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日本茶道是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文化,是日本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一個縮影,它彙集了日本園林、建築、禮儀、書道、花道、陶瓷和料理等的特質,是日本藝術的綜合體現。[1]目前學術界對日本茶道的研究,或從歷史、內容、形式等方面着手,分析其與中國茶道的不同,或探討日本茶道與禪宗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可謂異彩紛呈。日本茶道從形式上看,似儒而非儒,似道而非道,似佛而非佛,但究其淵源,卻脱離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樊籬,尤其作為其核心思想的“和、敬、清、寂”四諦思想,更是深受中國傳統儒釋道思想的影響。本文擬通過對日本茶道的發展歷程和特徵的分析,以日本茶道“四諦”思想為切入點,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日本沒有自生茶。日本茶道中的茶最初源自中國,其茶文化在經歷了由複製、模仿到獨立的漫長髮展過程後,最終演變成特徵鮮明的本土文化代表之一――茶道。

1、日本茶道的緣起及發展

公元82017年,日本最澄從浙江天台山學佛回國時,帶回茶籽並播種在京都比c山麓的日吉神社,從此日本開始了茶的種植。82017年,空海法師返回日本時也帶回一些茶籽,並將之與唐朝寶物一同獻給嵯峨天皇。[2](p23-30)平安晚期,茶在日本曾一度衰退。1168―1187年,榮西禪師先後兩次到天台山學法,後著《吃茶養生記》,被尊為日本“茶祖”。榮西所傳南宋製茶法,講究“旋摘旋制、散葉保存,飲用時磨成粉、直接點飲”[2](p83)。自此,飲茶之風在日本逐漸流傳開來,不過只侷限於貴族、僧侶階層。

佛教對日本茶道的影響是很大的,而徑山寺在其中所產生的作用首屈一指。徑山寺位於杭州東北52公里處的天目山脈,興於唐,盛於宋:宋寧宗封徑山寺為“五山十剎”之首。13世紀初,日本鎌倉幕府的統治者們把中國徑山稱做“道之所在”,此地遂成為南宋時期日僧來華求禪的聖地。茶禮對日本茶道的影響更是不可忽略。1241年,日僧圓爾辨圓回國,帶回佛學和儒學經典千餘卷,並帶回徑山茶種栽種在故鄉,指點當地人按徑山茶的製法生產出了高檔次的日本抹茶,被稱為“本山茶”。[2](p96-100)不僅如此,圓爾把徑山寺莊嚴的禪寺茶禮也傳授到了日本。1267年,日僧南浦紹明辭別徑山,回國時帶回7部茶典(其中有一部劉遠甫作的《茶堂清規》,其後兩部分被後世抄錄為《茶道經》)及一套點茶用具。據《茶道經》記載,劉遠甫在無祖山曾開設了茶禪道場,並確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若《茶道經》來歷真實,則可以認定日本茶道的“四諦”思想是來源於中國五祖山的茶禪道場。

2、日本茶道的大成

室町末期,被後世稱為茶道“開山之祖”的村田珠光(1423―1502),提倡將“禪”“茶”結合在一起,即“禪茶一味”,並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日本茶道點茶法,開創了獨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樸素”的草菴茶風。[3]草菴茶道標示着茶道文化的新發展,也意味着日本茶道作為一種融宗教、哲學、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文化體系已初步形成。之後,日本茶道創始人之一的武野紹鷗(1502―1555)繼承並發展了村田珠光的事業,將日本和歌的藝術理念引入茶道,促使日本茶道向本土化、藝術化、正規化方向發展[3]。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1)。千利休師從武野紹鷗,提倡簡樸的寂靜、古雅,以及含有珍惜一生中只有一次相逢之意的“一期一會”的茶道精神,創立了千利休流草菴風茶法,將日本茶道發展推上頂峯,千利休因此也被譽為“茶道天下第一人”。千利休把茶道規則解釋為“四規七則”。所謂“四規”,也叫“四諦”,即“和、敬、清、寂”。“和”即“和諧”,指在茶事過程中要保持和諧的氛圍,做到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和諧;“敬”即“尊敬”,要求茶事中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敬;“清”即“潔清”,主要指飲茶環境要乾淨、整潔;“寂”即“靜寂”,要求參與茶事的人內心無他,一心茶事。千利休去世後,他的技藝被後人發揚光大,形成宗教色彩濃厚、組織形式嚴密的現代茶道文化,並逐漸滲透到日本各個階層,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標籤: 淺析 茶道 日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v4rl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