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研究報告 >

食品市場研究報告

食品市場研究報告

食品是人們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而相關的市場研究報告又應該要怎麼進行編寫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食品市場研究報告,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食品市場研究報告

一、目前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的現狀

近年來,中國食品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效益穩步提高。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藝不同,食品分為28大類525種。目前,全國共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44.8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6萬家,產品市場佔有率為72%,20xx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1586.95億元人民幣,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6.8%,產量分別達到:小麥粉5193萬噸、食用植物油1985.5萬噸、鮮冷藏凍肉1112.5萬噸、乳製品1459.6萬噸、啤酒3515.2萬千升、軟飲料4219.8萬噸,啤酒、食用油、飲料、味精等食品的總產量位居世界前列。10人以上企業6.9萬家,產品市場佔有率為18.7%;10人以下小企業小作坊35.3萬家,產品市場佔有率為9.3%。20xx年上半年,對食用油、油脂及製品,酒類,水產製品,糧食加工品,飲料,肉製品,乳製品,調味品,澱粉及澱粉製品,食糖10類中國消費量最大的食品組織國家監督抽查,除水產製品抽樣合格率為85%外,其餘9類食品專項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製品抽樣合格率達到97.6%。

食品工業的三大特點:一是肉製品、乳製品、飲料、啤酒等食品企業加工技術和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膜分離、物性修飾、無菌冷灌裝、濃縮、冷加工等加工關鍵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二是企業質量管理更加科學規範。共有10.7萬家食品生產企業獲得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資格,2675家食品生產企業獲得了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ccp)認證;三是產品結構趨於優化,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逐漸上升,軟飲料製造業形成了包裝飲用水、碳酸飲料、果蔬飲料、茶飲料等多元化發展的態勢。

影響食品安全的三大隱患:一是佔食品企業總數70%強的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大多不具備生產合格食品的必備條件,產品質量很難得到保證;二是一些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偽造標識、濫用標識,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特別惡劣的是將假冒偽劣食品銷往農村集貿市場和小賣店,農民購買食品時容易上當,蒙受損失;三是食品生產潛規則屢屢曝光: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毒豆芽、毒火腿、毒酒、毒泡菜、毒黃花菜、蘇丹紅、雀巢奶粉碘超標、光明變質奶、紅心鴨蛋等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嚴重影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和中國的對外形象。

二、 **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的基本情況

(一)食品企業(包括小作坊)的基本情況

我市有食品取證企業1064家,簽約食品小作坊558家,無證無照或證照不全的食品加工坊約1827家,年銷售額在3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有6家,僅佔企業總數的0.17%;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到3億元之間的中型企業有50家,也僅佔企業總數的1.45%;而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下的有3393家,其中不符合生產條件、存在嚴重質量安全隱患的小作坊有1800多家,佔企業總數的53.0%,我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絕大部分規模偏小,且小作坊和私營食品企業佔較大比重,它們在設備投入、人員使用、原材料採購等方面不能保證要求,甚至盲目降低原材料成本,導致產品質量極不穩定。據20xx年統計結果:當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5 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8.16億元,實現利税7.3426億元,其中利潤3.35億元。

(二)產業特點、特色

1、區域特徵明顯

我市食品行業區域分佈較為明顯。各個地區由於文化、歷史、傳統、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在食品生產加工行業中,行業分佈明顯、產品錯位發展,帶有鮮明的地方特徵。海安形成了以大米、食用油和禽蛋製品為主的食品工業發展格局;**的肉製品、黃酒、白酒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如東和啟東藉助臨海之勢,形成了水產加工的產業鏈;**大富豪啤酒、海門羊肉均做出特色。但是,數量上的優勢未必就能轉化為質量上的強勢,海安的食用油企業數目多,卻缺少龍頭企業;**的白酒企業數多,卻缺少品牌企業;啟東、如東海產品企業多,但與寧波、大連產業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

2、產品種類齊全

我市食品企業數量多,門類廣,涉及食品種類近500種。

3、特色產品多

像**的白蒲黃酒、**茶幹、**潮糕,**的新中腐乳、**脆餅,市區的費家扒雞等具有濃郁地方風味和特色的產品有幾十種之多,這些產品隨着時間的推移愈發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

三、目前我市食品生產監管的措施、效果及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監管的措施、效果

1、嚴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市場準入是國家針對食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局嚴格按照行政許可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嚴把現場核查關,凡是不符合審查通則和審查細則規定要求的,一律不予通過,真正做到 寧缺毋濫;同時加強服務,動員幫助具備基本條件的小作坊取證。僅20xx年全市新增取證食品企業281家,換證企業104家。持續確保我市符合取證條件的生產加工企業100%取得生產許可證。

2、強化日常監管工作,深入開展專項整治。

(1)、以巡查、回訪、年度報告審查、添加劑備案、監督檢查、強制出廠檢驗和加嚴

檢驗等手段,多管齊下,力求監管工作富有實效。根據、b、c、d分類監管原則,結合季節生產特點,有針對性地擬定巡查計劃,確保每週都有巡查小組在外突擊檢查,每月一小結, 通報問題企業,確定回訪計劃,確保整改到位。今年累計巡查、回訪取證企業1598家(次)、小作坊778家(次),發現問題553個,已整改到位539個。市區年度報告審查80家、添加劑備案累計77家、委託加工備案53家。

(2)、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全力推進食品小作坊產品目錄報批工作,目前當地政府均已批覆第一批允許存在的小作坊及產品目錄;同時督促小作坊改造生產條件,監督小作坊履行各項質量安全承諾,通過重點幫扶、督促改造,全市有34家小作坊整改提高後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3)、對高風險食品重點監管。一是確定“一地一品”,實施專項檢查。根據各地以往的監管情況和當地食品產業特點,確定一個高風險的產品作為重點檢查的對象,通過企業自查,監管部門巡查,上級部門抽查,形成食品監管的高壓態勢;二是開展監督抽查。根據省局的統一部署,先後對轄區內涉乳製品、水產品、年貨食品等開展監督抽查。

3、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國務院啟動食品安全事故一級響應,在第一時間組織對轄區內乳製品生產企業檢查,對企業原料進貨把關、現場是否有三聚氰胺;對產品進行抽樣檢驗,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檢查企業生產工藝、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管理執行是否到位;同時根據上級局要求實施駐廠監管,對企業原材料驗收把關及儲存、生產過程、成品包裝入庫、成品檢驗、產品銷售台賬、不合格品處理、風險監控等各個環節展開監管,嚴格監督企業原料奶驗收,產品出廠實行批批檢驗,對三聚氰胺項目每批必須送**市質檢所檢測,確保產品檢驗合格方能出廠。另外還採取五項措施,保障我市乳製品質量安全:一是啟動全市質監系統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成立應急處置工作小組,統一組織指揮全市系統乳製品質量安全應急工作;二是認真做好乳製品舉報投訴接待和宣傳工作;三是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四是嚴格信息報送制度;五是嚴格落實食品質量安全問責制。

(二)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1、法規體系不夠完善,相關部門監管界線不夠明確

一是《食品安全法》雖已頒佈,其實施條例、省人大會關於食品小作坊監管的法規尚未出台,造成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不明確,如街面、集貿市場內糕點房等前店後廠、現做現賣企業應該誰監管;二是食品安全的標準制定跟不上,許多標準標齡過長,有的已經滯後,明顯不具備應有的科學性與先進性,在技術內容方面與wo協定存在較大差距。三是地方政府負總責、企業負主要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2、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經費沒有保障,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力量明顯不足

大量的小作坊式企業分佈於城鄉結合部和鄉鎮、農村。目前在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過程中,經費遠遠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僅靠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聘請食品協管員、信息員,這就需要工作經費。同時,許多基層質檢機構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沒有專項財政經費,投入不足,相關檢測設施和技術人員匱乏,嚴重製約着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

根據國務院新的三定方案,今後將不再進行衞生許可,兩證並一證,質檢部門職能增加了,責任加大了,但監管隊伍沒有得到應有的擴充,監管難以到位。食品監管的機構僅設到縣(市)級,基層鄉鎮政府部門無專職的監管人員,不能形成基層的監管網絡,無法因地制宜地開展必要的監管工作,尤其是面對數量多、規模小、分佈廣的食品小作坊、小企業,缺乏專職人員進行有效監控,而這些區域往往又是食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多發地帶。

3、食品小作坊監管難度大

全市2385家食品小作坊,遍佈各地。生產環境、生產設備、衞生條件、從業人員素質、檢驗能力等均達不到應有要求,具體反映為質量意識淡薄,無標生產情況嚴重,產品質量不合格,濫用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工業用添加劑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於這些小作坊、小企業具有簡易性、季節性、流動性、隱蔽性等特點,給食品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給食品安全造成較大的隱患。

四、探索科學的監管方式,健全應急反應機制

(一)、探索食品企業電子動態監管方式

20xx年以來,我局依託自主研發的食品動態監管信息系統,建立了以實現全過程監管為目標、以落實企業質量安全責任為核心、以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為目的、以完善質量安全監管環節為措施、以強化過程監控為主要內容、以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為抓手的完整的質量監管鏈條。該系統使用“.n”語言,採用bs架構,監管終端依託**質監電子政務工作平台,企業終端由**質監局主頁電子監管平台接入。該系統能夠按照全過程監管的目標要求,通過監督企業實行企業全備案、產品全登記、檢測全報告、變更全告知,建立食品生產加工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的監管體系,配合現場巡查、回訪、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等措施,以“動態監管組合拳”,形成對食品企業365天天天監管的態勢。食品動態監管信息系統由企業概況(基本信息)、食品企業監管(過程監控)、外網數據管理(質監政訊)三個部分組成,實現檔案、監管、動態、溝通等四大功能。

1、系統組成

(1)企業概況(基本信息)部分。記載了企業相關證照的基本內容,以及人員結構、產值效益等。其中的質量技術監督信息較為詳細地記錄了企業產品信息、質量控制、主要生產設備、行政許可、認證認可、綜合評定、監督檢查、違法違規等不良行為記錄等基礎信息。為確保基本信息的真實性,系統禁止企業對自身的基本信息任意修改,如確需修改,系統會將修改的內容自動提交監管部門審核,只有經監管人員審核通過的信息才會保存。

(2)食品企業監管(過程監控)部分。這是實現對食品企業實時動態監管的主要手段。這部分總共包含了十四個小模塊,分別為:產品信息、生產設備、檢測儀器、質管人員、原材料、包裝材料、添加劑、生產報表、日常巡查、監督抽查、不合格品、委託檢測、行政處罰和生產許可。每個模塊都是由1到2張相對獨立的含有相關關鍵字段的動態數據信息表組成,記載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質量關鍵控制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如:“日常巡查”模塊,就記載了由監管部門根據《江蘇省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巡查回訪管理辦法(試行)》對轄區食品企業的分類分級,進行巡查回訪檢查的歷史記錄。“監督抽查和委託檢測”模塊,記載了食品企業接受國家、省級和市級各項專項監督檢查的情況和委託法定質檢機構進行檢驗的歷史記錄。“行政處罰”模塊記載了食品企業接受質監部門行政處罰的歷史記錄。

在上述十四個模塊中,原材料、包裝材料、添加劑和生產報表這四張動態表是食品企業動態監管的精髓所在。企業每次採購原輔材料、包裝材料和食品添加劑的情況都要求及時錄入,包括採購產品名稱、規格、批量、時間、索票驗證情況,添加劑名稱、用途、作用、使用範圍等;企業每批產品的生產情況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都要求及時錄入,包括生產時間、數量、出廠檢驗情況、基本銷售去向;添加劑名稱、用途、作用、使用範圍、最大允許使用比例、實際最大使用量、備案情況等,出廠檢驗通過電子版本直接上傳至系統。這些動態表的信息由企業落實專人負責錄入,不經監管部門審核直接保存,由企業對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負責。系統監管端口能同步接收到企業報送的數據信息,監管部門根據這些信息通過系統對企業發出相應的監管指令。

(3)外網數據管理(質監政訊)部分。這部分主要由通知公告、諮詢交流、監督提示三個功能對話模塊和待審核企業數據、企業登錄日誌、企業操作統計、企業密碼管理和在線企業信息等五個輔助功能模塊組成。監管部門通過這些模塊進行數據審核、發佈政策資訊、通知公告和監督提示、接受企業諮詢,和食品企業實現動態實時交流,實時掌握食品企業在某一時間段內登錄使用情況。

2、系統的主要功能

1)分級管理、分類查詢,食品企業質量檔案做到全覆蓋。對全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行全登記、全備案,全面掌握企業的基本情況。建立了質量管理、計量、標準化、特種設備、執法查處等完整的質量信息檔案,實現了全方位、全覆蓋。市局和縣(市)局監管人員可以按照權限、實現分級管理、分類登記、分類查詢、分類監管。

2)嚴把兩頭,突出中心,食品質量監管實行全過程。按照全過程監管要求,從企業產品原輔材料進貨登記驗證台帳、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記錄、食品添加劑備案情況、食品添加劑使用記錄、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和產品出廠檢驗記錄和產品流向記錄等全過程實施動態監管,完善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使任何質量安全問題都可追溯,確保監管關口前移,嚴把源頭質量關。

3)實時申報,互聯互動,監管信息更新實現全動態。定期提醒食品監管人員,按照監管等級定期巡查,遠程登陸查看動態監管系統信息,並與實際生產經營狀況比對,變事後監督為事先服務,督促和指導企業規範質量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總體水平。記錄巡查內容,明確企業需要整改的項目和期限,做好巡查後處理工作,提高巡查的有效性。

4)及時發佈,加強溝通,政策要求落實實現全方位。依託輔助監管模塊,及時發佈食品最新政策資訊,企業登陸系統可以隨時查詢,實時簽收會議通知,點對點進行政策諮詢,遠程進行釋疑解惑,實現監管部門與企業“和諧監管”的問題。實現信息的實時交換,突出監管雙方資訊交流功能。同時,質監部門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向企業發出網絡監管提示。

(二) 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應急體系建設

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加強應急指揮決策體系、應急監測、報告和預警體系、應急檢測技術支撐系統、應急隊伍和物資保障體系,以及培訓演練基地、現場處置能力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建立回訪督查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食品安全評估評價體系。研究食品可能發生的危害後果及其嚴重性,以及危害發生的概率,並據此劃分食品的風險等級,對高風險食品安全性和企業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建設及落實情況進行調查、評價,開展農獸藥殘留、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食品加工工藝和設備對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的風險評估。

五、幾點建議

(一)明確分工,制定制度,健全網絡,落實責任

1、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大安全範疇,各級黨委政府每年要研究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各級政府要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年度考核,並將食品安全必須的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2、要健全鄉鎮食品安全機構。在鄉鎮、街道一級成立統一的食品安全領導機構,明確領導機構和具體人員的職責,強化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

3、政府要強化食品安全組織協調、綜合監管牽頭部門的作用,使之真正成為政府食品安全的“抓手”。

4、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督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堅持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加強督促檢查和指導,每年通過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工作的自查、抽查的形式,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重點督促檢查履行監管責任的情況,嚴格問責制。

(二)突出監管重點

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把城鄉結合部以及農村作為重點監管地區;把區域性、季節性高風險食品作為監管品種;把無證生產加工食品窩點,亂用非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作為查處重點對象。

(三)食品加工作坊要扶強去小

“xx”期間,小作坊監管將堅持“既要管好、又要便民”原則,在摸清底數、落實質量安全承諾制、鼓勵小作坊聯營發展和嚴厲查處違法行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實行分類監管,並探索建立小作坊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對食品小作坊、小企業的監管措施,原則就是逐步提高其控制能力、降低風險、消除隱患、減少危害、確保安全。

具體做法是:對數量較多的同類小作坊,由政府協調,集中在一個區域統一規劃、統一標準,便於監管;二是把已達到條件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點積極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使其取證;三是鼓勵走聯合生產加工的路子,把分散的、有限的生產加工資源整合起來,使之壯大,達到規範的標準。

(四)加大食品安全的宣傳、培訓、教育力度

以《食品安全法》頒佈為契機,各級新聞媒體要對事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及時報道宣傳,各執法部門也要採取多形式的宣傳方式,教育部門要把食品安全引進課堂,強化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市、縣兩級政府要安排必要的經費用於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加大對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訓力度,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特別是鄉(鎮)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掌握食品安全常用的、基本的知識,便於開展日常管理工作。要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增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自律性和依法生產經營意識,強化他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五)建立食品安全長效機制

儘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提高整個質監隊伍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反應預案。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快速反應程序,落實工作職責和責任,按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手冊》,組織相關培訓和演練,加快建立實施食品安全快速反應聯動機制,使一線工作人員面對突發事件能夠做到掌握主動,反應迅速,處置果敢。二是建立突發事件緊急報告制度。對發生區域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或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時,縣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必須及時就有關情況向市局、地方政府彙報,做到第一時間層層彙報。三是實行定期食品安全專家諮詢制度和突發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專家評估制度。通過評估瞭解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準確掌握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和發生原因,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科學性、權威性和準確性。

標籤: 食品市場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yanjiu/wy9r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