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風光導遊詞(通用17篇)

風光導遊詞(通用17篇)

風光導遊詞(通用17篇)

風光導遊詞 篇1

朋友們,從迴鑾寺出發,再南行約1.5公里的路程,我們就要開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但景點較為分散,往返路程約9公里左右,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

我們現已到達綿山的第一個重要景區——龍頭寺。龍頭寺是綿山入口處的咽喉,地勢十分險要,從這裏向南可直插綿山腹地。寺分為上下兩層,上為龍頭寺,。下為關帝廟。從龍頭寺出來,沿途兩山對峙,怪石磷響,風景絕佳。小路像一條飄帶盤繞山腰。朋友們請繼續向上爬。在這個險要處,有一個巨石壘堡當道而立,高約7米,寬4米,在堡門裏有屋子,供人看守。門前是一條很深的溝,設有門板吊橋。從上面的瞭望孔口能看見進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將吊橋放下,待來人通過後,便又將吊橋扯起。門的左右是深淵絕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繼續前行,不遠處就可看到一高數十米,寬三四餘米的凹崖,崖根處有數十個碧綠的石乳倒掛在石壁之上,被稱作“石乳泉”,據説此水可療痼疾。過了石乳泉,山勢愈加險要,沿途羣峯環繞、煙雲縹緲、兩山對峙,不知腳下的路在何方。其實“綿山十里山水畫卷”這才開始。首先看到的是建於懸崖絕壁處的白雲洞,洞內有團團白雲不斷湧出,據説還能預測陰雨。過了白雲洞,來到一座木橋上,橋上怪石嶙峋,橋下萬丈絕澗,行人都必須貼壁而行,萬分小心,可見橋之險要。傳説綿山山主田志超最初來綿山時,前有斷崖擋路,後有猛虎追趕,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過。所以這座橋就被後人稱之為“兔橋”,前面1公里處的另一座橋被命名為“鹿橋”。

風光導遊詞 篇2

這是大羅宮的第一層建築叫財神殿,此殿中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別是利市仙官和招財童子。武財神趙公明座元寶座,左手持元寶,右手拿鐵鞭,兩位文財神一位懷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寶。大家可以看一下這香爐上的這幅對聯,是為了歌頌綿山的開發者閆吉英老闆而寫的,大家可以在這裏燒幾柱薄香來祈求自己來年發大財,大家上香的時候也得注意一下,不管是在佛家還是在道家,都講究的是神三鬼四,所以您上香的時候可以上三柱而不能上四柱,如果您不是道家或佛家的信仰者那也請您保持一份肅靜,信則有不信則無。

參觀了第二層的救苦天尊殿,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羅宮的第三層建築——三官殿。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稱作三官大帝,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解難,水官能赦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就常拜三官大帝。附近的鄉親為了感謝三官大帝除去水怪便在此處修建了三官殿。大家也可以進去拜拜,祈求三官大帝賜福、解難、赦罪。

看過第八層的200多尊雕塑,欣賞過第九層“介休三賢”的畫像,領略了第十層百名書法家題寫的108塊《道德經》木刻全文,拜過了第十一層的道教最高尊神——無形、無名、無上天尊,品味過羣仙殿內借鑑永樂宮壁畫繪製的300平米《羣仙朝元圖》,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羅宮的頂層建築——藏經閣,珍藏有《道藏》、《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二十四史、《金剛經》、《尚書》等道教、佛教、儒教各類經典藏書數萬冊,包括書法、雕塑、繪畫、考古、建築等門類,是全國風景名勝區中藏書最多的景區。

風光導遊詞 篇3

遊客朋友們好,歡迎遊覽撫順永陵!

在關東地區,有著名關外三陵:昭陵(北陵)、福陵(東陵)、永陵。永陵被譽為關外第一陵。

永陵,始建於155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為永陵,至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是目前保存最完好,修動最少的帝王祖陵。陵內葬者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扁古。

一、下馬碑

清代的皇陵、宮陵、王府及壇廟前,兩側的甬道上均設有下馬碑和下馬木,作為官兵人等下馬標誌。永陵作為清王室的祖陵,下馬碑更顯得神聖而莊嚴。

永陵建陵之初,下馬標誌為木牌。1783年,年近七旬的乾隆皇帝最後一次東巡祭祖時下旨,把盛京三陵原有的木質下馬碑全部換成石刻的下馬碑。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豎立在永陵陵宮正門前1公里處的兩座下馬碑。

兩座下馬碑相聚120米,碑上用滿、蒙、漢、藏、回五種文字刻着:諸王以下官員至此下馬。

二、正紅門

永陵的正門稱為正紅門,又稱前宮門,它是永陵的總門户。

此門是一座硬山式通道門,共三間,每間有兩扇對開木質柵欄門。門及前後檐柱均塗紅色,頗具滿足祖先的生活特點,不禁使人聯想到滿族依山傍水的生活特點。

柵欄門在國內皇陵建築中極為少見,建築風格獨特,堪稱一絕。長達數千年的部落生活,使滿族祖先們具有強烈的疆土意識,以山為寨,立柵為城,便是這種疆土意識的濃重縮影,作為清代陵寢建築的鼻祖,永陵之所以要用木質柵欄門,意在懷念祖先創業時那段艱難的歲月。

二、神門與神道

這裏就是永陵的前宮院,大家看,我們腳下的是三條石甬道,這三條甬道與永陵的正紅門、啟運門一樣,曾是清代皇權的象徵。

永陵正紅門、啟運門均為三間門,正中為神門,左為君們,右為臣門。與門一樣,陵內的石甬道也是3條,中為神道,左為君道、右為臣道。神門與神道是陵內所葬清王朝六位祖先的靈魂行走的。其它人、包括皇帝均不得由此出入。

皇帝祭祖時要走君門,隨從則走臣門,皇帝祭祖時要用蘆蓆在門前搭蓋帷幕,將神門遮擋起來,避免看見此門,以示對祖先的尊敬。今天,永陵的神門、君門、臣門與神道、君道、臣道對遊人已經不具有任何約束力。

三、四祖碑樓

與其它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二是葬在這裏的四位皇帝皇帝生前並無建樹,只是因為子孫為帝而貴,被清王朝追封為“肇興四祖”,我們現在看到的4座碑樓,就是“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碑樓。

原始的滿族人有“祖孫父子生同居,死同城”的傳統,而後世的滿族人則講究“四世同堂”。清王朝的“肇興四祖”輩分不同,長幼有別,四座碑樓卻樣式一致,於前宮院內一字排開,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給人以不分先後大小,不講輩分高低之感。

清入關以後,歷朝皇帝生前死後都為自己建造了單獨的陵寢,這樣永陵的“四祖碑樓”也就成了大清皇陵中的一曲絕唱。

四、坐龍

與坐落在瀋陽的福陵和昭陵相比,永陵的歷史輩分最大,建築規模最小,儘管如此,我們仍然不可小視它,因為這裏值得一看的東西很多,耐人尋味的歷史典故也不少,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道去看看坐龍。

這就是著名的永陵“坐龍”,它是一種國內罕見的浮雕,龍首狗身,共16條。坐龍分別盤坐於四座碑樓前後二門左右兩側的石壁上,兩隻前爪直立撐地,尾部卷坐壁底,大家不妨在腦海裏網羅一下所見過的龍,似乎從未見過龍像狗一樣坐着,那麼,坐龍究竟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狗是滿足祖先的崇拜物,龍則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物,傳説中狗曾救過努爾哈赤的命,不過,滿族的祖先因遊牧、打獵而崇尚狗,稱其為天龍,將龍與狗合為一體,坐龍便誕生了。

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龍是用來象徵清王朝祖先的,向人們暗示着,清王朝既能打天下,也能坐天下。

五、功德碑

聳立在四座碑樓內的四座石碑,即清王朝“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德碑。四座石碑規格一致,建築形式相同,只是碑文的內容不相同,碑文由御筆秦撰,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合璧刻寫。

據史料記載,四祖碑樓建於兩個時期。肇祖、興祖之碑立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景祖、顯祖的碑立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碑樓內的四座石碑是在北京郊區刻制而成後運到這裏的。

六、啟運門

啟運門,又稱內宮門,是方城、寶城的門户。這道門為什麼叫做啟運門,其中有一個典故。據永陵《大事記》記載,順治八年(1651年),清王朝封永陵的後山為啟運山,順治十八年(1661年),又命名永陵方城門為啟運門,永陵享殿為啟運店。

《現代漢語詞典》對“啟運”一詞的解釋就是“起運”,封山、殿、門為“啟運”,無外乎就是説清王朝的好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而清王室對此的解釋就是:“光啟宏圖,肇興帝業,開先裕後”。

啟運門是一座單檐歇山式建築,兩側有袖壁,由6扇硃紅門板製成,每扇門上裝飾着九九八十一顆鎏金銅釘,並各配有一個銅門環,在中國封建社會裏,自然數以九為大,九是皇家御用數字,皇帝稱為九九之尊,所以皇家的門上有橫九、豎九共九九八十一顆銅釘,逐次排列,老百姓的門上不允許釘銅釘,因此才叫做白釘,可見清代封建等級之森嚴。

七、螭吻

在啟運門和啟運殿上,各有一條螭吻被寶劍刺在門脊和殿脊之上。傳説螭吻是龍的二兒子,生於大海,生性兇猛,且能噴水成雨,有滅火之威。啟運門上被寶劍刺在上面的那條龍,就是傳説中的螭吻,用作鎮火防災。

大家仔細看,啟運門上的寶劍,劍柄是兩個火焰圈,內裏嵌了字,東邊的火焰圈中鑲着“日”,西邊的火焰圈中鑲着“月”,日月和為明,而將日月拆開則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味。

永陵修建之初,清王朝剛剛入主中原不久,順治皇帝擔心江山不穩,於是便在這裏將日、月拆開,意為破明,並希望祖先能夠保佑大清皇帝。另一層意義是,啟運門脊形如一條長長的扁擔,西挑日,東擔月,象徵着清王朝“肩擔日月,一統天下”之意。

八、啟運殿

建在方城內的啟運殿是永陵的中心建築,啟運殿內供奉着四祖黃帝及皇后的神位。

請大家隨我進入殿內一起去參觀,這四座暖閣是康熙元年(1662年)所建,是用來供四祖黃帝和皇后休息的地方,暖閣設有8個龍鳳寶座,這是四祖皇帝及皇后的座位。

道光九年(1820_年),道光皇帝來這裏祭祖,曾留下龍褂一件。在道光皇帝之前,乾隆皇帝因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再東巡祭祖,而將兩件龍袍分別留在福陵和昭陵,叫守陵人逢祭日掛出來,替他向祖宗盡孝,顯然道光皇帝是在效仿祖宗。

道光皇帝執政後,僅東巡祭祖一次,由於清王朝日漸衰落,他形色匆匆,並從此結束了有清以來的這項盛典,稱為清王朝皇帝東巡祭祖的終結者。

九、寶城

這座呈八角馬蹄形的城叫做寶城,又稱“月牙城”,這就是陵寢的墓葬所在地,清王朝的六位祖先就安息在這裏,皇家的墳冢稱為寶鼎,容納寶鼎的城就被稱作寶城。

永陵寶城寬20米,縱深18米,三面有青磚高牆環護,加上前面有雄偉高大的啟運殿做門面,寶城便形成了一個封閉式的空間。寶城分上下兩級平台,上層的三座寶鼎,中間葬着興祖福滿,左面是景祖覺昌安,右面是顯祖塔克世,興祖德右上方有一塊小平地,下面葬着肇祖猛哥帖木兒的衣冠。

在墓地的5座寶鼎中,只有興祖福滿的墓是原葬,其餘4座是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遼陽的東京陵遷到這裏的。

十、神樹

永陵興建之初,在興祖福滿的墓前,生有一株巨大的古榆樹,這棵樹就是被乾隆皇帝追封的“神樹”。

相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當政,欽天監夜觀天象,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就像100條神龍在騰雲駕霧。崇禎皇帝害怕混龍出世,自己的皇位被奪走,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風水先生,到東北來破除100條龍脈。

風水先生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在山上挖溝割龍首,在山上壓小廟鎮龍氣,一連破了99條龍脈,只剩下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能走能飛,破不了,風水先生向,既然是旋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不破也罷,於是就回京城覆命去了。

恰巧在此時,努爾哈赤的祖父在長白山的部落被人打敗,他揹着父親的骨灰盒,沿着長白山走下來,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見天色已晚,找到西堡的一個小店要投宿。

店主人看他身背骨灰盒,怎麼也不讓他進店,無奈之下,他只好揹着骨灰盒來到龍崗山下,見有一棵大榆樹,樹幹離地三尺分叉,於是便把骨灰盒放在上面,然後再去住店。沒想到第二天來取骨灰盒時,卻發現骨灰盒長到了樹上,他借來一把斧子想砍樹取盒,大樹竟流出幾滴血出來。

他找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看罷這裏地勢地形後,説:“這兒是一塊風水寶地,前有呼蘭哈達相照,後有龍崗山相依,龍崗山上有12個山包,你家裏將有12代皇帝可做,天意不可違,你就把骨灰葬在這裏吧”。

努爾哈赤的祖父就把父親的骨灰葬在了這裏,然後回長白山將部落遷到了這裏。前面説的那條懸龍,就伏在這棵大榆樹上,被努爾哈赤的祖父壓中了,後來的清王朝果真出了12位皇帝。

這段傳説意在宣傳“君權神授”,同治二年(1863年),所謂的“神樹”被一場大風颳倒,最後枯竭而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棵小榆樹,是第二代“瑞榆”,它是新賓滿族自治縣成立後,永陵人在此種下的,如今它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一派方興未艾之勢。

十一、招魂葬

古時候,一般百姓人家講究供奉祖宗三代,帝王則要追尊四祖,這是古代宗法制度決定的。皇太極在盛京黃衣稱朕後,為依宗法制度,曾經做過將四祖歸於一處,建造自家祖陵的夢,但由於其家族最高的一位老祖猛哥帖木兒的遺骨埋於朝鮮境內,無法遷回國內,因而沒有完成建造祖陵的夙願。

猛哥帖木兒生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曾任女真部落統領,後被明朝授為建州衞指揮使,1433年,猛哥帖木兒被七性野人所殺,藏於朝鮮境內一個名叫半山血的地方。

愛新覺羅家族可以説是東北的第一大家族,據相關資料介紹,其家族由猛哥帖木兒始之繁衍,到1920_年,620_年間家族人口已經繁衍到了30餘萬人,永陵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祖陵,當然不能少了猛哥帖木兒。讓這位高祖魂歸祖陵,不僅是皇太極一個人的夢,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眾望所歸。

順治五年(1648年),清王朝追封猛哥帖木兒為大清朝的肇祖原皇帝,並依照古已有之的“招魂葬”之法,用綢緞製成一套衣冠,於衣領上縫白綢一條,上寫肇祖姓名及生辰八字,葬入永陵寶城東北角。

現在,我們在這裏只能看到5座墳冢,而肇祖猛哥帖木兒之墓沒有墳冢,僅僅以魂的形式存在這裏。

今天我們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

風光導遊詞 篇4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昆明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蹟眾多,氣候四季如春,鮮花長開不謝,風景四季如畫,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譽。昆明各類旅遊設施齊全,是國際著名的風光旅遊城市、國家級的旅遊度假區和國務院首批公佈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昆明全市土地面積2.1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9萬公頃,湖泊面積377平方公里。全市範圍是高原紅壤地區,適宜種植稻穀、小麥、蠶豆、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烤煙、花卉、蔬菜、油菜等經濟作物和桃、梨、蘋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經濟林木。市域內有林地面積102.6萬公頃。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20°45′、北緯25°2′。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城枕羣山廓面湖,山川風景堪畫圖”。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温15度。氣候温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是極負盛名的“春城”。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季春。”昆明氣候濕潤,終年蒼翠滿城,花枝不斷,四時如春。優越的氣候條件使400多種花卉在昆明1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競相開放,其中尤為茶花、蘭花、杜鵑花、報春花馳名中外。昆明植物園是植物花卉薈萃之地,有近4000種熱帶、亞熱帶植物,以茶花最為著名。土特產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醬、香蕉、菠蘿及菠蘿蜜等。

昆明作為一座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也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昆明必遊景點有: 滇池 、 石林 、 翠湖公園 、雲南民族村 、 金殿公園 、 西山森林公園 、 九鄉風景區 、 圓通山 、 大觀樓 、 筇竹寺 、世界園藝博覽園等。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遊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 、海口體育館等景點。

風光導遊詞 篇5

侗寨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築物,是侗寨的標誌。在侗族南部方言區,幾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樓,是侗寨風光的一大特色。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

鼓樓的來源,眾説紛紜。民間傳説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置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説法更加神奇,傳説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蹟。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就"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肇興以鼓樓羣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台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鼓樓從外觀觀賞像一座寶塔,飛閣重檐,氣勢雄偉。全樓為木結構建築,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豎瓜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傳統為中央懸空一根為雷公柱、四根金柱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結構方法,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寓意"天長地久"。

鼓樓的平面均為偶數,一般有正方形、六邊形、立面均為奇數重檐,少則一層,多達十七屋,高度多為二十米左右,逐層收縮,最高頂閣內放置牛皮大鼓。頂部為攢尖、懸山、歇山等形式,頂端置葫蘆形塔剎。底部多數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塘火終年不斷。建築類型有廳堂式、幹欄式、門闕式、樓閣式、密檐式等多種。

侗寨建鼓樓,是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由全寨人集資修建。鼓樓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標誌。二是侗族族姓的標誌。三是侗族羣眾休閒的場所。四是年輕人社交的場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會議事的要地。七是傳遞信息或報警的工具。鼓樓的來源,眾説紛紜。民間傳説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置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説法更加神奇,傳説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蹟。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

風光導遊詞 篇6

各位先生、女士們,你們好!我叫_X,是這次為大家遊覽張家界的導遊。

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5A級的景區,在張家界裏,温度比平常要低幾度,而且裏面的樹多的數不清,是一座天然氧吧,裏面的景點都變化莫測,而且在下雨的時候,張家界最能體現出它的美。

這裏是張家界種最著名的豬八戒娶媳婦,這裏天空比其他地方要明亮很多,而且這裏總是有一個霧團,遲遲不會散開。看那!這團霧變化莫測,多像一個豬八戒揹着一個美麗的媳婦在原地踏步呢!這條在豬八戒娶媳婦旁邊的溪流是貫穿整個張家界的小溪,而且這個小溪的水經過國家認證,可以直接飲用。而且只小溪裏還有很多珍貴的娃娃魚,而且這的水百年不幹,一直流動,因此成為了張家界的一大奇觀。

這就是百龍電梯,百龍電梯氣勢雄偉,工藝複雜,運行高度326米,運行時間1分58秒,每小時運載量達4000人次,是“國際十大旅遊景觀工程”之一,而且百龍電梯是世界上最高、載重量最大、運行速度最快的全暴露户外觀光電梯,可謂是“天下第一梯”。

這就是“天下第一橋”,“天下第一橋”是自然形成的一座橋樑,橋約長20米,寬僅1。5至3米不等,而且這座橋很平坦,但下面可是萬丈深淵,在這種環境下,練就了這樣一個鐘乳石的橋樑,難道之不愧於天下第一橋嗎?

我們的路程結束了,我希望你們能記住這次旅行,再見!

風光導遊詞 篇7

好啦,各位朋友,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四洞溝景區的大門口。四洞溝景區於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20_年9月被百龍旅遊集團託管經營。請大家抬起頭來,我們的面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門樓,上書“四洞仙境”四個大字,這是著名的書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赴樸初老先生生前來四洞溝觀光遊覽後留下來的墨寶,意思是説四洞溝景區內峽谷幽深、溝壑縱橫、滿山滴翠、飛泉成瀑,宛若一處美妙的仙境。

來到赤水之後,大家心裏肯定在納悶,赤水怎麼這麼多“洞”呀?實際上,在貴州黔北地區,“洞”是古漢語的遺留用語,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工具書《説文解字》上解釋説:“洞者,疾流也!”從這裏可以看出,“洞”並不是指山洞或溶洞,在當地人的口語中,“洞”就是指瀑布之激流,“一簾瀑布”就是“一洞”。那麼我們四洞溝景區就是一條由四個大的梯級瀑布組成的幽深峽谷,總長4.5公里,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壯觀的瀑布,還可以欣賞翠竹、綠樹、繁花、桫欏和緩緩流淌的小溪以及千姿百態的丹霞奇石。請大家來到四洞溝景區的導遊圖前來,圖上清晰地標示了我們今天所要欣賞的四個梯級瀑布:水簾洞、月亮潭、飛蛙崖、白龍潭。等一會兒我們便從這個大門進去,沿着溪流兩岸的遊道,忽左忽右,宛如當年的紅軍四渡赤水一樣,不時地跨過閔溪,溯溪而上,去欣賞四洞溝的美麗景色,約需4個小時的時間。

【天恩橋】在驗票口的前方,溪流之中,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進入景區的第一個景點:天恩橋。您看,兩座巨型石板橋橫卧溪流之上,恍若上天所賜,專為大家的到來而精心鋪設的一樣,故名天恩橋。實際上,天恩橋的每塊石板均重達5噸以上,修建於160多年前,耗費了當地老百姓300多個工時。

【過驗票口】經過驗票口後,我們就完完全全地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啦。這條淙淙流淌的小溪名叫閔溪,溪水清澈乾淨,溪底丹霞巖石泛發紅光,溪旁河柳叢生,挨挨擠擠,遊道兩旁篁竹比比皆是,構成一個恬淡的世外桃源,所以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中外遊客稱四洞溝景區為“萬竹之園”、“沒有敗筆的景區”,從而使四洞溝景區獲得了“小家碧玉”的美譽。今天,我們就要親手去撩開“小家碧玉”那迷人的面紗。

【發電房】我們的面前出現了一排房子,大家猜一猜,這排房子除了居住外,原來還有什麼用途?(略為停頓)大家沒有猜到吧,這曾是四洞村的發電房,修建於1963年,當時造價僅1萬餘元,發電量只有幾個千瓦,不夠村子裏的照明用電,後來雖然更換了一台20千瓦的發電機,但終因發電量太小而旅遊業已蓬勃地發展起來了,所以被淘汰了,這棟房子也變成了居民用房,等會兒往前走幾步您就能看到已被廢棄不用的引水壩在無形中變成了閔溪汛期來臨時減緩洪水衝擊力的阻力壩,又在為新的造福人類的事業默默地奉獻着。

【擦耳巖、猴跳石】我們前進方向的右邊有一塊石頭,名叫擦耳巖,雖然我們今天所走的遊道已十分地寬敞,但在旅遊開發之前,這裏地勢險峻,卻又是當地村民進出的必經之道,所以每每經過只能擦耳而行。從擦耳巖的位置往溪流中望過去,溪流中幾塊巨石隨意擺放,不成規則。據當地老百姓相傳,有一年,道教鼻祖張三丰帶着一箱寶物準備去給東海龍王祝壽,當他走到四洞溝時,因迷戀溝中美景耽誤了時辰。雞叫了三遍之後,張三丰還沒有起身趕路的念頭,致使裝着寶物的巨箱不劈自開,但見箱蓋、箱體四散五裂,片刻之間便化為紅色巨石橫卧溪流之中,令張三丰懊惱不已。年長日久,這幾塊巨石便成了我們面前的這幅模樣,因經常有猴子在這些巨石上跳來跳去,故曰猴跳石。

【轎亭】顧名思義,轎亭就是轎伕營運的“車站”。這些轎伕全部是四洞溝土生土長的苗家漢子,其轎子又叫滑竿,全部就地取材,加工而成,兩根竹竿架上一把軟竹躺椅,人躺在上面,可以盡情地悠哉悠哉。因四洞溝景區由四個瀑布即四洞組成,而每個洞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所以從轎亭開始,坐滑竿的話,其政府指導價是每洞20元,最低優惠價是每洞10元;不過,我們團隊中重量級的人物坐轎的話,那就得付重量級的錢,給多少就看您自己的啦。

【竹筍、竹蓀】赤水市位於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交接之處,年均氣温17℃,降水量1200—1300毫米,生態植被良好,氣候四季宜人,是竹子的理想生存地。您看遊道兩旁,竹子成片成林,蔚為壯觀。大家都知道,春天是萬物生長髮芽的季節,也是竹筍拱土而出的時節,但是在赤水市任何一個地方,竹子都是在夏秋季節發芽成筍,拔節生長,持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您説奇怪不奇怪?!而且在竹林中還生長着一種特別名貴的食物:竹蓀。這個“蓀”是由“草”頭和“孫”字組成的,是一種叫隱花菌的菌類植物,屬擔子菌綱、鬼筆科。當枯死的竹竿和飄落的竹葉腐爛變黴以後,在一定的氣候、土壤、陽光等條件下,加上強烈的温差變化,年長日久便生長出竹蓀這種名貴的滋補食品。遠在古代,竹蓀便作為貢品進貢皇帝,被譽為“京果之王”,如今釣魚台國宴也經常以竹蓀烹製佳餚接待國際貴賓。從清朝中期至解放前,四洞溝等地出產的竹蓀價格最高時竟與黃金等價,一家三口的農户只要採到四兩到半斤的竹蓀便可保證全家人一年都不幹活,也不愁吃穿。竹蓀生長在哪裏,哪裏就充盈着散逸的清淡幽香,將其曬乾後,這種幽香更加芬芳,泌人心脾。竹蓀質地細膩,味道鮮美,清脆爽口,煮湯時加一點竹蓀,不但可以調味,而且還可以防腐,幾天內不會變味,因此它具有色、香、味三絕的特點。竹蓀的蛋白質含量達到30—40%,含有人體必需的19種氨基酸、賴氨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不僅對高血壓、支氣管炎、風濕病有特殊療效,而且對膽固醇、脂肪過厚等病症也有明顯療效,同時,對人體肝臟益處多多,具有治癌防癌的作用。

【樹抱石】在遊道的右上方,一堵石壁之上赫然生長着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強勁有力的根莖緊緊地纏住石壁,我們叫它樹抱石。這是一棵榕樹,屬大葉科,因果實和樹皮皆成黃色,所以又名黃果樹。傳説古時候,赤水河兩岸有一户姓黃的人家和一户姓馬的人家因一場糾紛而打起了官司,姓黃的人官司敗了以後便傾家蕩產,不得不借住在山裏的巖洞中生存,死後魂靈轉化為一棵樹,得名黃果樹。但是黃姓人家的後代不甘心,又層層上告,終於轉敗為贏,逼得姓馬的人也只有遠逃深山,連衣服都沒有穿的,死後魂靈轉化而成的樹也是沒有樹皮,赤條條的,得名馬林光樹。目睹緊抱着石頭的榕樹根鬚,品味着黃馬兩姓人家的爭鬥,我們明白:和氣是多麼地可貴,和為貴啊!為人處世,行事做人,都應以和善為本,而不應爭強好勝。

【雙船石】請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望過去,在溪中,兩塊巨型的丹霞石並排順溪而卧,彷彿兩條漁船沿溪而下,直奔赤水河,入長江而去。清朝一位本土佚名詩人賦詩曰:南天門下石雙船,並列停靠水讓關;若有仙人親駕馭,長江水裏都循環。現在我們已經欣賞到了雙船並行的雄姿,那麼詩中的“南天門”又在哪兒呢?我們慢慢往前走,去找南天門吧。

【神龜石、撐腰巖】前進方向的右邊大山中伸出一塊巨石,遠觀如一隻巨大的烏龜從大山中伸出它的頭部,因其巨大,恐修道成仙,故名神龜石。在神龜石的下方自然形成一個巖罩,巖罩有一個充滿陽剛氣息的名字,叫撐腰巖。我們大家可以找來細竹竿或枯枝折彎後撐在巖罩之中,凡有“腰痠背痛腿抽筋”的朋友,只要您誠心地在撐腰巖中撐上一根棍子或竹竿,包您回家以後“腰不酸背不痛腿也不抽筋”了。

【南天門】站在撐腰巖前,朝對面大山望去,但見一堵巨大的石壁矗立在遠方,石壁上自然形成一幅規模宏大的天宮宮殿圖,右下方便是通往仙境的南天門,當地曾有俗語“跨過渡仙橋,爬上天堂巖,穿越南天門,便可到達神仙宮殿。”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已經到了仙境中很久了,因為渡仙橋在景區的外面。(如若天氣不太晴朗,能見度低,就要求客人展開想象力充分地想象南天門。)

【鯨魚上岸、猿猴做夢】停,請大家停下來,往前看:溪流右邊,遊道左邊,一塊巨石橫嵌其中。雖然竹林和小樹擋住了部分視線,但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不是一隻鯨魚在往前跑着趕路嗎?!噢,原來不僅大海里有鯨魚,四洞溝也有鯨魚,得知各位朋友今日來四洞溝觀光遊覽,便急着跑上岸來歡迎大家的到來。繞過鯨魚石,透過溪邊的桫欏樹葉望過去,溪中一塊石頭神似一隻猴頭正在打瞌睡,做起了美夢,而且美夢正酣啊!真乃是“鯨魚上岸催路走,猿猴美夢正當頭。”

【水簾洞瀑布】(岔路口標牌處開講)今天遊覽四洞溝的第一洞—水簾洞瀑布馬上就要到了,大家也許已經聽到水簾洞瀑布訇然作響的聲音啦。水簾洞瀑布寬37.5米,高31米,取意瀑布傾瀉而下如白紗珠簾懸掛石壁。清代本土詩人黃三之有詩讚曰:首洞橫灘一字河,水穿石孔鼓琴歌;湖中小石時藏露,儼若清波擁翠螺。瀑布下方水潭名叫碧波潭,潭中有竹筏供大家遊玩,到上面照相每人1元,坐在上面繞潭遊玩一圈每人2元。瀑布左邊石壁上鐫刻有“水簾洞”三個硃紅大字,可做拍照留影的背景。三個大字下方便是太皇石,穿過太皇石便可到達瀑布背面去伸手觸摸瀑布。因太皇石這處巖罩過於低矮,既使皇帝來了也要低頭勾腰才能穿過,連皇帝都要鞠躬的人就只有太皇帝了,故此石得名太皇石。

【清心湖、台灣島】與水簾洞瀑布進行“親密接觸”之後,登上幾步石階,我們便到了清心湖。清心湖乃人工湖泊,平均水深不到2米,因漸離水簾洞瀑布的轟響可以清心怡神而得名。湖上有竹筏供大家乘坐遊玩,前進近300米僅收每人2元錢,還可以親耳免費聆聽原汁原味、優美動聽的苗家山歌。竹筏行到中途,溪湖之中出現一個小島,形似台灣島,而又好像赤水市著名的地方小吃——豬兒粑,我們叫它台灣島。在四洞溝,“台灣島”被緊緊地簇擁在大家庭之中,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這昭示着真正的“台灣島”在不久的將來也必將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風光導遊詞 篇8

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所建。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遊夔門,留下大量詩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白帝城位於長江北岸,距奉節城東8公里。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是三峽旅遊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更是膾炙人口。

白帝城的名稱,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當王莽篡位時,他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了四川。公孫述在天府之國裏,勢力漸漸膨脹,野心勃勃,自個兒想當皇帝了。他騎馬來到瞿塘峽口,見地勢險要,難攻易守,便擴修城壘,屯兵嚴防。後來公孫述聽説城中有口白鶴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霧氣,其形狀宛如一條龍,直衝九宵。公孫述故弄玄虛,説這是“白龍出井”,是他日後必然登基成龍的徵兆。於是,他在公元20__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公元36年,公孫述與劉秀爭天下,被劉秀所滅,白帝城亦在戰火中化為灰燼。在公孫述稱帝期間,各地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比較安寧,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公孫述,特地在白帝城興建“白帝廟”,塑像供祀。

三國時,劉備兵敗退至白帝城,無顏會見羣臣,於是在白帝城修建了永安宮安居,不久鬱悶而死,臨死前劉備把政權和兒子劉禪託付給丞相諸葛亮,史稱“劉備託孤”。至明朝,公孫述的塑像被搬開,為劉備像所代替。廟內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塑像,但“白帝廟”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白帝城內的白帝廟中塑有劉備託孤的彩色羣像,其藝術再現了當時劉備託孤之情景,白帝廟由最初祭祀公孫述,成了祭祀蜀漢君臣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的地方,幾經變易,現出土文物陳列室裏展示着自新石器時代到清代六七千年間,在白帝城一帶出土的文物數百件,新近又落成《杜甫行吟》大型瓷畫。

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碑刻甚多,展出的文物及工藝品就有1000餘件。其中有著名的春秋戰國之交的巴蜀銅劍,其形如柳葉,工藝精湛,遊人觀賞之際,深深在心底讚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藝。東、西兩處碑林,陳列着70多塊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在東碑林,《鳳凰碑》和《竹葉碑》最引人注目。

白帝城風景如畫,古蹟甚多。早已成為中外遊客遊覽長江三峽風光的必遊之地。今天的白帝城系明清時候的建築,有明良殿、武侯祠、觀景亭、望江樓等建築,還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塗金塑像及風箱峽懸棺展覽。

三峽工程建成後,水位抬高。白帝城四面環水,成為人間仙境,景色將更加美麗迷人,遊船可直達城中。

20__年05月25日,白帝城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風光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天星橋景區。

天星橋景區位於黃果樹大瀑布之下6千米處,是一座規模巨大的天然園林。這裏主要觀賞石、樹、水的美妙結合,由天然盆景區、天星洞景區、水上石林區組成。“風刀水劍刻就萬千盆景,根筆藤墨繪製千古絕畫”,足以概括天星橋景區的神韻。

現在我們進入大門來到了“數生步”,這裏水上有石,石中有水,石上有樹,他比起雲南的石林更多了份靈氣和秀氣,腳下的石頭散落在水中,形成365塊跳蹬,正好暗合了一年的週期。數生步它藴含了世界上一部分名人的生日,例如:愛因斯坦生日2月11日,達爾文生日2月12日,肖邦生日3月1日等。您可以從第一剛個跳蹬開始數,因為每一個跳蹬上都刻有日期,當您數到您生日那塊石凳時,您可以許一個心願,並照相留戀,表示人生處處有好景。我們可以看到數生步周圍遍佈的仙人掌和小灌木叢及各種花草,有的長在石崖上,有的長在叢林中,仙人掌上有刺,所以大家不要用手去觸摸,以免刺傷您。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巨大石山有一個“雲”字時刻,筆墨酣暢,雄渾有勁。接着我們走過一條狹窄的石道,大家順着我的手勢抬頭看,兩座石山頂端的距離比較遠,有一線天的美景。走過數生步我們來到長生峽,兩邊的石崖上長滿的常青樹,因此得名。大家看那棵長在石崖上的古樹,它根的形狀是否像一隻坐着的狗,像是在向遊客的到來

表示歡迎。一路上我們隨處可見樹根深紮在石崖中,根與石,本是互不相容的,而根的生長,總要避開石。可在這裏卻有一種想象不到的奇蹟。有生命的根和無生命的石頭,竟是那樣熱烈的擁抱在一起。在沿途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如託石補天,九龍盤壁,雄獅把關等。現在立於我們眼簾的就是根抱石的自然景觀——美女榕,這是一個巧奪天工的傑作。它由一塊巖石用堅硬的身體不斷塑造這棵榕樹的根。有人説它像跳水的美女。它的樹根像女人的身姿,它的樹葉猶如女人的臉龐,充滿活力。這裏的道路比較狹窄,有時我們必須彎着身體穿過石拱門才能過去,所以此處又叫側身崖。

這片開闊的湖面就是天星湖了。羣山環繞,風景迷人,這裏便是《西遊記》豬八戒背媳婦的拍攝點。我們現在站的這座橋叫天生橋,橋下河水洶湧,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天星景區中段,將進入天星洞景區。

天星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內自然形成若干大廳和側廳。天星洞的鐘乳石以色彩斑斕稱著,洞裏的石頭,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俱全,幾乎成了太陽光譜的靈敏折光鏡,把大自然的色彩集中到溶洞裏了。洞內有一根25米的天然石柱,名天星柱,直託洞裏頂穹。石柱周圍,有一組石頭,每一石頭都極像盛開的荷花,大小不一。若輕輕敲擊,這蓮花狀的石頭就會發出不同音色的樂聲,美妙動人。

風光導遊詞 篇10

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間走,宛如畫中游,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天空之境,茶卡鹽湖,今天有我帶領大家遊覽,大家可以叫我小妤。

茶卡鹽湖,與青海湖,塔爾寺,孟達天池齊名,稱青海四景,被評為人生必去的5個地方。

茶卡鹽池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盆地的東部邊緣,北依巍峨的完顏通布山,南靠旺秀山,東瀕茶塘盆地,是一個富饒而美麗的天然鹽池。“茶卡”是藏語,意為鹽池,茶卡鹽湖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西漢時期,當地羌族人就已經知道採鹽食用。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茶卡鹽極易開採,人們只需要揭開十幾釐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茶卡鹽湖是天然結晶鹽湖,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所以稱“青鹽”。其鹽粒晶大質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這裏的鹽除供應青海各地外,還暢銷全國20餘個省區及出口日本、尼泊爾、中東等地區。

茶卡鹽湖氣候温涼,乾旱少雨,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湖面海拔3100米,呈橢圓形,雨季時總面積可達105平方千米。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十幾倍。而鹽湖的形成是由於地殼運動,青藏高原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果一些海水留在了低窪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一個,茶卡湖內的鹽幾乎無窮無盡,因為雨水會將更多的鹽從周圍的山上帶下。

放眼望去整個鹽湖就像一片白色的海洋,脱下鞋子,漫步在鹽灘上就會感受到像細沙一樣鹽,非常舒服車上、地上、甚至空氣裏都有醇香的鹽味,來到茶卡鹽湖,一定要走一走那條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鐵軌。空曠的鹽湖,筆直的兩條鐵軌,讓人心曠神怡。彷彿會忘記一切煩惱。

而我們兩旁的每一座鹽雕都是都是茶卡鹽湖的“守衞者”,每一座鹽雕都在訴説着一個滄桑而又美麗的故事....或是神話傳説,或是英雄事蹟,每一座都演繹着不同的風情... ...而現在一切美麗的景色只屬於你... ...

我的講解就到這裏了,下面大家就可以自行遊覽了,當然也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謝謝大家,祝大家旅行愉快哦。

風光導遊詞 篇11

據説古時有一個黑龍王和一個白龍王經常在這裏觀景下棋。一天,二位龍王在聊天時談到棋藝,互不服氣,便以妻子打賭,大戰了三天三夜,不分勝負。正巧,這時黑龍王的妻子來喚黑龍,黑龍一步不慎,全盤失利。白龍王便要拖走黑龍王的妻子,黑龍王妻子執意不從,白龍王就強拉硬拽。如今,這裏的草都是斜長着,據説就是當年白龍拖黑龍妻子留下的痕跡,另外,九龍溪的石頭上還清晰地印着黑龍妻子的腳印。後來,黑龍王一氣之下掀翻棋盤,用大水沖垮了白龍宮院。此舉激怒了玉皇大帝,天上掉下一個火球,將黑龍宮全部燒光。因此,老潭溝內的蛇,無論大小,均為黑色,據説它們都是黑龍王的後代。黑白二龍當年下棋的山便叫作棋盤山。

風光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

萬仙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輝縣市沙窯鄉境內,距新鄉市70多公里,面積達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峯海拔1672米,至峯頂可遠眺黃河,是國內著名的休閒旅遊勝地、避暑基地、影視基地、寫生基地和拓展培訓基地。萬仙山景區距新鄉市70多公里,距鄭州150公里,面積達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峯海拔1672米,至峯頂可遠眺黃河,一覽逶迤羣山。萬仙山景區由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三個分景區組成。主要景點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峯山林海、黃龍洞、磨劍峯、羅姐寨、孫臏泉、七朗峯等200餘處。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夏季平均氣温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世外桃源。

萬仙山景區是南太行風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體現,景區內既有雄壯而蒼茫的紅崖絕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險、奇、秀、幽為一體,各類景點有200餘處,主要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峯林農場、磨劍峯、丹分溝等。絕壁長廊長1200多米,完全由人工開鑿,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優美的自然風光,古樸的風俗民情,吸引了眾多的藝術名家、影視巨臂、中外遊客、美院學生。著名導演謝晉稱郭亮為“太行明珠”,著名作家張仃稱萬仙山為“華夏奇觀”。先後有《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倒黴大叔的婚事》、《舉起手來》等40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郭亮村被譽為“中華第一影視村”,著名影星濮存昕,郭達,倪萍,潘長江等藝術家都曾蒞臨景區。中央美院、廣州美院等100多所藝術院校和30多個攝影家協-會把萬仙山定為寫生基地、採風基地。

萬仙山風景區誠邀國內外各界朋友光臨!

萬仙山的由來

多少年來,據傳寶蓮燈的故事就發生在萬仙山。農家子劉彥昌進京趕考途中,到三聖母廟內避雨,被三聖母看中,婚配生子。三聖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後,惱羞成怒,説她有辱門風,以違反天條定罪,將三聖母壓在華山之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習武學藝,沉香長大後,帶着斧頭劈山救母。二郎神知道後,力阻沉香,惡戰數日,二郎神的劍、沉香的斧,砍削出聳立的紅巖絕壁。二郎神戰不過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助陣。天兵天將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動,不願幫二郎神作戰,留下個替身迴天上去了,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異,千姿百態。萬仙山裏的華山、磨劍峯、聖母洞都內涵一個個傳説故事。

1992年,國家建設部旅遊資源調查組的專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時任沙窯鄉鄉長的劉興國和南坪村黨支部書記崔電亮給專家講了神話傳説,專家們聽了就給郭亮、南坪周圍的山峯定名為萬仙山。從此,沙窯風景區就成了萬仙山風景區。

清幽山鄉——南坪

萬峯競秀 俏裝列陣作儀仗

千瀑飛流 同音歡奏迎賓曲

這裏是南坪停車場,南面是五峯山,西南是龍潭溝,西面的懸崖絕壁屬於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將軍峯,峯頂上的山嶺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區。

將軍峯

將軍峯是一座孤立的石峯,高89米,遊離絕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據傳,玉皇大帝召集萬仙聚會,命令一天將在此值更守護。散會後忘了撤更,這一天將就永久的站立在這裏,化成了一座巖峯,成為萬仙山的守護神。將軍峯左右兩側壁立如削,高120餘米。1996年,全國第四屆攀巖比賽就在將軍峯西側的巖壁上舉行,是萬仙山第一次舉辦這樣的體育盛會,從那一年開始,每年都有許多攀巖愛好者來這裏練習。攀巖活動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鍛煉活動,誰如果有興趣攀巖,可以試一試,但一定要帶上保險繩。將軍峯也是美術學生繪畫寫生的最佳景點之一,來南坪寫生的學生都給將軍峯作過素描和速寫。

到南坪景區不能不看日月星石,這是一塊淡紅色的沉積巖,石面長2.28米,最寬處1.28米,最厚處1.07米。1995年,村民宋運林鑿石蓋房,在河邊破開一塊大石頭,見石板面上清晰地顯着太陽、月亮、星星的圖像,他立即收起鐵錘鋼鑽,把村裏人叫來觀看,老支書崔電亮同志説這塊石頭是一塊奇石,一定要保存好。石英巖屬於沉積巖,石頭內有這種逼真的圖案實屬罕見。村裏人給這塊石頭定名為日月星石。日月星石上的太陽呈圓形,乳白色,直徑33公分,圓心中有一個淡粉色的圓圈,直徑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徑16公分,月牙中間有一個直徑11公分的白色圖案,太陽挨着石頭的邊沿,似初升的紅日,右上方19公分處是彎彎的月牙,石面上的56個星星是56粒晶體狀的石英石子,均勻地鑲嵌在沉積巖裏,圖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鄲市報》副主編喬建勛為日月星寫詩,贊曰: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三寶精華聚南坪。1999年,一位客商願出10萬元買走這塊石頭,村裏人説,日月星石是萬仙山的鎮山之寶,千金不賣,真是黃金有價石無價。

從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龍潭溝,溝底是黑龍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隨季節的變化明顯,歷經歲月,瀑布在石板上衝擊出一潭,名黑龍潭。黑龍潭瀑布雖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鮮明特點,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寬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間那一片紅色的巖石光華亮麗,光潔度可與最好的花崗巖石材媲美。黑龍潭有多深呢?至今也沒人能探到底。1998年夏天,南坪村請濟南軍區某部潛水員了來探水深,也沒有測定其深度。不過黑龍潭周圍空氣清新,含有極高的負離子;黑龍潭的水含有各種礦物質,用水洗浴,可使皮膚光滑細嫩。距黑龍潭百米處是白龍潭,沿着之字形的石梯走進了有紅河谷之稱的丹分溝,清澈的山泉在殷紅的巖石上流淌,男人説是一條血水河,女人説是一條胭脂河。這條河不知用了多少萬年的時間在紅巖絕壁之間衝涮出來一個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絹穿潭而過。在這流淌的小溪裏,有一隻腳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紅的巖石上。據説,太上老君從這裏取水時留下的腳印,跺一跺這個腳印,可以健身祛邪。

從丹分溝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葱鬱的松林環抱着這個秀美的小山村。傳説,太上老君曾在此分發仙丹而得名。

華夏影視村——郭亮

影視村是郭亮的美譽。只有幾十户人家的郭亮村,依地勢座落在一個山坳裏,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錯落有致,參差不齊。青石壘牆,白灰粘縫,藍瓦蓋頂,木門木窗。村後是翠巒疊嶂的蓮花山,村前是溝壑起伏的皇碑尖嶺。從1975年以來,海內外影視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風景,40多部影視劇的攝製組住在這裏拍攝外景。影壇巨臂謝晉,為拍《清涼寺鐘聲》三上郭亮,在村裏常住百天之久。於本正、郭凱敏、沈好放、馮小寧……等導演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寶;著名演員楊在葆、許還山、趙麗蓉、濮存昕、趙炎、郭達、潘長江等曾在這裏拍攝過影視劇,原國家女子乒乓球隊教練員張燮林曾在這裏留言。亞洲車王盧寧軍曾率車隊穿越絕壁長廊,在郭亮村前的河牀上擊水輾石飛車表演。郭亮村拍影視劇的趣聞軼事很多,村裏人個個能説幾段,全村的成年人都有多次當羣眾演員的經歷,只要導演説明演什麼戲,他們就會自行化粧,自帶道具,很快入戲,在攝影機前不拘謹,不怯場,有表演天賦的還能過一把癮。村民申合山在《戰爭角落》裏的表演被拍成劇照,已卸任的老書記宋保羣在《缸九醒酒》電視劇中,作了個簽約演員,名字上了演員表。

郭亮村還是輝縣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區司令員皮定鈞和輝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王雲清曾在這裏住過多日,電影《李向陽》生活原型,傳奇英雄郭興曾在這裏學習培訓、接受任務,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着。

絕壁長廊

遊至郭亮,必穿郭亮洞。這是一條橫穿絕壁的長廊通道,1972年3月9日開工,1977年5月1日通車,長1250米,寬6米,高4米。投工3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消耗鋼釺12噸,鐵錘20_個。郭亮村投資8萬元,20_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擴修。郭亮洞開工之初,村內挑選了13名硬漢組成施工隊,號稱十三壯士,腰繫大繩,凌空作業,鋼釺鑿赤巖、鐵錘破石壁。13壯士掄錘打釺放炮,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沒有用任何機械,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8歲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塊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塊裝進筐、簍、籃子裏,倒到崖下。肩頭磨成繭,十指磨出血。

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個橫穿絕壁的隧道,號稱太行隧道之父。郭亮絕壁與太行山斷層一樣,屬砂質沉積巖,硬度達到8.3級,一支鋼釺只能打10公分深,就得淬火,打10公分的炮眼,12鎊重的鐵錘要打4000次,開鑿郭亮洞打了多少個炮眼,掄了多少次鐵錘,是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1977年5月1日,郭亮人用5年時間打通了隧道,汽車穿越太行腹,天塹從此變通途。

十三壯士出郭亮,掄錘執釺鑿太行

打通天嶄破石壁,橫斷千仞穿一廊

這裏是郭亮停車場,南面這條小路通往另山和大峽谷觀景台,沿着這條路可經過山西崑山村,到達南坪的五峯山,北面是蓮花山,有台階通往蓮花盆,郭亮村的多數景點在村西北的裏溝,喊泉、老潭、白龍洞、紅龍洞等一線相連。長約3600餘米的洞溝,兩廂山崖對峙,溝底亂石填塞,山崖絕壁上灌木、青藤纏繞,野花常開,幽香陣陣,之所以喚作洞溝,是因溝兩邊窯龕、巖穴、石窟成排相連,一個接一個,深的不見底,淺的可容身,洞洞相連,洞洞相套。最奇怪的是每個石洞外,都豎立着一根石柱,大洞大柱,小洞小柱。大洞口高闊數丈,小洞口不過尺餘,大石柱高30餘米,小石柱高不足5米

懸羊擂鼓

據説,東漢末年,連年災荒,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太行山區的農民郭亮,帶領鄉間饑民,揭竿而起,周圍農民紛紛響應,跟隨郭亮與官兵作對,很快形成一支農民隊伍。當時的封建王朝慌了手足,屢次派兵前來鎮壓,但因山高路險,地理不熟,結果都失敗了。後來,就採取封官許願的辦法,加以利誘。郭亮手下有一將領,名叫周軍,投降了官府,被封為平西大將,率領官兵數萬人,前來捉拿郭亮。後來,因眾寡懸殊太大,又有叛將帶領,打了幾仗後,郭亮只好率領部隊登上西山絕壁。周軍步步緊逼,把住各個路口,想把郭亮困死在山上。

兩軍對峙數日,郭亮所帶糧草眼看就完了,周軍兵馬仍在山下把守。危急之中,郭亮心生一計,將戰鼓放置樹下,把一隻山羊懸掛在樹杈上,羊蹄能觸擊鼓面,被吊懸的山羊四蹄亂蹬,鼓聲“咚咚”日夜不停。在鼓聲中,郭亮率部沿小道進入山西。周軍聽着鼓聲,以為郭亮在壯士氣,更加放心死守。過了兩天,鼓聲漸息。周軍派人上山打探,見崖邊吊掛着一隻死羊和一面鼓。周軍方知中計,急氣攻心,長歎一聲,倒地而亡。

從此,懸崖上的小山村就取郭亮為名,周軍死後被部下埋到山腳下的一塊荒地,就是現在的周軍場。懸羊擂鼓的故事流傳於今。

位於郭亮村下邊,是一棵千年古樹,因主杆內朽,胸圍4.2米粗的樹幹朽爛內空,1978年一場大風把枯柳攔腰折斷,人們以為漢柳會枯死,誰知次年春天,半截樹樁上又長出新芽,樹幹一邊長出枝梢。20_年5月,大風又把新長的半邊樹幹扭彎,樹梢觸地,嫩芽又生,可見古柳生命的頑強。據傳,西漢末年,王莽纂政,帶兵追殺劉秀,劉秀沿太行山而逃,來到此地飢渴難忍,追兵逼近,緊急中落鞍下馬,讓戰馬北逃引誘追兵,劉秀爬上這一棵柳樹上藏身採柳絮充飢,躲過劫難。劉秀當上皇帝后,感謝這棵柳樹的功德,敕封為奉公柳,百姓稱為漢柳。

這裏是鴛鴦石停車場,北面是花花山,西面是裏溝,可通往山西省的蓮花嶺,喊泉、老潭等景點就在這條溝裏,南面是翠屏山,山那面是山西省的崑山村和河南的南坪村。

鴛鴦石

位於紅石河的南邊,這是兩塊石灰巖,山體坍塌時滾落到這兒,西側的一塊長5.24米,高2.72米,寬2.89米,東側的一塊長5.55米,高2.55米,寬3.21米,石上長滿苔蘚,石縫中生長着20多種野草,兩塊石頭互為支點,擠在一塊。相傳,昔時一對妙齡男女,兩小無猜,結為伉儷。有一山寇,覬女貌美,欲霸為妾。夫婦逃至潭邊,窘無去路,爬到石上,相抱墜潭殉情。後人見這兩塊石頭相偎相依,恰似鴛鴦繾綣,便取名為鴛鴦石。

藥神石

站在鴛鴦石停車場向北山頂遙望,可看到嶺坡上有一尊石頭,豎在草木之中,這塊石頭高21米,長16米,寬11米,山頭上長滿花草藤蔓。當地人稱此石為藥神石。據説,當初神農爺走遍名山大川,嘗草識藥,路經此處,見山上奇花異草甚多,一一辯之,均可入藥,便扶起一塊石頭,作為標識,以便後人採藥。

喊泉

位於郭亮村西500米處,在窯龕狀的懸崖峭壁中間,距地面18米處,一股泉水從石縫中流出來,成噴淋狀落地。

相傳,七仙女來此遊玩,欲淋沐洗浴,龍王得知,急忙拔下幾根髯須粘在石壁中間,形成天然噴淋,水量受聲音影響,喊聲大水量就大,喊聲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泉下有一塊石紋淺紅的石頭,被稱為仙女浴台。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喊泉冰掛倒豎,橫排10餘米,一根根、一條條長的近8米,短的約3米。根紮在石壁間,浴台石上結成一個大冰坨,站在上面可觸摸到冰掛。喊泉的冰到五一節才全部融化。

仙女浴台臨風站,喊卻龍王擲鬚髯。

一束銀絲掛半壁,天然噴淋聲控關。

老潭

從喊泉往西走,翻過一道小山頂,可看到一池碧水,這就是老潭,又稱紅龍潭。老潭正上方是80多米高的懸崖,每到汛期山洪挾裹泥沙石塊從崖上跌落下來,巨大的衝擊力,在平坦的巖層上衝刷出一個圓形水潭,潭邊石塊均勻排列,似能工巧匠壘砌,外側一個出水壑口,在水潭東側的一個斜坡上,長着一片20多平方米的碧綠青苔,淙淙泉水從青潭下的石縫間潛流下來,注入水潭,老潭是汛期的瀑布鑿出,潭水卻是山崖下流淌的清泉。在老潭的東邊可以用手觸摸水鏽石,感受一下是怎麼由膠狀鈣化成石。據傳,這個潭是紅龍洗浴的地方,紅龍來這兒洗澡後,就邀請天上的歌舞樂仙來這兒聚會,來的多了,沒地方坐,山神爺選石塊擺成樂池讓歌舞樂仙都能坐下來,又被稱為仙樂池。

翠谷綠水成老潭,天砌秀石圍半圓。

細聽韶韻何處有,無影樂工濯清泉。

風光導遊詞 篇13

哈巴雪山位於香格裏拉縣東南部,是喜瑪拉雅山造山運動及其以後第四紀族構造運動的強烈影響下急劇抬高的高山。最高峯海拔5396米,而最低江面海拔僅為1550米。山勢上部較為平緩,下部則陡峭壁立,望之險峻雄偉而又美麗神祕。“哈巴”為納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位於雲南省中甸縣東南部。與玉龍山隔虎跳峽相望,攀登季節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受季風影響,1、2月風力較大,經常達8級以上。11月與12月風力較小,是攀登的最佳季節。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格里拉旅遊東南部,距香格里拉旅遊縣城120公里,總面積21908公頃。主峯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點為江邊行政村,僅1550米,海拔高差3896米。

整個保護區4000米以上是懸崖陡峭的雪峯,亂石嶙峋的流石灘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勢較緩,地貌呈階梯狀分佈依次分佈着亞熱帶、温帶寒温帶、寒帶等氣候帶,山腳與山頂的温差達22.8℃。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內呈立體狀分佈着高山寒凍植被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冷杉、雲杉、針杉、山地常綠闊葉林帶等,植物種類繁多,保護區內有蟲草、貝母、珠子參、天麻、雪蓮等名貴藥材;而蘭花、百合、報春、龍膽、野牡丹等名花隨處可見;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棲息着一類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野驢;二類保護動物雪豹、獼猴、小熊貓、金錢豹、原麝、馬麝等;還有黑熊、棕熊、野豬、花面狐、鸚鵡和多種畫眉鳥。

哈巴雪山,山頂終年冰封雪凍,主峯挺拔孤傲,四座小峯環立周圍,隨着時令、陰晴的變化交請,雪峯變幻莫測,時而云蒸霧罩,寶鼎時隱時現;時而云霧縹緲,絲絲縷縷盪漾在雪峯間。保護區內分佈着眾多的高山冰湖羣,大部分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其中,以黑海、圓海、黃海、雙海風景最佳。

哈巴雪山因巨大的海拔高低差異,形成了明顯的高山垂直性氣候,依次分佈着亞熱帶、温帶、寒温帶、寒帶等氣候帶,山腳與山頂的氣温差達22.8度,這種氣候又孕育了垂直帶狀分佈的生態系列。立體分佈着高山寒凍植被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冷杉、雲杉、針杉、山地常綠闊葉林帶、乾熱河谷灌草叢帶等,植物種類繁多。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棲息着許多珍貴動物。哈巴雪山主峯高5396米,山頂終年冰封雪凍。主峯挺拔孤傲,四座小峯環立周圍,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着銀光的皇冠寶鼎。隨着時令、陰晴的變化交替,雪峯變幻莫測,時而云蒸霧罩,寶鼎時隱時現;時而云霧飄渺,絲絲縷縷盪漾在雪峯間,“白雲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白雪襯着藍天,雄奇中透出無限的靈秀。

在海拔約4700米左右的地方,懸巖披掛着冰瀑,彷彿雪山高潔優美的樂章。這一道道的懸冰川,屬我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據説那些千奇百態的角峯、刀脊、U形谷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痕跡。古遠的冰斗還融化積聚成眾多的冰磧湖,這些冰磧湖就分佈在海拔4100米左右地帶上,以黑海尤為著名。雪山美景(19張)黑海因水色如墨而得名。湖水幽深神祕,且四時景觀各不同。最奇特的是,人們只要站在湖畔長嘯數聲,湖畔四周便會細雨紛紛,有時甚至會暴雨傾盆,將人淋個渾身透濕。這種呼風喚雨的奇特景觀,更增添了黑海的神祕性。黑海中有數量極多的雪魚,俗稱“娃娃魚”,在氣温合適的時候,雪魚匯成一環狀,黑壓壓環繞在湖邊淺水中,情形十分奇特。除雪山、湖泊、杜鵑外,哈巴雪山景區內還有許多懸泉飛瀑。或清秀、絲絲縷縷,或氣勢洶湧、聲喧如雷。

如:尖山瀑布,高約40米,水流充沛,氣勢恢宏,水從崖頂跌落,化為濛濛細雨,有時在陽光的折射下,水霧幻化成七色彩虹,景緻十分奇妙;大吊水瀑布,高近200餘米。其源頭在雪線之上,屬季節性瀑布,每年4-9月,冰雪融化,雪水沿陡峭的斷崖奔瀉而下,形成涓秀奇麗的哈巴大吊水瀑布。皚皚雪峯,雲霧飄渺,飛流破雲而出,如天河入塵,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勢。

南風光導遊詞4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_河畔的香格里拉。”自從英國人詹姆士的小説《失去的地平線》問世以來,作品中所描繪的香格里拉曾引起無數人的嚮往,據考證,香格里拉實質上就是指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處於國家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地帶,包括中甸,維西,德欽三個縣,其中中甸為其首府(上文提到的建塘是中甸的縣城)。境內有許多高聳入雲的大山,著名的雲南第一高峯卡格博峯,海拔6740米,為藏傳佛教的朝聖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其餘環立着太子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等。

雪山環繞之間,分佈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子,它們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馬成羣。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有靜謐的湖水、神聖的寺院、淳樸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香格里拉。

“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世人苦苦尋覓已久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樣和、寧靜的世外桃園——“香格里拉”。它位於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縱向排列的橫斷山脈,滇、藏、川三省區結合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瀾滄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形成一派自然的“雪山為屏,金沙為帶”的特殊壯景,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顆摧糜的明珠。

全州國土面積23870平方公里,北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相連,東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毗鄰,南和西與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接。轄香格裏拉縣、德欽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州府駐地香格裏拉縣建塘鎮。全州有29個鄉(鎮)183個行政村(辦事處)。1998年末全州總人口33.13萬人,人口密度14人/平方公里。這裏居住着勤勞、淳樸、好客的藏、傈傈、納西、白、彝、回、苗、怒、普米等25個民族,千人以上的民族有9個,藏族佔總人數的33.81%。

迪慶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西南腹地。自然地理特徵為“三山兩江一壩”。“三山”,即怒山山脈、雲嶺山脈、貢嘎山脈,縱橫南北,平行並列,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聳立於三山羣峯之上。“兩江”,即瀾滄江、金沙河自北而南貫穿全境。“一壩”,即大小中甸壩子,面積共有40多萬畝。全州平均海拔3380米,是雲南省海拔最高的地區。地形呈縱深切割之勢,高低懸殊大,最高6740米,最低海拔1486米。境內呈垂直農業氣候和立體生態環境特徵。

迪慶是雲南進入西藏的惟一通道,處在雲南進西藏去四川的黃金旅遊線中心,歷史上就是滇、川、藏“茶馬古道”上內地與藏區經濟文化交流的中轉站和物資集散地。這塊神祕的淨土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24個礦種,其中鎢、銅、鉛、鋅、錳、鉬、銀、金等礦產儲量大。生物資源方面約有5000種.種子植物,有30多種國家保護的一、二級珍稀植物和260多種一、二類野生動物。花卉品種繁多,茶花、高山報春、綠絨蒿、蘭花、珙桐、禿杉、龍膽等分佈極廣,有藥用植物960種,如貝母、雪茶、當歸、天麻、蟲草等,還盛產松茸菌和羊肚菌,境內珍禽異獸有一類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黑頸鶴等。1982年起,經批准在境內建立國家級白茫雪山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哈巴雪山保護區、碧塔海保護區、納帕海保護區3個。境內森林覆蓋率為36.4%,林業用地161.5萬公頃。水能資源極其豐富,全州水能理論藴藏量1370萬千瓦。

迪慶是“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地帶,旅遊資源集雪山、峽谷、高山草甸、宗教和民族為一體,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片的“香格里拉”勝境。尤其是“香格里拉”品牌打響後,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顯得魅力十足,風光無限。

氣勢磅礴的雪山冰川。

迪慶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緯度最低的雪山羣,並擁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見的低海拔(海拔2700米)現代冰川,具有巨大的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探險價值。

蔚為壯觀的大江峽谷。

金沙江、瀾滄江貫穿迪慶全境,其中瀾滄江大峽谷、虎跳峽和碧壤翁水大峽谷以深、險、奇、峻聞名於世。風光迷人的白水台、雪山草甸和湖泊。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碩都湖、納帕海、天鵝湖等高山湖泊是亞洲大陸最純淨的淡水湖泊羣,大小中甸、碩都湖等秀麗草甸佔全州土地面積的l/5。

豐富多樣的珍稀動、植物。

迪慶擁有上百種珍稀樹種,數百種中藥材,野生花卉l060科312屬1578種和數不勝數的珍禽異獸,被譽為我國第二珍獸的滇金絲猴就佔世界總量的58%。

神祕深邃的宗教文化。

迪慶25個民族世代雜居,各信其教,相融共處,舉世罕見。藏傳佛教、東巴教、本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各具特色。鬆贊林寺、東竹林寺等寺廟建築宏偉,氣象萬千。

美不勝收的歌舞節慶。

迪慶是歌舞之鄉,被國際音樂界視為“聖地”。藏族的中甸鍋莊舞、維西塔城熱巴舞、德欽弦子舞,傈傈族的對腳舞等,獨具特色;藏族的丹巴舞、格冬節宗教色彩濃郁,耐人尋味;藏曆新年、五月賽馬節、傈傈族的闊時節和納西族的“二月初八朝白水”等民族節慶熱鬧非凡,令人流連忘返。風格各異的民族風俗。多種民族風情、民俗獨具特色。民族服飾、飲食風格多樣,禮儀內涵豐富,喪葬形式極具神奇色彩。

歎為觀止的民族工藝。

藏式木碗;藏毯、銅器、銀飾等手工藝品,精巧擦亮。藏醫、藏藥、東巴象形文字和原始宗教圖騰等魅力無窮!

風光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參觀的是靈谷景區。

靈谷景區位於鐘山東麓,面積約20_多畝,這裏是六朝名勝薈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時,將原位於鐘山西麓的六朝名剎開善寺遷到這裏,更名靈谷寺,當時號稱“天下第一禪林”。到了民國時期,1920_年國民政府為了紀念在北伐戰爭中犧牲的數萬將士,又在靈谷寺舊址修建了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仍通稱這一片風景區為靈谷寺。這裏古木參天,曲徑通幽,古稱“靈谷深鬆”,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眾多名勝古蹟隱約其間,有無樑殿、松風閣、靈谷塔、志公殿、三絕碑等,名人墓葬有鄧演達墓、譚延闓墓等。這些人文建築和山水勝景,掩映於鬱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葉紅如火,色彩斑斕,桂花飄香,景色十分迷人。靈谷景區鮮明體現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國文化、生態文化的特點,是遊人們品味歷史、賞桂休閒的好去處。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鐘山風景區以山聞名,又以森林公園著稱,20_年3月1日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鐘山總面積為4萬5千多畝,其中森林面積3.2萬畝,總覆蓋率達72%,在全市綠化體系中覆蓋全市總面積的15.6%,是國內外少見的城市森林公園。紫金山猶如一台巨大的空氣濾清器,據專業人士測算,各類綠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達440萬噸,釋放氧氣達380萬噸,可供1300多萬人呼吸所用,如果平攤到每個南京市民,每人每天可從中獲得氧氣超過4公斤。按國際環境生態效益計算方法計算,每年產生生態效益達13億元。總之,鐘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園。只要你走進了它,就如同進入了“天然氧吧”。特別是靈谷景區,近年規劃建成了萬株桂園,其中桂花專類園達1700畝,共有桂花18000株。專類園設計風格獨特,佈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鬱郁蒼蒼,令遊客神往不已。

靈谷寺是古代鐘山70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傳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是梁武帝為名僧寶誌所建的開善寺,建於樑天監十四年(520_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寶誌就是我們熟知的濟公和尚的原型。因為梁武帝很崇拜寶誌,故在寶誌死後,為他建造了墓塔“寶公塔”和一座開善寺。到明朝初年,寺名已改為蔣山寺。不久,朱元璋選中開善寺這裏為自己建造陵墓,於是又在紫金山東麓找到一處“山川形勢非尋常之地”,也就是現在的靈谷景區所在地,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在這裏為寶誌建造一座新寺。

靈谷寺工程始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第二年六月告竣。以後又陸續增建了一些殿宇。寺成後,明太祖賜名為“靈谷禪寺”,並題書了“第一禪林”四個字,刻碑懸於寺門。

關於靈谷寺名稱的來由,明太祖在靈谷寺新建時寫的《遊新庵記》一文中説:“鐘山之陽有谷,谷有靈泉曰八功德水。”他在《御製大靈谷寺記》中又説,靈谷寺的地形是“左羣山右峻嶺”間的一片谷地。可見“靈谷”二字的含義,“靈”是指當地一股被認為有靈性的泉水,即八功德水;“谷”是指地形而言。明代的靈谷寺佔地500畝,供養了1000多名僧,其範圍南抵孝陵衞,北接明孝陵的皇牆,據説當時每天傍晚,寺僧要騎着馬經過五里鬆徑才能去關山門,可見範圍之大。在今天的南京體育學院以南,現在還有一個叫做大柵門的地名,就是從大山門諧音而來。寺內的主要建築有金剛殿、天王殿、無樑殿、五方殿、大法堂(清代稱毗盧殿)、律堂(清代稱觀音殿)、寶公塔等。寺東北還有一座宏偉壯麗的大寶法王殿,是明成祖為西藏活佛哈立麻所建的殿宇。因哈立麻曾來此建齋講經,所以又稱説法台。此外,在寺的兩側還有方丈、靜室、鐘樓等建築。寺內還有148間畫廊,繪有各種姿態的佛像壁畫。上述建築,除無樑殿保存至今,其餘都已成為如煙往事了。

古代靈谷寺在國內佛林中佔有較高地位,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青睞。據《金陵梵剎志》的統計,明代靈谷寺在上元、江寧、句容、六合等地所擁有的地產,總共達34000餘畝。明朝還把棲霞寺、方山的定林寺等12座佛寺劃歸靈谷寺管轄,這樣大規模的佛寺,真可謂是天下“第一禪林”了!清朝初年的戰火,使靈谷寺遭受嚴重的破壞,除無樑殿和寶公塔外,其餘殿宇全部被毀。清朝統治進入所謂“康乾盛世”後,靈谷寺也重新修復,又成為東南名剎,並多次接待滿清皇帝。康熙遊覽靈谷寺時,曾親筆題書“靈谷禪林”匾額,還寫了一副對聯:“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過靈谷寺,並在這裏建了行宮,還賦詩、賜物,親筆御書“淨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絕碑上。

風光導遊詞 篇15

走進山東泰安的泰山,腦海裏就只剩下一個字:野。

山是野的。泰山的山勢,是天然的美,是野心的美。這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幾十丈高的懸崖斷壁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山石在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麼天柱峯、日觀峯、百丈崖、仙人橋、望人鬆、龍潭飛瀑、雲橋飛瀑、三潭飛瀑,一聽這名字就給人聽覺上的美,這種美,是磅礴的美,不是一峯獨秀,也不是鬼斧神工,而是峯雄巖壯、怪石嶙峋、古鬆競奇、鳥語花香,雄壯奇奧,美不勝收。“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四大奇觀令人浩氣長舒,這種美是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天燭峯,九龍崗,蓮花洞,三岔澗,猛虎溝,綵帶溪和鴛鴦鬆,卧龍鬆、飛龍鬆、燭焰鬆等如珍珠鑲嵌在多姿多彩的石巖上。“桃花峪”深幽靜麗,景色奇秀。“櫻桃園”則鳥語啾啾,溪水潺潺。

在這樣的山水間行走,行人也變的野起來。一邊攀山,一邊嚼着泰山特有的火燒,年逾古稀的老人,滿山的嘻嘻哈哈,滿山的野,人們也在這山水中野起來了。

“地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人為峯。”幾百年來,有數不清的文人讚美過泰山,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讚歎,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泰山也在這讚美聲裏野起來了。

風光導遊詞 篇16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大地灣遺址位於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遺址,距今4900-8120_年。大地灣遺址1958年後即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秋開始發掘,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地灣遺址對研究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明乃至華夏文明的起源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這裏大地灣遺址以文化類型多、延續時間長、歷史淵源早、技藝水平高、分佈面積廣、面貌保存好而倍受考古界關注。

大地灣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築遺址,不僅規模宏偉,而且形制複雜。尤其是屬於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_年前)的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築,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牆,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這一房屋的規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這裏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説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屬於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類型。

風光導遊詞 篇17

日月山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西部牧業區的分水嶺,山的東西兩側自然人文景觀差異極為明顯。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抒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時叫做赤嶺,是北魏和吐谷渾、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頂砂土赤紅而得名。它屬於拉脊山脈西端,北起青海湖東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羣加,綿延數十里。日月山是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也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牧業區的自然分界線。這裏山巒起伏,峯嶺高聳,氣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豐美。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抒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綠草如茵,野花燦爛,帳篷點點,景色十分壯觀。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個乳峯,其形狀似太陽和月亮。藏語叫日月山為“尼瑪達哇”,蒙古語稱“納喇薩喇”,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處要塞,形勢險峻,戰略位置重要。很早以來,它就是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漢藏人民友好往來,互市貿易的紐帶。早在漢代,日月山已成為我國“絲綢輔道”的一大驛站。唐代時,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

公元620_年,唐朝建立後,與邊疆各民族和睦相處,各族首領紛紛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後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當中。當時的吐蕃國王松贊干布開明治國,為引進文化、加深友誼、安定邊境,在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後,派祿東贊到長安求婚,得到唐太宗應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養,深得疼愛。公主遠嫁,唐太宗準備了各種日用器皿、珠寶飾物、綾羅綢緞及書籍、藥物、蠶種、谷種等作為嫁粧,還派樂隊、工匠隨同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護送公主從長安起程,經咸陽、隴西、臨夏,渡過黃河,進入青海,沿湟水西行。過日月山後,先與嫁給吐谷渾王諾曷缽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壩附近的館驛中,舉行盛大宴會,唐、吐蕃、吐谷渾三方親朋歡聚一堂。之後,公主一行繼續南行。鬆贊於布親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築館安營,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禮。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經玉樹進入,4月15日抵達今拉薩,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歡迎。文成公主遠赴聯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傳説和史蹟,千古流傳,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稱公主為“阿姐甲莎”,意思是漢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聞名,傳説眾多。其中流傳最廣,最為感人的莫過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相傳,唐太宗為了漢藏人民世代和好,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了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祿東贊陪同,從京都長安迤邐西行,來到了日月山。當公主登上山頂,舉目環顧時,但見山麓兩邊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是雨打芳草萋萋,一邊是雪壓枯草慘慘;一邊是煙雨飄搖枝新,一邊是玉鱗紛飛草葉枯,甚至連這裏的日月,也沒有家鄉那樣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萬縷,潸然淚下。唐太宗聽説公主懷鄉思親,不肯西進,為了替女兒解愁,特意鑄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寶鏡送上此山,説是如果公主想家,打開寶鏡,可以從中看到家鄉父母、故里山河。護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見到親人,思故不進,便暗中將日月寶鏡換成了石刻日月鏡。公主拿起鏡子來看,怎麼也看不到長安城裏的父母,以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騙她。公主潸然淚下,淚水流成了倒淌河,由東向西匯人碧波萬頃的青海湖。一氣之下,將石刻日月鏡拋在一邊,毅然西進。後來人們便把赤嶺改名為日月山。唐代開元年間,唐王朝和吐蕃王國還在日月山頂樹立過漢藏和好碑,藏漢兩族以日月山為界,和睦相處,並把日月山作為茶馬互市之地。

日月山雖然高不及崑崙,險不如積石,既無蒼翠的森林,又無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蒼茫。然而,從古到今,許多過往行人都願登上日月山去追尋當年文成公主路過日月山時留下的蹤影。為此,人們早先在日月山頂修築了廟宇。可惜被人破壞。近年,人們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兩座造型美觀、風格獨特的日亭和月亭,供遊人參觀。

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東流經40多公里後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清澈見底,常年不斷。倒淌河由於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傳説而名揚四海。

倒淌河鎮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匯處,是西寧通往海西、玉樹、果洛、海南等的必經之地。鎮內建有紀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園,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地方。

日月山雙亭 在日月山口,有為紀念唐代文成公主進藏聯姻而建的日月二亭。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由長安去拉薩在這裏停留,留下很多歷史佳話和神奇的傳説,給日月山增添了一層神祕色彩。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確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嶺分界,並立界碑,成為民族友好的象徵。20世紀80年代中期修建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埡口兩側,建築精巧、輝煌。日亭內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進藏紀念碑”,記述了文成公主和親始未及歷史功績。亭內還繪有壁畫,再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面貌;月亭有珍貴的“唐蕃赤嶺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傳播中原文化,促進文化藝術與生產成就等方面的壁畫。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軍區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樹立的“日月山修路紀念碑”,記載了人民解放軍修建青藏公路的業績。

日亭壁畫 日亭壁畫主要講述了藏王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赴唐都長安請婚,以及請婚過程中祿東贊以大智大勇力排諸難,巧破難題的軼事。其一題:要把一羣母馬和一羣馬駒區別出母子的故事。祿東贊是從雪域草原上來的,這道題對他來説易如反掌,他把母馬和馬駒分開後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馬駒,馬駒發瘋般的撲向媽媽身旁。其二題:唐太宗讓祿東贊從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來,聰明的祿東贊早料到會有此難題。他事先通過探訪瞭解到,原來公主用一種護膚品,名叫“萬里飄香”,只要擦上這種油,就異香撲鼻,能引來蝴蝶和蜜蜂。三日後,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樣的美女齊集在一起,兩隻蜜蜂在一女子頭頂盤旋,這樣公主被認出來了。

月亭壁畫月亭壁畫主要介紹了文成公主入藏後,從中原帶去精神與物質文明的傳播情況。當時,唐朝已進入封建社會,而吐蕃則處於奴隸社會階段。因此,壁畫逐一反映了公主帶去的紡織、釀酒、音樂、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傳播情況。各種先進技術的傳入,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社會的進步與文明。隨之,吐蕃也創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創立,標誌着吐蕃人民從此也進入了文明時代。而文成公主做為這個文明時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唐蕃史冊。

日月山展廳壁畫 公元七世紀初,松贊干布派使臣祿東贊一行,以黃金五千兩及珍寶數萬件作聘禮,向唐求婚。壁畫中坐車者為唐太宗,立者為祿東贊一行,壁畫中間是文成公主行至“赤嶺”時手持日月寶鏡,思念故鄉親人,但她想到唐王的重託及和親大任,毅然棄鏡西行的描述。壁畫下部為唐太宗賜松贊干布的“灌頂國師闡化王”之印,壁畫右下部是漢藏建築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車中佛像是文成公主從唐帶去的釋迦牟尼像,現存放在拉薩大昭寺。左部為公主逝世後,藏族人民緬懷其功德,供奉為神的情景。

標籤: 導遊詞 風光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4reo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