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意式風情街導遊詞(通用3篇)

意式風情街導遊詞(通用3篇)

意式風情街導遊詞 篇1

天津意式風情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保存尚好的意大利風貌建築羣,這裏幾乎包含了意大利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該街區內步行道鋪有意式風格的鵝卵石和花磚石,路燈全部為歐式造型。路牌、電話亭、果皮箱等配套設施也全部採用意式風格設計。除各色餐飲娛樂場所外,該街區內還設有服飾街、皮具街、旅館街、工藝街等。

意式風情街導遊詞(通用3篇)

白天,這裏還有一種難得的安靜,你完全不用擔心是否有車來車往的不安全因素,放下心來悠然的閒逛。在這裏可以淘到很多好玩的東東,歐洲的好多小物品小裝飾這裏都有售。悠閒的午後,點一杯意式咖啡坐在門口的竹椅慢慢品嚐,夕陽把影子打在了那或土黃、或紫紅的牆壁上,有種醉醉的感覺。晚上,到餐廳品嚐美味的異國情調佳餚,看看各色文藝演出,無論是高雅的室內音樂還是激情四射的搖滾樂,都能夠徹底的放鬆與滿足。

中國唯一的一個意租界。也是意大利在境外的唯一一處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9個租界之一。意大利對華貿易有限,來華商人不多。但天津意租界注意市政建設,將其發展成一處高級住宅區。沿街建築不許雷同。意式建築角亭高低錯落,滿眼圓拱和廊柱,廣場、花園點綴其間。1902年6月7日開闢。面積771畝。位置在天津奧租界與天津俄租界之間,南臨海河,北到京山鐵路。距離東火車站不遠。與市中心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意大利領事館位於大馬路(建國道52號)首任領事:費洛梯(FILETE)上尉。

意租界原是一片露天儲鹽場地——“鹽坨”,以及沼澤和垃圾堆。在進行認真勘測和規劃之後,即展開全面的建設。1914年,天津意租界將大馬路(建國道)建成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並最先將所有道路修成高級路面。

意大利風情街是近年天津最熱門的景區之一,地方不大,卻值得走走逛逛,你會遇見很多拍婚紗的在這裏選景。就連不少電影如《南京!南京!》《非常完美》也曾在此拍攝。因歐式風情與名人古宅的相間融合,漫步其中,彷彿置身國外,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包圍。以潺潺流水的噴水柱的馬可波羅廣場為街區中心,周邊瀰漫着浪漫的氣氛。在意大利老租界裏,還有梁啟超的飲冰室、曹禺故居、李叔同故居、袁世凱及馮國璋的府邸等舊居,建築仍在,味道稍變。許是入駐的酒吧、西餐讓這裏有失一分寧靜,但饕餮愛好者品味其中也不失為一種樂趣。喜歡拍照的,最好早點來。電話 ; 交通 乘5、8、27、634、638、638區間、639、645、645區間、663、672、676、802、806、806區間、832、836、905、961路等公交車可直達 門票 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 用時參考 1-2小時

由於意大利風情街就在我們酒店旁邊,所以晚上經過的適合,來這裏逛逛!天津意式風情街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原意大利租界,由河北區五經路、河北區博愛道、河北區勝利路、河北區建國道這四條河北區的道路合圍起來的四方形地區統稱為意大利風情區,目前保存完整的歐洲建築近200餘棟。天津意式風情街以體現濃郁的意大利風情為宗旨,將風情區建設成為集旅遊、商貿、休閒、娛樂和文博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區。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了。

意式風情街導遊詞 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意大利風情街。這裏正在舉辦意式風情旅遊節活動。我們觀看了街舞表演、小提琴演奏、COSPLAY表演的《真三國》,我們還參觀了唐寅的“威尼斯記憶”油畫展、國畫大師範曾的畫展,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這裏還有街頭速畫、行為藝術、人體彩繪,非常熱鬧!

讓我最開心的是:街舞表演後,街舞表演團團長邀請我和其他幾個小朋友跟她一起學街舞,看誰學的最好。經過三輪PK,我和另外兩名小朋友勝出,我們每人得到一件紀念T恤衫作為獎勵。只可惜爸爸媽媽沒帶照相機把這些鏡頭拍下來!

意式風情街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諸位來天津古文化街參觀遊覽。1985年建成的古文化街為天津城市增添了幾許異彩,以其特有的“中國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吸引着來自遠來的異鄉遊客。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後該稱“天后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彙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后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廟宇。

天后宮始建於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0_年,坐東朝西,是天津市區目前最古老的建築。

天后宮,從東到西,由戲樓、幡杆、山門、樓牌、前殿、正殿、藏經閣、啟聖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鐘鼓樓、張仙閣和配殿等建築組成。

幡杆,在天后宮門前。據説,幡杆初立時,一方面掛燈,為往來三岔河口的漕船導航,另一方面則作為天后宮的陪襯物,使整個建築羣顯得錯落有致,氣勢不凡。後來,幡杆在農曆每月七年級、十五進香日及廟會期間,專門懸掛天后封號長幡。

山門是磚木混合結構組成。門額是用整磚雕刻“敕建天后宮”,這個山門是清朝乾隆年間增建的。

進得山門,迎面是木結構的兩柱--樓式牌樓。牌樓是元、明時代天妃宮前的標誌。“護國庇民”意思是“上以護國家,下以庇民生。”

在牌樓兩側的,北邊是鼓樓,右邊是鐘樓。

過牌樓,就是前殿。前殿是天妃宮最早的山門,供奉護法神王靈官和人稱“四大金剛”的“千里眼”、“順風耳”、“加善”、“加惡”。

越過前殿,就是天后宮的主體建築正殿,正殿是敬奉天后娘娘的地方,天后娘娘中局佛龕,身披霞披,頭戴鳳冠,四位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兩旁。

穿正殿,即為藏經閣。藏經閣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閣。現為民俗博物館展廳。

在藏經閣的後面,過甬路,為啟聖祠,即後殿。

昔日,天后宮供奉主神,當然是天后娘娘。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天后宮在漫長的歲月裏,形成了佛道混雜,百神聚集的複雜情況。南北配殿供奉王三奶奶、挑水哥哥、送藥天師、白老太太、龍王、藥王諸神。

現在的天后宮內兩側廂房陳列有介紹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綜觀天后宮的建築,經歷了各個時期的重修、大修及重建階段,形成了其特有的風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0jre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