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建設方案 >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好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和中央、省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部署要求,促進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關於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切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核心,滿足農業農村生產需求,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功能定位,堅持公益性服務和社會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性服務和綜合性服務相協調,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規範農業市場主渠道建設,着力構建覆蓋全程、城鄉互動、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公共服務能力,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服務保障。

二、指導原則

(一)“頂層設計”和羣眾的首創精神相結合。從全局的角度,對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統籌規劃,集中有效資源,高效快捷地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並以農民羣眾作為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體,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充分發揮農民羣眾對體系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的檢驗中不斷對“頂層設計”完善優化。

(二)宏觀指導和市場經濟規律相結合。深化對當前農業農村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農業生產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農業數量效益和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農業技術創新,形成有利於現代農業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三)公益性服務和社會性服務相結合。以農業公益性服務促進社會性服務發展,以社會性服務發展反哺公益性服務,補齊公益性服務資金短板,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四)尊重實際和創新發展相結合。正確把握當前農業農村發展方向和需求,與時俱進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建立綜合配套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三、任務目標

到20xx年,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建設完成,區、鄉、村三級現代農業綜合服務網絡平台達到273個,全區農業信息服務覆蓋率達到100%,綜合服務率達到80%。社會化服務中心職能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管理規範,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深化農村土地改革進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20萬畝。解放農村生產力,農村勞動力轉移5萬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3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規範。多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450家,工商資本和技術服務充分進入農業領域發展,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形成農業三產融合配套的服務體系,實現外向型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四、建設重點

(一)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平台。打造現代農業綜合服務網絡,立足於“推一扇門,辦百家事”服務理念,啟動區、鄉、村三級現代農業綜合服務網絡建設,區級建設一個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以政府為建設主體。27個街道(鄉鎮)各建設一個服務站,以規模化、規範化的合作社為建設主體。246個行政村各建設一個服務點,以合作社、農資商店或農村超市為建設主體。形成區、鄉、村三級聯動,一體化建設的網絡格局。

(二)實現公益性和社會性二大服務功能。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心要實現公益性服務和社會性服務兩項功能相結合。區級服務中心下設八個服務窗口,包括:

公益性服務窗口:

1、涉農政策法規諮詢窗口。承擔政策法規諮詢服務職能,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流轉、農村政策法規諮詢、農民合作社指導、政策性保險等諮詢服務,對全區農業農村工作進行政策引導、解答。

2、“三資”代理窗口。由區農經站承擔農村資產、資源、資金監管服務職能,以村財鄉管、土地流轉合同由區農經站負責監督和審核為原則,健全制度、強化監督、加強服務,形成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管到位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的保值增值,防止農村集體“三資”流失,保障羣眾的合法權益,為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3、合作社建設與指導窗口。由農業產業化協會承擔合作社推薦服務職能,向上爭取政策支持、推薦合作社示範典型、項目申報等,規範審查合作社財務、決策、利益分配模式,並與會計事務所第三方審計部門聯合,確保申請項目的合作社達到規範社要求和標準。

4、“四品一標”辦理窗口。由綠色食品辦公室承擔“四品一標”認證申請服務職能,“四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娃品牌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全區凡是符合認證標準的農產品,經過審核,按照申報流程協助辦理相關手續,加快推進我區農產品認證工作,深度挖掘、培育和發展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優勢農產品品牌,保護各街道(鄉鎮)獨特的產地環境,提升獨特的農產品品質,增強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區域經濟發展。

5、農產品質量檢測服務窗口。由農產品質量管理辦公室承擔檢測服務職能,配套農產品檢測設備,增加速檢功能服務,並與省市檢測中心進行服務對接,開展全區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質量安全監測和監督抽查,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推廣、宣傳培訓。推行農業行業標準實施,指導農業質量校準體系認證管理。

社會性服務窗口:

6、土地流轉窗口。承擔農村土地流轉服務職能,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機制,利用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成果,完善農村集體土地登記數據庫,建立全區農村土地流轉交易服務平台,與東北網合作和運用微信平台等方式,搭建土地流轉信息宣傳平台,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通過產權交易平台鼓勵和引導農户,採取租賃、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吸引工商資本,採取承包、租賃等方式流轉土地,促進農村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7、金融保險窗口。承擔辦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服務職能,對接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流轉土地抵押業務,土地經營權證明由區農經站審核開具。開展農業保險和特種種植業險業務,擇優選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保險服務支持,符合參保的合作社、農户可自行提出申請。

8、生產服務中介窗口。承擔全區各級涉農信息資源整合集成、發佈職能,對信息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增強為農服務的及時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生活過程中各類供求信息服務。同時,設置鄉級分支機構,嚴格篩選指定農資企業,通過企業與合作社、農户對接,提供“安全農資、放心農資、質優價廉農資”下襬服務。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立一批跨區域、專業化的農業特色商務網站和交易平台,形成以批發市場、商貿中心、物流調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為依託覆蓋全區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推進農產品網上銷售。

(三)選強配齊專業服務人員。加強服務中心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人員業務能力水平,定期組織學習政治理論、涉農法律法規,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等,定期進行業務考核,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高標準、高素質的專業化團隊。

(四)加強資金綜合管理。遵循科學論證、合理安排、專款專用和追蹤問效等原則,合理利用政府投資成本,明確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公益性服務和社會性服務涉及資金的實施目的、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及用途等,加強成本和利潤預算管理,將資金實現最優配置和轉化,保障服務中心持續健康發展。

(五)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按照“平台共建、資源共享、渠道共用”的原則,打破原有的服務組織機構框架,整合服務資源,以創新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形成固化、可複製推廣模式,實現“一箇中心、兩項功能、三方建設、四方受益、五個統一”。“一箇中心”,即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兩項功能”,即公益性服務和社會性服務;“三方建設”,即由政府引導、引進涉農企業參與、合作社具體承接,形成“政府+企業+合作社”三方建設模式;“四方滿意”,即實現政府滿意,企業滿意,合作社滿意,農民滿意。“五個統一”,即“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服務規範、統一評價標準、統一運行機制”。先行啟動區級服務中心和7個街道(鄉鎮)分中心建設,以點擴面,逐步完成服務中心全區覆蓋。

(六)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規範。制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服務指南、服務流程圖、宣傳手冊。明確規範服務目的、意義、目標、內容、功能職責和工作流程等,進一步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規範化,調動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大服務工作的影響力和輻射範圍,全面提升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質量。

(七)穩步推進業務開展。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利用農業產業化協會和微信平台等多渠道、多方式進行對外宣傳,對內形成內業檔案。組織召開農業服務組織對接會,確定服務體系承接主體。溝通協調農經、銀行和保險等部門,逐步整合畜牧、林業等部門,擴大服務範疇,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八)規範社會性服務財務管理。成立現代農業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社會性服務以公司為經營主體,對土地流轉訂單、金融保險代理、生產農資、技術服務中介對接提供有償服務,支撐公益性服務建設,實現服務中心持續健康發展。

(九)樹立窗口單位服務新形象。以加強作風建設,強化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為目標,完善工作制度,規範服務行為,加強學習引導,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強化人文關懷,延伸服務觸角,堅持糾建並舉,完善監督機制,提升窗口服務滿意度。

(十)提高網絡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強區、鄉、村三級服務平台軟硬件網絡基礎建設,農業物聯網系統接入信息服務平台,完善信息數據庫,快速、精準、全面整合涉農信息,實現全國聯網,數據共享,保障服務中心業務開展,積極探索“互聯網+社會化服務體系”新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堅持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區裏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生態農業開發區。建立區政府組織協調、部門指導參與、街道(鄉鎮)管理督導、村服務站運行服務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指導、協調、扶持和服務,確保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運轉正常。各試點街道(鄉鎮)和相關部門也要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實施計劃,全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二)強化責任落實。**生態農業開發區要切實承擔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體責任,明確各級部門領導幹部具體工作責任,明確時間節點,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的工作方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狠抓落實,全力推進,並認真總結工作推進階段性成果、經驗,建立長效的跟蹤問效機制。

(三)加強資金保障。堅持惠農、支農、補農原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強化基層公益性服務機構建設,提升公益性服務功能。保障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健康運行。加大對區、鄉、村三級基層綜合服務站扶持力度,加大財政的投入,積極尋求社會服務組織參與,最終實現社會化有償服務支撐公益性服務。

(四)創新工作措施。制定詳實的工作計劃和管理辦法,形成工作指導意見方案,對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進行全面指導。各街道(鄉鎮)加強調研,根據當地發展現狀和農村現有經營服務網點分佈情況,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站)發展規劃。可採取召開培訓會、觀摩會等形式,儘快啟動,加速實施。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搞好試點示範。

(五)落實服務體系主體構架。加快落實服務組織主體,明確參建合作社、企業和技術服務組織名單,強化服務組織服務意識,指導、管理和監督組織服務行為,形成規範、有序的服務模式,鼓勵、支持和引導服務組織與經營主體、廣大農户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jianshe/qp77q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