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泰州旅遊導遊詞

泰州旅遊導遊詞

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泰州旅遊導遊詞

一、致歡迎詞

各位遊客:大家晚上好!

歡迎各位來到鳳城河風景區,乘坐畫舫遊覽。鳳城河原是泰州古海陵的護城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鳳城河的人文景觀博大而精深。我是今天的講解員XXX,在接下來的遊覽中,我將給大家逐一介紹沿途美景,希望鳳城河的靈動之美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夜晚。

二、行程簡介

我們的畫舫已經緩緩啟動,我先把整個行程簡單的介紹一下:沿途我們將經過望海樓、文昌閣、桃園、迎春大橋、梅園、留芳茶社、烽火台、鼓樓大橋、坡子街等一些景點,終點在泰州市中心的古關帝廟遊船碼頭。整個行程大約需要45分鐘,在這途中,如果您有任何需要,請隨時向我們提出,我們將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三、泰州簡介

大家來泰州遊玩,會發現這座城市沒有山,四面都是水。水就是泰州最大的特色與靈魂。就連泰州的地名也是跟水、跟海有關,泰州最初的地名叫做“海陽”,面海朝陽,漢武帝元狩六年建縣,因其地傍海而高,叫海陵縣,海陵就是海邊高地的意思,東晉時設海陵郡。南唐始為州治,因先民企盼“龍鳳呈祥,國泰民安”,故名泰州,一直沿用至今。可能有人會奇怪“泰州”這個名字似乎已經跟水沒有關聯,其實不然,泰州是歷史上長江、淮河、黃海三水匯聚的地方,處於長江北岸,淮河下游,黃海之濱,古稱“三水”,而“泰州”的“泰”字恰恰是由“三”、“人”、“水”組合而成的,隱喻泰州“人在三水中”。海陵泰州自古與金陵南京、蘭陵常州、廣陵揚州、並稱四陵,齊名華夏,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美譽。可以説,水是泰州的城脈,造就了泰州的桑田,孕育了泰州的生靈,成就了泰州的繁華。

四、望海樓

在我們船行的右前方,大家看到的宏偉建築叫做望海樓。望海樓始建於宋朝,歷史上經歷過四興四廢,大都毀於戰火,而起於盛事。宋代稱海陽樓,明代稱望海樓,清代稱鳴鳳樓、靖海樓。現在大家看到的望海樓為宋式建築風格,重檐歇山頂,上蓋黑褐色琉璃瓦,外觀是典型的宋式彩繪,主要色彩取硃紅、黃、白三種色系,顯得古樸、典雅而大氣。樓高31.6米,內部從底座層到頂部可分四層,內部面積達到20xx多平方。二樓正中的匾額“望海樓”三個大字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沈鵬所書,頂樓的“江淮第一樓”則是由國學大師文懷沙所提寫。望海樓位於泰州古城的東南角上,東南臨城河,不愧文懷沙老先生所題寫的這一稱號。

這巍峨雄偉的望海樓可是凝聚了我們泰州人幾千年的大海情結。因為大約在八千年的時候,泰州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時的海岸線大約在今天的揚州、鎮江、泗陽至贛榆一線。在漫長的歲月裏,主要受長江及淮河海浪衝擊的作用,大海漸行漸遠,泰州慢慢地由海洋變成了淺海、湖泊、沼澤和陸地,泰州就是紮根在大海上的沖積平原,大海是孕育泰州的母親。

雖然現在大海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泰州人是不會忘卻大海賦予我們的恩情,這宏偉壯麗的望海樓就記載了泰州人對大海母親的回憶和追思之情。

過了望海樓,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在霓虹燈的映襯下這裏有一個刻有 “泰”字的石塊,這個“泰”字是xx所寫,其實在這石塊之上共刻有四個“泰”字,分別是四任領導人所寫,在xx的“泰”字之上的是毛澤東的“泰”,左邊的是鄧小平的“泰”,右邊的是xx的“泰”。我們在這邊立一塊四泰石,是想告訴大家這四任領導人和我們泰州都有一段因緣。首先是毛主席,他在1922年《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就提到泰州,讚揚泰州森森村的村名農民起義的精神;鄧小平的前任女婿張宏是我們泰州朱莊人;xx在執政期間來過泰州兩次,並且他的姐姐在搬去南京之前一直居住在我們泰州的姜堰市;xx,他更是生於泰州,長於泰州,最後是考上清華大學才離開泰州的。

過了四泰石之後,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廣場正中央的一尊雕像,這是范仲淹的鑄銅雕像,像高4.2米,底座為1.3米,為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的傑作。在雕塑後面的有一宋式五開間的建築,叫做文會堂,是宋朝期間在泰州任海陵從事的滕子京所建,取“以文會友”之意,可以説這一處文會堂訴説了泰州文昌北宋的歷史。在北宋期間,泰州政治生活安定,人們生活富裕,經濟十分繁榮,人文盛極一時。連名傾北宋的五位宰相——晏殊、呂夷簡、范仲淹、富弼、韓琦,都曾經在泰州任過官。而這五人之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范仲淹。他曾在泰州任過西溪鹽官。對泰州的建樹最大,他率領民眾,修築了“華夏第一堤”——范公堤,為治理這一帶水旱災害做出了不朽的業績。現在這段范公堤在204國道還能看到一段遺蹟,並且204國道有百分之八九十就是建立在當時范公堤的地基上的。

可能有人要問這文會堂和范仲淹有什麼關係。大家都知道範仲淹有一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並重修岳陽樓時,作為好朋友的范仲淹被應邀寫了一篇樓記——《岳陽樓記》,這是篇中的名句。其實卻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和滕子京這兩個好朋友的友誼是在這之前23年,是先在泰州的文會堂以文會友,結有詩緣的。范仲淹還特地為文會堂作了一首《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賦》,以紀勝會。在這賦詞裏有這麼一句話,“君子不獨樂”,可以看出,他一生“先憂後樂”的觀點,其實始於泰州,始於文會堂。文會堂也是目前國內研究范仲淹的第二個基地。

五、泰州電視塔

各位遊客:請順着我手指的方向,您看到的這是泰州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泰州通訊電視塔,也是蘇中第一通訊電視塔。塔高218米,整座鐵塔全部是用巨型優質鋼管焊接而成。塔座像巨型拱橋橫空跨越在泰州城市主幹道——青年路上。塔身宛若筆直的鋼箭直插雲霄。在這高聳筆挺的塔身上,有着一大一小兩個球形塔樓,上端的塔樓離地有150米,站在觀光平台上,透過鋼化玻璃俯瞰,可以領略泰州市的全貌。

像這種空中跨越式的鋼塔,目前,在世界建築史上仍屬罕見。它可以與加拿大的多倫多塔的以及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相媲美,同時它也享有“亞洲第一高跨街鐵塔”的美譽。

六、文昌閣

各位遊客,現在在我們船行的右前方,您看到的這座高18.8米的閣樓就是泰州文昌閣。它又叫做文星閣。

文昌閣供奉的文昌帝君,是中國神話傳説中主宰科舉功名的祿位之神,為古代讀書人所崇拜。清嘉慶六年,祭祀文昌成為定製,每年二月九年級和八月吉日為祭祀日。

據道光《泰州志》卷八“學校篇”記載,泰州的文昌閣是明萬曆十七年(1590)泰州儒學訓導李香創建。以後又陸續有人出資重修。閣為三層三檐六角形攢尖頂寶塔。

泰州的文昌閣在全國的文昌閣中是較早的一座,也是泰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徵。泰州歷來就是人文薈萃、名人輩出的地方。三國時東吳大司馬呂岱,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明代哲學家“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文學家南京吏部左侍郎儲瓘、《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評話宗師柳敬亭、清代大詩人吳嘉紀和鄧漢儀、詩書畫怪才鄭板橋、現代京劇大師梅蘭芳等,均是受清、渾、鹹三味交融之泰州水哺育而成長的。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以説泰州雖沒有山,只有水,但“水不在深”,只要“有龍則靈”。

七、鳳凰島生態園

現在我們船行的右側,是鳳城河風景區的三期工程,我們會先將整個湖面拓寬80至100米,使鳳城河最寬的水面可達200米左右。接着將把這裏建成一個三面環水的島,叫鳳凰島生態園,另外還將在沿岸修建一排水街,打造酒吧娛樂文化一條街。此外,島內還將再現海陵古景—— “雁宿蘆州”和“駝嶺清風”兩大景觀。

八、鳳城河簡介

泰州古城傍水而立,碧水繞城而行,水城相互交融。城內有鳳城河環通,城外有新老通揚運河、引江河等“碧帶”環繞,形成泰州獨具魅力的“雙水繞城”格局。

尤其是作為泰州古城河的鳳城河,不僅在兩岸彙集了濕地、林地等水鄉生態,更見證了泰州城的悠久歷史。我們現在暢遊的這條河就是鳳城河,它是古城海陵的護城河,於宋寶慶二年(1227年)開挖,距今有780多年的歷史,是全省唯一現存的較完整的古城河。那麼它為什麼叫鳳城河呢?因為泰州一直有“鳳凰城”的美稱,它的古城分佈格局如果從空中俯瞰,你會發現形狀像一隻展翅鵬飛的鳳凰,而城河依城而建,所以美其名曰鳳城河。鳳城河全長6.7公里,水域面積83.8萬平方米,水面平均寬110米,年平均水深2.2米,由東、西、南、北四條城河構成,河道繞城四周,基本呈四方形,像一條綠色項鍊,把老城區包圍其中,形成現在城市不多見的“水包城”的獨特格局。以前的老泰州人都是吃着這城河水長大的,所以鳳城河也是泰州城的母親河,它就像母親一樣哺育着自己的子女數百年水營造了泰州獨特的自然景觀,同樣也給泰州帶來了生態和諧。

其實泰州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已經連年位居全省第一。近幾年,泰州對城河水進行整治清淤,20xx年12月6日,長江“活水”從南面注入內河,東西城河全面貫通,使泰州人喝上了真正的長江水。而且現在的城河生態環境非常好,經常可以看到“野鴨成羣”、“魚雁翻飛”的自然生態景觀。雖然現在鳳城河已經失去了它作為護城河的本意,但隨着鳳城河周邊景點的陸續建成,一個“遠觀城市水脈、近得人文薈萃”的景觀河也逐漸呈現,成為古代

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新地標。

過了鳳凰島生態園,順着我手指的方向,您看到的這座別緻的橋

樑叫——百鳳橋,它位於鳳城河與鳳凰河交匯處,是一座以景觀為主要功能的橋樑,橋長雖只有61.4米,但就在這不長的橋上共雕刻了999只鳳凰。所以稱之為“百鳳橋”。鳳凰是傳説中的祥瑞之鳥,是吉祥、太平的象徵,泰州是被古稱為鳳凰城的城市,而999是百位數中最大的數字但又不足千位數,(“千”同“遷徙”的“遷”),以喻“鳳棲泰城而不遷(千),留吉祥於泰州”之意。

九、鳳城河三鮮

現在我們的遊船正從南城河段拐向東城河段,大家知道以前東城河這片水面是做什麼用的嗎?其實一直到三四十年前泰州城河仍盛產三鮮:銀魚、茭白、菱。除了銀魚是野生之外,茭白和菱都是大片的種植在這一帶水面上的。有清代人王廣業的《海陵竹枝詞》為證:“城河水比下河腴,茭白紅菱味總殊。近日文人多館選,大東橋上賣銀魚。”銀魚的生長對水質的要求較高,以前城河是環城的活水,少有船隻來往停泊,極少污染,水質適宜銀魚的生長和繁殖。那時候城河沿岸多陂澤,也非常適宜茭白生長,也有地方稱為蒿筍、蒿瓜。它味道鮮美,有一定營養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茭白具有“解煩熱,調腸胃”的藥效,還有解毒、利尿的功能。另外,泰州的菱也有很多的講究,有城河菱與下河菱之分。城河菱角多為四角,菱肉飽滿,清洗時菱角都下沉水底,這是老菱。下河菱清洗時,則多有浮於水面的,這是嫩菱,吃起來口感就比老菱差多了。城河菱已多年不見,可老人們至今不能忘懷,買菱時還常常要問一聲:“這是城河菱嗎?”那現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在桃園景區的踩菱榭都會舉辦大型的採菱節,到時候您可以一邊划着小船,一邊採着菱角,既欣賞到兩岸的美景,又可以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也可以品嚐到泰州特產——城河菱的美味。

十、桃園

現在在我們的遊船的左邊,是我們鳳城河風景區的桃園景區。取名桃園就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的戲曲家孔尚任這裏的陳庵寫成了《桃花扇》這部戲曲史上的華彩篇章。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北歸的時候,去山東曲阜祭孔子,孔尚任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孫,被推薦到康熙御前講經,康熙覺得他滿腹經綸就把他從普通的秀才提拔到國子監博士(相當於現在教授的級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秋天,孔尚任奉康熙之命來淮南一帶治理水患。當時的衙署就設在泰州。後來由於治水方案出現分歧,致使河工停頓,河署經費斷絕,治水失敗。康熙為此大怒,孔尚任奉命留守河署,不得離開泰州。康熙二十七年,孔尚任還被地方官趕出了衙署。他只好帶着一家老小僦居到陳庵。在這段時間裏,孔尚任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根據秦淮名妓李香君與復社領袖侯方域的愛情故事,創作了《桃花扇》,從而奠定了他在清初文壇上的地位。

隱隱約約我們可以聽到有人在演出,在我們右前方的一艘不繫舟上正在上演崑劇《桃花扇》中的《梁州序》選段。站着的是男主人公侯方域,坐着的就是女主人公李香君,侯方域是明朝復社四公子的領袖,李香君則是南京秦淮湖畔媚香樓裏的一代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裏上演的正是侯方域初遇李香君,兩人一見鍾情,互訴衷腸我們遊船也會放慢船行速度,大家不妨品品茶,看看戲。

演出使用的這艘石舫是國內第二大石舫,規模僅次於北京頤和園的,這艘石舫的主人是清朝康熙年間,泰州大户人家餘錦泉,這是他的私家花園——漁壯園內的石舫,專門開闢出來供自己的家班女昆部演劇之用。當年孔尚任在泰州期間與俞錦泉私交甚密,經常被邀請至此聽戲,《桃花扇》完稿之後的首演也是在這艘石舫之上,由余錦泉家中女昆部來譜曲試演的。

看過《桃花扇》後,我們的遊船繼續前行,眼前這座20餘米高的三層八角重檐的閣樓叫“清風閣”,始建於五代時期,原名叫做“清風樓”,取義“清風徐來,可以登高望遠”的意思。北宋傑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揚州擔任節度判官期間,經常攜友人登臨此樓,併為此樓附詩——《清風閣》。可是在神宗年間,王安石因為推行新法,遭到保守派的排擠而被罷官。重建的這座“清風閣”也是寄託着泰州人對這位憂國憂民的一代名相的追念。

過了清風閣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一座小拱橋名為“齏湯橋”,“齏”,是剁碎的意思,齏湯説的就是泰州的大麥粥了。這座橋為什麼叫“齏湯橋”呢?那就要説一段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和我們泰州的一段淵源。相傳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還沒發跡之前,跟隨五代最後一位明君周世宗東征西殺,得顯威名。一次奉周世宗的命令帶兵攻打南唐,兵敗泰州,一個人流落至此橋畔,又飢又寒,幸得泰州的一位老百姓用一碗大麥粥得以救急,趙匡胤當上了皇

帝之後,念念不忘泰州老百姓的這份恩情,特意派人尋找到這座橋,並賜名“齏湯橋”。

過了“齏湯橋”您所看到的這座飛檐翹角的亭子叫做“浮香亭”,我們從這裏看過去,浮香亭好像雙亭並立的樣子。其實它是一個亭身兩個亭頂,造型非常奇特,形影相依,所以我們還將它稱為“鴛鴦亭”。

在浮香亭後的是“來鳳樓”,它位於我們泰州古城的最高點——鳳凰墩之上。來鳳樓裏有一口飛來鍾,相傳是在五代時期從杭州上空飛到泰州,掉在城河裏的一口鐘。現在這口鐘已經和蘇州寒山寺的鐘結為姐妹鍾,寒山寺的住持秋爽和尚不僅為我們題字,還為飛來鍾舉辦了首撞儀式。在這裏,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時吊這口鐘的時候,一開始吊了十幾次都吊不上去,後來我們從鎮江金山寺請來八位大和尚來超度,做完超度之後,這口鐘立馬就吊上去了。下次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敲敲這口飛來鍾,為家人,也為自己祈祈福。

十一、迎春大橋

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大橋叫做迎春橋,是一座“五孔仿實腹拱橋”。橋全長190米,橋面寬35米。欄杆以漢白玉為材料,在第2、4孔的拱頂還建有半徑為2.5米的半圓形觀景台。拱的基座上雕刻的是梅蘭芳的演出劇照——《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洛神》、《宇宙鋒》。

迎春橋雖是一座新造橋,但他背後卻隱藏着一段特別的地方歷史風俗。迎春橋在明朝就已經有了,它正好位於泰州古城的東門外,是連接城裏城外的重要通道。舊時民間有“打春”的習俗,每逢立春這一天,州府的官吏都要到東門外舉行鞭土牛、迎芒神的迎春儀式,目的是勸農耕稼,祈禱豐年。“打春”者的隊伍,高舉青幡,導以鼓樂,簇擁着知州來到郊外,在羣眾的圍觀下,由知州對天祈禱一番,然後執鞭擊碎土牛,儀式宣告結束。因為“打春”者和前來看熱鬧的羣眾都須從此過橋,故稱此橋為“迎春橋”。這段歷史也是有詞為證,清《海陵竹枝詞》詠曰:“迎春橋畔看迎春,五色春鞭簇簇新。預卜來年豐且樂,土黃牛傍白芒神”。(這一習俗也是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後才不再進行的。)

在舊時的泰州,凡有人家處就有水,有水處就有橋樑。於是橋樑就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出門見橋、上街穿橋、納涼上橋、嫁娶過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人們在對橋的耳熟能詳裏,滋養了一往情深的默契。據《泰州志》記載,泰州河道交錯,橋樑眾多,主要是建於明清的磚石拱橋,少數為木板橋。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泰州城區還有各類橋樑185座。以後填河修路,部分橋樑拆除,至1987年還有70多座,但多數已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

雖然許多老橋已經不存在,但留下的橋名以及民間故事還留在人們心上、口中。濟川橋、隱龍橋、十勝橋、鳳凰橋、齏湯橋等等幾乎每橋都有一個典故,古橋見證了泰州的歷史和變遷。但無水便無橋,橋文化也是因水而得。

十二、梅蘭芳公園

(一)梅蘭芳史料紀念館簡介

過了迎春橋,順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的是梅蘭芳史料紀念館,是為紀念一代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而建的園林。早在1984年,為了紀念梅蘭芳90誕辰在這裏建了梅蘭芳紀念亭,1987年又興建了梅蘭芳史料陳列館,1996年以後在這裏組建了梅蘭芳公園。

(二)梅蘭芳簡介

梅蘭芳祖籍我們泰州,出生於京劇世家。而梅蘭芳的故居其實就是在這梅園的所在地——鮑壩村。梅蘭芳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為中國京劇“四大名旦”,並位列首席。他是把中國戲曲傳播到國外去並獲得國際盛譽的第一個戲曲表演藝術家。同時還是一位具有高度愛國熱情的藝術家,在淪陷期間,他蓄鬚明志,多次拒絕日偽的演出,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在1956年的時候,梅蘭芳曾攜夫人福芝芳、幼子梅葆玖及梅蘭芳劇團專程返回故鄉泰州進行了歷時8天的祭祖演出活動,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在演出期間,古城泰州可謂是“萬人空巷看梅郎”。

關於梅蘭芳回泰州演出還有段故事。梅蘭芳當時是在泰州人民劇場演出,因為座位有限,每場除了門售兩百張外,餘票全部由單位購買按名額配發,而沒工作單位的,則由居委會配發一些。因為門票有限,當時在我們泰州還出現了最早的“黃牛”(票販子),在黑市把票價炒到了2塊錢一張,這個價錢在當時足足可以買到一擔米。許多人為了能買到一張梅蘭芳的戲票,甚至有人在劇場門口打了鋪蓋連等三天三夜。泰州周邊城市的市民,也不辭勞苦來到泰州,只為能一睹梅蘭芳的風采。

梅蘭芳的泰州之行,使大量的泰州人瞭解了京劇,熟悉了梅派藝術。這以後泰州城鄉也興起了“梅蘭芳熱”,京腔梅韻一直是老泰州人耳熟能詳的曲調。梅園這裏以後每年將會舉

辦梅蘭芳藝術節,戲劇梅花獎也會在泰州舉行頒獎儀式。

十三、泰州與戲曲

其實在我們泰州的西面還有一處柳園,也是因戲曲而建。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評話宗師柳敬亭而建。柳敬亭是揚州評話的鼻祖,他説書時可謂出神入化,聽眾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他最擅長説的書目主要有《隋唐演義》、《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已故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生前曾來泰州尋訪柳氏遺蹟,並反覆自語:“我是尋宗來了。”

梅園、柳園、桃園可以説是三園連成了一線,構成了我們泰州在全國範圍內獨一無二的戲曲文化三家村。而梅、桃、柳三種植物也是分別代表戲劇、傳奇、評話這三個戲曲方式。 古城泰州,一直和戲曲特別有緣。泰州人編寫戲曲也頗負盛名的,在清朝乾隆年間出了一個叫仲振奎的劇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15部劇作,在當時就全國來説,他算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我國曆史上將《紅樓夢》改編成戲曲的第一人。當《紅樓夢》小説抄本才傳到泰州的時候,他僅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把這古典名著《紅樓夢》改編成《紅樓夢傳奇》唱本,這在戲曲上的歷史地位,也是不可磨滅的。

至於泰州的民間戲曲活動、神會、社戲,更是遍及城鄉。泰州人跟戲曲的緣分,還表現在京劇票社與票友方面。現在泰州的京劇票友會數量之多位居全國第四。在“文化宮”、“老年活動中心”、“老幹部活動中心”、梅蘭芳公園等地您經常會看到他們的身影。在現在的泰州人當中,有這樣一種説法,那就是如果誰不會哼唱幾句京劇,就算不上是梅鄉人。

十四、泰州圖書館

現在我們的船行駛在東城河段,大家可以看到兩邊是東河綠化帶。東側是泰州以前的果園,以前泰州市場上的水果基本上都是從這裏運出去的。西側則是我們泰州的東城河公園。東城河公園前面的是泰州的“香榭麗舍大道”,也被我們當地人稱之為“情人路”,這裏綠樹成蔭,風景秀麗,從7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這裏講述了許多泰州老百姓的愛情故事。

大家順着我的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這條路上建有我們泰州的圖書館,泰州市圖書館始建於1922年,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是江蘇省建館較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是當時任江蘇省省長韓國鈞首倡建成的。當時圖書館負責人還不叫館長,叫做經理。第一任館長叫陳啟彤。圖書館佔地6000平方米,現有藏書40萬冊,其中古籍線裝書達6萬多冊。 泰州圖書館有兩個顯著的特色:一是古籍線裝書多,二是地方歷史文明多,收藏從唐代至近現代著作約700種3000逾冊。

十五、留芳茶社

不遠處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大家可以尋着聲音看過去,在前方的臨水平台之上,有三人穿古裝,一人有手託如意,一人手捧金元寶的,還有一人拄着枴杖。他們正是福祿壽三星,現在他們正在跟在座的各位招手,將吉祥如意傳達給各位。祝福在座的各位福星高照、財源滾滾、壽比南山。

大家在看錶演的同時還可以將目光轉向平台之上的黑瓦紅廊的樓閣,這是泰州的留芳茶社。可以説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中的亭台樓閣在這座茶樓裏得到巧妙地組合,獨具匠心。平日裏,這兒也是老泰州人聚會的地方。您經常會看到一羣人聚集在這裏喝茶聊天,從國家大事談到柴米油鹽的市井小事,海闊天空,休閒自得。

在這裏,泰州人的愜意生活在這裏得以窺探。泰州人向來喜歡輕鬆,喜歡悠閒。這跟泰州人的性格有關。泰州人得益於水,泰州人的性格也與水也有很大的關係。清淡平和、温文爾雅,不像北方人乾柴烈火,一不小心就火冒萬丈。泰州人懂得“知足常樂”,一般不去惹是非,他們欣賞的是邑人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十六、皮包水、水包皮

有一句話很好的概括了泰州人的這種閒適生活。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這説的是泰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幾個習慣。早上皮包水,講的是泰州人早上去茶樓喝早茶的習俗。最具泰州地方的早茶要屬富春了,這是一個具有110年曆史的老字號,這裏有三絕:乾絲,魚湯麪,翡翠燒賣,這三絕可謂是泰州早茶的經典濃縮。而晚上水包皮,講的是泰州人的又一個生活習慣——“泡澡”,老一輩泰州人中,大多數人都是每天一把澡的,一天勞累下

來,晚上進一下澡堂,能夠泡個熱乎乎的

澡,那就是享受了。這一早一晚的講究,也算得上是閒適文化中的至極享受了。

從另一方面,這“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 還處處體現了泰州古城的“草根文化”。老人們説舊時泰州喝早茶,人分三六九等,窮人一壺粗茶,配以兩個大爐燒餅充飢罷了,而

富人則特別講究,一壺上等的龍井,配以一盤燙乾絲外;十七、儒釋道一條街;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這條街延伸出去,就是泰;儒,指的的是崇儒祠,是崇祀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的專;釋,指的是千年古剎光孝寺,光孝寺距今已有1700;道,指的是城隍廟,城隍廟屬道教,奉神不奉佛;十八、鹽税文化;然而無論是這種閒適文化還是儒釋道文化都是在一種獨;另外當年在鳳城河的北面—稻河、

富人則特別講究,一壺上等的龍井,配以一盤燙乾絲外加餚脆、花生米、一碗魚湯麪和一籠蟹黃湯包。到了晚上,在浴室中,三六九等人是沒有界限的,大家一律赤條條,共使用一池湯水。

十七、儒釋道一條街

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這條街延伸出去,就是泰州的儒、釋、道一條街。

儒,指的的是崇儒祠,是崇祀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的專祠,始建於明萬曆四年,崇儒祠是泰州重教樂學的歷史見證,也是泰州歷史上文化含量最高的實物載體。

釋,指的是千年古剎光孝寺,光孝寺距今已有1700年曆史,這裏的佛學院相當於佛教中的“清華大學”,培養了一大批的佛教人才。現在世界有名僧1050名,其中有68名都是來自泰州的光孝寺。現任世界佛教協會會長——了中和尚也是從泰州的光孝寺走出去的。

道,指的是城隍廟,城隍廟屬道教,奉神不奉佛。城隍,是古代神話傳説中守護城池的神,道教尊為“奸惡除兇,護國保邦”之神。因古時候一般把城市稱為“邑”,故城隍廟亦稱“邑廟”。 泰州城隍廟相傳建於唐代,泰州城隍廟是江蘇省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隍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八、鹽税文化

然而無論是這種閒適文化還是儒釋道文化都是在一種獨特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歷史上的泰州,自唐宋以來就是一塊富庶的土地,歷史上泰州的鼎盛時期就是從大海、從鹽業開始的。現在鳳城河南面的老通揚運河是條古運鹽河,它的前身是西漢吳王劉濞時開鑿的一條西起揚州,東通海陵倉(今泰州)及如皋的一條運河。古泰州東臨大海,吳王劉濞煮海水為鹽,當時開挖這條運河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便利運鹽,是中國最早的鹽運河,全長159公里。以前鹽船如織,運鹽的船入長江、入運河,泰州都是必經之地,因此鹽税十分豐富,從唐朝開始泰州就成為當時全國十大鹽税徵集地之一,到兩宋期間,全宋的賦源,泰州的鹽税曾佔據天下之半。這不僅帶來了古泰州的商業繁華。而且造就了泰州的鹽税文化。在泰州有一塊鮮為人知的税務告示碑,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當年任江蘇巡撫時在泰州所立,也是泰州鹽税文化的見證。

另外當年在鳳城河的北面—稻河、草河兩岸同樣是商賈雲集,運量販糧一片繁忙,使泰州成為聞名遐邇的商品集散地。社會安定,人民安居度日,生活閒適常樂。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歷史人文現象和社會環境中,出現了“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飯後聽評話,入夜賞閒戲”的閒適文化。

如今,這些閒適文化都能在我們的鳳城河風景區一一感受到。在泰州老街上吃草爐燒餅、魚湯麪、燙乾絲、蟹黃湯包,讓您一併感受到泰州“早上皮包水”的草根文化,老街上的“皮包水茶樓”則可以讓您飯後閒時聽一段評話,晚上來到我們桃園,您就可以像今天這樣坐在畫舫之上,“入夜賞一段閒戲”。此外,我們老街的“水包皮浴室”近期也會開張,到時,您還能享受到“晚上水包皮”的閒適生活。

十九、烽火台

現在我們的船馬上就要從東城河段拐向北城河段。在西側拐角處,大家看這裏有一處烽火台,相傳這裏曾是當年岳飛率領泰州軍民用烽火作信號的抗擊金兵的指揮台。南宋建業四年(公元1130年),岳飛任通泰鎮府使兼泰州知州,保衞泰州淮南大鹽場。他曾率部在泰州多次與金兵激戰,屢打勝仗,所以在泰州也流傳着許多有關岳飛打仗的故事,比如“鍋巴山”和“八卦陣”“羊打鼓”等。

“鍋巴山”,其實就是泰州泰山公園內城西的泰山,又名嶽墩。當年抗金名將岳飛及部下因為軍糧不夠,加上兵力不足,被圍困在泰山上,足智多謀的岳飛帶領士兵用鍋巴鋪在山上,引來大批的鳥雀前來覓食,銜着米粒飛出城外,金兵見此,大為震驚,以為城內軍糧充足,於是落魄而逃。這個傳説流傳至今,泰山公園裏的岳廟也是為紀念岳飛而建。

另外在泰州西北面的鬲岸,相傳是當年岳家軍抵抗金兵時留下來的。那時候,金兵入侵南宋,先要攻下泰州,斬斷通揚大道,再攻破揚州,才能渡江南犯,於是岳飛軍就在泰州西北三十里方圓內,挖出了鬲岸,佈下了八卦陣。這一仗打得金兵焦頭爛額,死傷無數,逃出來的人都自喊命長。這一場水上戰爭,打得那些北方來的金兵落荒而逃!這立了大功的鬲岸,泰州人一直把它叫做“水八卦”。當地農民正好利用這“水八卦”種瓜種菜。泰州有名的“鬲岸瓜”,就出產在這“水八卦”地帶。

此外,距泰州二十里的北面有一叫“羊打鼓”的地方,據傳岳飛在退兵時,為了迷惑金兵,找了許多羊,把羊腿用繩子綁在樹丫上,每隻羊腿下放一隻鼓,羊腿剛夠到鼓上,羊在掙扎中打響軍鼓,鼓聲不絕,似有千軍萬馬之勢,金兵不知虛實,不敢進攻,嶽軍才得以安

全撤退。這些金兵做大夢也想不到這“千軍萬馬”原來是懸羊打鼓啊!後來的人紀念這件事,就把懸羊打鼓的地方取名“羊打鼓”。

雖然這些僅僅是民間傳説,但反映了泰州人民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

二十、鼓樓大橋、濱河綠地

過了烽火台,我們看到在霓虹燈的打造下還有一飛檐翹角的亭子

叫天滋亭,而北城河其實又叫天滋河,取名天滋,取意上蒼滋潤泰州這片土地的意思。 到了北城河這裏,大家可以看到一片繁華的景象,這裏就是泰州的商業中心區。前方的鼓樓大橋是平日裏泰州交通最繁忙的一座橋。

鼓樓大橋全長160.5m,橋寬43.6m,這座大橋頗具特色,除了設有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外,還在人行道上設置220m的長廊和10座亭子,這種橋上設亭廊的景觀橋樑在國內橋樑史上還尚屬第一座。另外,鼓樓大橋的東西立面上安裝有4個1.2米見方龍頭浮雕,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平面龍頭浮雕。它是大橋的點睛之筆,鎮橋之寶。有句俗語是説“鼓樓大橋瞧一瞧,什麼邪氣都沒有,鼓樓大橋走一走,延年益壽九十九”!相信鼓樓大橋能給在座的各位都能帶來吉祥和好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6日奧運火炬泰州站的傳遞,全程是12.8公里。共有104名火炬手參與泰州市傳遞,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年齡最小的17歲。泰州奧運火炬傳遞路線充分展示了我們泰州獨具魅力的“雙水繞城”的城市風貌,在不長的傳遞路程中,火炬手們沿線古典氣息濃郁的的泰州老街,體現泰州戲曲文化的梅園、桃園等地,沿途還經過光孝寺、泰州電視塔和梅蘭芳大劇院等標誌性建築,充分體現了我們泰州歷史人文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形象。整個傳遞過程中一共經過泰州的11座大橋,今天我們遊船途中所經過的迎春橋和這鼓樓大橋是其中的代表,它們最能反映我們泰州“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地域特色。

在鼓樓大橋的右側,大家可以看到有個白色三角帆布造型,這是泰州的濱河綠地廣場,它是一個敞開式的休閒廣場,是平日裏泰州市民健身、娛樂、賞景的一個好去處。在這裏有一聳立着銀光閃耀的不鏽鋼雕塑“鼓樓帆影”,寓意泰州這座濱江工商港口城市,像鼓滿的風帆,正在乘風破浪地快速奔向全面達到小康的目標。穿過鼓樓大橋,馬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音樂噴泉以及霓虹燈閃耀中的坡子街商業廣場。

二十一、坡子街

現在大家看到的船行的正前方的是泰州的坡子街商業廣場,它是集購物、休閒、娛樂、餐飲、辦公、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步行街,他不僅是我們泰州地區最大的商業中心,而且是一條歷經600年老商業街,在裏下河地區遠近聞名。

坡子街所處的的位置在泰州古城的北門。明初,泰州北門外有兩條通往下河地區的河流——稻河、草河,當時是裏下河地區的商品交易地,那時過往的商船都從這裏而過,並不停泊。後來,由於長江水氾濫,常殃及此地,明朝的官府就在東西兩側各築一壩,即東壩和西壩,以阻隔江水。有了兩壩,也就形成了一個長約100米南北走向的狹長坡道,坡子街由此而得名。有了這坡道之後,過往商船來此必須過壩,一時北門外人煙稠密,商賈雲集,坡子街就此繁華起來。明清以來,坡子街一直是蘇中地區的商貿集散地。南貨店、綢布店、中藥店、茶葉店、銀樓錢莊、浴室等這些店鋪全都沿街而立,應有盡有,所以到了坡子街沒有買不到的東西,沒有嘗不到的新鮮。

在歷史長河中,坡子街飽經滄桑,同時也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底藴和別具特色的“二元坊”。在明代坡子街曾被叫做“二元坡”。那是因為泰州出了個的才子名叫儲巏,27歲考鄉試名列第一,中了“解元”;第二年赴京參加會試,又名列第一,成了“會元”, 又連中殿試二甲頭名,官至吏部侍郎。儲罐一生清正廉明,百姓愛,貪官厭。在他死後,嘉靖皇帝念及儲瓘的忠誠,賜諡號“文懿”,並在坡子街立了“解元坊”和“會員坊”兩座牌坊,以聲顯鄉里,光耀門庭。兩座牌坊,一南一北,跨街而立,人們通常稱其為“二元坊”,所以這個坡子也被稱做“二元坡”。

二十二、德鋒棋社

順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一座白色的兩層閣樓,,這裏平時也是老泰州人聚會的地方,不過這裏聚着的老老少少都是下棋的愛好者,它是泰州的德鋒棋社。歷史上,海陵棋壇也出現了幾位人物,最有名的清代康熙年間,泰州姜堰鎮出一位藝冠全國的圍棋高手——黃龍士。他可是我國圍棋史上正宗的棋聖,黃龍士對圍棋發展的最大貢獻,在於他轉變了圍棋的風格。黃龍士的棋著有《弈括》和《黃龍士全圖》,這是他一生實戰經驗的總結。他的這些棋著也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如今,海陵棋迷眾多,有圍棋段位棋手

400多人,象棋級位棋手300多人,沒有棋力“職稱”的棋迷更是數以千計。人們喜愛下棋、看棋、談棋,這也是古城海陵一道典雅的文化風景線。

二十三白色浮雕

到這裏,我們也快到達終點古關帝廟遊船碼頭。大家看到前面有一塊白色浮雕,在這面白色的浮雕上刻有一些海陵古景,像“城樓眺海”,“駝鈴清風”和“鳳池筆穎”等等,另外還刻有三個泰州最典型的人物: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

鄭板橋是泰州興化人,是清代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的詩、書、畫被稱為“三絕”。他最擅長畫蘭竹。他畫的蘭竹,不僅氣韻生動,妙處橫生,而且還表現了一種高潔不羣、寧折不彎的精神,同時他還注重利詩書畫的融合幷包,以詩點題,將書法題字穿插於畫面形象之中,猶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他的書法衝破了正統的八分半書,是將書體分為“六分半書”。在筆法上糅合楷、行、草、篆及畫蘭竹之法,在字的結體上,着力於橫向,多呈扁形,形成獨特的“亂石鋪街體”——人稱“板橋體”。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文學家,泰州興化人。他結合自身的體驗,對廣為流傳的水滸故事進行加工,著成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廣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統治的黑暗現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我國白話文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王艮則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王艮一生以布衣傳道,他所創立的泰州學派也是泰州文化的精髓。他的主要思想觀點是,“百姓日用之道“,他還別具一格的提出,“百姓”和“聖人”在等同的地位,“百姓日用條理處,即是聖人之條理處”。王艮的這種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觀的思想觀點,正是平民哲學、布衣學者恰好的表現,是維護勞動人民利益的“絕唱”。

二十四、古關帝廟

白色浮雕後面的古建築就是古關帝廟了。它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嘉慶二年,民國十年曾兩次修繕,現在僅存山門殿,大殿以及山門殿前有古銀杏2株。關帝廟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而興建的,關羽是歷史上的武聖,與“文聖人”孔子齊名,關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與義的化身,一千多年來,忠和義的品質對華夏民眾民族精神的塑造有着極為深遠的影響。這是一座顯聖護民關廟,保護一方水土,平安一方百姓。

二十五、結束語

不知不覺,我們今天的行程即將結束,遊船即將停靠碼頭。非常感謝各位的光臨,希望今晚的遊覽能夠在各位的心裏留下一份美好的記憶,也熱誠的歡迎各位下次能有機再來泰州,鳳城河風景區將會有更多更好的景緻呈現給大家。

標籤: 導遊詞 泰州 旅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oxze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