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論文格式 >

淺析金融產業的發展與金融創新效率

淺析金融產業的發展與金融創新效率

以下是一篇關於淺析金融產業的發展與金融創新效率的畢業論文提綱,歡迎瀏覽!

淺析金融產業的發展與金融創新效率

金融產業組織及其特性

金融產業支持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經濟增長、結構演進與社會穩定四個方面。其中,金融產業在資源配置方面的貢獻表現為動員國民儲蓄和將儲蓄轉化為投資。金融在支持經濟增長方面的貢獻分為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直接貢獻是金融產業本身發展所創造的價值,間接貢獻是通過投資來實現的。

金融產業結構的發展演變是與金融產業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的。有什麼樣的產業結構,就要有什麼樣的金融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是沿着農業—工業—服務業這樣一個歷程進行的。金融產業具有經濟增長過程中最活性、最具功力的功能,它本身的結構和規模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業結構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認為,市場集中導致市場勢力,市場勢力會導致產量控制和價格控制。在控制者獲取壟斷價格的同時會導致社會福利的無謂損失,使得社會資源配置不能達到最優水平,從而高市場集中度容易導致信貸資源的低效配置。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以占主導地位的金融產業——銀行業為例,如果市場上銀行間關聯度高,即每家銀行都與其他銀行建立同業拆借關係,則競爭越強(銀行數量越多),對其中任何一家銀行的衝擊就越小,整個系統穩定性就越高;如果銀行間關聯度低,則當一個區域爆發的危機擴散到鄰近區域時,其溢出效應會增強,危機更容易進一步擴散。

首先,從行業特點分析,具有高集中度的銀行業對產品的供應比較難於形成價格控制,從而難於獲取壟斷利潤。這是因為,銀行價格行為要受到多方面的約束:一是信貸產品市場不同於標準市場,其交易的跨期性和信用風險性使得銀行收益不是合同利率的單調函數。二是產品需求彈性的約束,銀行除了同業競爭之外,還要面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競爭,銀行產品因廣泛的替代性和較高的需求彈性制約了價格的偏離。三是銀行利率不僅要受到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影響,而且要受到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調控和引導。

其次,銀行業競爭性質有別於其他行業。對於銀行業而言,集中度、市場份額與市場勢力並不一定正相關。franklin allen和douglas gale(XX)以交易成本、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為基礎建立了眾多分散的單一銀行業的競爭模型和兩家擁有龐大分支網絡的雙寡頭競爭模型,結果發現前者與壟斷均衡相同,後者卻產生了完美的競爭結果。

再次,從實證層面看,銀行業壟斷引起資源配置的低效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經驗性研究的支持。如newberger(1998)認為,與其他產業不同的是,對銀行業的研究沒有發現集中度與盈利能力之間存在正相關的研究中,儘管有部分研究支持市場勢力假説,但還是有相當部分的研究支持效率-結構假説。

這説明,相對集中的銀行結構,通過共謀獲取超額利潤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得不到一致的實證支持而可能正是效率高的銀行通過較優管理或先進的生產技術來實現低成本運作,獲得較大市場份額,從而導致較高水平的集中度。

綜上所述,理論和實證層面都沒有找到具有説服力的理由表明金融產業的高集中度造成社會總福利的無謂損失。相反,金融產業不同於一般產業的特性,可能使得集中型的金融產業結構更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金融創新及其作用機理

金融創新是金融發展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從貨幣的產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出現,每一次金融創新都推動了金融產業乃至整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金融創新浪潮的興起與迅猛發展,給整個金融體制、金融宏觀調控、一國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經濟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金融創新是突破金融業多年傳統的經營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術、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等方面進行的創新與變革。從廣義上説,金融創新不僅包括金融產品的創新,還包括金融組織的創新、發展和演進。創新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場、提高信息含量而改善社會福利和運行效率,節約籌資成本,提高投資回報,提供日益精確的風險管理以及在税收和管制範圍的變遷中更高效率地運作。

金融創新通過開發新的金融產品,佔領新的市場、改變經營管理方式等獲取新的利潤來源;同時,伴隨着創新過程中新技術的應用和範圍經濟優勢增強,降低交易成本,從而促進金融效率的提高。siber(1975)認為金融創新的工具或實踐可以減少強加於企業的金融限制,從提升抗擊風險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繞過過時的管制三方面來改善金融系統。kane(1978,1981)用一種“鬥爭模型”來描繪管制人和被管制人之間持續的鬥爭,金融創新正是作為對立的經濟(被管制人)和政治(管制人)之間力量持續鬥爭的結果。

金融創新對金融產業組織特性的影響

金融創新使得以金融傳統業務為基礎的金融服務體系逐步邁向以市場為基礎的更為紛繁複雜的服務體系。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的出現,使原本傳統業務中的波動性與複雜性更為透明,風險更為分散,風險定價也更為合理。整個金融業的穩健度隨之而增加,服務各種客户需求的質效也隨之提高。同時,由於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金融機構變得越來越靈活和虛擬,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技術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創新不斷,並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務,這些變化要求金融監管機構和政府不僅對國家金融穩定政策做相應的調整(robert,1995)使金融監管規則和制度超前化,監測手段和工具不斷創新,監管流程柔性化。

加快金融產業發展要求金融創新。金融創新的動力是客户的需求,也是經濟發展的要求。與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相比,我國金融產業在經營理念、產品、服務、技術、結構和監管上都很落後,難以滿足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我國金融產業應該把金融創新作為首要任務,從各個方面全面推進。從宏觀上推進金融理念、理論、政策、體制、監管和文化等創新;從微觀上推進金融產品、工具、服務、技術和運行機制等創新;從行業上,銀行、證券和保險等行業都要加快創新。

金融創新的發生至少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金融管制的放鬆。只有放松管制,才能使金融創新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新才有可能。二是公平競爭的市場。壟斷是創新的天敵,沒有競爭便沒有創新的外在壓力,金融創新因而成為金融機構謀取生存空間的重要手段。

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國際金融界就產生了金融創新的浪潮,並形成了全球性的大趨勢。金融創新已成為當今全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潤滑油和驅動器。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的動因主要是為了增強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爭取利潤最大化。

金融創新必須使市場運作更具效率和更完整,一項金融創新可能通過減少金融服務顧客的金融中介成本而使市場更有效率。ross(1999)發展了一種代理理論模型,考慮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中的角色,認為金融創新是提供了使機構移動回他們可能接受的投資組合,duffle和rahi(1995)討論了市場不完全性與創新,grinblatt和longstaff(XX)通過對多種證券的分析,也得出了金融產品可以完善市場結構的結論。

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機構要付出高昂的研究開發成本,還需要很高的啟動成本,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一些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協調有關。很多微觀主體都是先在法規不健全或者是灰色地帶進行創新,然後促使有關部門出台相關法規加以引導,進行正式的制度創新。技術水平不高也是金融創新的一大障礙,要進行金融創新,就必然要依託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推進我國金融創新及金融產業組織演進的政策建議

推進金融創新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鑑和汲取國際經驗與教訓,深入研究金融監管問題,真正弄清經濟、金融發展實際,把握金融監管規律,樹立新的監管理念、方式、目標和標準,處理好“監”與“管”的關係。“監”是宏觀方面的內容,主要是監督、監測等。“管”是微觀層面的內容,主要是管理、控制,總的原則應該是要保持金融業、金融市場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

保持金融產業的創新活力,同時又使風險可控。金融風險控制的核心問題是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外部監管只起輔助作用,不排除在特定情況下起主導作用,監管當局應當鼓勵和幫助金融機構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金融創新仍需要政府主導。我國經濟主體與市場體系的不完善,決定了迄今為止的創新主要還是由政府主導的。在政府主導過程中,又出現多部門監管、分頭促進創新的狀況,通過“監管競爭”模式促進了金融創新。從長遠來看,從政府主導創新向市場主體自主創新的過渡是不可逆轉的。

金融創新需要有一個寬鬆的環境。金融創新產品的市場準入應該相對簡便,應該允許金融機構創新試點,允許失敗,允許糾正後發展。只有這樣,金融創新才能真正加快,才能促進金融與經濟科學發展。

我國金融創新要沿着完善金融產業市場結構,提升和優化金融產業市場集中度,提高金融產業組織市場績效的軌跡,為金融創新創造有利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加強金融市場建設、金融市場監管和對參與金融市場的金融機構內控的監管,明確金融產品的市場定位,力求使每個市場主體都基本具備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定價能力、內控能力和市場承受能力。更多代寫畢業論文盡在畢業論文代寫網。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金融創新要遵從金融產業發展、演進的客觀規律,準確把握金融產業有別於一般產業的特點,在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金融業脱胎換骨式進步中,以創新增強金融產業的整體實力,減少社會福利的不必要損失,使金融產業在金融創新的大潮中,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強大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有利於金融創新與金融產業發展的和諧共進關係,促使我國金融產業真正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金融產業實現機構設置的全球化、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資本流動的全球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geshi/4l6ge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