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精選21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精選21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精選21篇)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祕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祕密。

(2)幼兒猜猜水裏、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説水裏有條金魚;有的説水裏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説一看就知道;有的説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説只有米;有的説什麼也沒有;有的説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裏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裏面的。

(評:以探索祕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裏的水跑到了盆裏。

幼B:籃子放到盆裏時籃子裏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裏的水流到盆裏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裏。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説果珍,有的説阿華田,有的説味精,有的説化肥,有的説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髒東西丟進河裏。

幼B:工廠裏污水不能放到河裏。

幼C:看到河裏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乾淨。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裏的水倒到水桶裏,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瞭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脱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幼兒進行了兩次主動探索嘗試活動,認識了水會流動,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強調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動手能力,發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為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由於我對每個幼兒的嘗試活動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最後一個環節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在這一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於觀察,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着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幼兒嘗試精神的潛能是存在的,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們就能得到充分發揚創新精神,鍛鍊實踐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和用途。

2.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的鏡子。

3.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月餅盒、水盆、杯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鏡子的特徵及用途

1.教師: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

2.摸上去感覺怎麼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麼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麼呀?

4.它可以用來幹什麼?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二、探索發現生活中的鏡子

1.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幹,説出了那麼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2.請小朋友到活動室裏去找一找。(音樂)

3.提問:剛才你們發現了什麼也可以當作鏡子的?(幼兒介紹)

4.除了我們找到的還有沒有?(舉例:眼睛)

三、遊戲:照鏡子

1.教師:請小朋友和我玩照鏡子的遊戲,你們做我的鏡子(教師做動作,幼兒跟做)

2.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對動物嘴巴的認識,瞭解一些動物嘴巴的外形特徵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願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的嘴巴》

2.PPT:救救蘋果樹3.幼兒用書:《怪嘴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引導談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嘴巴,我們的嘴巴有什麼用呢?

2.那你們知道啄木鳥的嘴巴又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裏是怎麼説的。

(二)播放PPT《救救蘋果樹》,瞭解啄木鳥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係。

1.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麼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2.出示PPT:

教師:啄木鳥長着一張什麼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教師小結:啄木鳥的嘴巴是直直的、尖尖的能用力的啄開樹皮,給大樹治病。

教師:你還知道其他動物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們的嘴巴又有什麼本領呢?

(三)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觀察幼兒用書畫面,引導幼兒瞭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教師:你看到了什麼動物?它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動物。)教師:那你知道他有什麼本領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逐個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原來每一種動物他們的嘴巴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領。

教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很多動物,瞭解了他們嘴巴的有趣故事。其實呀,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他們的嘴巴會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你可以到書上找一找,也可以和爸爸媽媽到網上找一找。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遊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學習觀察並描述蔬果的顏色變化,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用圖畫做記錄。

3、認識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順序,發展數理邏輯能力。

【活動準備】

1、提前把未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進神祕袋;把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進另一個神祕袋。

2、提前把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分別切成小塊。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請幼兒輪流把手伸進神祕袋摸一摸,猜猜袋中放了哪三種蔬果。

2.出示神祕袋中的蔬果,請幼兒觀察並描述這些未成熟蔬果的顏色。

3.出示另一個神祕袋,請幼兒逐一抽出成熟的蔬果,向幼兒提問:

.兩個袋子裏的蔬果有什麼不同?

.你喜歡吃哪個袋子裏的蔬果?為什麼?

.你認為哪個袋子裏的蔬果會比較好吃?為什麼?

4.請幼兒分別嘗一嘗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向幼兒提問:

.兩種芒果的味道有什麼不同?

.什麼顏色的芒果味道甜?

.什麼顏色的芒果味道酸?

5.把未成熟的蔬果放在籃子中,請幼兒觀察:幾天後蔬果的顏色會有什麼變化,並用圖畫記錄下來。

教師可以在星期一開展這個活動,在以後的每一天裏引導幼兒用圖畫記錄蔬果顏色的變化時,標註出記錄時間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從而幫助幼兒認識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順序。

活動評價:

.能描述蔬果成熟前後的顏色變化。

.能用圖畫做記錄。

.初步瞭解一星期的排列順序。

活動建議:

.建議教師為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個觀察記錄冊,請幼兒每天使用其中的一頁畫下水果顏色的變化,最後將這些記錄冊進行分享,看看大家的記錄結果有什麼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5

水果和水果乾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嚐嚐的活動中瞭解水果變成水果乾後的不同滋味。

2、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經驗,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共同收集幾種常見的水果及它們製成的水果乾(獼猴桃、蘋果、香蕉、菠蘿、芒果、葡萄、龍眼、金橘);幻燈圖片;盤子、勺子或筷子、牙籤;垃圾筒、濕巾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感導入

提問1:今天,家裏要來客人了。我呀去水果店買了些新鮮的水果,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水果吧!(PPT1)

提問2: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為什麼?(PPT1展示完之後)小結:水果的營養真好,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以後對身體好人也會變漂亮。

提問3:那這麼新鮮的水果吃不完怎麼辦,過兩天就壞掉了,你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嗎?

提問1、你們認識它嗎?它是什麼?

提問2、它是由什麼水果變成的呢?

提問3、葡萄是怎樣變成葡萄乾的呢?

小結:原來把新鮮的水果放在大太陽底下曬一曬就變成了水果乾,這樣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過渡:我們再來看看還有哪些水果也能變成好吃的水果乾吧!

圖片一一呈現(PPT3~PPT9)重點提問:每種水果是怎樣變成水果乾的?

二、出示水果盆,配對活動要求:今天我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和曬好的水果乾,水果放在1號台上,水果乾放在2好台上。請你們去嘗一種水果和它對應的水果乾。

提問1:你們嚐了什麼水果?它的水果乾是什麼樣的?它們的味道一樣嗎?水果是什麼味道?水果乾是什麼味道?(味道的比較)。

小結:原來水果在變成水果乾之後,它的顏色、形狀、味道有時是會變化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動腦筋嘗試使用磁鐵.大頭針.糨糊.雙面膠等不同材料,使小圖片固定在不同質地的直立的板上。

2、能分析比較使用不同材料進行固定的特點。

活動準備

1、圖片-動植物.人物。

2、雙面膠,磁性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圖片及各種材料,引起幼兒動腦嘗試的慾望。

1、教師:春天真美麗,這裏有許多小朋友自己塗、剪的秋天的花和果樹、人和動物的圖片,

我們來把這些小圖片放在板上,看畫講故事,好嗎?

2、討論:我們用什麼辦法讓這些小圖片固定在這幾張直立的板上呢?

二、幼兒動腦,根據已有的經驗想出幾種方法進行嘗試。

1、請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表述給大家聽。

(可以用糨糊貼,大頭針釘。)

2、幼兒自選圖片嘗試用幾種方法來固定,並注意畫面的安排。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嘗試過程並與其適當交流。

(你用什麼方法固定小圖片的?)

3、幼兒在集體中表述自己嘗試使用的方法,並討論在什麼板上用什麼方法,哪些方法不能用。

4、幼兒再次嘗試使用多種方法進行固定,並注意在不同質地的板上選用不同的較為合適的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7

溶解(中班科學)

階段:一

教學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説: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説説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T:怎麼有的小朋友説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C:因為甜的水裏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裏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鹹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説甜的水和鹹的水裏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裏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裏去了?

T:糖在水裏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裏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為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才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説"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並用筷子攪拌後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裏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裏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階段:二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温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裏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為什麼有的説是白糖,有的説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階段:三

教學目的:探索使用各種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學重點:學習使用各種方法讓冰糖溶解得快點。

課前準備:冰糖,水(温水,熱水)攪拌器(筷子,湯勺)玻璃杯,小錘子,乾淨布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猜想活動引入主題。

1、教師出示冰糖,提出問題:

T:上次活動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為什麼它溶得慢呢?

C:"因為冰糖是一塊塊的"

"冰糖比白糖大"

"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

T:小朋友想想用什

麼方法能讓冰糖也溶得快起來呢?

C:"把冰糖變得像白糖一樣小就溶得快了"

"對,把它打碎,變小小的"

"我用熱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

"還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

2、小朋友自由發言,提出自己的猜想,並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畫出來。

二、幼兒分組實驗,老師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種方法來讓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幼兒分組實驗,老師觀察並記錄幼兒實驗的方法,工具,語言,步驟及記錄,隨機指導幼兒。

三、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的結果和方法。

活動感想:溶解的主題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因為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瞭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實驗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瞭然看到溶解的過程,並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並嘗試進行分類。

2、樂意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瞭解、認識常見的蔬菜;蔬菜實物若干;《什麼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説菜——交流分享

1、導入:每天無論是家裏還是幼兒園,我們都要吃許多的蔬菜。

2、説説我喜歡的蔬菜

3、重點提問:你喜歡吃蔬菜嗎?喜歡吃什麼蔬菜,為什麼?(幼兒個別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吃蔬菜,喜歡它裏面的營養。蔬菜的營養很豐富,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愛吃。

二、選菜——瞭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師:老師這裏有很多蔬菜,我們一起來看看,誰認識的蔬菜多,誰的本領大?

2、剛才我們介紹了各種蔬菜,那你們知道我們吃蔬菜的什麼部位嗎?(請2—3個幼兒介紹)

有隻小熊也愛吃蔬菜,我們一起看看它吃對了嗎?聽故事《熊媽媽收菜》。

重點提問:小熊跟着媽媽去菜園收蔬菜,它們收了哪些蔬菜?(蘿蔔、白菜、西紅柿)。你聽了故事知道蘿蔔、白菜、西紅柿應該吃什麼部位呢?(蘿蔔吃根莖、白菜吃葉莖、西紅柿吃果實)

小結:原來,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莖,有的吃它的葉莖,還有的吃果實。

3、嘗試分類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4個盆子,請你們幫他分一分(依次介紹根莖、葉莖、花、果實4個盆子)你們動動腦筋,看清你們的盆子上的字,想想應該挑選什麼蔬菜。

4、交流統計

三、吃菜——加深對蔬菜的印象

1、重點提問:你們吃過這些蔬菜嗎?

2、重點提問:你們是怎麼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湯、做蔬菜色拉)

小結:蔬菜的營養真好,是維持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個人可以長期不吃葷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為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準備的蔬菜吃光光,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反思:

1、豐富幼兒對蔬菜的經驗,在幼兒操作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們能吃什麼部位,讓幼兒瞭解之後再進行操作。

2、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在平時活動中,多創設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學會商量,合作。

3、在蔬菜營養的方面,知識還不夠全面,應瞭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營養,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從而更好的激發幼兒喜歡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9

根據科學活動《為什麼會響》的活動進行修改。

設計思路: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着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裏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而湘湘的卻因為瓶子裏裝滿了花生髮不出聲音。湘湘急着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麼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係。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係,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於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會跳舞的豆子》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説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閲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裏,為什麼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

(由於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後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瞭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説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係。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裏,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並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0

設計意圖:

圖形在孩子們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世界上各種物體都是由各種形狀和它們的變體而構成。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當我們把各種圖形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就能自發的用稚氣的小手拼出很多物體,為了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慾,特設計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徵,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梯形和橢圓形的認識。

2、在瞭解這幾種圖形基本特徵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進行圖形的組合拼搭。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展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用廢舊的彩色紙片剪成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梯形和橢圓形圖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膠水、白紙

活動過程:

(一)複習對圖形的認識

出示各種圖形,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小朋友回答後,貼到黑板上,教師有意識的把出示的圖形組合成一副畫面,讓幼兒觀察。現在老師變成了一個魔術師,把圖形組合成了一個太陽、一座房子、一個蘑菇等圖形。

(二)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⒈點擊房子。引導幼兒觀察。提問:這是什麼?它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⒉點擊小雞、太陽、房子、蘑菇方法同上。

(三)運用圖形自由拼搭物體

老師想把這幅圖片送給我們的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嗎?你們想不想像老師一樣也做一名魔術師,用圖形組合成一幅圖片或者一件物品,送給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幼兒自由拼物體,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老師拼的不一樣。

(四)運用物體組合畫面

演示多媒體課件[其內容在拼物體的基礎上,把物體組合成畫面。]

1、出示畫面⑴提問:這幅畫是由哪些物體拼成的?⑵老師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理解把這幅畫編成故事講述。

2、幼兒用手中的圖形自由組合畫面,鼓勵幼兒勇敢地、大膽地、毫無顧慮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組合物品或者畫面,送給最親最愛的人。

3、請個別有代表性的幼兒拿作品到前面,讓他説出他拼的圖片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並把製作理由講給大家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和保護眼睛的正確方法。

2、懂得愛護眼睛。

3、培養幼兒良好的用眼衞生習慣。

4、大膽創編眼保健操,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 圖片 眼睛模型圖片 近視眼鏡

活動過程:

一、兩個小遊戲"我的眼睛最明亮,我的眼睛最厲害"導入。

1、引導師幼問好。

明亮的眼睛師:今天,老師帶來第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做"我的眼睛最明亮"。你們想來玩嗎?(想)待會兒,我出示兩張圖片,看誰能最快地找出兩張圖片中的不同之處。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請看大屏幕!(出示兩張圖片課件)師:小朋友們可以從上往下看,或者從左往右看。看看哪裏不一樣?(幾分鐘過去)好,時間到,找到了小朋友請舉手告訴老師。

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們的眼睛都是特別明亮的,一下子就找出哪裏不同。

厲害的眼睛師:那老師的第二個遊戲就是,"不説話,眼睛告訴我",現在呢,我請王老師幫助我,(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把我手中的小熊博士藏起來,老師閉上眼睛不看,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我請所有的小朋友幫助老師,那怎麼幫助呢?就是你坐在凳子上不動,不能用嘴巴説、不能用手和腳告訴我!

哇!小朋友們,我可是真的羨慕你們那,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還有一雙能幹的眼睛!眼睛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情,讓我們能看到腳下的路,能發現美麗的花朵,能看到一切一切。

可是,從前有位大眼睛公主,她的眼睛可不像小朋友們的眼睛那樣明亮。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幼:不知道。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吧。

二、引出故事-情境表演《眼鏡公主》。

公主傷心的圖片師:看,這就是大眼睛公主,你們看她的表情,覺得她心情是怎麼樣的?(傷心、難過、不開心)師:對了。為什麼公主會傷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出示公主玩手機的圖片師:我們看看大眼睛公主在幹什麼?(玩手機)師:對,她在玩手機,還玩得怎麼樣?(特別開心)是的,其實,她已經玩了很久了,都快一個上午了,可她還在玩。除了玩手機,她還會幹什麼呢?

2、(出示圖片看電視。)師:大眼睛公主正在幹什麼?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麼?誰來説一説?

幼:她看電視時離得很近。

師:是的。其實,大眼睛公主還是很愛學習的。

3、出示躺着看書圖片師:你們看看大眼睛公主在做什麼?她的姿勢是怎麼樣的?

幼:躺着。

師:你們説,她做的對不對?

師小結:慢慢的慢慢的,大眼睛公主的眼睛不再是以前那樣明亮了,看東西時開始變得模糊了。(出示圖片)經常把外婆看成是媽媽,把橘子當成網球,因此鬧出了很多笑話。所以,公主現在很傷心,她想讓自己的眼睛變得跟從前那樣明亮,小朋友們能幫幫她嗎?告訴她應該怎麼做?

幼兒:不躺着看書,多吃蔬菜,少玩電腦。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很好的醫生呢,你們都説的很棒,但是,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了。看看下面的圖片,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三、播放教學課件引導幼兒判斷圖片正確與否。

師:我們來看看這副圖,你們覺得對嗎?(不對)你怎麼看出來了?

師:看看這位小朋友。他做的對嗎?

師:嗯,當我們手很髒,而你又去揉眼睛,這樣細菌就會跑進你眼睛裏去,這樣我們的眼睛就會不舒服。

師:這小男孩很帥氣,有沒有?,我們來看看他做的對不對?

幼:正確。

小結:除了我們在日常行為習慣中要學會保護眼睛外,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能挑食,多吃綠色蔬菜、水果,及含蘿蔔素、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胡蘿蔔。平時還要多鍛鍊。

創編眼保健操兒歌師:除了這些,老師還有個可以使我們的眼睛變得更加明亮,那就是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當我們的眼睛疲勞的時候,做做眼保健操就會很舒服,讓我們的眼睛放鬆、休息。

師:教師鼓勵幼兒通過眼睛的動作創編兒歌,我們邀請大眼睛公主跟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小眼睛,真能幹向上看,向下看上上下下多靈活向左看,向右看左左右右都能看劃個圈,溜溜轉小朋友,做眼操,天天鍛鍊亮閃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知等分的含義。

4、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兩隻笨狗熊》

2、圓形,正方形若干圖片

3、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在活動之前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兩隻笨狗熊》。

2、教師簡單重複故事內容。

教師:誰能告訴老師故事中狐狸是怎樣騙小熊的麪包吃的?

如果給你一個圓麪包,你會分成一樣大的兩塊嗎?

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對吧!

二、等分圓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師:有什麼方法證明你分的兩塊是一樣大的?

2、教師引導幼兒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分出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

並且引導幼兒把分開的兩份中的一份與原來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來的要小。

3、幼兒操作等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教師:你能把這些圖形都分成兩等分嗎?

(1)把這些圖形分別發到每個孩子手裏,每人一個,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觀察,指導個別幼兒操作。

4、教師總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三、引導幼兒學習分得一樣多--平均分。

1、教師:剛剛我們把正方形的麪包分成了兩等分,就可以分給兩個小朋友,

如果有四個小朋友,我們該怎麼分呢?

2、剛才我們學習了平均分一個物體,分給兩個或者四個小朋友,

現在呢,老師這裏呀有些糖果,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分一下,怎麼分呢?

班上有這麼多小朋友啊,怎麼辦,老師想每個小朋友都分一點,你們來幫幫老師,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小結。

(1)把糖果分別裝到盒子裏。(盒子裏的糖有多有少)

(2)把幼兒分組,每組請一個幼兒來拿盒子,其餘小朋友從盒子裏自己拿糖果,

每位幼兒只能分兩顆糖果。

(3)鼓勵幼兒介紹平均分的意思,並用數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4)請幼兒相互檢查是不一樣多,對了就鼓勵,不對就請其餘幼兒幫忙。

(5)教師小結:平均分就是把一個或者一盒整個的物體分成一樣大小或是一樣多的物體。

活動延伸

請幼兒品嚐糖果

1、向幼兒介紹糖果的好處和危害。

2、告知幼兒要愛護環境,不能亂扔垃圾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方法

嘗試教學法。

活動準備

1.大型玩具彈跳墊。

2.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各種橡皮筋、各種皮球、海綿塊、手錶帶、襪子、帶彈性的衣服等等)。

3.字卡(彈性)。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彈跳墊之後,進入室內坐好

師:(提問)1。小朋友在玩彈跳墊時身體有什麼感覺?

3.你們知道身體為什麼會向上跳嗎?(自由發言)

二、幼兒自由探索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請幼兒準備好有事彈性的物體,重視幼兒的發現。

師:你們面前擺放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試着去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看看有什麼變化。(提問後幼兒自由發言)

2.鼓勵幼兒再嘗試一次,鞏固對彈性特徵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剛才沒有玩到的東西,看有沒有新的發現。(教師指導幼兒自由發言)

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壓或拉它時,它會變形,手一鬆,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3.請幼兒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彈性的特點。(如彈跳、彈簧步等)

三、比較嘗試,鞏固彈性概念

1.出示一些有彈性和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

嘗試、比較。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與剛才不一樣的物體,請你們再去試一試,把新的發現告訴我。(自由發言)

小結:有的物體能變形但不能還原,有的物體不能變形,所以它們沒有彈性。

2、請幼兒把有彈性與沒有彈性的物體分家,分別放在兩個不同顏色的筐子裏。

四、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體?(自由發言)

五、小結內容,遊戲結束

1.小結:短短的時間裏我們又學會了許多知識,知道了用力拉壓物體會改變開頭手一鬆物體又恢復原狀的現象叫彈性,還明白了彈性的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遊戲“走迷宮”,幼兒出教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和家長採用簡單的繪畫方式設計簡單的玩具,如:沙灘玩具、存錢罐等。

2、根據各廢舊物品不同的特性,進行裁剪、粘貼等方式製作玩具。

活動準備:

1、各種廢舊物品,如:易拉罐、紙盒子、包裝紙等,以及剪刀、膠水;

2、請家長與幼兒觀察教師準備的玩具,增強幼兒製作玩具的興趣

3、教師展示自己變廢為寶製作的小玩具。

4、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談話:小朋友們,你們猜一猜,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什麼樣的玩具呢?大家想不想一塊玩,並一起製作自己的玩具呢?

2、教師播放課件,幼兒觀看"製作屬於自己的玩具"

幼兒欣賞完畢後,教師進行提問:

(1)小朋友們,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感覺怎麼樣啊?

幼兒自由回答,根據自己的感受發表意見

(2)教師:小朋友,那你們自己都喜歡什麼樣的玩具呢?想不想也通過自己製作出屬於自己的玩具呢?

3、幼兒參與:讓幼兒玩教師製作的玩具

(1)小朋友們,你們剛剛玩的玩具都是用什麼製作的呢?

幼兒進行回答。

(2)教師:小朋友,我們自己家是不是也有很多廢舊的材料啊,那我們扔掉是不是很可惜,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再利用,這樣我們就不會浪費了。

(3)教師: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廢舊材料,小朋友想不想也為自己製作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玩具呢?

(4)讓幼兒自行選擇自己需要的廢舊物品,教師從旁指導。

4、幼兒展示自己的玩具,並介紹自己的玩具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5、幼兒互相參觀其他幼兒製作的玩具。

6、教師讓幼兒表述製作並玩專屬於自己的玩具的感受?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這些玩具都很棒,並且都是用廢舊材料製作成的,今後我們要保護環境,合理的利用垃圾,進行循環再利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5

活動目標:

1、 欣賞散文,瞭解露珠與太陽的關係。

2、 尋找露珠的蹤跡。

活動準備:

自制太陽一個。

幼兒每人自己繪製小露珠指偶。

活動過程:

一、 會跳舞的小露珠。

1、 出示小露珠指偶。每天早上,小露珠總是第一個醒來,它是個舞蹈家,你瞧——

2、 教師完整朗誦散文。

3、 小露珠常常在哪些地方跳舞?(嫩綠的草葉上、花朵上、田野上)

4、 教師再次完整朗誦散文。

5、 小露珠在等誰?為什麼?(太陽總是第一個看到它跳舞。)

6、 小露珠突然不見了,它到哪裏去了?它還會來嗎?為什麼?

7、教師朗讀散文,套上露珠指偶代表輕盈的露珠,根據散文內容變換位置做跳舞狀。當聽到“小露珠終於等到了太陽”時,幼兒做騰空而起的動作,表示小露珠變成了水汽,升入空中。

二、 尋找小露珠的蹤跡。

1、 讓我們去看看小露珠。

2、 帶領幼兒到户外找一找什麼地方有露珠。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小草上、花朵上、滑梯上、鐵門上等地方,説説自己的發現。

3、 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露珠、它是熱空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了水珠。早晨,露珠到處都是。

4、 與小露珠道“再見”。

活動過程: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6

設計意圖:

在開展主題活動《水果》時,我讓小朋友每人回家製作一樣水果玩具。有一位小朋友用半個空西瓜皮製作了一輛小推車帶來幼兒園,小朋友很喜歡,都圍着它嚷嚷開了,説還可以用西瓜皮做盞燈、做只船……,這使我產生了靈感。幼兒想象如此豐富,這真是一個極好的語言活動素材。於是,我設計了這次大班創造性講述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想想、畫畫、講講,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講述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西瓜皮上聯想出多種物體,並通過添畫表現其主要特徵,激發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豐富聯想。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實物:半個西瓜皮;半個西瓜皮的圖片人手一張。

2、小動物卡片、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泡沫板、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對西瓜皮進行初步想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半個西瓜皮)

這半個西瓜皮看上去像什麼?(小船、小牀、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麼?(小傘、屋頂、枱燈……)

二、對西瓜皮想象並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師:西瓜皮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麼?(鞦韆),誰會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西瓜皮,變鞦韆,松鼠盪來盪去真有趣!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西瓜皮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後想一想,哪個小動物會用它來幹什麼?

幼兒自由想象添畫並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

幼A:西瓜皮,變帽子,小兔戴在頭頂上遮太陽。

幼B:西瓜皮,變雨傘,下雨小貓用它來撐傘。

幼C:西瓜皮,變木桶,小狗用它來舀水。

幼D:西瓜皮,變籃子,小羊用它裝青草。

……

請幼兒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賞。

三、引導幼兒再次對西瓜皮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編《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師出示背景圖,示範編故事:

有一羣小動物到草地上玩,發現地上扔了許多西瓜皮。小動物們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貓撿了個西瓜皮説:“讓我來做個翹翹板吧!”它到樹林裏找來一塊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個翹翹板。小貓和小狗一起玩,翹呀翹,玩得真開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許多,別的小動物會用西瓜皮來做什麼呢?他們會怎麼説,又會怎麼做呢?請你們也來編個故事吧!一組上的小朋友你先編,再我編,再他編,大家一起接龍編個動聽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兒分組創編故事

每組提供一幅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若干小動物(提醒幼兒選好小動物,再講述)

請個別小組講述

鼓勵小組間相互講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7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遊戲中培養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觀察的細緻性和敏感性。

3、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板、橡皮筋、水彩筆若干。

2、各類遊戲操作紙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簡單的向幼兒介紹各組遊戲,激發孩子玩遊戲的興趣。

2、幼兒自選小組遊戲。

(1)找圖形—找出相同部分的圖形卡或缺了的那一塊。

(2)連線—把相同的圖用線連起來或把部分點用線連成和範例一樣的圖案。

(3)數數—認真觀察,(.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數數圖中物體的個數或自由擺小方塊數。

(4)走迷宮—提供各種迷宮圖,通過觀察讓幼兒獨自或結伴玩。

(5)塗色—讓幼兒仔細觀察後,用塗色的方法呈現動物形象。

(6)大尋找。

(7)自由拉橡皮筋。

3、幼兒自由選擇遊戲,教師參與到遊戲中或與幼兒共同遊戲。

4、遊戲結束時可讓孩子自己展示作品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8

[教材簡解]

本次活動的取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了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現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過遊戲引發幼兒探究,再次嘗試最後運用於實踐,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探究當中,擴大了幼兒探究的空間。活動中第一環節是鼓勵孩子用小木棒將橡皮泥撐起來,讓他們有個思考的空間,在第二環節是用最少的棒將橡皮泥撐起來,這個環節中激發了孩子深入探究的興趣,第三環節提升遷移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是從實驗到運用的轉換。

[設計理念]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木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於是產生了設計這樣一個幼兒園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幼兒園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而對於科學幼兒園活動來説,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我有意識地在幼兒園活動中設計了操作與記錄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展。

[目標預設]

1.嘗試用遊戲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在製作“三腳架”的過程中能發現並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遊戲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籤、鈴鼓等。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遊戲棒和橡皮泥,初次嘗試用筷子把彩泥撐起來。

1.出示遊戲棒和橡皮泥。

(1)這是什麼?我們平時是怎麼玩的?

(2)看誰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穩穩地撐在桌上,想接受挑戰嗎?(想)那待會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以多選幾根遊戲棒哦,然後稍稍用點力插進橡皮泥裏,插完後要稍稍調整角度,鬆開手試試會不會倒,會倒就説明還沒有成功,還需要在繼續試,如果能撐起來不倒,説明你成功了,那就請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動,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嗎?現在就請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試試看。誰能用遊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讓橡皮泥穩穩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幾根筷子?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交流嘗試結果。

(1)你們都成功了嗎?你用了幾根遊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

(2)師:誰來介紹下,你成功了沒有?你用了幾根遊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筷子起來的?上面怎麼插的?下面呢?

(3)教師小結:我們在做的時候,每根遊戲棒的一頭插在橡皮泥的中間,要靠靠攏,高度一樣高,下面呢,要分分開,才能將橡皮泥撐起來的哦。(比較幼兒的作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現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評析:“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我利用孩子們在玩遊戲棒的過程中提出遊戲目標,要幼兒用一些遊戲棒和橡皮泥結合,使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直立着靠在一起不倒下。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先試,在試試玩玩中對於結果也很驚奇。】

二、第二次探索,嘗試用最少的遊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

1.交代操作要求。

師:剛剛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沒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會老師給你們機會繼續完成!那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咯!你準備好了嗎?那聽清楚了:我想請你們試一試,用最少的遊戲棒將橡皮泥穩穩地撐起來。是用最什麼的遊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是要比一比誰用的遊戲棒最少哦?再試試看吧!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3.交流操作結果。

你最少用了幾根遊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了?(3根)有沒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結。

我們發現,圍繞一箇中心點,把三根遊戲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橡皮泥撐起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評析:第二個環節中,我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來,很多幼兒在第二次操作中帶着遊戲的目的來操作,對活動越來越感興趣。這一系列操作活動試圖通過活動來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結合生活,談談三腳架的作用。

1.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見過三腳架?它有什麼用?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看看它們的三腳架在哪裏?請你找出來?(請幼兒用筆劃出三腳架的位置)(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師:看看這是什麼三腳架?他有什麼用啊?(拍照的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更方便了)(2)(出示畫畫三腳架)師:那這個是什麼三腳架?(可以在上面畫畫,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3)(出示三腳凳圖片)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隻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4)(出示多層三腳架)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佔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圖片)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裏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麼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評析:通過幼兒自主探索,發現“三腳架”支撐的原理,培養幼兒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圖片講述生活中的“三腳架”,提升幼兒的知識經驗。幼兒在觀察過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悦,從而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四、用三腳架原理製作“架子鼓”,體驗成功的樂趣。

1.介紹材料及製作要求。

這裏有一些竹籤和扭扭棒,請你們用“三腳架”的原理,三人合作製作一個鼓架,把鈴鼓撐起來。一個人拿住竹籤,一個人用扭扭棒把竹籤紮緊,注意要多扭幾圈。再把三根竹籤撐開來,擺成三腳架的樣子。(請個別幼兒配合示範)【評析:中班的孩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操作經驗,但合作的能力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鞏固和提高的。而對於科學活動來説,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老師也有意識地在活動中設計了合作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展。】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一定要把竹籤紮緊。

3.展示作品,請幼兒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9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2、知道要保護水的清潔環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

2、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問: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它們的名字叫什麼?

2、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幼兒認識水裏的動物。

(河裏的、池塘裏的、海洋裏的)

3、佈置三個環境(海洋、河、池塘),幼兒繪畫自己喜歡的水生動物,送它們回家。

4、討論:為什麼要這樣放?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5、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續繼探索瞭解有關水生動物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20

目標:

1.仔細觀察體會繪本中從打瞌睡到醒來畫面,感受動與靜的變化。

2.感受畫面中疊加式的睡覺方式的趣味性。

過程:

導入:

教師做打瞌睡的動作(引起幼兒興趣)

師:你們知道我剛才在做什麼嗎?(預設答案:要睡覺了,很困)

總結:像這樣昏昏欲睡的樣子叫做打瞌睡。

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教師帶領幼兒一起來做一做打瞌睡的動作。

一.感受“靜”

師:你們見過打瞌睡的房子嗎?出示PPT圖片

幼兒觀察打瞌睡的房子提問:看了這張圖片你有什麼樣的感覺?(預設答案:想睡覺。感受下着雨灰濛濛的色調,有一幢打瞌睡的房子,在雨中沉沉地睡着,讓人想睡覺)

教師緩緩講述:有一幢房子,打瞌睡的房子,房子裏每個人都在睡覺。

下一個畫面

師:房子裏都有誰在睡覺?睡在哪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講述。打鼾的老奶奶睡在温暖的牀上、做夢的小孩睡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狗和打盹兒的貓睡在地板,還有一隻在鏡框上呼呼大睡的老鼠。如果幼兒不能觀察到鏡框上的老鼠,教師提示:在一個鏡框上還有一個小傢伙在呼呼大睡呢,它是誰呀?

師:誰能用一個長長的句子把每個人睡在哪裏説完

PPT下一個畫面

師:這個時候小孩起來了,他要去幹什麼?幼兒猜測

PPT下一個畫面

師:小孩做了一件什麼事情?(小孩睡在老奶奶身上。)

師:小孩睡在老奶奶身上,你覺得這樣的睡法怎麼樣?(好玩)

師:我來當老奶奶,誰來當小孩,試一試這樣舒服嗎?

PPT下一個畫面

師:又發生了什麼事情?(狗睡在了小孩身上,貓在伸懶腰)

猜一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猜測:貓睡在狗身上。)

貓睡在狗身上,狗睡在小孩身上,小孩睡在老奶奶身上,那誰會睡在貓身上呢?(引出老鼠)(老鼠睡在貓身上,可能嗎?)老鼠果然睡在了貓的身上。

老鼠的身上會有誰?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原來是一隻不睡覺的跳蚤!

師:這樣的睡覺方法好玩嗎?你們想來試一試嗎?邀請6名幼兒擔任角色,進行表演

二.感受“動”

PPT下一個畫面講述:不睡覺的跳蚤,咬了老鼠一口!製造緊張氣氛

師:跳蚤咬了老鼠一口,猜一猜老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跳起來)幼兒觀察老鼠跳了起來 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猜測

PPT圖片出示

師:你發現了什麼?(貓跳了起來,很驚恐)貓是被誰吵醒的?講述:老鼠嚇了貓一跳!

貓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幼兒講述(鬍子伸直、瞪眼睛)

請幼兒模仿貓醒過來的表情動作(瞪着眼睛、鬍子伸直)

由個別幼兒1名模仿到集體模仿貓跳起來驚恐的樣子。

PPT下一個畫面

師:我們看看接下來發生什麼事。貓抓了狗一把!

師:狗的表情是什麼樣的?(張大嘴巴,耳朵豎起來)集體模仿

師:猜猜接下來誰也醒了?(小孩)講述:狗踢了小孩一腳!小孩醒過來是什麼樣的?(四腳朝天)幼兒模仿

PPT下一個畫面講述:小孩撞了老奶奶一下老奶奶把牀都壓垮了!

師:他們玩得可真開心!你從哪裏看出來他們玩得很開心?(跳起來、每個人都笑眯眯)

PPT下一個畫面

師:打瞌睡的房子還在打瞌睡嗎?你從哪裏看出來?(有彩虹,光線變亮了、窗户打開了、大家在院子裏玩耍)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總結:彩虹出來了,照得整個房子很明亮;門和窗户也打開了,好像打瞌睡的房子睜開了眼睛)

提問:

師:打瞌睡的房子與不打瞌睡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故事,一邊欣賞一邊思考這個問題。

二.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鼓勵全體幼兒一起講述尤其是中間部分)

PPT呈現兩幢不一樣的房子,

提問:這是一幢打瞌睡的房子,你能給另外一幢房子起個名字嗎?(醒來的房子)

再次提問:打瞌睡的房子與醒來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讓幼兒作比較(觀察窗户、門、畫面顏色的變化)

師:小跳蚤到哪裏去了?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21

活動目標

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瞭解樹木與人類的關係。

瞭解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樹木對環境的作用。

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請幼兒蒐集樹的資料或圖片。

關於我國林木資源缺乏或森林火災的新聞片斷。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視頻短片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請幼兒觀看風沙的危害及林木資源缺乏的新聞片斷。

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

二、我知道的樹木

1.分組討論:你喜歡樹嗎?為什麼喜歡樹?喜歡什麼樹?

幼兒可以用搜集到的樹木圖片資料介紹自己喜歡的樹木。

運用多媒體課件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們認識瞭解常見樹木的名稱及種類,進一步激發幼兒瞭解樹木的慾望。

三、我喜歡樹木

1.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樹的作用及好處。(淨化空氣、調節氣温、防風降噪、防止火災……)

2.教師介紹植樹節的由來及意義,認識植樹節節徽。

3.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

四、我保護樹木

請幼兒把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創造性的設計宣傳植樹節、植樹造林的宣傳畫報等。

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觀察春天的樹木或參與到種植樹木的活動中,感受植樹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j94r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