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精選24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精選24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

幼兒用各種各樣的立體物(積木、紙盒、酸奶盒)粘在動物卡片後面,使“小動物”能在建構區站起來。但這樣特別佔地,積木搭建的地方就小多了。怎麼辦呢?我想如果不用這些佔地的立體物做支撐,想辦法讓幼兒畫的動物卡片立起來,就解決了空間擁擠的問題了。而且讓“動物卡片立起來”,內涵關鍵經驗——支撐、平衡,很具有探究性。我們班幼兒做過立體相框,是有一定經驗,所以我想引導幼兒使用紙製品來做動物卡片的支架,既豐富了建築區的材料,又解決了空問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探究使物體立起來的方法,發展幼兒大膽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精選24篇)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使用剪、折、粘、貼多種技能,探究平面紙製品立體化的方法。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創想,大膽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畫好的各種動物多個,各種材質的紙(皺紋紙、瓦楞紙、電光紙、彩色複印紙、軟泡沫紙、宣紙、紙盒紙、牛奶袋紙),大森林的立體背景,膠棒,剪刀,膠條等。

2、經驗準備:在教室環境中擺放幾種立體物,相框等。

重點、難點:

重點:啟發幼兒探究“動物”立起來的幾種方法。

難點:找到使紙卡片平衡的支撐點。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讓小動物“站”起來。

教師:看黃老師帶了什麼?(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兒:我們做的建築區的大森林。

教師:在這個大森林裏,小動物很想站起來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盤裏的這些紙材料,你能有什麼辦法讓動物站起來?

幼兒1:用紙在動物的後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個架子。

幼兒2:做一個圓的筒,動物粘在後面。

幼兒3:用奶袋紙卷一個棍。

幼兒4:做許多的支架,粘在動物身上。

幼兒5:把紙捲成一個桶,上面剪一個洞再把動物插上面。

教師:小朋友方法真多,一會兒你們可以用不同的紙來試一試,想辦法讓小動物們站起來,然後把站起來的動物擺在大森林中。看看誰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讓小“動物”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幼兒獨立操作,教師提供多種材質的紙張,觀察幼兒使用的方法,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

場景一:

幼兒1在一個已經做好的圓桶中間,剪了一個洞,然後把一朵小花插了進去,可是由於花的莖太細,總是立不直。

教師:“想想能用什麼把它固定住呢?”幼兒1先用膠棒粘了粘發現效果不好,於是用膠條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來了,能站起來了”,她邊説邊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

場景二:

幼兒2把軟的泡沫紙捲起來,反覆幾次,但都沒成功。

教師:“老師能幫你嗎?”

幼兒2:“我想讓小蛇橫着躺着。”可是軟的泡沫紙多次捲過後,打開時兩邊往上翹。

教師:“你試一試把蛇架在紙上會怎麼樣?”

幼兒拿起了剪刀在兩邊上翹的地方一邊剪了一個小口子,這樣蛇正好能夠架在泡沫紙上。

場景三:

幼兒3選擇了牛奶袋紙做材料,把紙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後捲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鴨子的兩邊分別用膠條粘上兩小棍,可是由於小鴨子身體長,站立的時候不穩,她皺着眉頭擺弄了半天。

教師:“看看,小鴨子總是往哪邊倒呢?”

幼兒3:“往後倒。”

教師:“那你想一想怎麼辦?” 於是她很快又做了兩個小棍粘在了小鴨子的中間部分,這樣小鴨子就站穩了。

3、分享:讓小動物“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每個幼兒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動物立起來了。

教師:“大森林裏站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幼兒快來介紹你是怎麼讓這些小動物立起來的呀?”

幼兒1:我做了一個紙棍粘在小老虎的後面,小老虎就立起來了。

幼兒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樣,粘在後面兩個棍,就像相框後面那樣。

幼兒3:我在紙筒上挖了一個洞,把小猴子插在裏面了。我還做了一個支架,橫着豎着(比畫着)粘。

(2)引導幼兒討論“大家都用了什麼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樣的?”

教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們在做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幼兒1:我開始用的紙太軟了立不起來,後來換了硬紙就成功了。

幼兒2:我在後面粘了一個小紙棍但老是倒,後來又在旁邊粘了一個就不倒了。

教師拿起作品:趙吳,你告訴小朋友開始時你把小棍粘在哪裏了?為什麼會倒?

趙昊指着小老鼠的一側:我粘這邊了,就往這邊倒。我粘了另一邊,就不倒了。

教師:為什麼在兩邊粘就不倒了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鋪路真有趣》是幼兒園中班主題探究活動“幼兒園是我家”中的一個子活動。這一主題主要是利用幼兒園各種教育資源,讓幼兒瞭解自己生存的生態環境,而“路”則是幼兒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環境要素。有的路平坦、有的路崎嶇、路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凹凸不平,形狀各異的坑。加上升入中班後,我們加大了科學區的投放,幼兒漸漸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圖形,動手能力明顯地發展起來,活動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探索慾望更為強烈。因此開展這樣一節具有遊戲趣味的科學活動——鋪路是十分必要的,大大激發孩子對圖形一一對應關係的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

《綱要》在科學領域中要求我們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萌發對科學的興趣。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發現周圍有趣的事情,並積極尋求答案。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特擬以下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已認識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係。

3、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鋪路。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PPT,音樂,圖形卡片,為鋪完路的小房子。

經驗準備:對各種常見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由小鴨子的新房子,鞏固已學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二、鋪路

1、情景展現:小鴨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師: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把路鋪好。

2、鋪小路

(1)、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師:土坑有哪些形狀?請你把與土坑形狀相同的石頭填進去,然後檢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導幼兒操作,用圖形一一對應地填好。

(3)、還有坑沒填好,但是沒有與它形狀相同的圖形怎麼辦?

引導幼兒觀察旁邊的半圓形石頭:鼓勵幼兒嘗試拼一拼,教師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讓幼兒觀察比較。

歸納並小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4)、喊小鴨子回家引出鋪路任務。

交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鋪路幼兒人手一張要鋪路的圖,強調在鋪路的時候應邊對邊、角對角鋪平。

幼兒完成後點評、展示。

三、活動結束:

將我們鋪好的小路圖送到教室的科學活動區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賞吧!

四、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找找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光透過布或透明玻璃紙和皺紋紙形成的彩色光團及光團重疊的變化

2、能表達自己的發現及疑問,和同伴互相合作玩遊戲

3、培養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的玻璃紙、各色布、皺紋紙若干,大小能覆蓋手電筒口

2、手電筒幼兒人手一個

3、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要和你們玩一個很好玩的你們從沒玩過的遊戲,好嗎?”

教師打開手電筒,將光照射到活動室牆面上,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兒自由講述

師:“現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在手電筒前面蒙上一塊紅布,會怎麼樣?”

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嘗試製作彩色燈

師:“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大膽地試一試。”

小朋友每人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彩色透明玻璃紙或一塊布或皺紋紙,覆蓋在手電筒的鏡面上

幼兒嘗試自己製作彩色燈,教師根據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尤其是幫助能力稍差的幼兒也能嘗試到成功的快樂

幼兒可將自己的彩色燈打開,射到白牆面上,觀察光團的色彩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大膽地自由地玩一玩,並可隨意找好朋友講講自己的新發現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用透明玻璃紙用布用皺紋紙製作的彩色燈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再次玩的興趣和觀察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再玩一個新的遊戲?”

教師裝着神祕的樣子:“色彩娃娃還有兩個好朋友呢,它和好朋友在一起時還會變成另一種顏色,你們相信嗎?不信,你們隨便去找兩個和你不同顏色的在一起玩一玩。”

引導幼兒兩個或三個一組進行合作遊戲

啟發幼兒移動各自的彩色光團,讓三個光團互相交叉,部分重疊,仔細觀察光團重疊後發生的色彩變化讓幼兒自由講述,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三、結束遊戲

最後,在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聲中,幼兒模仿舞台燈光師,製造出活動、變化的燈光效果,全體幼兒跟着音樂的節奏和燈光效果進行創意舞蹈的自編,也可請願意上台表演的小朋友進行表演,最後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分離、挖、塑造、經驗回憶等活動,感知探索沙輕、細小、不溶於水及加水後容易塑造的特性。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紗布、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1、運用沙子寶寶的祕密這個話題引起幼兒活動的願望。

師:我們今天要和沙子寶寶交朋友。沙子寶寶呀,最喜歡和知道它祕密的小朋友玩。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找一找沙子寶寶的祕密吧。

2、運用各種工具,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紗布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水桶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3、組織幼兒積極討論玩沙活動中的發現。

小結:所以我們小朋友在玩沙的時候不要把沙子拿來扔,避免沙子飛到眼睛裏。

4、再次玩沙,引導幼兒用水把沙澆濕,觀察沙子遇水後結塊的變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濕沙的區別,幹沙輕,不易捏合;濕沙重,易捏合。

小結: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麼我們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遊戲。

5、組織幼兒分組進行小組造型,體驗幹沙和濕沙的任意造型。

幼兒自由分組玩沙,教師適當引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共同完成作品。

6、評價幼兒的表現。

你們今天表現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寶寶的祕密。沙子寶寶説下次還想和你們做遊戲呢!

活動反思:

聯繫生活揭示科學知識的意義。要做到科學教育與幼兒的生活相結合,不僅是學習課題來自生活,還應該引導幼兒能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了科學知識可以為生活服務。這樣做,可以拉近幼兒與科學的距離,使幼兒對科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2、 複習幾何圖形,並練習按特徵分類。

3、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 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2、 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 準備部分

複習幾何圖形。

1、 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 練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 出嘗試問題

1、 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 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麼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徵。

師:小朋友都有這樣一張卡片和記錄紙,請你看一看,它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然後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再比一比,這些圖形的大小怎麼樣?請你在記錄紙上寫上來?

3、 提示記錄方法。

三、 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瞭解活動情況

四、 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 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1、 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 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 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

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 幼兒講述以上特徵。

(2) 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 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徵。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做好後,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 集體遊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後去找朋友拼圖。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6

教學理論依據:

草地上的螞蚱、花叢中的蝴蝶,神祕的昆蟲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他們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螞蟻搬家,喜歡追着蜻蜓飛舞,更想捉一隻瓢蟲數數到底有幾顆星星……他們玩着、説着、畫着、問着,樂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幾種顏色?竹節蟲長什麼樣?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離大自然卻越來越遠了。因此選擇《捉迷藏的昆蟲》這個教學內容正是遵循了《綱要》中關於教學內容選擇的三個原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所感興趣的,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正確的教育能夠加速兒童的發展。教師只是兒童學習的促進者,要尊重兒童學習的願望,不能強加給學生。教師的作用是間接的,教師不應該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是介紹問題和對策,讓兒童自己主動地、自發地學習。”在《捉迷藏的昆蟲》活動中,教師始終堅持幼兒想、説、做在前,教師指導、小結在後的原則。皮亞傑還認為“遊戲是兒童認識新的複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動將探索過程與遊戲結合起來,既滿足幼兒的遊戲需要,又能維持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

實施策略:

整個活動的組織以遊戲貫穿始終。

1、師幼遊戲,打好鋪墊。通過遊戲“捉迷藏”,理解“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係,為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做鋪墊。

2、趣味尋找,探索發現。尋找花草叢中、圖片中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小昆蟲,探尋昆蟲保護自己的奧祕,體驗發現、探究的樂趣。

3、角色扮演,知識拓展。通過扮演角色,複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學目標:

1、瞭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藏有螳螂、蝴蝶、螞蚱等昆蟲的花草叢。

2、《昆蟲躲貓貓》圖片。

3、《春天》的音樂,昆蟲頭飾若干,小鳥頭飾一個。

活動重點:

瞭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難點:

對昆蟲“保護色”的理解。

活動過程:

1、遊戲“捉迷藏”,理解“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係。

教師帶領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親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別人發現,必須要隱藏好。

2、探究、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1)找找、説説

①教師帶領幼兒尋找藏在花草叢中的昆蟲。

②請幼兒説説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討論為什麼這些昆蟲藏在和身體顏色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昆蟲以及與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2)看看、聽聽

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蘭花螳螂等昆蟲是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

(3)找找、認認

①教師出示《昆蟲躲貓貓》大圖片,請幼兒尋找圖中已經認識的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

②請幼兒找出圖片中的其他昆蟲,拓展幼兒關於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經驗。

3、遊戲《小鳥和小蟲》,複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師帶領幼兒玩“小蟲和小鳥”的遊戲,鼓勵幼兒將掌握的知識經驗運用到遊戲中。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

2.初步學會按要求完成任務,嘗試對物品進行分類。

3.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牛奶、椰奶、咖啡、啤酒、香水、啫喱水、洗髮水。與幼兒人數相等。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問好。吸引幼兒注意。

小朋友,在我們的身體裏有一樣東西,(看自己的身體)它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是什麼?(耳朵)現在你聽這是什麼聲音?

(教師拍手、跺腳、敲桌子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有什麼聲音?仔細聽。滴答滴答什麼聲音?(幼兒自由回答。)二.淘氣的水滴我們(一)今天,小水滴來了還想和大家做遊戲吶!

出示課件:播放小水滴話。(大家好!我是小水滴,我最喜歡捉迷藏了,今天就請你們來找找我吧!)1.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看看小水滴有沒有躲在裏面。

(幼兒看圖片,瞭解哪裏有水。)2.你還在哪裏見過水滴?

(二)今天,我們這裏也藏了許多小水滴,請小朋友們把它找出來。但是聽好老師的要求。當老師開始唱歌時再去找,找到還要回到座位上做好。當老師的歌唱完了就要找到並座好了。沒有找到就要取消遊戲資格了。

(老師清唱:小小的水滴真淘氣。忽然不見了。你躲在那裏了,讓我找一找)(1)你們都找到了嗎?它躲在那裏呀?

它躲在那裏呀?它躲在可樂裏。

它躲在那裏呀?它躲在鮮橙多裏。

(2)剛剛小朋友們一下就找到了。下面我們還要再來找。聽好老師的要求,這次找要和現在手裏的不一樣的東西。(提示可以換)現在你的手裏是什麼水?(香水,橘子水,葡萄水)它是什麼顏色的?

小水滴還會變不同的顏色。

(3)再次換,換自己喜歡的水。

換好了,可是有人不高興了,因為沒有換到自己喜歡的水。

(4)那我們讓這些水到前面來排排隊,排好了,現在請小朋友告訴我你喜歡什麼水,為什麼喜歡它?

那在這些水當中,你不喜歡什麼水?為什麼?

(三)分類練習。

在這麼多水中有的是可以喝的,請小朋友把它找出來。

還有些水是不可以喝,但是是可以用的。請小朋友們找一找。

三、要節約用水。

水可以喝,還可以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我們平時也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

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説出洗手時怎樣可以節約用水。

四、活動延生。

課件,小水滴説:中班的小朋友真棒,一下就找到我了。我還要再躲好一點,讓你們找不到我。來找我吧!

出示蘋果圖片。

我把你找出來。(出示實物蘋果一個。)看看好像沒有水,蘋果裏有水嗎?

小水滴真淘氣,到處躲,我們小朋友回去以後再找找,還有那些東西看起來沒有水,其實有水的,好不好?

再見,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8

活動背景:

這是我們教研的內容,老師們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動的前提下,進行了教研觀摩活動。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有了這次的想法和設計。

孩子對磁鐵有一種好奇:因為它會吸住東西。在以前的日子裏,孩子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磁鐵的經驗。所以,對於孩子來説,活動結果的獲得是不難的,但是,孩子們在還沒有探索習慣和能力的時候,這樣的活動,無疑會讓孩子獲得許多方法和樂趣,這使我們更關注孩子的活動過程。

活動應該根植於孩子的生活。科學探索活動很容易只關注科學概念而忽視了它對孩子的現實意義。所以,本活動努力將有關磁鐵的每一點認識,遷移回歸孩子的生活,使活動貼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內容與要求:

1、瞭解磁鐵的名稱和可以吸住鐵製品的基本特徵。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和問題。

3、重點和難點:探索磁鐵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的操作用具:磁鐵、各類鐵製品(大頭針、曲別針、鐵釘、鐵絲、鐵片)、非鐵製品(塑料勺子、積木、雪花片、鈕釦、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別針的筐(每桌兩筐)。

3、教師演示用具:磁鐵、墊板、別有曲別針的娃娃紙片。

過程與指導:

一、擺弄操作

老師:請你把筐裏的東西分成兩堆,分的時候要用到這東西指磁鐵),你去試試。

——由於上次活動的開始,老師指導語過於的含蓄,出現了許 多與“磁鐵"無關的操作現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彎路,降低了集體教學的效率。因此,本活動的開始,直接引入磁鐵,使孩子立即對當前的學習對象進行關注,大大減少了教學上的麻煩。

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在活動中,由於我的指導語的暗示,大多數的孩子都用磁鐵(儘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學名)把東西分成兩堆,有1個孩子按大小分,有2個孩子按材料質地分,有1個孩子按長短分,終因材料的不規則,而無法進行,於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鐵,立即被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現象吸引住,從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將材料分成了兩堆。

二、協調交流

討論:説説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老師(小結):用這(磁鐵)可以將筐裏的東西分成兩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這東西叫磁鐵,它能吸住鐵的東西。

三、遷移驗證

找一找:教室裏還有哪些東西是鐵做的?你怎麼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動表明,孩子更容易記住“吸鐵石",而不容易記憶“磁鐵”,所以,這裏讓孩子有反覆使用“磁鐵”這個學名的機會,如,孩子説:門把手被磁鐵吸住,它是鐵做的。孩子在尋找過程中。,既驗證了磁鐵的特徵,又記住了“磁鐵”這個名字。

在活動中,有半數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鐵的東西,就叫“吸鐵石",於是,他們很不容易記住“磁鐵”這個學名。在尋找“鐵做的東西"的過程中,當孩子們歡呼“這是鐵做的”,我就問“你怎麼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為它被磁鐵吸住了”,如此反覆多次,孩子就記住了這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四、遷移運用

1、遊戲:找別針。

老師介紹:曲別針掉到雪花片筐裏去了,請大家幫老師一起找曲別針,看誰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別針的雪花片筐裏,挑選別針。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一開始沒有想到用磁鐵,而用手揀。當看到同伴使用時,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於是興趣大增。

2、遊戲:小動物跳舞。

將立體人物別上回形針放在墊板上面,用磁鐵在墊板下面移動,讓人物跳起舞來(也可以準備更豐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裏小魚遊、小紙棍裏紅旗升等等)。

——這些遊戲可以放在區角學習中。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9

設計意圖: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孩子對水則懷有及其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動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之一。我們緊緊抓住幼兒愛水,愛玩水這一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和認識水的活動,把孩子們無意識的戲水引導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認識探索過程,提高了了幼兒的認識,鍛鍊了他們的能力。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温開水,鹽、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説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説説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為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一)引導活動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3、問:為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活動三:討論水有什麼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對圖形組合的變化產生興趣,感受圖形組合的神奇有趣。

2、大膽想象,嘗試用各種圖形拼搭簡單的物體。

物質準備:

1ppt2、大背景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三角形、圓形、方形等餅乾和樹木牆壁圖片)活動背景:

剛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的圖形圖案,對各種形狀十分感興趣,但對於圖形的組合變化正缺少一個啟蒙。這本《吃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講述的是一個吃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被壞魔法師控制,後來利用各種圖形組合變化逃出魔法師城堡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通過故事領悟到各種圖形變化組合可以變成另外一種事物,擴展他們的空間感、圖形思維。因此我們以此為載體,設計了本次數學活動。

活動過程:

一、談談餅乾大不同(意圖:通過聊一聊、説一説,喚起幼兒對餅乾形狀的記憶,激發活動興趣。)師出示餅乾盒,猜猜是什麼?

提問:你吃過餅乾嗎?你吃過什麼形狀的餅乾?

小結: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不同形狀的餅乾。

過渡: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餅乾高手--哈哈阿姨,她會做各種各樣的餅乾,你們想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她都會做。

二、看看圖形變一變(意圖:在故事情境中使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圖形組合的圖案產生興趣。)師講述故事,哈哈阿姨咒語:好吃的餅乾啊,如果你們能變成小老鼠陪我聊天那該多好啊!變變變!

1、提問:餅乾真的變成小老鼠了嗎?太神奇啦,餅乾是怎麼變成小老鼠的?

小結:原來圓形和三角形在一起,就可以變出東西來。

過渡:哈哈阿姨真的有魔法了,這下可以逃出去了。

2、要想逃出去,首先要打開這扇門,哈哈阿姨只有這些餅乾,你覺得她會把這些餅乾變成什麼逃出去呢?哈哈阿姨咒語:好吃的餅乾啊,請你們變成鋸子讓我逃出去吧?這個鋸子是怎麼變出來的呀?

小結: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一起,可以變出許多東西。

3、提問:哈哈阿姨逃了出來,但是發現有一隻小貓守在大門口,哈哈阿姨咒語:好吃的餅乾啊,方方正正的磚頭,你們可以變成什麼來嚇走小貓呢?誰來變變變?(討論互動)這樣東西是怎麼變出來的?

小結:原來許許多多的圖形在一起,拼一拼、搭一搭,就可以變出各種有趣的東西。

三、試試圖形變變變(意圖:大膽想象,嘗試用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圖形拼搭出簡單的物體。)

1、哈哈阿姨終於能走了,打開大門,哇,原來城堡竟然在這麼高的天空中,哈哈阿姨咒語:好吃的餅乾啊,方方正正的磚頭啊,高大的樹木們,請你們變、啊變、變成什麼才能下去呢?哈哈阿姨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你們能幫助她嗎?你想變出什麼來幫助哈哈阿姨下去呢?

2、幼兒嘗試用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拼搭各種不同造型的東西。

重點關注幼兒拼搭過程中的想象和創造。

3、分享交流:你想了什麼辦法?是用什麼圖形變出來的?

提升:原來拼拼搭搭時兩種圖形重疊起來會更好看。原來一種圖形可以由兩種圖形合起來代替。

四、吃吃:延伸活動(意圖:使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悦,對圖形的組合產生持久的興趣。)在大家的幫助下,哈哈阿姨終於回到了家,為了感謝大家,哈哈阿姨準備送餅乾給大家,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1

一、研討思路:該活動內容是幼兒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現象,然而其中卻藴涵着許多科學的奧祕以及教育和研究的價值。我們選擇這一內容,在幼兒園大、中、小三個年齡班開展教學研討,旨在探討大、中、小三個年齡班幼兒科學探究和表達的特點與水平,增進教師對幼兒發展特點和水平的認識與把握,提高師幼互動的適宜性與有效性。根據三個年齡班幼兒認知的不同特點,以及各班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各班教師做了充分的預備性實驗,在親歷體驗活動中分析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並研究如何將難度較大的內容分解為難度適宜的幾個步驟,使實驗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戰性,既能引發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動的重點在於感受物體是否會下落,物體是怎樣落下來的,在此基礎上嘗試做簡單的記錄,體驗觀察與表達的樂趣;中班幼兒探索比較兩種不同材料製作的降落傘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並記錄;大班的切入點放在猜測並探索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及其影響因素,並能按下落速度的順序作記錄和分析。以此探討同一內容在各年齡班開展活動時,所應把握的層次性。

二、活動計劃與反思

活動一:落下來啦

活動要求:

1、對物體落下來的現象感興趣,有初步的探索。

2、學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嘗試記錄。

活動過程:

1、小故事引發幼兒猜測:物體是否會落下來?以激發興趣。

2、觀察材料,擺弄物體進行感性探索體驗:它們是不是都落下來了?

3、第二次探索,比較落體的不同方式。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所玩的物體,觀察落下來的樣子,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現自己的發現。

4、學習記錄:觀察記錄表上貼的物體,引導幼兒選擇相應物體嘗試後把該物體下落的樣子畫下來。

5、延伸活動:玩落體遊戲,如“託氣球、吹羽毛”等,啟發幼兒觀察更多落體現象,並想辦法使其落不下來。

本園教師觀察反思:適宜性行為:

1、本活動目標定位較好,能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

2、教師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教師在活動中能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

4、努力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體驗探究的樂趣。

不適宜性行為:

1、問題:在師生互動中,教師的觀察不夠細緻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結果的傾向。原因: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仍然受傳統的目標意識影響。對策: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察水平,對幼兒臨時出現的一些狀況作出及時和適宜的迴應,要更加尊重過程,從幼兒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實。

2、問題:幼兒積累的體驗還不夠多、不夠深入。原因:小班幼兒還不善於主動與同伴交換、合作地玩,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接觸的材料不夠多。

3、對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材料、合作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養成有條理整理事物的習慣。

2、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按數量分類。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錄象、操作圖片、小動物圖片、小房子、實物若干、玩具櫃、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一家人”複習鞏固數字

師: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都有一個家。小朋友,我們玩一個一家人的遊戲呀?老師先説遊戲規則。

遊戲:“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都有一個家;數一數,拉一拉,我們幾個是一家。”唸完兒歌,幼兒趕緊找到相應數目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圓圈內。(教師説10以內的數量)

師:小朋友一家可以在一起玩遊戲,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熊一家在做什麼?

二、幼兒通過看課件,初步感知按數量分類的意義

1、師:小熊的爸爸媽媽要出門了,他們告訴小熊,自己在家把房間的玩具整理好,我們來幫幫小熊,它的玩具應該怎麼整理?

2、幼兒動手操作各種分法後彙報自己是怎麼分的。

3、師幼共同觀看課件中小熊的分法,説一説小熊是怎麼分的?

4、教師小結:小熊是按數量分類的,就是把數量相同的物體放到一起。

三、通過操作遊戲鞏固按數量分類

1、遊戲:“送小動物回家”

(1)師:小熊整理好了自己的玩具,高高興興和小夥伴去玩了,天黑了,小動物們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2)教師説遊戲規則:請小朋友數一數小動物的只數,有幾隻小動物就送到幾號房子裏,每個小朋友只許選擇一種小動物。(教師提醒幼兒要數準小動物的數量後,在把他們送回家。)

(3)幼兒集體遊戲

(4)師:你把小動物送到哪座房子裏了?為什麼?

2、遊戲:“娃娃家超市”

(1)師: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開心嗎?今天,娃娃家超市裏的東西不知道被哪個淘氣包弄亂了,小朋友願不願意幫幫老師把它們按數量擺好?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分類情況。

3、擴展:按其他標準分類

(1)師:小朋友,你去過超市嗎?超市裏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

(2)幼:把吃的分一類,把玩的分一類……

(3)師: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超市的錄象,看看錄象中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

4、教師小結:超市裏的東西可以按種類、用途、顏色等標準分類,這樣擺放可以方便顧客買東西,看起來也比較整齊。

5、幼兒按照自定標準把物品重新分類。

6、分好後,幼兒分組完娃娃家超市遊戲。

四、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用點畫的方法表現滿樹櫻花盛開的景象。

2、遷移欣賞經驗,嘗試表現出各種不同造型的櫻花樹。

3、在繪畫中能耐心細緻地堅持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畫過“冬天裏的樹”,欣賞過櫻花。

2、水粉筆,水粉顏料(紅、白),抹布,洗筆筒。

3、不同造型的櫻花圖片多幅。

4、藍色的作業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欣賞櫻花樹的圖片,感受樹的不同造型。

(1)教師:春天到了,櫻花樹上開滿了櫻花,可美啦!

(2)教師:你看到了什麼樣子的櫻花樹?你覺得它像什麼?

(3)教師:如果讓你來畫櫻花樹,怎麼來表現樹枝的高低呢?

2、引導幼兒遷移已有作畫經驗,探索表現櫻花的方法。

(1)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遷移已有經驗,用點畫的方法表現花開旺盛的樣子。

①教師:樹上花開得怎麼樣?我們數得清嗎?

②教師:密密麻麻的花把樹枝都擋住了,只剩下短短的樹幹了。如果請你來畫,你會用什麼方法來畫櫻花呢? (點畫)

(2)教師帶幼兒做空手模仿動作,感受點畫的方法。

教師:櫻花樹上的花瓣有點白,又有點粉紅。我們怎麼才能畫出這樣的花瓣呢?

要點提示

在探索表現花瓣色彩時,可以引導幼兒一支筆蘸上兩種顏色,也可以引導幼兒用少量的紅和較多的白簡單調和,讓兩種色彩不要充分融合即會出現有點白,又有點粉紅的效果。

3、幼兒操作。

教師:你想畫一棵什麼樣的櫻花樹呢?像什麼?

4、集體欣賞幼兒作品。

教師: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的櫻花樹?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繼續用點畫的畫法表現“春天的小樹林”。還可以欣賞多株櫻花樹的圖片,引導幼兒繪畫多株櫻花樹及添畫背景。

☆環境創設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裝飾在紙箱上,將紙箱進行不同造型的組合。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步測的方法,區別物體的遠近。

2、學習使用不同工具測量同樣的距離,初步感知距離與測量工具之間的關係。

3、激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 用目測的方法區別遠近

1、教師站在黑板前,幼兒呈半圓形面對教師坐在座位上。請幼兒目測:誰離教師最近,誰離教師最遠?

2、教師站在門和窗之間,幼兒目測:老師離門近還是離窗近?

3、使用幼兒用書第7頁,看看哪個小動物跳得遠,哪輛汽車進車庫的路遠,並用小棒量一量。

二、用步測的方法測量距離,體驗工具不同,測量次數也不同。

1、 教師和一個幼兒一起步測教師長度(從教室前面到教室後面之間的距離),教師與幼兒邊走邊數共走了幾步,然後將幼兒測量的結果分別記錄在黑板上。

2、 教師:老師和小朋友都走了相同距離的路,為什麼老師走的步數少,小朋友走的步數多呢?

三、請幼兒用長短不同的小棒量一量桌子,邊量邊數,看看測量的次數有什麼不同。

1、幼兒發現:用不同的工具測量一樣的距離,需要測量的次數是不一樣的:測量工具越長,需要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的工具越短,需要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2、遊戲:機器人。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5

一、活動的由來及意圖:

通過前一階段的“瓶藝”活動,幼兒充分體驗到在製作過程中的樂趣,也在多姿多彩的成品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因此,我結合主題活動“七彩世界”開展藝術活動:“七彩花瓶”,滿足幼兒的創作興趣,進一步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幼兒創設自由發揮的平台,使幼兒在製作七彩花瓶的過程中創造美、感受美,並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試用多種材料,在光滑的瓶身上創造性地進行裝飾,能耐心地完成作品。

2、讓幼兒學習、體驗新的裝飾方法:“灌沙”法、“粘沙”法。

3、感受作品的色彩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各種瓶子,作品展示台。

2、彩紙、固體膠、剪刀、橡皮泥、彩沙、膠帶、毛筆、丙稀顏料。

3、統計表。

四、活動過程:

1、導入話題,激發幼兒的活動願望。

(1)引導幼兒談論、回憶已有的製作經驗。

(2)擴散幼兒的思維,啟發幼兒想象用其他材料來製作。

(3)介紹提供的新材料:彩沙,讓幼兒學習新的裝飾方法:粘沙法、灌沙法。

2、製作七彩花瓶。

(1)交代活動要求,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2)幼兒製作,老師適當指導。

3、七彩花瓶展示會。

(1)讓幼兒將自己製作的花瓶放在展示台上。

(2)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自己的作品,重點欣賞作品中豐富多變的色彩。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介紹有關統計表。

延伸區角活動:

幼兒自由欣賞瓶藝作品,並可填寫統計表,數一數相同材料裝飾的瓶子有幾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6

教學目標

1、學習基本動作"踵趾步"。(重點)

2、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3、能夠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難點)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1、棍棒操;2、會唱兒歌《兩隻老虎》。

物質準備:森林的圖片、老虎的頭飾兩個、音樂《pokerface》《兩隻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導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音樂導語: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聽一聽,歌裏唱到了誰?(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裏呢?(森林、動物園)

(二)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導語:小朋友們看森林裏有什麼呢?(樹、花、鳥)咦!小老虎在哪裏呢?(教師請配班老師扮成老虎跳舞)噓!原來在這裏啊!小朋友們,小老虎在幹什麼啊?(在跳舞)它們是怎麼跳的?

(三)教師示範並引導幼兒學習導語:老師也學一學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師學的像不像?老師跳的像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那你們要先學會腳的本領,先看老師做一遍。

1、教師示範基本動作——踵趾步

2、幼兒練習,並指導幼兒。

右腿直直腳前翹,左腿彎彎手叉腰;右腳尖尖向後點,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後踢步,繃着小腳踢屁股!

左腿直直腳前翹,右腿彎彎手叉腰;左腳尖尖向後點,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後踢步,繃着小腳踢屁股!

3、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兒聽音樂,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並表演。(按組)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學會了嗎?回家跳給爸爸媽媽看好不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7

教學目標:

·觀察並講述圖片內容,知道做事要有條理,合理安排時間。

·初步具有按計劃做事的意識,懂得珍惜時間,保證早晨準時到校。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認識了時鐘,知道自己每天早上來園前在家做什麼

(材料準備)PPT圖片,教師用鐘面,幼兒操作材料包

重點與難點:重點:能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瞭解莎莎遲到的原因難點:嘗試合理安排時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再過一段時間,小朋友們就要背上書包上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了,你們心情是怎樣的?為什麼?

2、有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國小生名字叫莎莎,讓我們來看一看關於她的故事。

二、觀看圖片(PPT),講述故事:

1、播放PPT一:·早上媽媽在做什麼?

·莎莎有沒有馬上起牀?為什麼?媽媽又是怎麼説的?

2、播放PPT二、三:

·起牀後莎莎想做什麼?可是襪子呢?在哪裏呢?

·莎莎到哪裏去找襪子了?

·最後是在哪裏找到襪子的?是怎麼找到的?

3、播放PPT四、五:

·襪子穿好了,現在莎莎該做什麼了?可是她看到自己的鞋子了嗎?

·她到哪些地方去找鞋子了?找到了嗎?

·結果在哪裏找到鞋子了?媽媽在説什麼?

4、播放PPT六、七:

·你們看莎莎還在找什麼?

·媽媽為什麼拉着莎莎往外走?邊走邊在説什麼?

5、播放PP八、九:

·莎莎有沒有跟着媽媽走?她在説什麼?做什麼?

·媽媽為什麼要看手錶?媽媽在説什麼?莎莎怎麼回答的?

·莎莎是怎麼出門上學的?

·莎莎一邊走一邊吃着早飯,她還想起了什麼事情沒有做呢?

·媽媽為什麼沒有讓莎莎做完再去上學呢?

6、播放PPT十:·今天莎莎會遲到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7、幼兒自由結伴講述:將幾張圖片的內容連起來,編成一個完整的小故事。

請個別幼兒完整講述自己編的故事。

●討論:莎莎為什麼會遲到?

三、如果你是莎莎:

1、莎莎每天這麼慌慌張張,急急忙忙的,你們是這樣的嗎?

2、你每天是怎麼做的呢?

·小結:每天睡覺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把自己脱下的衣服疊好,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椅子上;睡覺以前想一想,第二天有什麼活動,要帶些什麼,準備好,就不會像莎莎那樣慌慌張張,這個找不到,那個找不到,來不及了。

3、如果早上8:00到學校,早上幾點鐘起牀才不會遲到?

·想一想每天起牀後需要做哪些事情?(穿衣服、上廁所、刷牙洗臉,梳頭,吃早飯)

·做這些事情分別需要幾分鐘?一共需要幾分鐘?提早這幾分鐘時間行了嗎?

(輔助提問:還需要加上什麼時間?)(去上學路上的時間)

·那麼應該幾點鐘起牀呢?(運用教具鐘面幫助幼兒推算起牀的時間)

·小結:定好了起牀時間,鬧鐘一響或者媽媽一叫就起牀,早上可不能賴牀哦,而且起牀後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慢吞吞、拖拖拉拉的,要抓緊時間,要不然還是會遲到的。

四、延伸活動:

1、觀察畫面,按照國小生早晨做的事情的順序在圖下面的空格里寫上編號。

2、估算做每一件事情需要的時間,在橢圓形裏記錄下來。

3、試着算一算早晨做這些事情一共需要多少時間?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8

活動目標:

1、在打擊樂活動中感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

2、結合動作總譜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3、初步嘗試使用不同樂器合作一致地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動作圖譜一張;樂器:響板、碰鈴、鈴鼓若干;樂器聲音卡四張;

2、幼兒分三組,座位為馬蹄形,樂器先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小紅帽》進入活動,初步感知音樂。

2、結合圖譜,幼兒學習身體動作,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結構。

(1)教師:剛剛我們聽到的是什麼音樂?聽到這首音樂,你心裏感覺怎麼樣?

張老師聽到這首音樂也感覺很快樂,我還把我的快樂畫下來了,你們想看嗎?

(2)教師聽音樂結合圖譜,完整做身體動作。

教師:用圖畫的方式來表現音樂,這叫圖譜。你在圖譜中發現了什麼?

這些圖畫表示什麼意思?可以怎麼做動作?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幼兒集體看圖譜做身體動作,教師哼唱。

(4)幼兒集體隨音樂看圖譜做身體動作一遍。

(5)幼兒分三組隨音樂做身體動作。第一組跺腳,第二組拍手,第三組搖手、拍手。

(重點指導第三組幼兒學習最後兩樂句的搖手、拍手。)

3、出示樂器,學習樂器演奏,進一步感知表現音樂。

(1)出示樂器:響板、碰鈴、鈴鼓。知道其名稱和演奏方法。

教師: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小樂器也想出來玩了。看看,這是誰?它可以怎麼演奏?

(2)出示樂器卡,貼到圖譜相應的地方。

(3)教師哼唱,帶領幼兒分組徒手演奏第一遍,重點指導鈴鼓組的幼兒學習搖奏和拍奏的方法,並弄清楚什麼地方搖奏,什麼地方拍奏。

(4)教師哼唱,幼兒分組徒手演奏第二遍,重點指導樂曲最後一句三種樂器的齊奏部分。

(5)發放樂器,幼兒聽音樂演奏樂器第一遍,提醒幼兒注意樂器的使用規則。

(6)幼兒聽音樂看指揮演奏樂器第二遍,提醒幼兒注意看教師指揮。

4、幼兒有序地收拾樂器,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教師引導幼兒換組,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9

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已經學習了關於圖形的有關知識,並且也非常的喜歡圖形,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認識梯形》這個活動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發現環境中與梯形相似的物體。

2、具有初步的觀察力、想象力。

3、能按活動規則獨立進行操作,願意講述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已認識長方形,知道長方形的基本特徵。

2、物質準備

教具:房子圖一張;生活中含有梯形元素的圖片若干。

學具:給圖形寶寶塗色一組、正方形、長方形白紙若干、剪刀若干、蠟筆一盒、不同形狀的卡片若干、鉛筆若干,印尼2份、操作單若干、夾子每人一個。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活動過程

1.有趣的房子。

(1)鞏固認識長方形。

教師出示房子圖:這是什麼?房子的牆是什麼形狀的?

(2)認識梯形。

①教師:房頂是什麼形狀的?這個圖形和長方形一樣嗎?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後回答。

②引導幼兒比較梯形和長方形的外形特徵,説出兩個圖形的異同: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都有兩條邊是平平的;長方形相對的兩條邊是一樣長的,梯形的四條邊事不一樣長的。

③教師出示多種圖形,引導幼兒找出梯形。

教師:這些圖形裏哪些是梯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幼兒嘗試找出梯形並説出其基本特徵。

2.梯形在哪裏。

(1)教師:“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梯形?”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2)教師:“仔細看看這些東西像不像梯形?”

教師出示梯子、枱燈(底座是梯形)等圖片,進一步鞏固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3.小組操作活動

(1)給梯形寶寶塗色

活動規則:能在很多圖形中找出梯形,並給他塗上顏色。

教師:梯形寶寶在跟我們捉迷藏呢,他躲在了這張卡片上,請你們找到梯形寶寶,給他塗上一種顏色。

(2)圖形變變變

活動規則:用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折、剪出梯形來。

教師:我這有張什麼形狀的紙?我要變魔術了,看我把正方形紙折一下,它就成了什麼形狀?我這還有剪刀,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用剪刀把這張紙變成梯形。桌子上還有很多紙,等一會請你們用折或剪的方法,把白紙寶寶變成梯形。

(3)有趣的拼搭

活動規則:用不同的形狀拼搭物體,一定要用到梯形,拼完之後數一數用到了幾個梯形。用到了幾個梯形就用鉛筆在操作單上點幾個點

教師:我這有幾幅圖片,都是用不同的形狀拼出來的,但是裏面都用到了梯形,你找到了嗎?我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的不同形狀的卡片,請你們也來拼一拼,你拼的圖形裏一定要用到梯形,拼完之後數一數用到了幾個梯形,用了幾個梯形就請你用鉛筆點上幾個點。

4、集中交流,展示和討論。

(1)出示幼兒活動一、二的操作單和活動三的照片進行集體評價。

(2)鼓勵幼兒跟着老師到教室外去尋找梯形寶寶。

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説説。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梯形,跟同伴和老師説説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20

【活動準備】PPT視頻、好習慣寶寶貼畫。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帶領幼兒隨着好習慣歌曲做律動。

二、基本部分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每天早上幾點起牀?晚上又是幾點睡覺?請聽故事《小熊和大熊》

2、安靜聽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熊和大熊為什麼上學會遲到?

教師總結:小熊和大熊因為喜歡看動畫片,所以看到很晚很晚,第二天早上上學都遲到了,還有了大大的黑眼圈。小朋友,我們要養成按時睡覺按時起牀的好習慣,這樣上學才不會遲到,才會有更健康的身體。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平時會睡懶覺嗎?

4、認真看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媽媽為什麼説寶寶是個乖孩子?

(2)故事告訴我們睡覺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

(3)寶寶聽小鳥説了哪句話才沒有睡懶覺?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寶寶每天早睡早起,是個乖孩子,故事告訴我們每天睡覺的時候要蓋好被子彆着涼,右側睡,對身體好,衣服鞋子擺放整齊,這樣才是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6、圖譜演示

教師出示兩張圖片並講述圖片故事,讓幼兒判斷對錯並説明原因。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我們要向寶寶學習,早睡早起,每天和太陽公公一起做運動,身體棒棒的,太陽公公喜歡早睡早起的好寶寶。

三、結束部分

遊戲名稱:《手指寶寶》

遊戲玩法:教師念兒歌,幼兒根據兒歌內容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兒歌:大拇哥睡了,二拇哥睡了,中三娘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大拇哥醒了,二拇哥醒了,中三娘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兒歌動作講解:雙手打開,“大拇哥睡了”大拇指收起,“二拇哥睡了”食指收起,“中三娘睡了”中指收起,“你睡了”雙手手心向上伸出去,“我睡了”雙手放在胸前,“大家都睡了”雙手放臉側做睡覺狀,後面兒歌“大拇哥醒了,二拇哥醒了,中三娘醒了,你醒了,我醒了”是將手指一個一個打開,“大家都醒了”做一個伸懶腰的動作。

四、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唱讀《弟子規》經典: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2)教師多鼓勵幼兒早早來幼兒園參加活動,並適當給予稱讚;

(3)和家長聯繫,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21

活動目標:

(1)初步啟發幼兒,會主動地情緒高漲地創編《快樂糖舞》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跳舞的樂趣。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糖的道具、錄音機、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入室:律動《小汽車》

小司機開車時要看清指揮開車或停車

二、練聲:歌曲《好吃的食物》

能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三、創編舞蹈《快樂糖舞》

(1)複習:《快樂糖舞》

(2)幼兒創編糖舞的新動作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在老師的啟發下並接圖片創編“自轉”、“四處遊動”等……動作。

(3)教師和幼兒們一起聽着音樂學習新的舞蹈。

(4)小朋友門聽着音樂自由的表現

(5)請個別跳的好的小朋友出來表演。

(6)將新的動作連起來,完整地練習一遍。

(7)讓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新的《快樂糖舞》。

四、音樂遊戲:《炒豆豆》

能按着音樂的快慢做出炒豆豆的動作。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22

設計意圖:

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差,特別是在撕紙方面表現的尤其突出,他們對撕紙力度及外形不會把握,因此我設計了撕貼“送傘”這一活動,初步發展幼兒的撕貼技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目標:

1、學會沿針孔輪廓撕蘑菇傘,掌握撕的技能。

2、激發幼兒相互合作,幫助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大背景圖一幅(圖下防有兔媽媽和小兔勞動的場面,圖上防畫有烏雲雨點。)

2、兩張半幅圖(一張是陰天,一張是晴天,可覆蓋大背景圖的上方。)

3、帶有蘑菇傘針孔輪廓的大紙一張,帶有蘑菇傘針孔輪廓的幼兒操作紙若干、漿糊、抹布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音樂做律動進教室,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出示大背景圖(晴天覆蓋烏雲和雨點)

1、提問:(1)圖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2、天氣怎麼樣?

提問:(1)呀!一會天氣要怎麼啦?

(2)小兔們淋了雨會怎麼樣?

(3)那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能使小兔們淋不到雨呢?

3、教師小結幼兒的辦法,那我們一起來做傘送給小兔們,好不好?

(三)教師講解示範撕傘的方法。

(1)教師着重示範講解撕傘。

(2)傘撕好了,那怎樣送給小兔呢(啟發幼兒説出傘應送到小兔的頭上方)?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提出作業的要求(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衞生)。

(2)幼兒操作,教師注意個別指導。

(3)教師表揚鼓勵相互謙讓、幫助的幼兒。

(五)活動評價。

(1)小朋友們看,哪一把傘看?為什麼?(幼兒評價,教師給予肯定,並提出建議和希望)

(2)剛才呀!小兔們得到了我們小朋友的幫助,他們非常高興,還説要謝謝我們小朋友呢!那平時別人有了困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對,不管是誰得到了別人的幫助都會很高興的,你們願意幫助別人嗎?

活動延伸:

(1)在美術區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不同形狀的輪廓紙,繼續提高幼兒嘶和貼的技能。

(2)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23

活動目標

1.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和用途。

2.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的鏡子。

3.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月餅盒、水盆、杯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鏡子的特徵及用途

1.教師: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

2.摸上去感覺怎麼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麼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麼呀?

4.它可以用來幹什麼?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二、探索發現生活中的鏡子

1.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幹,説出了那麼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2.請小朋友到活動室裏去找一找。(音樂)

3.提問:剛才你們發現了什麼也可以當作鏡子的?(幼兒介紹)

4.除了我們找到的還有沒有?(舉例:眼睛)

三、遊戲:照鏡子

1.教師:請小朋友和我玩照鏡子的遊戲,你們做我的鏡子(教師做動作,幼兒跟做)

2.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24

活動目標:

1、複習以前所學的漢字。

2、認識漢字:紅、綠。

活動準備:

1、字卡:黃牛、老鼠、天空、白兔、汽車、氣球、“下蛋”各一個

2、小司機的錄音帶、錄音機,警察頭飾一個,小司機轉盤數量與幼兒人數等同

3、紅色和綠色的波波球各四個,紅、綠字卡各一個,紅、綠有色字卡各一個

4、房子的圖片兩張〈紅色和綠色〉糨糊、棉籤與幼兒等同

活動過程:

一、複習所學的漢字

1、遊戲:小司機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到廣州去玩,大家説好不好啊?〈好〉現在請小司機們做好準備,我們在路上要注意看紅綠燈,當看見綠燈怎麼樣?〈繼續開車〉紅燈的時候又怎麼樣呢?〈剎車〉對了,當小司機停下來的時候就要回答警察叔叔的問題。”

2、音樂開始,小司機可圍繞警察叔叔開並注意紅綠燈。

3、紅燈停下來的時候出示字卡讓幼兒認讀〈當認識一些動物名稱的漢字時我們可以做一些關於它們特徵的動作,加深幼兒印象〉,教師表揚回答得最快最準的那名幼兒。

二、遊戲:神奇的口袋

1、教師故做神祕出示一個口袋,請幼兒摸球,當摸到第一個紅球的時候認識紅。

2、當摸到第二個紅球的時候,教師放慢語速讓幼兒加深印象認識紅。

3、當摸到第三個球的時候,讓幼兒自己辨認紅和綠。

4、當摸到第四個球的時候,讓幼兒面對其他小朋友説出自己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球再讓幼兒找出紅。〈認識綠的方法和紅的方法一樣,注意認識的時候不要説“紅字”而是説紅,綠等同。教師也可以隨機應變比如根據幼兒穿衣服的紅、綠去教育幼兒〉。

5、出示有色字卡紅和綠,讓幼兒瞭解這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多了一些顏色罷了。

三、遊戲:送字寶寶回家

1、提問:“小朋友有家嗎?我們的字寶寶也有家。”出示兩張圖片,提問:“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房子?”告訴幼兒紅色房子是紅寶寶的家,綠色的房子是綠寶寶的家,我們一起送寶寶回家吧""

2、教師示範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從旁輔助、指導並提問:紅房子是誰的家?綠房子是誰的家?

四、活動延伸小朋友我們教室裏面也有許多的紅和綠我們一起找一找,貼一貼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0x3k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