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泉州旅遊導遊詞(精選5篇)

泉州旅遊導遊詞(精選5篇)

泉州旅遊導遊詞 篇1

自從海峽兩岸實現“三通”以來,兩岸之間的往來越發便捷,特別是現如今到泉州旅遊、探親的台灣同胞也越來越多了。如果你是初來泉州的客人,那麼今天就讓我當回小導遊,帶你一起去探尋泉州這座千年古城,網羅這裏的美食美景吧!

泉州旅遊導遊詞(精選5篇)

今天我們遊覽的第一站就是泉州的母親山——清源山,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着天下游客。

這裏的奇石林間立、清泉石上流,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到此登遊留題。特別是位於清源山南麓那高大的老君巖,一定會讓你驚歎不已,他雕於宋代,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只見他慈眉善眼,炳煥生光,堪稱石雕藝術的瑰寶。知道嗎?以前聽老人們常説:“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哈哈,於是常有人攀爬到石像上,觸摸老君鼻。當然,現如今已沒有遊客肆意攀爬了,因為保護老君巖這樣的文物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

呀,已經是中午了。走了這麼久,你的肚子也一定餓癟了吧!來,我帶你去泉州西街的老字號——老記面線糊,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線糊吧。走入小店內,玻璃櫃台上放着一小格一小格的配料,就像一個美食大家庭般,讓我們目不暇接。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醋肉、滷大腸、海蠣、豬腰、鴨胗等,加好後在碗中加入面線糊(主角哦),然後撒上胡椒粉、葱末以及幾滴白酒和滷汁,如果再配上一根香脆的油條,那便是一餐美味了。説到這,你是不是已經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呢?那就開始大快朵頤吧!那一口口的面線糊在嘴裏“盪漾”着,散發出陣陣怡人的香味。當你舀起一匙,你就會發現,面線糊晶瑩剔透,糊裏的面線如同針線般細小,卻又清晰可見。想想,它們是不是很像是連着我們海峽兩岸故鄉情誼的絲線呢?

肚子填飽之後,我帶您去泉州的西湖走走看看吧。

你看,湖面波光瀲灩,公園裏花團錦簇,一眼望去浮光盪漾的美景與湖後面宏偉的閩台緣博物館、以及清源山那翠綠的山色相得益彰。來吧,我帶您去乘坐這裏特有的古船泛舟暢遊吧!迎着習習和暢的惠風,在優雅的輕音樂聲中,古船徐徐緩行,劃過波瀾不興的水面,繞過湖央兩座突兀的孤嶼。時而還能看見幾只野鴨在水面上嬉戲,更有甚是:一羣羣靈儷的白鷺時不時會蜻蜓點水般伴在你船舷左右掠過,這時,你可以張開雙臂,放眼公園內的是石橋和亭台樓閣,來一個深呼吸,你一定會心情舒暢許多!是不是也能讓你想起中國台灣的日月潭了呢?是呀!泉州西湖和中國台灣的日月潭遙相呼應,相映成趣,她們不都是鑲嵌在我們中國大地上的兩顆夜明珠嗎?

大概已是黃昏了。這時,你的肚子是不是又開始“抗議”了呢?別急,我們一起去東街的鐘樓肉粽店,到那兒去吃色、香、味俱全的肉粽和肉燕湯。

第一個上場的是肉粽,當你打開粽葉,一陣久違的“濃鄉”撲面而來!你已經顧不得細細品察肉粽裏是“神馬”配料了!因為的確太好吃了!原來,肉粽裏有蝦仁、香菇、滷過的五花肉、乾貝、滷蛋。這可是泉州名不虛傳的美食啊!粽子香醇鬆軟,你吃一口就不會忘記,每一粒糯米粒都彈性十足,嚼過之後在嘴裏留下一點甜味,一口口順着喉嚨,滑到胃裏,嘴裏還能餘香沁人心脾!哦,中國台灣也有一款美食和泉州的肉粽有淵源呢!對了,就是中國台灣滷肉飯哦,那也是人間美味,假如有一天我能去海那面的中國台灣旅遊,我一定要親口品嚐一下你們的滷肉飯呦!這時你還需要喝上一碗肉燕湯,所以第二個出場的是肉燕湯,我吃肉燕一般加很多葱和醋。因為葱可以把湯和肉燕弄得很清香,醋滲到肉燕裏,那味道呀,真的可以把玉皇大帝都吸引過來呢!

觀賞過泉州的美景,品味了泉州的美食,您應該也對泉州感興趣了吧!我想:在中國台灣應該也有很多美景美食吧!我真希望中國台灣能早點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如果有一天,科技足夠發達了,我要在兩岸間搭建一座“彩虹橋”,讓兩岸溝通自如,讓我們瞭解中國台灣,中國台灣小朋友也能更方便地來泉州旅遊觀光,也讓他們能更瞭解泉州,並愛上這片故土!

泉州旅遊導遊詞 篇2

久聞泉州 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 起點、 “世界宗教 博覽城”,還是國家首批頒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趁着春節長假,我們一家乘動車前往遊覽。

一下動車,我們就直奔清源山 。清源山是道教 聖地,老君造像 可謂是這座山的最大看點,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只見他神態自若地端坐在我們的面前,背後和左右兩邊的一大片綠油油的斜坡是他的座椅;面部帶着慈祥的微笑,讓人覺得倍感親切;眼睛裏雖然不見瞳孔,但也隱藏着一種深邃的智慧;長而密的鬍鬚自然地垂在胸前,嘴脣微微開起,像是有千言萬語想向我們一一道來……“好一尊老君造像!”我默默讚歎道。

開元寺 ,是我們的第二個目的地。開元寺是建於唐朝年間的寺廟。寺中古桑蓮樹歷經千年滄桑,至今仍生機盎然,被列為世界之最。寺中還矗立着唐朝東、西兩座石塔。我站在塔下,滿塔的深棕色像是為石塔穿上了粗糙的布衣,卻也襯托出塔藴藏着的古典韻味;環繞石塔四周,塔邊的一組組精緻雕刻不禁讓我耳目一新,讚歎連連。

聽説泉州也有西湖公園 ,我一下子來了興趣。緩緩步入園內,一片微波粼粼的湖水頓時明亮了我的雙眼,一陣陣悦耳的歡笑刺激着我的心。站在刺桐閣上眺望,公園美景盡收眼底。湖面上碧波粼粼,遊船在湖上漂泊,縷縷清風拂過臉頰,一座碧綠的無心島就像是白銀盤中的一顆青螺。五顏六色裝點着這個美麗的大公園,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繼續擴大視野,閩台緣博物館 和泉州博物館 的身影在遠處若隱若現,幾幢嶄新的大樓頓時讓我感到煥然一新。

最後一站就是關帝廟,這個寺廟給我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這兒的香火很旺。關帝廟地處泉州老街——塗門街,這裏的房子都是傳統的閩南建築,古老之中也透着一股濃濃的淳樸之風。不遠處還完好地保存着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教寺廟——清淨寺,這也印正了“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美譽。

一天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當我們即將踏上返回廈門的動車,我有些戀戀不捨。這一天,我們都在與歷史打交道。瞭解歷史,感受歷史,這已經讓我對歷史有了粗淺的認識,併成為了我又一次難忘的旅程。

泉州旅遊導遊詞 篇3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説到這變化,我就説一説家鄉的景點吧!

20xx年,我第一次登上大坪山。那時登大坪山要繞得很遠,上山走的是長長的公路,路旁都是山石。登上大坪山,人煙稀少,一座高大的鄭成功騎馬銅像最為顯眼。只見銅像造型為鄭成功騎馬舉手側望,眺望中國台灣海峽。那時的我還比較小,覺得很無聊,於是就催着大人們趕快下山、回家。

20xx年,我又一次登上大坪山,發現這已不是我腦海中的那個小山包了,而是一座以鄭成功銅像為主題的公園。我們從小區出發,穿過另一個小區,就來到了大坪山天橋。走過天橋,迎面是一箇中等大小的廣場,一座高大的石質牌坊矗立在眼前,右上方則有一座堡壘式的碉樓。穿過碉樓,一條蜿蜒曲折的林蔭小道浮現在眼前。小路兩旁有許多路燈,小路由木板鋪制而成,欄杆則由形似木頭的石頭做成。沿着小路往上走,只見半山腰有三顆老榕樹,他們形態各異。繼續往上走,沒一會兒就到了山頂。只見鄭成功銅像四周中滿了植物,銅像下面的基座上坐着許多遊客,他們有的在極目遠眺,有的在嬉戲打鬧,還有的在拍照留念…… 作文

聽媽媽説,西湖公園原來是一片沼澤地,自古以來被作為平衡生態的滯洪區,絕非遊樂休閒場所。 作文

可如今的西湖公園,煙波浩渺,小島點綴,白鷺雲集。初春,各種花朵競相開放,蝴蝶們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忽隱忽現,不時會有幾隻燕子在空中翱翔;酷夏,水面盪漾起層層波紋,夕陽西下時,泛起的波瀾像是片片魚鱗,正微微地動着;金秋,枯枝敗葉飄飄揚揚地落下,遠遠望去,宛如一隻只金色的蝴蝶,正在樹梢之間上下翻飛;寒冬,別的樹木早已樹葉發黃,惟有高大的松樹依然立在路旁,彷彿是一個個堅強的士兵。因為有了如詩如畫的西湖公園,泉州博物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等建築也隨即建了起來,成為了一系列旅遊景點。

位於南門外的晉江,以前除了一個第九碼頭,還有許多采沙船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着。江上只有順濟橋和泉州大橋,一下大雨晉江就發大水。

如今的晉江兩岸已是今非昔比。江上興建起了刺桐大橋、高速公路大橋、沉洲特大橋等形狀各異、雄偉壯觀的新橋,立交橋更是拉近了兩岸的距離。兩岸建起了許多江濱公園,人們在裏面休閒娛樂;建起了許多高樓大廈,人們在裏面生活、辦公……晉江南岸呈現出繁榮富饒的新景象。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泉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將來把泉州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泉州旅遊導遊詞 篇4

安平橋全長2255米,橋面寬 3~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3種不同形式: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於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於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橋面用 5~8條大石板鋪架。石板長5~11米,寬0.6~1米,厚0.5~1米,重4~5噸,最大者重25噸。

橋上築憩亭5座,東端為水心亭,西端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規模最大,面寬10米,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16方。亭前佇立2尊護橋將軍,軀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着甲,手執劍,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藝術品。在三亭中間,還有2座雨亭。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橋兩側的水中築有4座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1座圓塔。橋的入口處築有1座白塔,高22米,磚砌,五層,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近年來,因各種破壞,安平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其水域,特別是兩個橋頭和中亭的水環境已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橋體經上世紀80年代維修至今,受自然力影響加上近年幾次大的颱風,橋體石欄及橋板多處受損,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閉,鐵欄圍內雜草叢生有礙景觀。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雙重侵襲,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無法改變這種苦難。有人説這是東海和南海的兩條孽龍在作祟。

這事讓一位在此修煉的道人知道了,他想為民除害。有一天他見到這兩條孽龍在海灘上嬉戲,等到它們玩累了在睡覺時,道人就做起仙術鎮住孽龍。然後決定將它們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於是道人化出兩個大畚箕和一把大鐵鏟,把這兩條孽龍鏟到畚箕上。頓時海灘上留下了兩個大窟窿,後來水流積聚就變成了現在的“龍湖”和“虺湖(huǐ)”。“龍湖”是黑龍住過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龍睡過的地方,因此這個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説道人挑着這兩筐孽物走到一處叫大山後的地方,由於跨越溪澗時,步子邁得過大,一下子將扁擔壓斷了,兩條孽龍從夢中醒來,趁着道長不及下手,變作兩堆土,真身飛上天去了。這兩堆土就成了現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説這兩座山推去填“龍湖”和“虺湖”正好絲毫不差。道長看沒收拾好這兩條孽龍,就悶悶不樂地回靈源山繼續修煉。

若干年後,安海地界大雨下個不停,九溪十八澗的大水翻過了石壁峽,直衝安海港而來。得道成仙的道長在靈源山頂望見那兩條孽龍又在作怪,便運功吐出一條七彩鎖鏈,從安海鎮跨過海灣,直到南安的水頭鎮,孽龍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馬上潛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們見到長虹驚退了孽龍,怕以後它們又捲土重來。有人就提議用長條大石,一段一段地鋪砌起來,建造一條天長地久的鎖蛟玉帶,一來鎮鎖孽龍作怪,二來便於兩縣百姓往來。這意見馬上得到人們的支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這條長達五里的跨海大石橋終於建造起來了。

從此,孽龍再也不敢來興風作浪。各地商旅船隻,相邀而來。於是商業日益發達,莊稼則年年豐收,百姓們安居樂業,這座橋就被稱作“安平橋”,因為橋長五里,又俗稱為“五里橋”。

神話終歸是神話,其實據《泉州府志》記載:安平橋是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築品橋,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趙令衿成之。此橋前後歷時一十三年,是座花崗巖構築的樑式長橋,其長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廣一丈六尺(5米餘),疏水道三十六有二,橋上建有五座憩亭(每裏一亭),其中水心亭俗稱中亭(這是郡守趙令衿的記載)。

泉州旅遊導遊詞 篇5

九日山是位美麗的歷史老人,渾身刻滿了歷史篇章。

山不高,海拔只有幾十米高,東、西、北三峯相連,好像碩大的沙發椅。東峯因唐德宗宰相姜公輔受貶後來此隱居,又名姜相峯;西峯因中唐詩人秦系隱居,又名高士峯;北峯有塊八戒石,惟妙惟肖,不知為什麼沒叫它八戒峯?

金溪江水從九日山身前滾滾東去,流向泉州,匯入大海。

從山麓拾級而上,一路盡是摩崖石刻,真是讓人目不暇接。九日山無石不刻字,讓你應接不暇。最引人注目的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宋代海交祈風石刻共十三方,反映了宋代祈風盛事,是我國海交貿易史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現存物證。1991年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考察隊來參觀、考察,對這些石刻感到十分驚訝,當即決定留下刻石文字,以資記念。從此,九日山增添了一道“象徵友誼與對話”的新景點。

摩崖石刻是“史”,也是詩,每一塊石頭都有一段歷史。南宋泉州太守、詩人王十朋《提舉延福祈風道中有作次韻》用詩寫史:

雨初欲乞下餓沛,風不待祈來已薰。

瑞氣遙看騰紫帽,豐年行見割黃雲。

大商航海蹈萬死,遠物輸官被八垠。

賴有舶台賢使者,端能薄斂體吾君。

這位將要主持祈風盛典的太守,興奮 得半路上吟唱,可見這一典禮的重要性。

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蔡蘘太守寫道:“年年乞雨問山神,羞見耕耘隴上人。太守自知才德撥,彼蒼何故罪斯民。”抒發了作者的一片愛民心情。

九日山的樹木繁多,鬱鬱葱葱,奇數要數”石榕“。飛鳥把榕樹的種子撒在石縫裏,種子生根、發芽,年復一年,根漸漸爬滿石頭,把巨石包裹;根葉長在石上,氣根下垂,活像老仙翁。還有一種樹,人們不知它叫什麼名字,就叫它“無名木”。

走近九日山,讀史讀詩還讀畫,三者融為一體,讓你步步賞幽,流連忘返。“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日山的氣候特點。它有溪流蕩漾,峯巒晴濃,奧衍明秀,陷為一區的迷人景色;它依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屹立於繁榮昌盛的僑鄉,氣候宜人,風光秀麗。遊人到此,禁不住詩興大作,吟詩作賦,以期留住那如春的醉人風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77nq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