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精選9篇)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精選9篇)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精選9篇)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1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為了讓學生公平享受現有教育資源,解決新生入學擇班、擇師的問題,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級推行 “陽光分班”方案。“陽光分班”重點考慮的是班級學生的性別均衡,而不是傳統的考試分班模式,保證了各個班級學生的質量均衡,體現了陽光教育的理念,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公平。但這種分班模式所帶來的客觀現實是:每個班級的學生在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均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如果在教學中不去認真思考應對措施,勢必會產生好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正是考慮到這一現象的嚴重性,學校提出了分層教學的設想,研究探討如何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發展的能力,以實現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的教學要求,從而大面積提高班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可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他主張“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層教學正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區分為若干層次,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更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確保教學活動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向前推進。

三、分層教學的目標

1、發展優等生:

這一層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紮實,學習習慣良好,因此主要目標是培養提高他們深刻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發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

2、提高中等生:

分層教學的重點是中等生,他們的進步與否決定了一個班級分層教學是否成功。這部分學生一般在學習習慣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懶惰思想,學習缺少恆心和毅力,不願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數在班級所佔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標就是要採用各種方法,引導他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終使學習成績更上一個新台階。

3、幫助學困生:

學困生不僅表現為基礎差,成績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學習信心與向上的動力。因此,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心理疏通,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應成為主要目標。

四、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步驟

(一)、認真調查研究,實施科學分組。

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A組為優生,B組為中等生,C組為差生。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會考試後,結合考試分數進行。

分組原則:有利於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於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隨着學生情況的改變而改變。

(二)、落實分層思想,優化教學環節

1、備課。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於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的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2、課堂教學。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區別對待。對優生以鼓勵創新為主;對中等生以激發興趣為主,對後進生以增強信心為主。要儘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特別是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3、作業。學生作業分必做、選做兩類。必做作業全班統一標準,統一要求。這是根據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設計的、較基礎的題。選做作業主要指拔尖提高題,根據優等生和中等生學習水平設計,要求優等生必做,並要求一題多解。鼓勵中等生都能去做,並要求他們比一比誰做的多,誰做的好。對後進生一般只佈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

4評價:在作業批改,學期總評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後進生主要是表揚,不斷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4、輔導

對優生的輔導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注重思維的培養。並提供一些課外思考題,充分開發其學習的潛能;對中等生輔導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學困生輔導重點放在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題型的解決上,以打好基礎為目標。在輔導形式上,除採用教師個別輔導外,還可成立課外興趣小組,互助小組等,開展互幫互學,使學生整體優化。

四、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1、全體性原則

在教學中,始終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特別是做到不排擠、歧視後進生。

2、標準性原則

在分層教學中,對後進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有利於調動積極性,但絕不是要降低《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活動最終還必須保證後進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3、發展性原則

分層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靈活調控學生的分層標準,使每個學生隨時處於一個充滿活力的積極進取的發展變化過程中。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2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為了讓學生公平享受現有教育資源,解決新生入學擇班、擇師的問題,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級推行 “陽光分班”方案。“陽光分班”重點考慮的是班級學生的性別均衡,而不是傳統的考試分班模式,保證了各個班級學生的質量均衡,體現了陽光教育的理念,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公平。但這種分班模式所帶來的客觀現實是:每個班級的學生在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均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如果在教學中不去認真思考應對措施,勢必會產生好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正是考慮到這一現象的嚴重性,學校提出了分層教學的設想,研究探討如何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發展的能力,以實現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的教學要求,從而大面積提高班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可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他主張“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層教學正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區分為若干層次,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更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確保教學活動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向前推進。

三、分層教學的目標

1、發展優等生:

這一層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紮實,學習習慣良好,因此主要目標是培養提高他們深刻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發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

2、提高中等生:

分層教學的重點是中等生,他們的進步與否決定了一個班級分層教學是否成功。這部分學生一般在學習習慣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懶惰思想,學習缺少恆心和毅力,不願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數在班級所佔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標就是要採用各種方法,引導他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終使學習成績更上一個新台階。

3、幫助學困生:

學困生不僅表現為基礎差,成績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學習信心與向上的動力。因此,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心理疏通,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應成為主要目標。

四、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步驟

(一)、認真調查研究,實施科學分組。

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A組為優生,B組為中等生,C組為差生。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會考試後,結合考試分數進行。

分組原則:有利於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於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隨着學生情況的改變而改變。

(二)、落實分層思想,優化教學環節

1、備課。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於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的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2、課堂教學。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區別對待。對優生以鼓勵創新為主;對中等生以激發興趣為主,對後進生以增強信心為主。要儘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特別是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3、作業。學生作業分必做、選做兩類。必做作業全班統一標準,統一要求。這是根據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設計的、較基礎的題。選做作業主要指拔尖提高題,根據優等生和中等生學習水平設計,要求優等生必做,並要求一題多解。鼓勵中等生都能去做,並要求他們比一比誰做的多,誰做的好。對後進生一般只佈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

4評價:在作業批改,學期總評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後進生主要是表揚,不斷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4、輔導

對優生的輔導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注重思維的培養。並提供一些課外思考題,充分開發其學習的潛能;對中等生輔導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學困生輔導重點放在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題型的解決上,以打好基礎為目標。在輔導形式上,除採用教師個別輔導外,還可成立課外興趣小組,互助小組等,開展互幫互學,使學生整體優化。

四、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1、全體性原則

在教學中,始終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特別是做到不排擠、歧視後進生。

2、標準性原則

在分層教學中,對後進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有利於調動積極性,但絕不是要降低《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活動最終還必須保證後進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3、發展性原則

分層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靈活調控學生的分層標準,使每個學生隨時處於一個充滿活力的積極進取的發展變化過程中。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3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由於招生形勢的變化,我校的生源構成也發生了變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擇校生以及鎮鰲生,他們無論是認知水平、智力水平還是學科成績的差異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現在的教學,只有針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才能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展,使學校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如何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適應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與提高,個性得到最優發展,課堂教學效益得到提高,是當前教育教學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

分層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按照最優化教育理論進行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它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條件的實際出發,通過班級組織與教學形式的變化,創設“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環境,教師通過分層組織教學、改革教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適應生源現狀的一種有效對策。

教育的起點在於: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並按差異施教。

二、分層教學的思想來源

1.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存在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三種差異:一是認知發展的個別差異,二是認知風格的個別差異,三是智力的差異。學生心理髮展的差異性決定其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學習的進度有快有慢,學習的程度有深有淺。學生心理髮展的差異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須有針對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對學生“分層”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天賦素質或生理條件,是構成人的差異的物質基礎,在各自不同的社會物質生活、文化教育環境中,接受不盡相同的影響,從事不盡相同的社會實踐活動,決定了每個人具有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等特點。對青少年學生來説,其發展雖然經歷共同的發展階段,但發展的速度、水平以及發展優勢領域則是千差萬別。其表現:一是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學生在不同方面發展的相互關係存在差異。

3.對知識結構“分層”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明確指出:“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青年人的年齡和心理力量所許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適合學生的能力”。這就是説教學內容的安排首先考慮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展示始終貫徹“可接受性原則”。原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上,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素質教育的要義在於“全體性”(全體學生要有所發展)和“全面性”(每個學生要全面發展),並要求“教有特色”、“學有特長”,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分層的同時,必須做好知識結構的“分層”。

基於上述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分層教學思想,其關鍵在於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學目標”體系。這不同於“抓中間、帶兩頭”的思想,也不同於“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的思想。而是時時處處在全教學過程要始終建立面向全體,關照個體的教學思想。

所謂“分層”,就是在承認學生個性發展差異現狀的基礎上,按照智力結構、情商、智商、學科成績等綜合標準測量,對學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層次,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針對性教育。因此,“分層教學”就是學校以承認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為前提,教師有區別地對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羣體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教授方式、確立評估體系,從而使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學習的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是解決統一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個體差異這個矛盾的教學策略,它是實施以全體學生髮展為本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三、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1.我國教育原則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認為人是有區別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個別差異(《論語·雍也》),在基礎上有“入門”“升堂”“入室”的不同進度(《論語·先進》),在學習上有“知之者”“好之者”“樂之者”不同態度(《論語·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我國教育經過幾千年發展,在學習上人的個體差異已經得到確認,“因材施教”已經作為教育學上的教學原則之一。由於學生在生理髮育、心理特徵、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接受知識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曾經對不同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了個性化的教學實驗。實驗的最後結論是:“在恰當的條件下,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優等生。”布盧姆説,“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找到這樣的策略:既考慮到個別差異,但又能促進個體的最充分的發展。”;“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可以達到教學規定的要求,其差異僅在於掌握的快慢,而不在於能否學會。”

3.心理學家加納德的“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加納德認為,人類有七種相對獨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較弱,卻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驚人的潛力,這些智能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均衡的。七種相對獨立的智能是:①語言能力:對文字和詞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邏輯—數學能力:處理連鎖推理及識別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樂能力:對音節、節奏和音調的敏感性。④身體活動能力:身體靈活的運動和靈巧的操縱物體的能力。⑤人際關係能力:理解人和處理好與人關係的能力。⑥空間感知能力:準確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創造或改造世界某個空間的能力。⑦探索心靈的能力:認識感性生活的能力,並以此作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評價都不應該是單一的、模式化的,教育應該根據個體智能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4. 原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着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美國學者卡羅爾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或是學習機會),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那麼,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

四、分層教學的主要措施與策略

教育學家的理論運用於分層教學的實踐主要從學生個體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作業、輔導、評價六方面來展開。

通過學情分析按照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分析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工作;瞭解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前提。各段組織召開以班級為單位的學情分析會,會診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深入瞭解學生自身情況和特點的基礎上,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具體分層標準是:A層學生基礎好,接受能力強,學習興趣濃,成績好;B層學生基礎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緒不夠穩定,學習成績中等;C層學生基礎薄弱,學習困難大,學習積極性不高,消極厭學。分層結果由教師隱性分層,學生分層的目的是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是實施教學分層備課計劃和教學目的分層計劃的前提。

1.教學目標分層。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向和歸宿點,也是評價、衡量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確立明晰而有層次的教學目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着重要的導向做喲個。可供發展的教學目標,起到教學定位、導向和激勵作用。

“彈性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分層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層教學在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上,對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及內容,綜合班級各個層次學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原則,制定與各個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的分層教學目標,並在“分層講授新知”前使學生其明確學習目標, 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同一知識點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雖有差異,但目標之間應配備拾級而上的“台階”,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有所認識, 並在教學中逐步分層認知。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於: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程度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不同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不同層次水平的知識,以便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相適應。因此,分層教學在目標設置中要注意因勢利導地使各層次學生的能力、素質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

C層學生使用基本目標,但必須能夠達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所規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會考標準》中的“識記、理解”要求。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通過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困生易學。

2.教學內容分層。

“一個課時一個教案、一個層次一個教案”,教學設計要作到四個清醒認識: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水平有清醒認識;對教學的知識點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認識;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有清醒的認識;對學生的個體輔導和個體激勵的方法有清醒認識。

分層課堂教學應堅持先預習後學習,方法重於知識,過程和興趣重於結果的原則;分層課堂教學應該堅持重視學生的信息反饋,並注意培養其學習的獨立性、創造性的方法;分層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基本規律。在教學中,儘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對教學內容的難度、進度進行適當調整,對C層次學生採用低起點、補台階、拉着走、多鼓勵,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情景創設、問題設計、教學策略、作業佈置等都要圍繞C層次學生的學情來設計。

教學進度分層。難度降下來,進度不降。教學難度降低並不是降低要求,低難度、高要求。教學難度降低到連考綱要求都達不到,所以無法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這樣不但使學生不滿,而且讓家長不滿,這不是我們分層教學目的。

3.作業分層佈置,運用的是階梯原理,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步驟,只有分層佈置作業才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學習成果。

對C層次的學生一定要單獨設計作業,可以是做課本後面的作業,也可以是練習紙,但必須全部由教師自行精選、編印,內容以本節課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為主,難度主要以識記、理解為主,即要求學生記憶、簡單理解和一步到位的運用,以通過會考要求為標準。A、B層次的練習可以合起來,但一定要分別對待,指明B層次哪幾道可以不做、選做。

4.分層輔導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各層次學生可以利用老師輔導的機會及時解決自己頭腦中的問題。

確定分層輔導的目標。要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對C層次班級學生要採用低起點,先慢後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辦法,把教材的訓練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步或幾步逐步達到大綱的要求。為此,老師在制定輔導目標的時候,既不能過高,增加教學難度,加重學生負擔,使學生消化不良,喪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綱要求,完不成教學任務。老師應較好地去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加強學習方法的輔導,可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等幾個方面。C層次班級學生大多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提醒他們在哪些方面努力,並與其他科 任 老師和學生一起幫助他們。比如,學好地理,要學會看地圖,就要掌握讀圖的方法和步驟:第1步要看圖的名稱,瞭解題目考察的地理知識、第2步要看圖中的圖例、第3步要看圖中的具體內容……這樣可以更多的獲取圖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題的正確性,從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是學生鞏固和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對差生採取個別輔導的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對中等生採用分組討論、教師提示的方法,進行提高性輔導;對優生採取個別點撥,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後,成立“興趣小組”,採用讓學生之間相互輔導的辦法進行學習,培養其優良品德和合作。同時,還要做好反饋信息的收集工作,這樣便於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修改教案,從而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5.分層評價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

分層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採用動態評價、縱向評價和綜合評價3種方式。動態性評價,每個層次班學生學習水平是動態化的,考試評價也應使其具有動態性和選擇性與之相適應。縱向評價,主要是通過不同階段的和平時的課堂提問、談話、作業等評價信息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主動性等信息通過縱向的比較,而做出的評價。綜合評價,評價內容要多元化,不能僅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要注意學生學習主動性、主體性和主體精神品格的提升。評價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堅持自評和他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分層教學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無論什麼層次的學生,在評價時都應遵循及時性、客觀性、激勵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應有所區別,對A類、B類的學生所取得進步應採用競爭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對於C類的學生的點滴進步應採用激勵評價,鼓勵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展。

在縱向評價的基礎上,按月對每個學生進行動態評價,期末集中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層次調整。

(1)考試分層——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月考、年級統考等環節,合理設計試題,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C層次的考試試卷要求單獨命題,A、B層次的試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題的形式進行分層要求。

B、C層次學生要想進入A、B層次,報名參加A、B層次的考試,採用A、B層次試卷。不以一考定輸贏,幾次重要的考試每次佔一定比例,最後合成一個總分,確定學生能否進入A、B班。A班也確定一個方案,後面的學生流動到B班。

(2)評價分層——包括對平時練習、月考、統考成績等評分,以鼓勵肯定為主。對各層的評價方法應該不同,多鼓勵學生,即使學生學習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適時進行積極肯定。讓學生從成功中得到經驗,得到成功後還可以再做更高層次的題目。

五、分層教學的管理與評價

1.分層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實施“分層教學”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定海一中分層教學領導小組

組長:陳興浩 副組長:虞碩銘

組員:李瑩呂薇 夏邦國 洪偉方 姚如康 林雅紅 傅嘉平 高宏彬 沃維林

定海一中分層教學工作小組

組長:虞碩銘 副組長:姚如康 林雅紅

組員:顧苗章 潘微 陳躍文 陳志軍 黃明才 葉教科 柴曉敏

(2)教務處負責分層教學方案的制訂、分層教學的監控與檔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層教學的檢查,着重檢查教學常規各環節中分層教學的安排與落實情況、分層教學的質量情況。

(3)年級段負責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層教學的協調,做好分層教學的實際操作。一要分別制定三個層次班級的教學目標;二要修改常規檢查辦法,在原有常規檢查的基礎上,把分層教學內容作為重點,定期進行檢查,看老師們在常規教學過程中,是否落實了分層教學;三要向教務處推薦在分層教學中成績突出的教師和學生,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經驗交流會,並對作出成績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4)任課教師負責分層教學的實施與信息反饋,教案上看得到,課堂上聽得到,作業上查得到。

在教學管理中以備課組工作為抓手,促進課堂的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對備課、授課、作業、輔導、測試五大教學環節的檢查,堅持進行質量跟蹤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

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風和班貌。尤其是對於平行班,特別要加強行為規範教育,在學生中樹立榜樣的作用。年級段要關注各層次班級的狀況,為各層次的教學提供保障。

2.分層教學的監督與評價

從評價對象看教學評價包括教師教學評價(指在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過程中,對教師教的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是課堂教學評價)與學生髮展評價(對學生的發展變化和學科學習水平進行評價)。對教師的評價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

堅持以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為主,避免以終結性評價代替過程性評價的不良做法。通過評價,掌握教學反饋信息,改變教學過程中的不良環節,激勵教師修正、調整改進教學工作。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實現教學目標。

堅持對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進行羣體評價,把全年級全體學生在某一學科的發展作為評價該學科教師羣體的標準。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該組教師的學科教學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有利於全組教師的團結合作。

(1)及時檢查,注重各個工作環節的落實。例如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反饋、評價分層教學;加強對教案、課堂教學、作業、輔導、測試五大教學環節的檢查。

(2)多渠道獲得學生反饋,掌握一線現實資料與信息及效果,瞭解情況,聽取意見,調整方案及時調整相關策略;

(3)年級段、教導處及時溝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層次的班級以舟山中學的平行班為參照,比較統考、大學聯考的平均分與上一類大學的比例;C層次的班級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為參照,比較統考、大學聯考的平均分與上二類大學的比例。

實施分層次教學,既要通過輿論宣傳,提高教師的認識,以形成共識,產生合力;又要合理地進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老師積極性,以產生動力。對擔任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確定合理的課時酬金分配辦法,保證及時、足額兑現。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起校內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六、其他

1.分層教學的課堂管理。

班級教學難以覆蓋班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課堂上的分層教學仍然是教師面對羣體的一對多,對每個學生都施以及時有針對性的反饋糾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學生之間的分組幫教、爭創全優組,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這一不足。分組幫教,以固定分組為主,按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個性品質進行合理搭配,混編組,突出以優輔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組2—3名學習好、責任心強、有組織能力的骨幹作為教師的助手,分組之後排位,注意層進性以達到“以好帶差”和互相取長補短。這種做法,既有利於差生學習,也有利於團結學習,共同提高,班內各科學習情況,通過“小助手”或“疑難問題徵答”迅速反饋給各類教師,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和輔導的重點。

2.班級內分層教學的思考。分層教學不但是班間的分層,還要做到班內的分層。

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裏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羣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於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班級內分層教學法,還可採取“全班教學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主要着眼於 B 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後輔導兼顧 A、C 優差兩頭。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後則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 A 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 B 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着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 C 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 A、B 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 A、B 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要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性,及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教學形式也要靈活多樣,積極引發各層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3.學校分層教學採用重點推進、分步展開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數理化等學科重點推進,然後在各個學科中逐步展開。但其他各科教師一定要有分層教學的概念與意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加以貫徹。

學校將對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情況進行檢查與監督,主要通過學情調查、座談會、隨堂聽課、檢查教案、上交併檢查作業與試卷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4

俗話説:只有懂得分層飼養的養雞場場主,才是優秀的養雞場主。同樣的道理,只有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師才會是優秀的教師。因為學生學習也像雞仔爭奪食物一樣,水平高低各異,能力迥然有別。鑑於此,我也大膽地在學生中實施分層教學,具體計劃如下:

1、答問分層次。

提問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方式有三:①簡單問題由低層到高層。這種方式可以喚起低層次學生的參與意識,

回答的對,自己受到鼓舞,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得到更大激發;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對,還有其它同學補充、糾正。②有難度的問題先高層後低層。高層次學生示範性回答,中低層次的學生嘗試回答。③有爭議的問題各抒己見。

2、評價分層次。

老師的評價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文、考試等活動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標準適當地評價不同層次學生。應善於肯定低層次學生的進步,防止高層次學生的自滿。

3、訓練分層次。

語文教學離不開訓練,低層次學生側重鞏固基礎,中層次學生適當注重提高能力,高層次學生注重發展較高的綜合素質。

4、指導和輔導分層次。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進行指導和輔導。要加強學法指導,加強學生思維訓練,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適時調整分層。

學生始終在變化發展,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分層以保證各個層次學生都擁有不絕的競爭力和不滅的進取心。“層次”採取動態管理的方法,一般每學期調整一次。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5

俗話説:只有懂得分層飼養的養雞場場主,才是優秀的養雞場主。同樣的道理,只有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師才會是優秀的教師。因為學生學習也像雞仔爭奪食物一樣,水平高低各異,能力迥然有別。鑑於此,我也大膽地在學生中實施分層教學,具體計劃如下:

1、答問分層次。

提問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方式有三:①簡單問題由低層到高層。這種方式可以喚起低層次學生的參與意識,

回答的對,自己受到鼓舞,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得到更大激發;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對,還有其它同學補充、糾正。②有難度的問題先高層後低層。高層次學生示範性回答,中低層次的學生嘗試回答。③有爭議的問題各抒己見。

2、評價分層次。

老師的評價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文、考試等活動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標準適當地評價不同層次學生。應善於肯定低層次學生的進步,防止高層次學生的自滿。

3、訓練分層次。

語文教學離不開訓練,低層次學生側重鞏固基礎,中層次學生適當注重提高能力,高層次學生注重發展較高的綜合素質。

4、指導和輔導分層次。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進行指導和輔導。要加強學法指導,加強學生思維訓練,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適時調整分層。

學生始終在變化發展,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分層以保證各個層次學生都擁有不絕的競爭力和不滅的進取心。“層次”採取動態管理的方法,一般每學期調整一次。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6

為貫徹“特色引領、做優國小、做強國中”的發展戰略,全力推進《構建分層教學特色學校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打造新興中學鮮明的教學特色,從20xx年10月,學校英語學科率先實施分層教學實驗,數學學科相繼進行,經過近一學年的調研、論證、試行,學校準備將實驗學科擴展為英語、數學、語文,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各項可比指標走在全市前列。特修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理論基礎

1、因材施教理論。在傳統班級授課中,要想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施教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個體與個體之間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因此,把某些方面類似的學生安排到一個層次裏,既可兼顧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個可操作的水平,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針對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包括知識基礎、學習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從各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設計教學目標,提出學習任務,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教學目標

通過走班制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使其學習能力在更適當的學習空間得到循序漸進的有效提高。期末考試成績、合格率、優秀率等可比指標進入全市前列。

三、學生選班

每年級層次班設為A(提高班)、B(基礎班)、C(加強班),每年級設6個行政教學班,英語、數學、語文教學時每三個班按A、B、C三層同時實施教學。

學生選班指導意見:

⑴分別召開學生會和家長會,詳細介紹學校實施分層教學的方案,讓學生和家長明確選班的意義和目的,實事求是的選擇最適合自己學習和提高的層次。

⑵入學水平測試。開學初,學校組織英語、數學、語文學科年級水平測試,綜合考察國小畢業成績和本次測試成績,其結果作為入學基礎資料和選班的重要依據。

⑶教師建議。學校將成立學生選班工作指導小組,主要由學校領導、年級組長、班主任、課任教師等組成。其任務是根據學生水平測試成績,為每個學生選班提出建議,供學生和家長參考,選班的最終決定權在學生。

⑷選班工作一般每個學期進行兩次,根據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同時充分徵求家長意見進行調整。

四、分層教學

(一)A層次

1、教學目標

在全面達到課標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強化能力拓展,考試成績優秀率達到50%以上,合格率達到100%。

2、課堂教學原則:“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

大容量——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後,加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拓展。

快節奏——強化預習、展示、提升“三環節”教學,引領學生主動預習、主動展示、主動提升。

高效率——教學目標全員“堂堂清”。

(二)B層次

1、教學目標

全面達到課標目標要求,學科考試成績良好率達到50%以上,合格率達到100%。

2、課堂教學原則:“強基礎、勤活動、習方法”

強基礎——強化雙基的學習和訓練。

勤活動——用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主動提高。

習方法——重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全員實現“三清”。

(三)C層次

1、教學目標:按照課標基本要求實施教學,學科考試成績合格率每學期提高5%—10%,力爭會考合格率達到70%。

2、課堂教學原則:“低起點、小坡度、重提高”

低起點——加大基礎知識的補充和複習,使每一個學生“聽得懂、跟得上、樂意學”。

小坡度——分解目標,強化激勵,培養興趣,使學生從微小的進步走向更大的進步。

重提高——強化“雙基”的學習和訓練,着眼於每一個學生的提高,基本目標全員實現“三清”。

五、教學評價

在評價方法上推行發展性增量評價,“以入口定出口,從起點看變化”,重點考核每個層次中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變化和發展。

1、學生評價,重點看每一次檢測後進步的幅度,只要進步就給以積極的鼓勵。

2、教師評價。一是層次教學目標完成情況,二是年級學生整體水平提高情況。

六、教學研究

1、推行“五分一統”分層教學模式。即:在統一教材進度的前提下,實現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考查、分層評價。分層授課,就是根據學生的基礎按三個層次確定教學目標、形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分層練習,就是通過必做、選做等形式,安排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分層輔導,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分別進行輔導,包括查漏補缺、學法指導和心理輔導等;分層考查,就是在階段性檢測中,在基礎試卷的前提下,設置加試題;評價分層,就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調動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集體備課。圍繞“五分一統”實施集體備課,共同形成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和流程。

3、強化課堂教學目標意識,學習實踐魏書生“六步教學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4、實施班級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研究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七、學生管理

分層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生行政班的體制,加大了學生日常管理的難度,對學校及年級組的管理機制將帶來不小的挑戰,教師團隊建設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分層教學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年級組長及各位教師要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積極實踐和研究。

1、學生自主管理。為便於管理,設立層次班長和層次課代表、學習小組長等,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和管理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形成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管理的模式和策略。

2、教師團隊管理。任課教師兼層次班班主任,負責層次班的教學和學生管理,並及時與行政班主任交流溝通學生情況,建立由年級組長、行政班主任、層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的管理團隊,為分層教學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7

一、課題的提出

多年來的外語教學一直採用傳統的、僵化的、“一鍋煮”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得我們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分層次教學,最大限度地根據不同學習主體的年齡、性格、語言潛能、動機、認知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外語教學的一種全新模式。在外語教學中,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智力差異、思維差異、學習差異以及興趣、愛好、動機、性格等的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別對待,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佳的發展狀況,達到分層遞進、全面提高的教學效果,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適合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條件,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承認差異,發展個性,着眼未來”,實現目標的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統一。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課題實驗將採取同一種教材,同樣的教學進度,但根據AB層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處理,使不同層次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2、培養A層學生的自學能力,使A層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能學會整理知識、總結歸納知識,能對自己的學習做出正確的評價。

3、培養B層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學習策略,擺脱學業上的困惑,成功地獲取知識。

4、對B層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尋找B層學生學習上的不足之處,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矯正,最大限度地縮小B層學生與A層學生的差距。

5、關注B層學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教學,用情感策略調節B層學生的學習意志,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自我意識等心理品質,充分挖掘B層學生的學習潛力。

6、培養各層次的學生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各種心理素質,把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相協調統一,正確地實施教學。

7、調動學生,特別是B層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對B層學生給予厚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給他們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機會,使他們真正感到教師的關愛,學習的樂趣,從而在各自的層次上加倍努力學習英語,發揮各自最好的水平。

三、實施方法:

1、教學目標分層與教學要求分層

針對學生成績差異的客觀現實,以及學生本身存在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實行彈性分層目標。A層:認真落實和完成教科書和課程標準的全部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説、讀、寫能力,掌握較強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繼續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B層:不斷地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聽、説、讀、寫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

2、教學講授分層與教學方法分層

課堂教學在講授同一教材內容時,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作出分層處理,A層相對高些,B層相對起點低些,精心設計因人而宜的教學方法,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啟發、引導、點撥方式,誘發每一個學生積極思維,全身心地投入並且儘量多做口,筆頭練習。對B層學生主要完成課後的習題,並鼓勵他們熟讀課文,對話,多記單詞,多聽課文錄音帶,培養他們學英語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有更大的進步。

3、課後練習與家庭作業分層

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練習,分層佈置作業。A層學生的課後作業,要求他們在課後做出超出課本知識外的預習和複習,要求他們有較好的自學能力,能自學除教科書以外的英語教材B層學生的作業及課後練習,主要以教材為主,進行抄寫、朗讀、背誦、鼓勵他們課外多聽教材錄音帶,多看簡易的英語讀物。

4、分層輔導與分層測試

對A層學生的課外輔導以拓展為主,注重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對B層學生增大力度輔導,及時反饋、及時糾錯,考試時, A層學生要求達到優秀水平,B層學生只要求達到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學生要求控制在10%以下,優良率達到50%以上。

5、教學評價分層

注重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評價,要改變過去重分數輕能力,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做法,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方法等因素,評價的標準和內容要多元化,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特別要注重B層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及時發現閃光點,適時地給予表揚“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不必要有錯就糾,讓學生由‘“羞於開口”到“樂於開口”;對A層的學生要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具備較強的合作、交流能力。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8

從事國小英語教學已有幾個年頭了,總感覺所教班級多,時間少,任務重,壓力大。縣教育局提出五大鎮國小英語成績合格率要達到國中英語分層教學方案,這對於我們一線英語教師來説是一個難題;加上隨着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也在積極探索:要想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使所有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就必須打破和摒棄傳統的“一刀切”、 “齊步走”等教學模式。這時,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走進我們的視野。

一、課堂分層教學實施的必要性

(一)學生英語水平懸殊須分層

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之間英語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有些學生受家長重視,參加多種形式的英語培訓,如卓越英語、昂立英語等,他們的接受能力會強一些。教師授課的內容對他們來説太淺且速度太慢,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而造成了他們“吃不飽”。因此在課堂中,顯得索然無味、無所事事。與之相反的是有一部分學生和家長沒有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在國小階段只要學好數學、語文就可以了。於是隨着年級的增高、學習內容的增多和加深,他們感到教師的授課內容偏難且速度太快,跟不上老師的步伐,時間長了,對英語就失去了興趣。為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分層教學”,做到既不壓制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又不放棄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使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培養更多的優秀生,儘可能多地轉化學困生,也就不是一個口號了。

(二)學生個體差異不同須分層

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所表現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心理髮展水平都會有所不同,存在着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又容易被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忽視,因此,在同一個班按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搞“一刀切”的教學是不切合實際的。我們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並且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力求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那麼分層教學就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它的目的並不是消滅學生之間的差異,消滅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可以説分層教學剛好是運用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它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包括後進生在內所有學生髮展的有效措施。

二、課堂分層教學實施的策略

(一)學生分層,注重實際

可以説一個班中,學生由於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説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等,他們的學習方式、接受知識能力等會各不相同。如果要實施分層教學,就必須以分層方式把他們區分開。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此,在分層前,對學生原有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學習習慣和個性特點等進行了全面、充分地瞭解,把他們劃分成A、B、C三個層次,A為優等,B為中等,C為後進。一般是按學生現有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來進行劃分的。當然,不同的課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分層,而且在不同的課例中,學生所表現的情況也不一致。正如恩格斯説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為此學生的層次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動態可變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他們的綜合素質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那麼我們就要注意這些變化,並以此定期對各層次學生進行小規模的調整,以此激勵學生向更高層次遞進。

對於我們這些班級相對較多,個別輔導時間少的英語老師來説,每個班能有幾個小助手、小幫手之類的,那是一件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啊!這學期我就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遵循自願、均衡的原則。各小組基本一致:有同等數量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總人數相等;學生以自願為主,適當調整:不要強迫學生參加哪個組,尊重他們的意願,來作適當的調整,以保證達到“均衡”。並由組員推薦一位有責任心的,各方面能力強的擔任本組的組長。這樣一來有利於本組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二來有利於各組之間在同等條件下展開競賽,相互激勵。實踐證明,這十分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並充分調動了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二)備課分層,明確目標

都説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這話一點都不假。你只有備好課,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駕馭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那麼在分層教學中,就要按不同層次的學生來進行分層次備課。教學實際中,如果對差異較大的學生制定同一的教學目標,很可能會出現優秀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學困生跟不上的局面。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後,我們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並學有所獲,才能達到激發各個羣體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同時,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分析哪些屬於共同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目標,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應是各層次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這樣才能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多數學生學會並掌握知識的要點和重點,使優等生能在知識的網絡中、對比中、拓展中學會靈活運用。例如:在教授PEP 5《My New Room》 Part A Let’s learn 中,我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對C層學生要求理解和認讀trash bin, curtain, mirror, end table, closet等單詞;對B層學生不僅要求能認讀單詞,而且能熟悉“In my room ,I have ….”的句型;對A層學生的要求是在B層學生的基礎上,並在一定的語境中運用相關的單詞和句型。

在備教材的同時,也要備學生,即對班裏的每一個學生有個深入的瞭解,採取什麼教學手段,如何應對和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三)教學分層,提高效率

課堂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的效率是實施分層教學的根本保障。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裏都能發揮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得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並注意難度。對於A層學生要設計一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以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對於C層學生關鍵在於培養他們學習興趣,樹立他們學習信心,因此,設計的問題要簡單,讓他們從厭煩學習轉到願意學習上來,感受成功的樂趣。比如在複習“forest”這一單詞時,對於C層學生提出認讀並回答“Do you like the forest?” “Is the forest big?”等簡單問題的要求;而對於A層學生則設計“What’s in the forest?” 等較為複雜的問題,並要求他們能用所學句型“There are many trees/animals …in the forest.”來回答。這樣使每個孩子都參與了課堂活動,做到了層次互動、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分層練習操練時還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互相幫助,通過他們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教師佈置作業時也要實施分層,由於課堂教學目標不同,為鞏固所學內容所設計的作業也應有所不同,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能力與學生的作業難度與量得到協調和統一。量力而行,使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如在一般的詞彙、對話課後,作業是這樣佈置的:對A層學生,要求他們記熟單詞和句型,並給他們一定的情境做拓展活動;對B層學生,要求他們記熟單詞和句型,並會進行替換練習; 對C層學生,只要求他們適當掌握單詞和句型就可以了。實踐證明,這一作業形式很受學生歡迎,因為它符合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實際。

(四)評價分層,感受成功

教學評價運用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在反饋學生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我們要以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過程為依據,無論是在課堂教學的提問、練習、討論和作業後,還是在階段測試後,都要進行及時和不同的評價,並對達成本層目標,特別是取得進步的學生加以鼓勵。同時,在對各層次學生所達到的目標全面瞭解的基礎上進行分層評價。要記住對後進生以表揚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快樂;對中等生以鼓勵為主,使其向優等生看齊;對優等生則用評價提高其競爭意識。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要求的教學評價,讓評價具有及時性和鼓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在分層評價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瞭解自己的發展情況,通過評價使學生在橫向競爭和縱向競爭中,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悦。

《標準》還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力求終結性向過程性、發展性轉變。並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採取動態評價體系,使學生在學習上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又發現自己的不足,把壓力變為動力。分層評價是建立在尊重和激勵的基礎上的評價方式,如學生在測驗中不達標的學生可以允許重考,只要學生願意,次數不限,直到達標。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必追求完全的層次化,教師應掌握一種讓學生幾乎察覺不到的層次教學的藝術。因此,在評價中也應採取不同的方法、形式和標準。記得在一次單元考試後,我則在每個學生單元試卷上,分別給他們寫上評語:“好樣的,保持住。” “有進步,加油!”“教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考及格,只要你努力。”等,當學生看到這些評語後,是一次心與心的交流,他們會認為老師在關注着他,而無需在班級裏指名道姓,誰進步了,又有誰退步了,免去了很多尷尬以及傷害。

三、課堂分層教學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全面性原則 在英語教學中,全面性原則和分層教學兩者是一個統一體,前者是指導,後者是實踐。面向全體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促使每一個人都獲得成功。

保底性原則 人與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不應該也不能夠用統一目標要求所有的學生。在分層教學中,對後進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但必須保證後進生達到《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動態性原則 心理學表明,人們成長過程既有相對的階段性和穩定性,又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顯然,對學生的分層也是一個相對的動態過程,切不可固定化。

主體性原則 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灌輸的過程。分層教學中從對學生的要求、課堂分層教學模式、分層評價等無論怎樣細化的項目和對學生的要求,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有其存在的強大生命力,它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切實落實因材施教的思想;培養學生之間互助、合作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善於思考的習慣;激發並保護每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並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希望廣大的一線教師能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實分層教學,並讓它煥發更多的光芒。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9

一、 實施英語分層教學的指導思想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把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來抓,落實實施素質教育,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二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是要讓學生主動發展。我們認為實施英語分層教學改革,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分層教學是把"因材施教"作為基本的教學原則,但分層教學不是理想化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而是依靠現有的條件和已有經驗針對傳統教學的弊端進行改革,建立起以因材施教為根本原則的可操作性教育方式體系。

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

二、 分層教學的基本要求

1、 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分層教學必須以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為基礎,教師要按照"尊重、民主、愛護"的原則,從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教學組織和相互作用方式上把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規範和最純美的情感貫徹到師生關係之中,保證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

2、 培養學習能力。

學會學習已被公認為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學習能力是一切教學活動應注重培養的首要能力和基本能力,也是順利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中,要從兩個方面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一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習方法;二是從學校學習向社會學習過渡,不但要使學生熟悉預習、聽課、作業、練習、複習的方法,而且要更多地考慮一般的社會學習規律,切實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進度和學習策略的選擇決策能力。

3、 提高教師素質,發揮主導作用。

分層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從"一個標準一個速度教一切學生"轉變到"不同標準、不同速度培養每一個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性和主動性,注意多激發學生的興趣,對高層次學生多鼓勵他們主動探討、自主發展;對低層次學生不流露出差生觀念,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對中等層次的學生,鼓勵他們向上一級層次目標奮進。

三、教學過程的組織

1、學生的分類分層。

分層教學,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英語水平的高(A)、中(B)、低(C)分類。學生進入哪一層學習,由學校根據學習成績決定和學生自願選擇。各層人數比例為各佔1/3。高水平學生是指那些能夠輕鬆完成教學要求並能得到更大發展的學生;中水平的學生則指那些經過努力能基本完成教學要求的學生;低水平的學生則指那些即使努力,完成教學要求也比較困難的學生。根據能力水平分類後,要將同類同水平的學生分編到同一個學科班中安排學習。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學習情況相互流動,進步大的,可以進入上一層次學習,退步的或在本層次學習有困難的,則進入下一層次學習。學生層次間的調整應在學期結束後進行。

2、教學目標和要求。

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上、提供學習材料的多少上、練習題的數量和難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1)教學目標:A層次學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在聽、説、讀、寫等方面都得到較大提高。B層次學生重點以掌握教材內容為主,力爭不存在缺、漏、忘、記憶混亂等現象,使學生在聽、説、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層次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適當補習國中內容,教師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提高學習信心,激發潛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2)學習材料的多少上。A層次學生除教材內容外,教師可在閲讀素材,時事新聞,口頭表達等方面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B層的學生以教材為主,適當增加知識的靈活應用,力求牢固掌握基本知識.C層學生僅限於教材內容的學習,並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減去教材中的難點部分,補充國中部分基礎知識.

(3)練習題的數量和難度。A層次學生教材練習以自做為主,教師適當增加一些遷移題和提高題,提高運用能力.B層次學生以教材練習為主,教師以使學生明確答案的具體理由為主要出發點,搞清楚為何應如此去做,以便掌握原理,爭取事半功倍.C層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練習,尤其是語音,語調上,要求學生必須有準確的發音.

3、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

教無定法,學有規律。教師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分層教學的基本方式在於把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改造為學程授課制,這需要一系列能夠區別對待學生和處理教學過程的方法,這些方法教師不但要創造出來,而且要熟練使用它們。一切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的有效方法,都是好方法,這樣的好方法多種多樣,極為豐富。重要的是教師要明智的選擇和靈活地運用,從而能為每一類學生提供不同的"菜單",併為每一類學生消化不同的內容提供切實有效的具體方法,使每個學生可能最大限度地去發揮他們的潛能,完成教學目標。

四、 分層教學的管理和評價

1、 班級管理。

單一的行政班級管理已不能適應學科分層教學的需要,因此,應實施學生行政班級(生活班)與教學班級(學習班)的雙重管理模式。同進度的課程及晨課、課間操、班團活動、文體活動等仍在原行政班進行。不同進度的分層學科教學在各教學班進行,學生實行流動上課,分層教學的教師負責教學班的學習管理。

2、 實施彈性的課程結構和教學計劃。

傳統的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管理模式缺少彈性,分層的課程結構和教學計劃必須富有彈性,這種彈性要保證各類學生有更充足的學習機會和教師有可能地區別對待。在分層教學中,年級、學期的概念應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學程和單元。通常將一個學期分為兩個學程,每個學程包含的單元數要根據分層後的教學班級具體情況來確定,每個學程結束,都應進行目標測試。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實現超學程的學習,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補救原學程中的學習缺漏,從而從根本上建立和完善分層教學規範。

3、 分層教學的評價。

評價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分層教學的評價主要包括對學校教學管理、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情況三個方面的評價。這三個方面評價的核心是學生的個性能否全面健康地發展。評價要以每個學生是否達到可能的最好發展水平為標準,要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合理地使用診斷性、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

分層教學的最終性評價要以學生參加全國公共英語考試的及格率為標準。學習兩年英語後,A層優秀學生可以參加全國英語二級考試。A層中下游學生和B層學生參加全國英語一級考試,C層學生參加全國英語一級(B)考試。根據煙台市教育局煙教[20xx]85號文要求,從20xx級開始,在校學生必須參加一個級別全國公共英語考試,並獲得相應證書。為保證學生畢業前能順利通過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學校決定從20xx級第二學期起,實施英語分層教學試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o0kv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