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通用11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通用11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1

一、結題報告的類型及主要結構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通用11篇)

結題報告是一種專門用於科研課題結題驗收的實用性報告類文體。它是研究者在課題研究結束後對科研課題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進行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描述,是課題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課題結題驗收的主要依據。

一篇規範、合格的結題報告,需要回答好3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要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即這項課題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研究這項課題有什麼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二是“這項課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要着重講清研究的理論依據、目標、內容、方法、步驟,講清研究的主要過程。三是“課題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規範的應用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其基本結構大致包括以下10個部分:

1、課題提出的背景;

2、課題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這個部分也可以合併歸入“課題提出的背景”部分);

這兩個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4、課題研究的目標;

5、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6、課題研究的方法;

7、課題研究的步驟;

8、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從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這項課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

結題報告的這8個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從第1到第7部分在填報課題立項申報表、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在開題報告中,都有要求,內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寫結題報告時,只須照抄或作適當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則需要通過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提煉。有時候,第7、8兩個部分也可以合併寫。

9、課題研究成果;

這個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課題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實驗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的結構,基本上與應用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相同。它們之間的差別在3個地方:

1、研究報告中的第3部分“課題研究目標”,在實驗報告中應改為“實驗假設”。

2、研究報告中的第9部分“課題研究成果”,在實驗報告中應改為“實驗結果與分析”。

3、研究報告中其他部分的標題中的“課題研究”,應改為“課題實驗”。

二、結題報告的總體要求

1、要根據課題研究類型的要求,規範小標題的表述。

科研課題的類型大致分為兩類,即應用性研究課題和實驗性研究課題。應用性研究課題和實驗性研究課題的結題報告,在小標題的表述上是有所區別的(這個區別在第一部分已講過了),要按照不同類型的要求來表述小標題,做到前後一致。有些課題組沒有分清所研究的課題屬於應用性研究課題還是實驗性研究課題,因而,在結題報告小標題的表述中出現不應有的混亂:在應用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中,有些部分的小標題以“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成果”等來表述,其他部分的小標題則以“實驗目標”或“實驗內容”這樣的小標題來表述,小標題的表述互不協調。還有,“假設”是實驗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結構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但在實驗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中有的沒有這一“假設”,而在應用性研究課題的結題報告中有的反而出現“假設”。這樣的表述是不規範的,在修改時應使注意小標題的表述前後一致。

2、要扣緊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撰寫結題報告。

圍繞科研課題題目,尤其是扣緊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是寫好一篇結題報告的基本要求,也是填寫好立項課題申報表,制定好課題研究方案,撰寫好開題報告,組織好課題研究的基本要求。如果能切實做到緊扣題目,緊扣關鍵詞語,在撰寫時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例如:《增強農村中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這項課題,其關鍵詞是“德育實效性”,“增強農村中學”是“德育實效性”的修飾語。在結題報告中就要抓住“德育實效性”這個關鍵詞,在“研究成果”部分表述所研究的“德育實效性”是什麼。

3、結題報告的結構要完整。

要按照10個部分的基本結構要求來撰寫結題報告,做到結構完整。有些結題報告存在結構性缺失,有的缺失一、二項,有的缺失多項,有的自定結構,自設小標題,這些都是不符合規範要求的。結題報告的撰寫格式不同於論文的撰寫格式,要注意不要仿照論文格式來寫,不要在結題報告的前頭增設“內容提要”、“關鍵詞”、“引文”等。結題報告也不同於經驗總結,不要以經驗總結的格式要求來撰寫結題報告。

4、語言文字表達要規範。

結題報告運用的語言應是陳述性的報告性的,文字應當簡潔流暢。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經驗總結式的語言;二要準確表達,切忌答非所問;三要簡練,文字切忌累贅、重複。

三、結題報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1、課題提出的背景:

這個部分內容的陳述,要求用兩、三段簡潔的文字講清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為什麼要選擇這項課題來研究”這個問題。個別的結題報告,如有必要,還可列出一個部分“課題內涵的闡釋”,專門對課題的內涵作説明。

2、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這個部分既可以單獨作為一個部分來陳述,也可以歸入“課題提出的背景”來陳述。這樣處理的好處,在於能更充分地回答“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項課題來研究”這個問題。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是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課題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來進行。這部分的陳述要求理論依據要具體,要圍繞課題研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列出課題研究所依據的若干個具體的理論觀點或若干項具體的政策,所依據的理論要具科學性和先進性,所選擇的政策要具時代性。在陳述理論依據時,應切忌將某一專家、學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個文件、某位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全文當作理論依據。

4、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體現的是本課題研究的方向,是本課題研究所要最終達到的目的。在實驗性的課題中,它體現的是“實驗假設”。實驗假設其實也是實驗將要達到的目標。這一部分的陳述只須用一、二百個字就能説明問題。這個部分的陳述,要注意以下3個問題:

一是課題研究目標的確定不要過於空泛,過於原則,或沒有扣緊課題題目。例如,有的課題研究報告在“研究目標”中,提出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使學生成為“具有豐富的知識、健康的情感、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一代新人,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於迎接社會的挑戰”,這樣的研究目標顯得過於空泛、原則。有的提出,要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探索德育的性質,研究對培養人素質和新型主體人格的普遍要求,探索培養目標,探索德育的基本任務,探索德育的主旋律”,確定這樣的已經由國家確定了的研究目標,顯然是不妥的。

二是要注意結題報告結構的內在聯繫。也就是説,本課題所確定的研究目標,最終必須落實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個課題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過驗收,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在陳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時,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標與研究成果之間這一內在的聯繫。否則,會令人感到這個課題研究並不成功。

5、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陳述的是課題研究的範疇,課題研究的着力點。對研究主要內容的表述應當緊扣研究目標,簡明扼要,準確中肯。在陳述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時,有的將子課題表述成研究的內容,這也是一種簡潔明瞭的表述辦法。必須注意的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課題研究成果同樣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的研究結果必須在研究成果中予以體現。

6、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該項課題在研究時所採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項課題的研究,往往要採用多種科研方法。比如,採用實驗法,同時也可能採用問卷法、調查法、統計法、分析法等。這部分的陳述,一般列出將採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説明就可以了,花費的筆墨不必很多。

7、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這部分的陳述比較簡單。一般將課題研究分成準備、實施研究、總結等三個階段,也有的分成四個、五個階段。然後,在每個階段中簡要陳述做了幾項工作,一做什麼,二做什麼,三做什麼,簡明扼要,不必詳細陳述。

8、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需要花費較多的筆墨來陳述。要通過回顧、歸納、提煉,具體陳述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具體陳述採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來開展研究。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也可以與“課題研究步驟”合在一起陳述,在每一個階段中具體陳述所做的幾項工作,所採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撰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內容時,應注意不要用總結式的語調來撰寫,不要將這部分寫成經驗總結或研究體會。

9、課題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鑑價值,就看這部分的具體內容寫得如何。一般説來,這部分的文字內容所佔的篇幅,要佔整篇結題報告的一半左右。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內容的表述,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不要只講實踐成果,不講理論成果。一個結題報告的研究成果,應當包括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兩個部分。不少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研究成果的:我們通過研究,開設了幾節公開課、觀摩課,發表了多少篇論文,獲得那一級獎,在cn刊物和那些彙編上發表了幾篇文章,有多少學生參加什麼競賽獲得了那些獎項。或者是,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獲得了哪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僅是屬於實踐成果。一篇結題報告,單單這樣陳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的陳述,別人無法從你們的研究成果中學習到什麼,這樣的研究成果沒有什麼借鑑推廣價值。具有借鑑價值和推廣價值的,往往體現在理論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認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沒有什麼理論成果。其實不然。我們所説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通過研究得到的新觀點、新認識,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學模式等等。這些新觀點、新認識、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與我們在“研究目標”或“研究內容”中所確定了的要達到的成果密切聯繫。例如,有項研究閲讀教學的課題所確定的研究目標是:要通過研究,“建構具有主體性、開放性、實效性、體驗性、創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勵成功的閲讀教學新模式,研究探討該模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該程序的有效展開和運作的基本教學策略”。那麼,在“研究成果”中,具體陳述所建構的新模式是什麼,以及基本原則、操作程序、基本教學策略等。這些就是研究的理論成果,這樣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鑑和參考的價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陳述不能過於簡略。有些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撰寫出多篇學術論文。這些學術論文,就是課題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結題報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將這些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煉、歸納進去。有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詳見什麼什麼論文。只是這樣的陳述是不行的。如果一個課題分為幾個子課題來研究,在結題報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將這幾個子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提煉、歸納。在提煉、歸納時,應注意不要只是簡單地羅列這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那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而應融會所有子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歸納出幾點。同時也應注意這些子課題的研究成果必須體現所確定的研究目標。

第三,有關課題的研究經驗或研究體會不要在“研究成果”這個部分來陳述。一般説來,一個研究課題在通過結題驗收以後,課題組還需要進行總結。這個總結,就要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談及研究的體會。而在結題報告中,就不要陳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10、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這個部分內容陳述要求比較簡單。但要求所找的主要問題要準確、中肯。今後的設想,主要陳述準備如何開展後續研究,或者如何開展推廣性研究等。

開題報告的寫法

開題報告的撰寫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開題報告名稱

開題報告名稱就是開題報告名字。這看起來似乎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專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開題報告的形象與質量。那麼,如何給開題報告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開題報告的名稱要把開題報告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開題報告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的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範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

這裏有一個專題名稱叫“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如果這個題目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還不錯,但作為專題的名稱,則不是很好的。因為專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語氣。若改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影響”則較為妥當。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開題報告,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最長一般不要超過20字。

2.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研究背景是什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開題報告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開題報告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3.研究的指導思想

開題報告研究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能是哲學、數學、自然科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科學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4.研究的目標和假設

開題報告研究的目標和假設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和假設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假設具體,才能明確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能瞭解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確定專題研究目標和假設時,一方面要考慮專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開題報告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5.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有了開題報告的研究目標和假設,就要根據目標和假設來確定我們這個開題報告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和假設來説,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更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和假設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我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專題研究十分不利。

6.研究的步驟和進度?

開題報告研究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開題報告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和進度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聯繫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7.研究方法和資料獲取途徑

開題報告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等,但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開題報告研究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社會調查法和受控對比實驗法。一個大的專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專題可以主要採用一種方法,同時兼用其他方法。

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只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要通過調查瞭解情況,如何制定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都不是隨隨便便發張表,列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

開題報告研究資料的獲取途徑也很多,包括文獻調查、考察調查、問卷調查、設計並進行實驗、科學觀測等。主要採用哪些資料獲取途徑,一定要經過充分的研究。

8.研究的成果形式

開題報告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報告、論文、發明、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專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專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專題沒有完成。

9.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集體開題報告研究方案中,要寫出專題組組長、副組長,專題組成員以及分工。專題組組長就是本專題的負責人。專題組的分工必須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2

隨着新1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實,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勝枚舉。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1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返薄6雜誑翁庋芯浚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很多教師由於過往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進步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在小教專科自考實踐性環節考核過程中指導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課題報告的1些體會,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1點啟示。

1、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提出1個題目比解決1個題目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題目?這樣的題目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題目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預備如何開展研究等題目,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進步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説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開題研究的行動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題目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1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1段時間後不知道下1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搜狐微博可以説,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1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着教育科研治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題目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治理部分的重視。

2、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1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往研究;其次,要把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1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往,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1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3

一、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正如學者文翁説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説,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

二、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説,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第一,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第二,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

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閲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瞭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範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讓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4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一般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在已經完成收集資料和初步論證思考等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對研究目的和意義做簡練而準確的表述。

二、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

對研究報告進行綜合性概括描述,確定研究框架,將理論研究的主要問題作簡要表述。

三、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

此項要求是,編寫出研究報告提綱,顯示研究的整體性輪廓。提綱用三級標題形式,清楚完整地顯示研究的思路,要充分注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

四、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

簡明扼要表述資料收集方法、工作步驟安排及課題組人員分工情況。

以上四項內容,第四項是重點。開題報告以300—500字為宜,格式及字號要符合學院規範要求。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5

一、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1、課題題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國內形勢需要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使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着變化,職業教育體系自身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根據20xx年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佈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中等職業學校共有470多個指導性專業方向,覆蓋我國全部一、二、三產業,52%的專業方向是近年來新設立的。20xx年,教育部確定和公佈了數控技術應用等20個專業的176個專業點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首批示範專業(點);各地也開展了示範性專業的建設工作。眾多的專業課程需要良好的資源配置特別是實踐教學條件,專業教學改革要求得到深化,能夠更迅速地反映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要。因此,如何探索和總結專業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專業教學整體水平,增強專業的吸引力,在全國或區域範圍內發揮比較廣泛的示範作用,就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國際形勢促進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職業教育系統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開拓視野,積極借鑑國際職業教育現代教育思想和辦學模式,如德國“雙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國“BTEC',、澳大利亞"TAFE"等,在國內一些職業學校得到試驗和推廣。最近幾年,相當多的學校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到國外進行考察和進修。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我國職業教育觀念的轉變、課程和教材的開發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行動導向”、“項目教學”、“關鍵能力”等理念或模式,逐步在我國職業教育系統中發揮影響,促進了職業教育自身發展能力的增強。在此氣候下,如何博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就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2、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趨勢分析:

目前,國家教育部通過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共開發82個重點建設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組織編寫和出版了1000種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和100多個多媒體教學課件,形成了新的比較完善的專業教學資源。然而,不同的地方政策、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社會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導致國家統一組織的新教材建設並不能完全滿足和適用各個地方職業教育學校,如何立足於自身條件開發出適合自己、擁有特色的職業教育課程教材建設的研究就成為目前職業學校的一大科研課題。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生源質量決定教材體系需要特色:

由於普通高中熱和大學熱的影響,很多國中畢業生對上職業學校的熱情不高,大多數學生首先選擇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進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為無奈的選擇。另外,“普九”的質量很不均衡,造成很多取得國中畢業證書的學生實際上沒有達到國中畢業的文化程度,這給職業學校實現傳統原有的高中階段教育的教學目標帶來一定困難。這就要求職業學校開發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2、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需要教材有所變革:

20xx年時,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3.19%,低於世界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而其中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所佔比例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xx年的8.4%、20xx年的7.O%。職業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受教育者應該分擔一定比例的教育費用。實際上,根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鑑》提供的數據計算,20xx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含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生均學雜費為1237元,而普通高中為507元,前者是後者的2.4倍。需要指出的是,職業院校學生中相當一部分屬於貧困家庭子女,他們難以承擔接受職業教育的學費,銀行又不給中職和高職學生提供助學貸款,這使學校辦學非常困難。而在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專業教學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比重不滿70%,價格卻及其昂貴。這就要求職業學校開發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3、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迫使教材研發:

目前,我國的就業准入制度還不健全,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不健全,涉及職業資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書的主管部門和單位比較多,缺乏有效聯繫,職業資格鑑定的管理中存在不少問題,職業資格培訓無目標、無大綱,複習資料單一且匱乏,與職業學校專業學習銜接不夠,職業學校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還存在較大一些困難,如何使學校課程教學設置完成對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鑑定,這就要求職業學校開發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4、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編寫校本教材的基本若干原則

1、基於對國家課程的互補性原則

實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大原則。學校教師、學生在共同開發課程中形成的經驗文本,既是學校的特色資源,又擴大了國家、地方課程的外延,具有互補性。

2、基於課程的原創性原則

我們講的原創,指的是不仿製,不抄襲,不參照,少沿承,也就是課程開發和建設中的原有動力,原有狀態。既將其打造成特色文本,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軟環境建設。

3、基於課程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要求編寫的讀本,設制教案文本,突出了技能要素,弱化了知識要素。但兩者的相輔相成的特點必須得到足夠的呈現。

4、基於課程情境中體現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原則

校本課程,在教學內容,課堂環境和活動方式的選擇和設定上。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情緒的激發和投入狀態。

5、基於課程體現“人本精神”的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我們在開發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的時候,要最多考慮的是人的需要,人的給予,人的擁有和人的奉獻。最大程度地調動最廣大師生課程開發的積極性。

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

1、課題界定與研究依據

編寫校本教材的依據

1、從學校教育策略出發

對校本課程的內容和體系重新加以梳理,涉及課堂環節,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會全面鋪開。

2、從課程資源整合的需要出發

課程資源,包括教師資源,學生資源,教學環境,教學設施和課堂教材等。整合課程資源,這是對學校深厚歷史積澱的開掘、改造和利用,講究編程和重組。

3、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出發

讓學生在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課程,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給他們個性發展一個空間。學生實際上也參加了教材的建設,成為校本課程的實踐者和創造者。

4、從教師自身提高的需要出發

學校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踐者,教材的使用者。教育的模式的轉軌,引導着老師職能的轉換。因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踐者,也是課程的管理者和開發者。

2、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研究目標與具體化)

(一)建立校本課程學術小組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學校的教育行為,校長要親自參與決策和策劃。由校長室、教務處、專業部和骨幹老師組成四級開發小組。小組承擔如下工作義務。

1、提升理念:“構建人本,突出特色,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自主發展,促進專業技能水平有創造性發展。”

2、制定開發目標——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

3、制訂開發指南,包括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課程清單,評價方案等。

4、形成管理網絡

(二)對教材資源的篩選和改造

1、對學校資源的整理

2、對教師資源的整理

3、對學生資源的整理

4、對社會資源的利用

5、對材料的篩選和改造

3、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的分解與具體化,含子課題的設計)

課題第一模塊——工程名稱:家用直流電源電路(二極管、整流、濾波、穩壓)

課題第二模塊——工程名稱:信號功率放大電路(三極管、放大電路、震盪電路)

課題第三模塊——工程名稱:晶閘管控制器(晶閘管)

課題第四模塊——工程名稱:數字搶答器、數字表決器(數字門電路)

課題第五模塊——工程名稱:數字自動控制電路、數字計數器(數字觸發器)

課題第六模塊——工程名稱:手動發電、電動裝置(電磁學)

課題第七模塊——基礎電學知識學習

4、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劃分、階段打成目標、階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階段負責人)

20xx年2月13日至2月26日,課題討論與確定,負責人:王皓

20xx年2月27日至3月12日,課題研究過程研究與制定,負責人:電學課任課教師(王澤森、張方輝、何偉、姜英、王皓)

20xx年3月13日至4月15日,課題第一模塊第一部分初稿,負責人:孔繁斌

20xx年4月16日至4月30日,課題第一模塊第一部分定稿,負責人:張林麗

20xx年5月1日至5月15日,課題第一模塊研究模式評價與審定,負責人:嶽國峯

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課題第二、三、四模塊定稿,負責人:電學課任課教師

20xx年1月至20xx年8月,課題第五、六、七模塊定稿,負責人:電學課任課教師

20xx年9月至12月,課題模塊整合審定,並進行實踐完善,負責人:嶽國峯、張林麗、孔繁斌、王皓

20xx年1月初,課題定稿與評價、審報結題,負責人:

5、研究方法設計(對應研究目標、內容、過程進行某一方法的具體設計)

模塊研究設計方法如下:

(1)確立工程項目,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2)理論知識學習,傳授理性知識,形成電學技術的系統性、結構性

(3)配套實驗測試與實踐,提高感性認識,提高技能水平

(4)通過完成電子電工實物作品,實現工程項目完成與測評

6、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理論知識主要依靠原有教材的處理和刪減、改編,參考其他教材資料,按照課題計劃編輯成校本教材理論部分

(2)實驗部分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和課題計劃進行處理和編輯,購買實驗設備、器材,重建實驗機制,形成完整的工程配套系列實驗。

(3)工程結束工作以指導學生通過實驗實踐完成電子電工實物作品為評價標準,

7、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預期完成時間)

預期20xx年底完成《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整合與改編,形成一門新教學思路、新教學觀念、新教學方法的綜合性課程教學教材《電學技術》。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6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20世紀70年代初,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在美國悄然興起,由於其各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陸續在許多國家的中國小廣泛應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也開始在我國蔓延,並且已形成一股燎原之勢。21世紀,隨着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大多數國家在教育領域內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我國的改革着眼於課程,教育部頒佈了各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從過去的關注“學科本位”轉向關注“人本位”,“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革的關鍵是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領域,合作學習更是具有相當強的倡導力量。《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為此對合作學習作了特別強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其第一部分“課程改革的目標”中要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育部也於20xx年秋季頒佈了《英語課程標準》,以此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研究價值具體表現為:

1.合作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力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可見,如何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提高語言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的人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適應信息時代要求,身體力行地去研究探索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的變革,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的全方位革命。

3.優化教學過程,實現“低耗、高效、優質”的目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用全新的方式獲取新知。教師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

4.為教師專業成長鋪路。更新教師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蒐集、處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培養一大批優秀骨幹教師。

5.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可持續發展。通過課題研究,使學校現有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示範和輻射作用,發揮學校應有的引領功能。

二、課題的界定、理論支撐及應用價值:

(一)課題界定

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法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係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的。

(二)理論支撐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説,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生要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就要去主動蒐集並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

2.創造性教學理論——創造性教學理論認為要構造學生近距離、面對面的環境,以利於全員互動,使情感、形象、人際關係等學習要素得以充分的發揮效用;要儘量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和協作學習的時間。重視發展“師――組”、“個――個”、“組――組”這樣三種交往關係,以實現交往的全面性,在交往中構造新知識,體現相互作用的學習觀;創設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為重要條件的、適宜於創造力發展和表現的精神環境,為此而積極實行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重視運用矛盾法(置疑)和探索法(授之以法),如置疑激思、引導發現、探索研討等,傳遞的不是現成的認識成果,而是獲得結論、發現真理的過程和方法,促進學生獲得自我發展和主動發展發“能量”和“能動性”。

3.自我教育理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教育包括學生集體的自我教育、學生相互的教育和學生個體的自我教育三個方面。衡量自我教育的維度主要是實際參與度和實際體驗。課堂教學增加自我教育的成分,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實際參與度和實際體驗的程度。

(三)應用價值:

1.以英語新課程的實施為前提和指導,探索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尋求建立多元化、立體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研究過程中積極探索和分析存在於教師與學生中的認識偏差,探索各種不同的有效途徑對認識偏差加以糾正,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創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環境,使師生得到共同發展。

3.為實現英語學科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整合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以及實踐支撐。從而擺脱英語課堂教學中死氣沉沉的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和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這對從根本上實現英語教學方式的革命,有着重要的實踐意義。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7

開題報告主要內容(研究與實施方案的陳述,重點從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課題研究分工和預期研究目標及課題研究保障條件等進行深入細緻的介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閲讀,農村國中學生的閲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為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為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國中的課外閲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為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為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台,會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閲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會考,這便給農村國中荒寒的課外閲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信息。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閲讀”、“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才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閲讀水平,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説得多好啊!閲讀,是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是豐富個人情感的重要途徑;更是脱離低級趣味、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是每個人終生必修的功課!

二、研究內容

(一)變量研究

1、自變量界定

學生閲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閲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閲讀名著的支持程度為其自變量。通過對自變量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量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閲讀的習慣,閲讀興趣得以激發,閲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為因變量。通過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量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對象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通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閲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閲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閲讀理想與閲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閲讀興趣與閲讀習慣,掌握閲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閲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閲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通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閲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閲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國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閲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課題的界定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加強學生名著閲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閲讀,國中三年閲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國中學生課外名著閲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國中課外名著閲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閲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通過三年的名著閲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閲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為農村國中名著閲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閲讀的意義,名著閲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閲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閲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閲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核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閲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為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閲讀指導”列為“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閲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閲讀指導。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閲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閲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閲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閲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閲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閲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閲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為名著閲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台,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閲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羣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閲,活學活用。

為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為了永久保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為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為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閲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閲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閲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閲讀起止時間、總閲讀量與日均閲讀量;

C、兩名核對者核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閲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為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核。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閲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閲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閲,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閲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閲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閲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閲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閲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閲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閲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閲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閲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閲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閲讀平台,不斷交流閲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閲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閲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閲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閲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閲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閲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閲讀作品集,閲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閲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閲讀興趣、培養閲讀習慣、提高閲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國中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閲讀和閲讀交流活動,為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07級鍾小澤、08級陳劍新、09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閲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閲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樑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閲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閲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閲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台,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閲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閲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8

開題報告主要內容(研究與實施方案的陳述,重點從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課題研究分工和預期研究目標及課題研究保障條件等進行深入細緻的介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閲讀,農村國中學生的閲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為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為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國中的課外閲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為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為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台,會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閲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會考,這便給農村國中荒寒的課外閲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信息。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閲讀”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才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閲讀水平,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説得多好啊!閲讀,是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是豐富個人情感的重要途徑;更是脱離低級趣味、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是每個人終生必修的功課!

二、研究內容

(一)變量研究

1、自變量界定

學生閲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閲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閲讀名著的支持程度為其自變量。通過對自變量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量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閲讀的習慣,閲讀興趣得以激發,閲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為因變量。通過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量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對象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通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閲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閲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閲讀理想與閲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閲讀興趣與閲讀習慣,掌握閲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閲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閲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通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閲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閲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國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閲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加強學生名著閲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閲讀,國中三年閲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國中學生課外名著閲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國中課外名著閲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閲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通過三年的名著閲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閲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為農村國中名著閲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閲讀的意義,名著閲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閲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閲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閲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核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閲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為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閲讀指導”列為“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閲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閲讀指導。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閲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閲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閲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閲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閲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閲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閲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為名著閲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台,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閲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羣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閲,活學活用。

為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為了永久保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為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為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閲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閲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閲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閲讀起止時間、總閲讀量與日均閲讀量;

C、兩名核對者核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閲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為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核。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閲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閲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閲,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閲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閲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閲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閲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閲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閲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閲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閲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閲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閲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閲讀平台,不斷交流閲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閲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閲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閲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閲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閲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閲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閲讀作品集,閲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閲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閲讀興趣、培養閲讀習慣、提高閲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國中名著閲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閲讀和閲讀交流活動,為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07級鍾小澤、08級陳劍新、09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閲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閲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樑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閲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閲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閲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台,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閲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閲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附件下載: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9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説,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第一,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第二,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

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閲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瞭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範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讓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瞭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列表比較清晰)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列表比較清晰)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論文、專着、軟件、課件、教改方案、教材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列表比較清晰)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列表比較清晰)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科研處將按學院《關於給批准立項課題資助研究經費的試行辦法》(京現院〔〕12號)加強管理與監督使用。

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一句話,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準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10

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説,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説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國小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裏研究對象就是國小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國小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説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準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國小,是國小高年級還是國小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國小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閲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瞭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範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説的:“大學聯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xx屆至20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國小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2、提出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

3、制定中國小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

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國小學科教學基本理論;

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

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

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

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裏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某省“九五”重點課題《國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國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國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國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瞭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合 篇11

古典文學中常見論文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為您提供的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20世紀70年代初,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在美國悄然興起,由於其各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陸續在許多國家的中國小廣泛應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也開始在我國蔓延,並且已形成一股燎原之勢。21世紀,隨着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大多數國家在教育領域內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我國的改革着眼於課程,教育部頒佈了各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從過去的關注“學科本位”轉向關注“人本位”,“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革的關鍵是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英語教學領域,合作學習更是具有相當強的倡導力量。《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為此對合作學習作了特別強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其第一部分“課程改革的目標”中要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育部也於20xx年秋季頒佈了《英語課程標準》,以此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研究價值具體表現為:

1.合作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力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可見,如何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提高語言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的人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適應信息時代要求,身體力行地去研究探索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的變革,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的全方位革命。

3.優化教學過程,實現“低耗、高效、優質”的目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用全新的方式獲取新知。教師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

4.為教師專業成長鋪路。更新教師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蒐集、處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培養一大批優秀骨幹教師。

5.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可持續發展。通過課題研究,使學校現有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示範和輻射作用,發揮學校應有的引領功能。

二、課題的界定、理論支撐及應用價值:

(一)課題界定

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法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係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的。

(二)理論支撐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説,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生要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就要去主動蒐集並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

2.創造性教學理論----創造性教學理論認為要構造學生近距離、面對面的環境,以利於全員互動,使情感、形象、人際關係等學習要素得以充分的發揮效用;要儘量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和協作學習的時間。重視發展“師——組”、“個——個”、“組——組”這樣三種交往關係,以實現交往的全面性,在交往中構造新知識,體現相互作用的學習觀;創設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為重要條件的、適宜於創造力發展和表現的精神環境,為此而積極實行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重視運用矛盾法(置疑)和探索法(授之以法),如置疑激思、引導發現、探索研討等,傳遞的不是現成的認識成果,而是獲得結論、發現真理的過程和方法,促進學生獲得自我發展和主動發展發“能量”和“能動性”。

3.自我教育理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教育包括學生集體的自我教育、學生相互的教育和學生個體的自我教育三個方面。衡量自我教育的維度主要是實際參與度和實際體驗。課堂教學增加自我教育的成分,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實際參與度和實際體驗的程度。

(三)應用價值:

1.以英語新課程的實施為前提和指導,探索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尋求建立多元化、立體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研究過程中積極探索和分析存在於教師與學生中的認識偏差,探索各種不同的有效途徑對認識偏差加以糾正,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創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環境,使師生得到共同發展。

3.為實現英語學科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整合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以及實踐支撐。從而擺脱英語課堂教學中死氣沉沉的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和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這對從根本上實現英語教學方式的革命,有着重要的實踐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lqr7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