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從觀察點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報告

從觀察點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報告

××縣新橋馮村是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之一,多年來全面系統的跟蹤調查,真實地記錄了農村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軌跡。中共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是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如何認識目前農村的形勢,努力推進社會主新農村建設,本文着眼新橋馮村這一個體的發展現狀,提出一點看法。

從觀察點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報告

一、五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

新橋馮村是一山區,以農為主,經濟發展程度居於××縣中上等水平。全村315户,1263人,706個勞動力,土地總面積為12864畝,其中:耕地1084畝、林地6650畝、園地155畝、水面945畝、其他土地4030畝。新橋馮村1999年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至今已連續調查了七年。分析歷年常規調查資料,新橋馮村五年來經濟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

1、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2019年全村經營總收入為465.10萬元,比2019年增加228.76萬元,增長了96.8%,年平[本文轉載自均增長率19.4%。其中:第一產業收入209.69萬元,比2019年增加110.25萬元,增長了1.1倍;第二產業收入121.57萬元,比2019年增中95.17萬元,增長了3.6倍;第三產業收入133.84萬元,比2019年增加23.34萬元,增長了21.1%。

2、企業發展有了較大成效。2019年村內企業個數達到13家,其中集體企業2個、股份合作制企業3個、合夥企業1個、私營企業7個。這些企業都屬工業型企業,其中紅磚製造2家、石英砂加工7家、大理石加工2家、大型玻璃廠1家、糧食加工1家。目前,一家大型養殖企業正在投資建設。2019年全村工業總收入達到97.34萬元。企業個數與企業收入分別比2019年增長了6.5倍、4.5倍。

3、農民職業發生重大變化。2019年全村勞動力的職業分佈為:農業勞動者212人,佔30%;非農業勞動者494人,佔70%。農業勞動力與非農業勞動力之比由2019年的1︰0.55變為1︰2.33。在農業勞動力中,純務農者為97人,佔總勞動力的13.7%,這一比例比2019年下降了25.5個百分點。在非農勞動中,外出務工者330人,佔總勞動力的46.7%,比2019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本地務工者120人,佔總勞動力的17%,分別是2019年的3.4倍和5倍;個體工商户和企業經營者31人,佔總勞動力的4.4%,是2019年的4.4倍。

4、羣眾生活得到極大改善。2019年全村人平純收入為2631元,比2019年增加1208元,增長了84.9%,年平均增長率為17%。隨着人均純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壓濾機濾布羣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60户調查資料看,五年來,恩格爾係數由0.53下降為0.42,副食與主食之比由1.36上升為2.27,人均衣着支出由77.34元增加到158.04元,人均住房支出由44.44元增加到621.64元,人均用品支出42.05元增加到333.46元,年末人均貨幣資金由128.58元增加到460.42元。

5、社會發展取得全面進步。新橋馮村坐落在106國道兩旁,組組通路,户户通電。全村83%的家庭使用煤或燃氣做生活燃料,78%的家庭用上安全衞生水,73%的家庭擁有電視機,30%的家庭住上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房屋,18%的家庭安裝了電話,有240人持有手機。

二、農村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五年來,農村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建設新農村面臨不少困難與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發展後勁不足。從60户調查資料看,2019年新橋馮村糧食減產11.9%,農業減收1.2%,農業人均純收入減少73元。農業始終沒有走出徘徊的局面,甚至出現下滑的勢頭。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①生產結構單一。農業生產仍然是傳統的“種糧、養豬”二元結構;種植業上,稻穀、玉米、紅苕三個品種的播種面積佔80%以上;養殖業上,生豬生產佔95%以上。②生產條件差,農業抗災能力低。乾旱是今年糧食減產的直接原因,糧食靠天收的成份大。全村機耕機播面積僅為92畝,佔總播種面積的5%。③農業比較效益降低、非農就業機會增多,使得農民的生產積極下降。④分散、“小而全”式的農户家庭經營限制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農民組織化程度低。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單個家庭難以適應市場變化,抵禦市場風險,只有合作、聯合,才有出路,才能發展。而現在的農民缺乏合作意識,很難組織起來。從農民自身來説,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農民思想觀念參差不齊,集體觀念淡薄,對基礎設施和公益福利事業不關心、不熱心。從外部環境看,重要的一條就是村級集體經濟和民間合作組織發展滯後。新橋馮村集體一無企業,二無經營收入,集體負債18萬餘元,既無力興建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也無力為農户提供生產服務。全村沒有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許多一家一户辦不了、辦不好的事,缺少一個代表羣眾利益的組織來牽頭領辦、組織協調。

3、農民生活質量不高。一是消費結構不合理。食品消費仍佔較大比重,達41.6%;送禮性支出居高不下,人平達305元;生活服務、文化服務、保險和旅遊等四項開支除去醫療住院費和學雜費外,人平不足100元。二是生活質量有待改善。全村僅有24户使用自來水,尚有15%的農户需要改善住房,有17%的農户仍使用柴草作燃料,有80%左右的農户人豬共廁。村內既無託兒所也無幼兒園,羣眾文娛體育活動相當貧乏,全年僅放電影2場次,除村集體訂閲5份報刊外,農户家庭基本沒有訂閲報紙、雜誌。全村參加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僅有18人,佔總人口的1.4%。

4、村容村貌不整潔。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房屋建設亂。全村11個組,16個自然灣,農民建房一般不出組,經批准後在組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牛欄、豬舍、廁所的建築隨意性更大,村莊建設雜亂無章。二是村內道路差。全村除公路幹線2公里的硬化路面外,村內各組、各自然灣的道路質量都很差,有的過於狹窄,有的坑坑窪窪,有的逢雨泥濘、漲水中斷。三是衞生環境髒。除倚山而建的房屋外,房前屋後都沒有綠化。隨處亂建的牛欄、豬舍,使人看到的是糞便,聞到的是臭氣。公共地段和道路上的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河面上垃圾不斷,加上工廠污染,河水混濁不清,臭氣難聞。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着力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容廣泛,任務艱鉅,意義深遠,是一項長期的偉大工程。在工作思路上,新農村建設應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以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為前提,離開這個基礎,一味鼓勵農民消費,就會影響生產投入,加劇農民收入與支出的矛盾,不利於農村發展;二是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廣泛動員羣眾參與,讓建設新農村、營造和諧社會成為廣大農民羣眾的迫切要求,使他們對新農村建設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三是實際工作要切合村情,因地制宜,分清主次,穩步推進,決非不能一個模式,一哄而上。在宏觀管理上,應重點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政策上和制度上的保證:一是要保持農村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努力構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二是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在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和不斷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的基礎上,把放活擺在重要位置,鼓勵農業和農民創新;三是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事業建設,不斷推動農村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堅持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共同發展之路,讓農民羣眾和城市居民一樣,平等到地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務;四是要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合作意識。同時,加強對農民教育和培訓,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武裝和充實農民頭腦,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政治素質和致富技能。

站在新橋馮村的角度,新農村建設應從農民最關心、濾布現實中最突出的問題入手,着力抓好以下幾點:

1、改變農業生產模式。在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農民依法合理流轉土地,採取轉讓、租賃、入股等形式,招商引資,創新機制,引入社會資金,進行農業開發,改變一家一户分散經營格式,使耕地向種植能手、經營大户集中,大力發展“農莊”式、合作式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這樣,有利於充分利用和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有利於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增加土地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利於農業新科技的應用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有利於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

2、改革土地管理方式。要強化村級組織對農村集體土地的管理權,建議將農民承包的耕地和山林之外的土地實行統一管理。要遵循節約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按照小城鎮建設的思路,實行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大力加強村莊建設,搞好村民居住和工業建設的規劃和建設。農民住宅建設要打破組與組之間的界限,新建住房統一到規劃區按要求建設,原有老住房創造條件逐步改造。工業區的規劃和建設要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要通過工企業建設帶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變村容村貌。

3、創新農民組織形式。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滯後,集體債務難以化解,社會服務功能基本喪失的情況下,要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農民走合作之路,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新橋馮村的實際看,一是以新建的生豬養殖場為龍頭,成立農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形成“公司十農户”生產經營格局,把生豬產業鏈拉長;二是以現有石英砂加工企業為基礎,組建石英砂生產合作社或公司,把企業做大,把規模擴大,解決“資源浪費、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三是組建農民務工合作社或勞務公司,切實為務工農民服務,整合勞動力資源,提供就業信息,組織勞動力培訓,保障農民工權利,增加農民收入。

4、提升農民生活層次。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農民的空餘時間會越來越多。農民如何安排這些空餘時間,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整體素質、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一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等社會事業,加強農村能源建設,推行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二是要抓緊建設農村文化陣地,通過建立閲覽室、修建運動場、組織農民夜校、實施“遠程教育”等形式,讓農民從酒桌、麻將桌上擺脱出來,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和鼓舞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和信心;三是積極舉辦多種形式的社會活動,一方面要有組織有計劃地舉辦各類公益性、文化性、娛樂性、健身性活動,為農民羣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和支持民間文藝活動,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羣眾創造精神財富的智慧和動力。

標籤: 觀察點 農村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9o8g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