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應急預案 >

衞生應急預案4篇

衞生應急預案4篇

本文目錄衞生應急預案處理飲食衞生應急預案高温中暑事件衞生應急預案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為了應對縣衞生系統內部少數職工違反《信訪條例》去市、到省、進京集訪,對突發事件迅速作出反應,及時採取措施,把參加非法串聯、聚會人員穩控在當地,將上訪人員帶離現場,確保聚會不成和零登訪,特制定本應急工作預案。

衞生應急預案4篇

一、責任分工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將要形成的非法串聯和已形成的去市、到省、進京集訪,各單位要立即通知相關主管部門,去市爭取在2小時內到達,到省爭取6小時內到達,進京爭取20小時內到達,進行現場處置。

二、組織領導

縣衞生局和各醫療衞生單位要成立以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穩定工作應急小組,在接到上級通知本單位有去市、到省、進京上訪的,要立即向主管局回報,同時按穩定工作責任制要求告之單位第一責任人或分管負責人,由該單位應急工作小組派員前往開展工作。

三、保障工作

要做好應急處理工作,確保做到:1、經費保障,所需經費可先由局財務墊支,後由所在單位支付;2、車輛保障,各單位做好車輛調配,確保及時派車;3、信息保障,各單位要按穩定工作責任制的要求派員去現場勸返時,應及時向縣主管局通報派員聯繫電話,以便主管局、縣領導及時掌握信息和對有關問題的決策;4、力量配套,根據穩控工作需要,必要時增加參加非法串聯聚會或集訪的重點人員幫包責任人一起前往做好勸返工作。

四、通力合作

一旦非法串聯聚會、越級上訪發生,各單位要向主管局報告,局辦公室還要及時向信訪、維穩辦通報,特別是到省、進京集訪,要請縣信訪部門與駐省駐京工作組聯繫,在勸返人員未到達之前,先做好接待,防止造成上訪登記,對滯留纏訪人員,請公安派員協助一同做好勸返工作,從而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處置好突發事件。

五、勸返工作

赴現場勸返人員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本着對上訪人員深厚感情,教育他們要依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建議和想法,教育他們做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的擁護者和推動者,不能越級上訪。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在政策許可和職權範圍內能答覆的儘量給予答覆,不能答覆的,要把政策説清説透,做好細緻的思想工作,決不開“空頭支票”,決不留尾巴。力爭零登記,對已登記仍執意滯留纏訪人員要依紀依法給予處置。

六、一事一案

對有跡象的越級上訪苗頭,要根據情況制定應急工作預案,確保本單位無越級上訪或確保零登記。

七、事後工作

對被勸返的上訪人員,局領導要以組織談話等多種形式對其進行政策宣傳和法紀教育,對個別仍堅持錯誤立場和做法的人員要依法依紀進行處理。

對凡因工作不力、不細,行動不迅速、措施不得力導致串聯聚會發生或越級集訪的,要嚴格按照責任追究制對相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

處理飲食衞生應急預案衞生應急預案(2) | 返回目錄

1:出現食物中毒症狀時,應多飲温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後進行催吐,在自救的同時報120

2:立即對食品調查,並對每項食物留樣檢查,以免造成多人發生中毒事故。

3:組織人員查明中毒原因,並對每項食物留樣檢查。

[b]處理人身意外傷害及疾病應急預案

1:在活動中有出現摔傷、扭傷、撞傷或疾病,視情況能處理的處理,不能處理的報120。

2:有出現危險舊病復發或出現心臟病突發,邊做緊急處理同時護送前往就近醫院搶救治療。

3:如遇溺水事件,立即組織有水性人員,進行現場搶救,並在第一時間,根據現場水域情況拔打110報警。

高温中暑事件衞生應急預案衞生應急預案(3) | 返回目錄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及時有效地預防和處置由高温氣象條件引發的中暑事件(以下簡稱高温中暑事件),指導和規範高温中暑事件的衞生應急工作,保障社會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

《公共場所衞生管理條例》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衞生救援應急預案》

《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由高温氣象條件引發的中暑事件的衞生應急處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氣象條件為直接誘因,並直接導致社會公眾身體健康明顯受損,甚至危及社會公眾生命安全的公共衞生安全事件,可參照本預案組織實施相關衞生應急處置工作。

1.4 事件分級

依據氣象條件、高温中暑事件的發生情況及其發展趨勢,將高温中暑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四級。發生高温中暑事件,達不到ⅳ級標準的,原則上不列入突發公共事件範疇。

1.4.1 特別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級),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時內,1個縣(市)區域內報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發生;

b. 國務院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共同認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級),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時內,1個縣(市)區域內報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發生;

b.省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共同認定的其他情形。

1.4.3 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級),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時內,1個縣(市)區域內報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發生;

b.地市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共同認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級),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時內,1個縣(市)區域內報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 工作原則

1.5.1 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增強防範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識,切實做好人員、技術、物資等應急儲備工作,積極開展高温中暑氣象等級預報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監測、報告、預測和預警,認真落實各項預防和醫療救治等衞生應急措施。

1.5.2 部門聯動,分級響應。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建立聯合預報和預警機制,一旦發現高温中暑氣象條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頭,及時向社會公眾發佈高温氣象條件預報或高温中暑事件預警信息,並向當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議。根據高温中暑事件的預警級別,各級衞生、氣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協同相關部門,迅速響應,做好轄區內高温中暑事件的監測預警、醫療救治和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1.5.3 加強管理,規範有序。各級衞生、氣象部門依據有關法律和法規,根據本地的實際工作情況,編制有針對性的高温中暑事件應急預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規範,加強相關培訓等工作,確保及時、規範、有序地處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羣眾。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鼓勵開展相關領域內的科學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健康知識宣傳,強化社會公眾的防範意識,提高社會公眾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 高温中暑氣象等級預報

2.1 高温中暑氣象等級

根據温度、濕度等氣象因子,結合地區氣候背景資料,以及高温持續時間,劃分為可能發生中暑、較易發生中暑、易發生中暑、極易發生中暑四個等級。具體分級辦法參見中國氣象局與衞生部聯合發佈的高温中暑氣象等級預報實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氣象等級預報的發佈

各級氣象部門根據監測預報確定的高温中暑氣象等級,適時開展預報工作,並向社會公眾發佈高温中暑事件防範提示。

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監測、報告、預測、預警

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監測和報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監測、報告單位

a.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

b.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各級衞生行政部門

d. 其他有關單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發生單位、與羣眾健康和衞生保健工作密切相關的單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責任報告人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的相關工作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報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報告時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報告實行衞生行政部門分級審核、分級確認的事件報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衞生部門啟動高温中暑事件的監測、報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終止事件的監測、報告工作。各地衞生部門可根據本地區高温氣象條件的實際,適當提前本地區高温中暑事件監測、報告的啟動時間,或推遲事件監測、報告的終止時間。

醫療衞生機構發現高温中暑病例後填寫《高温中暑病例報告卡》,於當日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絡直報系統報告。無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在當日以最快方式將《高温中暑病例報告卡》報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非醫療衞生機構發現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報告單位在當日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由後者進行網絡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時彙總轄區內前24小時報告的高温中暑病例總數,對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級標準,對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過網絡直報系統以歸併的方式作為高温中暑事件上報,同時通知同級氣象業務單位,並報同級衞生行政部門。衞生行政部門收到報告後要立即對高温中暑事件進行確認,並通報同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必要時,衞生行政部門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縮短高温中暑事件的報告時限。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預測、預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預測、預警機制。各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開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預測分析,結合高温氣象條件、高温中暑事件的發生情況及其發展趨勢,確定預警發佈的級別,經報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後發佈。

省級(含省級)以下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發佈預警,必須報送上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備案;同時,及時分析彙總下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發佈的預警,並報送上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備案。

3.2.1 一級預警(紅色預警)

高温中暑事件級別達到ⅰ級,且高温中暑氣象預報級別達“極易發生中暑”,高温天氣還有持續或加重趨勢的。

3.2.2 二級預警(橙色預警)

高温中暑事件級別達到ⅱ級,且高温中暑氣象預報級別達“易發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氣還有持續或加重趨勢的。

3.2.3 三級預警(黃色預警)

高温中暑事件級別達到ⅲ級,且高温中暑氣象預報級別達“較易發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氣還有持續或加重趨勢的。

3.2.4 四級預警(藍色預警)

高温中暑事件級別達到ⅳ級,且高温中暑氣象預報級別達“可能發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氣還有持續或加重趨勢的。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預警信息發佈

各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聯合通過有關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發佈高温中暑事件預警信息,相應提出防禦措施。

4 應急響應

4.1 應急響應啟動

高温中暑事件發生後,發佈高温中暑事件預警的各級衞生、氣象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分級響應的原則,科學分析判斷,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程序。

4.2 應急響應措施

發佈高温中暑事件預警的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合作聯動,向高温中暑事件發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議,指導、督促高温中暑事件發生地的衞生、氣象部門積極開展相關應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發生地的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根據高温中暑事件的預警級別,分別採取以下響應措施:

4.2.1 一級預警響應措施

a.積極主動地開展高温中暑病例監測、報告,及早發現病例並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動接受上級氣象部門對事件發生地或可能發生地的天氣預報、預測技術和產品的加強指導,及時發佈高温中暑氣象等級預報和高温中暑事件預警及相關信息;

c.強化防暑降温知識宣傳,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組織開展防暑動員;

d.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勞動保障、安全生產、工會等有關部門單位,聯合開展防暑降温工作專項監督檢查。

4.2.2 二級預警響應措施

a.進一步加強對高温中暑病例監測、報告,並對夏季露天作業工地等重點場所開展主動監測,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組織加密氣象觀測,主動加強與上級氣象業務單位的天氣會商,及時發佈高温中暑事件預警及相關信息;

c.進一步加大宣傳防暑降温知識的力度,強化全體社會公眾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識;

d.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積極會同勞動保障、安全生產等部門,對高温環境作業人羣的用人單位,開展聯合防暑降温工作專項監督檢查。

4.2.3 三級預警響應措施

a.加強對高温中暑病例的監測、報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強氣象監測分析,主動加強與上級氣象業務單位的天氣會商,及時發佈高温中暑事件預警及相關信息;

c.開展多種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識宣傳,強化社會公眾或有關單位做好老年、兒童、病人等特殊人羣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識;

d.根據有關部門、單位的要求,對高温環境作業人羣開展防暑降温諮詢,並指導用人單位向高温環境作業人羣提供預防性給藥。

4.2.4 四級預警響應措施

a.開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監測、報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強氣象監測,主動加強與上級氣象業務單位的天氣會商,及時發佈高温中暑事件預警及相關信息;

c.開展防暑降温知識宣傳,增強高温環境下作業人羣的自我保護意識。

4.3 應急響應終止

應急響應終止由發佈預警的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共同確定。應急響應終止主要參考依據為:高温中暑事件發生地的高温中暑氣象等級預報持續3天低於預警所需等級以下,並預測在短期內預報級別不會明顯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發中暑病例數明顯下降。

省級(含省級)以下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發佈應急響應終止,必須報送上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備案;同時,及時分析彙總下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發佈的應急響應終止,並報送上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備案。

5 保障措施

5.1組織保障 

衞生、氣象部門與民政、勞動保障、教育、通訊與信息保障等部門建立、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在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能,積極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應急準備工作,確保事件發生後快速響應、科學處置,共同應對高温氣象條件引發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級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成立應對高温中暑事件專家組,向本級衞生行政部門和氣象行政主管機構提出發佈高温中暑事件的預警建議,擬定相關防控工作建議內容,負責開展針對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和工作規範等。

5.2物資保障

各級衞生部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藥品等物資的儲備工作。

5.3技術保障

各級衞生、氣象部門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加強科研和技術創新,不斷完善監測預警和評估系統。

5.4通訊與信息保障

各級衞生、氣象部門結合本部門應急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國家公用通信基礎設施和現有資源,建立健全國家、省、地市、縣四級應急信息通信保障體系和醫療救治信息網絡,保障和維護信息通訊的通暢,保證事件應急響應的信息能夠及時上通下達。

5.5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

各級衞生、氣象等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利用廣播、影視、報刊、互聯網、手冊等多種形式宣傳防暑降温知識,增強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

6 附則

6.1 名詞術語

中暑:在本預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氣象條件直接引起人員出現輕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臨牀症狀,並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腸炎等疾病引起的相關症狀,可以考慮診斷。

輕症中暑,臨牀表現為頭昏、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出現混合型。其中: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温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温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温一般正常。

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噁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脱水,體温稍高或正常。

6.2 預案管理和更新

本預案由衞生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制定,並共同負責解釋。衞生部和中國氣象局根據預案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6.3 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衞生應急預案(4) | 返回目錄

一、 總 則

(一)編制目的

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食品衞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範全市突發食品衞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食品衞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衞生部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食品衞生監督程序》和《咸寧市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草案),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在本市範圍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食物中毒、食品污染事故和以食品為載體的恐怖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四)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將食品衞生突發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1、特別重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ⅰ級)

xx衞生行政部門認定的特別重大的食品衞生突發事件。

2、重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ⅱ級)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3、較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ⅲ級)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出現死亡病例。

4、一般食品衞生突發事件(ⅳ級)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或一起食物中毒人數在30人以下,但事故發生在學校、全市、全省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的。

(五)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食品衞生事件的防範意識,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食品衞生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食品衞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食品衞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市人民政府負責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範,措施果斷。市人民政府和市衞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範的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食品衞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食品衞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範和處理突發食品衞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訓,為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食品衞生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食品衞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二、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一)應急指揮機構

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全市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成立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並根據食品衞生突發事件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啟動應急預案。

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設立食品衞生突發事件防控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業務指導、組織管理與監督檢查。

(二)應急處理辦事機構職責

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各項指令和任務。根據工作需要,辦公室內設綜合、信息等若干應急處理專業組,其組成及職責如下:

1、綜合組。負責協調各工作組的工作;負責擬訂全市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經費預算和資金調拔計劃;承辦各種會議;負責祕書、文件和機要工作;管理指揮部辦公室財產;協調有關醫療衞生機構為外籍人員及台、港、澳同胞提供預防和醫療服務。

2、信息組。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國內外食品衞生突發事件動態,設立食物中毒報告電話,及時報告轄區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信息;組織協調流行病學專家研究制定預防控制方案;掌握各地預防控制工作情況,編寫、報送工作信息等相關資料。

3、醫療組。負責制訂定點醫院的標準,確定定點醫院和後備醫院,並督促落實各項準備措施;制定臨牀診斷和疑似病例轉運、救治預案並督促落實各項準備措施;協調做好臨牀專家會診、治療和護理等工作;組織、管理和調遣市醫療應急救治隊。

4、現場調查組。在衞生行政部門領導下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現場快速檢測、取證採樣及臨時控制措施的實施。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造成食物中毒突發事件的食品或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採取控制措施,追蹤已售出或外運被污染食品的去向或溯源,採取樣品並送檢。現場調查組由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小組和現場衞生監督小組組成。

(1)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小組: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組成,主要負責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報告、食物中毒採樣、實驗室檢測、流行病學調查、中毒診斷並出具食物中毒診斷報告。

(2)現場衞生監督小組:由衞生監督機構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協助衞生行政部門依法對事件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取證,對事件現場採取行政控制措施,對違法經營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協助衞生行政部門對事件發生地區的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報告、醫療救治等進行衞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三)專家組。由衞生行政部門組織建立專家組。其職責為:

1、指導對食物中毒的診斷和處理;

2、提出醫療救治方案,指導各地的醫療救治工作;

3、分析事件動態,向指揮部提出事件分析、預警和終止預案的建議;

4、指導或參與流行病學調查、事件現場處置;

5、承擔專業技術培訓工作。

三、運行

(一)應急準備和預警

衞生行政部門負責食品衞生監督、檢測、抽檢、預警工作。

1、健全食品污染物檢測網,加強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日常衞生監督,對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裝食品、熟肉及製品、乳及製品、糕點、飲料、水發產品等進行日常監測並加強抽檢工作;

2、加強食物中毒信息庫的建設與管理,利用現有的公共衞生網絡,整合公共衞生信息資源,保證應急處理信息的暢通、及時、準確;

3、組織各項信息的彙總,通過對常規監督、監測、抽檢等綜合信息或食品衞生突發事件預警報告,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啟動、變更或結束相應級別應急響應。

(二)事件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衞生行政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食品衞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1、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

(1)發生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食品生產經營者。

(2)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3)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

(4)市衞生行政部門。

(5)市人民政府。

(6)各級各類教育機構。

(7)其他有關單位及個人。

2、報告時限規定

(1)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監測報告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療衞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應當在2小時內儘快向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報告。

(2)衞生行政部門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報告時限按如下要求實施:

①對於一般食物中毒突發事件(iv級),應在接到報告後6小時內向上級衞生行政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②對於較大食物中毒突發事件(iii級),應當在接到食品衞生突發事件信息2小時內儘快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xx衞生行政部門及上級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報告,並應立即組織現場調查確認,及時採取措施,隨時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市人民政府應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儘快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③對於特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i級)和重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ii級),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在接到食品衞生突發事件信息後1小時內上報上級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也可同時直接上報xx衞生行政部門;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3、報告內容

食品衞生突發事件報告分為首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要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事態發展和控制情況及時報告事件進程。事件發生地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監測報告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當及時向衞生行政部門報告事件的調查情況,填寫《食物中毒事故個案調查登記表》和《食物中毒事故調查報告表》,調查處理結束後,撰寫技術型總結報告,由當地衞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上報。

(1)首次報告。未經調查確認的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或存在隱患的相關信息(包括髮生食物中毒的單位、地址、發生中毒時間、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可疑中毒食物及中毒症狀等),應説明信息來源、危害範圍、事件性質的初步判定和擬採取的措施。

(2)進程報告。應包括事件性質、波及範圍、危害程度、流行病學分佈、事態評估、控制措施等內容。

(3)結案報告。應包括事件的基本情況,現場調查及樣品檢測結果,採取的防治和控制措施及效果,事件處理經過、結果及分析和討論,成績與問題、建議等。

食品衞生突發事件調查處理過程中的電話記錄、現場調查筆錄、現場檢查筆錄、控制決定等執法文書,監測記錄、採樣送檢單、檢驗原始記錄和報告、事件的總結報告等資料應歸檔保存。

市衞生行政部門應在每年底,將轄區內當年發生的食品衞生突發事件進行分析彙總並上報上級衞生行政部門。

(三)應急反應

發生突發食品衞生事件時,市衞生行政部門按照分級反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

1、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分級反應

(1)一般食品衞生突發事件(iv級)的應急反應

市衞生行政部門接到一般食品衞生突發事件報告後,應立即啟動突發事件iv級應急反應。在市政府領導下,成立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負責轄區內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組織管理與指揮協調,向同級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

(2)較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iii級)的應急反應

發生較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報告時,市衞生行政部門做出iii級預警後,市政府根據市衞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議和食物中毒突發應急處理的需要,由市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啟動iii級應急反應,在地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指揮協調本地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市衞生行政部門同時立即啟動突發事件iii級應急反應,及時組織專家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適時對本應急反應終止的分析論證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必要時請求省衞生廳予以支持,保證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特別重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i級)和重大食品衞生突發事件(ii級)的應急反應

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食物中毒突發事件報告時,市衞生行政部門做出i級、ii級預警後,市政府根據市衞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議和食物中毒突發應急處理的需要,由市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啟動二級、一級應急反應。在國家、省和地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指揮協調本地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市衞生行政部門同時立即啟動突發事件ii級、i級應急反應,及時組織專家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適時對本應急反應終止的分析論證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必要時請求國家衞生院予以支持,保證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應急處理措施

(1)醫療救治

負責病人的現場搶救、運送、診斷、治療,檢測樣本採集,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必要時調動市直其他醫療機構參與處理。

(2)事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在接到食品衞生突發事件報告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及時組織流行病學調查小組趕赴現場,按照《食物中毒診斷標準技術處理總則(gb14938-1994)等要求,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初步判斷是否食物中毒及中毒類別。

(3)衞生監督現場調查與處置

衞生監督機構協助衞生行政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食品衞生監督程序》及《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對食物中毒事故進行調查,採取衞生行政控制措施,調查工作由2名以上衞生監督員依法進行。

(四)反應終止

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經應急反應,在完成對被污染食品封存、銷燬等控制措施、對被污染場所及食品用工(用)具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並經消毒效果監測合格,沒有續發中毒患者,經專家組進行評估後提出建議,由衞生行政部門提出報告,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結束應急反應。

(五)信息發佈

發佈赤壁市信息需上報xx衞生行政部門,經衞生部授權後,由省衞生行政部門統一向社會發布事件信息,其他各級政府部門及單位無權向社會發布。

(六)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查處

各級衞生行政部門對經調查取證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認定造成食物中毒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食品衞生行政處罰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四、保障

(一)技術保障

1、信息系統

加強食物中毒信息庫的建設與管理,利用現有的公共衞生網絡,整合公共衞生信息資源,保證應急處理信息的暢通、及時、準確;實現衞生行政部門、衞生監督機構、醫療救治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

2、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市人民政府應加快疾病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建立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疫情信息網絡;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條件;加強疾病控制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

建立食品污染物檢測網,對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裝熟肉、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進行監測並加強抽檢工作;

3、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根據服務人口和醫療救治需求,按照要求建立一定規模的緊急救援中心,根據需要選擇綜合醫院急診科建立急救網絡。同時依託綜合力量較強的醫療機構建立緊急救援機構。

4、衞生執法監督體系

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衞生執法監督隊伍建設,明確職能,落實責任,規範執法監督行為。對衞生監督人員實行資格准入制度和在崗培訓制度,全面提高衞生執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5、應急衞生處理隊伍

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建立衞生行政部門統一領導下的由衞監、疾控、醫療參加的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隊伍。

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建立應急衞生處理隊伍資料庫,對應急衞生處理隊伍實行計算機管理;根據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情況,對隊伍及時進行調整,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治能力。積極選送應急衞生專家進行培訓。

(二)物資保障

市衞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調理配備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對講機,無線上網計算機、車載電話等通訊器材、消毒滅菌藥械等物資明細清單併購置適當數量用於儲備。

市疾控中心檢驗室應保證儲備常見食物中毒檢驗用標準品、中毒標準菌株和診斷試劑等,並使其處於良好狀態,隨時可投入正常使用。

各級醫療救治單位應儲備常見食物中毒特效救治藥品,隨時為食物中毒突發事件的患者提供積極醫療救護。

(三)資金保障

市政府每年應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購置和維護應急儲備所需物資,開展專項技術研究等所需經費以及有關技能培訓等經常性項目支出,並儲備一定數量的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醫學救治等應急經費,以確保應急行動能夠及時快速啟動。

所需經費由衞生行政部門每年列出預算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遇有重大或特大食物中毒突發事故,發生費用超支時財政部門應保證必需的資金供應,保障因突發事件致病、致殘的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五、管理

(一)預案的管理 本預案由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審批發布,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定期對預案進行演練評估,並根據食品衞生突發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二)預案的演練 衞生行政部門應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市衞生行政部門應保證每年進行一次綜合演練。

應急預案的演練可是綜合演練或就現場調查處理、檢驗檢測、醫療救治等分系統模擬演練,演練要有針對性,重點檢驗信息渠道是否通暢、應急準備是否充分、反映機制靈敏性和指揮系統的有效性等,以提高應急處理技術水平和整體應急反應能力,發現問題應及時對預案予以調整和修訂。

(三)宣傳與培訓

1、衞生行政部門要加強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日常監督和食品抽檢,認真落實對本地區食品從業人員的衞生知識培訓工作,防止食物中毒突發事件和食品污染事故的發生,不斷提高我市食品衞生的總體水平。應定期或根據需要適時對衞生監督、疾病控制和醫療救治機構等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便及時掌握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學習交流國內外、省內外最新專業知識的進展,推廣應用先進檢驗監測技術。

2、市衞生行政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利用電視、網絡、廣播、手冊、傳單等多種形式,對社會公眾廣泛開展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當發生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時,衞生行政部門和政府其他相關機構應採取積極措施,組織或配合做好應急防範和救治工作等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麪對食物中毒突發事件時的應對能力,防止或減緩事件的蔓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羣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四)責任與獎懲

本預案規定的相關責任單位或個人應當嚴格履行職責,瞞報、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緩報、謊報的,以及不履行職責的,對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因其過失造成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或者對社會公眾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附則

(一)名詞術語

食品衞生突發事件是指因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後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於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的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嚴重食品污染。

(二)本預案由市衞生局負責解釋。

(三)本預案由發佈之日起實施。

標籤: 應急 預案 衞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yingji/e3q3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