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説: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説,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説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歎:“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部用花崗巖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來賓,你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嶼旅行社的導遊,姓吳,名X X!很高興能成為你們的導遊,為你們服務,希望在我們相處的時間能夠讓你們感到一份快樂!預祝大家能夠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集美鰲園景區,鰲園是我們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親自主持興建的,於1951年動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歷時十年之長,佔地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耗資65萬元,主要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墓和四周圍牆石雕羣組成,鰲園原是一小島,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因形狀似大鰲,鰲在閩南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所以稱此園為鰲園。那現在我們就去遊覽一下陳嘉庚先生耗盡十年時間完成的鰲園是什麼樣子!我們所遊覽的時間將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請看,鰲園門口設置了一個大圓盤,這兒每逢農曆九月天文大潮時,海水便會從洞中灌入,迅速漲滿圓盤四周,此時觀鰲園猶如大鰲戲珠,而整個鰲園就像一朵潔白的睡蓮靜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這一含蓄的設計足見陳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進入大門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大門上有一幅楹聯“鰲載定教山盡峙,園居寧世與相忘”上下聯首兩字相結合便正是“鰲園”,步入園門便是50米的長廊,左右兩邊鑲着青石鏤雕,分別刻有中國古代史和現代史,這是整個鰲園石雕羣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可謂是上乘之作。各位來賓請看,左邊的這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主席的信賴和熱愛。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集美人民和陳嘉庚先生的族親用泥巴將其封閉,這樣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來!這圍牆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時是用水泥塑制的,幾十年風雨侵蝕後損壞嚴重,後於1991年集美校委員會籌款百餘萬元,以原來水泥雕內容為參考,由集美學校與廈門大學藝術系的老師繪圖,請惠安藝人精心雕琢,全部換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來賓隨我前行,走到長廊的盡頭,可以看到頗具特色的石雕――影雕,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縣近年來新開發的石雕新工藝,由於造型細膩、逼真,有如攝影圖片,故名影雕。請各位來賓往上看,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紀念碑,這是鰲園的主體建築,陳嘉庚先生獨具匠心,將碑高設計為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從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所走過的20xx年曆程,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赤子情懷,各位來賓,要登上紀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須經34級台階,你們有沒有發現這34級台階都有一些不同?陳嘉庚先生把自己事業的興衰與祖國榮辱深深地記載入每一級石階之間,我們看這下面較寬的13級台階,這象徵着陳嘉庚1920xx年至1920xx年,20xx年間實業和辦學順利發展的最佳時間,第二部分比較窄的10級台階,表示從1920xx年至1937年20xx年間陳嘉庚先生的實業由於遭受多種因素的衝擊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級台階,象徵着八年的抗日戰爭,而最後的三級台階則象徵着三年解放戰爭。

各位來賓請看這“集美解放紀念碑”這幾個蒼勁有力、飄逸豪放的文字,誰能猜出這是哪位領袖所題嗎?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澤東主席所書的,再看這碑文,由284個文字組成,它是陳嘉庚先生於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書。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別記載了陳嘉庚先生參加國事活動的珍貴畫面,中間這幅浮雕,是陳嘉庚先生與人民政協籌委會全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兩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開國大典上的閲兵式和升國旗儀式,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新中國從此誕生,這一天陳嘉庚先生應毛澤東的熱情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榮幸地參加了新中國開國大典,這一天,使陳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個真正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各位來賓,大家請看,這紀念碑正對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觀”左右各12塊浮雕,內容大多為公共衞生、體育運動,中間有五幅地圖,其中有一幅是《台灣省全圖》這種雕塑形式稱平雕或線雕,它傾注了陳嘉庚先生為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美好願望,我們堅信,隨着香港、澳門的迴歸,“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在台灣的實施不會遙遠,炎黃子孫大團聚的一天終會到來,這是陳嘉庚先生的願望,也是所有炎黃子孫的願望!

轉過屏壁右側向前走,前面就是陳嘉庚墓,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終年88歲,周恩來親自為其主持追悼會,1961年8月20日陳嘉庚先生的靈柩從北京抵達集美,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在其身體上覆蓋着鮮紅的國旗!整個墓呈龜形,龜在中國民間是吉祥、長壽的象徵。當年在陳嘉庚設計鰲園時並沒有設計自己的墓,到1955年時,一位參加建設鰲園的雕刻家認真地向陳嘉庚建議,這塊大石頭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後來陳嘉庚先生經過多次勘察,認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視野開闊,是一塊風水寶地,他覺得,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息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還認為,他逝世後骨肉融入故鄉的大地,與父老鄉親朝夕相伴,實現了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鄉”的夙願。墓周圍的石雕,描繪了陳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陳嘉庚生前曾説過,等鰲園完工後,要在其西北側造一個公園,為了完成他的遺願,集美學校委員會於1992年9月動工建“嘉庚公園”,於1994年在陳嘉庚誕辰120xx年之際向遊客開放,其公園中還有與鰲園同時期完工的鰲亭與命世亭。

各位來賓,我們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了,鰲園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教育、藝術為一體,也是我們陳嘉庚先生用最後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強烈愛國情懷的豐碑,這一切不知給你們留下些什麼印象呢?那麼我們即將分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謝謝!再見。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來賓,你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嶼旅行社的導遊,姓吳,名x x!很高興能成為你們的導遊,為你們服務,希望在我們相處的時間能夠讓你們感到一份快樂!預祝大家能夠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集美鰲園景區,鰲園是我們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親自主持興建的,於1951年動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歷時十年之長,佔地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耗資65萬元,主要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墓和四周圍牆石雕羣組成,鰲園原是一小島,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因形狀似大鰲,鰲在閩南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所以稱此園為鰲園。那現在我們就去遊覽一下陳嘉庚先生耗盡十年時間完成的鰲園是什麼樣子!我們所遊覽的時間將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請看,鰲園門口設置了一個大圓盤,這兒每逢農曆九月天文大潮時,海水便會從洞中灌入,迅速漲滿圓盤四周,此時觀鰲園猶如大鰲戲珠,而整個鰲園就像一朵潔白的睡蓮靜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這一含蓄的設計足見陳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進入大門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大門上有一幅楹聯“鰲載定教山盡峙,園居寧世與相忘”上下聯首兩字相結合便正是“鰲園”,步入園門便是50米的長廊,左右兩邊鑲着青石鏤雕,分別刻有中國古代史和現代史,這是整個鰲園石雕羣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可謂是上乘之作。各位來賓請看,左邊的這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主席的信賴和熱愛。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集美人民和陳嘉庚先生的族親用泥巴將其封閉,這樣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來!這圍牆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時是用水泥塑制的,幾十年風雨侵蝕後損壞嚴重,後於1991年集美校委員會籌款百餘萬元,以原來水泥雕內容為參考,由集美學校與廈門大學藝術系的老師繪圖,請惠安藝人精心雕琢,全部換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來賓隨我前行,走到長廊的盡頭,可以看到頗具特色的石雕――影雕,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縣近年來新開發的石雕新工藝,由於造型細膩、逼真,有如攝影圖片,故名影雕。請各位來賓往上看,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紀念碑,這是鰲園的主體建築,陳嘉庚先生獨具匠心,將碑高設計為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從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所走過的20xx年曆程,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赤子情懷,各位來賓,要登上紀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須經34級台階,你們有沒有發現這34級台階都有一些不同?陳嘉庚先生把自己事業的興衰與祖國榮辱深深地記載入每一級石階之間,我們看這下面較寬的13級台階,這象徵着陳嘉庚1920xx年至1920xx年,20xx年間實業和辦學順利發展的最佳時間,第二部分比較窄的10級台階,表示從1920xx年至1937年20xx年間陳嘉庚先生的實業由於遭受多種因素的衝擊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級台階,象徵着八年的抗日戰爭,而最後的三級台階則象徵着三年解放戰爭。

各位來賓請看這“集美解放紀念碑”這幾個蒼勁有力、飄逸豪放的文字,誰能猜出這是哪位領袖所題嗎?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澤東主席所書的,再看這碑文,由284個文字組成,它是陳嘉庚先生於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書。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別記載了陳嘉庚先生參加國事活動的珍貴畫面,中間這幅浮雕,是陳嘉庚先生與人民政協籌委會全體常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兩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開國大典上的閲兵式和升國旗儀式,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新中國從此誕生,這一天陳嘉庚先生應毛澤東的熱情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榮幸地參加了新中國開國大典,這一天,使陳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個真正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各位來賓,大家請看,這紀念碑正對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觀”左右各12塊浮雕,內容大多為公共衞生、體育運動,中間有五幅地圖,其中有一幅是《台灣省全圖》這種雕塑形式稱平雕或線雕,它傾注了陳嘉庚先生為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美好願望,我們堅信,隨着香港、澳門的迴歸,“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在台灣的實施不會遙遠,炎黃子孫大團聚的一天終會到來,這是陳嘉庚先生的願望,也是所有炎黃子孫的願望!

轉過屏壁右側向前走,前面就是陳嘉庚墓,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終年88歲,周恩來總理親自為其主持追悼會,1961年8月20日陳嘉庚先生的靈柩從北京抵達集美,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在其身體上覆蓋着鮮紅的國旗!整個墓呈龜形,龜在中國民間是吉祥、長壽的象徵。當年在陳嘉庚設計鰲園時並沒有設計自己的墓,到1955年時,一位參加建設鰲園的雕刻家認真地向陳嘉庚建議,這塊大石頭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後來陳嘉庚先生經過多次勘察,認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視野開闊,是一塊風水寶地,他覺得,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息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還認為,他逝世後骨肉融入故鄉的大地,與父老鄉親朝夕相伴,實現了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鄉”的夙願。墓周圍的石雕,描繪了陳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陳嘉庚生前曾説過,等鰲園完工後,要在其西北側造一個公園,為了完成他的遺願,集美學校委員會於1992年9月動工建“嘉庚公園”,於1994年在陳嘉庚誕辰120xx年之際向遊客開放,其公園中還有與鰲園同時期完工的鰲亭與命世亭。

各位來賓,我們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了,鰲園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教育、藝術為一體,也是我們陳嘉庚先生用最後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強烈愛國情懷的豐碑,這一切不知給你們留下些什麼印象呢?那麼我們即將分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謝謝!再見。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4

經過兩個小時的候機時間和一個半小時的機程,我們終於到達了福建省的旅遊城市——廈門。

廈門有6個區,今天我們先參觀集美區的集美學村。集美學村是陳嘉庚先生傾資建造,一手創辦的,裏面從幼稚園到大學,一應俱全。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鰲園。

鰲園,因為原來是個像鰲的小島,所以稱為鰲園。鰲園分為三部分,先是門廊,只見它長約50米,上面雕有一幅幅石雕,有三國時期的,有解放時期的……各個栩栩如生,而這些都是能工巧匠們用高超的技藝一錘一錘鑿刻出來的。

接下來參觀的就是解放紀念碑。它高28米,表示中國共產黨經過了20xx年的奮鬥,終於取得了勝利。紀念碑底階為13層,表示陳嘉庚先生的事業正在鼎峯。第二層石階為10層,意思是陳嘉庚先生的事業遇到了困難。而第三,四層石階分別為8層,3層,分別表示8年的抗戰時間和3年的解放戰爭。沒有想到,只是一層層的石階,竟然有着深刻的含義。

最後,我們來到了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前,陳嘉庚先生去世後,將自己的骨灰運回集美,葬在鰲園。墓前有一拜亭,每當清明、集美學校校慶日時,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的師生們都要來祭奠,表示深切的關懷。

參觀了鰲園,我看到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凡業績,感受到了陳嘉庚先生投身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精神,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課。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團友,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集美鰲園景區。鰲園是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

庚先生親自主持興建的。如果團友您是福建人,那您一定對陳嘉庚先生的事蹟有所耳聞吧。如果不是,那也沒有關係,在到達景點時,小林想先簡單介紹下陳嘉庚先生的生平,這樣遊覽起來會更有意義。 陳嘉庚先生於1874年10月21日誕生在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漁村一個僑商家庭。十七歲時,奉父命去新加坡,在其父自營的“順安”米店學商。先生經商四十餘年,是東南亞大規模種植橡膠最早之一人,被譽為樹膠王國四功臣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經營實業,不謀私利,而是以振興祖國,服務社會為職志。庚先生身羈異邦,心懷鄉國。1920xx年(民國元年)先生回國,翌年2月即在家鄉創辦集美國小校。此後陸續增辦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校,設有圖書館、體育館、醫院等公用機構,統稱集美學校。 1920xx年11月30日在籌辦廈門大學的會上,他慷慨陳辭:願盡出所有家財,以辦教育,並親自回國經營,以冀將來事或成功,使海外富僑有所感動。 1961年3月陳老在北京彌留之際遺囑:“集美學校要繼續辦下去”、“台灣必須迴歸中國”。8月12日病逝,享年88歲。15日舉行公祭,廖承志致悼詞。公祭後起靈,由周恩來、朱德領先執紼,護送靈樞上靈車,用專列火車運載回集美。20日安葬在鰲園。

位於我們面前的鰲園,於1951年動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歷時十年之長,佔地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耗資65萬元,主要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墓和四周圍牆石雕羣組成,鰲園原是一小島,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因形狀似大鰲,鰲在閩南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所以稱此園為鰲園。那現在我們就去遊覽一下陳嘉庚先生耗盡十年時間完成的鰲園是什麼樣子的吧!

在進入大門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大門上有一幅楹聯,寫着“鰲載定教山盡

峙,園居寧世與相忘”, 上下聯首兩字相結合便正是“鰲園”, 步入園門 便是50米的長廊,左右兩邊鑲着青石鏤雕,分別刻有中國古代史和現代史,這是整個鰲園石雕羣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可謂是上乘之作。各 位團友請看,左邊的這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主席的信賴和熱愛。

團友們請隨我前行,走到長廊的盡頭,可以看到頗具特色的―影雕。這些―影雕是福建省惠安縣近年來新開發的石雕新工藝,由於造型細膩、逼真,有如攝影圖片,故名影雕。請各位來賓往上看,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紀念碑,這是鰲園的主體建築,陳嘉庚先生獨具匠心,將碑高設計為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從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所走過的20xx年曆程,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赤子情懷。

各位團友請看這“集美解放紀念碑”這幾個蒼勁有力、飄逸豪放的文字,誰能猜出這是哪位領袖所題嗎?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澤東主席所書的,再看這碑文,由284個文字組成,它是陳嘉庚先生於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書。 轉過屏壁右側向前走,前面就是陳嘉庚墓,整個墓呈龜形,龜在中國民間是吉祥、長壽的象徵。當年在陳嘉庚設計鰲園時並沒有設計自己的墓,到1955年時,一位參加建設鰲園的雕刻家認真地向陳嘉庚建議,這塊大石頭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臵,後來陳嘉庚先生經過多次勘察,認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視野開闊,是一塊風水寶地,他覺得,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息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還認為,他逝世後骨肉融入故鄉的大地,與父老鄉親朝夕相伴,實現了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鄉”的夙願。墓周圍的石雕,描繪了陳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各位團友,我們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了,鰲園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教育、藝術為一體,也是我們陳嘉庚先生用最後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強烈愛國情懷的豐碑,這一切不知給您們留下些什麼印象呢?不知小林今天的講解是否讓您們滿意呢?如果有機會,小林希望您們下次再帶上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最後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的西北部,與新羅、連城兩縣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軍事有利防守,當年龍巖同往古田,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下個二十里,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田會議會址原為廖家祠堂,此祠堂建於清末,民國以後曾為和聲國小校址。祠堂是一組磚木結構建築,由前後廳和左右廂房組成。祠堂外面左側有水井,右側有紅軍檢閲台,背後杉柏參天。會址後廳原是學校高年級課堂,古田會議就在這裏舉行。現在恢復了主席台、會標、黨旗、馬克思和列寧像、代表的席位。左廂房有會議期間毛澤東的辦公室。會址附近還建有會議陳列館。

1920xx年12月28日至29日,這是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次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曙光國小召開。120多位紅軍黨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幹部代表和婦女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由陳毅主持。毛澤東作了《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政治報告、朱德作了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了中央《九月來信》並作了反對槍斃逃兵的講話。

那麼古田會議的主要功績就在於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的豐富經驗,糾正了部隊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從而奠定了我軍的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軍隊劃清界限而開始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它是我建黨建軍的一個里程碑。可以説古田會議鑄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 眼前的這片稻田就是20xx年心連心藝術團搭台演出的場地。“心連心”藝術團演出時也有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演出前一天,古田天氣晴朗,可藝術團進入古田那天,彷彿是先輩們考驗演員,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但演員仍冒雨在會址前演出。但是,當毛澤東的特型演員-古月出場講話的時候,天空即停止了下雨。演出一結束,雨又下了起來。由於這場天氣變故,當地老百姓對古田會址的特殊感情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關於古田會址和毛澤東的種種“神話”。民間有多種傳説。老百姓以樸素、直觀的感覺認為主席當年來過的地方是吉祥之地。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7

永定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化般的民居建築奇葩,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而聞名於世,在中國傳統古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燦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 如果説永定是一個沒有大門的中國土樓博物館,那麼位於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地―――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景區,就是濃縮的永定客家土樓博物館。景區內土樓建築獨特,其中有富麗堂皇的“圓樓王子”―――振成樓、五鳳樓(府第式土樓)經典―――福裕樓、宛如布達拉宮的宮殿式建築―――奎聚樓、“袖珍圓樓”―――如升樓以及天后宮、土樓博物館等其他特徵土樓40多座。它們沿溪而上,氣勢恢宏,錯落有致,與青山、綠水、翠竹、拱橋、水車、農田和諧相處,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絢麗畫卷。如今,儘管時移境遷,但是閩西客家人依然保留着特有的中原遺風,凝聚着濃厚的鄉土氣息,如舞龍、舞獅、擂大鼓、“鬧古事”、“迎花燈”、漢劇、木偶、“十番”演奏、民間藝人絕技、迎親、客家山歌等,民風之古樸異彩紛呈,無不洋溢着獨特的客家民俗風情,象徵着土樓人家對幸福和美好未來的無限追求。景區處處展現出華夏文明的風采,是廣大中外遊客旅遊、休閒、探祕勝地。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8

九曲十八彎的鼓山公路上隨處可見騎自行車上山的人羣,充滿活力的福州市民早已把騎行當成日常休閒和鍛鍊的最佳選擇,無論春夏秋冬,鼓山之上仙雲繚繞,盤山公路上騎行勇士揮汗如雨,享受大自然賜予人類醇甜的空氣,芳香的土壤,靜謐的叢林,沁人的泉水,以及登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山地車,公路車,小輪車...無論你是什麼坐騎,鼓山都歡迎你來挑戰自己的極限。既可以呼朋喚友,大羣朋友組隊騎行,享受一路歡笑,一路互幫互助的兄弟情義,也可以千里單騎,靜享天人合一的無上境界。

如今騎行鼓山不單單只是玩玩怎麼簡單。這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獨特的鼓山文化,騎行鼓山是神聖的。不僅僅是盤山公路途經的那麼多的名寺古剎以及著名景區,更因為這是福州的神山,福州的象徵,福州的驕傲。你在福州玩山地車,沒騎過鼓山,那真的會被很多人鄙視,現如今鼓山北宦溪,經鼓嶺到山腳已經是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正式比賽路段,每年世界各地的自行車手都會齊聚鼓山,來領略福州的傳奇。

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每年11月份在福州舉辦。賽事是福建省有史以來舉辦的第一屆經UCI註冊的2.2級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賽事將邀請國內外22支專業隊伍參賽,總獎金達10萬美金,賽事規格高、專業性強、意義重大,將是福建省自行車運動史上的標誌性賽事。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9

鼓浪嶼是廈門西南禺的一座小島,面積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寬的海峽與市區相隔。島上四季如春,島上樹木叢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園的美稱,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因為島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擊聲如鼓鳴而得名。島上最高處叫日光巖,附近有民族英雄鄭成功當年訓練水師的水操台遺址。海邊有菽莊花園,花園旁邊的金色沙灘,為天然海濱浴場。島上無車輛,清雅脱俗。尤為遊人所讚賞的是,此地的居民文化素質非常的高,鋼琴擁有量為全國第一。月下風中,琴聲悠揚,漫步其間,韻味無窮,給人以極其優美的藝術享受。

日光巖俗稱“晃者”,位於島的中央,是鼓浪嶼的最高峯(海拔92.7米)。從山腳沿石梯登臨而上,沿途有日光巖寺、蓮花庵。古避暑洞。鄭成功水操台遺址以及歷代名人的多處題刻。巖頂築有圓台,站立其間,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裕莊花園坐落於鼓浪嶼的南端,分“補山”園和“藏海”園兩部分,以園飾海,以海拓園,整座花園設計精巧,園內主要建築“四十四橋”就建在海上,橋上有觀釣台。渡月亭和“海闊天空”。“枕流”等事台疊石。

浩月園位於鼓浪嶼的東南隅,全園佔地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而建。園內景點包括鄭成功青銅羣雕。鄭成功巨型石雕像。鄭成功微雕展覽館。鄭成功碑廊。皇帝殿。激光舞台。孔雀園。皓月休閒度假俱樂部等。其中鄭成功青銅羣雕是以青銅鑄成的半圓半浮大型羣雕,為目前國內歷史人物青銅羣雕中罕見的一組;鄭成功巨型石雕像,高15.7米,重1400噸,用625塊花崗巖組成,整座雕像拔地凌空,氣宇軒昂,己成為廈門的重要標誌和象徵物。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觀臨本地,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你們可以叫我X導,在我身邊的是王師傅,他的駕齡豐富,請大家放心乘坐,今天就由我和王師傅為大家服務,各位有什麼建議和要求都可以提出來,我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大家在以後的遊覽中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來找我,全心全意為您服務是我社宗旨]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夠在本次遊覽中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最後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

首先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的地理位置和古田會議會址的基本情況。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的西北部,與新羅、連城兩縣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軍事有利防守,當年龍巖同往古田,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下個二十里,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會址的情況。古田會議會址初建於1848年,紅軍第一次挺進閩西,根據《少年先鋒隊隊歌》又將和聲國小改為曙光國小,而聞名中外的古田會議就是在這裏召開的。

各位,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貴重物品跟我下車,我們的遊覽時間為2小時,現在是9點,11點我們將在這裏集中乘車參觀下一個景點,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車是一輛藍百相間的旅遊中巴。

各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我們將要參觀遊覽的地方,你們看,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莊嚴肅穆的祠堂,後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在綠蔭的襯托下,閃閃發光,那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

在古田會議廣場,左側就是當年紅軍的閲兵場,場上設有司令台,1930年元旦,在此召開了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演出結束後,朱德軍長還給了每位演員兩個銅板的壓歲錢,在往右看,那有一口飲水井和荷花池,這是當年毛澤東散步、休息、思考問題的地方。古田會址大門橫匾上書寫着“北郭風清”四個大字,大門兩側,刻着一幅對聯:“學術放西歐開笛子新智識,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字裏行間透視出祠堂主人,學習,開放,振興的意識,體現了古田人民既學習西洋文明又不放棄傳統文化的辦學思想。

進入紅漆木門,就是當年古田會議會場舊址,你們看4跟圓柱上張貼着字紙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反對機會主義”,“反對盲動主義”,“反對逃跑主義”。大廳6列學生桌椅陳舊而整潔,左邊主席台上擺着兩張四方桌和一排長凳,牆上架着一塊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掛着石印的馬克思和列寧像,再上方掛着紅色會標“中國共產黨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場下廳的三合地板有好幾處斑斑黑跡,這是當年古田會議召開期間,天氣寒冷,紅軍代表們衣裳單薄,代表們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跡.從這裏可以看到革命前輩沒當年創業的艱苦,我們再看左右兩邊的廂房,右側的第一間是毛澤東的臨時辦公室,房間陳設極為簡陋,只有一桌兩凳。當年毛澤東同志就在這裏批閲文件,接見與會代表。左側廂房第二間是朱德同志的臨時辦公室。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1

鰲園,坐落在集美東南隅,總面積達8990平方米。鰲園原為一座小島,形似海龜、故為“鰲園”。嘉庚先生花20xx年時間、耗資65萬元,親自設計、督建而成的。園中建築和雕刻,均體現他寓教於遊、寓教於樂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書法繪畫、動物植物、工農業生產等諸多方面,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博大精深,是個博物大觀。鰲園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三個部分組成。門廊的設計精巧灑脱,兩廂牆上鏤刻着連環組雕。園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紀念碑”,正面是毛澤東主席的題詞,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自撰寫的碑文。整個紀念碑高28.6米,通體以花崗巖建成,基座兩層,台階下層八級,上層三級,象徵着八年抗戰及三年解放戰爭,四周繞以青石雕欄。

鰲園裏短牆、欄杆、亭柱等處,鐫刻着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界名流題贈詩詞和對聯,盛讚陳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它又彙集閩南石刻精華,表現了我國高超的石雕藝術水平,故有閩南“石雕博物館”之美稱。

離鰲園不遠處建有“歸來堂”,堂前樹有陳嘉庚先生銅像。還建有陳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蹟陳列館,構成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鰲園石刻精粹,琳琅滿目,遍佈全園。分浮雕、沉雕、圓雕、鏤雕、影雕等種類,彙集閩南石刻精華。

1992年,為完成陳先生的遺願,在鰲園前的海灘上建設“嘉庚公園”。公園佔地3萬平方米,周邊建了一組仿古的歇山琉璃亭台樓閣建築羣,總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與鰲園融成一體,更是秀美,於1994年10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週年竣工,向遊人開放。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2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海上花園”鼓浪嶼,我是廈門的導遊。

到鼓浪嶼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還有八件事要做,哪八件事呢?泡壺釅釅的烏龍茶、學幾句地道的閩南話、找條喜歡的小路、站在海邊發發呆、聽場音樂會、吃個名小吃“麻餈”、逛逛玲琅滿目的海鮮市場,而最值得一做的就是拜謁一處名人故居。別看這隻有1.91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可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孕育了無數中華優秀兒女:有畢生都獻給我國婦產科事業的醫學大師;有新中國傑出的體育教育家;有名揚海內的文學巨匠;有以音樂陶醉人心靈的鋼琴詩人,他們都是誰?他們又曾在鼓浪嶼哪座寧靜的小樓留下生活的足跡?讓我們沿着幽靜的小路,一起來尋訪答案。

看!晃巖路旁的這座八卦小樓就是被尊為“萬嬰之母”的我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大夫的出生地,林大夫終生未嫁,然而她用温暖的雙手,迎來了五萬多名嬰兒生命中第一聲啼哭,她沒有兒女,卻將她一生的心血,她偉大的母愛奉獻給了千千萬萬的孩子。她願意一輩子做值班醫生。

再看看這座兩層的別緻小樓,20年代,一位熱血青年從這裏走出,為了一洗“東亞病夫”的恥辱他毅然從理科改學體育,1936年,他以總教練身份率中國隊參加柏林奧運會,在清華任教52年間,培養了一批批學有所成兼具強健體魄的人才,76歲高齡仍榮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這個人是誰呢?對了,就是馬約翰!被毛主席譽為“新中國最健康的人”。如今這座樓雖已易主,但馬約翰倡導的積極、健康、進取的體育精神仍留在他的故鄉鼓浪嶼。

大家都知道,“鑑湖女俠”秋瑾曾寫過“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在那風雨如晦的歲月,她誕生在美麗的鼓浪嶼,就是我們眼前這座看上去極其普通的紅色樓房,這位中國最早的女性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她那種為了理想不屈不撓的精神多麼令人敬佩啊!

聽,隨風傳來一陣悠揚的鋼琴聲,沒有嗎?再聽聽,那旋律多麼優美啊!想不想知道它是從哪兒傳出來的?走,我們去看看!

這裏是雞山路16號,是著名鋼琴家殷承宗的舊居,這是一座法國式鄉間別墅,鼓浪嶼人稱它為“圃庵”.殷承宗就出生在這座別墅,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 上天賦予了他超人的音樂天賦,9歲就舉辦了“幼童殷承宗獨奏音樂會“,20歲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二名,請注意!當時這場比賽可是沒有第一名的哦!1969年他完成了氣勢磅礴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周總理聽完後興奮地説:“冼星海復活了!”。這座別墅誕生了殷承宗, 而鼓浪嶼還哺育了許許多多非常有造詣的音樂家:陳佐湟、林俊卿、許興艾等等。而今,鼓浪嶼擁有由著名指揮家鄭小瑛親自執棒的愛樂樂團;擁有全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擁有國內音響效果一流的音樂廳,,,,,,這些都使鼓浪嶼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之島。

朋友們,看了這麼多名人故居,不知大家是否感受到這個小島深厚的文化底藴?在鼓浪嶼的每個角落,無不散落着光輝的名字:世界文化名人林語堂,當代著名女詩人舒婷等等…有機會大家還可以到島上來串串門,沒準兒還能碰上一個你仰慕的名人呢!

(看錶)喲!6點了,我們也該結束今天愉快的旅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我們在這幽靜,祥和,温馨,浪漫的鼓浪嶼漫遊,是不是更有一番韻味呢?走吧,讓我們在返程的路上,用心品味這名島、名宅,名人、名曲,再次聆聽濤聲、琴聲,歌聲、笑聲......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3

大家好!首先我歡迎各位來泉州參觀、考察。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踏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蹟和古典建築。在泉州就並存着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__、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築——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講到這裏也許各位來賓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説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洛陽江畔的洛陽橋頭。我們面前的這座橋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洛陽橋。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曆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後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後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後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後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於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卧在海灘上,想讓潮水捲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於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一個“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甘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後來又傳説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於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後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來賓介紹一下有關洛陽橋的建築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着橋樑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着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採用“浮運架樑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説:“洛陽橋是福建橋樑的狀元”。

接着我們繼續參觀蔡襄詞。它始建於宋代,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為清代修建,飼堂大廳中間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萬安橋記”碑刻,此碑世稱為“三絕”碑。文章精練,用一百五十三個字記載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書法遒美,刻工精緻。此碑為洛陽橋增輝不少。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書。蔡襄字君漠,仙遊人,曾兩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除了著名的《萬安橋記》外,還有藏於河南安陽魏公飼的《晝錦堂記》;福州鼓山的《忘舊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還有大量的紙本書法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對前人優秀書法精華的吸收。有古書《評書》認為“追配前人者,獨蔡君漠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由於他大量接受前人的優點,融會貫通,因此蔡襄的書法充滿了藝術魁力。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4

洛陽橋,乍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在河南洛陽市呢。其實,它離洛陽市有幾千裏遠。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灣和洛陽江匯合的地方。洛陽橋是我國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洛陽橋在建築上許多創新。它採用“筏型橋基”,在沿橋樑中線的河底下,用許多大石條壘成橋墩。這裏水深流急,石條拋下去後就會被大水沖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能工巧匠們反覆試驗,尋找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等待風平浪靜,潮水低落時,同時出動許許多多裝滿石條的船隻,把它們同時填進江裏。就這樣,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宛如一條水下長龍,靜卧江底。為了把水底那些堆積在一起的石條凝聚成為一體,使之不被大水沖塌,造橋的工匠們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海底有一種長有貝殼的軟體動物,名叫牡蠣。

它有兩個殼,一個殼附在巖礁上或者另一個牡蠣上,互相交結在一起,另一個殼則蓋着自己的軟體。牡蠣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無孔不入,一旦跟石膠成一片後,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在橋基上種牡蠣。果然,沒出幾年,牡蠣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連成一個整體,又把衝散的石頭也膠合在一起。洛陽橋基歷時900餘年而不垮、不散,牡蠣功勞不小。這件事,可以説是建築史的一大創造。鋪設在洛陽橋上的都是10米多長、又厚又大的石板,據估測,每一塊重達二三十噸。怎樣把這麼重的石塊運到高高的橋墩上去呢?修築橋樑的工匠們又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採用浮運法。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跟前,借用漲潮的浮力,把石塊放置在石墩上。洛陽橋上的300多塊石板和上萬塊石料,都是採用這種方法架上去的。洛陽橋被人譽為“天下奇”,由此看來,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陽橋頭有一塊匾額,上面寫着“海內第一橋”。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5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導遊。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巖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説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説,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説是巖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説“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6

南普陀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物之一,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説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説寺廟在唐朝就有了,距今也有1200多年;寺廟對着南太武山,真是風水寶地。據説該寺是唐代首先到島上開發的陳氏族人所建,五代時,稱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後該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時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統一台灣的施琅將軍重建。因與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同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是目前國內僧人較多的寺廟。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軸線遞次向上,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向左右對稱展開,依次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二側依次升高的廡廊,迴護着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雄偉壯觀。南普陀寺原為"臨濟宗"一派世襲主持,1920xx年起,該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撥賢者為方丈。自那時到至今已選任了11任方丈。

南普陀寺改革開放後增加了活力,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也得到了十方信善的捐贈。80年代以來,所有堂院都翻修一新,還新建了一批設施,主要有:海會樓. 普照樓. 方丈樓. 太虛圖書館,兩座山門以及閩南佛學院的教學樓. 僧舍樓,還有佛教協會的辦公室. 上客堂,會客樓。1992年在般若池畔,新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八角重檐飛脊,圍以白石雕欄,精巧嚴密,富貴堂皇。現在的南普陀寺是建寺以來最為昌盛的時期,是閩南乃至福建最為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的寺院!南普陀寺院內以及後山五老峯前,都留下歷代許多摩崖石刻和多塊碑記,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載的"飛泉",清施琅將軍的"為善最樂",以及抗荷將軍沈有容等的題刻和光緒三十四年美國艦隊訪問廈門的刻石,都提供了歷史的見證。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7

經過兩個小時的候機時間和一個半小時的機程,我們終於到達了福建省的旅遊城市——廈門。

廈門有6個區,今天我們先參觀集美區的集美學村。集美學村是陳嘉庚先生傾資建造,一手創辦的,裏面從幼稚園到大學,一應俱全。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鰲園。

鰲園,因為原來是個像鰲的小島,所以稱為鰲園。鰲園分為三部分,先是門廊,只見它長約50米,上面雕有一幅幅石雕,有三國時期的,有解放時期的……各個栩栩如生,而這些都是能工巧匠們用高超的技藝一錘一錘鑿刻出來的。

接下來參觀的就是解放紀念碑。它高28米,表示中國共產黨經過了20xx年的奮鬥,終於取得了勝利。紀念碑底階為13層,表示陳嘉庚先生的事業正在鼎峯。第二層石階為10層,意思是陳嘉庚先生的事業遇到了困難。而第三,四層石階分別為8層,3層,分別表示8年的抗戰時間和3年的解放戰爭。沒有想到,只是一層層的石階,竟然有着深刻的含義。

最後,我們來到了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前,陳嘉庚先生去世後,將自己的骨灰運回集美,葬在鰲園。墓前有一拜亭,每當清明、集美學校校慶日時,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的師生們都要來祭奠,表示深切的關懷。

參觀了鰲園,我看到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凡業績,感受到了陳嘉庚先生投身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精神,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課。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8

各位團友,大家好。再過五分鐘,我們便可以到“千年古剎”南普陀寺了。

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它的沿革。南普陀寺最初建於唐朝。初名普照寺,五代時,改名“泗洲院”,宋時稱“無盡巖”。清康熙二十三年由靖海侯施琅再次重建。大家也許都知道,在浙江省有座普陀山,那它與南普陀寺有什麼聯繫嗎?對,有的。因為南普陀寺與普陀山普濟寺同祀觀音,又在它的南邊,故稱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於五老峯下,為子午坐向,依山面海以中軸線為中心,主體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依次層層托起,相互呼應。東西兩側建築物鐘樓鼓樓對稱排列,顯得雄偉壯觀。各建築物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帶有明顯的民族建築風格。

各位團友,南普陀寺已到了,請大家下車。

各位團友,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南普陀寺的山門,這邊是西山門,在東邊還有東山門。請大家招頭看,“鷺島名山”。這是原中國佛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山門兩邊對聯為明書法家虞愚所書。“廣廈島連滄海闊,大心量比五峯高”。這道出了南普陀寺依山面海,佛境清幽的情致。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往佛塔和蓮花池參觀。

在我右手邊現在大家可以遠遠看見的是蓮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藍天、白塔、綠葉、花海,展示出這裏清淨的佛門淨地。

池後為七座漢白玉如來佛塔和兩座萬壽塔。萬壽塔高18米,11層高。為印度佛教建築風格,頂端層層托起,高聳入雲,中部四面有佛法修行的種.種雕像,底部為須彌座,又名金鋼座。如來佛塔高5米,整齊有序地排列於萬壽塔前。在塔的中間為放生池。善男信女在此放生以表自己的慈悲為懷,那麼,為什麼廟前要設一個放生池呢?其實,放生原為我國的一項風俗習慣,後與佛教“慈悲”教義相結合,成為一種佛事話動,流傳至今。

各位團友,現在請隨我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又稱彌勒殿。天王殿是1920_年,會泉法師任方丈時重建的。它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四大天王,背後供護法天神韋馱,這種格局和全國寺廟都是一樣的。

這便是彌勒佛。它盤坐正中,倚着布袋,袒胸託膝,十分可愛。相傳彌勒為五代樑朝明洲奉化人,號長汀子。他常常杖着一布袋,雲遊四方,自由自在,勸人信佛,而且總是眉開眼笑,和善待人,因此人們稱他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圓寂時,口含一偈“彌勒真彌協,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人們這才酌情其為彌勒的化身,在我國,常有“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楹聯來形容其皆大歡喜的形象。

各位團友,現在請往兩側看,這是四大天王,中國俗稱“四大金剛”。據印度佛教稱,世界中心為須彌山,四方有四大部洲。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的犍陀羅山,山有四峯,各住一天王,各護一方天下,河、山、森林,都是他們的庇護範圍。中國的“天王”是依照《封神撈演義》所塑造的,這是東方持國王、雪白的身軀,身着甲胃,手持無弦琵琶,意為“弦彈破苦”,修生養性,南方堵廣天王,身青,手持寶劍,意斬盡妖魔,佛法不可侵犯;西方廣目天王,身紅,右手繞龍或蛇,有的左手還持珠,意即吉祥如意;北方多聞天王,身綠,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用來制伏妖魔;右手握銀鼠,意為苦海慈航。四大天王的法器是各有含義的;劍;鋒利也,諧喻“風”;琵琶,暗指調;傘,隱喻雨;龍,有通的含義,暗:指順。

這樣一來,四樣法器合起來便是“風調雨順”,四大天王成了護國安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佛教天王,吉祥的象徵。

彌勒菩薩後面,是護法天神韋馱。佛教相信他是南方堵廣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將之首。相傳在釋迦牟尼濕後,希釋天手持七寶瓶準備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養,時有羅剎邪魔將舍利奪走。韋馱奮不顧身,奮起直追,奪回了舍利。佛教傳入中國後,韋馱為少年武將形象,身着甲胃,驅矣除魔。傳説如果韋馱手持着地金剛杵,表示寺廟並不富裕,對外來雲遊俗人不開放,不可留宿;假如金剛杵是橫放在手臂上,剛表示寺廟較為富裕,是十方叢林,可免費食宿;若韋馱左手卡腰,右手持金剛杵過額,則説明對遊要適當收費。

南寺原為世襲制子孫廟,韋馱的金剛杵為看地的,改十方絲林制後金剛杵仍保持原樣。但按十方絲林制規定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各位團友,兩側的廊院,是對稱排列的種樓和鼓樓。值得一提的是在五老峯上有鐘鼓兩山。鐘鼓山與鐘鼓樓兩兩相對,堪稱一絕。各位團友,這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又稱大殿。大家可以看到大庭平展舒廣,正中為一寶鼎香爐,兩側白石寶塔聳立於兩側,顯示出大殿的肅穆。

大雄寶殿主要供奉“三世佛”。蓮花座上的為佛祖釋迦牟尼。大家可以看到佛祖眼睛向前凝視,左手置於盤腳,右手微招至胞前,彷彿正在給人們講經佈道,造型生動。釋迦牟尼原名喬達多·急達多。據説,他是古印度加毗羅衞國淨飯王的兒子。他從小善於沆思,深感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他認為只有出家才能拯救人類。所以,釋迦牟尼29歲便出家苦修6年,後來又在菩提伽耶靜思人生真締,最終大徹大悟,得到後,他便開始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後來傳教45年,在那迦羽化昇天,這便叫“涅”。

大家請往後邊走,殿後供的是“西方三聖”。中間為阿彌陀佛,左邊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觀音菩薩為大乘教菩薩。她能解救眾生,每當遇難時,只要含中名,觀音便會來解救,所以叫“觀音”。從唐朝開始,觀音便開始擺脱印度模式,形成中國化女神形象。大勢至菩薩所到之處,可以息火、血、刀、光之災。

各位團友,大家還可以看到大雄寶殿建築頗具園林色彩。有“清風搖影”“禪河淋浴”等山水連環畫。大家抬頭看,大殿屋背裏捲棚式弦形,燕尾式飛檐,如彎月起翹。這與牆身平實穩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更為莊重秀麗,體現了濃厚的民族特色。

大家請跟我來,這便是大悲殿。大悲殿屹立於石階之頂,高約20米,呈六角形的建築風格,三重飛檐,殿頂正中立一葫蘆寶塔,宏觀偉壯觀。大悲殿正中祀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48手觀音,各臂執物各有不同,表示觀音有不同的渡眾願望。

各位團友,最後一殿是藏經閣,建於1936年,上層為經堂,下層為法堂。這裏有中外佛書經典數萬卷。其中較珍貴的有《明大藏經》《佛説阿彌陀經》。

各位朋友,下面我們前往素菜館用素齋。

這是普照樓,它作為素食館,迎接海內我嘉賓。南普陀寺的素食獨具一格,以清純素雅而聞名,被譽為“素菜瑰寶”。

各位團友,南普陀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的合作。

現在給大家4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上山看看摩牙石刻,也可以去大雄寶殿燒香祈願。

我們將在11點30分在停車場集合,我們的車號為閩D3688,謝謝。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19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後有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迴廊,迴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為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蓮花池外圍蓋有琉璃瓦頂的矮牆,東西設對稱重檐牌坊式山門,題額為“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寺內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檐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羣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藏經閣是中軸線上的最高層建築,為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一層為法堂,是僧人講經説法的地方,二層為玉佛殿,內供28尊緬甸玉佛,並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最新的福建鰲園導遊詞範文 篇20

嗨,各位遊客,大家好!我,葉汪洋,是你們這次福建土樓之旅的導遊,你們叫我葉導好了!

今天,我們旅遊的重點是福建土樓中的振成樓。首先,我來介紹一下土樓的地理位置:她位於福建、江西、廣東三省的交接地帶。這裏山勢蜿蜒,峯巒疊嶂。山坳裏、坡地上,千姿百態的土樓,星羅棋佈。據不完全統計,永定縣,有20xx0多座土樓,南靖縣有15000多座,平和、華安、漳浦、詔安、雲霄等地也各有數百座。土樓的居民主要是客家人,但華安、南靖也有不少閩南人住在土樓裏。土樓的形狀,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交椅形的,還有的是五鳳形的……同一種形狀的土樓又有着不同的變化。

看,我們現在就來到了振成樓前。遠遠地望過去,土樓的形狀猶如一頂又高又大的官帽。那是建造土樓的主人,希望居住在這裏的子子孫孫,都能做高官,享厚祿。她是由林氏三兄弟,就是林德山、林仲山、林仁山三兄弟,合資20萬光洋建造而成的。人們一般把振成樓當作圓樓,但她其實是一座八卦形的同圓心內外兩環的土樓。外環四層,高16米,一共有184個房間,有拱門相通,既可以關門,又可以互相貫通。還有火牆,以免發生火災。這裏,還有兩口井,東邊的,稱智慧井;西邊的,叫美容井。

瞧,土樓的門、窗、欄杆的雕刻,古色古香,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0xx年的除夕,我們的,就在這座土樓裏與人們一起過年。那是土樓真是喜氣洋洋呀!

各位遊客,接下來的一點時間,請大家自己看一看,瞧一瞧,也可以拍一下照,留下美好的記憶。願我們的古老而神祕的土樓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3w6p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