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新產業篇

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新產業篇

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新產業篇

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新產業篇

把推進現代農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繼續培育發展一批有規模、上水平、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交易市場,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摘自市委書記黃欽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城西村:“一頭牛”做出大文章

2005年,楊舍鎮城西村完成工業銷售超8億元,村級可用資金達2500餘萬元。城西村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歷程,也是村級企業樑豐集團由小奶牛場逐步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型食品集團的歷程。

改革開放前的城西村貧窮落後,為了改變貧窮面貌,現任城西村黨委書記、樑豐集團董事長蔡興華從創辦城西奶牛場開始起步,帶領大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隨着奶牛場飼養規模的擴大,生產鮮奶量的逐漸增多,城西人建起了乳品廠,開始牛奶深加工,實現了農產品的第一次增值。之後,城西村不斷追求農產品深加工增值,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1981年開始生產麥乳精,1984年生產普通巧克力,上世紀80年代末生產高檔系列巧克力和糖果等系列產品。城西人不斷延長產業鏈,建辦配套企業。如今,樑豐產品已由當初的消毒奶、煉乳、麥乳精發展到現在的巧克力、液態奶、糖果等,奶牛場也隨之發展成為涉及食品、印刷、印鐵製罐、塑料包裝、制油等五大門類的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集團。

一產是二產發展的基礎。為此,城西村人圍繞加快實現存欄奶牛達5000頭的總體目標,加快奶牛場的建設。樑豐食品集團機械化奶牛場位於常陰沙管理區,佔地800餘畝,奶牛存欄3150頭。這個奶牛場已先後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單個牧場評比中居前五名。

為了帶動農民致富,城西村還部分提供奶牛、擠奶設施,積極組建奶牛小區,鼓勵眾多農户進區飼養奶牛,由樑豐集團統一收購。目前,樑豐集團已經在後塍建立了一個奶牛小區,共有60多户農民進區飼養500多頭奶牛,每頭奶牛年平均收益可達5000元。

城西村還積極發揮樑豐集團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採用“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廣大農户種植奶牛所需的青飼料。通過“統一供種、統一指導、保護價收購”,讓利於民,帶領農民致富增收。近年來,他們先後與1000多户農户簽訂了3000多畝的飼料種植基地協議,每年按保護價收購青貯玉米15000噸。據統計,平均每户農民每畝可增收500餘元。

富裕起來的城西村積極構建“業有所就、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和諧社會,在全村範圍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為全體村民統一辦理社會險,目前村裏約有1000人在樑豐集團上班,對確因年齡偏大、勞動技術缺乏的員工,按月發放420元的下崗工資,併為其繳納養老保險直至退休。本村男滿60週歲、女滿55週歲的老人每年都能從村裏領取2500元到7500元不等的養老補貼。城西村村民的子女從上幼兒園大班至上大學,都可以享受助學金補助。(景鬆陳龍)

福民村:“一根紗”鋪就富民路

金港鎮福民村十多年前比較窮,如今卻是“響噹噹”的經濟強村。福民村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插上騰飛的翅膀,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構建了一個富有特色的產業——氨綸紗產業。

福民村曾經也創辦過五金廠、塗料廠、建材廠等20多個大大小小的企業,但這些企業沒帶來太多的利潤。直到1992年,福民村成立了第一家氨綸紗線企業——華福化纖針織廠,福民村的經濟發展才真正出現了轉機。當時,華福化纖針織廠的主導產品氨綸包芯紗在市場上十分走俏,當年銷售收入就超過了200萬元,創利税50多萬元。

1998年以後,紡織服裝市場出現了新的動向,氨綸彈性紗由原來只用在服裝的袖口、領口到全面應用,使氨綸紗的市場需求量猛增。此時,華福、天霸等企業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天霸堅持八年不分紅,把資金全部用到發展上。1999年該廠銷售僅3400萬元,2003年達到5.2億元。到2005年底,天霸廠已經成為擁有20萬棉紡錠、100台噴氣織機、總資產達6.8億元的大型紡織企業,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氨綸彈力系列產品生產廠家。華福和天霸等企業的競相投入,激活了全村經濟的“一池春水”。如今,福民村擁有氨綸紗線生產企業26家,紡紗總量已經超過30萬錠,織布、印染規模超2000萬米,帶動了1000多名村民就業。去年銷售收入達到17.9億元,利税達1.43億元。

企業發展了,福民村富了,村民也跟着得實惠。福民村黨委辦主任張華告訴記者,近年來,福民村先後投入390萬元澆築水泥路5.2萬平方米,拓寬了村級主幹道;投入50多萬元對村間4000米主幹道進行了綠化美化;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了休閒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衞生室、文化活動室和市民教育室。從2003年至2005年,福民家園已完成建設面積90370平方米,配套設施總投入2726萬元。這幾年,村裏每年投入100萬元,用於全村老年人生活、村民醫療保險、農業補貼、困難户照顧、特困學生入學等方面的福利費用。

業內人士指出,氨綸紗企業今後應重視拉長產業鏈,以產業集羣取勝;同時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實現產業升級。(羅景鬆 文/攝)

鳳凰鎮:“一隻桃”成了“搖錢樹”

鳳凰水蜜桃是鳳凰農民的特色產業。記者前一陣子到鳳凰的農村轉了轉,迎風綻放的桃花幾乎隨處可見。像桃樹較多的鷙山村,大約有80%的人家家前屋後都種有桃樹。現在,鳳凰鎮種植桃樹的農户已超過1000户,種植面積約有4000畝。平均每畝效益大約有5000至6000元,效益好的每畝達近萬元。可以説,桃樹就是鳳凰農民的“搖錢樹”。

鳳凰鎮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引種栽培水蜜桃。當地較好的水土、氣候條件,使鳳凰水蜜桃具有了個大、色豔、味甜、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入口即化等特點。經過幾十年的精心培育和改良,鳳凰水蜜桃如今已經有20多個品種。其中,特早桃在5月底到6月上旬上市,早熟品種在6月中下旬上市,中熟品種在7月上市,晚熟品種在8月下旬上市。

雖然鳳凰水蜜桃栽培歷史較長,但真正“形成氣候”還是最近十來年的事。上世紀90年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時,鳳凰水蜜桃開始大面積種植。但由於種植方式粗放、上市產品檔次不高,卻賣不上好價錢。於是,桃農們又開始走“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路子。進入21世紀後,鳳凰水蜜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圍繞農產品無公害標準、消費者放心這個目標,全面執行相關實施標準,推廣應用無公害水蜜桃生產技術。

這幾年,當地政府部門非常重視做大做強鳳凰水蜜桃產業。去年舉辦“桃王”大賽,今年舉辦桃花節系列活動,都是為了提高鳳凰水蜜桃的知名度,打響品牌,促進桃農增收。鳳凰鎮農服中心主任何正嶽介紹説,鎮上每年都會舉行桃農技術培訓,並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來指導。如今,鳳凰水蜜桃的栽培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產量也在穩步增長,現在大家考慮得比較多的是銷路問題。

銷路確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由於水蜜桃採摘以後保鮮時間較短,如果不能及時賣掉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它爛掉。去年,鳳凰鎮就出現了一些桃農的水蜜桃不能及時賣掉、最後只能降價處理的情況。

記者瞭解到,去年,奉化市溪口鎮水蜜桃購銷大户與浙江省內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杭州聯華華商超市集團簽訂了購銷協議,“雪香露”等水蜜桃早熟品種,可以通過聯華超市配送中心進入杭州市內的40家超市。而福建著名的水蜜桃之鄉——福安穆陽鎮想出的辦法就更絕了。他們為了解決水蜜桃不易儲存、保鮮等難題,研製出了水蜜桃酒。福安水蜜桃酒提高了水蜜桃的附加值,由於酒精度低、營養價值高等優點,還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酒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

再過一段時間,鳳凰水蜜桃就要成熟、上市了。看來,廣大桃農應在擴大銷路、拉長產業鏈等問題上多進行一些研究。(木梓)

產業興百姓富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提高農業、致富農民是個艱鉅的任務。筆者認為,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跳出“以農言農”的傳統,依靠產業化提高農業,依靠工業化致富農民。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現在已經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產業的村、鎮,城西村的食品業發展得比較好,福民村的氨綸紗產業比較興旺,鳳凰的水蜜桃比較出名……如果細細分析,城西村是拉長了產業鏈,實現了“牧工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福民村的氨綸紗則是形成了“塊狀經濟”,發揮了“店多成市”效應,使企業在相互競爭中不斷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鳳凰水蜜桃則是實行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雖然發展之路各異,但是殊途同歸,上述特色產業都解決了當地不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眾多實惠。

就如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着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羣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户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要着眼興縣富民,着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筆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xqjk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