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內蒙古導遊詞 >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通用13篇)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通用13篇)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通用13篇)

位於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中心地帶的呼和諾爾的湖畔,距海拉爾市61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代表。坦蕩無垠的草原環抱着波光瀲灩的呼和諾爾湖。草原綠茵如毯,鮮花爛漫,蒙古包點點,猶如綠海中的白帆。

旅遊點上的活動項目豐富多彩。遊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騎着駿馬奔馳;也可以騎着雙峯駝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車漫遊。還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諾爾湖中垂釣,或揹着獵槍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獵。

從海拉爾乘車沿301國道北行,在茫無邊際的草海里,迎着車窗外撲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鳥鳴,視野裏滿目碧綠,愈走愈會感到綠的色彩愈重,遠山綠得滴翠。車過陳巴爾虎旗旗府巴彥庫仁鎮10公里,一個明鏡般的湖泊便闖進了你的眼簾,這就是呼和諾爾湖。在湖西岸的山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築為主組成的蒙古包羣,如同聖潔的白蓮花開放在綠野上,這便是接待中外遊客的呼和諾爾旅遊點,也是近年呼和諾爾草原旅遊節和那達慕的會場所在。

"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色的湖"。莫爾格勒河從東北彎彎曲曲地來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爾河,面積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盪漾,野鴨成羣,大雁結隊,雌雄相伴,游水嬉戲。牛羣悠閒甩尾,駱駝昂首徜徉;蒙古百靈在空中自由飛翔,婉轉歌唱,憨態可拘的旱獺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風力發電機的風車在飛速地旋轉着,唱着一支歡快的歌。一根根電視天線直指藍天,彩色電視給牧人們帶來了文化知識和歡樂。所有這一切給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機和色彩。

旅遊點上磚木結構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廳建築面積520餘平方米,高20餘米,大廳寬敞明亮,正對廳門處擺放成吉思汗畫像,四壁鑲嵌着成吉思汗版畫組合系列。大廳和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還可以舉辦舞會、小型音樂會。大廳兩側設有24個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豔麗、金壁輝煌的蟠龍立柱支護,寬敞明亮,顯得高貴、宏敞,氣度不凡;壁毯壁畫製作精美,圖案古樸,色彩明快。牛、馬、羊、駱駝栩栩如生,傢俱、茶具極富民族特色。在這裏可以吃到草原風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湯等,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這裏還備有供遊客乘騎的馬匹、駱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幹車等。穿着蒙古袍,以藍天白雲、草原銀湖為背景,拍一張騎駱駝或策馬馳騁的照片,將會給遊客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裏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遊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遊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歡晚會最富有詩情畫意,遊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在這裏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空氣,花香和鳥語,體驗比較原始的遊牧生產方式,一定會使遊客領略和感受到繁華的都市從未有過的情趣。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塞上石林自然風景區觀光旅遊!塞上石林自然風景區坐落在烏拉特中旗遼闊的同和太草原上。這裏地勢平坦,綠草如茵,風光秀麗,伴生有馬藺、山丹花、針茅草等200餘種野生植物,棲息着野雞、野兔、石雞等30多種野生動物。然而,同和太草原上最為神奇的當屬我們腳下的這片石林。它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佔地12平方公里,是由千千萬萬天然奇石組成的。石林有“三奇”,故被世人譽為“塞上奇石林”。

一奇:地理位置奇特。石林只應水鄉有,草原難得見一回。而同和太石林坐落在遼闊草原上,它北依烏拉特中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流圖鎮,並直通中蒙邊境甘其毛道口岸和中蒙184公里邊境線;東與德嶺山水庫蒙古大營相接,南臨陰山山脈和抗戰聖地烏不浪口烈士陵園;西靠海——五公路,黑色路面連通110國道和京包、包蘭鐵路線,交通十分便利。二奇:自然景觀奇特。石林中的石頭純屬天然形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酷似各種動物,簡直就是一座“石頭動物園”。

每塊石頭隨着光線的變化和觀賞的角度不同,形態也各不相同。它還是《文成公主》、《白馬飛飛》、《鐵騎》等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地。三奇:形成過程奇特。據初步推斷,這片石林大約形成於第二冰川期,距今已有二億多年的歷史了,詳細的形成過程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民間傳説,這片石林的總體形狀很像天上的銀河,是遠古時代女媧補天時五彩石跌落而成,從而賦予了石林神奇的色彩。當我們看到這片石林時,會很容易地想到雲南的石林。

坐落在草原上的這片石林雖然沒有云南石林那樣秀美,但它卻有北國獨有的遼闊、蒼茫和壯美,這是雲南石林所不可比擬的。而更為神奇的是這些成千上萬的石頭,形態各異,各具特色。有的像靜卧的大象,有的像站立的兔子,有的像爬行的烏龜,有的像欲奔的青蛙,有的像張開的佛手,形象惟妙惟肖,並且在早、午、晚隨着光線的變化和角度的不同,形態各不相同。每一塊石頭到底像什麼,下面就請各位展開豐富的想象,去仔細地觀賞品評吧!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3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是北國名勝——扎蘭屯吊橋公園。扎蘭屯吊橋公園位於扎蘭屯市區北部,佔地面積68公頃,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吊橋公園始建於1920_年,當初園內只有懸索橋和桁(héng)橋,是專供當時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園因吊橋而得名。雅魯河水順着縱橫交錯的河道流經園內,妙趣天成。

吊橋由兩根巨大的鐵索懸空而成,上面繫有42根細鐵索,橋面由木板鋪就,行人往來橋上,如輕舟泊於水面悠悠晃晃,有飄飄欲仙、心曠神怡的感覺。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環形湖、月形拱橋、一柱亭可供參觀、遊覽。園內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台錯落,綠草如茵,碧波盪漾,處處皆景。漫步園中,遊客會感覺到濃濃的文化氣息。葉劍英元帥的“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的著名詩句鑲嵌在影壁上,新建碑廊上鐫(juān)刻着許多領導和著名作家老舍、葉聖陶、李準等人的詩作和墨寶。

吊橋公園久負盛名,數年前就被評定為國家2A級旅遊區。凡來扎蘭屯的中外遊人,無不慕名而至。朋友們,讓我們步入這已經享譽百年的北國名園開懷暢遊,盡情體味她的自然、人文魅力吧。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4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內蒙古赤峯市克什克騰旗位於內蒙古高原東部,大興安嶺山脈南緣,渾善達克沙地東端,是三大地貌區的結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稱。在這兩萬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彙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種自然景觀,被稱作內蒙古風光的“百寶箱”。

阿斯哈圖石林位於赤峯市克什克騰旗。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它處於大興安嶺餘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地帶。草原上羣山呈現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徵,四周險峻,而山頂平緩起伏,冰石林在這平坦的丘陵地帶顯得格外突出。據專家分析,阿斯哈圖石林主要是由冰蓋冰川的創蝕、掘蝕和冰川融化時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沖蝕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於第四紀冰川長期的精雕細刻,造就了阿斯哈圖冰石林這一方神祕的獨特的自然風貌,具有華山之險峻,黃山之秀麗,泰山之雄奇。這裏山連着山,峯連着峯,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峯峯各異。

阿斯哈圖冰石林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舉世罕見的“冰石林”。阿斯哈圖石林發育類型很多,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像“石柱”、“石叢”、“石筍”,有的好似“石塔”、“石牆”,還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薩斜塔”。

阿斯哈圖石林形態多變,很少有雷同形狀,而且渾厚粗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觸目。當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於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馬柱、神劍石、南天門、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稱。

阿斯哈圖高山聳立、流水潺潺、奇石怪異、風純木秀,令遊人和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一處石景,從不同的方位觀賞,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想象,這時,你會為大自然的偉大和神奇感慨萬千。

阿斯哈圖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有山岡、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説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衞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後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佔平原總面積的1/4,餘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後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後套平原。臨河市位於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後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樑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温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展農業。

周朝之前,屬於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户到那裏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前120_年,漢武帝派衞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佔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0_年置西河郡(今陝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裏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佔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後期陝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於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裏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後,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乾渠(俗稱二黃河),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乾渠5道,排水乾渠13道,支、鬥、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穀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6

去年的暑假,我感到內蒙古大草原是多麼的美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白色的蒙古包、高壯的駿馬、成羣的牛羊,還有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在蒙古人的生活中充滿了美。

蒙古人吃是離不開羊的。烤全羊、燉羊肉、熬羊奶,都是蒙古族的特色菜。

蒙古人十分好客。他們把你請入蒙古包後,總是要給你端上大碗大碗的馬奶酒、奶茶,還要留你吃中午飯。午飯十分豐盛,最重要的就是烤全羊或煮全羊了,這些都是貴賓才能吃上的。大嚼着羊肉,大口喝着馬奶酒、奶茶,會覺得非常愜意。

吃飽喝足,大人們便在包內説話,這時蒙古族小朋友便會帶你去騎馬。騎着那雪白的駿馬,在草原上馳騁,覺得自己十分的帥,那會覺的自己不可一世!

騎馬到山坡上向遠處望:牛羊好似一顆顆珍珠,河水就像一條玉帶,嵌在這塊綠油油的大地毯上。牧民哼着長調,甩着馬鞭,悠閒自如,牛羊低着頭啃着綠綠的青草,高興地搖頭晃腦,樂的直甩尾巴。河水又青又亮;清的可以看到水中的小魚,亮的叫人老遠就可以看見。

仰面躺在草地上,清風吹着你的衣襟,清涼清涼的;看着天上的白雲,一朵接一朵的從你眼前飄過,瓦藍瓦藍的天空,讓你的心情格外的清爽。

美麗的內蒙古,美麗的大草原,你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決不會忘記你!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7

到了內蒙古,我們來到酒店休息了一下,就坐車前往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的建築宮殿,這就是聞名遐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墓。一走進成吉思汗陵,一個手持利劍的成吉思汗展現在我們面前,走上台階,成吉思汗的部隊威武的站在草地上,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我看了,每個戰士的樣子都不一樣,顯然不是一個模子打出來的。再往前面走是一個世界地圖,上面有成吉思汗征服過的國家。我地圖上表明成吉思汗當時征服過的國家比中國大了5倍還有餘。

遊覽完成吉思汗陵,我們又向響沙灣進軍。遠遠望去響沙灣一望無際,金黃色的沙坡掩映在藍天白雲下,有一種茫茫沙海入雲天的壯麗景象,好似一條金黃色的卧龍。我們坐索道進入了響沙灣,沙子從耳邊吹過,發出“嗚嗚”的鳴叫聲。“嗚嗚”聲連綿不斷,匯成了一首首動聽的交響曲。我來到了駱駝場,只見一個個駱駝的駝峯不是沒有,就是倒到一邊去了。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裏的駱駝肯定都營養不良。我心驚膽戰的坐上了一個皮包骨頭的瘦駱駝,生怕它把我摔下去。

它站起來了,我發現它的肉也不是特別少,只是都垂在肚子那裏,它坐下時我沒看到。駱駝走了幾步,我感覺還蠻舒服的,我在騎駱駝的同時,也在摸後面那隻駱駝的頭,我看着它那副忠實憨厚的臉頰,不禁笑了。忽然我感覺它看懂了我的心思,彷彿對我也笑了笑。駱駝在下坡,我的屁股也隨着駱駝顛來顛去,疼死我了。只聽見後面的弟弟顛一下就伴隨着一聲慘叫,拼音叫完了又叫字母表。我們都笑的合不攏嘴。騎完駱駝我們就去坐樹葉越野車,一上車我就把最後一排的搶到手了。樹葉車啟動了,在沙漠中飛快地穿行,此起彼伏,每經過一個山坡我就飛起來一次,爽斃了!突然,不知是哪個缺德鬼,往車外倒水。

當然坐在最後一排的我就把這些水“享用”了,使我當了一回十足的落湯雞。我們要走了,大人坐纜車回去,我們小孩則從100米高處滑沙下去。我作為老大,被他們的“毒手”一舉選為第一個,我一坐上滑沙的板子,剛準備説:“我做你們的後勤!”就被他們幾個一起推了下去。我剛開始還操縱不好,板子總左右搖擺,差點翻了車。當時我想:如果這個板子翻了,下去我和你們沒完!後面,我知道了要往哪邊拐,腿就要往那邊傾。到達終點了,我感覺特別開心,但褲子裏全是沙子。

他們滑下來後,我們一起去與大人們會和。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8

老虎山公園位於集寧區中心,方圓5平方公里,是集寧區城中一大景觀,也是集寧地區的至高點。站在老虎山,集寧街景一覽無餘。老虎山公園建有大型人工瀑布一景、人民英雄紀念碑一處、特色涼亭十幾處。盤山公路由底直達山頂,鵝卵石路曲徑通幽,滿山青松翠綠,是人們休閒的理想之處。

20_年公園被重新修建,並與白泉山自然森林資源合為一塊,修建老虎山、白泉山城市生態主題公園。其中老虎山公園設九個區,分別有大門瀑布區、紀念碑區、點石區、虎山遊樂區等等。白泉山公園規劃為八個景區,有主大門區、水景區、草原風情區、世界風情園、民俗村等等。是一個集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為一體,改善城市整體形象和生態環境的城市主題公園。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9

莫力廟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位於通遼市城區西南45公里處,原名敖倫敖爾(眾多的水泡子)水庫,因東面不遠處有座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的喇嘛廟——莫力廟,後來習慣叫它為莫力廟水庫。這裏水草風美,風光秀麗,有“沙海明珠”之譽。庫區佔地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庫容1.92億立方米,水面40平方公里。長1.1萬米,底寬100米的人工沙壩堪稱世界之最。

莫力廟水庫是亞洲最大沙漠水庫,莫力廟沙湖旅遊區不僅以亞洲最大的具有海濱特點的沙漠水庫和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著稱,還以其神奇的傳説、宜人的景色、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着八方遊客。

莫力廟沙湖旅遊區,位於通遼市區西南四十五公里處。這裏水草豐美,魚羊肥壯,風光秀麗,鳥語花香,被譽為"通遼西湖""沙海明珠"。目前,莫力廟沙湖旅遊區不僅以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而著稱中外,以具有神奇傳説的莫力廟和景色宜人的"沙海明珠"而令人嚮往,而且還以莫力殿、八柳坪、碧蓮池、響水橋、龜池島、南洋半島、燕窩羣島、北冰洋水上餐廳等沙湖八景,蒙古包羣和全魚宴席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吸引遊客。這顆璀璨的沙湖明珠是通遼人民的驕傲,是塞北獨具特色的旅遊區,每年都接待二、三十萬中外遊客。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10

內蒙古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草原非常遼闊,車開在草原上,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只有熟悉的嚮導才能幫我們辨別方向。

那裏的青草長得非常高,也非常軟。綠油油的,像一張巨大的地毯。躺在草地上,彷彿躺在了舒服的牀上。馬成羣結隊的在草地奔跑,有時像一陣風兒一樣快,有時又悠閒地在草地上吃草。如果,你要騎馬,就必須輕輕地上。你壓它的背太重,馬會受到刺激,一下子就把你踢下去。

那裏的人們非常好客,他們的家是圓圓的像饅頭一樣的蒙古包。你去他們家做客的話,他們就拿出最好的食物給你吃,有馬奶酒、青稞、奶酪和乾果。

晚上的時候,草原上非常的安靜,睡覺的時候,沒有任何人來打擾你。內蒙古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11

在阿拉善高原 上有一座形狀奇特的山脈,山上黑石嶙峋,巖脈蜿蜒,周圍巨大的巖石皆成圓形,酷似隕石分佈,一條崎嶇小路不見盡頭,這便是曼德拉山。蒙語曼德拉是漢語“升起來”的意思。專家考證,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 時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

曼德拉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孟根蘇木境內,距離蘇木所在地西南14公里。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在這裏具有山勢高峻之意。曼德拉最著名的是巖畫。東西3公里、南北6公里的山地上,發現了4234幅巖畫。這些巖畫以其歷史久遠、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古樸粗獷的特點被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這些巖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巖畫6000多幅,面積約18平方公里,屬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巖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巖畫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

曼德拉山巖畫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西南14公里境內的曼德拉山中,距旗府所在地210公里。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黑石嶙峋、巖石遍佈的曼德拉山,在山中18平方公里內,分佈有4000多幅數千年前的古代巖畫。這些巖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由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

巖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巖畫形象曼德拉山巖畫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中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中國著名巖畫研究專家蓋山林曾讚賞曼德拉山巖畫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曼德拉山巖畫經歷了千百年風霜的洗禮保存至今,為了解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依據,可古人雕琢巖畫的時間還一直不能確定。有關專家認為巖畫的創作時間為遠古到明清的各個歷史期,跨度約有6020_年左右。

不過受利益的驅動,這裏的巖畫已被盜毀近半。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12

“中國達斡爾民族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北9千米處的羣山地帶,西鄰111國道,交通方便,東面是國家“十五”計劃工程、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後形成的納文湖。民族園工程投資1000萬元,20_年開工建設,現已開園迎客。

達斡爾民族園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184100平方米。這裏植被繁茂、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美。民族園立意新穎,地方特色濃厚,具備舉行節日慶典、民族祭粑、文體娛樂、民俗生態旅遊、傳統教育、休閒度假等多種功能,是莫力達瓦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民族園東邊有一個半徑45米的圓形休閒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着高大的民族圖騰圓柱,柱身四周塑有達斡爾族曾崇拜的原始圖騰物和人們生產、生活的歷史場景,畫面精美、歷史感強、民族特色鮮明。柱頂有一隻雄鷹(海東青)昂首振翅,搏擊長空,意寓勤勞、勇猛、智慧的達斡爾族及莫力達瓦人在向着美好的未來奮力騰飛。

環繞圖騰柱的是反映達斡爾歷史上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大輪車、弓箭、搖籃、神鼓等器物和人們飼養的羊、狗等。廣場上兩面達斡爾族歷史文化牆,藝術地再現了達斡爾族的歷史神話傳説、生產、生活、文體活動等場面。民族園的東南面屹立着一座無名英雄紀念碑,高大肅穆的紀念碑上嵌着鋼板雕塑,塑有清初至今,數百年來達斡爾族參與抗擊沙俄、抗日御敵、解放戰爭等浴血奮戰的英雄羣像,碑文介紹了達斡爾族人民為保家衞園、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寄託了後人對先烈的無限崇敬和追思。

中國達斡爾民族園為AAA級景點!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遊詞 篇13

察爾森鎮位於烏蘭浩特市西北部,總面積835平方公里。地形以淺山丘陵為主。洮爾河由北向南流經本鎮。年降水量400毫米,平均氣温3.9攝氏度,無霜期110——120天。全鎮轄15個嘎查,21000人,其中蒙古族佔90%。察爾森鎮距烏蘭浩特市33公里,有東西、南北2 條水泥大街,建有6萬平方米的集貿市場。全鎮各嘎查全部通電。交通發達,省級公路S202線貫穿全鎮。直通察爾森——烏蘭浩特柏油路。幾十次客運班車路經本鎮。通訊、電視無縫隙覆蓋。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建有蒙古包等旅遊景點,有亞洲庫容最大的察爾森水庫,有國家森林公園。野生動物有野兔、狍子、野雞等。野生植物有蘑菇、木耳,還有黃芪、柴胡、黃芩、防風等10餘種中藥材。

該鎮為辦農半牧區。耕地面積188000畝,有效灌溉面積8410畝。主要產大豆、葵花、土豆、甜菜。全鎮有草牧場284000萬畝,牲畜總數9萬頭(只)。從1996年,啟動中澳技術合作內蒙古草原保護區項目,投資110萬元,建設草場6000畝,綿羊改良率80%。全鎮有林面積28萬畝,森林覆蓋率28%。鄉鎮企業以旅遊、建材、商業為主。

全鎮有中心校1所,國小14所,教學點18個。蒙語授課中學一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鎮中心文化站175平方米,有多媒體設備,圖書3000冊。15個嘎查全部建了文化室。鎮衞生院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投資新建蒙藥製劑室,自制蒙藥100餘種。購進B超機、X光機、全自動洗胃機等20餘台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eimeng/rvdwv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