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關於雲南現代化發展與文化轉型簡議

關於雲南現代化發展與文化轉型簡議

一、雲南現代化歷程中文化變遷的特點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必然涉及文化的變遷和內在價值轉換,對此,我們首先需要關注雲南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文化變遷所具有的特點,進而才能深入認識文化轉型對雲南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於雲南現代化發展與文化轉型簡議

1、文化變遷的自在性。新中國成立前,雲南各民族的發展呈現“一部活的社會發展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國家政權的指導下,經過60餘年的發展,雲南實現了社會性質與社會制度的跨越,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雲南社會實現了歷史的進步與民族的繁榮。而這種國家和政府主導的變遷方式,由於各地在納入現代化發展時的起點不一,導致雲南各地現代化發展的水平和能力不同。加之變遷過於急進與快速,國家主導的新的社會、政治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信仰系統等文化因素,與雲南各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的碰撞衝突沒有得到充分的展開和表現,導致傳統文化中的自在性因素過分強大,文化變遷的超越性和自覺性明顯不足。

2、文化變遷的被動性。追溯歷史,雲南現代化的起步並不是以工業化為內在推動力和邏輯的現代化發展結果,而是在西方列強槍炮逼迫下的被動防禦,這樣,原有的主導性文化模式是靠一種外來的新文化的衝擊才能進入文化的懷疑和批判時期。這種外源式文化變遷對文化的更新和合理化要求呈現外在性,文化主動適應變遷的能力不足。

3、精神文化變遷的滯後性。精神文化發展滯後於物質文化,這是後發展國家和地區共同具有的特徵,在雲南也有明顯體現。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層面上逐漸萌生出自覺的主體意識和價值觀念,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文化發展趨勢。而在全社會商品化浪潮的影響下,人們開始向以實用主義為中心的物質文化的大膽追求,在精神文化領域的現代性啟蒙和文化建設則相對滯後,也就是説,雲南在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並沒有引起文化的自覺轉型,沒有造就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和諧的精神文化。

二、雲南現代化發展的文化制約因素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由於雲南文化變遷所呈現出的自在性、被動性和精神文化的滯後性,雲南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出來,使雲南的現代化建設一定程度上陷人了文化困境。

(一)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形成了雲南人的生存方式文化是歷史地凝結成的生存方式。特定生存環境、氣候條件、住房、飲食等決定了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同時會在特定人羣的信仰、社交方式、理想、道德觀念等方面有着典型的表現。

1、“壩子”地形造就了雲南人封閉、狹隘的生產、生活方式。雲南省山地佔94%、壩區僅佔6%。全省大於1平方公里的壩子共有1589個,零星分散的“壩子”,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狹小的經濟、文化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由於地理環境、交通條件等原因,壩子長期處於封閉半封閉狀態,限制了社會化大生產的開展。人們與外界交流溝通少,形成了安於現狀、知足常樂、孤立封閉的思想認識。

2、山地地形制約着人們互動交往的空間。雲南省坡耕地所佔比重大,l5度以上的坡耕地佔到了全省耕地總面積的44.92%,面積達4206.88萬畝。山大、坡陡、人口密度低,城鎮化發展進程緩慢。雲南的城鎮化率雖然已從xx年的29.5%提高到xx年的36%,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但與全國相比,雲南城鎮化水平仍然較低。人們散居於大山之中,村寨規模較小,人員缺少流動,互動關係頻度很低。長期以來,由於一些山區山勢險峻,人們即使有少量的剩餘產品需要交換,也因路途遙遠、運輸困難而受到阻隔,人們之間普遍的交換與交往較少,在思想觀念上自然就缺乏勇於創新、大膽嘗試的現代商業意識。

3、氣候生態的立體形式滿足了自給自足的生活需求。雲南的山地地形常伴隨着立體氣候生態,使得一個較小的地域內可以提供不同的物質產品,滿足了生活中基本的需求,加上交通困難,就不會刺激人們產生強烈的交換慾望,形成了雲南人的非經濟性價值觀。而且,雲南傳統的家庭生產中存在着普遍的兼業化特徵,i~p/i,農户在小規模土地上的農業生產經營間隙,或多或少地進行着一些如紡織業、小商業、小手工業等其他優勢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種兼業化使農户日常生活之需通過自給自足的形式得以滿足,從而大大加固了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商品交換的發展,不僅使人們互通有無,而且會促進各種信息的交流;商品交換受到抑制,也就抑制了信息交流,以及新的技術、知識、思想的傳播。

(二)封閉、分散的生存方式形成了雲南的傳統文化模式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限制了人們之間的互動交往,使得雲南的小農經濟生產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小農經濟的穩定性模糊了行業分工,抑制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形成了雲南產業不強的發展軟·146-肋。而彼此隔絕的、封閉的、分散的傳統生存方式,則形成了由經驗、常識、習俗、天然情感等構成的自然主義、經驗主義的傳統文化模式。維繫這一文化模式的日常生活往往以家庭為本位,從而形成了特有的發達的血緣性社會結構和文化。自然主義、經驗主義的傳統文化模式表現出如下特點:1、傳統文化的自然性,即給定性、穩定性、持久性、保守性等。傳統社會的生存方式是富於地方性的,費孝通認為,農業社會人和空問關係上的不流動所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即村和村之間關係上的孤立、隔膜和封閉。①特定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使雲南人的活動範圍存在着地域上的限制,區域間的接觸較少,不僅生活隔離,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生活圈子,缺少改變現狀、超越現存生活狀態的衝動和激情,形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居安思危、奮發圖強的意識不強;因循守舊、狹隘封閉,創新改革、開放合作的意識不強。

2、傳統文化的經驗性。即重複性、習慣性、常識性等。由於日常生活缺少交流和改變,各種經驗、習慣成為調節日常生活、支配日常行為的基本圖式。在雲南的許多山區,人們完全可以固守前輩人的生活指南,社會文化必然是一種變化甚微的“前喻文化”②,老一代傳喻給年青一代的不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還包括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公認的生活方式以及是非觀念,這樣,也就阻礙了文化的創新和突破,造成雲南人精神懈怠,改革創新的能力不足。

3、傳統文化的人情化特徵。在傳統社會,日常交往通常是在相對封閉和狹窄的空間中進行的,具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親屬,或具有地緣關聯的鄰人、朋友之間基於血緣關係和情感成為特定的交往圈。雲南至今依然保持着人情化和情感化的文化圖式,依靠情感化因素維持社會交往的程度較深,沒能建立起自覺、理性的社會關聯。

(三)傳統文化模式孕育的文化精神制約着雲南的現代化發展自然性、經驗性和人情化的傳統文化模式孕育的文化精神在雲南現代社會活動和社會運行中仍然在發揮着影響。它與現代化發展所需要的科學、知識、信息等為主要內涵的理性主義文化模式相沖突,並深層地制約着雲南的現代化發展。

1、社會活動和社會運行的自然性、經驗性特徵。

當前,雲南的市場經濟發展遭遇了傳統小農經濟為主體的生存方式和保守文化觀念的阻滯,面對的不是簡單的市場經濟機制不完善的問題,而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文化機制缺失的問題。具體説來,從表面看,我們已經從產權制度、市場體系、交換原則、產業結構等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報方面構造市場經濟體制,但在深層次上,我們的市場經濟體系還沒有形成一種內在的理』生的文化邏輯,還繼續被傳統自然性的、經驗的文化邏輯所支配。突出表現在我省經濟發展中生產力要素調動不充分、活力不足、發展滯後。同時,在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領域,非理性的市場經濟運行必然伴隨着經驗化的、低效率的行政管理體制,缺乏大膽創新的思路和對策。

2、社會活動和社會運行的人情化“潛規則”。人情化的文化模式,不僅依舊在廣大民眾的交往行為和社會活動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依舊在社會活動的運行機制中發揮影響。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法治建設不斷提升,公民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保障。傳統以家庭為本位、“家國同構”的政治體制和由血緣關係和裙帶關係支配的社會交往模式已經改變了。但是,在雲南社會的社會活動和社會運行機制中,人情化的文化模式也的確作為重要的“潛規則”發揮着規範和解釋功能,這種“潛規則”的存在和功能的發揮表現為傳統的人情文化模式對理性化、法制化、契約化的現代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擾和影響。

三、雲南現代化過程中推動文化轉型的途徑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雲南傳統的自然主義和經驗主義文化模式仍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它至今依舊是雲南現代化發展面臨的深層的文化阻滯力和羈絆,在傳統文化模式不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情況下,需要對原有文化進行改革,自覺地推動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

1、構建雲南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機制。文化轉型中,新文化模式的確立會從根本上改革不合理的舊體制,從而為社會的運行提供一種新的運行機制和體制。現代化進程使人從憑藉着經驗、常識、傳統習俗等自在的文化要素和自在的生存狀態,進入到依據科學、理性、知識、信息等自由自覺地和創造性地生存狀態。構建雲南民族文化轉型機制,需要突破外源性、國家主導式的文化變遷方式的影響,衝破自在性文化的羈絆,以更大的“文化自覺”④構建雲南文化轉型的內在機制。這種自覺的文化轉型機制表現為,自覺的文化同自在的文化之間存在一種張力和衝突,形成自覺的文化對自在的文化進行超越和批判,並且用新的更能發揮人的自由創造本性的文化要素來取代舊的文化要素,以此構成文化轉型的深層驅動力。

2、推動工業化進程,促進雲南區域文化精神的提升。現代工業文明取代傳統農業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是社會化大生產取代了傳統的小生產和自然經濟。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且內在地包含了文化模式的轉變。在新一輪發展中,雲南省要努力調快調強第二產業,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省戰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工業化所形成的現代化大生產及普遍的交換與交往,可以使雲南人擺脱封閉保守的日常生存方式,培育改革意識、創新意識和效率意識,必將為雲南社會發展注入持續的創造活力。

3、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雲南人生存方式的變遷。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強勁動力,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變,必然伴隨區域文化的嬗變。鄉村和城市不同的聚落方式,不僅規定了鄉村社會和城市社會的本質差異,而且也規定了鄉村和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不同特徵。針對雲南山多平地少的現實情況,雲南省提出的“山地城鎮”的城鎮建設發展道路,除了可以實現城鎮建設與耕地保護、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機統一外,深層次來講,它還可以破除傳統社會以親屬、鄰里、朋友關係的人情文化模式,以更加理性的精神和現代組織原則推進傳統生存方式的現代變遷。

4、發揮現代教育的啟蒙功能,促進現代性文化精神的生成。在穩步推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公平的同時,要將啟蒙功能寓於教育之中。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向受教育者傳授現代科學知識,而且應該培養受教育者的理性精神、分析精神、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使之建立起現代價值取向,努力提升雲南精神文化建設的水平,掙脱傳統文化的樊籬,推動雲南傳統文化模式向理性的現代文化模式轉型。

5、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構建平等、自由、開放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精神。雲南的文化體制改革,既要建設一個最充分的公益性文化,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要,又要努力推動文化的市場性,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使文化產業成為雲南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兩個方面齊頭並進的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營造平等、自由、開放的社會文化格局和文化氛圍,促使社會交往和社會活動主體具有更大的創造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9r7k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