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雙城記的雙線結構與場景佈置分析範文

雙城記的雙線結構與場景佈置分析範文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個睿智的年月,那是個矇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暗籠罩的季節;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簡而言之,那個時代和當今這個時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權威們也堅持認為,不管它是好是壞,都只能用‘最……’來評價它。”

雙城記的雙線結構與場景佈置分析範文

這段經典段落,作為全文的開篇,不但是一個引言、時代佈景,也是《雙城記》整本小説的總括和核心精神所在。

本書的結構,承接了從書名和開頭那繼承而來的二元結構——這是這本書最為清晰而且重要的結構支柱。具體來説,橫向的二元對立是兩個相對的人物團體和理念,兩條線索,兩個國度(兩個大的場景),縱向而言則是全書前後可以明顯劃分為兩部分。並且這兩個方面是相互切換、交互和交叉的,這就是情節的雙線螺旋結構。而在敍述角度上,狄更斯也同時運用了順序、倒敍、插敍、亂序和平行敍述等多重敍述方法,將這兩條線交織在一起,或疏或密。

從人物和主題上看,是馬奈特父女、達內、卡頓、洛瑞、傑裏所代表的愛與同德日發夫婦等革命黨所代表的仇恨兩個方面。馬奈特一家的命運變化和德日發夫婦的行為構成兩大線索,而法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則是貫穿和推動這兩者。

本書的兩個主要場景是巴黎和倫敦,這兩個城市對比同時又伴隨着人物而交替敍述。

就時間線索而言,全書以法國大革命的爆發為分界,前後大體可以分為兩部分,在情節和節奏上有着明顯的變化。

前一部分節奏相對舒緩和沉鬱,主要是對後半部分佈局和鋪設伏筆,一方面讓主要人物一一出場、相遇,把他們的基本身世和性格講述出來,為後半部分人物命運的急轉直下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前半部用相對“宏大”的敍事,來講述法國大革命前的時代背景——包括法國和英國的——而且其中英國的敍述更多且更為細膩。這主要服從於狄更斯本人的寫作目的,警示十九世紀的英國人,其次也有一種隱喻的手法在內:同時用法國和英國來相互隱喻,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英國就是法國、法國就是英國,兩者所有的時代背景基本上為其共有,這點我們可以從第一章裏得到印證。

而自法國大革命爆發開始,全書的基調從死水一般的沉鬱而壓抑一下子激烈起來,如同火山噴發或開水沸騰一般,節奏加快、衝突加強、矛盾加深,人物的命運開始急轉直下並且不受控制,感情也變得激烈起來,並且在大的氛圍裏充滿着黑色恐怖。

從佈局上來説,前半部分緩緩佈局、落子,而後半部分則突然將埋下的連綴着人物的絲線拉起,將本書的兩條線攪在一起,併為一條,並像一張漁網一般縮緊。同時後半部分的鏡頭也從前半部分閃回似的場景切換,最後定格在法國巴黎的街頭和監獄。

其二,英國是一個戲劇有着極大影響力的國度,而本書在結構設置和語言描繪上也有着很濃重的戲劇的色彩,這可以説是《雙城記》的一大特色。

最明顯的就是本書的舞台佈景。第一章《時代》首先就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整本書的大背景的設置。一般小説的背景一般只用少許語言來介紹,或者是將它鑲嵌在故事情節裏,但《雙城記》不同,他有意大力着墨於時代背景的描寫,而且是以作者本人的身份和視角在書中向讀者敍述(一般小説會極力避免作者出現在書中,而本書正好相反),類似於戲劇的旁白——本書有大量的作者旁白貫穿,尤其是前半部分。

除了第一章的大背景之外,在小説前半部分也有許多類似的小背景佈置。當故事場景於倫敦和巴黎切換(敍述平行跳躍),在敍述具體人物跟情節之前,作者總會花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城市風貌和貴族、人民的情況。這種情況就像在話劇每一幕的變化中重新佈置場景。

除了背景佈置,在小説中狄更斯的其他旁白也非常多。他經常會發表一些議論和哲理,但他對此也很有分寸。他的旁白堅持平淡的語調,而不讓自己強烈的感情過多直接進入書中,同時這些旁白的內容又不直接影響小説情節發展和人物塑造,往往是打個“擦邊球”,既能讓讀者瞭解這一切又不會使人反感。

這種場景的佈置是不符合小説寫作常規的,甚至有些違背小説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的發展規律,但在本書中,這點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我們知道狄更斯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他並不只是要敍述一個故事和塑造幾個人物,他是為了勾勒一個時代,所以為了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看清這一切,他有意讓讀者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全局俯視法國大革命的前後和整個時代風貌,讓讀者能夠從這個角度來思考。

與此同時,到了本書的後半部分,除了最後的結局,他基本不再使用這種將讀者來到上帝位置的佈景方式和旁白敍述,而是集中描寫情節、人物,讓讀者能夠代入其中,與書中人物感同身受。

在這上點狄更斯非常清醒,而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由於前半部分的旁白和背景佈置使得讀者有充分的思考,以及本身緩慢的敍述節奏,當後半部分敍述驟然發生改變時讀者會不知不覺的更深入進入文本,更深入和書中人物結合在一起,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從而讓讀者感受到革命的恐怖和愛的珍貴。這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樣,作品前半部分佈局而後半部分收網。

總之,狄更斯利用這樣的雙線結構和場景佈置,再結合倒敍、插敍、伏筆、鋪墊等手法,不僅使小説結構完整嚴密,情節曲折緊張而富有戲劇性,更重要的是渲染了悲慘的氣氛,抒發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從而給文章增添氣勢,達到了藝術描寫的目的,表現出卓越的藝術技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8yn6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