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課題工作報告

課題工作報告

以下提供一篇工作報告給大家參考!

課題工作報告

本課題研究週期三年(XX年11月 — XX年12月),分前期準備、課題立項、實施研究、中期評估、深化總結五個階段進行。目前課題研究完成了前期準備、課題立項和部分子課題實施研究工作,正進入課題中期評估階段,現將前一階段的研究工作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1.宏觀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素養已成為廣大國民素質的重要方面。時代要求中學生不僅有強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品德,還應該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雖然已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教育口號,但我國國民的科學素養仍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況,且已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際競爭力提高的嚴重滯後因素。

2.中觀

中學階段是培養科學素養的最佳時期,雖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開展,但學生仍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學習方式單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在課程改革進入再出發時期,我們的教育也應該再思考,重拾“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並研究如何使學生具有“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顯得十分必要。

3.微觀

我校是世界著名核物理學家吳健雄教授的母校,我們確定“明德尚才、與時俱進,為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辦學理念,把吳健雄的“愛國奉獻精神和科學創新精神”作為學校的辦學精神。學校有深厚的歷史底藴和得天獨厚的偉人文化和科學氛圍。然而,根據課題組對我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發現我校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水平與學校的辦學精神和目標存在很大的差距,獲取科學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存在很大的偏差;學生缺少相對穩定的學習習慣、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鍥而不捨的學習品質,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等。

(二)研究目標和主要內容

1.研究目標

我們試圖通過該課題研究,包括對“吳健雄精神的本體研究、機器人教育活動、德育主題教育和學科教學策略”的研究,探索和構建一個整合的模式,着力培養我校學生的科學素養,包括“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感,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善於觀察,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動手實踐、大膽創新的科學意識和創造能力”等。具體目標為:

1)通過對吳健雄精神的本體研究,創設濃重的精神文化氛圍,使全校學生對吳健雄的精神內核,特別是吳健雄“科學創新精神”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瞭解,以精神塑造學生,讓吳健雄精神走進每一個班級,進入每一個學生的內心。

2)通過對德育主題教育的研究,使全校學生養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感、穩定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鍥而不捨的學習品質。

3)通過學科教學策略的研究,使更多學生形成科學創新的意識,掌握觀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為他們的持續穩定發展打好基礎。

4)通過對機器人教育的研究,使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參與機器人搭建和編程等動手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創造力。

2.研究內容

為達到上述目標,課題組努力探索和構建一個以精神文化為引領、整合“德育、教學、機器人課外活動”於一體的模式,有效促進學生從“科學情感態度----科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科學創新能力”的循序漸進的發展,使全校學生在吳健雄精神的啟迪下,以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意識為基礎,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自我管理和動手實踐,從而培養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和思考、實踐、創新的動手能力,促進我校更多學生健康、穩步、良好發展。所以,我們設立如下5個子課題:

1)《我校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現狀研究》

2)《對吳健雄精神的本體研究》

3)《德育主題教育培養學生科學情感、態度的研究》

4)《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創新意識的策略研究》

5)《開展機器人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進程

(一)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XX年3月 —11月)

1.對學校已有課題的研究

課題組通過查閲、梳理材料,對學校“xx、十五”期間的所有課題進行摸底調查,把握學校總體課題研究走向;理性分析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充分挖掘學校資源優勢,準確定位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方向,找準突破口。經校行政會議商討,邀請教科研資深教師論證,確定學校“xx”課題的研究方向。課題組着手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初稿。

2.教師科研能力現狀調查

課題組通過對學校一線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瞭解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情況,寫出調查報告,尋找適合教師教科研工作實際、迎合教師不同發展需求、構建學校教科研網絡的切入口,初步確定各子課題研究內容。

3.學生學習現狀調查

課題組通過對xx、xx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我校學生 “對吳健雄精神的熟悉程度”和“科學情感態度和創新意識”兩方面情況,分析、研究調查結果,完成“我校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研究報告,確定課題主要解決的問題和研究目標。

(二)課題研究的申報和開題工作(XX年11月 — XX年3月)

1.課題研究方案撰寫、申報工作

課題組通過研究創新教育文獻、學習理論、查閲資料,瞭解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尋找課題研究的支撐性理論,明確目前的宏觀形勢和中觀教育背景,修改課題研究方案。邀請市教科研專家對課題方案進行初步論證,課題組再次修改,準備申報。

自XX年9月被立項為蘇州市滾動課題起,課題組正式成立,由5個一級子課題和11個二級子課題組成,分別對《我校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現狀研究》、《對吳健雄精神的本體研究》、《德育主題教育培養學生科學情感、態度的研究》、《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創新意識的策略研究》和《開展機器人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研究》進行研究,學校由此形成了“組組有課題、人人都參與”的綠蔭場式的教科研局面,教科研工作呈鬱鬱葱葱之勢。

2.開題論證會

XX年11月6日,學校邀請太倉市教育局尤培亞副局長、教培研中心苗長廣主任、顧永豐副主任、嚴乃超老師以及兄弟學校教科室主任等領導專家進行開題論證,後課題組根據專家論證意見和建議,對課題方案再調整、修改,並申報省教科院,XX年3月,課題被立項為省教育科學規劃“xx”XX年課題。緊接着,各子課題確定組長和成員,完成子課題研究方案,落實具體研究任務,啟動課題研究。

(三)實施研究工作(XX年3月 — XX年12月)

(主要研究內容、策略方法)

1.開展子課題1《我校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現狀研究》的工作

子課題組運用調查問卷法,從學生對“吳健雄精神的熟悉程度”和學生的“科學情感態度和創新意識”兩個方面,針對學校xx、xx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我校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現狀,完成研究報告。

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實踐,XX年10月課題組對學生進行中期問卷調查,分析xx級學生在研究前、後的科學素養變化情況,同時瞭解xx級新高一學生入學時的學習狀況和科學素養的基本情況,探索、調整部分研究內容,逐漸轉移研究重點,着手研究適合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機器人教育實踐。

2.開展子課題2《對吳健雄精神的本體研究》的工作

子課題組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吳健雄精神的本體開展研究。首先課題組老師搜索文獻、查找資料,充分挖掘、歸類整理吳健雄人文資源。再組織、指導高一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吳健雄科學創新精神”內涵實質,督促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吳博士,把“吳健雄精神”落實在具體的行為上,將內隱的精神以“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端正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外顯出來。

3.開展子課題3《德育主題教育培養學生科學情感、態度的研究》的工作

子課題堅持用行動研究,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科學情感、態度的研究。

1)利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會,定期組織班主任學習教育管理理論和經驗,組織班主任基本功比賽,包括①理論知識筆試;②教育案例評比;③演講比賽;④主題班會方案設計,通過學習、交流、實踐,增強了班主任的改革創新意識和工作能力,促進主題教育的有效開展。

2)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凸現吳健雄精神。課題組充分利用吳健雄形象、精神和品德這一人文資源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激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在以吳健雄人文資源為背景德育教育氛圍的薰陶下,學生獲得了主動和諧的發展。

3)以吳健雄精神為引領,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課題組在吳健雄精神引領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吳健雄的人文和科學創新精神,感受偉人的文化薰陶和精神的力量,使每位學生在參與中提高認識,在活動中得到教育,在體驗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科學情感態度。

4.開展子課題4《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創新意識的策略研究》的工作

子課題組主要採取理論學習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針對自己學科特點,結合總課題具體安排,擴大研究羣體,組織全體教師通過“學習 — 感悟 — 設計 — 實踐 — 反思 — 改進 — 總結”的研究方式,開展“生本教育實驗”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和探索,研究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科學知識、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科學方法、在動手實踐中運用科學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具體研究工作:

1)專家引領,理念決定方向

課題組在學校大力支持下,分別邀請原山西省教科所所長楊進發先生,生本教育創始人、華南師範大學教授郭思樂和江蘇省丹陽六中朱萬喜校長、荊志強主任來校做報告。課題組老師既享受了前沿的教育理論又得到了一線的實踐培訓,引起了對課題的深入思考,找到了研究的抓手----“生本教育”,更加明確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的方向。

2)自我研習,意識決定行動

XX年秋季以來,學校每月一次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經驗的文章、著作以及國家最新政策法規,並撰寫學習心得。先後派13位教師赴廣州學習考察,多次組織全校性的教師心得交流,共21位教師做了主題發言。課題組老師更是時刻把握教育動向,緊跟素質教育步伐,使不斷更新的理念內化為自覺的意識。

3)同伴互助,沙龍催生感悟

學校分別於XX年7月12日、11月27日、XX年1月31日舉行了三次主題沙龍活動。老師們圍繞“我幫你學”的主題,從“前置性學習任務設計、小組建設、生本課堂組織管理”等方面,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交流了對生本理念的深刻體會和課堂實踐的成功做法。課題組老師一致認為,在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和五嚴規定的大背景下,在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新形勢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等科學素養,生本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抓手,是真正解放學生學習力、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教育。通過沙龍,老師對生本教育有着獨到的理解,而且以主人翁的態度對課題進行了全面、到位、深刻的思考,同伴互助使老師更會學習、會理解、會思考。

4)課堂磨練,實踐促進提高

自課題實施研究以來,課題組始終紮根課堂,開展了三次課題研討課、四次生本課堂教學展示和多次生本課堂教學調研活動。反覆的課堂磨練,課題組老師堅持嘗試“先學後教”模式,不斷摸索如何有效、因材設計“前置性作業”;深入思考,有序、因才管理小組學習;科學合理組織學生討論,努力改進學生課堂展示效果;研究有機、因勢評價激勵學生等。“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不教而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前置性作業--小組討論--課堂展示”課堂教學流程已初步構建。學生學習狀態良好,積極投入,敢於發言,善於思辯。生本教育成為我們課題研究的有力後盾。

5)課後總結,反思形成思想

課題組每開展一次研討課,在集體聽課後進行研究總結,以小組集體的智慧,對研討課進行深度剖析,梳理出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有益嘗試,分析出潛在的有待改進拓展亮點,挖掘出下階段的重點突破之處。通過常態開展反思性教學研討,課題組在總結中突出反思,在碰撞中形成思想,以思想指導行動,以行動驗證思想。

4.開展子課題5《開展機器人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研究》的工作

子課題組採取問卷調查和跟蹤隨訪,對典型個案進行系統觀察與剖析,瞭解學生學習機器人後的感受,研究分析機器人教育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還進行理論指導下的行動研究,認真上好機器人課,組織機器人第二課堂活動。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探索機器人活動的實施途徑,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和應用有機地統一,研究如何通過機器人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並不斷總結經驗,撰寫個案。

三、課題研究初步成效

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通過“學習 — 感悟 — 設計 — 實踐 — 反思 — 改進 — 總結”的研究方式,教師經歷了思想的洗禮和實踐的檢閲,從對課題方案的感性認識到對研究過程的理性思考,老師們都能侃侃而談----個個“拉得出”,從有意識地將理念落實在行動,到實現課堂教學改革常態化,很多老師駕輕就熟----人人“打得響”。生本課堂的實戰演練,使學生的觀念逐步轉變,思想趨於成熟,分析思考漸顯深刻,自我學習逐漸自覺、自悟。生本,把教師、學生與學校緊緊連在一起;課題研究,生本實驗,使學校目睹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師生的隱性成長,充實着自己的生命,豐富着學校的內涵。

學生層面

(一)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狀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課題組通過觀察、座談、調查發現,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狀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表現在:

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明顯改善,學習指向更加明確;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他們在對待平時的家庭作業時,能堅持獨立思考按時完成。在遇到不會解答的難題時,基本不放棄,而是多角度思考。

學生基本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一些陳述性知識時,他們能遵循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規律,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考慮用恰當的、適合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一些程序性知識或帶有挑戰性的內容時,學生會藉助課本和參考書提出假設並解答,在解答後會重新檢查,並試着總結解題辦法。這些都説明我們的學生開始學會獨立思維,自主學習,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機器人小組屢獲佳績

課題組通過開展機器人教育,加強對課堂教學、興趣小組活動和機器人比賽等的研究,學校機器人小組屢屢獲獎。

xx年4月,在江蘇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協會、省知識產權局、省青少年科技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江蘇省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常青藤”杯機器人大賽中,我校獲得團體亞軍,我校學生獲fll工程挑戰賽、機器人滅火比賽、機器人踢足球比賽和常規比賽四個項目一等獎。xx年7月,我校參加了由蘇州市人民政府和國際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XX蘇州國際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賽,在robocup青少組搜救比賽中,我校獲得了中學組搜救比賽獨立隊亞軍和聯隊亞軍。xx年12月,我校在江蘇省第xx屆青少年科技模型競賽第一屆科普機器人大賽中,獲滅火接力團體冠軍。

xx年4月,在江蘇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協會、省知識產權局、省青少年科技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江蘇省第二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獅山”杯機器人大賽中,我校獲得機器人滅火比賽、機器人踢足球比賽項目一等獎。XX年12月,我校在江蘇省第xx屆青少年科技模型競賽第二屆科普機器人大賽中,獲滅火接力團體冠軍、個人冠軍。XX年12月,我校參加了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和robocup中國委員會、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XX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第一分區賽”,獲得雙足競步機器人比賽中學組狹窄足印和交叉足印兩個項目的冠軍。

學校層面

(一)學校科研在傳承中發展

獨有的吳健雄人文資源及其深遠的輻射作用,逐漸形成了學校獨特的辦學優勢和傳統。課題組堅持繼承傳統,依託資源,創新發展,正在形成以主打課題為線,以生本教育實驗為抓手,以德育、教學和科技特色為整合的學校科研網絡,營造了濃厚的課題研究氛圍。

(二)課堂教學改革在發展中提升

學校始終堅持研修、實踐、感悟齊步走,課題、課堂、課程相融合,實現科研、教學、管理共發展。課題組在生本教育理念引領下,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改革教學方式為途徑,實現了課堂教學改革不斷髮展提升。課堂由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轉變為學生陳述知識要點、講解解題過程、總結做題思路。教師努力做到“不見自我”,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學習的主體----“學生”。教學環節上,學生經歷了領受、領悟和提升三階段。教師準備的前置性作業(學案)----有質,能抓住學科最本質最根本的內容,巧妙設計跟蹤訓練和變式練習,舉一反三,方便學生領受;適量,在不影響其他功課的前提下,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又無需很刻意地完成,有利常態化實施生本課堂教學。課堂上,學生看書閲讀時認真仔細,小組討論時積極發言,交流展示時落落大方,整個課堂,學生顯得自覺、自然、自在。

(三)教師隊伍在提升中優化

課題組根據學校師資隊伍具體情況,通過問卷調查、座談和觀察等,深入瞭解大部分教師的發展需求,採用教師主動成長、課題推動發展、科研孕育人才的教師發展策略,成長了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推出了一批在教育、教學、科研方面都有所成績的典型教師和羣體。特別是實施生本教育實驗以來,教師基本把“理論學習、課堂實踐、總結反思、研修提升”成為一種生命自覺,科學理論素養迅速提高。因為有了生本教育實驗這一抓手,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的熱情比以前有明顯提高。教師會觀察思考、會分析研究,在XXx年“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微型課題申報中,我校共立項10個課題,列太倉前位。近三年,教師在市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和獲獎比率顯著提高,由XX年教師人均發表、獲獎論文篇數0.43篇提高到XX年的0.98篇,兩年增長了1.3倍。

課題組繼續借助學校生本教育實驗的推進,圍繞“生本管理、生本課堂、生本服務”三個層面,更好營造教師成長的立體環境,有力促進所有教師“教學、管理、研究能力”不同程度提高,學習型、研究型團隊逐步形成,積極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的穩步持續發展。

(四)科技教育特色在優化中凸顯

學校的科技教育,尤其是機器人教育已經聞名省內外,走出國門,形成特色。通過課題研究,以科普宣傳週活動、機器人活動、青少年科技模型活動、天文觀測活動等常規活動,進一步弘揚吳健雄科學創新精神,把吳健雄人文資源的開發和科學創新精神的培養滲透到科技教育中,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由蘇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科技教育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到XX年度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活動 “五星級”先進集體,學校品牌得到鞏固,學校科技教育特色進一步凸現。

四、課題研究差距

反覆思考研究思路,認真分析課題運作環節,全面總結經驗教訓,課題組發現有來自課題方案的、研究者自身的以及來自學生等方面的不足與差距,現主要剖析自我,得到點滴感悟,以待今後改進。

1.弄明白研究主要內容和目標是前提

課題組老師一定要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潛心思考研究現狀,認真尋找解決對策,科學合理提出研究目標,克服急於冒進和研究表面化、形式化。

2.理清楚操作思路是保障

必須用系統論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理清研究內容的邏輯順序,有主次重點地形成操作思路和研究藍本,保障各項工作的紮實有序開展,提高課題研究的效益。

3.深挖掘課題活動是策略

必須在科學理論的支撐下,緊密圍繞研究內容,精心組織策劃課題活動,充分體現課題研究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功能和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價值和意義,有機將研修、教學、管理整合起來,發揮系統結構的功能,收到 “四兩撥千斤”的實效。

4.提煉研究成果是關鍵

厚積薄發是課題研究的重要策略,課題組要重視每一個研究活動的實施、每一個微小成果的積累、每一位教師成功的積澱,以豐厚課題研究的成果。但是,有概括才有遷移,高度提煉研究成果是延伸課題意義的關鍵,課題組要提高自身的提煉概括能力,從堆砌的成果中,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揭示出成果背後的規律性的內容,真正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標籤: 課題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rrq3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