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 >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通用15篇)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通用15篇)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1

市情概況:西安古稱長安,是陝西省省會,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歷史悠久,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通用15篇)

西安現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灞橋、未央、閻良、臨潼、長安9個區,藍田、周至、户縣、高陵4個縣( 共有109個街道、67個鎮、782個社區和2991個行政村)。 有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曲江新區、西安滻灞生態區、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國際港務區和西安灃東新城(簡稱“ 五區一港兩基地”)。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市區規劃面積86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規劃面積49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4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8.81萬人。

20xx年6月,國務院批覆的《關中— 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着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到20xx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達到800平方公里。

20xx年西安市GDP為4884.13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1.9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34.5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8.0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30元。全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科學發展、實現率先發展為主題,確立了“五大主導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旅遊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的發展重點和“五區一港兩基地”( 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滻灞生態區、灃東新城、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了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采、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託的城市特色。

20xx年,西安市將以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工作基調,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社會和諧、城市宜居”的新要求,以“五項重點工作” ( 渭北工業區建設、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秦嶺北麓生態環境建設、“八水潤西安”工程和公路交通樞紐建設)及“一高地六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開放高地以及金融商貿物流中心、機械製造業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文化旅遊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養中心)建設為抓手,全力穩定增長,着力調整結構,切實優化環境,積極擴大開放,持續改善民生,努力打造西安經濟升級版,不斷開創全面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自然地理:西安地處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平原,中國地理版圖中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平均海拔424米,境內最高點為周至縣西南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西安屬暖温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日光充足, 自然環境優越。年平均温度14.3攝氏度,降水約600mm,濕度69.6%,日照1377小時。 四季分明,雨量適宜,日照充足,自然環境優越,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物產資源:西安素有“ 八水繞長安”之説,灞、滻、灃、澇、潏、滈、涇、渭八條河流繞城而過,灌溉條件便利,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秦川牛和關中驢享有盛譽。西安動植物資源豐富,列為國家保護的一類珍稀動物3種,二類保護動物4種。境內有自然保護區6處,保護面積 147.96萬畝,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1200種餘,是我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

西安有各類礦產資源54種,現已開發利用24種,優勢礦產主要有黃金、建材類非金屬等。

西安市榮譽稱號:西安市先後榮獲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中國十佳最具軟實力城市、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十大中國最關愛民生城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市、20xx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xx中國形象最佳城市、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等榮譽稱號,同時,連續七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榮譽稱號;連續四屆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連續兩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項“長安杯”。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中國的西北部,美麗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標誌性建築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雄偉、最有盛名的還要數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書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在供遊人參觀、遊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徵。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見,大雁塔是當之無愧的西安的標誌。

雁塔的由來神奇玄祕。相傳,在印度摩伽陀國,一個寺廟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淨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羣雁。有位和尚見到羣雁,信口説:“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玄奘便以這個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築,後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可不幸的是,五代戰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的不可多得的傑作。

從遠處望去,你會發現大雁塔略有傾斜,這可是有來頭的。過去,西安有過數次的地震,將塔震得像一邊微有傾斜,後來,塔下身部分為土質,地下水不均勻,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傾斜,現在逐漸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歸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經過一次次整修,這個七層的青磚塔變得堅固結實,大雁塔在日後的文物保護、社會建設中,不減昔日古典的美麗,籠罩這一層迷人、神祕的面紗!吸引着世人探尋佛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明。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説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温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

親愛的朋友,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着蒙古民族滄桑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嶽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

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台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煙台的海。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日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鄧麗君小姐這首《何日君再來》是我們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但我相信,我們之間友情的花朵會常開,XX地區的美景永遠常在,今日離別後,什麼時候你會再來?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3

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是陝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9區4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萬人,户籍人口781.67萬人。

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裏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蹟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西安是交通暢達、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市的門户和交通樞紐。在全國區域經濟佈局上,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西安是全國連接南北的“大十字”網狀鐵路交通和陝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中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六大通訊樞紐之一,樞紐城市特點十分突出。隨着國家高速鐵路網的加快建設,未來五年內,西安一日交通圈覆蓋範圍將擴大到大半個中國,輻射人口由現在的6億擴大到12億以上。

西安是科技發達、創新力強的城市。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城市前列,全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49所,擁有各類科研技術機構3000多個,各類獨立科研機構661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行業測試中心44個,在校大學生63.22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77餘萬人,每年碩士、博士畢業生1萬人以上,有45名兩院院士,擁有許多國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全市大專以上學歷人口82萬,佔全市總人口的比例為10.92%,列全國第一。全市18歲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居全國第一。這裏聚集了中國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五號、六號火箭發動機和推進劑、箭載計算機和遙感裝置等,都是西安研究製造的。20xx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12772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

西安是發展迅速、產業興旺的城市。近年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安的發展不斷加快,城市面貌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社會進入了加速發展、加速提升的新階段。經濟增長連續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724億元,增長14.5 %。經過多年發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機械設備、交通運輸、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石油化工為主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培育了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旅遊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閻良國家航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國際港務區、灃渭新區八大發展平台,高新區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六個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開發區之一,經開區全力打造涇渭工業園千億元製造業基地,曲江新區是兩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之一,滻灞河生態區正在籌辦20xx年世界園藝博覽會。這些開發區(基地)是西安主導產業的集聚地、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示範區。

西安是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城市。西安北瀕黃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有被稱為中國國家公園的秦嶺,自然景觀優美,令人留連忘返。近年來,西安城市建設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完備,城市道路、綠化、供氣、供水、供電、供熱、通訊、污水和垃圾處理條件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明顯提升。城市燃氣普及率97.7%,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日供水能力達到175萬噸,污水處理能力達到95萬噸/日,在北方城市率先解決了城市供水問題。通過實施“大水大綠”和“藍天碧水”工程,重現“八水繞長安”的勝景,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42%,20xx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04天。先後榮獲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稱號,已成為人們休閒居住、投資創業的嚮往之地。

未來一段時期,是西安發展歷史上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西安市第十一次-會提出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的發展目標,提出: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年均增長13%以上,在全面完成“”規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到20xx年力爭達到3500億元,人均超過4500美元,分別比20xx年翻一番,努力在全省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會行列,在西部地區率先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第一梯隊,在全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和最適宜人居住的城市。20xx年6月,國務院批覆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從國家層面對西安的定位是:着力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到20xx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規劃》的實施標誌着“關中—天水經濟區”已成為國家級經濟區,西安將在國家區域發展中擔當重要的戰略角色。目前,全市上下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讓西安的明天更美好,讓西安的市民更幸福。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現代的;不只是一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積澱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發展、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現代化城市,更是各地朋友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到西安來觀光旅遊,創業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的行政隸屬關係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陝甘寧邊區轄市;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箇中央直轄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西安市設12個區,其中城區8個,郊區4個,城區未設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區下設有19個鄉。1954年調整行政區劃,將12個區和部分新劃入的鄉鎮合併調整為9個區,定名為: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長樂區、雁塔區、阿房區、未央區、草灘區、灞橋區。1957年4月撤銷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市轄區減為7個。1958年11月將長安、藍田、臨潼、鄠縣劃歸西安市。1960年撤銷蓮湖、碑林、新城區建制。1961年8月將藍田、臨潼、鄠縣劃出。1962年恢復新城、碑林、蓮湖區建制。1965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區建制,轄地合併為一個郊區,市轄區減為4個。1966年6月,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組建為閻良區,將咸陽市(縣級市)劃歸西安市。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蓮湖、閻良區更名為東風、向陽、紅衞、東紅區,1972年恢復原名。197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又將咸陽市劃出。1980年3月,撤銷西安市郊區,恢復灞橋、未央、雁塔區建制。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渭南地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咸陽地區所屬户縣、周至縣(1964年9月10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報國務院批准,將鄠縣改為户縣,盩厔改為周至)、高陵縣劃歸西安市,西安市共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7區,長安、藍田、臨潼、周至、户縣、高陵6縣。1997年8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臨潼區。20xx年6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長安縣、設立長安區後,西安市共轄9區4縣。20xx年3月7日,經市0研究並報省0批准,撤銷長安區王曲鎮、鳴犢鎮二鄉(鎮)的建制,設立相應的街道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不變,以原各鄉(鎮)0駐地為街道辦事處辦公駐地。至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區及周至、藍田、户縣、高陵4個縣。共有街道、鄉、鎮176個,其中街道辦事處89個、鎮40個、鄉47個。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西安市三學街孔廟遺址,是我們國家收藏古代碑石墓誌時間最早,名碑最多,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

孔廟遺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置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門照壁上的“孔廟”兩字是由清代書畫家劉暉書寫的。現在的大門東西開,俗稱“禮門”、“義路”。走進博物館大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樑畫棟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氣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於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石質書庫”、“書法的故鄉”。西安碑林是為保存唐代《石台孝經》、《開成石經》而建,經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集中展出了漢魏至明清的碑石墓誌1000多件。

遊客朋友們,碑林博物館的參觀講解就到這裏,謝謝大家的配合,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謝謝大家!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5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到家來到西安,西安是著名的古城,我將帶領大家遊覽幾天,那麼首先我們就去秦始皇陵觀光。

始皇陵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約五千米處,它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地勢險峻,環境優美。陵園規模宏大,陪葬品重多,像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據史書記載,秦始皇趙政從13歲就開始營建陵園,修剪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氣魄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1974年在其東側發現兵馬俑坑,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過發現之一。1978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剋參觀後説:“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説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型博物館,於1979年10月開館。1987年12月聯合國教文組織將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家在遊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大聲喧譁。2。不要擁擠,要有秩序的參觀。3。不要亂寫亂畫,保護文物。現在我就帶大家一起參觀一下吧!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6

各位尊敬的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們這回西安之旅的導遊。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導好了。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世界遺產之一,秦兵馬俑。景點位於西安臨潼,我們坐的車也是去臨潼的,行程大約四十分鐘。我想提到西安的臨潼,你們肯定會想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桶。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按次序下車。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後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始皇説:“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而我覺得這樣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們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錯的,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那時候秦始皇的一點頭,今天也就見不着這氣魄雄偉的兵馬俑軍對。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到目前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時的50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8000個左右。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一號坑,也是三個坑中最大的一個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你看都點了三個俑坑總面積一半還多呢!既然面積那麼大,那麼數量也是非常多的,有6000多個。一號坑上面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可以走進大廳再細細遊賞,遊覽時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們請看,那身材魁梧,頭戴曷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的就是將軍俑。有的神態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有的則是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慮如果作戰,戰勝敵人。滿是大將風範。

再看那些武士俑,一個個體格健壯,而且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上翹起的戰靴,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

接着繼續來看騎兵俑,仔細的觀察,它們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左手持弓箭,彷彿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打仗時期,肯定少不了一羣良駒。看前方,那陶馬跟真馬一樣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如果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將軍俑、武士俑還是騎兵俑,都好像在暗下決心,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連陶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報國,走進它的身旁,似乎能感愛到輕微的呼吸聲……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慨。

各位親愛的遊客們,時光飛逝,今天的秦兵馬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現在我們準備啟程回賓館,接着後幾天的活動內容……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7

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是陝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10區3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萬人,户籍人口781.67萬人。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109°49′和北緯33°42′~34°45′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裏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蹟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西安是交通暢達、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市的門户和交通樞紐。在全國區域經濟佈局上,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西安是全國連接南北的“大十字”網狀鐵路交通和陝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中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六大通訊樞紐之一,樞紐城市特點十分突出。隨着國家高速鐵路網的加快建設,未來五年內,西安一日交通圈覆蓋範圍將擴大到大半個中國,輻射人口由現在的6億擴大到12億以上。

地貌: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地質: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羣峯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蕩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xx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峯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峯。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牀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河流、水資源 西安地區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市區東有灞河、滻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灃河,北有渭河、涇河,此外還有黑河、石川河、澇河、零河等較大河流。其中絕大多數屬黃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橫貫西安市境內約150公里,年徑流量為25億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還另闢有較理想的水源基地。20xx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土壤:西安市土壤分佈形成南北兩個差異明顯的區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黃褐土、褐土為代表,南部的秦嶺山地以黃棕壤、棕壤為代表。據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個土類,24個土壤亞類,50個土屬,181個土種。土壤類型的複雜多樣,為區內農作物的多品種組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動植物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紀大陸冰川直接侵襲,尚保留若干第三紀古老的孑遺植物,如銀杏、水青樹、連香、馬甲子等。秦嶺山地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佈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渭河平原主要為大田農作物、蔬菜、果園和城市綠化等栽培植物類型。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佈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包括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種、鬣羚、大鯢、黑鸛、白冠長尾雉、血雉、金雞等珍稀動物。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境內已建立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西安境內地層發育複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佈在南部秦嶺山區。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具有良好的儲存地熱水的地質條件,僅城區可以開發的地熱面積約780平方公里,地下熱水可採儲量約為5.39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至20xx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高陵10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户縣3個縣。共有街道、鎮178個,其中街道辦事處111個、鎮67個。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的行政隸屬關係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陝甘寧邊區轄市。

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

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箇中央直轄市之一。

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西安市設12個區,其中城區8個,郊區4個,城區未設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區下設有19個鄉。

1954年調整行政區劃,將12個區和部分新劃入的鄉鎮合併調整為9個區,定名為: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長樂區、雁塔區、阿房區、未央區、草灘區、灞橋區。

1957年4月撤銷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市轄區減為7個。1958年11月將長安、藍田、臨潼、鄠縣劃歸西安市。1960年撤銷蓮湖、碑林、新城區建制。

1961年8月將藍田、臨潼、鄠縣劃出。1962年恢復新城、碑林、蓮湖區建制。

1965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區建制,轄地合併為一個郊區,市轄區減為4個。

1966年6月,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組建為閻良區,將咸陽市(縣級市)劃歸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蓮湖、閻良區更名為東風、向陽、紅衞、東紅區。

1972年恢復原名。197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又將咸陽市劃出。

1980年3月,撤銷西安市郊區,恢復灞橋、未央、雁塔區建制。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渭南地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咸陽地區所屬户縣、周至縣(1964年9月10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報國務院批准,將鄠縣改為户縣,盩厔改為周至)、高陵縣劃歸西安市,西安市共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7區,長安、藍田、臨潼、周至、户縣、高陵6縣。

1997年8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臨潼區。

20xx年6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長安縣、設立長安區後,西安市共轄9區4縣。

20xx年3月7日,經市政府研究並報省政府批准,撤銷長安區王曲鎮、鳴犢鎮二鄉(鎮)的建制,設立相應的街道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不變,以原各鄉(鎮)政府駐地為街道辦事處辦公駐地。至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區及周至、藍田、户縣、高陵4個縣。共有街道、鄉、鎮176個,其中街道辦事處89個、鎮40個、鄉47個。   20xx年12月1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高陵縣,設立西安市高陵區。

西安市氣候概況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乾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温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温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温13.0~13.7℃,最冷1月份平均氣温-1.2~0℃,最熱7月份平均氣温26.3~26.6℃,年極端最低氣温-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温43.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4~719.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七月、九月為兩個明顯降水高峯月。年日照時數1646.1~2114.9小時,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西安)。年內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城市內澇、冰雹、大風、沙塵、乾熱風、大霧、寒潮和低温凍害。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8

哈嘍!歡迎大家來到西安,我是你們的小導遊劉琳,我和大家初次見面,請大家多多關照,下面我們就前往清華池吧!

朋友們,我們正在走廊,請大家往前看,那就是黃河母親,她一身雪白,還抱着不到一歲的孩子,用乳汁哺育這他,這黃河母親大概有兩米多高。我們聯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媽媽肯定也這麼愛你吧!

黃河母親大家已經看過了,我們就去對面那座山吧!它叫作鳥山,必須坐纜車去。請大家做好準備,纜車要出發了!請大家往下看,這就是清華池,很美麗吧!

好了!大家該下纜車了,我們已經到達鳥山了。請大家往裏面走,看!那是八哥!多麼可愛呀!大家自己看吧!可不要掉隊哦!好了!大家應該看完了,我們下山吧!

look!那是青春泉!聽説只要用哪裏的泉水洗臉,臉上永遠不會有皺紋哦!青春泉的左面是皇上和他的妃子洗澡地方,只要往裏面頭一兩個硬幣,就會來年有好運!

好了!今天的清華池一日遊結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説再見了!請大家不要忘記今天哦!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9

西安的護城河太美了。它位於環城公園的外側,像一條綠色的綵帶,環繞着整個古城。我看到的護城河,最美的是由建國門到大南門的一段,河面寬,河水深,兩岸綠樹掩映,河水清清的。它由東向西,緩緩的流動,一年四季,晝夜不停。這裏可以划船,可以垂釣,一天到晚,到處可以聽到大人和孩子們的笑聲。

要知道,兩年以前,這裏可是一條污水河。城市的污水都排到了這裏,河裏淤泥很深,黑乎乎的,河面有許多很髒的漂浮物,散發出一種臭味。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路過這裏時都要掩鼻而過。

後來,西安市開始治理護城河。20__多名解放軍官兵浩浩蕩蕩的開到這裏。他們晝夜加班,用編織袋把河中的淤泥一袋袋的運上河岸,然後運走。看到解放軍官兵們一個個站在冰冷的河裏,渾身上下沾滿了黑乎乎的淤泥,市民們感動得直流淚。許多市民都自發的趕來慰問解放軍,給他們送來熱騰騰的包子、雞蛋和方便麪,有的市民還自發的加入到清淤的隊伍裏。

幾個月過去了,護城河的淤泥被清理得乾乾淨淨,清澈的黑河水引入了護城河。護城河變清了,它是那樣的清淺、鮮潔。河面上盪漾着花花綠綠的遊船,船上回蕩着人們的歡歌和笑聲;河岸上,垂釣的人越來越多,你看,又有一條大魚被釣了上來,活蹦亂跳的蹦到了釣魚人的水桶裏。

啊!護城河,你的美麗來之不易。它既有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又有解放軍戰士的辛勤勞動,更有千千萬萬個西安市民的呵護和愛惜。我愛護城河,愛它的清,愛它的綠,愛它永不停息的奔流,愛它給古城西安帶來的勃勃生機。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代表西安_旅行社全體同仁對大家的遠到而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歡迎大家來到奇山異水的西安!

我是大家此次西安之行的地接導遊員,我叫_,大家能夠叫我_,X導或者按照我們西安本地的稱呼方式,也能夠稱呼我為_。在接下來的這X天以內,就由_帶着大家導來導去,期望X導旗不倒大家都玩得好。

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重量級人物,就是前面給我們開車的X師傅。為什麼要稱他為重量級人物呢?一會下車的時候,大家看看他的大肚子就明白了。X師傅是跟我們旅行社經常合作的一位老師傅了,有着X多年旅遊團隊車輛的駕齡,尤其對我們西安的每一條路都十分熟悉。相信,有他的保駕護航,我們的行程會更加順利。同時也請各位注意車內的環境衞生,這X天我們在車上的時光也會比較多,汽車就是我們另一個流動的家。

那麼,在接來X天的接待任務就由X導和X師傅負責完成,我們會用十二分的熱情服務於大家,竭盡所能的解決大家旅程當中的每一個問題。同時,旅遊活動也是一個可變性較大的團體活動,大家如果在期間給予X導更多理解信任支持的話,將更有助於整個團隊順利有序的進行。X導在那裏多謝各位了!(鞠躬)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團友:

歡迎來到帝都西安!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從神話和傳説看,出自中國西部的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最早聖王和“人文初祖”。

炎帝、黃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區。經考古發掘證實,西安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

這裏有數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和寶雞鬥雞台等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農業發祥地,形成了最早的農耕、房屋建築、織布、製陶等生產技術,甚至還創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國最早文化的實證,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農漁工具、最早的陶窯、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築、出自何家灣的最早的骨雕人頭像等等。

西安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搖籃。

秦中自古帝王州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史最久的城市,從奴隸制秦於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會達到顛峯狀態的唐王朝,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裏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20__年,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前1062年,世居關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動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陝西歧山、扶風縣一帶]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灃河流域。文王在灃河西岸建立豐京,武王繼位後於公元前1057年伐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在灃河東岸建都鎬京,開創了西安地區長期作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格局。

人類起源地

西安境內史前文化遺址囊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類社會演進各歷史階段的多種類型,構成人類社會進化世上舉世罕見層次清晰的完整系列。西安所在的關中地區被稱“中華民族搖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整個亞洲重要得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黃河文化

距今約6000—7020__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經歷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發展的仰韶文化時期。距今約4000—5020__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繼仰韶文化之後,經歷父系氏族公社的龍山文化時期。龍山文化相當於古籍傳説的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時代。歷史由混沌步入朦朧。

絲綢之路

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樞紐和中心位置,漢唐兩帶尤為突出。

佛教文化中心

魏晉南北朝時,長安與西方各國通過“絲綢之路”的經濟文化交往依然絡繹不絕於途。自印度傳入的佛教這時逐漸與中國傳統倫理、宗教觀念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佛教並廣泛流傳。長安成為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佛教文化中心。

中心東移

公元10世紀後,隨着長江流域經濟發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西安失去首都地位。但仍是整個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現在

在祖國開發大西部的戰略下,西安這個滄桑的老人正煥發着青春,以無限堅定的信心奔向未來!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12

西安是我的家鄉,她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秦、漢、隋、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都。着名的古“絲綢之路”,就是以西安為起點的。西安以它的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成為舉世矚目的歷史名城。

先説城中心的鐘樓,因其樓上有一口大鐘,每日擊鐘報時,故稱鐘樓。鐘樓基座為正方形,青磚砌成,樓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青綠色的屋檐的四角上翹着,上面有八隻精緻的木雕小獸,十分逼真。檐上檐下有古銅色的木雕,人物花鳥,惟妙惟肖。樓層之間的紅柱、紅色的門窗與黃色的牆壁配在一起,顯得很漂亮。最妙的是樓頂的葫蘆上巧奪天工地鍍上了一層極其微薄的金箔,在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遠遠望去,鐘樓古樸、莊重、宏偉、壯觀。

圍着鐘樓的,就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古代城堡建築—西安城牆。城牆非常高大、堅固,周長14千米,四面各有一個城門,門上有正樓、箭樓、胭樓,異常壯觀。城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厚15-18米。牆面用青磚包砌,城四角都有角樓,並有墩樓98座,構成一個嚴密的防禦體系。

鳥瞰城南,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小雁塔。大雁塔位於西安城南偏東4千米處,是專為保藏玄類從印度等國帶回的佛教經典而建築的。大雁塔高64米,共7層,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由青磚砌成,各層都有柱子、牌坊、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拱門,塔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塔尖是葫蘆狀的。坐落在城南的小雁塔比大雁塔略小,是密檐式磚結構建築,共15層。明朝時因地震塔頂被震坍,現在只有12層完好,高43米。塔層越高,高度越小,到12層已只有半人多高,要是到15層,還不得爬着走?

西安的名勝古蹟、文化藝術珍品數不勝數。以碑石精華薈粹而聞名中外的西安碑林,中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的、陪葬墓最多的昭陵,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代雕塑藝術寶庫—秦兵馬俑,形象逼真的大型石刻羣乾陵,風景秀麗、亭閣華麗、温泉潺潺的華清池等,是其中的精華。

西安,我永遠銘記!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13

我愛你,古城——西安!

隨着時間的推移,改革開放的成就,我出生的這個城市——古城西安,隨即跨入了二十一世紀,同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城市換然一新。

站立在古城牆上,西安那清秀迷人的風貌,筆直寬廣的油柏馬路,林立的高樓大廈,交錯而不堵的立交橋,完整而無損的古蹟盡收眼底。還有那環繞城市的一環、二環、三環和繞城高速,風格不同的各種建築物和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增色不少,頗面而來的新鮮空氣沁人肺腑,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瞬間充滿了活力。

走在大街上,車輛和行人川流不息,街道兩旁都是一排排高大挺直的樹木和一幢幢錯落有致的高樓;高級商場、豪華門面、名牌老鋪和五星級酒店等一個接一個,金銀珠寶、高級裝飾、精緻工藝品等展現在櫥窗裏,顯得琳廊滿目;還有那豐富多彩的生活用品和天南海北的各種特色風味小吃隨眼可見。古城牆的護城河、環城公園形成了一道道獨特的景象,無論在樹蔭下、草坪邊,還是在別緻的石桌石凳旁,有聊天的、納涼的、看書的,還有年長們吼秦腔和跳舞的。這一切都展現了古城—西安的人文精神。

入夜,各色的地燈、路燈,還有那高樓大廈的霓虹燈變幻多端,發出五光十色的光芒,點亮了整個古城,一眼望去,真還分不出東南西北方向。大街小巷燈火通明,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最值得我們古城人驕傲的是大雁塔北廣場修建了全亞洲最大的音樂動力噴泉,它吸引着許多中外遊客前來觀賞;還有大雁塔南廣場的大唐不夜城以及大唐芙蓉園、曲江遺址公園更是華燈明亮、燦爛輝煌;大唐西市美食街也吸引着前來的遊客和美食家。這一切都向人們乃至全世界展示着中國文化十三朝古都——西安,永不褪色的風采與魅力。

有誰還曾記得西安城以前的交通嗎?公路上的汽車排放出黑煙,總會讓人覺得喘不過氣來;急促的喇叭聲,使人心煩意亂,急躁不安。而如今,天橋、地鐵,“二環四射”的高速公路、高鐵和動車都給我們帶來了快捷、方便、低碳、環保還實惠;生態綠化、園林綠化及治污減霾等。這些都實現了我們西安人近些年來的低碳生活夢,更為我們的城市生活心願增添了許多的色彩。

我愛你,古城——西安!愛你的美麗而璀璨!更你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14

西安鐘樓,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鐘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鐘樓處於西安的中心地帶,是古城的地標之一,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西安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西安的鼓樓,原先在西邊的廣濟街上,隨着城市中心東移,在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將鐘樓遷徙到了鼓樓東邊,今天的位置。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下部為磚石結構的正方形基座,頂部為三重四面攢尖頂結構,覆着深綠色琉璃瓦,頂尖用真金鉑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約6米的門洞,門洞間互通,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從門洞通過,如今門洞已封閉,周圍建有公路轉盤,地下有專供人行的通道。

進入鐘樓的入口就在這地下通道內,有樓梯可盤旋登樓。鐘樓內有一口仿製“景雲鍾”,原件鑄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20xx年),現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裏。

站在鐘樓上,能夠看到從鐘樓延伸出來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樓周邊西安最繁華的商區、及不遠處的鼓樓。

遊客在遊玩鐘樓時,還能欣賞到美妙的訪古表演,每天日間6場,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為鐘鼓樓廣場,有音樂噴泉。

關於介紹西安的導遊詞 篇15

鐘樓地處西安繁華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它古時用來在清晨敲鐘報時,故稱鐘樓 。從建成之日起,鐘樓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徵,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許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

鐘樓始建於1384年。鐘樓的基座是正方形,佔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寬35.5米,全部用青磚砌成。樓為磚木結構,高36米。外部重檐3層,但內部僅上下兩層。樓檐四角攢頂,檐下飾有彩繪斗拱。“斗拱”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特點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它不但能使建築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觀。斗拱在 商代就已出現,在我國青銅器的花紋上,可以看到較完整的斗拱圖象。

特點:鐘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初建時,地址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龔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於今址。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重檐斗拱,攢頂高聳,屋檐微翹,華麗莊嚴。

巨鍾軼聞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着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鍾邊鑄有八卦圖案,建造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但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卻小得多了。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鍾是唐代景雲年間鑄造的“景雲鍾”(現藏於碑林博物館)。據説,遷到今址之後,雖然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景雲鍾卻怎麼也敲不響了。無可奈何,只有另換。

標籤: 導遊詞 西安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daoyouci/6vx3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