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內蒙古導遊詞 >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通用15篇)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通用15篇)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1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呼倫貝爾人歡迎賓客都必用美酒相待,以表達自己好客的心情。據説,下馬酒是從成吉思汗時代傳下來的。其飲法是:首先用左手端乘酒銀碗,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天空,稱為“敬天”;然後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地面,稱為“敬地”;再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彈,稱為“敬祖先”;最後雙手端碗,一飲而盡,當然如果你實在不勝酒力,也可用脣抿一下再交還到主人的手中。意為“蒼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樂”之意。大家要記住這些步驟,不要失了禮貌。好,我們就要到目的地了。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通用15篇)

到草原了,這幾位朋友就是蒙古居民。你們也看到了,這些圓形房屋就是蒙古包,也叫氈房。蒙古包建築奇特、明快,既實用又美觀。草原遼闊,風雪大,圓形蒙古包阻風力小,包頂不積雪;由於逐水草而居,經常遷徙,蒙古包拆、搭方便,省時省力。

跟我來,我們一起進入蒙古包。大家或許對蒙古人的服飾感興趣,我來介紹一下。服裝大體分為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製成。男子冬季多戴尖頂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多戴前進帽或禮帽。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歡穿長袍,穿長袍時腰帶是必備的,靴子尖稍向上翹起。

現在,我們不要辜負了蒙古好友的一番好意,來品嚐品嚐草原的美食。蒙古主要飲食有烤羊腿、手抓羊肉、奶菜、哈達餅、肉乾、馬奶酒等等。來説説手抓羊肉,相傳它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冷吃、煎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大家慢慢品嚐。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一路辛苦了,現在各位已經到達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語説得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此,我代表內蒙古_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來美麗的內蒙古做客,願美麗的草原給您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我們今天參觀的昭君墓,蒙古語為特木爾。烏虎兒,位於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現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築的,佔地面積3.3公頃,墓高33米,墓身呈台體狀,墓頂建有一座涼亭,是一座人工夯築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樹葉枯黃時,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們又稱這為“青冢”。墓地東側是歷代名人為昭君墓題寫的碑文,西側是文物陳列室。登上墓頂,我們會看到連綿不斷的陰山山脈橫貫東西,也會欣賞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這位奇女子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歷史上把這四大美女分別比喻成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她們分別指的是誰呢?噢,陳先生説得對,“沉魚”指的西施,“閉月”代表的是貂蟬,“羞花”暗喻的是楊貴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為什麼叫“落雁”呢?説起來,還有一個小小的典故呢!傳説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遠歸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驚呆了,忘記了飛翔,於是,從空中掉了下來,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稱。

比起其他3位美女來,昭君不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國歷史上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肯人氏,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西漢元帝時,昭君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所謂“良家子”,指的不是醫、巫、商賈、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後宮,昭君入掖庭後級別是“待詔”,“待”是等待的待字,“詔”是言字旁加一個召見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史書記載,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

這位小姐問,王昭君既然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為什麼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呢?關於這一點還有一段傳説呢!

相傳漢宮畫師毛延壽給後宮美女畫像,元帝通過畫像選召宮女,對一般宮女來説,她們入後宮後最大的心願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後宮爭得“三千寵愛集於一身”的優勢,因此她們紛紛用財物賄賂毛延壽,請他們把自己畫漂亮些。毛畫師受人吹捧慣了,而昭君對這種不正之風深有不滿,沒有賄賂毛延壽。於是,畫師便在昭君畫像的眼角底下點了一顆“傷夫落淚痣”,大家可別小看這顆痣,在20_多年前的封建觀念中,人們認為有這種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剋星,作為封建君主,當然不可能寵幸這樣的女子了。這樣,昭君便沒有機會受寵了。但是,當漢元帝看到昭君本人,發現她並沒有那顆“傷夫落淚痣”時,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無法挽回,只好作罷,其實,這只是一段流傳甚廣的傳説罷了。

公元前33年,昭君為了漢匈兩族的團結友好,請求出行,充當漢族的“和親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負起進行交給她的為鞏固和加強漢匈兩族團結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為民族友好作出了傑出貢獻。在歷史上出塞和親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貴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們的事蹟,絕大多數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單于就是“王”的意思,那麼昭君怎麼樣從一個漢宮宮女變成匈奴的閼氏呢?

這裏要從匈奴這一部落説起。匈奴是遊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數民族,它是古葷粥(xūn yù)即嚴狁(xiǎnyǚn)的後裔,秦漢初之際,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統一各部,統一大漠南北廣大地區。漢初,不斷騷擾漢朝北部邊界一帶。由於當時西漢政權初建,國力微弱,再加上“異姓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權還沒有鞏固,不足以和匈奴對抗。公元前220_年,高誼劉邦,發兵30多萬抗擊匈奴,不想被匈奴40萬精兵圍困在平城白登陸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長達7天7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圍”。面對困境,劉邦採納謀士陳平的計策,向單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賄賂珠寶,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圍後,劉邦派劉敬前往匈奴去結和親之紙,在此後的六七十年間,和親成為漢朝對待匈奴的一種政策。

漢武帝時期,國力充實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時候,便開始採取積極的戰爭方針對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0_年兩次決定性的出擊,使匈奴大敗而歸。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各國紛紛歸附西漢,共同攻擊匈奴。而在匈奴貴族集團內部為爭奪“單于”這個最高的統治權力,出現了分裂與內訌,最終分裂為南北匈奴兩去,就是“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

呼韓邪單于和政敵爭壓最高統治權,兩次被近出走。面對這樣的局面和困境,呼韓邪單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漢朝中央政府的幫助,也許能給自己打出一條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統一匈奴,扭轉局面,但是,等到漢朝消滅了郅支單于之後,呼韓邪單于下場就像郅支單于一樣局勢促使他進一步倒向漢朝。於是,從公元前49年開始,呼韓邪單于先後三次入漢韓,求見元帝,表示“願婿漢室以自親”,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將後宮待詔王昭君許配給呼韓邪單于為妻,封號“寧胡瘀氏”,於是就有了千古美談“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這一歷史事件在漢匈關係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結束了漢匈兩族159多年的敵對狀態,把深受戰爭煎熬折磨的兩族人民從戰爭的火坑裏挽救出來,使兩族轉入和平友好的關係。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漢朝中央政權的領導,打破了舊的歷史格局,促成了塞北與中原的統一。而在經濟文化方面,漢匈“關市”暢通,促進交流,匈奴人從漢人那裏學會了計算和登記的方法,還學會了建築和打井;漢族文化也同樣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響,比如漢朝政府和民間養馬業的空前發達,就和匈奴馬匹的大量輸入,養馬技術的傳授分不開。

對於兩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單于附漢為他們帶來了和平與富足。《漢書》記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呔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這段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百姓安居樂業,生產發展的幸福圖景。

所以,用歷史唯特主義的觀點看待這一歷史事件,就是它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願望,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緩和並穩定了民族關係,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各位團友,現今昭君墓已經成為內蒙古一處重要文物古蹟和人們來到達呼和浩特必遊的景點,對於今天的人們,用翦伯贊老先生的話來説是最恰當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個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墳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紀念塔”。

女士們、先生們,昭君墓馬上就要到了,就讓我們一齊去參觀這座民族友好的紀念塔吧!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3

內蒙古赤峯市克什克騰旗位於內蒙古高原東部,大興安嶺山脈南緣,渾善達克沙地東端,是三大地貌區的結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稱。在這兩萬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彙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種自然景觀,被稱作內蒙古風光的“百寶箱”。

阿斯哈圖石林位於赤峯市克什克騰旗。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它處於大興安嶺餘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地帶。草原上羣山呈現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徵,四周險峻,而山頂平緩起伏,冰石林在這平坦的丘陵地帶顯得格外突出。據專家分析,阿斯哈圖石林主要是由冰蓋冰川的創蝕、掘蝕和冰川 融化時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沖蝕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於第四紀冰川長期的精雕細刻,造就了阿斯哈圖冰石林這一方神祕的獨特的自然風貌,具有華山之險峻,黃山之秀麗,泰山之雄奇。這裏山連着山,峯連着峯,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峯峯各異。

阿斯哈圖冰石林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舉世罕見的“冰石林”。阿斯哈圖石林發育類型很多,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像“石柱”、“石叢”、“石筍”,有的好似“石塔”、“石牆”,還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薩斜塔”。

阿斯哈圖石林形態多變,很少有雷同形狀,而且渾厚粗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觸目。當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於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馬柱、神劍石、南天門、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稱。

阿斯哈圖高山聳立、流水潺潺、奇石怪異、風純木秀,令遊人和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一處石景,從不同的方位觀賞,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想象,這時,你會為大自然的偉大和神奇感慨萬千。

阿斯哈圖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有山岡、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4

朋友們,盛夏時節,湛藍高空下無邊的草原上,茸茸芳草被風染得葱蘢青黝,脆嫩的草尖閃耀着粼粼的金色光芒。豔而不俗、美而不媚的金蓮花遍地盈野,熱烈地噴吐着芬芳,似乎在顯示着這片土地的高貴與神祕。這就是馳名中外、享譽古今的金蓮川草原。據史料記載,金蓮花,“至秋花幹而不落,”以她那頑強的生命力,盛開在塞北的草原,為正藍旗富饒的土地平添幾多秀色。多少文人墨客有着對金蓮花的詠贊。清朝詩人胡曾恩就賦詩詠唱金蓮花雲:仙葩生朔漠,當暑發奇英。色映金沙麗,香芬玉井清。 倚風無俗豔,含露有新榮。試植天池側,芙蕖敢擅名。這首詩把金蓮花比做天宮瑤池邊的芙蓉,可謂十分貼切。金蓮川地處正藍旗閃電河沿岸,遼代為桓州轄地,是遼朝皇帝和契丹達官貴族們的遊獵避暑之地。在金代為桓州威遠軍節度使、撫州鎮寧軍節度使所轄。據史書記載:金蓮川,原名為曷裏滸東川。金大定八年,也就是公元1168年,金世宗完顏雍為選擇“捺缽”(“捺缽”是契丹語,意為“皇帝的營帳”)之地,來到此處,看到川中長滿金蓮花,“花色金黃,七瓣環繞其心,一莖數朵,若蓮而小,六月盛開,一望遍地,金色燦然”,遂以其“金枝玉葉相連之意”,將曷裏滸東川更名為金蓮川。此後,金朝歷代皇帝就把這裏作為夏“捺缽”的避暑勝地,在這裏建涼陘離宮。“景明宮”、“揚武殿”等就修建在這裏。成吉思汗親征漠南時,也曾在金蓮川涼陘駐紮避暑,修整軍隊。1251年,蒙哥即蒙古大汗位之後,委任其弟忽必烈執掌“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也就是執掌軍事及行政大權。第二年,忽必烈奉命南下,駐在桓州、撫州兩地之間的灤水上游,“開邸金蓮川”,從而金蓮川又成為蒙古王室成員避暑狩獵行宮。忽必烈還以此為創業根據地,招募天下名士,組成了文武兼備的政治集團,此即歷史上著名的“金蓮川幕府”。正是在金蓮川幕府的鼎力輔佐下,才有了後來大元朝的繁榮與輝煌。金蓮川草原,孕育出了多少真性情、多才藝的的察哈爾人;而真性情多才藝的察哈爾人,又創造出了多少醇厚質樸的草原風土人情,這其中最具特色的就要數他們的婚俗了。在金蓮川草原上,察哈爾蒙古人的婚禮莊重而樸實。婚前,要請人説媒,到女方家給女方家長敬獻哈達,商議婚禮事宜。舉行婚禮的前一天,男方要舉行由迎親隊伍和親朋好友參加的祝福新房儀式。女方同時也要舉行由同鄉姑娘參加的“姑娘宴”。在迎親前男方還要舉行新郎起行宴。男女雙方要互贈禮品,主要是給雙方父母和兄長敬獻禮物。迎親和送親是察哈爾婚禮中最為莊重熱烈的場面。這裏的婚禮簡直就是一場歌舞盛會:青年人盡情歡歌,老年人頻頻為新婚夫婦祝福,一派喜悦之情溢滿庭院。宴席上的主要食品當然是鮮美可口的肉食和聖潔的奶食品了。有大塊的手把(扒)肉,大碗的馬奶酒等。婚宴上人們載歌載舞,敬酒歌、祝宴歌一輪又一輪,把婚禮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大家歡聚一堂。盡情分享吉慶的時光!一對新人象金蓮花一樣燦爛奪目,令人陶然沉醉。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5

是的,今天由我給大家作沙漠之旅的導遊,定會讓大家收穫驚人的喜悦。巴丹吉林沙漠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西部和額濟納旗東部一帶。東西長約270公里,南北寬約220公里,總面積為4.7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三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這裏海拔一般在1200—1600米之間。作為沙漠世界最高峯,必魯圖沙峯海拔高度為1617米,相對高度500米,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最高沙峯絕對高度高出70多米,號稱“金字塔沙山”。巴丹吉林沙漠以流動沙丘為主,約佔83%。

沙漠邊緣為沙丘相連的沙丘鏈地形,起伏較低,對比高差25—50米;沙漠中心為複合型沙山,相對高度為200—500米,堪稱世界“沙丘之王”和沙丘相對高度之最。這裏還有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的鳴沙山,發出的響聲猶如牛吼機鳴,聲傳數裏,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沙山間有窪地、鹽湖,但面積都很小,周圍綠洲上生長海韭菜、芨芨草等,為主要牧場。奇峯、鳴沙、湖泊、神泉、寺廟為巴丹吉林沙漠之“五絕”。兩年前,在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開展的探險旅遊網絡調查活動中,由阿拉善盟旅遊部門推薦上報的巴丹吉林沙漠被首批確定為沙漠探險旅遊地之一。

這次活動,旨在引導探險旅遊活動規範化發展,以保障廣大探險遊客的安全。國內探險遊被分為山嶽探險、沙漠探險、峽谷(洞穴)探險、漂流(潛水)探險和高原探險五大部分。全國共確定17個探險旅遊地(或項目),其中內蒙古有2處,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另1處是庫布其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絕對優勢高居中國沙漠探險旅遊地之首。朋友們,讓我們在這最具神奇色彩的大漠深處享受沙漠探險、瀚海觀光的樂趣吧。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導遊詞2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00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遊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旅遊線路,引起外國旅遊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吉林沙漠旅遊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淨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為中外遊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遊得盡興。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導遊詞3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內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導遊張萌,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開心!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我們的草原之旅啦!

看,這是內蒙古大草原的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的。這裏的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順的小綿羊,還有高大的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説內蒙古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顏六色的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的奇景,內蒙古大草原有多麼美,大家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裏,大家可以品嚐品嚐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裏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6

巴丹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稱”沙漠珠穆瑪峯”.巴丹沙漠集合了沙漠的瑰麗,以其高、陡、險、俊著稱於世。奇峯、鳴沙,湖泊、神泉號稱巴丹沙漠“四絕”。

高大的複合型沙丘鏈和金字塔狀沙丘,貌似“山”一般,沙峯、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隨處見,景象奇偉壯觀,繽紛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峯林立,峯巒疊嶂,沙脊如削。奇特的沙漠造型,是進行沙漠探險旅遊的理想之地。遍佈巴丹沙漠的鳴沙譽為“世界鳴沙王國”。

它所發出的聲音猶如飛機羣轟鳴聲,沉悶而深遠,數公里外清晰可聞,無不使人刺激異常。巴丹沙漠在有許多內陸小湖,湖泊四周蘆葦叢生,湖水碧波盪漾,水鳥嬉戲,確有“漠中江南”之奇景,高大的沙山和晶瑩的海子相映成趣,湖光沙色,叫人心靜神怡,是遊客放鬆身心的絕好去處。這裏還流傳着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説。又為巴丹沙漠增添了許多神祕旅遊環境容量,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要,進行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旅遊活動。巴丹沙漠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和專家學者。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20_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遊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沙漠旅遊線路,引起外國旅遊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沙漠旅遊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淨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為中外遊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遊得盡興。

朋友,來吧!美麗神奇的巴丹歡迎您,勤勞樸實的阿右旗各族人民歡迎您。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來這裏旅遊、觀光、探險,與我們共同投資開發建設這塊神奇的熱土。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7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明兩天我們要遊覽的是兩湖一濕地旅遊區。兩湖一濕地旅遊區是指以呼倫湖、貝爾湖及烏蘭諾爾濕地為主體的包括附近河流草原在內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涵蓋克魯倫河中國段和烏爾遜河南北兩端的呼倫、貝爾兩湖流域,簡稱兩湖一濕地旅遊景區。位於呼倫貝爾市西南端新巴爾虎右旗境內。301國道、203省道均可到達。是集自然保護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自然風景旅遊區。兩湖一濕地旅遊區坐落在呼倫貝爾草原的腹地,草原類型多樣,湖泊、河流、濕地相間分佈;稀少的人口零星分佈在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中,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各民族保持着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該景區集中了草原、湖泊、河流、沼澤地、生物和氣候六大自然景觀資源。旅遊區內呼倫、貝爾兩大湖泊,是呼倫貝爾草原和呼倫貝爾市得名之由來。呼倫湖另有該景區導遊介紹,這裏就不多説了。中蒙界湖——貝爾湖,是哈拉哈河和烏爾遜河的吞吐湖,在中國境內約4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天然漁場;烏蘭諾爾濕地位於呼倫湖和貝爾湖之間,面積約43平方公里,有190多種鳥類在該區繁殖生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景觀有——金海岸:位於呼倫湖西岸,區域面積13平方公里,長達6公里的金沙灘環抱着一灣碧水。這裏湖牀平坦,水面寬闊,沙質潔淨,波浪適中,湖水清澈無污染。灣內無礁石,是最理想的天然浴場。景區內現設有蒙古包、歐式木刻楞、蒙古移營帳車等建築設施,既有傳統的蒙古族風情,又藴涵歐式古典韻味,集住宿、餐飲、娛樂等功能於一體,可開展賽馬、套馬、馴馬、搏克、射箭、祭敖包、訪牧户等傳統民俗活動,享受乘快艇、日光浴、湖沙浴、垂釣等水上娛樂、沙灘競技之樂趣。一次可接待遊客1500人。成吉思汗拴馬樁:位於靠近呼倫湖西北岸的湖中,主要景觀為一處三面環水的峭壁半島。傳説,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時曾在這裏訓練兵馬,將他心愛的八匹駿馬用長繩拴在半島東三丈多遠湖中那個高大的石柱上,馬在半島上,因此稱之為“成吉思汗拴馬樁”。銀海岸:位於貝爾湖東北岸,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湖內盛產鯉魚、鮎魚、白魚等豐富魚類。“貝爾湖全魚宴”享譽國內外。寶格德烏拉聖山:位於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南45公里。海拔922.3米。“寶格德烏拉”,蒙古語意為“神山”、“聖山”。自清乾隆三年(1738年)始,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和七月九年級,草原上的牧民都要在寶格德烏拉山舉辦隆重的民間祭山盛會。弘吉剌部落旅遊景區:位於呼倫湖西南岸新巴爾虎右旗境內。古時以出美女而著稱的蒙古族弘吉剌部落曾遊牧於這一帶,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妻子孛爾帖都出生在此地,成吉思汗就是從這片草原迎娶了美麗的孛爾帖。景區岸邊向湖心延伸1公里的範圍內水深不超過1米,極適宜開展沙灘卡丁車、水上摩托等各種娛樂活動項目。整個旅遊區體現出草原風情、歷史文化、休閒度假、生態旅遊水乳交融的特點。烏蘭諾爾觀鳥區:位於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東南65公里處,面積42.5平方公里,水域遼闊,河流縱橫,水草茂密,蘆葦叢生,大小湖泊星羅棋佈,沼澤、濕地連綿,是水域、草原、濕地等多種景觀類型兼備的自然保護區,是水禽隱蔽、覓食、築巢繁衍之最佳場所。這裏是國家珍禽鳥類繁殖科研基地和濕地生態研究基地之一,也是我國主要的觀鳥旅遊景區之一。朋友們,兩湖一濕地旅遊區及其周邊的蒙古族同胞歡迎您攜親帶友再度光臨這塊風水寶地。再見!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8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豢養着成羣的牛羊,騎馬射箭樣樣精通?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居無定所,走到哪兒就在哪兒安家立户?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足跡踏遍各處草原,有着“草原驕子”這樣的美譽?

還是先讓我們開拓眼界將視線移動到我國的邊疆——內蒙古吧。

內蒙古,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居住於內蒙古的蒙古族,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一稱,他們熱情好客,每當有客人駕臨,皆是手捧潔白的哈達,為客人獻上歡快的“薩吾爾登”。亦或是手端盛着美酒的銀盃,一飲而盡,用蒙古族特有的方式,為客人獻上最誠摯的祝福。若你有幸收到蒙古族人的邀請,定會情不自禁地讚美蒙古包的實惠與美觀。這時候,你可以用臨時學來的蒙語“賽努,賽努!”來表達自己對主人技藝的由衷讚歎,一句蒙古話説出來,主人便會發自內心的高興。

“男兒血,英雄色。為我一呼,江海迴盪。山寂寂,水殤殤,縱橫奔突顯鋒芒!”瞧,多麼具有血性的詞句。如今蒙古族人的醇厚與樸實,或許已經讓人看不出他們曾經有着“上帝之鞭”這樣的兇名。縱使時光荏苒,昔日的戰士成了今日的牧民,但是勇敢和堅韌卻一直深埋在他們的骨子裏,永遠無法挫滅。在一年一度的那達慕上,蒙古男兒們都會竭盡全力展示自己的英勇,去爭奪各項比賽的冠軍。諸如摔跤,若是成功擊敗了所有對手,就能得到豐厚的九九八十一禮,並獲得“巨人”的稱號,而冠軍之後,則按名次分別獲得“雄獅”“大象”“雄鷹”等。除此之外,那達慕還有驚險刺激的賽馬,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好勝的棋藝,引人入勝的歌舞……這場盛會將會接連持續幾日!

一首頗為豪氣的敕勒歌,寫出內蒙男兒的本色,寫出蒙古人民對大地的崇敬與希冀。一曲曲由馬頭琴奏出的郎朗樂聲,承載着草原驕子的壯志豪情!惟願他們能秉持自身,讓獨屬於蒙古族的傲骨和傲氣傳承千秋萬代,生生不息。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9

各位團友,由科爾沁區向西南行駛四十五公里 ,我們就到了目的地莫力廟水庫沙湖旅遊區了。莫力廟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1992年被評為自治區旅遊先進集體,1993年被推薦為全國國內旅遊協會首屆會員單位。

1997年12月10日經通遼市人民政府(現科爾沁區政府)批准確定為地方級自然保護區。水庫面積40平方公里,水量容積為1.5189億立方米,壩長1.1萬米,是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

景區有莫力殿、八柳坪、碧蓮池、響水橋、龜池島、南半島、燕窩羣島、北冰洋遊樂園、水上餐廳等水湖景點。還有萬人浴場、湖灣、沙灘供遊人水浴、沙浴。莫力廟水庫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魚類25種,鳥類164種,其它野生動物有15種。經調查發現的野生植物有118種,平均覆蓋率為60%,除草木植物外,造林存活面積佔陸地面積的14.5%。關於莫力廟,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據説,莫力廟建於清朝嘉慶十九年。

傳説建廟的起因是達爾罕王去京城看外甥順治皇帝,醉酒宮中引起外甥不悦。達爾罕王爺一怒之下回了草原,串聯幾個盟的王公要發兵打進京城,多虧來自五台山的一個胖臉厚脣卻巧舌如簧的喇嘛從中調解,僵持不下的外甥和舅舅都有了個體面的台階可下,又和好如初。於是,這達爾罕王要為那喇嘛建藏式召廟——風格又具中原廟宇特色的一座主寺、十二副寺、喇嘛住房一十八棟多達五六百間的“莫力廟建築羣”,實現自己“籌建一座大廟以酬之”的願望。香火鼎盛時,廟中有喇嘛20_多人、護廟僧兵3000多人。

當年在無一樹一石的草原上建一座寺廟其艱辛難以想象,卓裏克圖親王用一千户民工、一千輛勒勒車在寒冷的冬季澆一冰道負重緩緩而行,整整用了十年才備完了建築材料。

遙想當年,暴風雪深處透出民工們悲涼的號子聲,一串串掛在石料車上的馬燈湧往遠處長夜不熄的燈火所指明的方向,無數人化為朽屍白骨,無數人又執着地跟上來。終於,建成了號稱“科爾沁草原第一寺”的莫力廟,鑄就了科爾沁建築史上的輝煌。

傳説這莫力廟本來叫“集寧寺”,因其坐落在一條河西來南下又忽而東去的灣子處,就有了這麼個蒙古語、漢語相結合的名字。“莫力”,是灣子的意思,莫力廟,實際上就是“河灣子處草甸子上的廟”。這名兒叫得真好!點清了地理位置,亦點明瞭當年達爾罕王所選之地確為一處水流潺緩之地。好名千古不廢,雖然莫力廟已蕩然無存,這名卻留在一代代老通遼人的心裏。

傳説當年的莫力廟每年要舉辦四次廟會,從蒙古、俄羅斯的商人到山海關以裏的進香者,成千上萬的人聚於廟前,跳鬼的盛會,小攤的叫賣,香客的長流,馬市的交易,遊人的歡笑,等等、等等,僅一個熱鬧非凡怎能了得。

莫力廟以其濃重的宗教色彩,以其無可形容的魅力,形成了蒙古草原上的一個歡樂的漩渦,年復一年地旋轉着,成為山海關以外關東大地上年年出現的盛景。莫力廟遺址距莫力廟水庫僅12公里。莫力廟水庫好似北國美女明眸善睞的、攝人魂魄的眼睛,恰是莫力廟水庫沙湖旅遊區美妙之所在、精華之所在。來這裏乘船戲水、品嚐魚宴,其樂也融融。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10

居延文化遺址:漢代時,居延、肩水兩都尉均為張掖郡所轄,因此將其所建 邊塞城、障、烽、燧、塞牆等遺址現統稱居延遺址。

居延遺址的主要城址和重要遺存,均位於今 內蒙古自治區 阿拉善盟 額濟納旗( 達來呼布鎮)境內的 額濟納河下游,西至納林河、東到居延澤寬約60公里的範圍之內。

居延的另一令人矚目之處是,上個世紀,這裏曾出土漢簡約4萬餘枚。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曾使居延遺址如同古絲綢路上的羅布泊和 樓蘭古國一樣文明遐邇。早在20世紀初,居延遺址由於俄國人科茲洛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和瑞典人斯文.郝定等人來華盜掠、調查,而引起世界的關注。新中國成立後,內蒙古、甘肅省和中國社科院 考古所的考古人員均在居 延遺址進行過數次調查和發掘,出土了一批文書、紙幣、文物及漢簡。

亭燧障塞、邊城古墓、阡陌河渠,居延遺址內豐富的漢代文化遺存令 考古者門樂此不疲,而這一區域內魏隋唐和西夏蒙元時期的遺存也同樣吸引着考古者的目光。這些分佈範圍廣闊,同類文化遺存相對集中,文化特徵鮮明的古代文化遺存,其內容涉及原始文化和有史以來居延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宗教、語言、文學、東西方文化交流及生態環境變遷等諸多學科領域,除具有較高的 考古學術研究價值外,也有着潛在的開發利用之廣闊前景。另外,居延地表遺址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破壞及人為破壞,也令考古工作者常生痛惜之感。如今,以古樸自然、風光獨特、富有神祕色彩為特色的額濟納居延文化遺址,正在成為海內外遊客爭相光顧的旅遊熱點。

黑城,蒙古語稱為哈拉浩特,位於乾涸的 額濟納河( 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距額濟納旗旗政府的所在地——達來庫布鎮東南方向25公里,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黑城地區是西夏在 西部地區重要的農牧業基地和邊防要塞,是元代 河西走廊通往嶺北行省的驛道要站,也是西夏、元代在 黑水流域沙漠中的一片大面積綠洲。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説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衞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後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佔平原總面積的1/4,餘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後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後套平原。臨河市位於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後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樑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温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展農業。

周朝之前,屬於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户到那裏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前120_年,漢武帝派衞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佔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0_年置西河郡(今陝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裏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佔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後期陝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於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裏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後,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乾渠(俗稱二黃河),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乾渠5道,排水乾渠13道,支、鬥、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穀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篇二:河套平原導遊詞範文

河套地區在清代屬鄂爾多斯諸旗,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至民國為綏遠省。河套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説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衞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何丙勛在《河套圖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勝也。河流自西而東,至靈州西界之橫城,折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至[url]府谷[/url]之黃甫川,入內地迂迴二千餘里,環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不過,現在的生態環境大不如前,境內許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狀態。

河套周邊地區,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陝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它們環繞着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一樣,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峯,同時又把河套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之中。

自元代起,“河套”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書籍裏,並有了較穩定的內涵,用來指賀蘭山以東,狼山、大青山南,黃河沿岸地區。並以烏拉山為界,東為前套,西為後套。也有以黃河南、長城北地區為前套的,與河的北面的後套對稱。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12

此外園區還為大家修建了3個大小不同的草原漁村,大家在草地上玩累了,還可以下到水中和魚兒嬉戲一番,或用您手中的魚杆為自己豐盛的晚餐再添一道可口的魚菜。享受一下自給自足、怡然自樂的獨特心情。這就是蒙古風情園。“走進蒙古風情園,做一天蒙古人”就是我們要傳播給各位的信息。那麼大家就隨着我的腳步一同邁進蒙古文化之園——蒙古風情園,共同領略博大精深的蒙古文化吧!大家一定聽過這樣的一個比喻,説我們內蒙古是“歌的海洋,酒的故鄉”,因此各位如果想做一回馬背上的民族,就得入鄉隨俗了,那就先從我們蒙古族的傳統禮儀開始吧。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極富蒙古族風情特色的入園大門“風情園彩虹門”。彩虹門是一座跨度長99米的巨型拱形大門,諸位由下向上看,最底端是一條潔白的巨型哈達。對於蒙古族來説,潔白是乳汁的顏色,是聖潔,善良,友好和正義的表示。潔白的哈達是獻給客人最誠摯的禮物。哈達,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種十分厚重的禮物,只有最最珍貴的客人才會收到主人敬獻的哈達。在藏語裏哈達是兩個字組合而成的,也就是哈和達。哈的意思是“嘴上的”,達的意思是“一匹馬”,合起來哈達的意思就是“嘴上的一匹馬”。看來,馬能幫人解決吃飯問題。眾所周知,馬匹對於蒙古族和藏族是十分重要的生產、生活伴侶,足見敬獻哈達的禮節是多麼的隆重。

大家請看,蒙古風情園的吉祥哈達正向各位尊貴的客人致以最誠摯、最熱烈的歡迎——歡迎您到草原來!大家可能很奇怪,為什麼要用9這個數字呢?在蒙古族看來9是一個吉祥的數字,也是一個圓滿的數字。婚禮或王宮送禮,講求九禮,是一九到九九不等,九九就是八十一件禮品,這是最高的。給那達慕競賽中奪魁的搏克手(摔跤手)的獎勵,一般是一九的禮品。這裏的99是指99天,亦即九十九個天,薩滿教把天分為許多種,諸天各司其職。成吉思汗陵陰曆三月二十一日的大祭,就是祭祀99天的。我們的99米哈達的蔚藍色,都是象徵天空即“長生天”的。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13

今天是我們來銀川的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起來吃過早飯,我們準備好水和一些吃的東西就直接去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影視城離銀川市坐車大約1小時就到了。

來到門口,首先看到是一大片金黃金黃的向日葵,有的低着頭有的彎着腰,在風中來回搖擺,好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影視城分為三個部分,清城、明城、和銀川古老一條街。在導遊阿姨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了清城。清城門口就好像咱們西安的城門,進入城門,一下子好像從現代回到了古時候。有繁華的街道,街道兩邊有很多的酒家、客棧,還有古代人賣的東西,米、煙還有各種香料等等。簡直就和在電視電影上看到的古時候一模一樣。導遊説是,拍的電影和電視好多場景就是在這邊拍的。最裏邊是牛魔王宮,這個就是《大話西遊》裏牛魔王的牛府。門口的旗子和院子裏好多燈籠上都寫着牛府。我們去他的卧室坐了坐,感受了一下牛魔王的牛氣,哈哈。

參觀完清城,我們就來到了銀川古老一條街,這個街道一看就是過去銀川街道的樣子,石頭鋪的街道,兩邊的房子全是青石青瓦,有做生意的,還有遺留下來的郵電所、大公報社和當鋪,看到這些,就能使人們想起來過去銀川街道的景象。

最後我們去了明城,穿過一座橋,我們就來到了明城,這得聽導遊阿姨講,有拍好多電影的場景。有《紅高粱》的月亮門,還有革命時期的紅衞兵的院子。還有電影《新龍門客棧》裏的龍門客棧。站在這裏,就好像來到了當時電影裏的場景中。

在這裏參觀,就像他們宣傳的那樣,來時是遊客,走時是明星的感覺。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14

萬部華嚴經塔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郊的白塔村西南方。

萬部華嚴經塔俗稱“白塔”,據傳説塔是在遼聖宗時(983~1031年)建造的,塔為磚砌的樓閣式,平面呈八角形,七層,通高45.18米。整個塔自下而上收縮很緩,極顯雄偉、莊嚴。塔的下部是一層很高的基座,上有仰蓮瓣,中部有束腰,下有俯蓮瓣;塔的內部有階梯可以達到塔的頂部,每層均有兩個半圓形拱門和兩個方形假門,其它四面都是直櫺窗,窗的中部設有通氣的風眼。塔身的第一層南面拱門上嵌有篆書“萬部華嚴經塔”的匾額。第一、二層各面,門、窗兩側也塑有天王、力士、菩薩等造像,造型生動,衣紋流暢,技法嫻熟,堪稱遼代雕塑藝術中的佳作。第一層塔內原來嵌有金代重修時的捐資碑九塊,現在僅保存有六塊。第三層以上塔身外壁各石門、窗的兩側砌有方形壁柱,塔身的八個角各有一個角柱。塔的樓梯設在塔心內,除一層為一個樓梯外,其它各層都是對稱的二個樓梯。塔的內外壁和塔心設有多層互相交錯搭接的木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木骨體系。

塔內還保存有眾多的金、元、明、清各代的文字題記,有漢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亦思替非文、畏吾體蒙文和藏文等,其中還有金大定二年(1162年)的題記。這些資料對於研究內蒙古的歷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文物局)

內蒙古熱門景點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晨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呼倫貝爾××××旅行社全體員工,並以達斡爾族同胞的名義,對大家光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叫莫昆,達斡爾語意為“村落” ——這是我們達斡爾人和諧聚居的地方。

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中國達斡爾民族園,實際上就是按達斡爾人理想中的大村落設計建造的。旅行社派我給大家當導遊,我願意為大家竭誠服務,有服務不周的地方,請大家多加指點,多多包涵。謝謝大家的關照與配合。我們要去的中國達斡爾民族園位於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境內,距旗政府所在地尼爾基鎮9公里,處於尼爾基水庫一側的斡包山上,隔水庫與黑龍江訥河市相望,西鄰111國道,交通極為便利。

佔地面積2.18公頃,是我國惟一集達斡爾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的民族園,現為國家3A級旅遊區。達斡爾民族園建設有三級水泥路面1300米,半徑45米的圓形廣場一處,這是由民族文化牆、民族圖騰柱、民族吉祥小飾品等構成的休閒廣場;還建有反映達斡爾人生產生活的民俗村、植物園和按歷史記載復原的勇敢的達斡爾民族抵禦外辱、抗擊沙俄、保衞祖國的歷史古戰場——雅克薩古城以及無名英雄紀念碑、大型停車場及舉行大型慶典和曲棍球比賽的現代化多功能廣場;園內還保留着有“中國第二個萬里長城”美譽的金界壕遺址。這裏羣山逶迤,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東靠國家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

尼爾基水庫是調節嫩江水量,專作防洪、灌溉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成為我國北方蓄水量最大的水庫,蓄水後將建成旅遊碼頭和水上娛樂中心。達斡爾民族園將成為“尼爾基納文湖”(尼爾基水庫)風景區中最為亮麗的旅遊目的地。朋友們,您知道達斡爾人是古代哪個民族的後裔嗎?(遊客答)好,您真有才,祝賀您答對了。

根據考古發現和基因鑑定,達斡爾人是契丹族的嫡系傳人,是我國現代少數民族中文化素質較高的一個民族,同時還是世界曲棍球運動的發明者。達斡爾族是內蒙古自治區四個自治民族之一,另外三個是蒙古族、鄂温克族、鄂倫春族。我們所在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就是以達斡爾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17個民族30多萬人和睦相處的縣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

莫力達瓦是達斡爾語,意為“馬嶺”,因達斡爾人聚居的這個地方山高路險,往往乘馬才能翻越,所以首當其衝用作旗名標誌。達斡爾人向來愛玩“波依闊”,就是喜好曲棍球體育競賽,而且高手雲集,戰績極佳,名揚天下。於是,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被譽為“曲棍球之鄉”。朋友們來到這裏,就應該玩玩“波依闊”,嚐嚐“坤必樂” ——就是野菜“柳蒿芽”,喝點“拉里粥” ——用牛初乳和稗子米熬成的粥,當一回達斡爾人,才算不虛此行。朋友們,我們的中國達斡爾民族園之旅就要結束了,大家對我的導遊服務有什麼意見可提出來,以幫助我提高服務質量。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心想事成!希望大家再次光臨中國達斡爾民族園。再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eimeng/kq83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