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遼寧導遊詞 >

遼寧景點導遊詞

遼寧景點導遊詞

遼寧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遼寧景點導遊詞

遼寧景點導遊詞
遼寧景點導遊詞篇1

張學良故居陳列館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

張學良故居陳列館,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是奉系軍閥首領“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和其長子“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的官鄰和私宅。

張學良故居陳列館建築羣,從1920xx年開始興建,到1933年截止,形成了由中院、東院、西院和院外四個部分組成的風格各異的建築羣。張學良故居陳列館總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1985年3月,瀋陽市人民政府將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2月,遼寧省人民政府公佈其(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7月,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發文,把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建築羣列為全國優秀建築羣之一。199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院始建於1920xx年,建成於1920xx年。中院是傳統的中國式建築——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呈漢字“目”字型,青磚成瓦,飛檐獸吻挑脊,雕樑畫棟,朱漆廊柱。石鼓柱礎,石條台階,方磚方石鋪地,是磚木結構的仿王府式建築。全院佔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棟,計57間,建築面積1460平方米。

中院正門前有青石板鋪墊門階,門階兩旁立有上下馬石。正門兩側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獅子抱小獅子。正門房共七間,中間為門洞,中三間為回縮門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繪雀替和樓空雕花。朱漆大門扇上繪有秦瓊、敬德兩個門神,門洞內懸着一塊橫匾,上書“治國護民”四個大字。

經過門洞我們進入帥府的人進院。一進院門洞兩側各三間,東在門為警衞室、傳達室;西三間為電工室、電話室。東西廂房各三間,東廂房是帥府的內帳房,掌管帥府內的財務開支。西廂房是呈啟處,設文武呈啟官,專門接待稟報、引進前來帥府公平或拜訪的文武官員。

與二進院相間隔的是一座7米高牆,中間開有大門,門口透雕裏花頂飾門樓,稱為垂花儀門。兩門柱有護柱抱鼓石和石獅伏立的步鼓門枕石。門內有一座兩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對開,兩側可以沿迴廊繞行人內。此處儀門是張作霖當年迎接貴賓舉行儀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來,木屏中開,張作霖出迎,客人可以從中開的重門直入二進院。帥府人員和普通客人都從木屏兩側繞行沿迴廊進入。今天,前來參觀的客人全都是貴賓,所以儀門大開,歡迎各位貴賓進入二進院參觀。

二進院呈長方形,周圍有起台迴廊四合。二進院是張作霖辦公和會客的地方。正房7間,中間一間為過廳。門前,修一雕花門樓,門樓正上方懸一橫匾,上書“望重長城”,。這是當時的鄉紳送給張作霖的,頌揚張作霖威望象長城一樣厚重。正房東三門依次是張作霖的卧室、辦公室。西三間是會客室和書房。

東西廂房各5間,東廂房中間為廳,南屋為祕書長室,北屋為內收發。西廂房是一般祕書室。

正房東三間原是張作霖居住和辦公的地方,現在裏面展出的是張作霖及六位夫人的蠟像。坐在中間的就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張作霖1875年出生,1920xx年死於皇姑屯事件,享年54歲。張作霖左邊戴項鍊的那位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趙夫人,,她是張學良的生母,趙夫人與張作霖同歲,21歲與張作霖結婚。生有長女首芳、長子學良、次於學銘。在1920xx年4且去世,享年38歲。

一生沒有到帥府居住過。坐在炕上的另一位是繼配盧夫人。1920xx年秋天與張作霖結婚,為張作霖生有2個女兒。趙夫人去世之後,張學良姐弟三人由她養大,所以張學良一直都非常尊敬盧夫人。1974年去世。張作霖右邊靠近的是三夫戴夫人。右邊另一位是四夫人許夫人。許夫人為張作霖生有2男2女,張學思就是許夫人所生,張學思是張家唯—一個共產黨員,曾任海軍參謀長。許夫人一生教子有方,1920xx年去世。外屋南側是五夫人壽夫人。滿族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精明能幹,張家的一切內務都由她一個人打理。為張作霖生有4個兒子,母以於貴,是張作霖最喜愛的夫人。1966年在台灣去世。北面的是六夫人馬月清。這位夫人比張作霖小五歲,張作霖去世的時候,年僅23歲。為張作霖生了最小的一個女兒張懷敏。1975年在台灣去世。

參觀過蠟像展,我們參觀帥府的三進院。三進院與二進院相似,是帥府的內宅,張作霖的家屬大都住在此院。正房7間,中間供奉張家祖宗靈位。東屋為張作霖二夫人盧氏居住(張作霖原配夫人趙氏於1920xx年去世,尚未進帥府)。西屋原為三夫人戴氏居住,去世後,1920xx年張作霖娶五夫人壽夫人,曾居住此屋。東廂房為四夫人許氏居住,張學思同志生於此屋。

西廂房是張學良與于鳳至居住的地方。進入西廂房,迎面有一橫幅,上書“天下為公”,這是孫中山先生1920xx年4月為張學良寫下的墨寶,孫中山非常賞識張學良的才幹,希望他能以天下為己任。橫幅的下面是一座大鐘,上面的時間是午夜兩點鐘二這正是“9.18事變”中瀋陽失陷的時間。北屋是張學良與于鳳至的卧室,二人結婚時,新房就設在此屋,在此屋兩個人生有三男一女。現在屋內有木牀一個,是從民間收集來的;梳粧枱一個,是壽夫人使用過的,在小青樓發現並搬於此;漢白玉根雕茶几一個,這是此屋原物。南屋是張學良的書房。

1920xx年以後,大青樓建成,張作霖搬入大青樓一樓辦公。家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樓內,三進四合院改成巡閲使署辦公處。

遼寧景點導遊詞篇2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瀋陽市全體市民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瀋陽的風景名勝之一的“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0xx年)是清太祖遷都之際草創,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極建成。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瀋陽故宮”從此成為“陪都宮殿”。“瀋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並使用過的宮殿,距今巳有360餘年的歷史。在全國現存宮殿建築羣中,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居全國第二位。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的發祥重地,也是清統一中國後東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

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台殿閣各式建築70餘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佈局分為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內宮闕。南端是大清門,也是故宮的正門。向北依次是崇政殿、鳳凰褸、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築。

大清門是日常朝會時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羣臣謝恩之處。明朝著名將領洪承疇降清後,就從此門進入,受到皇太極的接見。大清門東側這處建築叫祖廟,祖廟是愛新覺羅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廟也稱“太廟”。

順着大清門北面的御路拾階而上,台正中便是氣勢宏偉被稱作“金鑾殿”的政殿。它建於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築,南北闢有隔扇門,前後是石雕欄杆。殿頂蓋為黃琉璃,十分壯觀。殿內掾間繪滿飛雲流水,樑架上全部是“和璽” 彩繪,給人以高潔典雅之感。殿內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龍蟠柱,柱後有貼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金龍寶座,寶座兩側有鼎式香爐、軒轅鏡和太平有象等裝飾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東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還設有四口大缸,都盛滿清水以防水災。古代稱它是“門海”,來象徵缸中水多似海可撲滅火災,所以又被稱作是“吉祥缸”。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點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會議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極的稱帝大典及清天聰十年四月“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典禮就在這裏舉行。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歷代皇帝東巡時,都在這裏臨朝聽政。

崇政殿前,東西各有五間廂樓,東為飛龍閣,西為翔鳳閣。殿後是一個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約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極極其后妃的寢區。沿台階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輝煌的高樓----鳳凰樓。它的原名叫翔鳳樓,直到1743年才有鳳凰樓之稱。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户,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與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樓為三層,是三滴水式建築。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迴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台上台下的道。風凰樓既是後宮的大門,又是整個宮殿建築的制高點。在樓上觀看日出,極為美妙。所以“鳳樓曉日”、“鳳樓觀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觀。鳳凰樓正門上額的“紫氣東來”金字橫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過了鳳凰樓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極的後宮了。正中是清寧宮,清寧宮原叫“正宮”,是五間十一檁硬山式建築。東一間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稱暖閣。正中隔一間璧,把寢宮分為南北兩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稱“龍牀”。1643年皇太極就在南室“端座無疾而終”,終年52歲,後葬於昭陵。西四間為皇帝祭神、行禮的神堂。清寧宮庭院的東南角有一根硃紅色木杆,木杆頂端有錫鬥,這木杆叫索倫杆,滿族人稱它為神杆。錫鬥內放米穀碎肉來喂烏鴉。

清寧宮兩側是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衍慶宮;西配宮有麟趾宮和永福宮。東西配宮均為皇太極和妃子們居住之所。清寧宮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壘起,低於屋背的煙囱,人們從正面是看不見的。從清寧宮這一系列建築中,我們可以發現瀋陽故宮的兩大建築特點:一是保存了濃厚的滿族特色即口袋房、萬字炕、煙囱豎在地面上。二是宮高殿低,清寧宮及其四所配宮均高於皇帝議政的崇政殿和東路的大政殿。這是因為清朝奪取政權前,滿族是一個牧獵民族,受生活習慣的影響,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處,以防野獸和洪水的侵襲。這與北京故宮恰好相反。

清寧宮高台之後是“後苑”,也叫“御花園”,內有碾磨房、二十八間倉、後宰門等建築,是皇帝膳食的供給區。並有地下窨道與清寧宮相通。

在崇政殿、清寧宮高台兩側有“東所”、“西所”。東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等。東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給太后請安之處,也皇太后的寢宮和存放實錄、玉牒之處;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極殿、繼恩齋和崇謨閣等。西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聖訓》、《滿文老檔》的地方。崇謨閣的建築形式是別具一格的,它為捲棚式建築,是在清乾隆年間增建的。

東路是以大政殿為主體,兩側輔以方亭十座,稱“十王亭”。大政殿建於努爾哈赤時期,是故宮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築。大政殿下是高約1.5米的須彌座式台基,周圍繞以雕刻精細的荷葉淨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頭眼”式隔扇門,內外排柱40根,正門前有雙龍蟠柱。殿頂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寶瓶火焰珠。殿內有精緻的斗拱、藻井天花,樑架上用“和璽”彩繪,上有黃琉璃瓦綠剪邊的頂蓋。整個建築顯示出極強的美感和莊嚴秀麗的裝飾藝術情趣。大政殿是皇帝舉行大型慶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

遼寧景點導遊詞篇3

象牙山位於開原市東南29公里處的松山堡境內,距鐵嶺43公里。屬省級森林公園。景取面積32平方公里。主峯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險,洞幽,泉深,林密,野曠等特點,為歷史上開原八景之一。

説到開原,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開原是隸屬於鐵嶺市的一個縣級市,東西長89公里,南北寬86公里。全市區域面積2856平方公里,人口57萬,下轄8個鎮,15個鄉。開原礦產,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銀,銅,煤,大理石等。大理石的儲量10億立方米。其中野生資源有人蔘,蕨菜,榛子等,榛子曾在清代被列為貢品,素有“御榛”之稱。開原供水資源豐富,有省,市,縣三級水庫7座(清河,南城子,柴河,關門山,馬家寨,老關堡,老山子),境內還包括遼河,沙河等7條河。開原市農業特別發達,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山楂產量居全國之首。開原的大蒜在全國享有盛譽。

開原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其中有崇壽寺塔,普覺寺,清真寺,古城遺址等人文景觀。還有清河水庫風景區,象牙山風景區,黃旗寨隔洞等自然景觀。開原也是多民族聚居區,蒙,滿,鮮,回等13個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61%。文化傳統與文化積澱頗深,極具開發價值。 象牙山景區風景優美,山上有藏經洞,卧佛,仙棚,古烽火台等景觀,已載入《開原縣誌》。

這裏還有優美傳説:傳説上古年間,八仙與南極仙翁經常到此山雲遊。林間樹下品茶,對棋,察看民情。見山下連年乾旱,百姓飢寒,便將裝滿水的茶壺留下,潤萬物,渡蒼生。從此,清泉不斷,河水長流,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從而人們經常到山下壺泉,降香,供俸,拜泉飲水。以求消災解難,強身建體,益壽延年。這也是開原為什麼水資源豐富的原因。順便提一下,趙本山反映農村題材的新作《馬大帥》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腳下,可見象牙山的景緻不一般。 我們所要遊覽的路線包括“藏君洞,天平嶺,萬象塔,聚仙棚,壽星過“等,其中以天平嶺,夾心石最為奇趣,之所以稱之為奇,是因為爬天平嶺要有些技巧,必需掌握重心,適時藉助石階旁的樹木,巖壁等方可登上峯頂。所稱做趣,趣在夾仙石,只能容下一人,側身而過,胖些的恐怕要費些力氣了。並且這樣的景點還不止一個,到時候大家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夾一夾的樂趣。

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清詩屏”,也是景區的主要入口,松山堡鄉歷代秀才顯官很多,大家看到的就是歷史文人的代表。我們順路往裏走,看一看牆內有關象牙山典故,傳説的碑文。現在我們拾階而上前面就是“藏君洞”。為什麼叫藏君洞,這裏有個典故;傳説唐代大將薛禮薛仁貴東征高句麗時曾屯兵於此,正要紮寨,忽降大雨,於是就躲進此洞,故名“藏君洞”。洞口狹小鬚毛腰進入。大家出洞後是不是有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的感覺。大家抬頭看上面我們就稱之為“天平嶺”。天平嶺是考驗我們自身平衡能力的,爬嶺時大家注意安全,要適時藉助巖壁,樹木等才可以爬上去,讓我們親身體會一下吧!看如何平衡自身的重心。

讓我們回望一下山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半山腰,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過了“天平嶺”,我們就到了太極洞。大家可以看見石洞上方有個太極圖,説到太極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太極與八卦是古人解釋因果,推演數理的依據,是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物。大家知道的《周易》也是根據其演化而來。傳説太極屬混沌狀態,一陰一陽,一實一虛且互相交匯。古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爻,六爻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演萬物。”洞雖不大,可是仙人推演數理之地。 繞過太極洞,可見金蟾福地,傳説八仙與仙翁留下仙壺以後,金蟾路過此地品清泉之後覺心曠神怡,於是就不想回去了,因為此地有奇山異水,於是他就在此修行,漸漸的在此處留下身影,後來人們稱之為“金蟾福地”。

標籤: 導遊詞 景點 遼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liaoning/7lpm4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