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關於羅布泊生態考察報告

關於羅布泊生態考察報告

一、羅布泊活動的簡略介紹

關於羅布泊生態考察報告

我於2010年9月11日,參加了由統一綠茶與《南都週刊》共同組辦的羅布泊樓蘭環保探險活動,作為隨團的生態學者,於2010年9月21日結束了羅布泊環保探險考察活動,歷時10天。我們先後乘座越野車經由吐魯番、魯克沁、“迪坎爾”至天山支脈庫魯克塔格山,翻越庫魯克塔格山,沿着原子彈實驗基地,抵達羅布泊三大雅丹羣之一“龍城”雅丹地貌,途徑土垠漢代水陸碼頭遺址、孔雀河下游鐵板河道三角洲古河道、餘純順遇難地、羅布泊湖心標誌點,於羅布泊東岸宿營,再取道進入樓蘭;然後,再繼續穿越羅布泊乾枯湖盆,抵達羅布泊南岸,前往米蘭古城,參觀了古戍堡和佛塔遺址,回到若羌縣城,後至庫爾勒,從天山南部,途徑了中國冰川一號,返回烏魯木齊。

羅布泊,處於崑崙山與天山之間的塔里木盆地,四周山地上所形成的河流,給予羅布泊以鮮活的生命,湖泊就是這樣在盆地的窪處,找其歸宿,而不能遠流海洋,所以塔里木成為全封閉性內陸盆地。發源於周圍高山的內陸河流,每至夏日冰雪消融,匯成一股股奔騰咆哮的急流,傾瀉而下,形成盆地一片片像念珠似的綠洲地帶。漢時西域36國,其實就是一個個小而封閉的綠洲,羅布泊和樓蘭就是這綠洲中的一塊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一般認為,沙漠中的沃土,就是適宜人生存的綠洲,如若有穩定的水源可供植物生長或人類聚集繁衍的地理區域,如果説,天然綠洲是伴隨上新世末至第四紀更新世後青藏高原強烈抬升,致使大面積沙漠的形成和擴張所提供乾旱的氣候條件而出現的。天然綠洲的形成應在晚更新世,距今約十萬年左右。人工綠洲的出現,則與人類活動相適應,大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伴隨着原始澆灌農業而出現的,距今約30XX年。

天山南北地區,約距今三四千年前綠洲農業出現,公元前後塔里木盆地的澆灌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這種農牧結合的綠洲經濟與遊牧經濟相比,相對穩定,但綠洲農業受水資源的制約,不可能連成一片,各綠洲之間大都隔以遼闊的戈壁沙漠,形成各自孤立封閉的社會單位,阻礙了相互之間的聯繫。在絲綢之路沒有暢通之前,綠洲經濟的這種封閉性、孤立同樣不利於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一個和外部世界隔絕的地區,發展速度是不可能迅速的。

早先的古城樓蘭,內外城郭都有着充足的水道流經,是典型的古代綠洲農業社會,在羅布泊和樓蘭文明發展的初期階段,人類的生產力還未能達到控制與征服自然先進程度,當時的人們,對自然還處在一個順其力量,為滿足自我生存需要的發展階段。如若沒有古代絲綢之路從這裏路過,可能,今天的羅布泊仍然是水波盪漾着輕舟,樓蘭城郭中仍舊倒影出綠樹的影子,東西文明相遇的進程改變了這裏的一切,這個古代的農業綠洲,也被融入到東西文明交流的大通道之間,在西漢前後,這個歷史上東西方的商路,各種宗教的傳播之路,重要的軍事要道,過多的人口湧入這個地區,造成了環境重負不可承受之重,生態資源迅速的消耗,一個綠洲農業可能僅僅維持一個本地人口生活需要,但卻遭遇了或承擔了東西方文明相遇歷史責任。可以説,歷史曾經選擇了羅布泊和樓蘭作為東西方文明通道,絕非是偶然的,它屬於陸地大發現一個必經之路,當人們還沒有發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古代絲綢之路就是人類一個重要通道,這羅布泊和樓蘭被歷史選擇的必然,也是它必然遭遇環境重負的根本原因。

二、為什麼選擇羅布泊進行環保考察?

把羅布泊放在一個遠古時代的自然史演變進程歷史去看待,就是從環境史與生態思想角度切入這個話題,因為這個綠洲的消失,這個湖泊的消失,曾經伴隨着諸多文明的消亡。它們都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歷史的發展之中。除去了自然史演變之外,羅布泊的消亡——究竟與人為因素有多大關係?這是我們生態考察主要問題之一。我們在當代生態文明背景下重新思考羅布泊,是想告訴當代的人們,遠在科學技術並未能發展起來的時代,人類過度利用自然環境,過度消耗自然資源,也同樣會帶給整個文明的毀滅與破壞,如歷史上有名的雅瑪文明、吳哥文明,復活節島上的文明,它們如同樓蘭一樣,都在環境被迅速破壞之後,在自然中消亡了。考察羅布泊之後,從環境史與生態思想從中得到了新的啟蒙與教育,生態災難與環境破壞的問題,由來已久,並非僅僅是表現為近、現代工業文明發展與科技進步結果,環境與生態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尤其是當代全球環境危機四伏,從羅布泊的個案研究中,我們可以從中發現相似情景正在重複的發生,人類對環境與生態的改變與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如若按照一般區域性經濟發展需求來看,羅布泊僅僅為樓蘭文明提供自然環境需求資源是非常充足的,它根本不會發生什麼生態災難。但是,由於東西方文明古代絲綢之路從這裏經過,就會給羅布泊和樓蘭帶來致命的環境重負,一個長期封閉的綠洲農業社會,如若沒有被東西方古代絲綢之路經達過,它們可能今天還一直存在那裏,然而,問題在於,羅布泊和樓蘭註定了要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擔當重任,它們註定要在生態環境脆弱歷史上書寫下生態災難的一頁。因為連年戰爭與饑荒,大量的屯田、屯兵、屯墾徹底讓城郭中水道消失了,砍伐了周圍的森林,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成為鹽鹼地,不僅不能供給當地居住者的需求,再也難供給過路的人們。當時的樓蘭要衝,那些提水背糧,送迎使者,負擔沉重,難以應付,其他綠洲城國,供應往來人員的糧食及牲畜飼料亦力不從心,深以為苦。塔里木盆地南緣土地沙漠化問題,遠古以來一直存在,經過魏晉南北朝的長期戰亂,到唐初沙漠南侵,確已造成嚴重危害。而塔里木河上移水系的變動,克里雅河的東移,則是造成樓蘭古城的廢棄,綠洲被沙漠湮沒的主要原因;唐宋以降海上航運發展,終於取代了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三、羅布泊與文明消亡關係

羅布泊的地貌,從星系之外成像看,俗成“地球之耳”,在一萬年之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它們曾經是歐羅巴人遊牧向東方推進一個歷史的見證;大約在四千年前後,這裏,就有着小河墓地文明,它們是遊牧與農耕相結合的文明社會;其後,二千年間,這批歐羅巴人消失了。到了西漢時期,漢唐代文明出現在西域,維持了將近七百年,隨後,也伴隨着歷史動盪與演變,漢唐文明也隨之消失了。這兩次文明的消失,都是以斷裂的方式,突然間的消失了,我們不知在這裏改變了什麼,自然發生什麼樣的災變,但是從環境史與生態思想角度分析,它們都與羅布泊有着關係。有人説,羅布泊是一個遊湖,由於它的遊走與移動,綠洲也隨之改變了方位,文明也就隨着環境變遷而發生着變化。從歷史資料來看,開荒屯田,解決糧食問題,一直困惑羅布泊周圍生存的人們,環繞着湖水而息的遊牧與農耕文明,當人口在相當數量時,是可以維持本地需求,但是,因為西域是一個歷史通道,又是邊關,自然過往的行人必須要在此得到補給,這增加了當地糧食生產壓力,逐漸的導致綠洲在羅布泊水退去、或隨着水系乾涸之後,人們放棄了居住地,遷徙它處,從而使這個地區的文明消亡了。這個結論,僅僅是從已有資料作出了的判斷,但是,我們還是不清楚這兩次文明斷裂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人們只是從猜測的角度發現,樓蘭文明的消亡與羅布泊歷史的變化相關。

四、當代生態危機與羅布泊命運

近代百年以來,中國社會開始選擇了向西方現代社會學習,工業革命進程開始成為影響着羅布泊最後消亡的因素,民國初期,羅布泊還是水澤豐潤,那裏居住着羅布泊人,打魚、放牧或耕種等多種多樣的生活,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和六十年代,原子彈實驗基地開始在這裏建立的時候,在羅布泊湖泊上,還有船可以擺渡。然而,到了七十年代之後,最後一滴水乾涸了,至今,已過去了幾十年,羅布泊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重新被納入了工業發展目標歷史階段,這裏存儲着世界上豐富儲量鉀鹽、鐵礦、錳礦藏,然而,這種礦藏的提取卻需要大量的水,這意味着這種工業必須大量用水來提取工藝,因為塔里木河上下游,居住着六個農墾農場,大量截流取水,民屯與軍墾生產糧食大量用水,已無法滿足這項工程用水;人們必須要將阿爾金山或崑崙山雪水引入乾涸的羅布泊,於是,生活在塔里木河下游若羌已經成為當代又一個樓蘭,正面臨着因為缺水而搬遷危險,若羌縣城危在旦夕,過度開發而導致環境惡化,生態災難不斷髮生歷史悲劇又一次將重新上演。這就是説,在羅布泊死亡之後,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仍舊不放過羅布泊,並對其進行最後浩劫,這恰好表達了人們對羅布泊征服之後,又一次對它進行摧殘和生態毀滅的災難真正原因。上個世紀六十年至七十年代,天山南北大規模的農田開發,這也是綠洲致命死亡的原因。接着,中國又開始在羅布泊進行原子彈實驗,最後殘存的一滴水也從此不見了。核爆炸產生的蘑菇雲和降落在該地區的核輻射塵埃落滿在了羅布泊,可能給羅布泊以致命的一擊!核問題給人們的教訓是:隨着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力較之過去已經無與倫比地增大了,因此人類在進行任何大規模活動前,都必須充分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及環境的承受力。

五、中國當代樓蘭悲劇即將在若羌發生

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導致了羅布泊消亡,如今這個歷史的悲劇還在若羌縣城重新上演,如若我們先輩們曾經放棄了樓蘭,那麼,是否意味着我們也要放棄若羌縣城呢?六萬多人的若羌縣城,有二個江蘇面積之大,如果目前維持着種植紅棗,還可以防風和固沙,堅守一段時間,如若真的上了鉀鹽項目之後,大量的從阿爾金山、崑崙山取水,或截留塔里木河,那麼,意味着不久的將來,若羌就會面臨着當年樓蘭局面,缺水是一個城市文明消亡的關鍵,學會放棄,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但是,當我們前往若羌時,看到或聽到的都是對鉀鹽項目寄予厚望,誰也不會因為歷史上曾經有過生態樓蘭悲劇發生而放棄眼前利益,人類中心主義主宰着人們對物質財富貪婪與佔有野心,不會讓已經死亡的羅布泊安息,或者讓它進入到修養生息階段,自我恢復與調整階段。其實,我們應該留下這片荒野,留下這片死亡之海,它們作為人類干預自然平衡,過度的消耗了自然資源一個歷史的見證。

六、羅布泊需要長期的修養生息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羅布泊這個“地球之耳”徹底失聰了,誰也能判斷,這個地區是否還能有生機?誰也不知道未來的幾千年,人們將如何對待羅布泊,如果説現代工業徹底結束了羅布泊的生命,那麼,處在工業革命進程中國文明選擇,如何能給未來的羅布泊新的生命呢?不論是調水方案,還是繼續作為試驗基地方案,或是特殊旅遊和探險,都不能讓羅布泊安寧,在浮躁的社會與文化面前,羅布泊的死亡就成為一個博物館,它在那裏展示着自己,至今人們還在不斷開發着羅布泊死亡之後的價值。

小河墓地文明,樓蘭文明,都是因為缺少水,失去了天然的綠洲,如今羅布泊徹底地乾涸了,死亡了,面對着一個缺水的若羌縣城,它即將成為中國第二個樓蘭,為什麼不能讓一個死去的湖泊進行自然修復呢?為什麼還要以人類利益為目的去繼續挖掘它僅有礦藏呢?羅布泊有着鐵礦,錳礦和鉀鹽礦藏,那些維持着羅布泊天然水系地區與山脈,如若過度使用其水源,那麼這個地區的放棄與毀滅就在眼前,人們是否可以暫且放棄現實利益而選擇讓羅布泊長期修養生息,這是一個生態平衡問題,也是檢驗當代人們生態行為標準,我們不能夠讓第二個樓蘭生態悲劇,在我們這一代發生,我們可以用生態中心主義與環境倫理或道德,相應的處置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去解決人的利益衝突與自然生態平衡問題;我想,這才是我們這一次羅布泊生態考察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七、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

一個死亡的湖泊軀體,如今卻是漫漫黃沙滾滾來,極度貧瘠與寸草不生的鹽鹼地貌,成為今天人們記憶中最鮮明形象,昔日的城市早已化為歷史風煙,早年的綠洲完全不見蹤影,當年的湖泊完全乾涸。這個歷史文明的悲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在重新詮釋這一個環境與文化消失的故事,我們好像感受到今天的許多地區與湖泊面臨着同樣命運,我們也從中獲得許多新的啟示,在水資源缺乏的今天,人們重新提起羅布泊的故事,以及樓蘭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悲劇。可以説,這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因環境變遷而毀滅了一個國家的故事,因水源斷絕而關閉的一個大的歷史通道幻滅的情景,因不適宜人類居住而撤離的綠洲,將成為人與環境之間上演的悲劇之一,

可能更多的人們是帶着悲劇心情來到這裏,重新探尋羅布泊消亡的歷史悲劇是如何發生的。關於羅布泊與樓蘭的故事,如何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如何詮釋這個歷史上曾經輝煌過文明歷史,這個故事,對現實最具有説服力原因在於,一個曾經是經濟非常繁榮與著名的通商重鎮樓蘭,一個古代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一個曾經東西文明曾經在這裏交匯的樓蘭古國,因為水資源的斷流與乾涸,徹底地變為一片廢墟。

可能因為歷史上曾經有過小河墓地文明消亡,有過樓蘭文明消亡,那麼,今天還會可能發生若羌的消亡。一個巨大的湖泊,曾經造就有輝煌的文明,一片綠洲曾經創造了不同文化。如今,難道真的要在環境自然史的斷裂中,由於人為造成的環境惡化而毀滅與消亡嗎?我們不希望第三次文明的斷裂,發生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環境史與生態思想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對羅布泊負有責任與義務,這是一次生態新啟蒙,也是一次生態覺醒!必須從歷史的進程中去把握當下情景,其實,一個羅布泊也折射出整個中國現代社會環境危機的問題,人們應該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會學把自然作為一個整體去把握,人們生存於地球的同時,也在創造着這個共同體繁榮,但是,其先覺條件是,我們不能夠因為自身的利益而改變與毀滅自然本身,人們必須學會從自然角度去審視未來,這可能是我們這次羅布泊之旅,應該達到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60l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