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迎接省級督導評估彙報材料大綱

迎接省級督導評估彙報材料大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迎接省級督導評估彙報材料大綱

首先,我代表孫吳縣第二中學全體師生熱烈歡迎各位領導、專家來我校檢查指導工作。下面,就將我校工作開展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做如下彙報:

一、基本情況

孫吳縣第二中學是一所初級中學,1977建校,校園佔地面積4.3萬平方米,教學樓面積8,200平方米,現有32個教學班,在校生數為1945人,教職工113人,其中高級教師33人,一級教師75人。專任教師79人,學歷達標率100%,均能勝任循環教學。17週歲人口總數為559人,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7%。國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18.2%,國中畢業率為100%,學校有運動場1個,足球場1個,籃球場4個,9個乒乓球枱及爬梯等一套健身器材。學校現有13個專用教室,電子備課室1個,語音室1個,多媒體教室1個,微機室2個,現代化儀器室和實驗室3個,衞生保健室、圖書室閲覽室各1個,音體美活動室各1個,部分辦公室配備了電腦,近期還配備一批學生桌椅,教育教學條件有很大的改善。

二、工作措施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狠抓校園建設,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校園環境整潔有序,文化氛圍濃厚,學校領導班子開拓進取,教職工愛崗敬業實幹,教學成績穩步攀升,學校聲譽日益提高。通過多年的摸索實踐,學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目標制校和量化管理已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學校工作一步一個台階穩步向前發展。我校在工作中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先進的辦學思想是學校行動的指南,我們根據本校的實際,按照全體性、全面性的要求,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原則,構建“德育為先、教育為主、質量為重、育人為本”的育人模式,實行“重基礎、重能力、重個性、求實效、求創新、求發展”的教育教學原則,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育人為本,以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前提,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為重點,以學生主動、活潑學習為動力,最終達到“會做人、會求知、能創新、身體健、有特長”的育人目標。

學校還建立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科學管理機制,形成了黨、政、工、團一體化的管理機制,以校長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勤奮務實、廉潔高效、羣策羣力、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成為學校的核心工作。

(二)建設創新領導班子,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

我校現有校級領導6個,校長兼書記1人,專職副書記1人,副校長3人,工會主席1人,均具有本科學歷。在校長的帶領和要求下,所有班子成員不僅能不斷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經常深入教學一線,積極引領全體教師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學新模式,具有很強的專業水平。班子成員定期召開會議,堅持學習,民主管理,每一項學校制度及方案的推出,都先經校代會的審議,廣泛聽取教職工的意見。班子成員職責分明,團結協作,作風民主,是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正的領導隊伍。

學校實行校長責任制,下設三處、一室、一委,即教務處、政治處、總務處、辦公室、團委。這支隊伍成員均為本科學歷,分教4個學科,均為一線骨幹教師,其中高級職稱3人,國家級優秀教師1人。省、市、縣級骨幹教師3人,各處室分工具體明確,職責到位,是一支有號召力、戰鬥力的年青骨幹隊伍。

學校制定了《教師評價方案》《年度考核方案》《職稱評定方案》《考核管理制度》、《備課》、《聽課》、《教科研活動》等一系列制度,規範教師隊伍,獎懲分明,充分調動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學校依據《師德師風“八不準”》,《中國小教師日常行為規範》,在學校開展師德之星,教科研之星的評選及名師工程,教師基本功名優大賽、教師忌語討論等活動,並建立師德違紀一票否決制,以德、勤、績、能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全面考核。在教師中形成人人爭先、爭優的局面,開展樹榜樣、學典型的活動,用身邊的人和事感染和教育人。因此近年來,學校湧現出了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先進教師,如國家級優秀教師及市級拔尖人才孫淑麗,市級優秀班主任裴玉麗、杜春玲,優秀共產黨員姜晶秋,縣“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羅文芳,市師德教育十佳標兵楊鳳蘭,縣域經濟學科帶頭人鄭喜章、曲琳、王芸等。

學校將教師培訓納入正軌,培養教師的學習自覺性,制定《孫吳二中教師繼續教育計劃》、《校本培訓計劃》等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提升自身素質,學校先後已有2人蔘加並完成省級骨幹教師培訓,8人蔘加並完成了市級骨幹教師培訓;32人蔘加並完成了縣級骨幹教師培訓;6人完成校長培訓;所有教師均取得普通話過關證書和信息技術考核合格證書。

校內通過舉辦觀看教師禮儀錄像片、微機專題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學科培訓,座談會、交流會、公開課、觀摩課、集體備課、教師演講、年輕教師見習班主任等形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近年來,我校先後安排10名教師參加省級課改培訓,19名教師參加市級課改培訓,其餘教師全部參加縣級培訓,實現校內、校外、多渠道、多角度、多學科、多內容的全員培訓。

(三)夯實德育教育基礎,創設文明和諧環境

人們常説“美德如財富,讓人享用一生”所謂“欲成才,先成人”因此,道德素質對人的健康發展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在實踐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健全德育機構,明確德育理念。我校健全了一支以黨支部為核心,工會、政治處、團支部及政治教師為主體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做到“情、理”滲透,以人為本,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使思想教育收到應有的成效。

2.營造育人環境,講求德育實效。學校堅持每週一上午舉行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校園板報、班級牆報、走廊文化、校園廣播“中華魂”讀書活動等為宣傳陣地加強品德教育;利用校外教育基地如: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勝山要塞、烈士陵園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時代精神教育;法制課堂、交通實踐、“十六週歲宣誓”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軍訓、拉練、長跑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意志品德教育;報警電話、防火演練、地震知識、生活安全常識教育等活動進行自護、自救、逃生知識和生命教育;“愛衞日”、“環境日”、“水日”、“植樹節”、“無煙日”、“國防日”、“禁毒日”、“排隊日”等對學生進行專項知識教育,讓學生在健康文明的環境中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名禮守法。

我們還針對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加強學校心理研究,探究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不同年級的德育教育內容,如七年級以養成教育為主,八年級以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教育為主,九年級以人生觀教育為主並輻射更多相關的內容,從而使德育教育內容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3.貫徹養成教育,注重生命體驗。根據縣教委下發的關於“生活化德育、生命教育”的德育要求,我校從儀表、儀態、打招呼、接電話、致歉致謝語、物品擺放等生活習慣的細微抓起,自律和他律相輔相成,促進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關愛他人、悦納自己、尊重生命、學會感恩是新時期中學生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為此我校還與哈市十七中的共同研發科研課題《生命體驗》如:記住身邊的人;記住幫助過你的人;記住對你最重要的人等這種觸及心靈的情感體驗遠比簡單的説教效果要好得多。教師自身的“換位思考”、“幫助”等體驗活動,更是提高了教師對德育教育的認識,激發了教師探求德育教育途徑的積極性。

4.開展德育活動,創設育人格局。如:風箏賽、棋類比賽、“五四”、“一二、九”、“清明節”、“植樹節”“校園文化藝術節”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寓教於樂。主題班會,團會爭取做到課課有專題,堂堂有效果。共建單位、社區聯誼、關工委、家長學校等組織的共同協作,使我校構建了“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網絡,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育人的立體格局。

(五)以課改教研為中心,走科研興校之路

教師是課堂改革的實施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打造素質高、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則是學校工作的關鍵。我校提出教師專業成長的總目標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互助中發展自我,在引領下完善自我。具體思路是:“一箇中心,兩個轉變,三個提高”即:以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心,使教師教育觀得到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到轉變,最終達到教師課堂能力的提高,教師教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轉變思想,樹立學習觀念。觀念是活動的靈魂,教學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帥作用,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的先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針對教師起步階段認識不足、熱情不高、習慣於老一套的情況,我校花大力氣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理論,聘請進修校專業人員來校舉辦專業專題講座,使教師的觀念從根本上有所轉變,使教師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將新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落實到日常教學實踐之中。為解決好教師的認識問題,學校還逐步建立和完善學習培訓的長效機制,通過把學校構建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使教師走上專業化的道路。近幾年我們不斷選派各科骨幹教師參加省、市、縣培訓,回校必舉辦知識講座,來宣傳新觀念、解讀新課標、倡導新方法。

2.開展教研活動,創設研討氛圍。我校非常重視教科研工作,近年來開展的以“教學反思、理論學習、集體備課、結對幫扶、觀看錄像、專題講座、聽課、評課、公開課、交流研討多種活動,大大豐富了教研內容,也有效地幫助教師將課改理念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對新理念知識和教材的考核,促進教師學習的積極性,真正達到“以考促學,以學促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改”的目標。XX至今年我校湧現出一大批課改骨幹教師,他們的教研成果公開課獲國家級優質課8人次,省級26人次,市級32人次;研究性論文獲國家級獎24篇,省級29篇,市級16篇;在參加全國性數、理、化、英、作文奧林匹克競賽活動中,學生獲國家級獎157人,省級107人,市級85人,教師獲指導教師獎國家級86人,省級41人,市級3人。

3.接受現代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在學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不惜重金派40餘人參加國家、省、市級培訓學習,其中數、語、外、地、政、物、化學科教師20餘人先後到洋思中學、佳木斯友好中學、哈市簫紅中學、哈市十七中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並與十七中結成友好學校。哈市十七中校長也親率學科骨幹及教科研主任到我校傳經送寶:生命體驗、英語口語培訓、班主任培訓、省樣板課等,不僅讓教師們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使全校教師對新的教育思想的認識有較大提升。構建“學習活動化、活動生命化”的樂學課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關注學生的發展、創新民主、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已逐漸成為全體教師的努力方向。

4.加強課改攻關,研發校本教材。根據課改精神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目標,學校成立了以業務骨幹教師為成員的校本課程研發小組,以校情出發,結合當地情況,積極建設有學科特點和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信息技術培訓教材》、《健康知識教程》、《校本廣播體操》、《教師心語》、《中學生學習方法》、《教師論文集》、《學生作文集》都是由我校教師自主研發並應用於教學實踐的校本教材。由學校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等組成實驗課題攻關組,就學科相關的內容進行研究,其中市級課題《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方法與途徑》和《國中思品課實踐活動教學研究》已先後於XX年和11年結題。課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績。《國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國家級課題已結題。《心理健康與保健》、《英語口語評價》國家級課題尚未結題。

5.多方積極努力,做好“控輟”工作。“控輟”工作是我校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確保學生入學率,畢業率,控制學生流失率,一直是我校和上級有關部門關注的問題。我們採取的具體措施有:

首先制定“控輟”實施方案。提高認識,增強"控輟"工作的責任感;強化教育內部管理,逐級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制,層層簽訂工作目標責任狀;要求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未雨綢繆,對有流失跡象的學生做到早發現、早家訪、早做思想工作,防止出現新的流失生;對在"控輟保學"工作中不配合、不得力的教師,學校採取與評優、評先、職稱晉級掛鈎的處理辦法。

其次召開"控輟"專題會議。學校邀請教育局領導針對“控輟”問題召開了專題會議。認真部署了"控輟"工作任務,召開家長會宣傳、學習《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關法律知識,讓家長明確送子女上學的義務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與家長簽訂了《義務教育合同》,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約束家長,從而使“控輟”工作真正做到從源頭抓起,收到極好的效果。

第三解決"控輟"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學校積極尋求社會各界及有識人士的慷慨解囊,積極爭取他們對我校特困學生的捐助,解決特困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返校就讀。

第四加大“輟學”生動員復學工作力度。流動生和留守生是我校輟學率較高的羣體,加強這部分學生的管理尤為重要。因此我校成立由學校領導、政治處、班主任組成的"輟學生動員復學領導小組",加大"控輟保學"和流失生動員返校工作力度。建立了流動生和留守生檔案及談話記錄,及時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防患於未然,確保了學生的就學率。同時建立流失生層層責任追究制和賞罰機制,對直接造成流失生的教師實行年度考核、評先評優一票否決制,並記入教師工作檔案。

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大大推進了"控輟保學"工作的進程。目前,全校輟學率控制在1.7%以下。

(六)注重環境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在校園建設方面,我校通過進行植樹、栽花、種草、修甬道、建車棚,對舊教學樓全面維修,力求實現校園環境美;通過建設辦公室文化、班級文化、廊道文化,讓每面牆都説話,力求實現校園文化濃;通過警民共建、法制校長、社區聯建,依託社會力量,力求實現校園周邊穩;通過“五老、十員”、家長學校、關工委、實現全員參與,力求達到學校教者廣。我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級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省級法治化管理示範校”、“省級科研課題先進單位”、“市級先進工會”、“市級文明單位標兵”、“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縣級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縣級先進職工之家”、“縣級先進團組織”、“縣級‘五四’紅旗團支部”、“縣大合唱第一名”、“縣教育系統優秀教學質量獎”、“教育系統綜合治理第一名”。連年會考成績名列前茅,得到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的充分肯定。2011年的會考又給家鄉人民一份滿意的答卷——前22名皆是二中學生。

三、存在問題

我們雖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家長的期望還有一定的距離。一是校園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二是教師素質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三是管理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等,所有這些還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四、發展目標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創造更好的育人環境、更好的師資隊伍、更好的管理機制、更好的辦學條件、更好的辦學質量,辦成全省最好的學校。具體做法是:

(一)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學校將在2011年建一座綜合教學樓,併力爭校園設施與校園文化配套,教學硬件與管理軟件配套,現代化設施和校園網絡配套。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擁有一批在縣、市有影響的名師。

(三)開展教育科研,形成教研教改網絡,擁有市、省乃至國家級科研課題和科研成果,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和培訓,進一步擴大教師培訓力度。

(四)大力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會求知、會生活、身體健、品德好的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8kzj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