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精選6篇)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精選6篇)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篇1

近日,按照部裏統一要求,市文明辦以“‘種’文化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情況”為題,深入各縣(市、區)的村屯,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全市各級宣傳文化部門的大力推動下,“種”文化作為我市發展農民自辦文化的一種創新模式,得到了長足發展。各種文藝組織方興未艾,鄉土文化人才得以挖掘,特別是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促進了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在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同時,改變了廣大農村幹部羣眾的精神面貌,有力地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農村文化陣地進一步加強。截止目前,全市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農家書屋覆蓋率達到90%以上,各級圖書館累計支援各類圖書近100萬冊,建設各類文化(體育)廣場、影劇院、小劇場達近百個。如,我們調研的寧江區農林村、乾安縣君子村等村屯中,有的小劇場及活動室面積近3000㎡,規模和標準都很高,作用發揮的也很好,已成為豐富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農村文藝隊伍不斷壯大。舉辦農民文藝輔導(表演、樂器演奏、文學創作、民間手工藝製作、書畫)短期培訓輔導班200期,累計派出下鄉輔導人員2500人次,培訓農村文藝骨幹7200人,培養剪紙、刺繡、根雕、泥塑等民間手工藝愛好者1000多人,文化熱心人6000多人,二人轉民間演員450多人,文藝表演愛好者20xx多人,業餘文學創作者300多人,禮儀司儀250多人,文化户近3000個,擁有鄉(鎮)、村屯小劇團、秧歌隊、文藝演出隊、籃球隊等各類農民自辦文體組織941個,在走訪調研的典型村屯,都有着一批較為專業的“草根”藝隊伍和民間藝人隊伍,有農民自發成立的小劇團,還有專門為小劇團創作劇本的土生土長的創作者。農民寫農村事,農民演農村事,極大的激發了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成果豐碩,成為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如,寧江區農林村籌拍了電影《笑春》,乾安縣君子村的文藝表演登上了央視新聞。

——農民羣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舉辦農民藝術節、農民運動會、農民村晚等各級各類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百餘場次,改編和創作文藝節目1280個,吸引農民累計約140萬人次,一批民辦鼓樂隊、民辦小劇團和民間工藝品等民間文化產業正在興起。特別是在乾安縣君子村等一些村屯,通過快板、二人轉、拉場戲等羣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意識地把黨的大政方針和富民政策、農村好人好事、文明新風融入文藝表演中,寓教於樂,使廣大農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促進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貌形成。如今, 在全市廣大農村,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成為最熱鬧、羣眾最嚮往的去處,通過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使廣大農村呈現了“三多三少”的可喜變化,即:羣眾參加文化活動的多了,參與打架鬥毆的少了;學科技、學文化、學知識的多了,酗酒、賭博、搞迷信活動的少了;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謙讓的多了,鄰里糾紛、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少了。在我們調研的典型村中,犯罪率、超生率幾乎為零,崇尚科學、創業致富、尊老愛幼、和諧文明等良好社會風尚蔚然成風,在農村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感到:近年來,雖然通過在“種”上下功夫,我市的農民自辦文化得到了繁榮和發展,取得良好效果,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入發展。但農民自辦文化在很多地方對農村移風易俗、村容村貌改善作用不十分明顯,農村的盜竊、賭博、打架鬥毆,以及不孝順父母,因經濟利益造成兄弟反目、姐妹成仇等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現象大量存在,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一是活動內容有待進一步深化。當前我市的農村自辦文化主要是農民在農閒間的自娛自樂,內容選擇以農民的喜好為主,沒有把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現代文明規範以及科技、教育、扶貧、普法、計生等知識進行充分植入,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不足,“以文化人”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如,在演出中,為了活躍氣氛,葷段子、低俗的表演也屢見不鮮。二是活動形式比較單一,需要進一步拓展。目前全市廣大農村農民自辦文化多數以大秧歌為主,形式單一,沒有特色,一些傳統的快板、拉場戲等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形式很少,籃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形式也比較少,農民自辦文化與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的需求還有差距,與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作用的要求還有距離。三是土生土長的鄉土創作人才隊伍建設亟待進一步加強。農民自辦文化活動,講的是羣眾身邊的事,説的是農民自己的話,農民創作人才最重要。在調研中我們看到,村屯文藝人才和文藝骨幹、特別是創作型人才非常缺乏,很難保證文化大院切實能發揮其文化陣地的作用,極大的制約了我市“種”文化的發展,制約了農民自辦文化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如,寧江區農林村,在村裏較強的集體經濟的支持下,農家書屋、健身房等文體設施完善,籃球隊、秧歌隊伍等農民文體隊伍齊全。但是,由於缺乏鄉土創作人才,小劇場只能外請劇團來為農民演出,本村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四是政府支持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目前各文化大院的維護資金僅夠開展一般性活動,多是農民自發參與,或是經濟條件好的農民自己購置,資金的短缺制約了農民自辦文化的發展規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同時,“三下鄉”活動存在着與農民需求相脱離的情況。

三、幾點建議

可以説,當前我市農民自辦文化處於初級階段,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還不適應,特別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度不夠,自辦文化的層次和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已經到了一個發展的拐點,迫切需要在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拓展。

一是要不斷豐富活動內容。隨着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物質生活改善,農民羣眾求知、求樂、求富、求美,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願望更加強烈,對農民自辦文化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跳出娛樂型的“小文化”框框,引入科技、教育、扶貧、普法、計生等人文學科、構築“大文化”框架,更多層面地滿足農民羣眾的需求,促進農村移風易俗。要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和農民的特點,以鄉土為根基,以傳統為依託,以時代為基調,大力挖掘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特別是把孝道內容突出出來、融入進去,倡導文明新風。要本着“宜居”、“宜業”的村落文化建設要求,結合各地不同文化資源優勢和保護、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積極扶持引導有條件的農村開展特色文化鄉村建設,着力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縣鄉、特色文化村組、特色文化團體和特色文化企業,形成“一縣一品”、“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防止各地農民自辦文化單一化、同質化。同時,要通過規劃引導,綜合開發利用,逐步形成產業優勢,做大做強做優農村特色文化產業,夯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

二是要拓展活動形式。形式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是增強農村自辦文化吸引力的主要抓手,是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載體。要充分利用農村節慶日、農村農民農閒時機,把經常性、小型多樣的文體活動與定期舉辦大中型羣眾文體活動相結合,把“三下鄉”與“常下鄉”相結合,把傳統節目與現代節目相結合,把民俗表演與政策形勢宣傳相結合,多開發舉辦一些農民運動會、農民藝術節、鄉村籃球賽等符合實際、兼顧鄉土氣息與時代新風的活動載體,做到以娛樂型教育農民,以實用型引導農民,讓農民在與中提升素質,提高文明程度。要依託鄉鎮文化綜合站、農民書屋、農村文化大院等主要場所,積極開辦“農民大講堂”,以國家政策法規解讀、道德宣講、科技普及、文化宣傳等為主要內容,引導廣大農民羣眾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要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不斷賦予文明村、文明户的創建內容,積極營造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良好氛圍。

三是要着力打造農村本土文化創作人才隊伍。紮根於農村的文化創作人才隊伍,是農民自辦文化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是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全市文化工作者的素質,經常組織文化工作者、文藝人員深入農村生產生活的第一線,從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實踐積累、激發靈感,為廣大農民羣眾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要發揮好村級文化組織員作用,以農民自辦文化發展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內容,通過加強培訓和管理,充分發揮其組織、協調、輔導和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作用。要大力發展羣眾文體隊伍,規範和加強羣眾業餘文體團隊建設,培育和發展鄉鎮、社區、村以及基層單位的文體團隊,努力提高基層羣眾業餘文體團隊的文化素養和水平。要保護和培養民間藝術人才,重視發現和培養紮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要加大對農村業餘創作者的培養和扶持力度,利用表彰、獎勵等形式,鼓勵他們積極投身鄉土文學的創作,引導他們在弘揚傳統美德、提倡文明新風上下功夫,進一步促進農民創作羣體的健康發展,帶動紮根於農村的民間創作人才的不斷湧現,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要創新培訓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逐步提高農村鄉土文化人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建立農村基層文化骨幹培訓網絡,堅持崗位培訓與學歷教育培訓相結合,提高他們的文化技能、知識技能,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的綜合素質。通過鄉村文化人的培養,為農民自辦文化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扶持不僅是加快農民自辦文化繁榮發展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保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據松原實際,研究制定全市關於發展自辦文化、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扶持政策。鼓勵具有較高水平的小劇團、小表演隊面向市場,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資源,走專業化或綜合發展的道路,繁榮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興辦農村文化事業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業,逐漸建立起多渠道的農村文化建設投資新體制。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投資力度的同時,也應根據農民自辦文化的開辦情況、規模大小和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成效,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使其步入良性循環與發展的軌道。特別是對發展農民自辦文化成績突出的村、表現優秀的團隊,要給予重點扶持,以此帶動、提高農民自辦文化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打造出一批貼近專業水準的品牌隊伍。要進一步完善農村文化表彰獎勵機制。通過設立文化獎勵基金,定期對在農村文化建設以及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個人、優秀文藝團隊、示範性文化大院、文化帶頭人等進行表彰獎勵。要優化基層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推動“三下鄉”活動制度化和科學化,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的原則,在做好農民在文化、科技、衞生等方面的需求調研基礎上,探索實施菜單式“三下鄉”模式,送農民現實需要的,送農民迫切想了解的,切實提高活動的實效性。通過政策扶持,推動建立農民自辦文化發展常效機制,更好地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健康發展。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篇2

近年來,桂平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廣泛開展創建小康生態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動,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積極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髒、亂、差的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基本情況

桂平市是個農業大市,轄區有26個鄉鎮,7個社區,425個村,全市人口170多萬,農村的比例占城區的85%以上。隨着近年來桂平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區建設的步伐,同時,城鄉聯動、共創文明的氛圍也逐漸形成,據統計,全市有自治區級文明村6個,貴港市級文明村10多個,縣市級文明村80多個,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全市有文化活動室300多個、衞生室280個、體育健身場所250多個,農村通達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湧現出金田鎮理村、中沙鎮上國村、石咀鎮小汶村等一批村級創建典型,農民的整體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

二、主要成績

桂平市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羣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情,農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積極投身其中,認真搞好村莊規劃,進行改水、改廁、改灶、改房、改路,綠化、美化村莊、庭院,硬化鄉村道路和户間道路,積極配合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全市已建沼氣池4萬多個、衞生廁所約5萬多個,初步實現了道路暢通、庭院淨化、村莊綠化美化,取得了文化、衞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新發展,帶來了農村人居環境、羣眾精神面貌和黨羣幹羣關係的新變化,促進了城鄉共同繁榮,經濟社會事業不斷髮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特色經濟得到發展。在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中,桂平市積極發展農村生態經濟,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按照優質、高產、低耗、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打造綠色品牌,發展特色、無公害產品和"農家樂"特色旅遊等,增加農民收入。如中沙鎮上國村以企業為龍頭,帶動村中第三產業的發展,拉動村級經濟發展;金田鎮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綠化、美化村莊,搞生態旅遊,發展旅遊經濟,取得滿意的效果;石咀鎮小汶村搞生態農業示範園,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生態農業效益顯著。

2、農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不斷進步。首先,從總體上説,農民健康文明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隨着近年來桂平市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各類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婦、優秀黨員等這些主題突出,參與性強的創評活動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人心,農民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識、科技意識、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由於農村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和廣泛開展宣傳政策法規及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農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識不斷增強,運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覺性不斷提高。競爭意識、開放意識、風險意識在農民的思想觀念中也日益增強。

3、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民業餘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各鄉鎮、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黨員活動室、文化站(室)、圖書室、文化娛樂中心、錄像室、音像電子信息館、體育活動場所等農村文化設施,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組織開展農民文藝調演、卡拉ok比賽、象棋比賽、乒乓球比賽、籃球賽、書畫展等農民羣眾喜聞樂見,老少皆宜,趣味性強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的文化陣地。

4、農村村居環境有所改觀。近年來,特別是在黨的xx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積極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分類指導、分期實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羣眾意願"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羣眾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邊環境、村內環境和農户家中環境建設,從農民反映強烈、生產生活急需解決也有條件解決,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淨化庭院、綠化村莊的"三化"入手,並以此為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磚路,硬化連村公路及串户道路;淨化庭院,治理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亂跑等"二亂"現象。綠化村莊,在庭院和村道兩側植樹,在各個角落種植經濟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廢棄地營造環村林帶。經過努力,農村"三化"取得明顯成效,如中沙鎮上國村和金田鎮理村成為桂平市文明村建設的兩張靚麗的"名片"。

三、存在問題和今後努力方向

桂平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創建活動開展不平衡。部分鄉鎮領導認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分散精力,影響農業生產,影響農民經濟收入,因此,對創建工作不夠重視,走過場。二是整合社會力量不佳,齊抓共創力度需加大。創建工作涉及很多相關的部門,這些部門有的各自為政,對創建工作不是那麼熱心和盡力。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靠許多部門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創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創建活動引向深入,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齊抓共創的局面,不斷探索新的創建形式。三是創建資金不足,硬件建設跟不上。創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硬化村道,綠化、美化村莊,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房,但由於桂平市財政比較艱難,沒能安排創建專項資金,致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在今後的創建工作中,應多渠道籌集資金,堅持以項目資金為依託,實行財政補貼一點,羣眾投資投勞出一點,社會各界捐資一點的多元投入方式,積極探索市場運作模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我們要再接再厲,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xx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鋭意進取,真抓實幹,努力開創桂平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篇3

近年來,xx縣堅持以鄧小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和“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的方針,緊緊圍繞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總體目標,以提高農民文明素質為根本,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突破口,以農村陣地建設為着力點,全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一、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

1、“三軟”。一是思想上疲軟,一些幹部尤其是鄉鎮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認識還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識還不夠強,精神文明工作説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落實起來不要,縣、市“熱”、鄉鎮“涼”、農民“冷”的現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軟。在加快發展上,一切以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作為獎勵標準,而精神文明建設則往往作為一項軟性指標加以佈置,有走過場的考核,而無激勵措施,因此基層單位則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當作可有可無的軟性指標來對待。三是經濟上腿軟,由於鎮村財力匱乏,目前村一級已經沒有可單獨使用資金,而鄉鎮一級財政也僅僅保開門、保吃飯,不可能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2、“三舊”。一是形式舊。隨着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羣眾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較大改善,農村常住人口主體大都為國中文化程度;同時,由於電視等現代設備的普及,羣眾能夠欣賞到更加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因而欣賞水平有所提高,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廣大農村,仍然是幾十年前一直延續下來的花船、小戲、獅舞、銅器等活動,對農民吸引力不強。不少農民把喝酒、打麻將當作休閒娛樂。還有一些農民則把焚香拜佛、求籤許願當作傳統文化,農村封建迷信重新抬頭。二是載體舊。除了文明鄉鎮、文明户、文明單位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得到了重視外,還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動載體,這與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相適應,不能完全滿足廣大羣眾求知、求樂的願望。三是內容舊。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夠貼近羣眾要富求富的現實,不夠貼近羣眾,需要克服“小勝即滿”、“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的現實,不夠貼近羣眾公民道德素質急需提高的現實,不夠貼近糾正農村人口現狀的現實,由於生產技術和現代化機械的廣泛使用,大量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成為富餘人員,為了生存,年富力強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為打工一族,農村社會成員構成發生變化,人口主體為婦女、兒童和老人,而被忽視的正是這一主體,因而羣眾參與度不高。

3、“三少”。一從業人員少。由於機構改革的深化,人員大量精減,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人員嚴重萎縮。而風光幾十年的農村電影隊、文藝宣傳隊等團體已成為散兵遊勇。直接從情精神文明建設組織工作的幹部隊伍人數減少、組織力度減弱。二是直接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人員投入的精力少。近幾年來,縣裏把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作為提拔任用幹部的一個主要條件,使直接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嚴重地影響了這一羣體的積極性,導致了精神文明建設隊伍業務上不專、經濟上不富、政治上不紅這一現狀。三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陣地少。由於投入嚴重不足,教育陣地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大多數的文化大院活動經費未列入財政預算,影響了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強化“四個創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設的活力

1、制度創新。xx縣精神文明建設各項管理規章形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己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表現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無規劃,鄉鎮企業精神文明創建無規章,少數獲得榮譽的單位,成績到手,工作到頭,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為適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發展,就必須適應形勢,創新機制。20xx年,xx縣制定了《xx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年規劃》,同時,制定了文明創建的各項規章制度和《xx縣精神文明建設考核細則》,成立了xx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縣長任主任,縣委、政府、人大、政協的分管領導任副主任。各鄉鎮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走向規範化、制度化,實現了文明創建的新突破。

2、內容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圍繞一箇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好兩個服務,即服務基層,服務羣眾;落實“三個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羣眾,貼近生活;抓住一個建設,即和諧社會建設。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適應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豐富活動內容,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20xx年,我們在農村開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紀守法户”、“勤勞致富户”評選活動,20xx年開展了“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農民”評選活動,這對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廣大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變化,這就要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既要鞏固傳統,發展優勢,又要適應形勢,開拓創新。基於此,我們從“三貼近”入手,針對羣眾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動豐富),在全縣農村廣泛開展了科技、文化、衞生、法律四下鄉活動,同時開展了黨員幹部入千家包萬户活動,進行一對一幫扶工作,文明單位和農村結對文明創建幫扶“對子”。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陣地建設,我們開展了村文化大院和鄉宣傳文化中心建設,各村都建有圖書室、文化活動室、農民學校,成立了宣傳隊、獅舞隊、銅器隊。內容上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發展。

3、形式創新。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羣眾廣泛參與的活動,方式新穎、方法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更廣泛地吸引羣眾參與。20xx年以來,我縣大力開展廣場文化活動,舉辦戲劇、歌曲擂台賽,直接參與羣眾x萬人次以上,並已成為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展現先進文化的大舞台。組織農民書畫愛好者,舉辦書畫展,義寫春聯,到外地採風等活動,促進了農村文化發展交流。開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樂部活動,通過舉辦講座,開展家務技能比賽和家庭文體活動等,增強了關愛家庭、夫妻和睦、共創美好生活的意識。這些新穎的形式極大地吸引了羣眾的注意力和參與的積極性。

4、機制創新。為使農村精神文明規範化,我們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設考核機制、獎懲機制、硬件建設機制和資金投入機制。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對組織不力,不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鄉村進行處罰,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鎮進行表彰獎勵。同時,縣鄉每年的財政預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規劃,使精神文明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主要做法

1、加大考核力度,強化各級黨委的目標責任意識。

(1)建立完善目標責任制。

一是科學詳細制訂包括政治、法律、經濟、行政、組織、教育、文化、輿論等各方面的措施,實行系統管理,使創建活動的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到具體單位、具體人員。

二是強化責任意識,堅持守土有責。使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造福於人民的社會系統工程,切實承擔起自己的任務。

三是強化目標意識,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個個項目來抓,積小勝為大勝,把各項目標任務與經濟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逐級考核。

(2)建立完善組織領導機制。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牽動各個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質要求既要多部門都來抓,又要有一個權威力量把這些工作統一起來。因此,建立完善的組織領導機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形成農村基層領導幹部抓創建活動的局面,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3)強化獎勵激勵制度。

一是要按照經濟考核辦法,建立精神文明建設考核機制,對各級政府進行重獎,讓基層感受到經濟建設與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二是要建立文明村鎮獎勵制度,充分調動基層單位的積極性。

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提拔使用幹部的一個重要依據,和從事經濟工作的同志同等對待。

2、加大投入力度,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硬件保障。

(1)加強陣地建設。建立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完善圖書室、閲覽室、活動室等各類文體設施;建設村居羣眾文化設施,豐富羣眾的文化娛樂生活。農村書屋建設是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xx年建設農家書屋56個,20xx年建成139個,共投入390萬元。195家農家書屋全部對外開放。為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每個農家書屋都配備專門的圖書管理員,建立了借閲制度。白元鄉夾河村農家書屋,面積40平方米,現藏書3500冊,可容納30個讀者同時閲覽。葛寨鄉煙澗村農家書屋管理制度健全,選址得當,環境舒適,從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讀者600多人次,豐富了農民對科技文化知識的需求。

(2)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廣泛組建民間文藝宣傳隊,在精神上給予鼓勵,政策上給予照顧,資金上給予扶持,擴大他們的影響力。

二是充實電影放映隊,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機制上進一步放活,滿足廣大羣眾的需求。

三是充分調動各類專業人才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強啟動基金建設。把精神文明建設所需資金納入財政計劃,並隨着農村經濟發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設擁有健康發育的沃土。在資金的投入上採取確立重點、合理統籌、集中使用的方式,促進資產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資金髮揮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3、貼近農村工作實際,努力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效。

(1)貼近農村人口現狀的實際,突出三個主體。

一是突出學生這一羣體。以學校為陣地,把道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項中心工作,廣泛開展“道德進課堂”等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教育素質。

二是突出老人這一羣體。建立老人活動中心,組建各類健身娛樂隊伍,讓他們老有所樂;同時充分利用老年人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老有所為,發揮餘熱。

三是突出婦女這一社會羣體。廣泛開展社會公德宣傳,提高農村婦女的道德素質;廣泛開展好媳婦評選活動,樹立一批農村女性典型;同時,充分發揮農村各類農民教育陣地作用,加強對婦女的技能培訓,提高她們的致富能力,讓她們成為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力軍。

(2)貼近羣眾生活需求實際,做到三結合。

一是與農村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加快農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擺脱貧困的村鎮,從激活農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貧致富;已經解決温飽問題的村鎮,要制定規劃,加快奔小康步伐。

二是與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結合起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按照“打防並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進行綜合治理。

三是與農民羣眾排憂解難結合起來。要自覺主動、真心實意地解決農民個人、家庭無法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通過技術培訓、提供致富信息、傳播科學知識等農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農民羣眾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與改變村鎮幹部的工作作風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活動,提高村鎮幹部素質,密切幹部羣眾聯繫;要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推動建立全方位社會服務體系,形成村鎮成龍配套的服務網絡,為羣眾排憂解難,方便羣眾,減輕農民負擔。

(3)貼近農村現階段的實際,利用好三大資源。

一是學校這一資源。廣泛開展“社會—學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動,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了“道德進家庭”活動,讓學生促家庭;學校採取校訊通、告學生家長書等形式,以學生、家長為主體,開展道德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努力實現農民素質整體提高。

二是充分利用民間文藝宣傳隊這資源。進村入户進行演出,豐富廣大羣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好農户牆面這一資源。廣泛設立以村規民約與公民道德規範為主要內容的“道德牆”,讓羣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

(4)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以“五個一工程”(“五個一工程”即每個鄉鎮建設一條示範路、一條精品街、一個小城鎮農貿市場、一個示範村、一個新型農村社區)為抓手,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集中整治活動,通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我縣各鄉鎮的路容路貌、小城鎮經營管理狀況得到了很大改觀,社區服務中心示範村建設進度得到進一步促進。截止目前縣鄉村共投入資金x億元,出動勞動力x萬餘人次,投入車輛x萬餘台次,清運垃圾x萬方,粉刷牆壁x萬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築xx處、x萬平方米,整治標語廣告x萬餘條,修復殘垣斷壁x處,整治道路邊溝x萬餘米,新壘景觀牆x餘米,栽植綠化樹木x餘棵,整修綠化帶x米,新建、改建小城鎮農貿市場x處,新建、改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x間,x平方米,取得了初步成效。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篇4

一年來,我校的教學工作在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鎮教辦的直接領導下,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教學工作始終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施課程改革和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加強隊伍建設,狠抓教育管理,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強化理論學習,積極推進課程改革。

本年我校把各方面的工作都納入到課程改革的體系中來,繼續完善和認真落實好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備課、上課、聽課、評課、作業等嚴格按照上級要求來完成。做到常規抓實、抓嚴。切切實實地加強了對“實施課程”的指導。

1、加強學習,立足校本培訓,全員參與。重點學習《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標準》、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大綱)等文件。學習時做到了“三落實”即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和中心發言人落實。通過學習,明確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教育觀念、改革目標和任務,相關政策和措施以及新教材教學的具體操作等。

2、加強新設課程的實施研究。特別重視研究了綜合性課程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從而真正把新課程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內化為教師的教學價值觀和具體的教學行為。

3、本年選派優秀教師上了多節示範課,提高了全校教師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認識,提高了教師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整體推進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大力宣傳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使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形成課程改革的共識,創設課程改革的良好氛圍。

5、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競賽,通過一系列活動,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加強教學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育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校與教師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形象。我們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本年的中心工作來抓。做了以下工作:

1、通過期初摸底,深入分析各班現狀,根據各班教學質量的實際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根源,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尋求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

2、進一步完善教學常規管理的制度,進一步抓實教學流程管理,加強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督查指導。一年來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30節,每位領導的聽課不少於60節。

3、建立規範的教育秩序,本年我處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來開設課程,安排課時,制訂教學進度,控制學生在校活動總量。

4、強化教研、考研,堅持效率第一。認真組織了期末考試。

5、抓好特色教育,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

三、大力抓好隊伍建設。

良好管理體制和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我們順利實施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1、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重在全程管理。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進修、培訓和自學考試。

2、抓好骨幹教師的培養工作。本年啟用了一批既肯幹又能幹的骨幹教師,把他們安排到教學的重要崗位上去壓擔子。通過組織理論學習為他們“充電加油”。

3、以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為載體,在教學與科研中優化師資隊伍的業務素質。

本年,在全面推行課程改革和理直氣壯抓教學質量的新形勢下,我校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不足,展望未來既面臨挑戰,又充滿機遇。我們必須搶抓機遇,上下一心,負重拼搏,與時俱進,共創我校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篇5

x學校是一所省一級民辦普通高級中學。建校十年,成績驕人。相繼獲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xx市體育大學聯考先進單位”、“xx市大學聯考工作先進單位”、“xx市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xx市民辦中國小規範優質辦學專項獎”、“xx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等榮譽稱號。獲評 “xx省一級學校”。

我校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來,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務實地進行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

一、 統一思想,落實責任,創建工作具體務實

為了創建工作的有效的開展,我校領導班子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中央、市和區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有關指示精神,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組建了以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黃孔辰為首的領導小組,制定計劃,分層推進,分工明確,責任具體,層層落實。

二、 科學診斷,目標定位,創建工作有的放矢

為了使創建工作利於學校的長期發展,我校就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全方位診斷與分析,並制定了《“”發展規劃》,就學校發展進行了科學地規劃。我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定位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把學校辦成在文化建設、德育創新、課程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的民辦高級中學。目標明確,創建工作有的放矢。

三、突出重點,特色發展,打造新的辦學特色

“以先進的學校文化引領學校的內涵發展”,是我校制定的創建工作的重心。我校決定以建校十年為契機,重新樹立學校教育的價值觀;完善學校的制度建設,規範師生行為習慣,塑造學校良好形象;建設美化、淨化、人文化的學校育人環境。

1、合理確定辦學定位,形成辦學思想,提煉學校精神文化。

(1)我們學校確立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幸福人生,學習快樂一生!

(2)我們學校確立的辦學理念是:正視現實,注重發展,人文辦學,特色強校。

(3)我們學校確立的辦學目標是: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為教師搭建發展的平台,為家庭營造學習的氛圍。

(4)我們學校確立的校訓是:學習改變命運,習慣決定人生。

(5)我們學校確立的校風是:尊重、合作、誠信、責任。

2、構建科學、人文、民主、創新的學校制度文化。

(1)我們學校制訂了《滬教院實驗學校教學工作常規》、《滬教院實驗學校教學管理常規》以及《滬教院實驗學校教職工管理制度》等,從制訂教學計劃、備課、上課、作業佈置與批改、課後輔導、複習考試、研究總結等環節,以及學校對教學工作的管理、教職工的行為規範、請假考勤、工作事故認定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用常規制度來規範全校教師的教學工作,規範對教師教學的管理工作,規範教職工的校園行為。同時,我們正在制定和完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制度和教師綜合評價制度,堅持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2)我們重視教師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發揚。我們對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如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教職工工資福利的調整等,都充分發揮教代會民主管理的作用,經過充分的醖釀和廣泛的討論,是學校的決策能最大程度地體現民意。

學校還設立了三名學生校長助理,代表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及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民主意識和管理意識。

(3)我們大力倡導人文關懷、人性化管理,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學生、倡導合作、鼓勵誠信的的温暖氛圍。在教師中倡導“講奉獻、講和氣、講合作”,建立起既鼓勵競爭又提倡合作、既鼓勵個別冒尖又促進整體提高的管理機制,營造寬鬆民主的工作氛圍。

3、建設先進教師文化,打造教書育人的先進教師團隊。

(1)建設教師的理念文化和師德水平。我們除了通過開展學校文化學習月活動,要求教師認同和踐行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和校風為,還為教師確立了“嚴謹、務實、創新、高效”的教風。我們提倡教師力求做到具有自我發展的強烈意識和責任,治學態度要嚴謹不苟,精益求精;工作作風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教學改革要敢於探索,善於創新;教育質量要求有效教學,高效產出。

(2)建設教師的行為文化。我們從教師的儀表、服飾、風度等外部形象文化和教師的儀式文化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為等方面入手,要求教師在校園內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提高自身人文素養,注重教師言行的示範榜樣作用;在課堂上堅持“參與教學研究,轉變教學行為”——變一言堂為師生互動,變滿堂灌為講練結合。

我們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示範帶頭作用,開展了“黨員示範崗”活動。要求黨員教師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示範性,在校內樹立黨員教師模範典型。

我們還倡導全員育人,強調尊重、責任。我校實施了“教師全員導師制度”,要求每位教師至少擔任一名後進學生的德育導師,對學生思想上進行引導、學習上進行關心、心理上進行疏導、生活上進行指導。要求教師尊重和接納學生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差異,要以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性,盡心研究如何變學生差異為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和發展。

4、建設先進的學生文化,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在實施建設的過程中,我校針對那些飽受學習失敗的學生,編寫了學校文化叢書之《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書,送給每一位學生,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價值觀激勵學生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我們又以“教育幸福人生,學習快樂一生”的教育理念來培育學生應有的人生觀和學習觀,促使學生在不斷獲得學習成功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感受到學生時代的幸福。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我們制訂了“好學、善問、多思、勤練”的學風,在學生中倡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學問學問就是學會發問,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而不思則殆;勤練是為了牢記知識、掌握技能。

5、建設學校先進的課程文化,促進學生的快樂學習和幸福成長。

我們積極開展關注學生的幸福人生、健康心靈世界、指向不斷成長、成熟、成功的課程文化建設,力圖建設較為完善的,體現合作、對話和探究的多元化的學校課程文化。

我們正在開發的有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幸福人生》校本必修課程,有根據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開發以學科綜合型、探究型為主的校本選修課程,以及通過調查在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開發覆蓋所有學生的活動課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培養其個性特長的社團活動。

6、建設先進的校園和班級環境文化。

我們學校的辦學條件雖然十分有限,但我們還是非常注重校園自然環境建設。我們始終堅持學校要努力保持教育環境的文明、親和、大方高雅,能始終給人以一種文明的暗示,讓每位教師學生感到賞心悦目、心情舒暢。

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要把學校的育人理念、人文關懷滲透到校園整體環境中,構建人文化的生態校園,使校園充滿人文要素,成為學生無言的教科書,思想品德教育的無聲手段,讓學生在文化薰陶中,思索求知、做人、成材的道理。

我們還十分重視班級環境與氛圍建設,要求全校建立班級目標,制定班級計劃,用班級目標統一全班學生思想認識,使班級目標產生強大的凝聚力;要求各班制定班級規章(班級公約),規範學生言行。

我們還在全校各個班級實施“值日班長”制度,制定“值日班長工作職責”,每天按學號由一名學生作為“值日班長”,配合班長行使班級管理的責權,負責維持班級紀律,處理班級事務。通過學生全員參與班級管理,逐步培養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四、研究探索,整體提高,追求“有效教學”

探索並形成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總結出學科有效教學的基本操作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幫助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取得學習上的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是我校在創建工作中又一重中之重。具體措施落實在幾個方面:

(1)診斷查漏有效補缺,強基固本抓好起點。在學生進校後在對基礎差的學生在摸底診斷的基礎上,查清缺漏,進行分層有效補缺,以幫助這些學生儘快適應高中課程的學習。

(2)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矯正不良學習習慣。採取有效方法引導學生克服會考失利後產生的自卑心理,幫助學生樹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認識到良好習慣是獲得學習成功的重要保障,幫助學生制定個人計劃,矯正自身不良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性。

(3)創設自主學習環境,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按照“以學定教”的原則,儘可能採用學案的方式,以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學習步驟,以及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並創造各種機會指導和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和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自主性,培養獨立學習和互相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另外,我校還從講練結合有效互動,課堂及時有效反饋;刪難就簡有效針對,減輕負擔有效作業;教學活動有效反思,適應學生有效調整;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營造有效教學環境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以追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實質就是教育。其使命神聖而崇高,責任重大而艱鉅,工作繁重而辛勞。我校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堅持以先進文化引領學校的內涵發展,形成了強大內驅力,凝聚和激勵學校全體成員的重大精神力量,有效地促進校園精神文明的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我們決心堅持“人文辦學、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高舉先進文化這面大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以創建精神文明為核心,常抓不懈,把學校辦成在文化建設、德育創新、教學模式、課程開發、教師評價等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的民辦高級中學,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達到更高的水平。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篇6

近年來,xx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廣泛開展創建小康生態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動,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積極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髒、亂、差的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基本情況

xx市是個農業大市,轄區有26個鄉鎮,7個社區,425個村,全市人口170多萬,農村的比例占城區的85%以上。隨着近年來xx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區建設的步伐,同時,城鄉聯動、共創文明的氛圍也逐漸形成,據統計,全市有自治區級文明村6個,貴港市級文明村10多個,縣市級文明村80多個,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全市有文化活動室300多個、衞生室280個、體育健身場所250多個,農村通達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湧現出金田鎮理村、中沙鎮上國村、石咀鎮小汶村等一批村級創建典型,農民的整體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

二、主要成績

xx市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羣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情,農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積極投身其中,認真搞好村莊規劃,進行改水、改廁、改灶、改房、改路,綠化、美化村莊、庭院,硬化鄉村道路和户間道路,積極配合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全市已建沼氣池4萬多個、衞生廁所約5萬多個,初步實現了道路暢通、庭院淨化、村莊綠化美化,取得了文化、衞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新發展,帶來了農村人居環境、羣眾精神面貌和黨羣幹羣關係的新變化,促進了城鄉共同繁榮,經濟社會事業不斷髮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特色經濟得到發展。在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中,xx市積極發展農村生態經濟,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按照優質、高產、低耗、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打造綠色品牌,發展特色、無公害產品和"農家樂"特色旅遊等,增加農民收入。如中沙鎮上國村以企業為龍頭,帶動村中第三產業的發展,拉動村級經濟發展;金田鎮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綠化、美化村莊,搞生態旅遊,發展旅遊經濟,取得滿意的效果;石咀鎮小汶村搞生態農業示範園,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生態農業效益顯著。

2、農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不斷進步。首先,從總體上説,農民健康文明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隨着近年來xx市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各類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婦、優秀黨員等這些主題突出,參與性強的創評活動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人心,農民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識、科技意識、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由於農村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和廣泛開展宣傳政策法規及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農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識不斷增強,運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覺性不斷提高。競爭意識、開放意識、風險意識在農民的思想觀念中也日益增強。

3、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民業餘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各鄉鎮、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黨員活動室、文化站(室)、圖書室、文化娛樂中心、錄像室、音像電子信息館、體育活動場所等農村文化設施,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組織開展農民文藝調演、卡拉ok比賽、象棋比賽、乒乓球比賽、籃球賽、書畫展等農民羣眾喜聞樂見,老少皆宜,趣味性強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的文化陣地。

4、農村村居環境有所改觀。近年來,特別是在黨的xx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積極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分類指導、分期實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羣眾意願"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羣眾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邊環境、村內環境和農户家中環境建設,從農民反映強烈、生產生活急需解決也有條件解決,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淨化庭院、綠化村莊的"三化"入手,並以此為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磚路,硬化連村公路及串户道路;淨化庭院,治理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亂跑等"二亂"現象。綠化村莊,在庭院和村道兩側植樹,在各個角落種植經濟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廢棄地營造環村林帶。經過努力,農村"三化"取得明顯成效,如中沙鎮上國村和金田鎮理村成為xx市文明村建設的兩張靚麗的"名片"。

三、存在問題和今後努力方向

xx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創建活動開展不平衡。部分鄉鎮領導認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分散精力,影響農業生產,影響農民經濟收入,因此,對創建工作不夠重視,走過場。二是整合社會力量不佳,齊抓共創力度需加大。創建工作涉及很多相關的部門,這些部門有的各自為政,對創建工作不是那麼熱心和盡力。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靠許多部門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創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創建活動引向深入,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齊抓共創的局面,不斷探索新的創建形式。三是創建資金不足,硬件建設跟不上。創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硬化村道,綠化、美化村莊,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房,但由於xx市財政比較艱難,沒能安排創建專項資金,致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在今後的創建工作中,應多渠道籌集資金,堅持以項目資金為依託,實行財政補貼一點,羣眾投資投勞出一點,社會各界捐資一點的多元投入方式,積極探索市場運作模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我們要再接再厲,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xx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鋭意進取,真抓實幹,努力開創xx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z607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