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遼寧導遊詞 >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精選18篇)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精選18篇)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

遊客朋友們: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精選18篇)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瀋陽市全體市民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瀋陽的風景名勝之一的“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0xx年)是清太祖遷都之際草創,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極建成。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瀋陽故宮”從此成為“陪都宮殿”。“瀋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並使用過的宮殿,距今巳有360餘年的歷史。在全國現存宮殿建築羣中,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居全國第二位。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的發祥重地,也是清統一中國後東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

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台殿閣各式建築70餘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佈局分為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內宮闕。南端是大清門,也是故宮的正門。向北依次是崇政殿、鳳凰褸、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築。

大清門是日常朝會時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羣臣謝恩之處。明朝著名將領洪承疇降清後,就從此門進入,受到皇太極的接見。大清門東側這處建築叫祖廟,祖廟是愛新覺羅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廟也稱“太廟”。

順着大清門北面的御路拾階而上,台正中便是氣勢宏偉被稱作“金鑾殿”的政殿。它建於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築,南北闢有隔扇門,前後是石雕欄杆。殿頂蓋為黃琉璃,十分壯觀。殿內掾間繪滿飛雲流水,樑架上全部是“和璽” 彩繪,給人以高潔典雅之感。殿內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龍蟠柱,柱後有貼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金龍寶座,寶座兩側有鼎式香爐、軒轅鏡和太平有象等裝飾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東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還設有四口大缸,都盛滿清水以防水災。古代稱它是“門海”,來象徵缸中水多似海可撲滅火災,所以又被稱作是“吉祥缸”。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點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會議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極的稱帝大典及清天聰十年四月“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典禮就在這裏舉行。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歷代皇帝東巡時,都在這裏臨朝聽政。

崇政殿前,東西各有五間廂樓,東為飛龍閣,西為翔鳳閣。殿後是一個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約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極極其后妃的寢區。沿台階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輝煌的高樓----鳳凰樓。它的原名叫翔鳳樓,直到1743年才有鳳凰樓之稱。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户,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與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樓為三層,是三滴水式建築。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迴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台上台下的道。風凰樓既是後宮的大門,又是整個宮殿建築的制高點。在樓上觀看日出,極為美妙。所以“鳳樓曉日”、“鳳樓觀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觀。鳳凰樓正門上額的“紫氣東來”金字橫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過了鳳凰樓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極的後宮了。正中是清寧宮,清寧宮原叫“正宮”,是五間十一檁硬山式建築。東一間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稱暖閣。正中隔一間璧,把寢宮分為南北兩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稱“龍牀”。1643年皇太極就在南室“端座無疾而終”,終年52歲,後葬於昭陵。西四間為皇帝祭神、行禮的神堂。清寧宮庭院的東南角有一根硃紅色木杆,木杆頂端有錫鬥,這木杆叫索倫杆,滿族人稱它為神杆。錫鬥內放米穀碎肉來喂烏鴉。

清寧宮兩側是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衍慶宮;西配宮有麟趾宮和永福宮。東西配宮均為皇太極和妃子們居住之所。清寧宮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壘起,低於屋背的煙囱,人們從正面是看不見的。從清寧宮這一系列建築中,我們可以發現瀋陽故宮的兩大建築特點:一是保存了濃厚的滿族特色即口袋房、萬字炕、煙囱豎在地面上。二是宮高殿低,清寧宮及其四所配宮均高於皇帝議政的崇政殿和東路的大政殿。這是因為清朝奪取政權前,滿族是一個牧獵民族,受生活習慣的影響,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處,以防野獸和洪水的侵襲。這與北京故宮恰好相反。

清寧宮高台之後是“後苑”,也叫“御花園”,內有碾磨房、二十八間倉、後宰門等建築,是皇帝膳食的供給區。並有地下窨道與清寧宮相通。

在崇政殿、清寧宮高台兩側有“東所”、“西所”。東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等。東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給太后請安之處,也皇太后的寢宮和存放實錄、玉牒之處;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極殿、繼恩齋和崇謨閣等。西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聖訓》、《滿文老檔》的地方。崇謨閣的建築形式是別具一格的,它為捲棚式建築,是在清乾隆年間增建的。

東路是以大政殿為主體,兩側輔以方亭十座,稱“十王亭”。大政殿建於努爾哈赤時期,是故宮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築。大政殿下是高約1.5米的須彌座式台基,周圍繞以雕刻精細的荷葉淨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頭眼”式隔扇門,內外排柱40根,正門前有雙龍蟠柱。殿頂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寶瓶火焰珠。殿內有精緻的斗拱、藻井天花,樑架上用“和璽”彩繪,上有黃琉璃瓦綠剪邊的頂蓋。整個建築顯示出極強的美感和莊嚴秀麗的裝飾藝術情趣。大政殿是皇帝舉行大型慶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2

象牙山位於開原市東南29公里處的松山堡境內,距鐵嶺43公里。屬省級森林公園。景取面積32平方公里。主峯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險,洞幽,泉深,林密,野曠等特點,為歷史上開原八景之一。

説到開原,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開原是隸屬於鐵嶺市的一個縣級市,東西長89公里,南北寬86公里。全市區域面積2856平方公里,人口57萬,下轄8個鎮,15個鄉。開原礦產,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銀,銅,煤,大理石等。大理石的儲量10億立方米。其中野生資源有人蔘,蕨菜,榛子等,榛子曾在清代被列為貢品,素有“御榛”之稱。開原供水資源豐富,有省,市,縣三級水庫7座(清河,南城子,柴河,關門山,馬家寨,老關堡,老山子),境內還包括遼河,沙河等7條河。開原市農業特別發達,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山楂產量居全國之首。開原的大蒜在全國享有盛譽。

開原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其中有崇壽寺塔,普覺寺,清真寺,古城遺址等人文景觀。還有清河水庫風景區,象牙山風景區,黃旗寨隔洞等自然景觀。開原也是多民族聚居區,蒙,滿,鮮,回等13個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61%。文化傳統與文化積澱頗深,極具開發價值。 象牙山景區風景優美,山上有藏經洞,卧佛,仙棚,古烽火台等景觀,已載入《開原縣誌》。

這裏還有優美傳説:傳説上古年間,八仙與南極仙翁經常到此山雲遊。林間樹下品茶,對棋,察看民情。見山下連年乾旱,百姓飢寒,便將裝滿水的茶壺留下,潤萬物,渡蒼生。從此,清泉不斷,河水長流,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從而人們經常到山下壺泉,降香,供俸,拜泉飲水。以求消災解難,強身建體,益壽延年。這也是開原為什麼水資源豐富的原因。順便提一下,趙本山反映農村題材的新作《馬大帥》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腳下,可見象牙山的景緻不一般。 我們所要遊覽的路線包括“藏君洞,天平嶺,萬象塔,聚仙棚,壽星過“等,其中以天平嶺,夾心石最為奇趣,之所以稱之為奇,是因為爬天平嶺要有些技巧,必需掌握重心,適時藉助石階旁的樹木,巖壁等方可登上峯頂。所稱做趣,趣在夾仙石,只能容下一人,側身而過,胖些的恐怕要費些力氣了。並且這樣的景點還不止一個,到時候大家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夾一夾的樂趣。

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清詩屏”,也是景區的主要入口,松山堡鄉歷代秀才顯官很多,大家看到的就是歷史文人的代表。我們順路往裏走,看一看牆內有關象牙山典故,傳説的碑文。現在我們拾階而上前面就是“藏君洞”。為什麼叫藏君洞,這裏有個典故;傳説唐代大將薛禮薛仁貴東征高句麗時曾屯兵於此,正要紮寨,忽降大雨,於是就躲進此洞,故名“藏君洞”。洞口狹小鬚毛腰進入。大家出洞後是不是有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的感覺。大家抬頭看上面我們就稱之為“天平嶺”。天平嶺是考驗我們自身平衡能力的,爬嶺時大家注意安全,要適時藉助巖壁,樹木等才可以爬上去,讓我們親身體會一下吧!看如何平衡自身的重心。

讓我們回望一下山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半山腰,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過了“天平嶺”,我們就到了太極洞。大家可以看見石洞上方有個太極圖,説到太極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太極與八卦是古人解釋因果,推演數理的依據,是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物。大家知道的《周易》也是根據其演化而來。傳説太極屬混沌狀態,一陰一陽,一實一虛且互相交匯。古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爻,六爻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演萬物。”洞雖不大,可是仙人推演數理之地。 繞過太極洞,可見金蟾福地,傳説八仙與仙翁留下仙壺以後,金蟾路過此地品清泉之後覺心曠神怡,於是就不想回去了,因為此地有奇山異水,於是他就在此修行,漸漸的在此處留下身影,後來人們稱之為“金蟾福地”。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盤錦紅海灘旅遊區觀光旅遊。

紅海灘旅遊區位於盤錦市的西南端,綿延於雙台子河口防洪大堤百餘里的沿海灘塗上。它以全球保存的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依託,以舉世罕見的蘆葦蕩為背景,構成一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遊區域。

我們現在來到了紅海灘旅遊區。放眼望去,一望無垠的紅色海灘宛如一幅紅霞似火、巨型紅色的地毯覆蓋於渤海之濱,其間有彎彎的小溪、片片蘆葦,或翠綠色或金黃色,呈現出一派鷗翔鶴鳴的濕地風光,真不愧為世界罕見的自然景觀。

這裏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在此遷徙、停歇,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黑嘴鷗、大天鵝和蒼鷹等。據調查,在這裏棲息着236種鳥類。

在眾多的候鳥中,最為著名的是濕地之神——丹頂鶴。丹頂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吉祥和福壽的象徵,又稱‘丹頂鶴’。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説:丹頂鶴原來是一個善良、漂亮的漁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都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他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邊等她的丈夫回來。有一天海上起了大風暴,從此魚郎再沒回來過。姑娘悲痛欲絕,但她任然期盼丈夫會回來。她每天向佛祖祈求,乞求佛祖保佑她心愛的漁郎平平安安。一邊乞求一邊磕頭、一邊磕頭一邊哭泣,頭磕破了,血跡蓋住了額頭,嗓子也哭沙啞了。最後終於感動了佛祖,佛祖把她變成一隻鳥,能在空中尋找她的丈夫。大家看她額頭的紅色,就是磕破頭時流出來的血。並因此而得名"丹頂鶴",‘丹’就是‘紅色’的意思。

我們現在就將船駛入紅海灘。紅海灘地上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從大門開始一直到碼頭全部是木製的,它是全國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木結構。紅海灘碼頭坐落在遼河三角洲的入海口處。我們到碼頭所經過的這座橋叫做‘九曲廊橋’,全長680米,由519根木樁支撐,自岸邊逶迤延伸,直探進海中。

這就是紅海灘!這種神奇的草叫‘鹼蓬草’,因為它呈翅膀狀,學名叫‘翅鹼蓬’。它是一種覆蓋在灘塗鹽鹼上的特有植被,一種可以在鹽鹼土質中倔強生長的野草,每年4、5月份長出地面,慢慢變紅,開始還很淡,到了9、10月份便紅得十分濃烈。

紅海灘形成並非神話,而是遼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程產物。遼河從上游帶來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入海處形成鹹淡相溶的大量物質在這裏沉積,形成了退海之地---灘塗。由於灘塗含有大量的沉積物質,所以適於鹼蓬草生長。鹼蓬草從生長髮育的初期階段到逐漸變紅,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錦紅,形成紅海灘。

那麼紅海灘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紅海灘的確切出現時間無法考證,有學者稱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紅海灘。

好了,我們的船即將返回了。有人説:“紅海灘是活的,始終追趕着海浪的蹤跡。灘塗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紅海灘也就踩着它的足跡,一步步的走向大海。追隨紅海灘,也就追隨了生機與希望。”那麼,最後我真誠地希望今日的紅海灘之行能帶給您無盡的遐想,無限的快樂!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4

象牙山位於開原市東南29公里處的松山堡境內,距鐵嶺43公里。屬省級森林公園。景取面積32平方公里。主峯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險,洞幽,泉深,林密,野曠等特點,為歷史上開原八景之一。

説到開原,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開原是隸屬於鐵嶺市的一個縣級市,東西長89公里,南北寬86公里。全市區域面積2856平方公里,人口57萬,下轄8個鎮,15個鄉。開原礦產,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銀,銅,煤,大理石等。大理石的儲量10億立方米。其中野生資源有人蔘,蕨菜,榛子等,榛子曾在清代被列為貢品,素有“御榛”之稱。開原供水資源豐富,有省,市,縣三級水庫7座(清河,南城子,柴河,關門山,馬家寨,老關堡,老山子),境內還包括遼河,沙河等7條河。開原市農業特別發達,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山楂產量居全國之首。開原的大蒜在全國享有盛譽。

開原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其中有崇壽寺塔,普覺寺,清真寺,古城遺址等人文景觀。還有清河水庫風景區,象牙山風景區,黃旗寨隔洞等自然景觀。開原也是多民族聚居區,蒙,滿,鮮,回等13個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61%。文化傳統與文化積澱頗深,極具開發價值。 象牙山景區風景優美,山上有藏經洞,卧佛,仙棚,古烽火台等景觀,已載入《開原縣誌》。

這裏還有優美傳説:傳説上古年間,八仙與南極仙翁經常到此山雲遊。林間樹下品茶,對棋,察看民情。見山下連年乾旱,百姓飢寒,便將裝滿水的茶壺留下,潤萬物,渡蒼生。從此,清泉不斷,河水長流,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從而人們經常到山下壺泉,降香,供俸,拜泉飲水。以求消災解難,強身建體,益壽延年。這也是開原為什麼水資源豐富的原因。順便提一下,趙本山反映農村題材的新作《馬大帥》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腳下,可見象牙山的景緻不一般。 我們所要遊覽的路線包括“藏君洞,天平嶺,萬象塔,聚仙棚,壽星過“等,其中以天平嶺,夾心石最為奇趣,之所以稱之為奇,是因為爬天平嶺要有些技巧,必需掌握重心,適時藉助石階旁的樹木,巖壁等方可登上峯頂。所稱做趣,趣在夾仙石,只能容下一人,側身而過,胖些的恐怕要費些力氣了。並且這樣的景點還不止一個,到時候大家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夾一夾的樂趣。

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清詩屏”,也是景區的主要入口,松山堡鄉歷代秀才顯官很多,大家看到的就是歷史文人的代表。我們順路往裏走,看一看牆內有關象牙山典故,傳説的碑文。現在我們拾階而上前面就是“藏君洞”。為什麼叫藏君洞,這裏有個典故;傳説唐代大將薛禮薛仁貴東征高句麗時曾屯兵於此,正要紮寨,忽降大雨,於是就躲進此洞,故名“藏君洞”。洞口狹小鬚毛腰進入。大家出洞後是不是有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的感覺。大家抬頭看上面我們就稱之為“天平嶺”。天平嶺是考驗我們自身平衡能力的,爬嶺時大家注意安全,要適時藉助巖壁,樹木等才可以爬上去,讓我們親身體會一下吧!看如何平衡自身的重心。

讓我們回望一下山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半山腰,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過了“天平嶺”,我們就到了太極洞。大家可以看見石洞上方有個太極圖,説到太極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太極與八卦是古人解釋因果,推演數理的依據,是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物。大家知道的《周易》也是根據其演化而來。傳説太極屬混沌狀態,一陰一陽,一實一虛且互相交匯。古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爻,六爻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演萬物。”洞雖不大,可是仙人推演數理之地。 繞過太極洞,可見金蟾福地,傳説八仙與仙翁留下仙壺以後,金蟾路過此地品清泉之後覺心曠神怡,於是就不想回去了,因為此地有奇山異水,於是他就在此修行,漸漸的在此處留下身影,後來人們稱之為“金蟾福地”。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參觀瀋陽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瀋陽棋盤山風景區。它距離瀋陽市區有17公里,是一個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現代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著名省級風景名勝區。

説到棋盤山,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提起長白山,大家可能就熟悉了。瀋陽的棋盤山就是位於吉林省的長白山向南延伸的餘脈。早在五、六百年前的明代初期,《明一統志》就將棋盤山作為遼東地區的名山大川載入史冊。按照風水先生的説法,這裏也是難得的風水寶地。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福陵所背靠的天柱山南臨蒲河,背山面水,風水極佳。從前,整個棋盤山伯努爾哈赤所轄的“正黃旗”所有,皇太極時期被分給努爾哈赤的外孫蘇克薩哈,康熙年間,蘇克薩哈獲罪而死,其家產悉被抄沒,他在棋盤山的房產、田地劃歸盛京內務府所管轄。直到民國初年,這裏才轉歸鄉民耕種。

由於這些原因,這一地區的森林資源、人文古蹟等一直沒有遭到破壞。但1931年瀋陽淪陷以後,日偽政權在這裏橫徵暴斂,許多古蹟被破壞,林木被砍伐,棋盤山呈一派頹廢景象。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為保護這裏的森林資源,在這裏設立了棋盤山林場,採取了封山造林、義務植樹等有效措施,不僅保護了原有的林木,而且繼續營造出一片新的林帶。1983年,有關專家、學者對開發棋盤山風景區的規劃方案進行了論證和評議,並把景區分為風景林、經濟林和用材林三個功能區,為棋盤山風景區奠定了基礎。除了山以外,這裏還有許多大、小河流,其中的蒲河為瀋陽第四大河。為了充分利用這裏的水利資源,1974年,有關單位在這裏修建了棋盤山水庫,從而基本形成了棋盤山風景區“三山一水”的格局。

我們現在所説的棋盤山風景區是以“三山一水”為主體加上週圍其它一些景點所構成的。它總面積約142平方公里,所謂的“三山”,指的是這裏的輝山、棋盤山和大洋山,“一水”指的是秀湖,也就是修建輝山和棋盤山之間的攔河大壩而形成的人工湖。

好了,現在我們已走出了市區,這條路的沿途有許多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寢一福陵,不遠處還有新建的瀋陽植物園。沿着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就是棋盤山風景區的東門了。(棋盤山風景區東門及“碧塘風荷”)

現在,我們已進入棋盤山風景區。沿途大家可以看到許多新建的賓館、山莊等,這都是配合景區開發而修建的旅遊休閒設施。這條路的左側就是著名的棋盤山,路的右側就是秀湖。秀湖諸多景緻中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池荷塘,稱為“碧塘風荷”。現在所説的蓮花池是新近修建的水塘,約數萬平方米,裏面廣種荷花,投入魚苗。每年夏天,荷葉、蓮花、蓮子、魚躍荷香,碧水盪漾,格外清新涼爽。

(秀湖沿岸)

秀湖即棋盤山水庫。是攔截蒲河水所修的人工湖。

蒲河,發源於鐵嶺東南部的想見山,在遼中縣南匯人渾河入海、全長410華里,是瀋陽第四大河流。1974年10月,當地政府決定在輝山與棋盤山之間修建攔河大壩,1977年7月20日竣工。從而形成東西長363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為5.04平方公里的湖面,正常蓄水量達8020立方米,正常水位為海拔94.5米。因整個水庫的形狀如同草書“秀”字,一所以命名為“秀湖”。

秀湖湖面寬闊,水質清澈,岸線曲折,羣巒環抱。風光獨特,令人留連。特別是每年的六月至八月之間,每當細雨零零,湖面雲流飛渡,煙波浩渺,羣巒在乳白色的霧氣之中忽隱忽現,朦朦朧朧,遠山近水變幻莫測形態萬千,形成“秀湖煙雨”的美妙景觀。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讚美西子湖時寫過這樣一個名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喬湖煙雨也稱得上是北國一奇。

沿秀湖往前走便可見秀湖碼頭。

(秀湖碼頭)

秀湖碼頭位於秀湖南岸輝山腳下,與輝山索道、滑道,輝山鳥林,木屋村、望湖閣遊樂園等構成一組完整的景觀區。同時,秀湖碼頭又是湖面測覽、橫渡秀湖的交通樞紐。

碼頭是一座仿古樓台遊廊式建築,金瓦紅柱銀白色欄杆,上下兩層十分精美,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秀湖有仿古畫航船、遊船。快艇、手划船可同時接待遊客500人遊湖。仿古畫舫船每次可載客近百人,船體平衡、舒適,是集體旅遊者觀潮,遊湖的極好方式。遊人也可以自己租用遊船、遊艇在寬廣湖面上又由乘風破浪。秀湖還是水上大型訓練比賽場地,每年都要在此舉行水上比賽活動。1996年的“亞洲鐵人三項賽”曾在這裏舉行。秀湖碼頭是棋盤山風景區的腹地,是水上旅遊的中心。

(景區一景:輝山睛雪)

看完了水,我們再來看看山。、這就是著名的輝山。輝山海拔265.9米,名列瀋陽市區請山之冠,“輝山睛雪”是瀋陽歷史上家喻户曉的瀋陽八景之一。

輝山因山高氣寒,冬日積雪皚皚耀日,十數裏外就可以看到。清代名士繆潤紱定其名為“輝山睛雪”,並把它與福陵、渾河。塔灣、萬柳塘、蓮花泊、萬泉園和黃寺一起列為瀋陽八景傳世;輝山之頂有白色山巖裸露,巖石在陽光照射下如同白雪耀眼奪目。所以,又有人將“晴雪”歸結于山頂巖石。説明“輝山晴雪”是冬季和夏天常年可見的景觀。如今,輝山頂部已被大片林木所覆蓋,“輝山晴雪’已成昔日黃花。

近年,在輝山頂部建起“晴雪樓”、“險亭”以及索道和滑道等設施。險亭是一座園形四柱無脊亭,建在一座懸崖之上,並向懸崖外探伸出一座懸空露台,登上露台如身懸空谷,令人不敢俯視;“晴雪樓”,顧名思義取自輝山晴雪。樓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四角單檐亭,四面出廊,其旁有白色樓梯上下,下層為敞廳。總面積174平方米。登臨其上,周圍十數裏水色山光盡收眼底,是遊人鳥瞰,小憩之處。在晴雪樓之旁建成具有現代水平的登山索道和下山滑道。輝山山勢險峻,多懸崖峭壁,只有東北面坡度較小,修有登山柏油路,但也只能抵達半山腰,再往上仍需走登山石階。索道和滑道的增設使“天塹變通途”。

(索道和滑道)

這是為方便遊客遊覽觀光,豐富遊覽而增加的項目。在海拔最高的輝山設置了兩種現代登山和下山設施一索道與滑道。

索道的種類名為“高架單循環吊椅式索道”。山下站房的位置在輝山北側的鳥林附近,山上站房在輝山頂部的晴雪樓旁。線路全長743米,線路上下高差154米,運行速度每秒行走1.25米相當於每小時行45公里的汽車速度。僅10分鐘左右便可登上海拔265.9米的輝山極頂,下山的速度也是一樣。全部線路上共有99個雙人吊椅。索道這種現代化登山工具目前在國內有些大型風景區已見使用。其種類除了這種“雙人吊椅式”之外,還有封閉的“廂式”索道等多種。然而中椅式索道由於使乘坐者直接置身大自然之間,沒有遮攔阻擋視野,使人產生凌空飛躍海闊天空的真實感受,所以它比起那種封閉的吊廂式索道品味和感受不同。

下山滑道:遊人下山如果不願意“走回頭路”,也不願意走漫長的下山步道,就可以選擇這種既刺激又有風趣的滑道下山。滑道位於索道東側,線路全長按水平距離計算為1千米,上、下高差是153米,平均坡度15.3度、滑行速度每秒3-5米(相當於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每輛滑車上可載1—2人,滑行路線迂迴曲折,中間要穿越山。間公路和濃密的松林。從山上到山下時間僅用3—5分鐘。

總之,索道與滑道是一種既安全又快捷又便利又刺激的現代遊覽工具,同時它也是現代化山水風景區的水平標誌和一項新的旅遊景觀。

(輝山鳥林)

鳥林在輝山腳下秀湖南側的一處溝谷之內。這裏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四周松林蒼翠,環境十分清幽。古人云:“雲以天為路,鳥以林為家”,“鳥林”便名出此端。林園全部佔地四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二千一百平方米,規模在亞洲首屈一指,被稱為“亞洲第一號鳥林”。設計新穎,佈局巧妙,層次分明,獨具匠心。

鳥林的“序幕”在正門門前。這裏平坦開闊,中心有一花壇,內豎有一座高大的棕色花崗巖題名石。上面有“輝山鳥林”四個大字。

鳥林正門用的是一隻巨大的銀白色孔雀造型,孔雀作昂首開屏狀,其形象頗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紙藝術表現手法。孔雀下部是正門正人口,寓意孔雀開屏,喜慶迎賓。這項設計主題突出,獨到、新穎,十分吸引入。

烏林前區為“綠色廣場”和“聽鵬園”,這裏有涉禽他、鴰雞舍、聽鸝廊、假山、瀑布,雕塑花壇等等,聽鸝廊是在樹狀的走廊裏展示着鸚鵡等珍稀鳥類。聽鸝園的名字顯然典出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著名詩句。

鳥林的主體和最精彩的部分是“飛鳥園”,這是一座由龐大的尼龍網罩編織起來的飛鳥世界,佔地面積達20577平方米,整個網罩由24根鋼柱高高撐起。裏面還建有假山、林木。溪流。這座飛鳥大家庭的主要成員有綠孔雀、白一鵝、丹頂鶴、海鷗、湖鷗、鵲雀、錦雞等等。他們或自由自在,或閒庭信步,或翩翩起舞,或展動飛翔,或引頸鳴唱。各展風姿,各盡其才。

鳥林的最後一區是“水禽園”。裏面飼養着各種水禽並設有水面、沼澤、臨水平台和步訂等等不同環境,以滿足水禽們的生存需要。

整個鳥林有鳥禽80餘種,共20_餘尺。遊人到此可以見到許多難以謀面的珍稀鳥品。禽品,飽賞他們的千姿百態,領略他們的美妙動人的歌喉,可以增長許多有關鳥禽的知識。遊輝山不可不光顧鳥林。

(向陽寺)

我們沿路繼續往前走,左側可見一寺院,這就是“向陽寺”。向陽寺位於棋盤山北麓,是一座明代古剎。據傳,此廟佔地數百畝,有上下兩層殿,上層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等全身塑像,牆壁上繪有彩色壁畫,下層殿供奉四大天王。殿的南側有磚塔一座,佛堂一座,上門前懸掛匾額,上刻“雙峯翠水”四個大衣原來的寺院早已不存,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寺院建築是後來修建的。這裏所供奉的菩薩各有不同的講究,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上殿供奉承的“觀世音”是梵文的音譯,佛經裏説她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脅待,其德性“大慈大悲”,是所謂“救代初期已見其名。

棋盤山取義於“棋盤石”。對棋盤石的記載很多。如,清代纓公恩在《輝山》一詩注言:棋盤山“山陽之半有大石,平廣太餘,傳是仙人棋盤”《東三省古蹟遺聞續編》:棋盤山有平崖一處,中列天然棋盤、棋子,橫豎皆可移動,惟不能拾起耳,近被牧畜牧子摧殘,已毀壞不復舊觀。”民間亦有各種傳説流傳。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這樣一段故事:據傳每年長白山天池蓮花盛開時各路神仙都會趕來採蓮沐浴。一次羣仙聚會後各駕雲回洞府,鐵枴李和呂洞賓結伴而返。行至半途中,忽見腳下有奇山如雪,更有一塊平整光滑的巨石。二仙恰好棋性大發,於是降下雲頭,畫石為盤,抬石為子,大戰數十回合之後興盡而返。而在這山上留下了這棋盤還有可移動不能拾起的石頭棋子。由於年深日久,棋子或風化或遺失。已不復存在了。據筆者近年調查,棋盤上的溝線很象是民間的五道棋,“棋子’有臉盆那樣大小,棋子早已不存在,棋盤石在1968年因採石被毀。近年,棋盤山風景區根據市政府提出的“超前發展旅遊業”,將棋盤山建成具有古城歲月的旅遊區的要求,與瀋陽麒麟居有限公司合作重建這座名聞遐邇的古棋盤。據計劃,重建後的古棋盤用漢白玉雕刻長約1.6米,寬2.5—4米之間,高度為0.6米,重15~20噸,棋子直徑為0.16-0.3米之同,重225—30公斤。這座棋盤將被安設在棋盤山山頂附近,還計劃重建觀棋閣,增建殘局廳、對弈廳,樓類院等設想。

棋盤山為景區第二高峯,週轉有輝山,大洋山、鳳凰山、饅頭山,東有波光粼粼的十里秀湖。登棋盤山有兩條山路;山的東麓有人行步道,山的北麓有車道。可驅車至半山腰,再改步行道。徒步登山彎轉曲折,行走其間卻有“深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情趣。山上有“望湖亭”和“觀棋閣”。望湖亭是一座四角重檐仿古涼亭,屋頂滿鋪黃色琉璃,寶頂高矗,飛檐鬥翹,聳立在峯頂之上。觀棋閣在望湖亭下方不遠處棋盤石遺址附近。登上望湖亭舉目四望,遠山近樹,湖光山色一覽無遺,確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

(大洋山)

“大洋山”,即秀湖東北的大洋山,海拔241.8米,是景區內第三高山。大洋山方圓約四平方公里,被油松、落葉松、刺槐覆蓋成林。谷幽山深,樹高林密,濃廕庇日,人跡稀少。給人以粗擴、鄉野之感,是登山旅遊,體味自然野趣的最佳去處。山頂建有“翠微亭”,供遊人小惠和眺望,領略洋山疊翠的風采。

現在,我們已基本講完了這裏的主要景點,當然,整個棋盤山風景區內還有許多其他的著名景點,如點將台、仙人洞、媽媽石等,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説。大都是關於滿人勤苦守業。英勇創業的故事。比如,點將台位於秀湖上游、蒲河入口處。高五米,方圓20餘米,屹立於十里沃野之中。是當年努爾哈赤招集八旗精兵驍將的地方。立足此處,遙想當年施旗千幟、萬將雲集的場面,耳邊彷彿可以聽到戰馬嘶鳴,戰鼓隆隆。

下面,大家可以隨便走走,我們一會在秀湖碼頭旁集合。

(返回路上)

棋盤山風景區是瀋陽地區難得的風景名勝,休閒佳處。這裏山水相依、林木葱鬱。冬日時節,一場大雪落下,便是千里冰封的銀色世界,每年12月初至翌年2月末在這裏舉辦的瀋陽冰雪節是遼瀋地區重要的冬季旅遊項目,除高山滑雪、滑冰、各種爬犁、摩托雪橇、冰車等冰上活動外還有冬令營、民俗旅遊、狩獵旅遊、燃放煙火爆竹等各種表演活動。深受廣大遊人喜愛。到了春天則漫山遍野的新綠野花,明媚的陽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季節;而到了夏天,悠然泛舟湖上,茗茶小飲,還有比這更好的消暑方式嗎?秋季是棋盤山風景區最美最有魅力的季節了,漫山遍野的金黃色。温暖的陽光透過樹隙照在一地落葉的山上,大概能令最冷漠的人心裏也不由感受到一絲詩意。而這季節也正是輝山棒子、大山裏紅果成熟的季節,嘴饞的人可以一飽口福。

總之,無論從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來講,棋盤山風景區都是瀋陽市屈指可數的好地方。只有親臨其中,才可以體會到那種“遮不住的青山隱隱,隔不斷的綠水悠悠”的美好境界。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6

位於莊河石碑40公里處,全區面積110多萬平方公里,以自然山水為主要風光。這裏山奇水秀,風景宜人,有云雀峯、花果山、雙龍匯、仙人洞、通天洞、玉女峯、金雕石、猛虎聽絃、古猿聽濤等人文景觀、景點400多處。區內奇峯林立,山谷清幽、溪潭澄澈、林茂花繁。有動物及時忠、植物上千種,堪稱天然動植物園”,英納河、小峪河川流其中,其河水清澈,水質優良,含有20多種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山、河、林、溪、泉有機結合,形成冰峪原始幽靜、古樸自然的風光特色。冰峪風景區有龍華山、小峪河谷合英納河3個景區構成。

雲水渡:

它是由英納河緩聚而成的。由於冰峪的東南面近海,海水行程的霧氣經常大團地湧進谷口,是這裏雲霧籠罩,而英納河則從西北流來,在這裏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大湖,雲水渡是取雲水共渡之意。雲水都市冰峪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兩岸峭壁秀絕,奇峯怪石聳峙林立,有的紋理旋扭,有的拔地而起,有的迎面而立……

雙龍匯:

所謂雙龍,指的是流經冰峪的兩條河,一條適應納河,另一條是英納河的支流小峪河,此處便是兩條河的交匯點。水中立的這塊巨石叫劍劈石”。劍石周圍的水域叫月劍潭”,這名字頗有詩意,一潭碧水倒影天上的明月和身旁的劍峯,寧靜中透出幾分悲壯、幾分殺氣。

北溝、英納河:

所謂北溝,指的是英納河流經的溝谷,而南溝則是指小峪河流經的溝谷,冰峪的主要景點大都被兩條河貫穿着。英納河石鰻魚因納輝”的音譯,意為美麗的地方,河長94.9公里,是莊河境內最長的一條河流。莊河是的淡水資源佔大連地區首位,而英納河的淡水則在莊河市的首位。為了增加碧流河水庫的容量,大連市已於20_年5月引英納河的水進入了碧流河水庫。據化驗,在英納河水中含有23種微量元素,具有抗癌和健身爽膚等多種功效。冰峪石林地貌比較集中,山峯連成一片,而有的地方卻是孤峯突兀,頗有點小桂林的味道。又有人稱其為天然大盆景園”,因為景區內有大象吸水”、金雕”、豬馱龜”等許多奇景。

南溝:

翻過一座高山就是冰峪的南溝,這裏風光秀麗,孤帆石”、劍眼”、小熊盼母歸”、美女峯”、羊背石”等地質奇觀比比皆是。過了大關門便進入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往裏走,溝兩邊的森林月茂密,以柞樹和赤松為主形成的針闊葉混交林莽莽蒼蒼,陰天蔽日。無論是在巍巍納降擼還是在幽幽的溝谷,或是在懸崖峭壁的石縫中,到處可見塔傲然∏蔚納磣印1峪景區的另一個出口是一條隧道,它修?998年,全長258米,是莊河境內最長的隧道,從這條隧道口可以直接乘車出山,免除爬山的辛苦。這條路沿途也有不少奇景異觀,一個是太白獨飲”—一塊石峯形似李太白手持酒杯,面對青山獨酌豪飲。另一個是寶塔雄獅”—一塊塔狀高聳的巨石旁邊蹲坐着一個像雄是一樣的石頭。還有一處叫猛虎聽經”……

仙人洞景區:

位於冰峪景區南部的龍華山天台峯的懸崖下,龍華山海拔561.2米。仙人洞因曾有一位叫宏真的高僧在這裏修煉成仙而得名。死後便葬於此,為宏真塋。他雖然很小,很普通,沒有帝王陵的高大氣勢,沒有許多名人墓那樣肅穆莊嚴,但古風尚存,雅氣猶在,伴着山林清風,聽着鳥唱蟲鳴,無論外面世界多麼精彩,它寧肯長守着一方寂寞和清靜的天地。通往仙人洞的道路叫梯子嶺”。梯子嶺究竟有多少級台階誰也沒數過,只聽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山上八百八,進廟就能發;下山六百六,進廟就長壽”。下山所進的廟是指仙人洞的下廟,在天台山的南麓。仙人洞洞中有洞,充滿玄機,據説清末曾有兩名學生進洞探險,結果一去已不復返。還有人説這洞有一條地下河,一直通往丹東市帽盔山,也有人説洞中的暗洞有一公斤蠟的路程,即燃燒晚一公斤蠟時便走到頭了……

眾説紛紜,詳情也沒有真正考察過。門前並立的這五座碑分別記述了仙人洞建廟和重修的歷史。這座洞府面積為385平方米。洞府中的廟初建於1398年。廟中供奉的分別是釋迦牟尼佛、寶幢王佛、彌勒尊佛,兩側為18羅漢。登上右側這個台階是一個木結構的二層樓,為玉皇閣”和三官殿”,供的是道家尊奉的神仙。仙人洞廟是道僧合一的聖地,儘管門派不同,但他們互為鄰居,以和為尚,從未鬧過糾紛,堪為世俗世界的楷模。東北角這個石穴約兩米高,能容一人盤腿而坐,傳説是宏真坐禪的地方。門東這個建築為鐘鼓樓,裏面原有一個大鼓和一口鐵鐘,二三十里外可聞晨鐘暮鼓之聲,使遊人未進廟就能聽到仙境的召喚。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是仙人洞的廟會,這山下的路上擠滿了前來祭拜的善男信女。他們面色莊重,有的甚至一步一拜,那虔誠勁令人感動。下洞中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神像,俗稱四大金剛”,都是護法天神。手持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取其劍鋒的鋒”字諧音為在風的風”;調撥琵琶的為東方持國天王,取調絃的調”字;還有北方多聞天王,手把混元珍珠傘,專管下雨之事;最後一位是西方廣目天王,手有纏龍,龍能屈能順,代表順的意思。四大天王手中器物全起來,便是風調雨順”四個字,反映了我們中國老百姓世世代代的願望。下洞口門刻着般若洞”三個字,般若是佛家語智慧的意思。洞口石巖上這兩眼泉為龍泉”,水深三尺,清澈甘冽,冬暖夏涼,深冬也不結冰,更為奇特的是井水雨天不見多,旱天不見少,每逢廟會,遊人終日飲用,井水卻源源不竭。下洞口西南松林中這座小廟叫倒坐觀音廟”。之所以稱它為倒坐,是因為一般寺廟的門都朝南開,而這座廟的門卻朝北開,觀音也是朝北倒坐的。這主要是因為如來的大雄寶殿在北,觀音面朝北好聽如來説法。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7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瀋陽市全體市民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瀋陽的風景名勝之一的“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遷都之際草創,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極建成。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瀋陽故宮”從此成為“陪都宮殿”。“瀋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並使用過的宮殿,距今巳有360餘年的歷史。在全國現存宮殿建築羣中,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居全國第二位。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的發祥重地,也是清統一中國後東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

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台殿閣各式建築70餘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佈局分為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內宮闕。南端是大清門,也是故宮的正門。向北依次是崇政殿、鳳凰褸、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築。

大清門是日常朝會時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羣臣謝恩之處。明朝著名將領洪承疇降清後,就從此門進入,受到皇太極的接見。大清門東側這處建築叫祖廟,祖廟是愛新覺羅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廟也稱“太廟”。

順着大清門北面的御路拾階而上,台正中便是氣勢宏偉被稱作“金鑾殿”的政殿。它建於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築,南北闢有隔扇門,前後是石雕欄杆。殿頂蓋為黃琉璃,十分壯觀。殿內掾間繪滿飛雲流水,樑架上全部是“和璽” 彩繪,給人以高潔典雅之感。殿內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龍蟠柱,柱後有貼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金龍寶座,寶座兩側有鼎式香爐、軒轅鏡和太平有象等裝飾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東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還設有四口大缸,都盛滿清水以防水災。古代稱它是“門海”,來象徵缸中水多似海可撲滅火災,所以又被稱作是“吉祥缸”。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點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會議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極的稱帝大典及清天聰十年四月“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典禮就在這裏舉行。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歷代皇帝東巡時,都在這裏臨朝聽政。

崇政殿前,東西各有五間廂樓,東為飛龍閣,西為翔鳳閣。殿後是一個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約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極極其后妃的寢區。沿台階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輝煌的高樓----鳳凰樓。它的原名叫翔鳳樓,直到1743年才有鳳凰樓之稱。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户,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與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樓為三層,是三滴水式建築。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迴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台上台下的道。風凰樓既是後宮的大門,又是整個宮殿建築的制高點。在樓上觀看日出,極為美妙。所以“鳳樓曉日”、“鳳樓觀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觀。鳳凰樓正門上額的“紫氣東來”金字橫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過了鳳凰樓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極的後宮了。正中是清寧宮,清寧宮原叫“正宮”,是五間十一檁硬山式建築。東一間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稱暖閣。正中隔一間璧,把寢宮分為南北兩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稱“龍牀”。1643年皇太極就在南室“端座無疾而終”,終年52歲,後葬於昭陵。西四間為皇帝祭神、行禮的神堂。清寧宮庭院的東南角有一根硃紅色木杆,木杆頂端有錫鬥,這木杆叫索倫杆,滿族人稱它為神杆。錫鬥內放米穀碎肉來喂烏鴉。

清寧宮兩側是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衍慶宮;西配宮有麟趾宮和永福宮。東西配宮均為皇太極和妃子們居住之所。清寧宮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壘起,低於屋背的煙囱,人們從正面是看不見的。從清寧宮這一系列建築中,我們可以發現瀋陽故宮的兩大建築特點:一是保存了濃厚的滿族特色即口袋房、萬字炕、煙囱豎在地面上。二是宮高殿低,清寧宮及其四所配宮均高於皇帝議政的崇政殿和東路的大政殿。這是因為清朝奪取政權前,滿族是一個牧獵民族,受生活習慣的影響,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處,以防野獸和洪水的侵襲。這與北京故宮恰好相反。

清寧宮高台之後是“後苑”,也叫“御花園”,內有碾磨房、二十八間倉、後宰門等建築,是皇帝膳食的供給區。並有地下窨道與清寧宮相通。

在崇政殿、清寧宮高台兩側有“東所”、“西所”。東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等。東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給太后請安之處,也皇太后的寢宮和存放實錄、玉牒之處;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極殿、繼恩齋和崇謨閣等。西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聖訓》、《滿文老檔》的地方。崇謨閣的建築形式是別具一格的,它為捲棚式建築,是在清乾隆年間增建的。

東路是以大政殿為主體,兩側輔以方亭十座,稱“十王亭”。大政殿建於努爾哈赤時期,是故宮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築。大政殿下是高約1.5米的須彌座式台基,周圍繞以雕刻精細的荷葉淨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頭眼”式隔扇門,內外排柱40根,正門前有雙龍蟠柱。殿頂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寶瓶火焰珠。殿內有精緻的斗拱、藻井天花,樑架上用“和璽”彩繪,上有黃琉璃瓦綠剪邊的頂蓋。整個建築顯示出極強的美感和莊嚴秀麗的裝飾藝術情趣。大政殿是皇帝舉行大型慶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8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虎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長城的東端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象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並排高聳山峯,狀似兩隻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餘。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衝,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任何一個懂得軍事的人都知道,佔據制高點,就等於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在虎山建長城順理成章,睿智的中國先人,身受衞國之命,責任、義務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們不選擇虎山為屏障。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峯高146.3m。峯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峯火台。站在峯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虎山環境優美,是早年安東八大名景之一,這裏有長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個景點,是丹東城郊絕好的旅遊勝地。

虎山長城被發現後,政府開始對它展開保護和修復。1992年曾投資380萬元人民幣,修復了600多米虎山長城,初現了長城最東端的面貌。20_年又總投資223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1000多米的長城主體修復。

現在規劃中的虎山綠水縈繞,山上長城起伏,環山湖遊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面。這裏將建設民俗村、邊貿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經國家批准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俊工730多延長米。不久沿江遊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從市區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鍾就能到達。未來的虎山將是集遊覽、娛樂、度假、科研於一體的深受遊客睛睞的旅遊區。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9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瀋陽市新城子區馬剛鄉馬泉村農家樂觀光風景區旅遊。這裏有秀美的自然風光、有神奇的傳説和動人的故事。

馬泉村三面環山,山勢險要。村東部有長白山餘脈中風景秀麗的石人山,它是瀋陽最高山峯,海拔444.3米,高聳東部,構成該村的天然屏障。南端山嶺起伏,峯巒疊障,優雅別緻的森林浴場就坐落在這崇山峻嶺之中。北部丘陵連綿不斷,松林密佈,像一條綠色彩帶飄灑人間。西邊平坦的小路,是遊客進出馬泉村的必經之路。

馬泉村歷史悠久,傳説神奇。相傳明末清初,老罕王努爾哈赤率騎兵爭霸天下,戰敗後退居此地安營紮寨,時值五月,天旱少雨,人飢馬渴,有一匹馬在山坡底下用蹄子刨出泉水,人畜得救,數日後,老罕五重整旗鼓,追擊明軍。臨行前,封這個泉為飲馬果,泉水流成的小河為飲馬溪,後來人們將飲字省略就成為現在的馬泉溝。

神奇的傳説引人入勝,獨特的自然景觀更使人陶醉,使人賞心悦目,心曠神治。流連忘返。

當你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迎面高聳的石人山峯向你招手致意,路南正在建設中的“農家樂園”別具一格,使你真正體驗到農民兄弟實實在在的生活。在其前邊的開闊地是一馬平川、平整如鏡的馴馬場。

相傳這是努爾哈赤馴馬的馬場,經過開發,這裏平疇綠野,綠草如茵,人躺在草地上,猶如來到了綠色的沙灘,恬靜舒暢。順着馴馬場向東是一片葱葱郁郁的茂密森林,便是又一處十分壯觀的風景——林海松濤。林內松濤怕人,古樹參天,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是你休閒的好去處,上千只吊牀彷彿把你帶回搖籃時的還想。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妙趣橫生。

沿着崎嶇的山路向東北走約20分鐘,是馬泉溝村的至高點東大台,站在東大台俯瞰千畝優質果品基地——梨園山莊盡收眼底,“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是對梨園山莊的真實寫照。巍巍青山,峯巒疊翠,綠色果園環抱着秀麗的村莊,勾畫出人們巧奪天工的精彩畫卷。每逢春季,梨花賽雪,杏花芬芳;夏季山青水秀,綠柳成行,楊花柳絮,鳥語花香,好一派迷人的風光;秋季時節,千畝果園,果實飄香,令人神往;冬季來臨,塑風吹服雪壓青松,玉樹瓊枝,氣質高潔,誘發出馬泉村人戰天鬥地,剛直不阿的豪情壯志。

村北有一處湧泉,因其是蒲河的發源地,故有“萍河之源”的美譽。泉水冬暖夏涼,四季流淌、水質清純、甘甜爽口,水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常飲山泉水不僅祛病健身,還可養顏益壽,故而又叫“長壽泉”。目前已被開發利用。

泉水匯成小溪順着地勢緩緩流淌,流向大地,流過村莊,流向山樑。星羅棋佈的水面,點綴着這裏的平疇沃土,構成了這裏特有的一道風景——珍珠湖。湖水清澈見底,碧波盪漾,揉動着青山秀麗的倒影,人在岸上走,魚在水中游,為你垂釣提供了幽美的環境,增添無窮的樂趣。

溝口路北小山的半山腰中,俯卧着一塊有二、三十平方米的白色大石頭,猶如虎頭狀,因此這兒的人把它稱為白虎頭,有句順口溜這樣説:“要來馬泉溝,必看白虎頭,不登白虎頭,難喝八仙酒。”站在虎頭山上向市遠眺,可見沈撫公路上的來往車輛,向北眺望,可看到沈哈高速公路的壯觀景色。

馬泉溝村現有101户,383口人,黨的富民政策使他們走上了小康之路,秀水繞門藍作帶,遠山當產翠為屏。在兩個文明建設中馬泉溝村村民發揚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依託資源,依託優勢,開山闢源,把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建成了現在林茂糧豐、山川秀美的新山村。

遼陽核夥溝省級森林公園旅遊景點導遊詞

(山門處)

各位遊客,歡迎大家來遊覽有着“十里畫廊”美譽的省級森林公園——核夥溝。

核夥溝風景區距遼陽54公里,位於遼陽縣寒嶺鎮,與甜水鄉、本溪市交界。

關於核夥溝的來歷,有一段動人的傳説:很久以前,這裏沒有人煙,後來從中原來了兩個年輕的貨郎,看到這裏山青水秀,是塊風水寶地,便在此埋鍋壘屋,娶妻生子,勞作繁衍,得名二貨郎溝。又因二人合夥落户耕作,又名合夥溝,時間久了就依其諧音叫成了核夥溝。1987年遼陽日報社的幾名記者最早發現了這塊寶地,回去後以《天然鑄成醉人奇觀》為題,報道了核夥溝的自然風光。從此,每年都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及遊人前來寫生作畫、吟詩題贊、觀光遊覽、沐浴大自然的風情野趣,這裏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核夥溝地處長白山系千山山脈,震旦系的典型地質構造使羣峯經千百年的剝蝕、沖刷形成了形態各異的自然奇觀,以怪石、瀑布、山泉、古鬆而著稱。風景區內資源豐富、樹木繁茂、紅花綠草滿山遍野,植被覆蓋率達95%;風景區內泉眼眾多,溪水常年不斷,並形成了幾個壯觀的瀑布。核夥溝四季美不勝收,都以獨特的景觀而著稱。春季來既可看到滿山的映山紅,又可採摘山野菜;夏季去響龍溝大峽谷,頭頂是藤纏古樹遮天蔽日,谷底溪水潺潺動人心絃,天女木蘭冰清玉潔,野玫瑰花開異常香甜;秋季來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則白雪皚皚、冰瀑奇景異常壯觀。核夥溝在20xx年四月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景區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分為藍湖、迎客崖、石門、天橋、椅子山、聖水寺、南天門、大峽谷、水洞、老宅等十大景區。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進入山門前,在南面有一個谷口有三角形平台的山谷,那裏奇花異草眾多,蝴蝶成羣,因此,叫蝴蝶谷。

(引導遊客進入山門到迎客崖前)

遊客朋友,這裏邊是迎客崖景區。大家看前面這一高崖好像是主人在門口等待遠方朋友的到來,因此取名迎客崖。大家再看南面這一石壁,長几百米,高數十米,巖壁陡峭,異常壯觀,在石壁的上部有一高約4米的細長孤石,形狀酷似菩薩,因此這一孤石就叫觀音石,石壁也就叫觀音壁。

(沿柏油路引導遊客去石門景區:在小橋處)

大家看,河谷中有一個高約2米、長約10米的棕色盤石,沉穩如盤,狀似卧牛,取名石牛;在石牛旁崖壁上有兩株相鄰的古鬆,二鬆並立斷崖,頗具神韻,取名二龍鬆。

(引導遊客到石門景區卧獅峯下)

大家抬頭看東南方這一山峯酷似兩隻獅子卧在山崗上,故名雙獅峯;在雙獅峯西不遠處,即為石門溝。溝內有石門峽谷,全長約1.5公里,兩岸崖壁凌空,溝深谷窄、峭不可攀,峽谷內有石塔、孔雀崖、天柱巖、石門、天門、孔子鬆等景觀,並有大面積的天然次生林。由於路線安排原因,今天我們不能進入峽谷遊覽。

(引領遊客到天橋景區)

大家看前面這一石壁,從山腳伸向河谷,高聳、偉立,崖壁如牆,從南面看像是伸向對岸的一座高橋,所以取名天橋。向北看在偏背上兩座相對應的巖峯上各有一古鬆,兩鬆相依形如姊妹,所以人們都親切地稱之為姊妹鬆。大家再向西看,可以看到三個山峯,其中最高的就是仙人台,那裏是整個核夥溝景區的中心部位,也是看日出日落的最佳處。在仙人台南坡中部有一塊巨石,形狀好似仙人下棋的棋盤,所以叫棋盤坨,在棋盤坨的下部可看到一株古鬆,冠大如蓋、古樸蒼勁,長枝向下伸展,取名迎客鬆。

現在,我們所在的天橋景區內還有幾處可供遊人餐飲、住宿的旅店,因而畫家、美術院校的學生來核夥溝寫生時大多住在這裏,所以人們也稱之為畫家村。

從天橋處沿山溝向南依次是椅子山景區、聖水寺景區和南天門景區。椅子山風景區內因一個山峯上有一塊可坐人的石椅,所以取名椅子山,景區內有月亮門、天縫等景觀,如果大家6月份來,在那裏就能看到盛開的天女木蘭花,(天女木蘭又名山牡丹,是“冰川”時代留下的珍稀樹種,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才能生長,是當今世界上的名貴花卉,6月中旬開花,花期達1個月,呈白色花瓣,呈白色,素潔淡雅。)在聖水寺景區內有一眼泉井,俗稱大泉眼,又名神泉,終年不凍不減,四季流淌不止。在南天門景區有石人、狐仙洞、棒棰砬子、南天門等景觀,其中棒棰砬子為核夥溝景區內最高峯,海拔703.6米,這一帶山峯聳立、崖壁陡峭,非常壯觀。棒棰砬子西部一個山口,由於地勢高,且深窄,又位於核夥溝景區的正南,遠看恰似一座天門,取名南天門,南天門景區也因此而得名。由於線路安排問題,今天我們不能遊覽以上景區了。

(向北穿過村莊向西,引導遊客到老宅景區)

老宅景區內因有幾座山鄉茅屋而得名,這幾座茅屋有一種古樸、原始的意境,老宅景區還有一處景觀為菩薩觀海,從這裏向南望,山巒疊嶂、霧似煙海、峯谷隱隱、有一種亦幻亦奇的意境,所以取名菩薩觀海。

(向西引導遊客去大峽谷景區,途中介紹水洞景區)

翻過西邊的山樑,可到水洞景區。在那裏有水洞、旱洞、羅漢頭等景觀。水洞洞口地處半山崖,離地面約3米高,洞口很大,深不可測,據説暗通本溪水洞,在洞口不遠處有兩口水井,所以叫水洞;旱洞洞口同樣在半山崖,但因洞口有懸崖,因此很難攀登,在洞口東部高崖上有一孤石,根部細,上如頭,下如頸,且面部五官齊全,形似人頭,所以叫羅漢頭。

(引導遊客到響龍灣瀑布處)

大家看,這是核夥溝整個景區中最大的瀑布,高約十米,水少時瀑寬1米,水量大時瀑寬達四、五米,飛瀑直下,響聲轟鳴,冬季到這裏來,就可以觀賞到異常壯觀的冰瀑奇景。站在觀瀑台上抬頭向右側看,這一高聳的斷崖,尉為壯觀。沿着峽谷在這個瀑布的上部還有一處瀑布,谷窄幽暗,三面由石崖圍成葫蘆狀,所以叫葫蘆峽瀑布。

(引導遊客沿峽谷向下)

響龍溝大峽谷是整個核夥溝景區的中心景區,峽谷全長約4公里,整個峽谷,峯巒疊嶂、巨石排空、飛瀑驚谷、溪水轟鳴,又曲折蜿蜒、狀如游龍,所以叫響龍谷。因兩岸峭壁山石秀麗,彷彿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巨大盆景,畫家們讚美為“十里畫廊”。大家現在看到的是二道天門,再向下是頭道天門,這兩處峽谷收攏,兩岸崖壁高聳,恰似兩扇門,所以取名二道天門、頭道天門。

(夾扁石處)

大家向西看,有兩處石崖斷裂形成的天然石縫,石縫口距地面兩米,即為大夾扁石,石縫高約八米,人可以側行而過,在此南面石壁上的石縫為小夾扁石,縫高約6米,石縫較窄。人側身亦無法通過,但縫壁平滑完整、潤澤如玉。

(繼續引領遊客向下)

在峽谷東岸又看到一個孤出的石崖,高約十米,酷似一尊沉思狀的佛,所以取名石佛。在它的南面一孤出的石崖,高也是十多米,狀似古塔,所以取名孤塔。

(引導遊客到天牛溝大峽谷谷口)

從這裏向西也是一道峽谷,叫天牛溝大峽谷,此谷略短於響龍溝大峽谷,但崖高谷深、地勢陡峭,更加驚險,谷深處有天牛溝瀑布,瀑高十多米,非常壯觀。(因時間關係,今天不能帶領大家去遊覽了)在這谷口南岸,石壁連綿,陡峭如城,但在此處突然中斷,並形成斷壁,這就是斷城景觀。

(繼續引導遊客沿響龍谷峽谷向下至峽谷口)

大家看前面的高崖,崖壁橫空,形似城牆,所以叫石城,在它的南部有一巨石孤立山坡,上面還有植物,由於無法説明其出處,所以叫飛來石。再向前可以看見山門了,這時再看迎客崖,則酷似一峯駱駝,頭、頸、峯相齊,體態相應,形神兼備,所以迎客崖也叫駱駝崖。

(山門處)

各位遊客,難忘的核夥溝之旅就要結束了,在享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神奇美景的同時,也使我們放鬆身心,溶入自然,體會到了一種超凡脱俗的意境。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帶給您美的享受,願核夥溝的神奇山水伴您走入夢鄉,歡迎各位朋友再來核夥溝,再敍山水濃情。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0

清代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築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羣之一。它的規模比佔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築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瀋陽最重要的遊覽點。

瀋陽故宮建於1620xx年,是後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築。努爾哈赤死後,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瀋陽故宮的建築佈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瀋陽看看。

瀋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

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佈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脱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

崇政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瀋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瀋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裏,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徵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1

達嶺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峯,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裏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峯,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着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佈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歷,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裏,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傳説: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

剛才我們所經過的路,就位於關溝中。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南口鎮,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全長40裏。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這裏佈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在景觀已經不復存在了。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因為八達嶺地區地勢複雜,技術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歎服。現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關溝因為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築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於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裏居住所以得名。在關內,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台,就是雲台。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後來的地震中毀壞了。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雲台的面積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內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佈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為這裏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裏?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衞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説到這裏,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説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裏,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遊覽一番,不用着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好,這裏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八達嶺長城有三台兩牆組成,什麼是三台兩牆呢?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台分別是城台,敵台,其中城台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台的構造相對就要複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裏也具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煙台。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係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餘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説完了三台,下面就來説一下兩牆。長城外側的高牆叫做牒牆,有垛口是用來防禦敵人的。而內側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牆,也叫做宇牆。在最開始長城內側是沒有女兒牆的,可是經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牆。在長城牆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牆。而長城的牆體裏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築非常牢固!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2

遊客朋友們好,歡迎遊覽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兩座古代帝王宮殿之一,也是舉世僅存的滿族風格建築羣,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20_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瀋陽故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瀋陽故宮位於瀋陽老城區中心,即瀋河區瀋陽路。初建時叫“盛京宮闕”,清遷都北京後又稱“陪都宮殿”、“留都宮殿”,並被尊為“國初聖蹟”。它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0_年),建成於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過的宮殿。

清世祖福臨也在這裏繼位稱帝,改元“順治”,並於當年入關,統治全中國。清王朝入主中原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先後10次“東巡”盛京祭祖,都到此“恭瞻”,或駐蹕處理朝政和舉行盛大慶典,並有所改建。

瀋陽故宮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東北地區的統治中心,也是清統一全國後在東北地區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瀋陽故宮現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東路建築為努爾哈赤時期所建,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中路建築,主要是皇太極時期所建,曾演繹過許多的歷史故事;西路建築,建於清乾隆年間,以儲藏《四庫全書》而聞名。

接下來,我們按照時間順序自東向西遊覽。

一、瀋陽故宮東路建築

瀋陽故宮東路建築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從建築形式上看,它們都是“亭子式”建築,好像十一座“帳殿”依次排列在寬闊的廣場中。這種建築形式脱胎於女真戎馬生涯中的帳殿,是遊牧民族“帳殿制”在皇宮建築上的反映。

從建築佈局上看,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10個亭子,從北向南,呈八字形展開,在視覺上使大政殿更為深遠,這種空間的處理方式在中國宮殿中僅此一例。

這種把汗王聽政的大殿與八旗王公大臣後朝議事的亭子建在一起的格局,正是努爾哈赤崛起之初實行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所決定的,反映了努爾哈赤晚年一汗獨尊、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歷史風貌。

1、大政殿

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攢尖頂“亭子式”建築,下面約有1.5高的須彌座式台基,周圍繞以青石圍欄,欄上有各種精美的雕刻。其東南西北四面都有“踏跺”伸出,南面最大,並有“御路”聯通平地。

殿身八面均由“斧頭眼”式木隔扇們組成,不砌磚石,可以任意開啟,周圍出廊有朱漆圓柱18根,正門兩柱子上盤繞着栩栩如生的金龍,昂首舞爪,雙雙朝向懸於樑上正中的一顆紅光熠熠的火焰寶珠,造型極為豐富。

殿頂是黃琉璃瓦鑲綠剪邊,重檐上下各有8條五彩琉璃脊背,即體現了滿足對鮮豔色彩的熱愛,又象徵着滿足從森林草原上的崛起。

殿頂正中為寶瓶火焰珠攢尖頂,寶瓶為佛教法器,被視為神之聖物。火焰寶珠為如意珠,據説得此珠者可滿足各種慾望。攢尖頂體現了“殿帳”風格,反映了清初政權剛剛建立時的觀念意識。8條垂脊上各站着一個蒙古力士,面側對“寶頂”,腿略彎曲,兩臂前後分開,側身牽引,象徵“八方歸一”。

大政殿內這8根彩繪雲龍的紅色巨柱頂天離地,支撐殿頂,中間是皇帝御用的九龍金漆寶座屏風。上方這塊“泰交景運”的匾額,為乾隆皇帝御筆,兩旁的橙聯有6米長,寫的是“神聖相承,恍睹開國宏猷,一心一德;子孫是守,長懷紹庭永祚,卜世卜年。”這是一副為清王朝歌頌功德的楹聯,意在警示其後代永葆大清江山國運綿長。

屋頂上是騰飛的金龍綵鳳,正中最高處為圓形木雕金漆祥龍藻井,周圍是梵文天花彩畫裝飾,靠裏側為萬福、萬祿、萬壽、萬喜8個篆書漢字圖案,為這座殿堂增加了增添了吉祥、神聖的氣氛。

大政殿作為17世紀初的建築傑作,融匯了滿、漢、蒙、藏等多民族建築藝術風格,是瀋陽故宮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2、十王亭

十王亭,又稱“八旗亭”,在廣場兩側呈八字形排開,每邊5個。從北至南,東邊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邊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左右翼王亭是當時左右兩翼王爺辦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旗主辦公的地方,也是在大政殿舉行朝會和典禮時各旗官員的集結之處。他們之間的主要區別之處是左右翼王是從事政的,而八旗旗主是從事軍事的。

這種建築形式是以八旗制度為核心的軍政體制在宮殿建築上的反映。八旗制度是政治、軍事合二為一的組織形式,是當時國家制度的基本組成部分。皇帝對國家的治理主要通過八旗來實現,遇有重要事情必須與八旗旗主商量決定,可見八旗在清入關前國家制度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瀋陽故宮中路建築

瀋陽故宮中路建築自成體系,共有三進院落。由南至北依次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築。這些建築雖然保持了滿足的建築特色,但受漢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十分明顯,是漢滿等多民族建築藝術的融匯,並真實的記錄了皇太極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

1、第一進院落

第一進院落,南有大清門,北有崇政殿,東有飛龍閣,東七間樓,西有翔鳳閣,西七間樓。飛龍閣、翔鳳閣都是二層,為五間硬山式建築,裏面陳列着乾隆東巡時帶到瀋陽故宮的樂器。

(1)大清門

大清門,俗稱午門,也就是瀋陽故宮的正門,為五間硬山式建築,是當時文武羣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極接受羣臣謝恩之處。按規定,文武羣臣候朝時,只能站在門內和門南,東西對面而立,而不允許“背闕”(背向北)或“面闕”(面向北)。當官員們升遷、調任或是獲罪恩免時,都要到這裏向門北的崇政殿叩謝天恩。

(2)崇政殿

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稱“金鑾殿”,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崇政殿”,是瀋陽故宮中路最重要的建築。它建於後金天聰年間(1627-1636年),是清太宗皇太極日常處理軍政要務、接見外國使臣和邊疆少數民族代表的地方。

這裏曾發生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1636年(天聰十年),皇太極在這裏舉行登基大典,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順治元年)清遷都北京後,歷代皇帝東巡駐蹕期間都在這裏舉行慶典。

崇政殿為五間硬山式建築,南北闢有隔扇口,前後出廊,圍以石雕欄杆。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殿頂的黃色琉璃瓦綠剪邊,殿脊等處的五彩琉璃掛件。這些裝飾把整個大殿裝點的莊嚴、高貴、肅穆,十分悦目,非常壯觀。

崇政殿建築的另一個獨具匠心之處,是前後12根外檐柱上端的抱頭樑部位做成龍形,龍首從柱頭探出,龍身則穿過廊間直通殿內,兩兩相對,姿態生動,彷彿羣龍從大殿飛騰而出,具有結構和裝飾的雙重功能,設計的十分巧妙。

殿內頂棚為“徹上明造”,樑架全部是彩繪,給人以古樸、典雅之感。殿內正中的堂陛前,為金龍盤柱,姿態生動,與大政殿前的蟠龍首位相反,避免了裝飾上的重複與雷同。

現在殿內的陳設是按照乾隆皇帝東巡時的面貌設置的,帖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金龍寶座,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太平有象,是象徵太平吉祥的裝飾品,角端鼎式香爐,是燒香用以調節空氣的,鶴式燭台是點蠟燭照明用的。

殿外月台上東南角有日晷,它是利用太陽的投影和地球自轉的原理,借指針所產生陰影的位置來顯示時間的。西南角有嘉量亭,它是我國古代的標準量器,含有統一度量衡的意義,象徵國家的統一和強盛。月台上還設有四口大缸,都盛滿清水以防火災,古代稱它們是“門海”,象徵缸中水多似海,可鎮火災,故又稱“吉祥缸”。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所以沒到冬天要給缸船上棉衣,並在缸底點燃炭火,以防冰凍。

2、第二進院落

第二進院落,位於崇政殿後部,為鳳凰樓的前庭,處於前朝後寢的中間,是一個過渡性的院落。院落的東面是師善齋、日華樓,西面是協中齋、霞綺樓,都為硬山式建築,青步瓦頂,前有出廊。其中的師善齋和協中齋是皇帝東巡時的書房和寢所。

(1)鳳凰樓

鳳凰樓,建在3.8米高的青磚台基上,是一座三層歇山式建築,原名叫翔鳳樓,是皇太極休息、宴會和讀書之所。清入關後用以存放帝王畫像、行樂圖及清初皇帝玉璽。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乾隆八年(1743年)改成今名。

鳳凰樓正門上方懸掛的“紫氣東來”金字橫匾,是乾隆皇帝御筆,意思是大清朝國力強盛的福氣是從東方盛京而來,表達了清代皇帝對先祖創業之地的頂禮膜拜。下層的門洞是連接台上台下的通道,鳳凰樓既是後宮的大門,又是當時盛京城的最高建築,所以有“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並被列為盛京八大景之一。

3、第三進院落

第三進院落,南起鳳凰樓,北至清寧宮,東西各有二宮,是一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築,這裏是皇太極的後宮,為皇太極和后妃們的住所。

整個後宮建在高台之上,並高於前朝的宮殿。這種“宮高殿低”的特色反映了滿族的傳統和習慣。滿族先人曾是一個以遊獵為主的山地民族,常年生活在山林之中,逐漸形成了代代則高而居、把山寨首領的住宅建在地勢最高處的生活習慣。因此,瀋陽雖地處平原,但仍用人工堆砌高台,在高台上建寢宮。

另外,清入關前,後金政權一直處於烽火硝煙的戰亂年代,滿族作為一個弱小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的威脅,使他們不論在心裏上還是現實中都必須時刻保持警惕,而後宮建在高處,隨時可以登高遠眺,起到防禦作用。

(1)清寧宮

清寧宮,原名“正宮”,為五間硬山式建築,是瀋陽故宮最具滿足住宅特色的建築。

東一間是皇太極和孝莊文皇后博爾吉特氏的寢宮,稱“暖閣”,寢宮分為南北兩室,各有火炕,又稱“龍牀”。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就在南炕“無疾端坐而終”,終年52歲,後葬於昭陵。東側第二間的北窗下設兩口大鍋,南宮門旁設一口鍋,是祭祀時煮肉和燒炕用的。

西側三間通連北西南三面搭成相連的環炕,稱為“萬字炕”,是帝后日常隱居及會見、宴請親眷的廳堂。

西四間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作為宮內舉行薩滿教祭祀的“神堂”。薩滿教是一種以信奉“萬物有靈”為特點的原始宗教,也是過去滿足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信仰習俗。

(2)索倫杆

索倫杆在清寧宮正門前的庭院南端,滿族人稱之為“神杆”。木杆下方上圓,底部鑲有石座,頂端安有錫鬥,全部用紅漆塗染。它是滿族人用來祭天的,祭天時在錫鬥裏放上五穀雜糧或豬雜碎,以敬烏鴉。這反映了滿足薩滿教的靈禽崇拜觀念。

(3)東西配宮

清寧宮兩側的東西配宮,都是皇太極和妃子們的居住之所。東配宮有關雎宮、衍慶宮,西配宮有麟趾宮和永福宮,每宮5間,建築風格與清寧宮相同,只是體諒和裝飾等級略低。

四宮中以永福宮最為著名,崇德三年(1638年),清世祖福臨就出生在永福宮。崇德八年(1643年),6歲的福臨走出了永福宮開始了皇帝的生涯。第二年,清軍入關,福臨成為清王朝統治全國的第一個皇帝。

(4)煙囱

這個平地而起的煙囱,是瀋陽故宮裏唯一的一個煙囱。它不是附建於山牆之上,而是在離牆不遠的地方建起,好像一座小塔。當年設計這個煙囱時,頗費一番心思,工匠們將宮內的地下挖空修成地溝,上面蓋方磚,叫火地,又在室外修有燒火的灶門,所以宮內即取了暖,又不受煙燻,由此可以充分體會到滿足建築的精妙之處。

宮內把這種挖有地下火道的房子稱之為暖閣,清寧宮的冬暖閣就是這種結構。因為皇宮只有這一個煙囱,所以皇太極下旨,盛京城內所有煙囱都不得高於它,這就叫大清朝一統天下,這裏取的是“統”的諧音。

三、瀋陽故宮西路建築

瀋陽故宮西路建築,是為了適應皇帝東巡時的需要而增設的一組建築,套院相接,多而不亂,是文化氣息較濃之處。

文溯閣,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乾隆四十八年,為西路建築中的主體建築,是仿照明代浙江寧波大藏書家範欽的“天一閣”修建的,專門收藏乾隆時期編纂的大型圖書《四庫全書》,也是全國存放《四庫全書》的著名閣樓之一。

閣名是乾隆皇帝欽定的,因其位於“祖宗發祥之地”盛京,所以取“溯源求本”之意,命名為文溯閣。《四庫全書》共7部,其中1部當年就存放在文溯閣,後因戰備考慮將其移交到甘肅省圖書館保存。

文溯閣也是硬山式建築,面闊6間,從外面看是重檐2層,從裏面看則是3層,明顯帶有江南建築的風格樣式。與其他建築不同,文溯閣頂蓋用的是黑琉璃瓦綠剪邊,這在瀋陽故宮建中是獨一無二的。

根據五行八卦之説,黑是代表水,書最忌火,以黑瓦為頂象徵着以水克火之意。此外,文溯閣的所有門窗都漆為綠色,外檐彩畫也已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樑枋間彩繪“白馬獻書”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

閣內還懸有乾隆手書的對聯“古今併入含茹,萬象滄溟控大本,禮樂仰承基緒,三江天漢導洪瀾”。

文溯閣東有方形碑亭1座,內立石碑一塊。正面刻有乾隆帝撰寫的《御製文溯閣碑記》,背面刻有乾隆撰寫的《宋孝宗論》。碑文詳細記錄了建閣經過和《四庫全書》的收藏情況。

文溯閣後為仰熙齋,是皇帝讀書之所。閣前宮門外有嘉蔭堂,左右有出廊,南面有戲台,是乾隆、嘉慶時期皇帝東巡賞戲的場所。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3

遼寧省簡稱遼,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是中國東 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地理座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 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 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1.5%。陸地 面積中,山地面積8.72萬平方公里,佔59.8%;平地面積4.87萬平方公里,佔33.4%;水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佔6.8%。海域面積 15.02萬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萬平方公里,北黃海7.19 萬平方公里。

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 全長2178公里,佔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佔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佈大小島嶼 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 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 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 西南與河北省毗連,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遼寧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東北地區和 內蒙古通向世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户和前沿地帶。

遼寧,滿族語祈願遼河流域安寧。28萬年前,人類即棲息於斯。一條大遼河,曾彈響多少狂飆壯歌。 努爾哈赤新賓嘯聚,八旗軍鐵馬金戈,彎弓射日,經九門口長城血戰,清王朝的發祥,被這片龍興之地穩穩托起。今佇立瀋陽故宮、“清九年級陵”(永陵、福陵、昭陵),聽松濤陣陣,猶聞鼓角聲聲。 展北國之雄奇,藏江南之毓秀,富名山、秀水、奇石、異洞,兼火辣辣的關東風情,令多少遊子,沉醉不知歸路。人稱“東方魯爾”,又謂“共和國長子”,為新中國工業崛起,曾孵化出無數神奇。第一爐火紅的鋼水噴湧,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凌空,第一艘萬噸巨輪入海,第一台深海機器人大洋探祕,第一個軟件園報曉於知識經濟……。無數個新中國第一,就從這裏冉冉升起。 北温帶大陸氣候,陸地與海域面積各約15萬平方公里。更2177公里海岸線風光無限,惹萬餘家外資企業,從開放的大海,奔湧搶灘。海浪有意,海風温暖,而4200多萬遼寧兒女,迎八方友人,比海風更温暖,比大海還多情。 遼寧,將所創造的輝煌永載史冊,將以不懈的努力,頑強的拼搏,走向更加宏偉、燦爛的明天。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4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參觀本溪水洞。

溪水洞位於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紀後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溶洞。水洞原名“謝家崴子水洞”,背倚莽莽青山,面臨太子河,峻峯高聳,清流蜿蜒,風光十分秀美,向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多米的地下充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充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可全程乘船遊覽,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亞洲一流”“世界罕見”。水洞河道曲折,蜿蜒幽深,兩岸石筍林立,千姿百態,洞頂穹廬鍾乳高懸,神趣盎然。100餘處景點形態奇異,蔚為大觀,泛舟其中,如臨仙境。輔洞為旱洞,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各有洞天。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瀉水洞。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温泉,廟後山,關門山,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是一處集山,水,洞,泉,湖,林等自然景觀和寺廟,古人類遺址等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旅遊勝地。

【洞口和大廳部分】

洞口坐北朝南,呈半月形,高16米,寬約20米。洞口之上刻有“本溪水洞”4個大字。這是1983年8月,薄一波同志遊覽本溪水洞時親手題寫的,增添了洞口古樸雄渾,粗獷自然之態。

這裏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裏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製陶器,繩形陶,網墜和五銖錢等文物,還説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裏生息繁衍。開發水洞時,已採取措施將古遺址保護起來,以利於我國北方古人類,古氣象和古地理珍貴文化遺址研究工作的開展。

水洞大廳高,寬各20米,長70米,1400多平方米。這裏冬暖夏涼,四季恆温,洞內氣温常年在12°C左右。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相傳,這裏是洪鈞老祖的“紫霄宮”。洪鈞老祖就是《封神演義》中描寫的那位諸仙之首,道家開山鼻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都是他的弟子。右側是金蟾石。據説,它因為專吃洪鈞老祖的子孫蚯蚓而被洪鈞老祖定在那裏,日久天長,化為了石頭。

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是旱洞,也稱蟠龍洞;左側的是瀉水洞,也稱銀波洞;正前方的是水洞,又稱九曲銀河洞。

【旱洞部分】

旱洞呈橢圓形,狀如“蟠龍”,首尾相銜,因此又叫蟠龍洞,長300餘米,面積20xx多平方米。1992年,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請看,這是恐龍化石和地質模型,這是海洋世界,這是鰭魚登陸,這是陸生植物和陸生動物繁盛期中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的發展演化歷程,這是陸生龍,這是獨特的中國龍,這事哺乳動物以及古人類的出現狀況。如今,這裏已成為一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科普基地,遊人在不知不覺中便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奧妙之處,瞭解了生命的進化過程。

【水洞部分】

請隨我乘船遊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洞”,面積3.6萬平方米,空間40餘萬立方米,最開闊處高38米,寬70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晝夜流量達1.4萬立方米。可以説,遊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域延洞體展開,時闊時狹,迂迴曲折,洞內鐘乳石,石筍與石柱多從裂縫攢擁而出,不加雕飾,形成各種物象,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餘處景觀。可謂是“鍾乳奇峯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荷花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並稱歷史上6大名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向來為人們所讚賞。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裏卻是倒懸,據説是因當年“共工怒觸不周之山”而造成的。

船行右側巖壁上,有道道波痕,起伏湧漲,這是“銀河潮湧”一景。它長30米,自上而下的波痕有十幾道,是地下暗河流水對巖壁剝蝕造成的。它是“滄海桑田”的見證。

在“銀河”右岸有兩個5米高的巨大石筍拔地而起,恰似兩位鶴髮童顏的老人佇立在河邊,我們稱其為“福壽雙星”。他們長久屹立在這裏,向過往的行人賜福賜壽。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廣寒宮即月宮,是嫦娥仙子的宮闕。右前方是“女媧補天”。在女媧上方有塊巖石,為“鵝管”,那是鐘乳石形成的最初狀態,這説明本溪水洞的鐘乳石仍在不斷地成長髮育。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猶如柄柄利劍,高懸在上,自此遊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中過”。前方的這把“利劍”,根部直徑1.3米,全長7米,為洞中最長的鐘乳石,我們稱之為“倚天長劍”,大有刺破蒼穹,直逼銀河之勢。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猶如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宮殿,這便是“玉皇宮”,面積達1500平方米之多,是九曲銀河之最,最美之處。右上方是“鱷魚石”;左側是“仙丹石”。接着便是“夢筆生花”和“太白神筆”,正所謂“九曲銀河何以美,太白神筆妙生花”。

“銀河”右岸這兩個潔白的石筍,很像兩隻蹲坐的小貓,這就是“雙玉貓”。前面是“卧牛回首”和“金龜石”。請看,前方巖壁上的兩尊彌勒,還有銀河右岸翹首企盼相會的“織女”和送子的“觀音”,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人稱東北有“三寶”,那鑲嵌在巖壁上的“人蔘王”,已經有幾萬年的歷史了。遊船前行,銀河中的暗礁多了起來,右前方是“蛟龍戲水”,接下來又是“海豹戲珠”,還有“駝峯山”。這塊是“石瀑布”,由巖壁溶蝕形成的石幔構成,雖不是真正的瀑布,卻也是洞中的一處佳景。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巖石貌似一隻兇猛大虎,而在虎口右前方還有一位身着白衣的“馴虎師”。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世界上最大的斜塔是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傾斜度竟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再向前行,河道曲折,遊船將駛入“之”字灣,這是暗河最深處,水深7米,但河面上水平如鏡。前面是長38米,寬4.5米,橫跨“九曲銀河”的“天生橋”。接下來是“玉象戲水”和“仙人採藥”。

遊客朋友已遊覽了“九曲銀河”的“春 夏 秋 ”等季景觀,下面再請遊覽“冰雪世界”---北極宮。

“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面積1800平方米,高達50米。右前方是“崑崙映雪”,又叫“大雪山”,這是洞中最大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這是“金玉壁雕”和“關山煙雲”,走在這裏,有置身仙宮的感覺。難怪乎有詩歎道:“山林絕壁懸崖上,似入瓊樓玉宇中,莫怪我華長自傲,世間哪有上仙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面帶微笑,為遊船導航。前方巖壁上還有一奇異石筍,它有如一隻“白玉寶瓶”,瓶中裝着灑向遊人的聖水。船行一路,滴水不停。如果滴到您身上,頭上,這是水洞送給您的禮物。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後一宮---“源泉宮”。這裏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份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湧出。此處的景觀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洞壁水泉”。這裏的巖壁上都在向外流水,每逢雨季,水量變大,這巖壁時而如飛瀑直下,時而又如屋檐滴水。遇到旱季,水量較小,那巖壁也涔涔淙淙,滴水不止。第二個特點是“滴水蓮花”。這蓮花是生長在洞頂的鐘乳,呈圓形,圓形的中央就是向下滴水之處。滴水時而如注,時而叮咚作響,猶如斷線珍珠一般。

遊客朋友,我們已經遊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使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並沒有到頭。1997年,我國與法國組成探險隊深入前面繼續考察,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之大的洞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何處?

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按地質時代劃分,地球分為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代。遠在古生代奧陶紀,即距離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巖沉積下來。以後經歷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巖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着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巖,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請注意,溶洞內部的可溶性碳酸鹽類沉積物形態不同,名稱也各有不同。由洞頂向下沉積的叫鐘乳石,如大家剛才見過的“倚天長劍”等。由洞底沉積並向上生長的叫石筍,如“福壽雙星”等。由洞頂和洞底雙向沉積,並連為一體的叫石柱,如“擎天玉柱”等。由洞頂和洞壁水平裂隙流出的沉積物叫石幔,如“大雪山”等。其他沉積物還有還有石花,石簾,石旗,石流,石田,石球和石珍珠等。這些沉積物的形成,還需要很多外部條件:一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二是適宜的温度,三是相應的壓力,四是流通的空氣。

銀河水流量每晝夜1.4萬立方米,是靠什麼補充的呢?通過科學家研究,現已證實水源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地表水的下滲,二是地下水,三是湯河水的直接補給,這三部分水匯入水洞,才形成地下暗河蜿蜒曲折,終年不竭的奇特現象。

我們已經遊覽了2800多米,但仍覺呼吸均勻,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洞內新鮮空氣不斷得到補充,通道有3條:一是洞口,二是瀉水洞,三是洞內的多條裂隙,加上洞內外温差使空氣不斷產生流動,才使人有舒適的感覺。

【洞外部分】

這是古琴湖,面積1.2萬平方米,有曲橋,拱橋,湖心亭等景點。在文化長廊的後側是名人遊覽水洞後留下的碑刻。瀑布下是本溪水洞出水口,每秒流量0.16立方米。湖東岸是茶室,湖南岸是賞楓園。另外,湖中還可垂釣,盪舟。

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木蘭花是本溪市花,葉子呈卵圓形,花潔白碩大,芬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謝謝!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5

千山,古稱積翠山千山

,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 千山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名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奇峯、巖鬆、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仙人台,又名觀音峯,位於南部遊覽區諸山脈之巔,大安、中會,香巖諸寺和五龍宮諸廟宇拱衞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峯。峯奇,地險,峯頭似蛇背,長20餘米,寬10米,峯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稜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峯。西南北三面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面可行。 明朝初年,在峯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峯頂變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奕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台"三個篆字,系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鵝頭峯原名華表柱。相傳漢遼陽刺史丁令威,因救災擅自動用國庫公糧,被朝廷問罪,臨刑之時,飛來一鶴,將其救走,千年後,丁化鶴歸來,落在華表柱上,口吐人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載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仙人台亦由此得名。清高宗在《寄題千山》詩中寫下"空傳丁令有遺台"之句,亦指此而言。仙人台景色優美,古蹟甚多,清高僧函可贊曰:"幾度登臨不到頂,此回到頂畏登山。九州細碎煙塵裏,萬里虛無指點間。雲在極低即可踏,天雖至近竟難攀。 急須攜手下山去,縱對仙人無好顏。"仙人台又稱觀景台,素有觀渤海、觀日出、觀蓮花、觀雲飛、觀松風之説。五佛頂,位於千山主峯北麓,為千山第二高峯。峯頂峻而平,上置五石佛,四面峭壁,淵深無底,登臨極難。現已開闢出空中索道,可供遊人使用。站在五佛頂上,可一覽鋼城美景。 千山還以它的奇險吸引着大量的遊人。位於卧虎峯下的一線天,罅縫長32米,寬不滿一米,深10餘米,仰首而望,兩側懸崖凌空,中間藍天一線,景色十分壯觀。位於鸚鵡洞北山峯南側的一字天,長30餘米,最寬處為0.7米,最窄處僅為0.4米,為蹬無量觀的七重天,九重天的必經之路。另外還有夾扁石和一步蹬天等,另人歎為觀止。千山自隋唐以來,就成為一處遊歷的勝地。而93年,又發現了一尊形象逼真,由整座山峯形成的天然彌勒座佛,可與樂山大佛相媲美。使千山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五大佛教聖地,並定於每年6月9日為大佛節。千山風景

千山不僅有秀美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共有名勝古蹟、景點300餘處。自古以來,風景秀麗的千山,吸引了無數遊客。許多官宦、學者、名流慕名接踵而來,他們面對奇峯古剎,振衣述懷,吟詩作賦,為千山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描寫千山的詩就有1600餘首。如千山剩人禪師函可,著有《千山詩集》20卷,存錄詩千餘首,其中涉及千山的詩就有200餘首。 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20xx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 “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0,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風景千山人文歷史遺蹟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讚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產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温泉休閒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温泉休閒娛樂勝地,這裏温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佔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採水量85萬立方米。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相傳,丹東鳳凰山八大美景的聞名,始於晉代,遊人登臨覽勝形成名山,修築廟宇,成為焚燒香火之地,是興盛於明清時代文人墨客大石崖上題詞鐫刻,使鳳凰山融自然美與人工美於一爐,成為世人矚目的十大美景。鳳凰山融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峨眉山之秀美。可謂引遊人觀賞入勝,遊人進山一遊便展現“壑巖丹青千尺畫,海雲仙閣一溪詩”的勝境。

丹東鳳凰山的氣温一般比瀋陽高5~8度,險要的地段就是有個叫老牛背的地段,一側是鐵索,不知道改了沒有,就這個地方危險,別的地方沒什麼太險的。丹東鳳凰山集雄、險、幽、奇、秀於一體,險峻尤為突出,故有“中國曆險名山”之美譽。遊覽丹東鳳凰山,可謂步步高、步步險、步步緊、步步難,幾步一層天。著名險景“老牛背”、“天下絕”、“百步緊”、“崢嶸巖”等使人望而生畏,走而怯步,過而叫絕,想而後怕。“鳳凰洞”、“一品洞”、“通玄洞”、“教堂洞”等古洞引人入勝;“山雲鋪海”、“澗水飛濤”、“鬆徑尋秋”、“鬥母聖鏡”等景觀似入幻境;“聖源”、“丹泉”、“鳳淚泉”、“智慧泉”等山泉沁人心脾;“金龜求凰”、“碧海飛舟”、“金蟾望月”、“石壁鶴影”等怪石形神兼備。

丹東鳳凰山分為西山、東山、廟溝和古城四大景區。西山景區中的“老牛背”、“天下絕”“箭眼”等奇觀世所罕見。鬥母宮俗稱“八隻手”,建在觀音洞前的觀勝台上,始建於明代,清康熙、嘉慶年間和近代多次重修。觀音閣建於紫陽觀西南的百米高崖上,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後代多次重修。藥王廟建在鬥母宮右側石崖下,有殿三楹,內奉藥王孫思邈像。丹東鳳凰山樹木繁多,有奇花異草以及各種珍貴藥材800多種,是一座天然植物園。每年農曆四月廿六日至廿八日的鳳凰山山會遠近聞名。山會期間舉辦各類民間文藝活動。

一九_年,在丹東鳳凰山西山景區的懸崖峭壁上發現了“神筆天書”新景觀,有大自然饋贈的道教始祖老子聖像,慈航道人觀音聖像,南極仙翁壽星聖像及眾多神仙的大小聖像。它們形神兼備,美妙絕倫。迷人的景緻,自古招引僧人道士雲遊至此修觀建寺;李世民、忽必烈等帝王巡遊至此賜名建塔。丹東鳳凰山滑道,是東北地區第一條大型地面遊樂項目,全長五百米,像一條綠色的長龍盤踞在林蔭之中。乘上滑車,沿滑道蜿蜒而下,車速由自己控制,可快可慢老少皆宜,樂趣無邊,即驚險刺激,又舒適安全,使人悠悠自在,無比逍遣。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7

五女山海拔823米,山體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

公元前37年,一個叫朱蒙的王子在此憑藉天險建立了高句麗第一個王都——五女山山城。

原名“屹升骨城”,後因唐代有五位女子屯兵於此,為護百姓與徵兵抓丁的官兵殊死搏鬥並喪命於此,後為了紀念這五位女子改名“五女山山城”。

五女山山城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八盤

這是一條通向山頂成門的“之”字形古道,是20_年前高句麗人修建的。全長938米,這是唯一一條能走馬車直達山頂的路。

這條路路面為土或山石,路外多砌有矮牆,曲曲折折,迴環到達山頂,共有十八盤,所以叫“古路十八盤”。

西城遺址

五女山山城共有東、南、西三個城門,現在看到的西門是唯一設在山頂的城門。根據現在遺留的痕跡,可以説明當時這裏安裝了大門,而且還有士兵站崗的警衞亭。

五女山山城在城址佈局,牆體建築以及牆體加工等方面開創了高句麗民族構築山城的先河,對後世山城建築以及東北亞建築技術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山城的石牆結構堪稱一絕,異常堅固,從遺存痕跡就可表明高句麗人高超的築牆技術。

一號大型建築遺址

長13.5米,寬5米,前排有7塊大石,東西排列,間距在1.7米左右,他們大小相近,比較平整,有人為加工過的痕跡。據推測它應該是朱蒙建國後修建的宮殿。

雖説是宮殿但也十分簡陋,只不過是一座比較大的房子。高句麗就是從這裏開始逐步走向成熟和壯大的。

蓄水池

這裏是山上最低的地方,水流到這裏彙集,形成僅有的一處水源,俗稱天池。也是高句麗第一王都的蓄水池,孕育了歷代居住在上山的人們。

三號大型建築遺址

是一座高句麗時期的大型建築遺址,長22米,寬16米,屬於半地穴式建築。

三面砌牆,東面直接利用山坡鑿出土坎為牆。石牆的內層和外層中有一條溝,分析為排水溝。

因上面的建築已不復存在,所以很難想象出它石什麼結構和到底是幹什麼的。只能推測其很可能是倉庫或者武器庫之類的遺址。

居住遺址

這片比較平整的山地上密集分佈着21個土坑,每個土坑就是一座房址,都是半地下式建築,平面呈圓角長方形。

這些房址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鐵器,特別是兩座房子失火後,屋裏的東西被壓在坑內,出土了大量兵器。因此推測這裏應該是兵營,是守衞山城部隊的駐地。

點將台

位於山城的最南端,海拔804米,是山城的制高點,是瞭望的最佳位置,可以同時兼顧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動態。

二號大型建築遺址

長20米,寬9.5米,是在人工修整的平台上建築的,根據遺址考察,推測為幹欄式建築。從出土文物推測,這裏應該是王族的居住遺址。

裏面靠懸崖邊有兩座小的房址,根我們剛才看到的兵營遺址相同。據考古工作者推測,應該是大遺址的附屬建築和配套工程。

哨所遺址

這兩個哨所遺址與其他遺址都不一樣。是正方形的,大小都在30平方左右。

最特殊的是遺址裏有兩個炕連在一起呈摺尺形,屋裏出去炕活動面積只有4平方米左右,根本不適合家庭居住。

從這些炕的佈局和出土文物上看,這兩個遺址帶有極強的軍事性質,推測為觀望山下道路和把守這個豁口的哨所。哨所遺址在整個山城的防禦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東牆東門

山城東門寬4米,兩側城牆成摺尺形,有戰爭時可以從正門迎擊,也可從側面攻擊,這是高句麗早期山城的一大特點。

距今20_多年的歷史,原牆主體依然保存完好。讓人不得不驚歎高句麗人高超的築牆工藝。

南牆及南門

這是山城的南門,它是城牆這端留口形成的門。下面是懸崖,高20米,是人工與自然結合的傑作。門寬2米,是山城裏最小的一個門。

這段牆是沿着山樑砌建的,與其他牆的構建方式不同,採用水平的方法分段建造的,有點像階梯牆,這種修建手法有利於人在牆上活動行走。牆的另一端和懸崖相連,也是藉助於天山屏障。當年高句麗將士就站在這裏防禦着溝口和馬道上來往的行人。

遊客們,五女山山城的遊覽到此結束,希望大家下次再來。

2022年遼寧景點導遊詞 篇18

“張氏帥府博物館”原“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座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內,1988年12月對外開放。該館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

張學良舊居從建設至今已經有88年曆史了,瀋陽人稱其為“張氏帥府”、“大帥府”,是張學良將軍及其父親張作霖的官邸和私宅。這是由青磚高牆圍起的院落和院外若干建築所組合成的龐大建築羣,於1920xx年由張學良將軍的父親張作霖興建,1920xx年入住。以後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築體系,各個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上個世紀後期,“張氏帥府”被國家列為全國優秀近代建築羣。

1985年,瀋陽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張氏帥府”稱謂公佈這一建築羣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遼寧省政府也以“張氏帥府”名稱公佈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中國國務院以“張學良舊居”稱謂公佈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遼寧省在此設立“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十幾年來舉辦了各類展覽,接待了大量觀眾和遊客,成為瀋陽市享有崇高聲譽的博物館和旅遊游泳景點。

張學良舊居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主政東北時的官邸和私宅。從1920xx年興建開始到1933年止逐步形成了由中院三進四合套院,東院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羣以及院外的趙四小姐樓、邊業銀行、帥府辦事處等風格各異的建築體系,是我國近現代優秀建築羣之一。

舉辦各種展覽,對羣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該館主要功能,建館以來的基本陳列包括《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業績展》、《張作霖與奉系軍閥大事記展》、《人民海軍好參謀長張學思將軍業績展》及《名人訪帥府》等展覽。近年來,先後舉辦了《中國近現代史文物圖片展》、《紀念九一八事變六十週年文物圖片展》、《一個日本憲本的懺悔》、《紀念閻寶航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展覽》、《慶祝張學良將軍九八華誕蘭花特展》等90餘個專題展覽。復原陳列包括《張作霖卧室、辦公室、書房、議事廳復原陳列展》、《張學良、于鳳至卧室復原陳列展》、《張學良辦公室復原陳列展》、《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室復原陳列展》、《老虎廳“槍斃楊常”復原陳列展》、《張氏家廟》等近10項展覽。該館還引進了有關張學良將軍一生足跡的音像供大家觀看。該館的科研學術成果豐碩,曾出版發行了《張氏帥府》、《張學良舊居》、《張學良將軍畫冊》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均產生一定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liaoning/4k43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