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古鎮保護開發工作的考察報告

古鎮保護開發工作的考察報告

根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意見,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帶領市委宣傳部和旅遊、文化、建設、廣電等部門以及青年辦事處的負責同志一行12人於8月31日至9月6日赴無錫、桐鄉、杭州、婺源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認真學習了當地在古鎮規劃、保護開發和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並就我市如何更好地推進古城保護開發、加快旅遊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領導參考。

古鎮保護開發工作的考察報告

一、南方四地基本情況及保護開發現狀

(一)無錫市惠山古鎮。惠山古鎮即以京杭大運河支脈龍頭河為中心、以惠山橫、直街為軸線的歷史文化街區,隸屬於無錫市北塘區,因地臨惠泉山麓而得名,是無錫市文物古蹟最密集、文化特色最鮮明、古風貌保存最完好的歷史文化街區。在1.0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彙集了代表中國古典山水園林傑作的寄暢園、惠山寺,以及以水旱街為基本格局的傳統民居街坊和融匯中西建築風格的祠堂建築羣,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3處12個點,時跨唐宋元明清,集中薈萃和展示了祠堂文化、運河文化、名人文化、茶泉文化、園林文化等多種文化,特別是118處古祠堂羣以數量多、品類全、年代跨度大、密集度高而在國內獨樹一幟,被稱作“中國祠堂建築博物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名的民間泥塑藝術—惠山泥人也誕生於此。惠山古鎮被認為是無錫市現存的唯一具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資格條件的古街區。

惠山古鎮保護開發規劃編制工作於啟動,至全部編制完成。按照規劃,惠山古鎮劃分為0.36平方公里的核心保護區和0.67平方公里的風貌協調區。核心保護區的功能定位是遊覽、歷史文化展示、展演,而風貌協調區的功能則定位為與古鎮主體風貌相協調、環境優雅、高檔次、高品位的旅遊商務配套區和休閒度假居住區。在此基礎上,無錫市成立了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和惠山古街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按照“及時搶救、全面保護、積極利用、確保水平”的原則,於11月啟動了惠山古鎮保護開發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目前累計完成投資4.6億元,一期工程於去年9月份竣工,二期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整個工程計劃到完工。目前,古鎮牌坊、祠堂等重要景點的保護性修復以及清淤理水、加砌駁岸、路面改造、管線地埋等工程基本完工,一條以龍頭河、惠山橫街為軸線的古街舊貌風光帶已經初具規模。

(二)桐鄉市烏鎮。烏鎮地處桐鄉市北端,總人口6萬人,是一個有着13建鎮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美譽,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十字形的京杭大運河支流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烏鎮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風貌和格局。在3.5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明、清和民國時期遺留的約16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羣鑲嵌其中、保存完好。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民居宅屋傍河而築,河埠廊坊,過街騎樓,古色古香,處處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烏鎮又是我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故里。茅盾故居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桐鄉市立足於優質的文化旅遊資源,秉承“高起點謀劃、大手筆投入、力求精品建設”的原則,紮實推進烏鎮保護開發。1998年委託上海同濟大學編制了《烏鎮古鎮保護規劃》。烏鎮保護開發一期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定位為民風民俗展示區,佔地0.46平方公里;投資7億多元開發建設的二期工程西柵景區投入運營,主要定位為休閒商務度假區,佔地3平方公里。桐鄉市政府與北京中青旅合作,由中青旅集團控股經營。烏鎮景區已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景區,現正在創建5a級景區,獲得聯合國頒發的“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接待遊客284.4萬人次,門票收入1.14億元,總收入2.6億元,其中境外遊客27.99萬人次,是浙江省首個年接待境外遊客超10萬人次的景點,入選“歐洲遊客最喜愛的十大中國景區”。

(三)杭州市拱墅區小河直街。拱墅區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之一,京杭大運河在區內蜿蜒12公里穿境而過,在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蹟和燦爛的文化遺產。小河直街位於拱墅區運河河西地塊,由於水路交通便利,從唐宋年間開始,就有民間交易集市,元末逐漸形成古代杭州城外的一個交通樞紐。到清末民國時期,小河直街一帶商賈雲集,物流通暢,經濟發展達到鼎盛。小河直街現存的建築多為清末民初的江南民居,街道兩側還保留着民國時期的茶葉行、米店、布莊、醬園、茶樓、客棧等店鋪。小河直街是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中傳統風貌整體保存較為完整的街區之一。同時,改造前的小河直街也是杭州市老百姓生活最苦、居住環境最差、生活品質最低的區域之一。

,杭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存歷史真實性、凸現風貌完整性、體現生活延續性、顯現人文自然融合性”的理念,正式啟動了小河直街保護開發項目,把街區分為核心保護區和風貌協 調區兩個區塊,小河直街的東面為核心保護區,西面為風貌協調區,規模將近8公頃。經過修復,小河直街已成為杭州運河邊一處極具特色的旅遊生活區。目前,小河直街原地回遷基本完成,部分原居民住進了內部現代化設施齊備的“老”房子,重新過上了“逐水而居”的生活。臨街店鋪的招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9月中旬正式開街營業,小河直街再煥生機。這是杭州市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街區保護項目,也是當地老百姓第一個因運河綜保工程而受益的項目。原居民的順利回遷,居住生活品質的顯著提高,為歷史街區保護提供了良好模板。

(四)婺源縣古村落。婺源縣於唐朝建立縣制,古隸徽州,現隸屬江西省上饒市,面積2947.51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是朱熹和詹天佑的故里,素有“書鄉”之譽。婺源地質構造穩固,歷史上未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也很少受到戰爭的破壞,再加上婺源人懂得珍惜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全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時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棟、古民宅36幢和古橋187座。明清時代的徽式建築幾乎遍佈全縣各鄉村,達數千處之多。婺源縣是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特別是婺源民居中的“三雕”(石雕、木雕、磚雕)更是中國古建築中的典範。婺源古村落被稱作“徽文化”的活化石。古村落的民居建築羣,依山而建,面河而立,佈局緊湊而典雅,形成了村落整體輪廓與地形、山水的和諧統一,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

江灣、汪口、李坑是婺源縣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江灣系名人故里,曾孕育了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經學家江永等名人賢士,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築。汪口村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有千年古街、古屋、長河漂流可供遊覽,特別是有“江南第一祠”之稱的“俞氏宗祠”氣勢宏偉、佈局嚴謹、風格獨特,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各種圖案達100多組,被古建築學家譽為“藝術殿堂”。李坑村系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風格的江南水鄉古村。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明清古建築遍佈,青石板街道縱橫交錯,數十座石、木、磚溪橋溝通兩岸。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構成一幅天然畫卷。

近年來,婺源縣對古村落實施了搶救性保護,使古村落道路水系、山水人文格局更加完整。目前,全縣有2箇中國曆史文化名村、12個全國民俗文化村,13處古建築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項民間藝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在大力保護的同時,婺源縣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的古村落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文化觀光休閒旅遊,短短几年時間,一躍成為全國鄉村文化觀光休閒旅遊的熱點和亮點,先後榮獲“中國旅遊強縣”、“-全國最具人氣旅遊景點”等稱號,聲名鵲起的婺源被專家學者稱為婺源現象和婺源模式。

二、南方四地古鎮保護開發的基本經驗和做法

(一)思想解放、認識統一。四地黨委、政府幾大班子對古城鎮保護開發的認識都高度統一,都把古城鎮保護開發作為一項關乎民生、關乎發展的重點工程來謀劃定位,擺在了戰略位置。無錫市把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程確定為“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完善城市休閒功能、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打造宜人宜居宜遊山水名城”的重點工程。1999年桐鄉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保護烏鎮古遺產為契機、“以保護帶旅遊、以旅遊促保護”的決策,並迅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又將烏鎮保護開發二期工程作為該市從文化觀光旅遊向文化休閒度假旅遊轉變升級、打造“滬杭都市後花園”的龍頭項目。小河直街保護開發項目被杭州市委、市政府列為重點文化工程、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工程和提高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婺源縣則將古村落保護開發定位為“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工程。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項目實施的速度。統一、到位的思想認識是考察地將古鎮保護開發項目由設想變為實際行動的前提。

(二)科學規劃、精心準備。四地在古鎮保護開發工作中,都嚴格遵守了“先規劃、後實施”的原則,把編制高水平的規劃作為古鎮保護開發前期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規劃一步到位。無錫市組織200多位文化工作者對惠山古鎮展開了詳盡的歷史文化研究,形成了完備的文字資料和勘測圖紙;在此基礎上,於委託上海同濟大學完成了《惠山古鎮保護概念性規劃》;至又委託雲南昆明大學策劃麗江古城保護規劃的原班人馬會同雲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無錫市園林局、昆明理工大學聯合編制完成了《惠山古鎮保護髮展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惠山古鎮保護髮展修建性詳細規劃》,最終形成了完善的規劃體系,長達5年的規劃編制工作為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1998年,桐鄉市委託上海同濟大學編制了《烏鎮古鎮保護規劃》,明確了烏鎮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整體發展方向。1999年烏鎮東柵區塊保護開發工程經過周密調查,制訂了《烏鎮古鎮首期整治保護總體規劃》和詳細的修復與整治方案,開始實施烏鎮古鎮保護與開發的一期工程。儘管烏鎮西柵二期工程未再編制新的規劃,但原則上是參照了一期工程。小河直街是《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劃定的歷史地段之一。,由杭州市規劃部門編制的《杭州市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經過規劃公示、市民提建議、專家評審等程序,最終完成編制,並通過了杭州市政府的審批。婺源縣從建設局、文物局等有關單位抽調人員,組成古建築普查組,深入全縣自然村進行摸底、登記,建立了規範的保護管理檔案,委託有資質的規劃設計院,對全縣古村落做出了詳細的《保護規劃》。正是準備工作充分、規劃編制科學,保障了古鎮保護開發工程的順利實施,確保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三)領導有力、體制健全。無錫市成立了由無錫市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北塘區委書記擔任,區長擔任常務副主任,並明確北塘區人民政府、無錫市園林局為項目責任主體。桐鄉市為確保烏鎮保護開發項目順利實施,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大膽創新,明確由原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擔任市長助理、市旅遊局局長、烏鎮管委會主任、烏鎮黨委書記、保護開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做到了權力高度集中、目標責任明確、運轉順暢高效,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完成了項目融資,順利開發建設了東柵和西柵景區。

(四)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四地古鎮保護開發的實踐表明,單靠政府投入運作還不夠,必須進行體制和工作機制創新,走“政府強勢主導與市場有效運作相結合”的路子。無錫市,一是由政府先期投入2.8億元對惠山古鎮保護開發核心區實施啟動。二是由北塘區人民政府設立了國有全資單位—惠山古街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工程實施主體,拿出908畝經營性土地,評估作價後協議出讓給公司作為註冊資本,並以此和項目建成後的經營性收入為抵押,由區政府財政擔保,與建設銀行等4家銀行簽定了貸款期限6年、總額20億元的銀團貸款。今年5月份,10億元貸款已經到位,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三是對惠山古鎮保護開發風貌協調區進行大力招商,以該區塊的收益平衡核心區建設資金缺口。目前正與香港銅鑼灣和重慶的2家企業進行洽談。桐鄉市,先期由政府投入1.5億元完成了烏鎮一期東柵景區的建設,後又通過銀行貸款建成了二期西柵景區,又與中青旅合作,出讓烏鎮景區51%的股份,由中青旅注資3.5億元,不僅有效地緩解了市政府的債務壓力,更進一步創新了烏鎮景區的體制和機制。

(五)依法實施、有情操作。從四地的實際情況看,依法推進和人性化操作相結合是古鎮保護開發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手段。無錫市在制定拆遷安置補償辦法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拆遷”,對屬於集體土地的住房統一按“拆一補一”原則進行安置,超出限制面積部分翻倍作價補償;對屬於國有土地的住房,採用住房安置和貨幣補償兩種方式;同時,對證件齊全的院落按土地作價進行補償;對建設以上、高度2.2米以上的歷史性違章建築按2500元/平方米進行補償;另外,還設立了推進獎,對按期拆遷的住户按照補償金總額的10%給予獎勵,對家庭確實困難的住户最多給予2萬元補助。經測算,拆遷貨幣補償平均價格達到了8500元/平方米,高出新樓盤市場平均價格600元/平方米。優惠的政策保障了拆遷工作的順利實施,目前已完成拆遷1141户,拆遷面積達14.3萬平方米。杭州市針對小河直街居民多為生活困難的城市弱勢羣體的實際情況,在依據有關政策法規制定拆遷辦法時,按照“安置方式多樣化、安置政策差異化、過渡補助人性化”的原則,創造性地制訂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惠民拆遷政策,推出了原地段安置、外遷安置和貨幣安置三種安置方式,由住户自行選擇;對兩代以上同堂的住户,推出不同的擴麪價,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選擇餘地;對按期拆遷、安置過渡期的住户實行人性化的補助政策,除按標準發放住房補貼外,每證每月增發500元的補助;對春節、夏季拆遷的住户每證再分別給予3000元的過節獎勵和5000元的高温補助費,處處體現了人文關懷。桐鄉市為了儘量減輕搬遷户負擔,對同意期房安置的住户,給予7折優惠。婺源縣在古村落保護開發中,在每一個古村落的就近範圍規劃出一塊土地,專門用於農民新村的建設,最大限度地保障羣眾的住房需求。保護開發的合法化、政策制定的科學化和實際運作的人情化有效地保障了古鎮保護開發工作的順利實施。

(六)突出特色,豐富內涵。四地從項目策劃、規劃編制到項目實施都特別注重豐富內涵、彰顯特色,力求與眾不同,較好地避免了雷同,防止了過度商業化的膚淺開發。無錫市將惠山古鎮定位為“歷史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體驗區、高品質文化休閒的城市客廳和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對古祠、古園、古橋等文物古蹟進行了修復保護,同時在不同的街區,引進特色各異的非遺項目,對原住户中的特殊人文素質和保持街區活力的因素,如一些“活地圖”“活字典”型的“老惠山”、老字號以及具有泥人制作、油酥加工等當地傳統民俗技藝的匠人,也將安排在未來統一的業態規劃中,從而實現“形似”到“神似”的提升。在古鎮保護開發過程中,烏鎮堅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理念,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在保持“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古鎮的共性的基礎上,着力於體現自身以文化性和民俗性見長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藴,突出烏鎮個性,先後保護開發了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等重要景點。同時,烏鎮還推出沿襲了幾百年的傳統節日“香市”,請來年久失傳的皮影戲老藝人,將早已停唱的鄉土花鼓加以發揚,重新恢復三跳、高杆船表演,把藍印花布、酒作坊、糕點作坊等有機組合成傳統作坊區,把完成搬遷的舊民居改造成民俗館、婚俗廳、百牀廳等等,讓古鎮充滿了生命力。特別是西柵景區在保留江南水鄉古鎮風格基調的同時,更多地融入了休閒風情,建設了水上戲台、民俗茶樓、咖啡座、室外泳池、特色民居等各類休閒設施,還有各類會議中心和商務會館,滿足了休閒、商務、度假活動的消費需求,塑造了文化觀光體驗與休閒度假功能相交融的精品旅遊景區,以打造“憑欄眺望、依窗聽水”的田園詩情畫意和創造“遠離繁雜世界、求得一方清靜聖土”的超脱生活,吸引了眾多的遊客,真正成為“休閒聖地、度假天堂”。杭州市以“延續歷史文脈、保持古蹟風貌、彰顯運河文化”為理念,在小河直街保護開發中,注重保護髮掘運河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採用“原模原樣型、原汁原味型和似曾相識型”三種模式,對古建築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對米行、布莊、醬園等店鋪進行了還原;把解放後修建的磚混結構的房屋全部拆除,恢復了清末民初風格;保留了沿岸碼頭、駁岸、吊機等設施。婺源縣則通過把傳統民居改造為古色古香的藥鋪、茶館、手工藝店鋪等,再現了當地民族生活情趣,不僅開拓了旅遊觀光新局面,繁榮了經濟,恢復古村落的活力,還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並且防止了過分追求經濟效益而帶來生態環境的惡化。

(七)積極探索、完善政策。桐鄉市烏鎮和婺源縣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古城鎮保護開發要想保持持久的生機和活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須進行大膽探索,在不斷探索中完善政策,通過不斷完善政策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對周邊縣市競相發展同質古鎮遊的態勢,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桐鄉市政府大膽創新、果斷決策,於與北京中青旅合作,引進了中青旅的經營理念、市場、技術和資金,創新了經營體制機制,使景區邁上了現代股份制公司的經營軌道。特別是雙方合作三年不分紅的協議,更是保障了烏鎮景區每年都有上千萬的資金用於景區保護和建設。烏中合作,使烏鎮超脱了傳統的經營、低級競爭的怪圈,以更大的眼光,更大的魄力,更快的速度向前健康發展。同時,桐鄉市委、市政府則以更加規範的姿態,在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進一步促進農家樂休閒旅遊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對投入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旅遊項目,給予1‰—3‰的補助,對景區、酒店、旅行社創新升級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為徹底改變鄉村旅遊分散經營、無序競爭、形不成規模效應的狀況,婺源縣政府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充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按照“一個集團、一張門票、一大品牌”的思路,於11月,通過股份合作、股份收購等方式,將縣內10個精品景區資源進行了整合,組建了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股份公司總資產近2億元,成立以來,在對外營銷和景區深度開發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增強了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對縣財政的貢獻率明顯上升。上繳税金990萬元,預計可上繳1800萬元。

(八)宣傳促銷、塑造品牌。在全方位的宣傳戰略上,桐鄉烏鎮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上海、杭州、蘇州三地,在電視、平面及網絡等各種媒介上頻頻推出“原汁原味”及“深厚文化底藴”的烏鎮。,桐鄉市在烏鎮東柵景區投入運行後與上海東方電視台合作營銷,有效地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來烏鎮旅遊。特別是接待了apec嘉賓後,烏鎮更是吸引了來自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從而使烏鎮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國際市場,快速揚名,快速發展,一枝獨秀。在與中青旅合作後,烏鎮景區終生買斷了每年國家旅遊局承辦的國內旅交會、國際旅交會入場券的廣告權,並參與國家旅遊局有關對內外宣傳畫冊的廣告,宣傳營銷的力度更大,空間更廣闊,影響更深遠。在品牌塑造上,婺源縣一方面通過節慶塑造品牌,9月成功舉辦了首屆婺源國際文化旅遊節,如今每年舉辦一次的“婺源中國鄉村文化旅遊節”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節慶活動,有力宣傳推介了“中國最美的鄉村”這一旅遊品牌。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營銷力度,投入1000萬元用於營銷推介,在央視《朝聞天下》、《請您欣賞》等欄目展示婺源形象,並赴全國15個主要城市進行推介;繼續投入1000萬元在中央電視台等高端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強力打造品牌。如今,婺源已成為“中國最浪漫的七個城市”之一、“中國十大踏青好去處”之一、“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品牌已經在全國打響。

三、對我市古城保護開發的幾點建議

對照無錫等地在古鎮保護開發方面的經驗做法,結合我市實際,我們就我市古城保護開發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認真思考,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議將臨清古城保護開發擺上重要戰略位置。原因有四:一是稀缺性。江南古鎮保存較多,在旅遊業發展上雖形成了一定的同質競爭,但仍然遊人如織。而江北特別是山東省古城鎮保存較少,在臨清周邊200公里範圍內只有東昌古城和臨清古城。這種稀缺性是臨清古城發展旅遊的重要資本。二是資源性。臨清擁有極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原生態的黃河故道自然風光,被省旅遊專家稱為“山東省唯一沒有被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三是民生性。臨清古城內雖然格局依舊,但古建損毀嚴重,居住環境較差,為改善民生,亟需進行徹底修繕保護和環境整治。四是機遇性。當前,國家為擴大內需,推出了加快城中村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這些舉措為我們實施古城改造提供了有利時機。基於這四點考慮,建議我市將古城保護開發納入戰略選擇,作為帶動我市文化旅遊業快速發展的突破口,統一認識,集中力量,全力抓緊抓好。

(二)建議加快編制完成古城保護開發規劃和相關旅遊規劃。四地的成功經驗充分證明,高起點、高水平、大手筆的古城鎮保護開發規劃是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取得實效的堅實基礎。當前,我們要抓緊推進古城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爭取儘快組織專家評審,並進入審批程序;同時,抓緊啟動鈔關保護修繕規劃的編制,並做好與國家開展的大運河申遺山東段規劃的銜接;另外,要加快推進黃河故道地質森林公園、銀杏園、百花園、項磚基地、龍山景區等規劃的編制。特別是要加緊研究打通臨清水系,規劃建設形成沿漳衞河堤、北起舍利塔、南至胡家灣水庫的旅遊長廊。對古城規劃要真正體現“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原則,並將山東快書、貢磚燒製技藝、架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餐飲、收藏、古玩、書畫、濟美醬菜、獅貓等具有臨清特色的業態科學導入不同的節點,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同時,依託我市元代古運河、古橋、古街、古樹等資源,打造“小橋、流水、人家”、“憑欄眺望、枕窗聽水”的如詩畫境,令人產生夢迴百年前運河古城的感覺。

(三)建議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體制機制。古鎮保護開發是一項任務重、投入大、風險大的系統工程。四地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古鎮保護開發過程特別是在啟動階段,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要聯袂行動、互為支撐。政府要完成規劃編制、宣傳發動、立項審批等前期準備工作,還要委任精兵強將,投入適當財力啟動項目。同時,主要靠市場運作來籌措資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建議我市:一是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旅遊、文化、建設、發改、財政、水利等部門和相關辦事處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古城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的統一領導;二是成立古城保護開發管委會作為項目責任單位,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推進和管理。三是設立古城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的實施主體,負責項目融資和建設。在投融資渠道上,首先向城市經營要資金。市政府拿出部分經營性土地、國有資產作為古城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並以此和今後的經營性收入為抵押,申請部分銀行貸款。其次與國內外旅遊地產商或大型旅行社合資合作。借鑑桐鄉市烏鎮與中青旅合作的模式,景區建設和經營走對外股份制合作的發展路子,藉助外來先進理念、大的投資、專門的營銷網絡和規範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提高景區的管理、投入和營銷水平;或者引進大的專業管理公司,如北京達沃斯巔峯國智旅遊投資管理公司採取託管、租賃等模式對景區進行管理運營,使景區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第三向上爭取資金。積極爭取國家文物修繕資金,爭取國家、省、市促進旅遊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和資金。四是組建全市統一的旅遊發展公司,統一打造品牌,形成合力,增強競爭力,解決單打獨鬥、勢單力薄、競爭力差的問題。

(四)建議制定較完善的古城保護開發的工作步驟和政策措施。古城保護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立足當前,從長計議。既要有緊迫感,又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穩紮穩打。在工作步驟上,建議,今年年底前,抓緊做好冀家大院、汪家大院的修繕,也就是“點”的工作;明年,在古城規劃確定後,可着重做好一條古街的保護開發,也就是“線”的工作;2012年,可從“面”上推進古城保護開發。當然,如果有大的投資商進駐,明年亦可啟動“面”上的工作。同時,要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如研究制訂古城保護開發拆遷安置補償實施意見、市民自我修繕古民居補貼辦法;制訂切實可行的古城區保護管理實施細則,強化對古街巷、古民居的保護以及對房屋翻建、新建的管理,防止產生新的破壞;研究制訂古城核心保護區經營業態管理辦法,規範商户引進;研究制訂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者有一技之長的民間藝人入區展演、經營的獎勵政策等等。

(五)建議加大對臨清古城和臨清旅遊品牌的宣傳促銷力度。品牌是形象,更是競爭力,發展旅遊業必須實施品牌戰略。今後,我們在抓古城保護開發項目建設、打造精品景區的同時,還要將塑造品牌和旅遊促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明確營銷定位,設計特色鮮明的宣傳口號,如“運河古城、休閒臨清”等等。建議將宣傳促銷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加大投入,想方設法,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宣傳、營銷,爭取把古城保護開發的過程變成宣傳促銷臨清的過程,打造“印象臨清”,聚集人氣。在具體方式上,一是要立足臨清文化旅遊資源,繼續舉辦京劇票友大賽、運河文化美食節、農民文化藝術節、椹果文化採摘節、賞花節等活動,並嘗試舉辦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廟會、商品展銷會等會展活動。二是要將旅遊宣傳促銷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每年拿出適當的專項資金在高端新聞媒體進行有效的宣傳促銷。三是繼續借力營銷,通過加入“齊魯一卡通”、“聊城一卡通”、與中原經濟區成員市開展旅遊協作、藉助旅行社等方式開展營銷。四是借智營銷,通過專業機構的智慧和資源優勢進行宣傳促銷。五是通過參加各種旅遊會議、活動進行宣傳促銷。

標籤: 考察報告 古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pzd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