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

説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東晉時期,福州民間就流傳“右旗左鼓,八閩二絕”的風水之説,這左鼓即指鼓山,聳立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分為鼓山、鼓嶺、鱔溪、磨溪、鳳池白雲洞五大景區。自宋朝至今皆為遊覽勝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它與福州旗山遙遙相峙,重巒疊嶂、終年蒼翠,山上處處有奇巖,峯峯有洞府,風光旖旎,主峯海拔900多米,對福州風水中佔有相當重要的的地位。

青龍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來,福州百姓在選擇及組織居住環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閉空間的傳統。為了加強封閉性,還往往採取多重封閉的辦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個圍合的封閉空間;多進庭院住宅又加強了封閉的層次,而裏坊又用圍牆把許多庭院住宅封閉起來(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構造)。 作為城市也是一樣,從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宮城)到內城再到廓城,也是環環相套的多重封閉空間。在城市的外圍,按照風水格局,基址後方是以主山為屏障,山勢向左右延伸到青龍、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環抱之勢。山的左右為青龍白虎(比如説福州的以金雞山為青龍,大夢山為白虎,于山、烏山把住南門成左右肩臂環抱之勢),遂將後方及左右方圍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擋,連同左右餘脈,亦將前方封閉,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閉圈。如果在這道圈外還有主山後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龍、白虎山之側的護山(比如説福州青龍之側的護山的鼓山;白虎山之側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閉圈。可以説風水格局是在封閉的人為建築環境外的一層天然的封閉環境。

由此我們可知,鼓山為作福州的青龍山,守護着福州這塊難得的寶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風調雨順,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義非常

鼓山為作福州的青龍山,自有神奇之處,由其頂峯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傳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將軍為了鎮住惡龍特地留下的。每當風雨交加,石鼓便有簸盪之聲,那就是鼓將軍在鼓山頂面對海上龍王進犯而擊鼓,號召三軍準備戰鬥。

鼓,在易經中為震、為東方。易經雲:震者亨。震來,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其意思是重雷發向,千里傳聲,有驚無險之象,亦有變動之意。

易經《震卦》象徵震動的鼓聲:可致亨通。當驚雷鼓動的時候,天下萬物都感到恐懼,然而君子卻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聲震驚百里之遙,作為君子卻能做到從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頂峯的石鼓亦在點醒居住福州的人們,匹夫興亡人人有責。每當國家風雲變幻之時,應該走出去,為國效力,由閩化龍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機

坐落在鼓山的湧泉寺更為名揚天下,其位列閩剎之冠,是福州的驕傲,素有“既來福州,必遊鼓山”之説。

湧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山坡裏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鑲嵌其中,寺廟前後左右環抱着蒼鬱的古老大樹林,可謂“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宛如這寺院是盤古開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處。這一典型唐代建築,坐北朝南,以三級宮殿羣,順山勢而上。邁過高高的門檻,一陣佛門清靜的淡雅清香就會撲面而來。很多人走進殿內,燒上一炷香,虔誠地祈禱、祝福,讓人徒升心安平靜之感。

建造這所寺院的開山祖師神晏更具有傳奇色彩。由於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窩穴上,燕窩發燕仔燕孫,所以湧泉寺能居僧幹眾,蒸蒸口上。相傳當時湧泉寺建成後鼓山香火愈來愈旺。為了讓香客們上山方便,寺院僧眾決定修條上山道路。歷經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山道,從鼓山腳下一直鋪到湧泉寺的大門。

開山祖師神晏看見這條石砌大道,心裏很高興。可過了幾天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條石砌大道寺院的僧眾,病的病,死的死,香客們也聞知湧泉寺發生瘟疫,也不敢上山來了。一時間,鼓山湧泉寺僧侶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雲峯頂朝看石道。遠遠望去,隱隱約約中,他發現整條石道一股凶氣繚繞不散。他連忙再仔細一一辨認,這才驚駭得他幾乎失去控制喊叫出來。這條從山腳鋪到湧泉寺大門口的石道,彎彎曲曲就如一條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嶺道上的一塊塊石頭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鱗甲一片片。那蛇的頭對着湧泉寺大門正張着血盆大口對着燕窩吞吃出門的燕子,這石道分明是“蛇竄燕窩”!這明擺着湧泉寺的風水被這石條道破壞了。

好在神晏不愧為一代大師。他返回湧泉寺,召集眾僧在新修的這條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從山腳到山門。這條“蟒蛇“變成的石頭道路中間的九座山亭,依次為閩山第一亭、東際亭、仰止亭(今已廢)、觀瀑亭(又名石門亭)、乘雲亭、半山亭、茶亭、鬆關亭、更衣亭。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鐵釘,牢牢地釘在這條蟒蛇變成的石道上,把這“蟒蛇”斬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後又從喝水巖修建一條石道,用條石鋪設,直達山門。該道為蜈蚣嶺道,意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這樣這條毒蛇就不能復活了。蜈蚣嶺道鋪設完,上山道路變得四通八達了。

這一來,蟒蛇不能動彈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條石道,永遠僵死在那兒,被千人萬人踩。此後,湧泉寺漸漸香火旺盛了,僧眾越來越多,湧泉寺越來越聞名於世終於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聖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聞名。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大家好(大聲)!歡迎各位到武夷山觀光旅遊!首先來個自我介紹,我姓笑,笑死人的笑,大家叫我笑死人就可以了。為我們開車的師父姓黃,黃鼠狼的黃,對不起黃師父(對着司機説),和大家開個玩笑,請別介意,是黃金的黃,各位叫他黃師父就好了。這幾天你們在武夷山的食、住、行、遊、購、娛就由我和黃師父來安排。若有什麼要求或特殊的要求都可以向我們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而為的。

接下來我為各位簡單介紹一下武夷山市和武夷山風景區的概況: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1998年獲得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1999年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全市總面積2798平方公里,境內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一類航空口岸,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

武夷山風景區是1982年國家首批的重點風景名勝區,近年又被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地,也是我國僅有的四處之一。景區境內方圓70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境內有三十六峯九十九巖和一條碧綠清透盤繞山中的九曲溪。古語有云“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峯峯翠插天”。‘三三’指的是被稱為武夷山的靈魂的九曲溪,也是我國名山中不可多得的風景遊覽區。“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六峯”。“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一溪貫羣山,清淺縈九曲,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古人的詩句概括地勾畫出了九曲溪的秀麗輪廓。‘六六’指的是三十六峯,如有被稱為福建省的標誌,而且有着美麗傳説的玉女峯和大王峯等等。大家聽到這不禁會想問我:武夷山景區真的有三十六座山峯和九十九個巖石嗎?説實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武夷山人都不知道,其實‘三三’‘六六’‘九九’是道家(道教)的術語。武夷山不僅是道教的發源地還是朱子理學的推廣地,早在漢代,武夷山就被朝廷冊封為天下的名山大川,併成為歷代名士和禪家的盤桓之地。在景區的懸崖絕壁上,有距今近4020xx年的“架壑船棺”、“虹橋板”等,還有大家所熟知的卧薪嚐膽越王勾踐的都城“城村古漢城遣址”。 武夷巖茶也與武夷風光一樣享譽天下,明末清初,烏龍茶首先在武夷山問世,武夷山成為烏龍茶的發祥地。有著名的‘大紅袍’大家應該有聽説過吧?在英語單詞BOHEA就特指武夷紅茶,也是用武夷山方言的‘武夷’來譯音的,英國人最早喝的就是武夷紅茶,他們懂得喝茶可是全靠武夷山哦。據考證,武夷山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

好了今天只能給大家簡單介紹到這,因為我們已經到了所下榻的賓館,賓館座落於武夷山渡假區內,離各個景區都只有幾分鐘的車程。而且也渡假區內也是購武夷山特產的好地方。那現在和各位安排一下這幾天的行程:明天早上安排各位遊覽武夷山的第一勝地‘天遊峯’,下午乘坐竹筏遊九曲溪。後天早上安排水簾洞,下午遊覽天下第一大的一線天和虎嘯巖。後天的明天去武夷山的自然保護區和東南大陸第一高峯黃崗山。請各位明天早上穿運動鞋或平底鞋,特別是女士們不要為了漂亮想引起男生的注意而不聽我話哦!因為我們明天要登山。現在大家下車,明天早上7點叫牀,呵呵!是叫早啦!7點30分用餐,8點出發。祝各位做個美夢,男士們夢到玉女,女士們就夢到大王。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3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導遊。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巖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説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説,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説是巖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説“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4

福州市鼓山導遊詞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鼓山旅行社導遊洪澤安.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並不算高,最高峯海拔925米,但是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引人入勝.鼓山的一大特點是摩崖題刻,其中不少是歷代名人的,有着很高的文物價值.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跡.在大頂峯石上刻有“天風海濤”四個大字,即為朱熹所書.朱熹還寫了一字徑達四米的“壽”字刻在喝水巖石壁上.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堪稱福州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故事,看那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時光!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5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導遊。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巖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説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説,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説是巖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説“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6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迎來了去鼓山的日子。這是一個國慶節,今天是爸爸第一次帶我去鼓山。

一路上我和爸爸有説有笑,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鼓山。剛下車我就像離弦的箭似的奔出停車場,跑到鼓山腳下,我第一眼就看到一個亭,在亭中央立着一塊石碑,上面寫着“閩山第一亭”。我靠着石碑擺起姿勢,爸爸連忙給我拍了幾張相片。接着,我們進山。古道全部由長條石板和石塊鋪成2米多寬的石道。石階倆旁都是蒼翠欲滴的濃綠,枝繁葉茂,一陣陣清風拂過,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在蜿蜒的山路上,四周樹木葱葱蘢蘢散發出新鮮的空氣。我們大口大口地深呼吸。

我和爸爸一口氣越過“觀瀑亭”、“乘雲亭”,到了“半山亭”。此處已到半山,我們就在亭子裏休息。喝點水,吃點食物。過了一會兒,我們繼續上路。快到“更衣亭”的地方,有塊又高又大的摩崖石刻,其中最顯眼的是右上方刻着“慧日輝煌”的紅字。我和許多小朋友在巖石上攀爬,在石刻上拍照。每個小朋友都露出開心的笑臉。

接着,我們走了一小段趨於平坦的石階,就到了千年古剎的湧泉寺。我們在大雄寶殿門前拍照時遇上了一個旅遊團隊,我們就跟着導遊參觀,聽導遊的解説。歷經千年,湧泉寺遺留下了許多珍貴文物。有千佛寶塔、清朝康熙皇帝所題匾額,以及大鐘大鼓······緊接着,參觀“鐵木”和“鐵鍋”,一口鐵鍋可一次下米250千克。聽完後,我就靠近鍋拍了幾張相。最後,我們參觀寺內最珍貴的.藏經殿中的藏品,眼睛對着舍利塔的小眼孔往裏看,有顆佛牙“舍利子”,它是全國少有的至寶。

儘管青山留人、綠山難捨,但半天時間一晃而過,我只得依依不捨地走上了回家的路途,坐在纜車上還不時地回望。讓我們一起去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吧!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貴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福州來遊覽。

見到大家的心情就象今天天氣那麼燦爛,我是中國旅行社的導遊員_,在我旁邊這位是開車經驗豐富的馬師傅。今明兩天福州之旅將由我們跟大家一起度過,在這預祝大家這兩天玩得開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非常榮幸能陪同大家一起遊覽素有“閩山第一”之美稱的福州最有名的旅遊勝地――鼓山。

鼓山海拔969米、面積1890公頃,聳立於榕城東郊,閩江北岸。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閩二絕"之贊。它因頂峯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盪之聲,故名鼓山。從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條途徑:一是從廨院東側的一條1954年修建的盤山公路約8。5公里,直達湧泉寺前停車場;二是在廨院西側建了一條空中索道(纜車)到達鼓山十八景區,長達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間有一條石階古道,道長3。5公里,有2145多級台階,每隔500米左右就蓋有一亭,供遊人登山歇息時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過七亭後進山門直達湧泉寺。鼓山勝蹟以湧泉寺為中心,分東西南北四路,160多景。

彩更為濃厚,而為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愛。因此,鼓山摩崖石刻隨處可見,約有549處。自宋代以來,歷代名人墨客就在絕頂峯、靈源洞、白雲洞、舍利窟、達摩十八景及古道旁的巖石等處鑿下各種字體石刻,其中刻在靈源洞附近的就有300多處,也是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其中有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等人及現代人郭沫若的手跡,這些名人薈萃的自然“碑林”篆、隸、楷、行、草各種俱會,真是琳琅滿目,相映成趣。鼓山也是國內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猶如一座天然的石刻書法寶庫,所以被“東南碑林”。

在“靈源深處”的石拱門前刻有四個大字。進入石門,傍崖而下六十餘級台階,我們現在所處的靈源洞,在地理學上屬於谷中谷地形。它山勢迥異、巖石嵌怪,兩峯之間裂一深澗,寬約3米,深達兩丈多,有似石洞,稱靈源洞。這裏林木蔭蔭、涼風習習,夏日,這裏就是一座天然的空調房,非常舒服。因為這樣的原因,就有一位宋代的名人,貪圖這裏美景,導致忘記了回家的時間,留下了“忘歸石”、三個大字。這個人是誰呢?大家往前方看,前言三個紅色的楷書大字“忘歸石”是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所提。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書法家,他字君謨,出生在我們福建仙遊。自幼聰明好學,十八歲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為官清廉,剛正無私,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頗得民心。從這幅字上可以看出,宋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蔡襄任福州知洲才一年,和郭世濟、蘇才翁、邵一華四人來鼓山遊玩。因貪圖山間美色,忘記時間,故留下“忘歸石”三個字。蔡襄多才多藝,他的文章、書法都寫得很好,他寫的《茶錄》、《荔枝譜》是我國較早的農業專著。但蔡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書法,歷代對他的書法評價都很高,後人把他、蘇東坡、米芾、黃庭緊四人合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在書法上,蔡襄是個多面手,

單就蔡襄的楷書而言,評論家認為蔡襄的楷書受唐顏體影響較深。如果大家看到顏真卿晚期的楷書字貼,就不難發現兩人楷書比較接近,都是寫得濃厚雄偉、方正飽滿。蔡襄在吸取顏體濃厚雄偉、方正飽滿等特點的基礎上,把字寫得筆力遒勁,體態顯得俊逸典雅。因此,蔡襄的楷書有着“端莊沉着”的風格。

大家請往左手彌勒閣峭壁上看,施元長於1061年所題“喝水巖”,關於這3個字,還有一段靈泉喝後永不回的小傳説。相傳古時湧泉寺的開山祖師神晏在此誦經,因澗下的流水喧譁,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那麼現在這股泉水流到哪裏去了呢?一會我會帶大家去找這股泉水。關於這個傳説,引來了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的爭論,如宋代文人徐錫之認為“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侍師側,不都喝水過他山。”包括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也留下了“怪他活潑源頭水,一去千年竟不回。”有人認為此處不可無水,有人認為“無水亦佳”。大家抬頭看,那四個大字是否令我們回味無窮呢?此外,這裏還有宋代林公濟、燕度、孫覺、魏傑等多人留下的墨跡,各種書體各顯神韻,供大家欣賞。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8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鼓山旅行社導遊洪澤安.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並不算高,最高峯海拔925米,但是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引人入勝.鼓山的一大特點是摩崖題刻,其中不少是歷代名人的,有着很高的文物價值.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跡.在大頂峯石上刻有“天風海濤”四個大字,即為朱熹所書.朱熹還寫了一字徑達四米的“壽”字刻在喝水巖石壁上.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堪稱福州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故事,看那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時光!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9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_旅行社導遊_。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巖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説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説,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説是巖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説“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福州鼓山導遊詞三:

説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東晉時期,福州民間就流傳“右旗左鼓,八閩二絕”的風水之説,這左鼓即指鼓山,聳立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分為鼓山、鼓嶺、鱔溪、磨溪、鳳池白雲洞五大景區。自宋朝至今皆為遊覽勝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它與福州旗山遙遙相峙,重巒疊嶂、終年蒼翠,山上處處有奇巖,峯峯有洞府,風光旖旎,主峯海拔900多米,對福州風水中佔有相當重要的的地位。

青龍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來,福州百姓在選擇及組織居住環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閉空間的傳統。為了加強封閉性,還往往採取多重封閉的辦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個圍合的封閉空間;多進庭院住宅又加強了封閉的層次,而裏坊又用圍牆把許多庭院住宅封閉起來(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構造)。作為城市也是一樣,從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宮城)到內城再到廓城,也是環環相套的多重封閉空間。在城市的外圍,按照風水格局,基址後方是以主山為屏障,山勢向左右延伸到青龍、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環抱之勢。山的左右為青龍白虎(比如説福州的以金雞山為青龍,大夢山為白虎,于山、烏山把住南門成左右肩臂環抱之勢),遂將後方及左右方圍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擋,連同左右餘脈,亦將前方封閉,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閉圈。如果在這道圈外還有主山後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龍、白虎山之側的護山(比如説福州青龍之側的護山的鼓山;白虎山之側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閉圈。可以説風水格局是在封閉的人為建築環境外的一層天然的封閉環境。

由此我們可知,鼓山為作福州的青龍山,守護着福州這塊難得的寶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風調雨順,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義非常

鼓山為作福州的青龍山,自有神奇之處,由其頂峯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傳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將軍為了鎮住惡龍特地留下的。每當風雨交加,石鼓便有簸盪之聲,那就是鼓將軍在鼓山頂面對海上龍王進犯而擊鼓,號召三軍準備戰鬥。

鼓,在易經中為震、為東方。易經雲:震者亨。震來,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其意思是重雷發向,千里傳聲,有驚無險之象,亦有變動之意。

易經《震卦》象徵震動的鼓聲:可致亨通。當驚雷鼓動的時候,天下萬物都感到恐懼,然而君子卻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聲震驚百里之遙,作為君子卻能做到從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頂峯的石鼓亦在點醒居住福州的人們,匹夫興亡人人有責。每當國家風雲變幻之時,應該走出去,為國效力,由閩化龍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機

坐落在鼓山的湧泉寺更為名揚天下,其位列閩剎之冠,是福州的驕傲,素有“既來福州,必遊鼓山”之説。

湧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山坡裏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鑲嵌其中,寺廟前後左右環抱着蒼鬱的古老大樹林,可謂“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宛如這寺院是盤古開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處。這一典型唐代建築,坐北朝南,以三級宮殿羣,順山勢而上。邁過高高的門檻,一陣佛門清靜的淡雅清香就會撲面而來。很多人走進殿內,燒上一炷香,虔誠地祈禱、祝福,讓人徒升心安平靜之感。

建造這所寺院的開山祖師神晏更具有傳奇色彩。由於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窩穴上,燕窩發燕仔燕孫,所以湧泉寺能居僧幹眾,蒸蒸口上。相傳當時湧泉寺建成後鼓山香火愈來愈旺。為了讓香客們上山方便,寺院僧眾決定修條上山道路。歷經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山道,從鼓山腳下一直鋪到湧泉寺的大門。

開山祖師神晏看見這條石砌大道,心裏很高興。可過了幾天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條石砌大道寺院的僧眾,病的病,死的死,香客們也聞知湧泉寺發生瘟疫,也不敢上山來了。一時間,鼓山湧泉寺僧侶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雲峯頂朝看石道。遠遠望去,隱隱約約中,他發現整條石道一股凶氣繚繞不散。他連忙再仔細一一辨認,這才驚駭得他幾乎失去控制喊叫出來。這條從山腳鋪到湧泉寺大門口的石道,彎彎曲曲就如一條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嶺道上的一塊塊石頭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鱗甲一片片。那蛇的頭對着湧泉寺大門正張着血盆大口對着燕窩吞吃出門的燕子,這石道分明是“蛇竄燕窩”!這明擺着湧泉寺的風水被這石條道破壞了。

好在神晏不愧為一代大師。他返回湧泉寺,召集眾僧在新修的這條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從山腳到山門。這條“蟒蛇“變成的石頭道路中間的九座山亭,依次為閩山第一亭、東際亭、仰止亭(今已廢)、觀瀑亭(又名石門亭)、乘雲亭、半山亭、茶亭、鬆關亭、更衣亭。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鐵釘,牢牢地釘在這條蟒蛇變成的石道上,把這“蟒蛇”斬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後又從喝水巖修建一條石道,用條石鋪設,直達山門。該道為蜈蚣嶺道,意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這樣這條毒蛇就不能復活了。蜈蚣嶺道鋪設完,上山道路變得四通八達了。

這一來,蟒蛇不能動彈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條石道,永遠僵死在那兒,被千人萬人踩。此後,湧泉寺漸漸香火旺盛了,僧眾越來越多,湧泉寺越來越聞名於世終於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聖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聞名。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0

今天,我和媽媽來爬鼓山。

鼓山名字的來由:是因為山頂上有一個巨大的鼓球,所以才叫鼓山。我和媽媽一走進大門,就看到纜車乘坐處排隊排到入口外了,人還真多啊,我還隱約聽到有些人在竊竊私語説:“福州人也來湊熱鬧。

開始爬山了,我們這次不走古道,而是往台階更高,路程更遠的鬆之戀登山道,那裏一共有1800級台階,我也不管了,直接衝上登山道。衝着衝着,沒力氣了,我打算做下來休息。這時,媽媽説:”累了不能馬上休息,不然會頭暈。“我沒休息,繼續走上去。

”咦?前面有個紅色的字。“我一看,原來這是第一百個台階了,我説:”我們已經爬了100個台階了,耶!“媽媽説:”還早着呢,還有1700個台階,爬到後面別半途而廢啊!“

爬呀爬,我嘴巴有點渴了,拿了一瓶水,喝了幾口就繼續往上爬。到了500台階的時候,我已經滿頭大汗了,剛好這裏有個亭子,我就坐在那兒休息了一會,然後繼續向前爬。

”啊!台階怎麼越來越陡了,我們在走上坡啊!“媽媽説:”你才知道啊,一開始就是走上坡了。

總算爬完了,我又從鬆之戀登山道走下來,發現比上去還難,中途我差點翻了個跟斗。

終於到地面上了,這次爬山還真刺激啊!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西湖公園,它位於市區西北部,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史載,晉太康三年(282年),郡守嚴高築子城時鑿西湖,引西北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農田,因其地在晉代城垣之西,故稱西湖。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西湖與南湖相接。後其子延鈞稱帝,在湖濱闢地建水晶宮(在今水關閘附近),造亭、台、樓、榭,在王府與西湖之間又挖設一條複道,便於偕後宮遊西湖。西湖成了閩國王朝的御花園。此後漸成遊覽區。宋淳熙四年(1177年),福州知州兼福建撫使趙汝愚在湖上建澄瀾閣,並品題西湖八景:仙橋柳色、大夢鬆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鍾、湖心春雨、澄瀾曙鶯。民國三年(1920xx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闢西湖為公園,當時面積僅3.62公頃。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撥款修繕、擴建,特別是20xx年,清淤挖泥,建截污管道,重建、擴建舊景點,經修復後的西湖,真正是“山復整粧,湖復易容”,神采頓開。西湖現在總面積約45公頃,水面面積約30公頃。它通過柳堤橋、步雲橋、玉帶橋、飛虹橋,把西湖中的開化嶼、謝坪嶼與窯角嶼連成一個完整的遊覽景區。整治後的西湖景色愈見秀麗,遐邇聞名。修復及新增的景點有仙橋柳色、紫薇廳、開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詩廊、水榭亭廊、鑑湖亭、湖天競渡、湖心春雨、金鱗小苑、古堞斜陽、芳沁園、荷亭、桂齋、浚湖紀念碑、盆景園等。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2

古田會議會址由前後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址內庭院空闊,依次為前院、中門、下廳、正廳。左右兩側為廂房,步入中門,正廳是古田會議會場,主席台設於左側。毛澤東將右邊廂房第一間為毛澤東同志辦公室和休息室。

祠堂外面址外為草地。左側為當年紅四軍閲兵場,西南面設有當年紅四軍領導人檢閲紅軍官兵操練的司令台。背後是樹林,會址對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會議陳列館。右側有一口引水井和“荷花池”。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團友,早上好。今天我們去福建風景“十佳”之一的集美遊覽,集美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首先,讓我向各位介紹集美區。

集美區,位於廈門島的西北,面積227平方千米,人口12萬,是著名的僑鄉和旅遊風景區。現在我們進入集美學村,集美,俗名“盡尾”,即大陸盡處;又名 “潯尾”,即潯江之尾。明末集美進士陳文瑞嫌“潯尾”不雅,改稱“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陳嘉庚先生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1920xx年辦集美國小,1920xx年辦女子國小,1920xx年辦師範和中學,1920xx年辦幼稚園,1920xx年辦水產科和商科,1920xx年辦女師以後,於1920xx年2月將這些學校定名為“福建私立集美學校”總校名。因軍閥混戰,給學校帶來嚴重滋擾,經陳嘉庚先生和校長向南北軍政府呼籲保證學校的安全和寧靜,要求規定為“永久和平學村”。得到南北雙方承諾。1920xx年10月由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准“承認集美學校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並電令閩粵省長及統兵長官“特別保護”, “集美學村”才由此得名。陳嘉庚傾資興學舉世無雙,他為保證學校費用,把國外所有不動產7000畝橡膠園和店屋貨棧以及50萬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為集美學校的基金,他在廈門大學發起人會議上慷慨陳詞:“民心不死,國脈尚存,四萬萬人民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尚有來日;及身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衞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之目的之一日。”1993年10月,農業部、交通部、福建省、廈門市共同籌辦集美大學,以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政專科學校、集美師專為基礎,同時成立工商管理學院。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鰲園參觀。鰲園是陳嘉庚先生年回鄉定居後花20xx年時間親自督建而成的,耗資65萬元,佔地近9000平方米。鰲園原為海邊的一個小島,形如蟄伏的大鰲,護衞着集美。1951年,陳嘉庚“不侵民田,闢置公園”,“於中立碑,紀念解放,名曰鰲園”。國中建築和雕刻均體現陳先生寓教於遊、寓教於樂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動物植物、工農業生產、科技文化等,無所不有,博大精深,是個博物大觀。也是新評的廈門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鰲園春暉”。鰲園分為三部分,即門廊、解放紀念碑、陵墓。走進園門,就是50米的長廊,長廊兩側廂壁上鑲嵌着58幅歷史故事人物內容的青石鏤雕,這是鰲園 653幅石雕的精華部分。左邊主要是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的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澤東的信賴和熱愛。這些圍牆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時是用水泥塑制的,幾十年風雨侵蝕,損壞嚴重,1991年春,集美學校委員會籌款百餘萬元,以原水泥雕內容為參考,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藝術系的教師繪圖,惠安藝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換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塊、沉雕42塊、影雕20塊。影雕是石雕藝術的新發明,使世界歎服。法國等國家專門請惠安影雕師前去表演,傾倒了歐洲許多藝術家。

各位團友,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鰲園的主體建築,是陳嘉庚先生親自精心設計的。紀念碑高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經過20xx年的奮鬥,終於取得勝利;正面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毛主席為一個鎮題寫解放紀念碑是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陳嘉庚先生撰寫並手書的碑文。紀念碑台基的底層為13級,象徵陳嘉庚事業順利發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層為10級,寓他的事業遇到困難,企業收盤的年月;再上面是8級和3級,象徵8年抗戰、3年解放戰爭。碑座還刻滿了反映新中國建立的石雕。

紀念碑前有一高7米,寬30米的屏壁,正中刻着“博物觀”三字,左右各12塊浮雕,內容大多為公共衞生、體育運動;中間是地圖,特別突出了台灣省地圖,反映了閩台密切關係和陳先生盼望祖國統一的願望,其下為託兒所到大學的類型和行為規範圖。

轉過屏壁就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了。墓坐子向午,呈壽龜形,墓蓋為13塊六角形青鬥石鑲成,墓碑上刻有陳先生生卒年月和擔任過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僑聯主席等職務。墓壙為“鳳”字殼,周邊用15塊青鬥石浮雕介紹陳先生前半生的主要經歷。墓壙四周的石雕,記錄着他傾資興學,赤誠報國的光輝一生,可以説是陳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蹟展覽。陳嘉庚先生於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8歲。他身後備極哀榮,北京舉行了公祭,並由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領頭執紼,覆蓋國旗的靈柩,沿途各省市迎送,在集美舉行了國葬,最後安葬在鰲園。1988年,國務院將陳嘉庚陵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前有一拜亭,每逢清明節、集美學校校慶日,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師生均要到此祭奠,表示深切懷念。

各位團友,參觀鰲園,看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平凡業績,我們應該能夠感到陳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陳嘉庚生前曾經説過,鰲園完工後,在其西北測要造一個公園。為完成他的遺願,集美學校委員會經過努力,於1992年9露工建設“嘉庚公園”,?994年10 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xx年之際全部竣工

好了,現在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動,我們一個小時後在園口集合吧,謝謝合作!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4

開元寺佈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台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莊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團友:大家好!

我是*公司的導遊員,歡迎大家來到海峽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湄洲島觀光旅遊。

人們説:湄洲島象一塊極品翡翠,被東海的碧波濯洗得清淨晶瑩;像一位美麗的少女,被亞熱帶多情的海風滋潤得嫵媚動人。

如此妖媚的極品,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確實,湄洲島的風光一處勝過一處,傳説一節美過一節。

這裏有東方麥加之稱的湄洲媽祖廟;有勝過美國夏威夷的黃金沙灘,而我今天將帶領大家去參觀的卻是一處鮮為人知的海蝕景觀———峨尾石景。

瞧大家的神態,心裏一定充滿了疑慮,三山五嶽我都去過,就這一座小山,會有什麼看頭。

確實遠看峨尾山,它是一座海拔不足70米的小山,要從巍峨壯觀、氣勢磅礴的角度來看,它太微不足道了。

但俗話説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我們走近它時,大家就會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博大精深而歎為觀止。

整個峨尾景區總的來講有三大魅力:①它是一座天然盆景園,山上怪石林立,山巖競秀,林木葱蘢;②它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海濱浴場,海邊沙灘連綿潔淨,前臨碧波萬頃的大海,背依千畝綠林;③同時,它還是一個故事林,峨尾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傳説。

大家請看整個峨尾山由左右兩座小山組成的,我們先從右側開始參觀,這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待會兒在大家移步的過程中,請大家用敏鋭的眼光和聰慧的想象尋找一下,噢對了,有貝殼、有鷹、有狗、有海龜……

哇!這麼多,大家找得真是又快又準,左邊那躺在路邊的貝殼,彷彿在列隊恭迎大家的光臨,叫“聖貝迎賓”,右邊這隻鷹,瞧它神氣的架式,耀武揚威的樣子叫“雄鷹獵勝”而頂上這隻雙眼圓瞪,怒視天空的狗,我們便稱它為“天狗吠日”,瞧它的兇狠的樣子,我們還是少去惹它為妙。

而這隻龜的神態就最為逼真了,活脱脱是爬上岸後捨不得離去的樣子,人稱“海龜朝聖”,海龜朝聖的故事在湄洲島流傳了幾百年,聖是媽祖的別稱,海龜怎麼會去朝聖媽祖呢?相傳此龜為海中神龜,它經常看到媽祖隻身一人,風裏來,雨裏去,在驚濤駭浪中奮力救生,海龜被媽祖慈悲濟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所以經常協助救人。

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天定在人間“二八”為期的期限到了,她將離開人間,回到天庭。

天性善良的媽祖不願驚動人們,想悄然離去。

但海龜在冥冥之中有知,趕緊從海里趕來,想為媽祖送行,它爬呀爬呀,可最終來不及爬到湄嶼峯,就看見一朵祥雲冉冉升起,媽祖昇天了。

傷心欲絕的海龜抬頭仰望,含着淚,目送媽祖離去。

從此海龜化身為石,永遠留在了朝聖的路上,千年不變,瞧它的神態,似乎在期望媽祖的歸來,繼續懲惡揚善,也似乎在祈禱着一種盛世的太平。

告別了神龜,請大家隨我繼續往上參觀,在沒走之前,我有個請求,呆會兒要穿越前方那片綠林時,請大家放輕腳步,等到了那邊,大家自然便會知曉。

瞧這兩隻是什麼?對,青蛙,我們稱它為“雙蛙幽會”,這兩隻青蛙不但聰明而且浪漫,約會竟找得如此幽雅的環境,在綠林掩映並可俯瞰四周的位置,瞧它們的樣子,一定是生怕別人會來打擾他們的情趣。

看來,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並不單單只是人的願望。

那麼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我要讓大家放輕腳步的緣故了。

最新的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 篇16

南普陀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物之一,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説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説寺廟在唐朝就有了,距今也有1200多年;寺廟對着南太武山,真是風水寶地。據説該寺是唐代首先到島上開發的陳氏族人所建,五代時,稱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後該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時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統一台灣的施琅將軍重建。因與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同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是目前國內僧人較多的寺廟。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軸線遞次向上,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向左右對稱展開,依次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二側依次升高的廡廊,迴護着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雄偉壯觀。南普陀寺原為"臨濟宗"一派世襲主持,1920xx年起,該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撥賢者為方丈。自那時到至今已選任了11任方丈。

南普陀寺改革開放後增加了活力,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也得到了十方信善的捐贈。80年代以來,所有堂院都翻修一新,還新建了一批設施,主要有:海會樓. 普照樓. 方丈樓. 太虛圖書館,兩座山門以及閩南佛學院的教學樓. 僧舍樓,還有佛教協會的辦公室. 上客堂,會客樓。1992年在般若池畔,新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八角重檐飛脊,圍以白石雕欄,精巧嚴密,富貴堂皇。現在的南普陀寺是建寺以來最為昌盛的時期,是閩南乃至福建最為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的寺院!南普陀寺院內以及後山五老峯前,都留下歷代許多摩崖石刻和多塊碑記,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載的"飛泉",清施琅將軍的"為善最樂",以及抗荷將軍沈有容等的題刻和光緒三十四年美國艦隊訪問廈門的刻石,都提供了歷史的見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pxye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