活,讓土地使用權流轉起來,以此推動土地規模經營,解決土地撂荒問題,加快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這個空間很大,也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只要農民接受,各方都有益處,形式上可以大膽探索和創新。要採取適當方式強力推動土地流轉,將土地流轉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引導各種投資主體介入,以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12、搞好土地整理,增加農業後備資源。土地整理是增加農業後備資源、解決人地矛盾突出問題的重要途徑。這是一篇大文章,運作起來搞活了就是個新的增長點。現在,浙江省採取全省調控的辦法解決土地整理問題,很多投資商投資這方面項目的積極性比投資其他工商項目還要高。他們把整理出來的土地按比例交給當地政府,剩下屬於自己的部分再追加投資,發展現代農業,從而帶動了規模經營。我們也要做活這篇文章。13、積極推進減村並鄉擴鎮。積極有序地推進減村並鄉擴鎮工作,優化村鎮佈局,減少農村行政運作的管理成本,加快城鎮化步伐,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各地要很好地研究。有關部門要拿出規劃,指導和推動這項工作。經過幾年努力,將全市鄉鎮調整到一個大體合理適度的規模,這樣全市城鎮化建設的基礎條件就會有大的改善。資源要素要相對集聚,到最有條件的地方去發展,這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要下決心幹成這件事。當然在具體操作上我們要儘可能考慮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的因素。14、實施強鎮戰略,推動農業產業帶和城鎮經濟帶協調發展。在池州,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象城鎮;走過一鎮又一鎮,鎮鎮象農村。這個問題我們要反思。要通過減村並鄉擴鎮,有重點地推進強鎮戰略,合理佈局,梯度推進,形成比較合理的村鎮體系。要爭取省裏政策,沿國省道、沿鐵路、沿江建設一批重鎮,使其成為當地農村生產要素集聚、勞動力轉移的中心和商品交換的集散地。重鎮與縣城及市區之間形成一個梯度的配置,這樣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途徑也就有了一個梯度的配置。各地要認真研究這項工作,只要有利於發展,都可以探討;只要縣區有積極性,市裏都支持。15、繼續抓好農村税費改革工作,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今年中央決定全面推開農村税費改革,把進一步減輕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負擔作為深化改革的一個基本政策取向。要抓住這個機遇認真落實並用足用活有關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要全面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措施,做好農業税收的災歉減免工作,促進農民減支增收。16、擴大鄉財縣管鄉用試點。我們現在的鄉鎮佈局很不平衡,有的鎮根本沒有財政能力,必須在優化村鎮佈局的基礎上推進鄉鎮管理體制改革,降低農村行政管理成本。這是一個減輕農民負擔的大課題,也是從根本上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省裏已經作出了決策,我們要積極探索,做好這項工作。 17、組織好勞務輸出,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勞動力到城鎮就業和跨地區流動,是溝通城鄉經濟和發展要素市場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從自發的分散的狀態轉變到有序組織引導的軌道上來,促進勞務產業大發展,讓農民在進城務工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勞動部門、農業部門要相互配合,提供信息,搞好服務,切實保護農民外出務工的合法權益。 18、繼續增加對農業的投入。發展要有投入。對於欠發達地區,爭取國家、省財政對農業的投入是現階段能否把握住當前農業發展機遇的一個關鍵因素。各級政府要採取各種方式、多渠道爭取國家、省級資金支持,以項目帶投入。要把爭取農業項目資金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考核。要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注重引進外來資本和本地民間資本對農業的投入。要研究財政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方式,提高支持的效果。要打捆、整合各類支農資金,提高使用效益。 19、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成果,加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解決“三農”問題,教育是基礎。現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基本上問題不大,主要是鞏固成果。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教育改革,依託鄉鎮黨校、村民學校建設農村職業培訓中心,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通過加強教育,提高素質,才能使農民具備創造致富條件。20、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城鄉統籌也包括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怎樣建立農村低保制度,青陽縣作了有益的探索。事物總是由少到多,各地都要開展試點,並逐步擴大試點範圍。浙江將全省農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這是個很了不起的示範。同時要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合作制度,這方面我們也要很好地研究,探索和總結切實可行的辦法。21、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制,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要將農村金融問題擺在重要位置抓緊研究,在創新體制和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功夫、求突破。有關分管同志要深入調查研究農村金融問題,提出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制的措施,通過機制的建立,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切實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農民貸款難、融資難的瓶頸制約。22、實施退耕還林還湖還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抓住國家加強生態保護、支持退耕還林、優先抓好生態地位重要區域生態治理項目的重大機遇,實施好退耕還林還湖還草工程項目。退耕還林還湖還草要與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相結合,力求實效。23、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縣鄉公路、農網改造、人畜飲水、電視通村等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利用國債政策,多渠道融資,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地,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目前,縣鄉公路建設已經開工,這是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24、以十六大精神集中學教活動為契機,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黨。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十六大精神集中學教活動,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鎮村兩級幹部要堅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進一步拓寬思路,找準農民增收的切入點,抓住農村發展的增長點,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成為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領路人、帶頭人和貼心人。四、堅持與時俱進,善於駕馭全局,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切實加強對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 第一,加強學習。市委中心組要帶頭學習,特別是學習國家農業方面的一些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同時要結合實際,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進行分析和認識,把市情農情真正吃透,把理論素養真正提高,切實增強駕馭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能力。第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善於在實踐中發現農村經濟、農民致富中的新亮點、新經驗,及時加以總結推廣,發揮示範效應,不斷取得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發言權、決策權和主動權。 第三,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各級黨委、政府要帶頭轉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抓農業農村工作的思維定勢和傳統方法,善於綜合運用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科技的、信息的手段來調控、指導農村工作,引導、服務農民。 第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培養靠得住、有本事的帶頭人。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圍繞中心任務,把村級支部建設好,把帶頭人培養好。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配好乾部,配好領頭人。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質好、致富本領強的能人、大户選進黨組織、選進村級經濟組織,通過雙向帶動、雙向進入、把村兩委建設成為新時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堅強戰鬥堡壘。 第五,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解決新世紀新階段“三農”問題需要有新思路、新舉措,但歸根到底還在於真抓實幹。要實實在在地到廣闊天地裏與基層的幹部羣眾一道摸實情、出實招、鼓實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在創新中抓落實,在落實中見實效。今天的學習會已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建議。我上面所歸納的二十幾條操作性的辦法和措施也僅僅是初步的膚淺的,還有待於結合新的實踐進一步加以豐富、完善,加以總結、提煉。這裏提出來,是希望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繼續探索創新,更有力地指導和推動全市的“三農”工作。現在每個領導同志都有聯繫點,建議大家要經常沉下去,把聯繫點作為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的實驗田,把實驗田辦成指導引導全市各地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的示範田。

xx同志在市委中心組學習會上的講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fazhan/98lzn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