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研究報告 >

體育用品市場研究報告

體育用品市場研究報告

體育用品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是投、融資領域投資商確定體育用品行業投資與否的重要依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體育用品市場研究報告,歡迎閲讀參考!

體育用品市場研究報告

報告綜述

報告以龐大的體育用品行業數據庫為基礎,採用定性和定量兩種統計分析方法,以數據報告的形式,客觀、準確的對行業發展概況、行業市場飽和度、供應商議價能力、行業競爭激烈程度以及行業投資價值經濟指標進行了分析,並列出了體育用品行業最具投資價值的50家企業。使用户對於投資該行業所需資本、所要承擔的風險以及預期收益有了全面準確的認識,從而幫助用户規避投資風險,使得投資收益最大化。

一、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

體育用品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產業,既沒有形成支柱產業,也沒有成為主導產業,但這是一個市場潛力很大,特別是社會功能較強,還有可能成為我國主要出口創匯的產業之一。一般講,體育用品業的發展依靠兩個條件,一是本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二是該國經濟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代體育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曆史,而體育在我國的真正興起不過是50多年。在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體育是極少數富人娛樂的“專利”,所以在全國沒有一家像樣的體育用品器材廠,體育用品根本談不上形成行業。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體育用品業隨着體育事業的發展發生了質的飛躍,到了70年代中期,我國京、津、滬、穗、黑五大體育用品近百家的生產基地基本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四大體育用品供給系統日臻完善,這對滿足全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對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體育工作者緊緊圍繞黨的經濟工作這條主線,與相關部門一道在體育用品的研製、開發、生產、銷售等以及培育市場、促進行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上開始新的實踐和探索。

(一)成立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逐步改變行業管理體制

從建國初期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近30年裏,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大多是隸屬輕工系統的小廠。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企業從產品的開發到經銷理念,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體育事業的發展和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使一大批合資、獨資、集體、私營個體企業脱穎而出,在很短的時間裏,一個跨系統、多種經濟體制並存的中國體育用品業得以茁壯成長。與此同時,一個能夠協調體育用品企業與用户間的關係和帶有指導服務職能的多部門、跨系統的社團組織,由原國家體委牽頭,有紡織、輕工、兵器、化工、針織百貨、進出口等單位參加的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於1993年經國家批准正式成立,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祕書長出席了成立大會。從此,結束了幾十年由一個系統獨家生產、獨家管理的歷史,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七年來,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努力遵照辦會宗旨,緊密團結全國體育用品生產、流通企業,並根據章程和會員的要求,在為企業服務、推動聯合、發展體育用品生產、培育市場、促進流通、扶植推廣名牌以及在與國際體育用品組織的友好交往等方面,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二)辦好中國體育用品博覽會,培育市場、拓寬消費領域

博覽會的前身是已運作了20來年的全國體育用品計劃訂貨會。博覽會迄今為止,已在我國的西北、華北、華東、華南、中南、西南等地區流動舉辦了7屆。七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覽會始終堅持了為體育事業服務,為生產、流通企業服務的發展方向,密切配合和服務於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努力為“全民健身”和“奧運爭光”計劃提供精良裝備。同時在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振興民族品牌、引導健康消費、培育市場、促進承辦地體育產業的發展,以及推動我國體育用品業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1993年的西安第一屆中國體育用品博覽會, 參展企業100多家,展位180個,到了第七屆的成都,展位已發展到2100個,參展企業540家。七年來,博覽會的參展企業提高了5倍多,展位提高了11倍多。

博覽會從規模、辦會質量、加強服務意識等方面,一年一個新台階,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境外業內人士的認同,目前已實現了“亞洲最大”並向着“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目標邁進。此外,全國體育用品專賣店、店中店和經營點數以萬計,在保證需求、活躍流通、方便大眾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在我國形成了較完備的市場銷售體系,並逐步走向成熟。

(三)學習、借鑑境外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經驗,促進國產體育用品的更新換代

不斷應用新技術、新材料研製開發新的產品,努力提高體育用品的工藝質量,促進體育向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發展,是我國體育用品業不斷追尋的主題。多年來,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科研技術人員一方面根據現實條件和傳統技術,努力研製開發高質量的體育器材設備,同時還不斷地學習、借鑑、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在研製開發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快捷的發展之路,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近幾年,我們加強了與境外的交流,把國際知名品牌的製造商請來講課,廣泛開展業務指導、培訓。另一方面把國內的有關人士組織出國考察專業活動,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開闊了國內企業的思路,研製出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體育用品,使國產體育用品向着國際化逐步靠攏。

(四)推進國產體育用品標準化建設,嚴格把好質量關,進一步淨化市場

標準是產品的生命,標準化程度直接反映了產品的質量。我國體育用品標準化工作,由於歷史的原因,嚴重滯後體育事業的發展,更遠遠落後於世界體育用品標準化水平。到目前為止,國產上千種體育用品,標準化率不到10%。而且這些標準尚存在標齡長、標準低,與國際質量相差甚遠等問題。許多無標產品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還會引起賽場糾紛,因質量問題致殘、致亡事件也時有發生。標準化工作已嚴重製約了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健康發展。為此,第一,我們開始與相關部門一起加強體育用品業的標準化建設,着手修改、健全體育用品標準;第二,加強質量監督、檢測工作,幾年來,我們委託協同專業部門對市場上的競賽和健身運動用器材進行了重點的檢測,並及時發佈信息,對推動國產體育用品質量、工藝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第三,嚴格體育用品審定工作,為體育的競賽和全國體育消費市場把好質量關;第四,通過審批制度規範全國的博覽市場,在中國體育用品博覽會上堅持扶優限劣、嚴格打假活動,幾年來收到良好效果。

二、抓住機遇,促進體育用品產業轉移

體育用品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由於經濟、勞動力資源、加工、運輸成本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原因,發達國家的不同產品包括體育用品在內的比較優勢正不斷向外轉移,日益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世界性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尤其是由東南亞的經濟危機引發的國際性金融秩序出現的混亂,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結構調整。實踐證明,歷次世界性產業結構的調整都會促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就體育用品產業來講,70年代的台灣地區、80年代的韓國等,都抓住了機遇,成功地接受了境外的轉移,使體育用品這類小產業一度成為他們出口的拳頭商品和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近年,由於上述同樣的原因,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體育用品業又開始了向外的二次轉移,這對已經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説,同樣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物價指數較低,物質資源充足,在接受體育用品產業轉移和發展體育產業方面有着任何國家和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近年來,在我國沿海、沿江開放城市,如福建、廣東、天津、青島、大連和江浙地區,利用較強的商品經濟意識、便利的交通條件、較好基礎設施和勞動力素質高等優勢,積極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先進管理經驗,消化吸收工作比較成功。有不少項目合作期滿後,推出國內新一代高質量的產品,對填補國內空白,發展進口替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瞭解,台灣地區到祖國投資辦廠的已有兩萬多家,其中有50-60%以上的是體育用品業,島內最大的幾家運動鞋廠、健身器材廠幾乎全部轉移到了大陸生產。此外韓國的漁具、制球業,日本的製衣企業相繼在我國落户,我國加工着幾乎所有的世界名牌運動鞋、運動服、羽毛球、羽毛球拍、乒乓球、乒乓球拍、網球、網球拍、棒壘球、高爾夫器材、滑雪器材等產品。僅廣東省就有大小運動鞋企業4000多家,絕大部分是對外加工;福建省鞋業年總產值超過100億人民幣;在該省內彭田的一個小村裏,日加工運動服10至12萬套;我國的舉重、健美器材每年大量出口歐美等國。我們在積極接受世界性產業轉移,努力加速產業調整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三、努力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朱xx在1999年xx作報告中提出:“今年GDP要在上半年的基礎上增長7%,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行各業創造性的工作”,同時又明確要求:“積極引導居民增加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和旅遊的消費,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黨和政府的這種戰略性構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體育也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這一總目標,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儘快把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培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健康成為生活質量第一要素,特別是五天工作制和即將出台的醫療制度改革,人們參與體育健身和娛樂必將成為普遍的社會需求。據最近對北京、上海、廣州的1056位城市居民調查表明:體育活動深受羣眾喜愛,而青少年是體育消費的主流。我國的企業應抓住時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調研,開發出適合不同層次的鍛鍊者的體育用品。目前,影響體育用品形成消費熱點的主要因素有:

(一)產品結構開發不合理

1.用於羣眾體育的用品在設計思路上不能打破慣性思維模式。

比如運動服除在運動場所穿着外,能否與生活便裝、工裝甚至時裝結合起來,這需要在款式、面料與輔料的搭配和紡織技術上都要有新的突破。又比如健身器進入家庭,要把實用與裝飾結合起來,通過組合與摺疊即可變成一件精美的傢俱。郭躍華開發的輪滑鞋,不僅可以體驗輪滑的享受,輪子收起後,又可做旅遊鞋,一鞋兩用,市場較好。這種思路或許會給我們很多啟迪。總之,要使消費者永遠追逐更新的模式和最佳的鍛鍊效果,吸引其逐漸增加對體育用品消費的投入,以達到不斷擴大消費的目的。

2.新材料、新工藝應用少。

3.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遲緩。

(二)缺乏科學、正確的引導和宣傳

產品的銷售與使用培訓脱節。一種器械,消費者如果不清楚其功能和通過鍛鍊可達到的效果,他就不可能自覺地、長期地堅持使用。於是在一部分消費者中出現了“鍛鍊無用”,“白花錢、浪費時間”,“不如採取藥物、手術等方法見效快”等錯誤認識,使很多個人和家庭在運動消費方面進入誤區。在這方面我們應學習、借鑑國外的做法,把器材的銷售與使用的培訓、指導等售前、售中、售後服務結合起來。

(三)政府性的培育手段仍需加強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各項改革措施的逐步出台,市場消費多元的趨勢日益明顯,體育消費不屬人們必需的生活消費,一個國家只有在物質和精神文明達到一定程度,體育消費才可能持續上升。據調查,目前我國的體育消費雖呈上升趨勢,但仍排在城市居民住房、購車、飲食、醫療、旅遊、子女教育、購物消費之後。實踐證明,體育用品市場不會自然形成和成熟,政府必須採取相關措施去積極開發和精心培育,這是市場初級階段的特點。今後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在採取必要手段的同時還要靠更大的環境綜合效益,有時只有整體效應出來後,體育用品的消費熱點才可能真正形成。

四、選好突破口,主動出擊國際市場

縱觀世界近代經濟發展史,沒有一個國家是在封閉的環境下完成現代化的。隨着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中國體育用品業如不抓住機遇,把民族的產業及時地溶入國際大循環中,就很快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落伍。

(一)市場無國界

產品的銷售無地域概念,一個產品哪個地方市場好、價格高,就到哪個地方去賣,哪個地方的生產成本低、利潤豐厚,就到哪個地方去加工,這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個基本法則,也是當前世界性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一種產品,國外比國內市場價格相差懸殊,這是因為產品的製作、銷售成本和所在地的價格指數、產品的市場認同度以及關税等因素決定的。比如國外的運動服、運動鞋一般都要高出國內十幾倍以上;採用新型材料和工藝較高的器材,如射擊槍彈、船艇、舉重、體操器械等,一般都相差幾十倍以上;科技含量高的儀器類產品則會更高。所以,我們歷來支持和鼓勵把中國的低、中檔體育用品拿到國際市場上去賣。體育用品的國際市場容量,大約為1600至1900億美元左右。進入新世紀後,預計還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近年來,我國體育用品市場有了很大的發展,估計為300至400億人民幣左右,有跡象表明,國內市場在總量上已趨於飽和。所以,體育用品主要的和最終的市場是在國外。發展半個世紀的中國體育用品業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製作經驗,基本上具備了衝擊國際市場的實力,應立志搏擊國際市場風浪。

(二)衝擊國際市場

衝擊國際市場的主要含義包括:一是國產品牌直接在世界品牌的領地闖天下,使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進行面對面的較量;二是與國際品牌合作,即採取所謂"三來一補"的方式加工;三是通過合作伙伴的營銷渠道,逐步推出國產品牌。

第一種方式是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追尋多年的夢想,國產品牌直接進入國際市場,產品信息蒐集、反饋敏捷,品牌宣傳效果明顯,創匯能力強,貨幣回籠快,但產品檔次必須要求高,另外經營風險較大。

第二種方式是因為通過來料加工、來樣加工、定牌生產的方式,優點是上馬快易見效,但淨創匯能力很低,如為國際品牌加工一隻籃球,在國際市場上可以賣到80-100美元,而我們所得的卻只有10美元;加工一雙世界名牌運動鞋,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為200-300多美元,而我們得到的卻不到1/10。從80年代初至今,我國約有60-70%的體育用品企業利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為境外品牌進行着大量的加工業務。在這一加工過程中,我們賺的是加工費,而對方賺的卻是無形資產附加值和超額利潤。

第三種方式是因為體育用品業基本上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壟斷性,一些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經營,在世界各大市場創造出了著名的商標,形成了珍貴的無形資產,現在這些品牌雖然通過委託加工、無形資產參股等方式在經營,但憑藉品牌仍在主導和左右國際體育用品業的發展方向。國產品牌要衝擊國際市場必須與國際上著名經銷商合作,利用他們現有的營銷網絡,逐步影響國際市場。另外一個原因是體育用品只有銷量在80%以上時,才能保本,而我國由於長期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下,一般企業都有重生產輕銷售的弱點,產品生產出來,但一時賣不出去,造成了大量的資金佔壓,所以有人説,成功地實現體育用品的轉移,關鍵不在生產而在銷售。

在我國加大體育用品出口的同時,必須注意逐步由出口產品向着出口技術、設備、合資辦廠過渡,由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向着品牌在境外註冊等方面轉化,提高產品淨創匯能力及產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

在出擊國際市場時,選準市場方向非常重要。在國際的主要市場上,世界品牌已盤居多年,國產體育用品不可能一下子擠進去,應該尋找那些國際品牌產銷薄弱的國家和輻射性強的自由貿易區,開發那些發達國家尚未涉足的領地,如積極參與邊境貿易;加強對中亞國家的聯繫,拓展中東、南美及非洲等國家地區的市場,重振俄羅斯、烏克蘭市場。另外,朝鮮市場的大門將來一旦打開,各種體育用品的需求量將會猛增,加之氣候、民俗及生理條件相近,使銷售成本大大降低,這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發展市場。

總之,邁向國際市場的路有無數條,現在關鍵是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決策者,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鋭意進取。

五、“入世”後對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的思考

最近,根據中美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雙邊談判達成的協議,中國有望儘早加入世貿組織。“入世”後,我國的體育用品業同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理所當然地遇到嚴峻的挑戰。

(一)“入世”後可能給中國體育用品業帶來的衝擊

1.目前國產體育用品在標準、技術、質量、成本以及規模效益和管理理念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加之我國體育用品業起步較晚、經營規模分散、市場經驗不足、沒有真正形成一大批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民族品牌,“入世”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產器材與洋貨間將會在不平等的條件下競爭而處於劣勢,就整個行業而言,仍屬於需要政府在一定時期給予保護的幼稚行業。

2. 就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的出口,在總額及產品質量、檔次都有待進一步提高。1992年為13.7億美元,以後逐年增長,1998年為45.98億美元,出口總額雖逐年提高,但其中大約有50%是屬來料加工,40%左右屬一般貿易,真正以國產品牌打出去的只是鳳毛麟角。我國體育用品出口平均價值不及國際品牌的1/10。“入世”後,門坎降低,體育用品的進口量將會急劇增加,而民族品牌出口總額則會大幅度下降。

3.“入世”後,部分無開發能力的粗放型經營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國產體育用品品牌份額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減少50-60%。也有相當一批企業,在外來企業和洋貨的衝擊下,可能會由獨立經營品牌,逐漸轉入對外加工;剩下為數不多的一部分企業,在新的形勢下,需要進一步調整後認真學習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並以新的設計和技術手段,不斷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特別要補上國際貿易的法律課。

4.從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在大的經濟環境影響下,各類體育用品庫存增大,行業利潤下滑,需求不旺的現象較為普遍,“入世”後隨着我國關税的降低,國產體育用品的價格優勢將很快消失。市場上國產體育用品可能會出現更為嚴重的供大於求,產品的倉庫積壓和資金佔用將進一步加重,如運動服、運動鞋、健身器械等,特別是競賽用體育器材和設備等。

(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的體育用品業將面臨着全方位的發展機遇

1.“入世”後,大量的世界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將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國專業運動隊的進口需求,這對降低採購成本,滿足售後服務,並使我國運動隊的裝備水平在較短時間內提高一個檔次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那些受器材影響較大的競賽項目,如射擊、射箭、自行車、摩托車、水上七個項目、冰雪項目、田徑項目以及電子報靶機、計時記分設備等等。

我國的非專業體育消費羣體面對質量好、工藝精、價格還能接受的國際名牌真品,將進一步刺激起消費慾望,特別是青少年消費羣體,在短期內可能形成消費熱點,這對進一步培育市場、拓寬消費、拉動內需將起到積極作用。

2.“入世”後,國產品牌在強大的洋貨衝擊下,將被迫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思路及管理方式,更迅捷地按國際標準體系和市場要求,更合理地進行產業調整和實現企業間在優勢互補的條件下的聯合和重組,並充分利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3.“入世”後,供過於求的矛盾突出,迫使一些企業面對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而迅速確定外向型經營觀念,會在一定的時間內主動避開和被迫讓出洋貨搶灘的主戰場,而採取"你進我出"的靈活策略,主動到世界上尚未被髮達國家涉足的市場去開闢新的領域。

4. “入世”後,將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更寶貴的學習機會,會給國產體育用品以壓力,並儘快找出不足,使其積蓄技術力量和管理經驗,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的差距,立足長遠的規劃和發展,振興民族品牌,逐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

5.有利於規範、淨化國內市場。目前我國體育用品市場上有相當多的質次、價高和假冒產品與合法經營者進行着不平等的競爭;國產競賽器材、設備在設計開發思路、製作上仍有很大程度的照搬和仿製,隨着洋貨的進入,國外的市場監理工作也將在國內啟動,一些憑"拿來主義"生產產品的企業將面臨嚴峻的考驗,這對淨化、規範國內市場和從另一個角度促使國產體育用品升級換代,將起到建設性作用。

6.有利於擴大就業。大量的國外訂單進入國內後,國內的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資源將會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諸多的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辦廠,會大量地吸納我國的剩餘勞動力,有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對今後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談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應不斷學習、借鑑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積極引進境外資金設備,縮小差距,增加體育用品的科技含量,加速產品更新換代。

第二,繼續加快體育用品標準化建設,促進國產體育用品工藝水平的質量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第三,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大力拓展國內外兩個市場,優化體育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推動體育用品業間的聯合、兼併、重組和改造,形成合理的產業規模,促進體育用品專業集團股份制公司的建立,營造體育用品業的大集團軍,形成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

第四,爭取政府在一定時間內對國產體育用品業採取保護性支持政策,具體措施是:

(1)為提高國產體育用品質量和檔次,對體育用品企業進口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實行免徵關税,同時降低用於體育用品生產的原材料市場價格;(2)給予具有一定規模的體育用品企業直接對外權,以便於在對外談判、簽約、結匯、進出口、資金融通等方面,為企業出擊國際市場給予更大的靈活性;(3)實施税收政策改革,提高外匯流程比例,以利於擴大再生產;(4)體育用品企業應與機電產品等行業等同條件,即投產四年內免徵出口税收,以促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四年以後,逐步減少優惠,與其他產品平等競爭,但對開發的新產品並打入國際市場的,則應繼續實行優惠,以鼓勵企業建立我們自己的品牌信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yanjiu/n6o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