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國小校本教研活動設計方案

國小校本教研活動設計方案

學校

國小校本教研活動設計方案

昌都地區丁青縣當堆鄉國小

學科

語文

年級

三、四

負責人

益西羣培,

布窮

成員

三四年級組全體成員、主管校長 主任

活動主題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主題的提出:

經調查發現

1、 教師方面 個別教師對語文教育概念和性質認識上的不明確這樣導致的教學實踐中易出現混亂。

2、 學生方面 學生初步具有或已具有的學習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引導,學生不自主接受知識,會導致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興趣不高。

3、 教學方面 現代語文教學觀的核心是重視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強調學生語文素質培養。語文素質的幾個要素包括:語言敏感、運用語言獲取信息與傳遞信息的能力、語言的思維品質、質疑與批判意識、人文積澱等等。站在明天教育的角度上看,就必須有一種新的方式才能適應要求。

4、 教材方面 各年級修訂後的教材共同點都是大大增加閲讀量,每冊課本篇幅擴展而課時卻要削減。這樣的背景和發展趨勢,逼迫我們思考、尋找與傳統不一樣的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學科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這就要培養語文的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不能僅停留在“傳授”和“教導”上,而是要指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類似科學研究式的學習,對所學內容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結合我校自主發展目標——研究性學習制定了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為主題的組級教研活動,以“一課三議 兩課一評”為依託,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探索,總結,反思。

二、主題的闡述:

國小生探究的本能和興趣是與生俱來,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和確定學習的內容,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親身實踐,不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獲得探索的真切體驗。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它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的獲取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讓學生盡情地朗讀,默默地思考,大膽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不斷地表現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現代語文教學的理念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學”,羅丹説:“不是因為美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重感悟”, 不把現成的答案告

訴學生,讓學生都來參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大量的時間安排學生讀、寫、説,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培養他們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重積累”,學文如積沙,收集信息,積累語文知識,學生的積累過程同樣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構建開放型的語文知識體系,厚積才能薄發。研究性學習科學的體現了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了教育迴歸兒童本性的價值追求。

一、活動前期準備:

(一) 語文教學主任、教研組長:針對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方式反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校本教研主題、目標,涉及有針對性的研修方案。為工作的時效性,我們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 客觀性的原則。我教研組教師構成:共有教師12名。青年教師11名,其中3名骨幹教師,整個教研組是學校教研語文教學隊伍的主力軍,而青年教師的執著與奮鬥又真正有效的掀起我校語文校本教研的浪潮。為此,這次教研的定位是: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依此為一個基點與平台,通過探討探究,促進共同成長。

2、 真實性原則。這是第二個層次定位。我們推出的年輕教師的真實的原始的課,哪怕略顯稚拙卻能追求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3、 實效性原則。避免形式主義與説教,緊密結合研究性學習理論,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學生學習方式研究,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堅持教是為了不教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 執教教師:以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一課三議”或“兩課一評”的教學研評模式,設計體現主體的研究課、典型課例分析。

體現一:“兩課一評”備一課書,整體評價。

體現二:“一課三議”一節課全部或部分細節教研組執教教師三備、三議、三思、三改、三上。

(三) 組內教師:對課例進行研討、提煉出切實可行的在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四) 主管校長、主任:參與校本教研的全過程,提出指導性意見並歸納總結。通過研修,幫助教師提升專業水平。

二、 活動目的:

(一) 通過本次“一課三議 兩課一評”校本教研活動探索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建立語文閲讀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相應的基本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二) 解決學校和教師的具體實際問題,促進學校和教師自身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改革進一步深化。

(三) 在教研組中進一步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積極打造學習型教研組。

三、 活動具體內容及要求:

(一) 主要研討內容:

(1)課堂乃是研究性語文學習的基地。在課堂上是要習得運用語言的本領

的,你認為應如何發揮好“範文是一個例子”的功效,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準確使用語言。在這個過程中研究性的學習哪些方法、途徑怎樣貼近學生需要的?

(1) 這些研究性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適合學生嗎?為什麼?

(2) 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你覺得這種學習方式的那些方法較為成功?交流經驗,達成共識。

(二)以“兩課一評”為例,教研流程:

1、説課、上課:

安排2名教師圍繞主題組織2節研討課。執教者除了寫出教案外,還要按要求寫出説課的説課稿。説課稿的內容包括説教學理念、説教學目標、説課標教材、説教情學情、説教學程序、説教學反思幾個方面。研討課是2位老師執教同一篇課文。

2、聽課活動

(1)參加教研研討的教師都要圍繞下述內容聽課。其內容要點是:

*你認為應如何發揮好“範文是一個例子”的功效,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準確使用語言。在這個過程中研究性的學習哪些方法、途徑怎樣貼近學生需要的。

在課堂教學中,講授內容要儘量少而精,陳舊的、微小的細節可以刪除,避免“照本宣科”,提倡師生交流,擴大課外補充的容量。講解一篇課文,課文內容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交流,學生沒有説到的重要問題,教師可以指出,並討論理解。一篇簡單的課文可以完全讓學生自己學習,解決課文的重點難點,教師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在交流中可以補充。(在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思想)

*在本次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了哪些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2)參加教研研討的教師聽課應做詳細的記錄。記錄一般要記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師的重點提問、學生的典型發言、師生、生生的互動情況、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中的失誤等;對聽課內容要有所選擇。一般來説,教學過程可以簡明扼要地記錄,講課中符合教學規律、有創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等可以詳細地記錄,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或自己的見解也可以詳細地記錄下來;課後對記錄要快速進行整理,在進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一些共性的東西,推廣或提倡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等,提出一些改進的意見和要求等;圍繞要點,將自己的體會、感受寫下來。(3)聽課教師要寫出書面評課意見。以避免無準備的評課和評課的隨意性。每一位聽課教師都要有在評課時發言的思想準備和內容準備。

3、評課活動:

評課可以是選派代表評課,也可以是所有觀課教師逐一評課,還可以是對話式評課插話式評課。對於評課,所有參加當次校本教研活動的教師都要高度重視。評課的質量往往決定活動的質量。

現場對話。在主題發言和評課的基礎上,圍繞研討主題進行現場對話。現場對話是多向的。對話的話題可以是研討的主題,也可以是研討課中的任意一節課,還可以是主題發言中的某一個觀點。在研討主題的調控下,對話不完全是主題發言人或研討課執者與全體參與教師之間的對話,也可以是參與教師之間的對話或是參加

活動的專家與參與教師之間的對話。現場對話是主題發言、説課和評課的延伸和發展,也是提升校本教研活動質量的很重要的一環。

專家點評。專家可以教研室的教研人員,也可以是學校的骨幹教師,還可以是校內外教育教學專家。專家點評不是對本次校本教研活動過程的簡單重複,而是對本次校本教研活動內容的提升。專家評點要對本次校本教研活動的所有材料進行全面的整理分析,以期得出關於研討主題的整體的、全面的看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zgqg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