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通用25篇)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通用25篇)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

我最近非常榮幸參加了國小語文遠程研修活動,6節課下來,我對6位老師的授課情況的整體印象是:異彩紛呈,各有千秋。現將自己的感受總結如下: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通用25篇)

一、課前感情交流充分,做到師生心貼心。多數老師注重課前的交流,以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活躍氣氛。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調節了一下學生心裏的緊張氣氛。

二、教態和藹可親,及時鼓勵有信心。首先,無論是男老師還是女老師,讓聽課的老師覺得他們不是面對着一羣學生,而是他們的朋友或孩子,談話或問問題,都是面對面的形式,感覺很自然、隨便。多數老師採用親切地謂,讓孩子們一聽就感覺到親呢,立刻喜歡上了這個老師。另外,老師們及時的鼓勵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幫孩子們樹立了學習信心。

三、教學環節緊湊,環環相扣吸人心。基本上每節課都做到了環節銜接的自然醒目,如行雲流水,一點也不硬,教學過程中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聽課老師覺得輕鬆、不生硬,沒有累得感覺。真正做到了順學指導。

四、以讀代講練語感,細節教學是關鍵。在課堂上,語文老師自身就帶有了課堂中應有的感情,在教學中,拿出重點段落,讓學生自讀、齊讀、帶感情讀、教師範讀、教師引讀等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語感,從而體會課文的真正意境和內涵,使教學達到了高潮,使學生情緒激昂,情真意切!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以及分析,研修讓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孤陋寡聞,意識到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遠程教育研修也激發了我對教育事業更加真實的愛戀。為我們一線教師的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裏我們可以暢所欲言,解惑釋疑。參加本次國小語文遠程培訓,有幸聆聽各位名師講課,我感慨頗深,受益匪淺。在這段學習生活中,我每天累並快樂着……因為,我收穫了知識,更收穫了友情。通過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個人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在這次觀課的過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深鑽文本,努力提升自己。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2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對國中歷史課程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歸結起來,就是要通過歷史課程的開展,瞭解學生的生存現狀,提高他們的生存智慧,幫助他們更好地探索未來。基於此,國中歷史課程改革應準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課程基本理念,認真組織教學活動,讓每一次教學行為都能獲得最佳的效果。然而,在國中歷史課程教學實踐中,卻存在着一些與課程改革理念不一致的地方,本文對此略作盤點與分析,以求教於同行。

一、關於歷史學科特點的認識誤區與對策

對一門學科進行準確、全面的認識是開展這門學科教學的前提與基礎。對一門學科進行認識,除了要明確該學科的學習目標、內容和要求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這門學科的基本特點。只有通過對學科特點的分析把握,才能更好地總結出學科教與學的規律,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歷史學科的特點,廣大教師雖有一些認識,但認識仍是不充分的,甚至存在着一些誤區。主要體現在:

第一,對“歷史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這一學科特點的認識不充分。很多教師認識到歷史學科的主觀性,但在教學中卻只關注它的客觀性,而跳不出教材的內容框架進行教學。

第二,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彰顯“歷史學科具有探究推理性”這一基本特點。這一學科特點決定了對學生進行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歷史教學的核心,但很多教師僅僅只是要求學生重視聽課、記憶、做筆記、練習等環節。

第三,歷史結論的豐富性在教學活動中難以得到彰顯。歷史學科這一特點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對結論的討論應該是靈活的而不是死板的,提供的教學史料應是多樣的而不是單一的。

對歷史學科的認識誤區,從根本上來説是因為教師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科的主客觀統一性。歷史學科的主客觀統一性決定了歷史課堂必須採用探究式教學,讓歷史課堂教學也能做到主客觀的統一。從教師層面上來説,教師應在遵循歷史客觀性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通過激發學生的主觀想象力,讓學生開展合理的假設,並引導學生對史料進行探究,讓學生進入具體的歷史情境之中。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歷史人物或事件是如何影響現代社會的,使學生形成與自己實際年齡相符的歷史發展觀,對歷史問題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個人的歷史思維。從學生層面上來説,如果學習歷史還停留在死記硬背上,那麼將無法認識到歷史的真諦,也無法激起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興趣。歷史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能對歷史問題進行解釋,並能從中獲得對現實選擇有參考借鑑作用的知識。凡此種種,均離不開師生們在歷史課堂上的主動探究。

二、關於歷史教材使用的認識誤區與對策

新課改中所使用的國中歷史教材,創新構建了符合國中生素質能力培養需要的知識體系,代表着一種創新的理念和實踐方法。但在很多教師的理念中,傳統教材觀還根深蒂固,他們在教學中基本上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具體體現在:將教材內容等同於教學內容;教學的知識點完全由課本來確定;教材重點就是教學重點;學生只學習課本知識;如果沒有教材,教師就不懂教什麼、如何教;教師傳導給學生的歷史都是教科書中的定論、共識內容;等等。傳統的“教教材”觀念之所以未能扭轉,究其根源還在於教師對歷史學科特點的認識不到位。

要扭轉傳統的“教教材”的觀念,需要更加理性地審視歷史教材。教師在這過程中必須做到認真品味歷史教材和靈活運用歷史教材。做到認真品味歷史教材,就要充分認識到歷史教材中的史實帶有選擇性。史家、編寫者在專著、課本上呈現的是一種選擇,這並不意味着歷史是相對的、騙人的,選擇的東西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因而,教師在利用教材時要特別注意挖掘教材文本中所隱藏的資源。歷史教材的選擇性也正是歷史學科的魅力所在,它能為學生通過教材去挖掘歷史資源創造很多可能。所謂靈活運用歷史教材,就是通過“還原、整合、開發、挖掘”的方式對教材內容加以靈活運用。“還原”即對於一些抽象的、理解難度較大的歷史概念或現象,使用適當的視覺材料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提供歷史數據或歷史遺址遺蹟遺物照片等;“整合”即運用多種手段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補充和開發,從而完善和拓展歷史教學內容體系;“開發”即加強學科間資源的交叉,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如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地理知識,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理解知識;“挖掘”即充分挖掘教材含藴,鍛鍊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關於歷史課程理念與教學模式的認識誤區與對策

本次課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課程理念,指出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要以開放型的新課程觀來建構現代化課程體系,用民主化思路來建構新型師生關係,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在教學模式上,強調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體現“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然而,在現實中,新的課程理念與教學模式還很難徹底地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傳統課程觀與固化的教學模式還根深蒂固。具體表現在:習慣於將課程等同於學科,學科就是知識;教學就是用簡單説教的方式機械地傳遞知識的過程;畸形的口號式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教育充斥着歷史課堂;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接受學習是學生生存的基本途徑;學生學習歷史通常就是做筆記、強化記憶,忽視了學生應該通過探索、發現和研究來獲得歷史知識。傳統的課程觀實質上否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不用説學生的參與和自主探究學習,這是由教師缺乏新課程理念造成的。

在國中歷史教學中要體現新課程理念,必須正確認識到課程改革中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的新變化,要能全面把握課程理念的各個要素,促使歷史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首先,要準確地定位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傳統意義上,教師被視為課堂知識的傳授者、管理者,是居高臨下的“神仙”。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就使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具體地説,在新課程中,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課堂的組織者與促進者,由教學管理者轉化為知識的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的“神仙”轉化為平等的合作者。

其次,要突出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應被視為教學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再次,要把學生學習經驗的獲得作為歷史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獲得積極而有價值的學習經驗,這能為學生日後的發展與成長提供幫助。因而,要把理解歷史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所謂歷史理解,是指能根據所獲得的信息合理建構自我認知,把握信息藴含的意義。例如講解“民主是什麼?”時,可從以下教學思路進行歷史理解教學:

1、下定義:民主是一種政府組織形式。

2、解釋:民主政府是如何運轉的?

3、比較:將民主政府與專制(集權)政府進行比較。

4、下結論:對民主政府與專制政府之間的差異做總結。

5、應用:將民主概念運用到某政府中,分析該政府的優點。

6、總結:根據數據、信息概括民主政府的特點。

7、拓展:用學生身邊的例子,拓展民主概念。

最後,要把歷史課程當成是一門生成性課程,要從動態的視角來看歷史課程。對於作為生成性課程,歷史課程的開發與教學要突破對專家學者權威的依賴,要重視學生與學習環境、課程教師、學習夥伴之間的互動。教師和學生都應被視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他們既是課程的傳遞者與吸收者,同時又是課程的建構者與創造者。

四、關於歷史教學方法改革的認識誤區與對策

教學方法改革是推動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就如何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其指出:歷史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要拓寬教學活動的途徑,充分開展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讓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鼓勵教師多開展諸如歷史辯論會、故事會、講座、社會調查、參觀採訪等形式的課內外活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愈發顯得重要,甚至在一些學校直接規定了在課堂上要留出多少時間安排學生活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的確能有效地提升歷史教學效率,但是,當前許多歷史課堂上學生活動形式化、表象化的現象突出,即活動的組織開展缺乏正確的目標引領(如果有,也僅是以知識點識記為目標),這顯然有悖於活動開展要有助於推動學生髮展、經驗獲得這一初衷。

要在歷史課堂中有效開展學生活動,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即開展的學生活動,必須有利於全面落實教學目標,而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將活動的內容、形式都緊扣歷史課程的三大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進行活動設計才能達到學生素質培養的要求。

二是在歷史課堂上,活動要緊緊地圍繞拓展學生思維去進行,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從而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歷史認識。歷史課堂中的學生活動要呈現出特定情境中的歷史細節,營造恰當的歷史感,從而讓學生更客觀地從歷史情境中去看待與評價歷史;活動中史料的提供要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結論的形成要建立在史料研究的基礎上,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

總之,課程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糾正課改認識中的誤區,制定出有助於課程改革目標實現的措施,努力使課程改革的實施不再出現偏差,從而推進國中歷史課程改革深入開展。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3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課標對不同學段的估算教學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落實估算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應實實在在,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從行動上研究起來,從方法上指導起來,從意識上培養起來。

尊重學生的發現,引導其“再創造”。當我看見吳老師親切、自然的和孩子們互動時,我心為之一顫。吳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現,她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獲取知識,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數學,她從不輕易地去否定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也不強迫學生去認同。這一點,是我最難學會的。在觀看視頻的間隙,我留意到了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的數學教師,總是把一些概念、規律納入‘待解決的問題’情境之中,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引導他們自己去‘再創造’。”

允許學生説出自己的語言,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探索新知創造了條件。吳正憲老師的課具有鮮明的特徵: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每種估算方法的理解,給這種估算的方法取個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捨五入估…。增強了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的興趣。她的課堂充分體現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圍繞如何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精心組織教學素材,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巧妙預設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吳正憲老師非常瞭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在她的課上有疑問,有讚許,有笑聲,整個課堂都充滿了寬鬆的學習氛圍。全體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通過交流、發現、辨析、整合,終於獲得了共識。值得一提的是,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了傾聽、接納與評析,這對完善學生的人格,意義是深遠的。

從這些細節處,可以看出吳老師治學的嚴謹,對待教學的細緻、對待學生個例的特別關注,都能顯示出名師的大智慧。而加想起自己在課堂上常常會忽略這些細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雖然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一點認識,每節課還在盡力去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但還是總以傳授知識為主,對學生的發展關注還是不夠。課堂上不能顯現出這種大氣。吳老師這種“大氣”的數學,才是一種“發展孩子”的數學。

我想在今後的要工作要善於積極地學習、思考,更善於從他人身上汲取優點和經驗,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通過不斷地反覆的實踐、反思、學習、探討逐漸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最後達到了“心中裝着大數學,才能上出大課堂”的最高境界。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4

通過一整天的時間,我主要聆聽了硃紅甫國小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執教的幾節精彩紛呈的課。這次聽課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會詩,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範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並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馳騁想象,引領學生翱翔於古詩詞的天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想象的大門被打開,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本,説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們沈錫雲校長所執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讓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作者王維會看到些什麼景象使他特別想家?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的時候,家鄉的兄弟們會對遠方的王維説些什麼……從而啟發孩子們的想象,進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以及家鄉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營造意境,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

以硃紅甫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為例,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精美簡約的課件,詩意的解讀,豐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媪的幸福,在體會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創設情境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薰陶,得到情感的啟迪,自然而然就對古詩詞感興趣。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劉永霞老師所執教的《觀書有感》,她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即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美麗方塘。通過寫的過程,教師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拋出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五、文字遷移,詩詞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們在品詩誦美的同時,着眼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如劉永霞老師在課堂結束之餘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這就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彷彿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於學習古詩,樂於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像是這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5

xx年秋季師德遠程研修培訓即將結束了,在這次學習中,我受益匪淺,通過“觀看視頻案例分析和主講教師視頻講課,閲讀主講教師講稿和推薦的相關文章,參與在線研討和交流,完成提交作業,完成並提交學習總結”的過程,使我在思想上有了一個極大的飛躍,更讓我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怎樣結合教學實踐來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師德的核心內容就是教師的“責任”和“愛”,這也是教師這一職業與其他職業的不同之處。我深刻體會到師德的重要性: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終身學習,這簡單的幾個字,每做一步都確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符合這幾點,這樣才不辜負社會各界對我們的尊重與愛戴。

我對師德的理解和感受:

我把師德概括為“三愛”與“三責任感”。其中“三愛”包括:愛祖國、愛崗位、愛學生。而 “三責任”則由: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三者來體現。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缺少不了“三愛”。教師的道德貴在於誠。我覺得優秀的教師並非是他的教學非常出色,他所教的學生成績突出,而要誠心誠意地對待學生,對待自己這份“事業”。愛能讓學生看到希望,這樣他們才能勇敢地、大踏步地走向前方。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也缺少不了“三責任”。孔子云:“其身正,勿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勿從。”因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光榮的,有人把我們比喻為“春蟬、紅燭”,那是對我們的無比尊重啊!我們當然要對他們負起責來,這樣才讀一得起我們自己的良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覺得可以把“匹夫”換成“教師”來鞭策自己。

我的師德目標:

我覺得履行師德最好的反饋不是口口聲聲地説一大堆,而是切合實際的行動起來,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日益規範起來,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一名優秀的師德標兵。

1、堅定信念,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

對我而言,加入教師隊伍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通過研修學習,更堅定了我的決心和信心。當然,肩上所背的最神聖的職責,不會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放棄或違背;捧着一顆熾熱的心,忠心地融入教育事業中。

2、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質

雖已從教十多年,我仍感到自身的實力還遠遠不夠,不光是文化知識與教學經驗,還有處事待人等等,都值得我進一步深入學習。這就要求自己,多向同事們吸取經驗;平時自己要多花時間學習;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更新速度極快,我要時刻關注新信息、教學新方法等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3、無私奉獻,關愛每一位學生成長

我要用耐心來教學生,特別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只能循循善誘、因人而異的方式着手,不能急於求成,這樣反而會拔苗助長。要捨得自己的空餘時間,寧可少坐辦公室,也要和學生多交流。只要用心對待學生,我想總會有效果的。特別是新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只見眼前的景物,而忽視了以後的大片美景。要相信只要有點點滴滴的付出,總會有幸福果實的出現。

4、自我調節,身心愉快

當然教師也非聖人,也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也會有累的時候,特別在現代社會下,帶給我們物質文明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了沉重的負荷。在外界多重壓力下,我們更加累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教師,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更作為培育下一代的言傳身教者,我們的心理健康,是與培養下一代息息相關的大事。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使自己處於輕鬆愉快的狀態下工作。多參加體育鍛煉,多看有益書籍,多發展自己的興趣……總之,要帶着微笑上班,並帶着微笑下班。這是我自己加上的一點,本人覺得比較重要。

新的起點需要新的奮鬥,新的奮鬥需要旗幟的指引,這次研修培訓就是一面鮮豔的旗幟,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遠程培訓,為我營造了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給我帶來了新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和教學理念,為我今後的人生開闢了新環境。我要把汲取到的先進理念、思想運用到工作中行動中來,讓此次遠程教育的價值在我們的工作中得到最大的體現。短暫的學習雖然結束了,但我相信遠程教育將是不斷探究,不斷髮展,不斷完善自己的永遠的研修平台。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6

為了順利完成“重慶市名師工程(20xx)——高中語文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任務,20xx年3月16日—20xx年3月25日我在基地學校重慶一中隨導師王海洋老師跟崗研修。時光如流,十天轉瞬而逝,現將跟崗研修學習情況作如下報告。

一、提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研修計劃

根據重慶一中的學校特點,結合我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把研修重點確定為語文教研組工作、詩歌解讀、古詩文經典篇目的教學、寫作教學、班級文化建設等方面。圍繞上述研修專題,我打算通過觀課、評課、磨課、辯課、展示等途徑,進行思考、分析、總結,最後撰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跟崗研修總結。

二、基本瞭解了基地學校的整體概況

重慶市第一中學簡稱重慶一中,是重慶市首批重點中學。重慶市第一中學於1931年建校,初名為重慶市立初級中學。先後易名為重慶市立中學、重慶市立第二中學、重慶市立第一中學。1950年正式定名為重慶市第一中學。

重慶一中校園環境清幽、秀麗整潔,具有良好的育人氛圍。學校形成了“明禮崇德、求知求真”的校訓,“愛國愛校、尊師愛生、樸實勤奮、改革創新”的校風,“崇德、敬業、博學、嚴謹”的教風,“勵志、篤學、樂羣、力行”的學風,“學校的一切為學生的發展而存在”的辦學理念和“讓每一個學生髮展得更好”的辦學思想。為了學生的發展,重慶一中在教育教學上加大

改革力度,要求教材要更科學,課程要更合理,手段要更先進,形式要更靈活,教學要更民主。在教學上要從以教師為本轉變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根據“讓每一個學生都發展得更好”的辦學思想,學校首先從課程設置上突破,實現了課程設置的多元化,開好了五門課程:活動課程、綜合課程、實踐課程、潛在課程和研究性課程。其次,學校重視學生的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讓進入一中的學生“能飛的飛,能跑的跑,不能跑的推上一把”,讓每一個學生髮揮個性特長,得到更好發展。“為學生的發展而教”已成為一中教師的共識和教學行為準則,同時也是學校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這些都讓我更加深入地領略到重慶一中作為一流名校的卓越風采。

三、初步感知認識到導師的理念風采

作為重慶市首屆“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的王海洋老師——我的跟崗研修導師。他“研究語文的情感,大過對語文本身的情感,對教師職業發展的狂熱追求,大過了對教師職業本身的熱愛。”“語文啊,不要問我怎麼教,先請回答教什麼。作為課程,邏輯起點不具體,知能體系不清晰,素養因子沒界限,學科外延無邊際,故而畫人困難畫鬼易,公説婆説皆有理,莫衷一是常瞎扯”這是王海洋老師對語文的感悟之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王海洋老師開啟了重慶語文教學改革——“中學語文言語3i綜合教學”的嘗試,提出了“言語3i”綜合課程及教學理念、系列方法和具體步驟,贏得了很多專家的一致好評,重慶一中和禮嘉中學的不少語文教師都開始讓“言語3i”的教學理念走進了課堂。“我始終認為,教育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是人的生長與發展,而人的生長與發展應是立體的、多維的,它至少可以包括三個維度:其一,量的增長,包括身高、體重、知識量,此乃基礎;其二,質的提高,包括思維品質、思想品性,此乃核心;其三,力的提升,包括身體力、策劃力、執行力等,此乃結果。”這是王海洋老師對教育的理解。為此,王海洋老師嘗試性地做了信息周播、讀書匯展、整合教學等活動,還倡導“班級社羣”管理方式,意在通過改變班級管理機制來調整師生關係、推動學科教學改革,讓師生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感知到自身的存在,凸顯創意力、構思力、執行力、合作力和表達力等核心素養元素。

因此,在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乃至教育的整體理念上,王海洋老師都給我提供了許多可供學習借鑑的寶貴經驗。

四、走進了可供含英咀華的名師課堂

1、重慶一中陳廣蜀老師給我的啟示:教師要循循善誘,尤其是要善於設計問題,陳廣蜀老師在《蜀相》一詩教學時設計的問題環環相扣;在《湘夫人》一詩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非常合理,把“弄簡為繁與化繁為簡”的理念運用得出神入化,教學內容“信手拈來,都成芬芳”;在課後的交流中,她説:“我在課堂上努力做好三個角色——激情的詩人、冷靜的司儀、睿智的高僧。”(指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激情,自己要熱愛文本;要安排好課堂的各個環節,但不能替代學生;對學生的見解思考要善於總結、點化。)

2、重慶一中周鵬老師給我的啟示:周鵬老師“寫作要有文采之寫出意藴”同課異構的作文課特別擅長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了年青教師賽課,周老師親自示範,這讓我看到一中語文人很有團隊精神,特別注重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學術氛圍濃厚,一堂優質的課往往藴含着集體的智慧。周鵬老師的試卷評講非常細緻,十分注重對學生的方法指導。“語文教學要從‘學情’出發,要‘依課而發’,‘教什麼’很重要,要善於挖掘教材,找準最佳教學點,實現教學價值最大化”,周老師講座中的這些話給我很深的觸動。

3、重慶一中邵曉嵐老師給我的啟示: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教學設計,因材施教,邵曉嵐老師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邵曉嵐老師語文課內安排學生演講的形式很好,既能夠讓學生關心瞭解社會,培養表達交流能力,又能倡導發展批判思維能力,積累提煉寫作素材。邵曉嵐老師《祭十二郎文》一文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本節課重點抓住課文的感情脈絡來引導學生學習,文言知識的梳理積累穿插其間。在引導學生理解情感時又十分注重知人論世,在梳理清楚韓愈的生平年譜之後,讓學生明確:課文作者的感情是豐富複雜的——既表達了對十二郎辭世的沉痛哀悼,也抒發了自己仕途失意、命運多舛的無盡感傷。

4、重慶一中申玉輝、袁敏等等老師給我的啟示:申玉輝老師《寫好一類文 瀟灑戰六月》的高三作文複習專題課,切合學

生實際,緊扣大學聯考,體系完整,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袁敏老師特別善於整合教材,課堂氣氛活躍,瀰漫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其中,寫作素材積累這一環節也處理得很好,不但有學生自己收集的材料交流,也有老師親自整理的材料分享。李妍老師《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設計非常巧妙。本節課抓住林黛玉和王熙鳳兩個人物進行分析,以外貌和語言描寫為基點,異中取同,概括出小説人物鑑賞的兩種基本方法:觀其貌;聽其言。但個人以為:有些問題設計的太小,收得攏,但沒完全放得開,稍欠大開大合的大將風範。此外,楊曉康老師《長恨歌》一詩教學隨堂課、胡鑫老師《湘夫人》一文教學隨堂課、盧晨曦老師《登高》一詩教學示範課、唐福睿老師《方山子傳》一文教學示範課等等都讓我感受到了一中語文教師隊伍實力的強大。

5、禮嘉中學方老師給我的啟示:方老師在《寡人之於國也》一文的教學公開課教學中教態自然大方,語言具有親和力;課堂設計完整,從整篇文章的處理到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導學案的設計合理,注重學情,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師生能互動。但在教學環節的處理上不夠簡潔,沒能特別好的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王海洋老師在評課中強調:既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教師又要站到高位;不能為了一味的遷就適應學生而降低要求,不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設置障礙。語文教育要注重審美和思維層面的挖掘。這些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7

8月19日有幸參加了礦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感覺收穫頗多,現將感受總結一下。

1、培訓的內容是xx年版的歷史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六個部分。沒有培訓之前雖然也拜讀過,但不甚明白。感謝這次培訓,猶如一盞明燈,讓我真正的走進了新課標,讀懂了新課標。

2、對新課標的認識:從教近20年,一直覺得歷史就是一門教授過去,以古鑑今的一門學科。直到培訓,我才明白,課程性質要從三個點來看待我自己教授的科目,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歷史學,什麼是義務教育歷史課程。課程理念,立足學生,服務學生。課程目標,歷史課程圍繞核心素養,提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課程目標不同於以往的三維目標,是一個結構化立足素養的課程目標。培訓老師舉列説明日常老師容易犯的.錯誤,深入淺出的講清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由以前的六大板塊變成了七大塊,除了一些細節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出現了,要佔課程的百分之十。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學業質量,指引日常教學。最後老師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指導課程實施。首先如何制定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依據教材,依據學生的學情。表述六要素是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我感覺我校的學習目標完全符合新課標要求,走在了課改的前列。其次,探尋策略,創設教學情景,培訓老師特別用心的收集了好多的課堂實例讓我們深刻的感受了常用的不常用的策略,真的是收穫太多,無法一一列舉。最後,整合內容。如何做單元教學,專題教學,項目化教學。最主要的是立意,如何甄選內容,培訓老師以她的課為例,分享了整個的備課思路。

3、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堅決貫徹今日的所學,學習目標的指定嚴格按照課標,教材,學生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表述嚴格按照四要素進行,時刻從學生的學出發,考慮如何學,而不是如何教。教學內容始終圍繞目標進去,定什麼目標,學什麼,測什麼。儘量創設情景教學,合理運用六策略,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8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並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摸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節流暢,如行雲流水,環環相扣。

首先是導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而後用簡單的話語導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補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摸”,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

接着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後,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説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後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着感情朗讀該句。

然後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緊接着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並課件出示。“課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瞭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裏幹什麼,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

最後是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着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於這隻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後,拓展閲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麼?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環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本,突破重難點。例如抓住“攏”一字體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出更絢麗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麼,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通過想象,領悟文本藴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覆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範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拓展閲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在檢查字詞這一環節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通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繫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説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説並沒什麼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

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緻的分析,一篇課文裏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對於這句中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説,胡老師的這節《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雲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紮紮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9

xx年8月27日,我校依據上級要求,對全校歷史老師進行了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xx版)的學習。

新時代新的教育要求,新版歷史課程標準闡明瞭歷史課教學的總方向,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是學生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瞭解歷史發展進程、傳承人類文明、提高人文素養的課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基礎性特點,具有鑑古知今、認識歷史規律、培養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對歷史課程的體會和感悟:

1、要確立新觀念、轉化角色、更新觀念、轉化角色、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創新人才。

2、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3、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4、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通過半年多的網上緊張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使我對歷史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以更好的促進農村中學的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0

觀看了三位老師的課,感到他們為了上好課下足了功夫,有的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的則用“秧田式教室佈置”的傳統標準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有的將信息技術手段傳神的應用到了課堂上使得課堂生動直觀豐富多彩。不管採用哪種教學模式,他們對教學兢兢業業的專注和精神投入,都是教學最值得尊重的資源。

我在這裏不對他們在課件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合理性做評價,也不對他們在課標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上的透徹到位做評價,也不就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及技術規範等培訓資料裏羅列出來的方面條分縷析的做評價。我只就教學方式(模式)的選擇對學生對教師的制約和影響發表一點基於我教學實踐和思考的淺見。

三位老師儘管從形式上看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我感覺其真實的東西是一樣的,都是“傳授式”的教學思想和套路,課堂上“五段論”的結構模式都非常清晰非常明顯,細微處的差異不足以分別其教學的指導思想。不管是用現代信息技術呈現生動的物理現象還是凸顯隱匿處的不直觀的物理規律,不管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讓學生登台演示實驗,都本質都是讓學生“看”的;不管是教師講授,還是讓學生回答問題,抑或是詢問學生問題,都是讓學生“聽”的。只要學生“聽懂”了或“看懂”了,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看,學生就學會了、該部分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所以,當教師問學生一個問題,然後指定一個舉手的學生回答,如果該學生的回答表示他“學懂”了,該部分的教學就完成了;其實,再深究一步,即便教師不問學生問題、不讓學生回答問題,只是一路順風的“講授”下去,教學效果也是一樣的。因為舉手的學生回答了問題,只不過是教師“講授”過程找個人來證明,證明他講的或學生學看的東西“懂了”,教學進度基本上不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這樣的教學總是“條理清楚,結構合理”,整堂課非常完整甚至完美,但它毫無懸念的主要的或核心的從“教師講”的角度來看的,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查看;雖然三位教師的課都用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實驗的教學環節,這樣也確實“面向全體學生”了,這種“面向全體學生”就跟教師講授時確實是讓每個學生都聽的“面向全體學生”也沒有太大的實質上的差別,因為學生的問題總是自覺不自覺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齊劃一所掩蓋,或者説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體推進和高效率以及完整的教學結構所掩蓋。可見,這樣的教學模式,再講求什麼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再講求什麼思維的品質和深度廣度以及科學素養之類——那都是奢望了。

不是教師教學水平不行,而是説某種教學方式的採用“鉗制”了教師,同時也“鉗制”了學生。“講授式”教學的長處就是教學結構完整清晰、知識體系完備,從一定意義上説教學效率高。但從長遠看,未必是同樣的評價結論,而是恰恰相反;這個“長遠的視角”即便不從教育史不從國家發展戰略或人的精神發育這樣宏大的視角來看,僅僅是從學生一定的學段,比如三年的國中或三年的高中來看,也能清楚的看到:灌輸式教學鉗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鉗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了大面積的學生棄學厭學(雖然某個教育現象,比如學生的棄學厭學絕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但非常顯然是,在探討某個因素時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是促進的還是鉗制的,卻是可以有較確定結論的)。對之我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有深切的體察:即便哪怕再清楚的一個常識,比如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人對事對文本的看法,單單這一條,真要實施它就必然要對“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因為事實上,當一個教師採取了或默認了“講授式”教學 的唯一合法合理性,他就必然“鉗制”學生講,不讓他發言,至多讓他説自己想説的——尤其是當學生提問了“學生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問題”,或者是“學生回答了教師不想講的,打擾了教學進度”,此時教師就毫不猶疑的“鉗制”住學生,不讓他們講,就如三位教師的課堂上展示出來的:學生回答的,正好是教師想講的,於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任務就順利結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事實上,問不問學生,學生回答還是不回答,都無關緊要,因為教學程序是設定好了的,沿着這樣的程序行進才被人們認可。

教學模式(方式)其實是營造出一種教學環境,對學生而言就是營造出一種適宜於學習的環境,雖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而皆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基於一定的價值選擇和良知,或者基於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需要用一定的教學方式的;這個教學方式是這樣一種的教學環境——它是人生活其中讓自身發展的環境,它在本質上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思想方式,因而是人存在的價值選擇;它顯然絕非一個人的問題,猶如時下中國“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的戰略佈局一樣,需要全社會在各個層面上的革新。對學校教育而言,抑或是哪怕對一個班級的教學而言,這個教學環境不止需要“頂層設計”,而且需要在場所有人的配合和積極主動的建構,因為那是觸及到個人實際生活及存在意義的人所選擇的環境。

做它顯然不易,但並非不能做到;真慶幸我們遇上了大時代。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1

教師研修立足於教師的自己發展,充分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理念。對於現代教育管理理論要深入不斷地學習,接受現代教育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為認真落實市教育局下發的相關文件,我們開啟了停課不停訓的網絡學習課程,接受新思維的挑戰,這次培訓給我搭建了一個認識自己,反思教育,自覺提高的平台。藉此機會,我要不斷加深研修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素養和業務水平。

一、學習目標:

1。網絡研修以網絡為主要手段,通過教育培訓網絡上的視頻,以解決和幫助線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困惑。

2。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掌握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

3。廣泛閲讀教育論著,及時瞭解教育發展動態和最新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

二、學習內容:

1。PPT輔助工具的運用。

2。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培訓。

3。多媒體資源獲取與處理。

三、學習計劃:

1。根據自己的業餘時間分散上網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真聽講、做好學習筆記。

2。強化問題意識。

在學習中要善於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體現“問題為本的學習”、“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不斷謀求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利用網絡寫教學日誌,不斷在反思中進步。

以這次的網絡培訓為契機,充分利用這個大好時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勤於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認真觀看教學視頻,並在課下實踐應用。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2

本人學習了20xx年國小音樂遠程研修: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採菱》,蘇婷婷教師執教的《雪花帶來冬的夢》和王曉爽教師執教鋼琴獨奏《捉迷藏》的優秀觀摩課,感觸根深,充分感受到國小音樂教與學的多樣化,以及教與學的樂趣,受益匪淺。三位教師嚴謹的教學設計,廣博的音樂知識、嚴謹的課堂語言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讓學生願意主動參與學習。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應從情入手,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表現美,創造美為核心來進行教學活動。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採菱》,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先用談話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採菱》這節課淡化了傳統的音樂知識講授和技能訓練,把國小生體驗放在了整節課的核心地位,能充分調動國小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能夠創設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抓住國小生的心理,從國小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這一點很好。

二、重視音樂知識的探究活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讓音樂思維的靈光閃耀,讓國小生將踏着優美的節拍,在健康快樂的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我會認真的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以實現自我教書育人的跨越式飛躍。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穫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閲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

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後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再運用掌握的閲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並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閲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觸摸”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温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説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範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並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摸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節流暢,如行雲流水,環環相扣。

首先是導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而後用簡單的話語導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補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摸”,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

接着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後,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説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後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着感情朗讀該句。

然後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緊接着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並課件出示。“課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瞭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裏幹什麼,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

最後是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着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於這隻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後,拓展閲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麼?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環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本,突破重難點。例如抓住“攏”一字體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出更絢麗的

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麼,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通過想象,領悟文本藴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覆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範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拓展閲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在檢查字詞這一環節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通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繫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説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説並沒什麼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緻的分析,一篇課文裏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對於這句中的“,”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説,胡老師的這節《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雲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紮紮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3

隨着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讚賞。提倡、引導並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註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國小體育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並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於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繫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如果單純的説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隻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遊戲,並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於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於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着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侷限於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於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齣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着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儘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4

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同時也符合國家教育部的規定——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有效的教學體現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並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專業與水平不斷地提升與發展。通過對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何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達得預設的學習結果並學會學習,同時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積極發展。具體表現在:在認知上,促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學生從不喜歡數學到喜歡數學,從不熱愛到熱愛。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技能,獲得影響今後發展的價值觀念和學習方法。而對教師來説,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感受到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與價值,同時享受課堂當中生成的許多精彩的瞬間,讓教師不斷追求永無止境的數學教學。

二、探究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關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動起來

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應用過程,是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技能與方法用於訓練和鞏固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情感得以體驗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重視問題的解決過程,即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有層次性,讓學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問題有挑戰性,要給學生留有做數學與思考數學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暢所欲言的機會。

案例:在教學“實數”一節時,教師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兩個無理數的和是否一定是無理數教師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要求他們先各自獨立思考再發言。大多數學生列舉了兩個互為相反數的數來説明問題,如與-、π與-π等,也有學生列舉了諸如-2與2-此類的相反數來解釋。在教師將要為這個問題畫上句號繼續教學

時又見有學生舉手,在那一瞬間教師猶豫了,要讓這位學生再發言嗎?時間很寶貴啊!但最終還是讓這位學生髮言了:如果以a=1.…b=1.…,a與b都是無理數,但a+b=2.…卻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是有理數,學生舉出了一個成功的反例,巧妙地從另一角度解釋了這一問題。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發言的機會,才使得學生有了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一種比一種巧妙,最終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生成。

2、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説:“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最大限度地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感受、去經歷數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發現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

案例: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節《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教學時,筆者提早一天叫學生自己做了一個圓錐模型,上課時説:“這節課我們學習《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圓錐的側面積怎麼求呢?你能以你製作的圓錐模型為工具,運用已學的知識探究出圓錐的側面積嗎?能用字母表示圓錐的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嗎?”經過約2分鐘的時間,筆者看到大部分學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展平成一個扇形,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所措。又問:“圓錐的側面是曲面,怎麼求曲面的面積?”“利用轉化思想把曲面轉化為平面。”大多數學生齊答。一小部分學生欣然一笑,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又過約1分鐘,有一學生高興地喊:“老師我知道了:其實圓錐的側面積就是剪開的扇形面積S圓錐側面積=S扇形面積=”,“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老師我的是S圓錐側面積=rl”,“我覺得是S圓錐側面積=πrl”,“我認為是S圓錐側面積=πl”學生搶着答。大概過了五分鐘後,我叫各種答案的代表站起來解釋。“沿圓錐的一條母線剪開,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根據扇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得到S圓錐側面積=”“能解釋n、R各代表什麼嗎?”“n指扇形圓心角的度數,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我的方法和他的一樣,但得到S圓錐側面積=lr,其中l是扇形的弧長,r是扇形的半徑。”“我的方法也一樣,但得出的S圓錐側面積=πrl,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l是圓錐的母線。”“我得到得S圓錐側面積=πr,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h是圓錐的高。”“大家説的都有道理,作為公式該選哪個呢?為什麼?”“第四種,求圓錐的側面積,就該已知圓錐的相關量,而第三種雖然也已知圓錐的相關量,但比第三種複雜,所以我覺得應該採用第三種作為公式。”筆者笑着為他鼓起掌。接着,教室裏掌聲一片。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水平。

一年一度的遠程研修又開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節觀評課,分別是萬峯厚老師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張龍龍老師的《一滴水經過麗江》和姚南南老師的《湖心亭看雪》。看完後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們豐厚的語文功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下面就張老師的《一滴水經過麗江》一課,談點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滴水經過麗江》是人教部編版版八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第五單元《一滴水經過麗江》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是阿來第三次來麗江受當地政府的邀請,為中國小生寫的有關麗江的'散文。作者以“一滴水”作為線索和流動的“鏡頭”,串起了麗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光。文章恰似一滴水從玉龍雪山形成到匯入金沙江的真實時空歷程,構思之巧妙令人讚歎。

語文,因情感的滋潤而變得春意盎然。在《一滴水經過麗江》的教學中,張老師始終圍繞觸發學生情感展開教學,字裏行間閃爍着詩意的魅力,寄寓了對麗江的讚美和深情。這堂課,張老師想構築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詩意化的語文課堂,採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文本、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從而達到“花朵燦爛、果實豐碩”的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張老師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如課前導入張老師在舒緩的音樂《大美雲南、秀色麗江》中,用充滿深情的美語,使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小水滴的遊蹤,並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討論和交流,體會作者詩意的語言,感受麗江的魅力。她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微信,貫穿課堂始終,建微信羣,曬朋友圈,設計羣公告等形式,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

《一滴水經過麗江》是一篇遊記散文,詩意的語言,麗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閃光點,於是張老師利用學生易於接受的微信去吸引學生,而且在本節課的最後環節,設計書寫少年情懷,由課內向課外的拓展、遷移,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説話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走進自然,熱愛自然。但很遺憾,課堂中老師並沒有感覺到學生內心的震動和共鳴,教師以成人的閲歷和思想把對文本的解讀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語文課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國中語文教學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語文課的有效性是否應基於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真實水平?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去啟發、誘導,打開學生的心靈通道,使其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設計中,張老師特別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閲讀,特別注重採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鬆、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文本,在閲讀鑑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學會自主與合作的學習方式。

綜觀整堂課,張老師引導學生以讀貫穿始終,很好的完成了預設目標。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堂學習的目標是具體細化、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學生經過一定行動,能夠順利實現目標。

2、問題預設形式簡潔,內容的延伸度大,有利於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而且最後呈現出來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帶來成功感。

3、以微信的形式貫穿課堂始終,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表達慾望。

4、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教師的語言充滿語文特有的“美感”。

在點撥、評價環節有激勵性、啟發性。當然,我個人認為還有需進一步做好的方面:

1、對文章的寫作技巧,要進行歸納整理,落到實處。

2、學生的互助學習決不能僅僅流於形式,學生在合作探討中不僅僅是幾個人簇擁在一起,各抒己見,滔滔不絕,學生也應該在傾聽,在交流,在反思,在糾正,在質疑,這樣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應該在小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進一步的規範和指導。

3、老師的指導與評價要更及時,更具體,更有價值。

4、時間有限,學生展示的機會還是太少,如果給學生展示機會與時間,他們學習文章的積極性會更高。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5

帶着幾分激動,帶着幾絲憧憬,我非常榮幸參加了20xx年中國小教師新課標遠程培訓,通過網絡平台上與各地教師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在專家的引領下互動交流。天天在線與同事交流,閲讀了大量同事的文章並接受了許多新的觀點和做法,不但開闊了我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論。通過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個人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當一名現代的好老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沒有新課程的先進教育理論沒法教;沒有紮實深厚的知識功底沒法教;沒有勤鑽研、善反思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進取精神,絕對教不好。因此在校本研修實踐中,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勤學理論,不斷地敢於否定自己,推陳出新,進行再創造再探索。伴隨新課改的進程,越是開放式的教學就越需要我們的精心設計,就越需要我們具有敏鋭的觀察力、較強的調控能力和教育機智。學校的各項讀書活動、老師們的輔導報告,遠程網絡研修等等,讓我感覺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觀念有了很大進步,我在與各種教育改革的理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這樣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

我認為教師要在四備上下功夫:一備教材即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根據教學需要,結合新老教材適當增補內容以更好地達成三維目標。二備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心理特點等,便於師生交流;特別考慮一些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的學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三備問題從一些語文現象及事物關聯上,發現問題,並精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索、思考、歸納、小結;設置疑問的時候,要切合實際,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層層推進,步步提高。四備教法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我校要求教師積極投入到教學反思中去,實施二次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整合教學內容,並且把教學反思作為自己成長的階梯。因此我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反思,想一想這樣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適合學生特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反思教學中自然而然地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其實,教師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有雙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這樣的網絡培訓自己感觸真是有必要的,每一專題中的各個觀點或課例分析是很好的借鑑和啟迪。不反思不總結,就不會有進步。記得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再教20年,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複”他同時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我保持主動學習、反思的態度去參加這次難得的培訓,一點點揣摩專家的每一句話,認真推敲每一個學友的發言,認真思考每一份作業,並與自己的教學經驗聯繫,思維馳騁、觀點碰撞中,我們才會體驗成長的快樂,獲得教育的真諦。在這個知識爆炸和網絡化的時代裏,我們作為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本身一定要有常流水。所以我覺得自覺學習尤為重要。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是我們教師最基本的職業要求。我們不僅要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還要博覽羣書。要充分、合理利用網絡這本大百科全書,不斷學習,自己加壓,堅持主動學習,豐富自己。只有不斷獲取新信息,補充新知識,吸收新理念,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及時把握教學的最新動態,及時掌握一些新方法,將之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激活教學活動。與此同時,結合所學理論和自己的課堂實踐及時反思、修正,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我認為很多的教學心得往往是在反思中形成的。其實無論哪堂課,總有它的優點和缺憾。我們把這些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加以提升,常常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發,有時就是極好的寫作素材。我覺得不僅要求學生做到及時積累,作為教師,更應該率先垂範,到學生中去,傾聽學生聽課的心聲,有時會給我們做教師的有益的啟示。

總之,通過實施校本網絡研修活動,使我提高了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了履行崗位職責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更好的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我願和同仁一道不斷研究,不斷探索和創新,走出一條條校本研修新路,為教師專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實踐,不斷探索,向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努力前進。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6

一年的研修活動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當一名現代的好老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沒有新課程的先進教育理論沒法教;沒有紮實深厚的德才學識沒法教;沒有勤鑽研、善反思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進取精神,絕對教不好。因此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勤學理論,不斷地敢於否定自我,推陳出新,進行再創造再探索。伴隨課改的進程,我感到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一不留神在課堂上就會捉襟見肘,越是開放式的教學就越需要我們的精心設計,就越需要我們具有敏鋭的觀察力、較強的調控能力和教育機智。學校的各項讀書活動、包括老師的輔導報告等等,讓我感覺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觀念有了很大進步,我在與各種教育改革的理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這樣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

如何實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師特別需要探討的問題。我覺得精心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我認為教師要在四備上下功夫:一備教材——即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根據教學需要,結合新老教材適當增補內容以更好地達成三維目標。二備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心理特點等,便於師生交流;特別考慮一些對歷史學科不感興趣的學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三備問題——從一些現象及事物關聯上,發現問題,並精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索、思考、歸納、小結;設置疑問的時候,要切合實際,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層層推進,步步提高。四備教法——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學校還研修了我們電子白板的使用技巧,也希望學校多多研修我們新事物的使用技能,這對我們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平時我也積極製作多媒體課件,在製作課件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音響,寓教學目標和知識點於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之中,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參與歷史的感受,讓他們在感知生動的歷史時,掌握相關知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視聽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我國特級教師袁蓉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成功經驗中總結出: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我校要求我們教師積極投入到教學反思中去,把反思作為自己成長的階梯。因此我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反思,想一想這樣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適合學生特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反思教學中自然而然地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總之,通過一年研修我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不斷在創新,不斷地發展。廣闊的課改之園,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智慧和熱情去探索、去耕耘、去努力!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7

在本次國小數學遠程觀課評課學習中,我收穫頗豐,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在觀課中我認真學習了四節不同特色的國小數學課,各位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讓我受益頗深。授課老師嫻熟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駕馭課堂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養,使我受益匪淺。

四位教師綜合素質較高,他們的教學基本功紮實,都認真研究了課程標準,深入挖掘教材,瞭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學目標明確,三維目標的設定準確,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突出,使學生在輕鬆的活動中學會知識。

他們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儘可能多地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教師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使整堂課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度高,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拉近了師生距離,活躍了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們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運情境,促使學生感悟和體驗教學內容與生活的內在聯繫,着重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學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情分析,將教學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新知識的建構更加自然順暢,真正是水到渠成。採用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方法靈活多樣,寓情感教育於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

在教學中,從課堂組織來看,四位教師對教學理論的理解無疑是深刻的,並做了大膽的嘗試。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的運用,使我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領悟。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效果顯著。訓練方式多樣,有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在課堂上老師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探索新知創設條件;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鋭地捕捉學生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抓住教育的契機,並時時加以指導、點撥。吳老師每節課都是讓學生自己探究,找到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們真的是把教給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模式技巧做為一節課的中心,孩子們能把一節課的時光用在學習這樣的事情上,真好。其實無論問題從哪來,無論是什麼問題,過程都一樣:理解題目,選擇合適的策略,解題,分析。這些基本的步驟能夠幫助孩子們解出這一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未來的歲月中,我們課堂上學到的那幾道題目孩子們會忘記。而他們學到的這套解決問題的技巧都將派上用場。

通過此次的觀課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我學習到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吸引學生的興趣,設計分層次的練習,延伸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我認識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不僅分析教材還要分析學生。在活動設計的時候,以教學目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生的關注。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只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機會和空間,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方法就會得到了不同程度培養和發展。通過教師的有序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就能培養學生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8

遠程研修學習為我們農村教師提高教研水平、加強同學科教師的交流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台,是我們提升自己的一個機會。我想,如果僅僅應付完成觀看視頻、完成作業,學起來確實挺簡單,但到頭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卻沒有什麼收穫,研修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由於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很少有機會與教育專家面對面學習交流,即使跟全縣同行交流的機會也屈指可數,大家平時見面很難,坐下來交流學習就更難了,而遠程研修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可以與專家在網上視頻交流,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可以拿到組內進行討論,從大家的留言中我們能找到不少好的建議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我非常珍惜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由於研修學習是在我們正常的工作時間進行,因此,如何解決好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就成為我們提高研修質量的關鍵。研修學習之初,結合學校要求我在自己的培訓手冊上設計了參與研修的詳細計劃,合理分配時間,力求在不影響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前提下提高學習成績,真正學有所獲。我把研修學習網設為主頁,刪除了閒暇時玩的小遊戲,為的就是能把更多的時間用到學習中。第一期遠程研修學習因為臨近春節,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儘快熟悉研修要點,這樣才能在學習中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我首先仔細閲讀了學員手冊以及優秀學員考核細則,明確了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重點。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19

在新課標核心素養背景下,為更好地領會和貫徹新課程標準,全面瞭解、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實質,並切實把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解讀教材能力,打造實效、高效的課堂教學,8月19日,礦區教育局教研室組織全區歷史教師參加了《學習新課標構建新課堂》專題培訓,培訓採取集中培訓方式進行。

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閆曉馨老師做的報告,該報告對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從“修訂工作的價值追求和修訂思路、新課標的主要變化、新課標對教師提出新要求”三個大方面進行了整體解讀。針對xx版新課標的新變化,閆曉馨老師指出:“以上新變化都是基於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出發的,要符合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適應考試命題的變化,就必須採取有助於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教學方式,設計基於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對此,她着重強調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對核心素養的內涵、目標要求進行了解讀,並給出了培養核心素養的實施建議。閆老師的的.解讀讓老師們對xx版課程標準有了更好、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把握,一次學習就是一次成長,一次研討便是一次突破。學習完專家解讀後,顛覆了我對歷史教學的一些認識,真的是學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國中歷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這5個方面的素養,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此外,新增加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促進國中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升國中生核心素養水平,為我們歷史老師帶來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行而不輟,不斷創新實踐!

新的課程標準,增加了許多學習與探究的活動課。更加註重學生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學生學習方法也隨之改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老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歷史問題,以便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總之,要想達到理想目的,老師必須在引導上下功夫。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全新的教學理念。今天閆老師對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使我瞭解到新課標所藴含的諸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歷史核心素養,這給我們老師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課標培訓的意義。我會在新課標的精神指引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為完成學校“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做出自己的努力。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20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穫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閲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後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再運用掌握的閲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並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閲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觸摸”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温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説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範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21

4月22日,我們一行51人來到了師範大學,參加了為期五天的xx縣首期名優師高級研修班,學習了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方面的有關知識。

五天的學習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天六個小時的學習,晚上還要小組討論,辦簡報,寫體會,但是我們的學習勁頭十足,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專家的博學讓我羨慕不已,他們個個滿腹經綸,講起課來滔滔不絕,旁徵博引,豐富的案例信手拈來,舉手投足之間皆是大家風範。我不僅領略了專家們的風采,學到了許多知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專業成長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這幾年,我一直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而困惑。教師專業發展中有兩個重要階段,一是由新手教師向熟練教師轉變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模式引領,二是由熟練教師向優秀教師轉變階段,這個階段需要個體引領。我正處於第二個階段,僅僅憑個人的力量,很難再有建樹。而就此停步不前,又不是我所願。此時有機會參加這次學習,無疑是及時雨!

魏xx教授在講課中講到,一名教師,要有自我,要認清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不要做鸚鵡學舌般的教書匠,要向高層次的教育者發展。那麼,要想脱離匠氣,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我該做些什麼?

文化對教師有塑造作用,教師的文化,刻在骨頭上,印在血液裏。要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多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持之以恆地讀書,一定會終生受益。每一位名師都善於讀書,我要向名師學習,讓讀書和寫作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新手教師之間的區別在於教學技能,優秀教師之間的區別在於教育哲學實踐。在實踐中反思,是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唯一法寶。我要建立自己的反思日誌,把靈感留住,把想法留住,多與同事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自我,激發智慧。

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路徑。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結合實際情況,從小課題入手,逐步進行教學研究,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近期我的專業規劃:精心打磨一節課;精讀一本教育理論著作;撰寫教育心得;研究一個教育問題;及時積累資料;充分利用本次學習的資源,勤與名師交流;克服自身羞怯的弱點,主動與專家聯繫,有問題及時向專家請教,爭取再上一個台階。

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在路上。我,現在就在學習的路上,向着遠方的名師,一步步前行。

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學習,是我之幸。五天的學習結束了,但這只是開始!感謝領導為我們專業提升搭建了平台,感謝專家們為我們指明瞭學習的方向,我要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內化於心,外踐於行,真正讓所學落到實處。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22

總體評價: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效,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着高度的活躍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有效調動學生思維,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黑板板演展講呈現出來,讓學生原始思維可視化,以便更好地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符合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彰顯活動有效之美。

本節課突出的優點:

一、數學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説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温故導航”的設計遵循了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現實出發,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性質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發學生產生數學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也應該先從邊的角度進行研究,張老師的數學活動設計起點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之上進行的,將新知識的學習類比轉化為已有的舊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輕鬆的構建了新知識。

二、數學活動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的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細木條的封閉情景問題,改編為有挑戰性的開放式的問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後,小明回家用細木棒釘制了一個。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動手做的平行四邊形向同學們展示。小輝卻問:你憑什麼確定這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都困惑了......”,並設計讓學生用熟悉的硬紙條動手操作。

張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種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活動探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自由發展,讓新知識自然產生,既讓新知識產生的魅力吸引學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之中,以教學的藝術感染了學生。

三、數學活動的數學化是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如果將數學解釋為一種活動的話,那就必須通過數學化來教數學,學數學。他認為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徵就是數學化,即學習者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中的“三個活動”設計了7人次個體思維可視化的講台動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視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化的原始思維可視化中經歷思維過程,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問題,去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彰顯了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在於,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講台動手操作演示,該生採用分類的方式全面分析,對邊在位置上可分為平行和不平行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講解,考慮問題很全面。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後生可畏,這種課堂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化課堂,它讓全班學生經歷了原始思維的可視化過程,他們在數學活動的數學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維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還得出並記住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從邊的角度的三種判定”的數學結論,在數學活動中建立了數學模型。

建議: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但要強化了知識與技能以及能力目標,老師還要重視發揮多種形式的評價功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才能達成的更好,更能激發學生提高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探究式教學中,知識梳理環節不但要有知識的總結,更要注意數學思想、分析方法等的總結。

3、在探究式教學中,本節課的集體回答高達26次太多,有的學生就會濫竽充數,可將其改為學困生抽答,個體搶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穫:

1、在探究式教學中,利用素材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設計好問題的關鍵。問題要指向教學目標,有層次,並注意質量和數量的統一。

2、在探究式教學中,有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選取素材時應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針對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標誌。素材貼近生活,問題設計難易適當,教師引導及時到位,教學內容適合探究等都有利於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4、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也要注意活動數學化,還要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演示、板演展講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思維可視化,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23

本次研修,通過觀看平台提供的三節課我受益匪淺。三位老師讓我更深刻地領悟到,判斷教學設計是否有效,要看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從起點走向目標。雖然幾位教師的課各有千秋,老師對教材的研究,對課標的把握,對學生的駕馭都非常到位,體現出了教材、學生、教師交融一體。

一、創新與務實並重

三位老師的課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有效的課堂教學並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包裝,迴歸課堂的原生態,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去,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才是最根本的目的。情景導入部分簡簡單單,課件實實在在,但是切合課堂主題,能引發學生思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鄄實驗中學的老師在講授《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時,開篇簡單明瞭的提出問題:為什麼在赤道、撒哈拉沙漠和中國的氣候呈現出的特徵不一致?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並列舉身邊生活的例子為學生詳細解釋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和以往的傳統課程相比,這幾位老師的課在內容重組和課程設計獨具匠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兩耳充聞天下事

在觀看這幾位老師的課時,我發現所有老師都注重了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出合適的情境,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讓學習的目標不止於知識與技能。例如在講授《鋒面系統》這節課時,教師以以詼諧幽默的新聞視頻天氣報道開篇,既切合本節課的主題,又體現了對學生知識應用的引導。《人地關係思想的演變》這節課開始就以學生熟悉的學習圖片引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舉例分析人地思想的演變,既讓學生掌握知識,又對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產生影響。這個設計不光有“心”,更有“新”。

因此,在新時期我們教師不僅要“一心只讀教參書”,更要“兩耳充聞天下事”。“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這就需要教師善於留意生活,關心時事,能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視對學生的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課堂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一種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活動的始終。有效評價對教學活動起着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使教學過程更趨完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整體上來看本課教師教學評價及時但並不是十分有效,一堂課中大多都是“好的,請坐”、“很好”等效果並不明顯的激勵性語言。如何才能對學生做出有效的評價,這也是我們教師以後要着重思考的內容。

學無止境,在看了這幾位老師的課後,讓我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專業能力上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探索,博採眾長,在探索、學習、反思中不斷進步。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24

20xx年我很榮幸的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踏上三尺講台,從教四年多以來,我越來越覺得作為教師肩上任重而道遠,也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終生學習的重要性,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我們必須“活到老,學到老”。通過這次20xx年城固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專業科目遠程培訓,讓我得以在這個廣闊的空間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升了自身專業水平,實現了專業成長。

走近20xx年城固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專業科目遠程培訓項目的平台,猶如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像一直居住在井底的青蛙突然跳到了井口,眼前一亮--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我在業餘時間不斷汲取“營養”--看視頻學習各種知識,通過學習讓我受益頗豐。

在這個平台中,許多教育名家、專家以及技術專家似乎都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我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聆聽他們的報告,並做好了記錄,我不斷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薰陶和碰撞,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感覺自己的水平獲得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是非常有益且必要的。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幸福的教師

我們常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要想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其進取的作用,就必須培養和保持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做幸福的教師。僅有當教師從心理上把教育事業作為讓自己幸福的事,才會進取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無怨無悔。

二、做終身學習的教師

隨着知識媒體的提高和信息傳遞的快速,作為跨時代的教師,如果只是滿足於將教材教完,學生能夠做起題就夠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現如今,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想法越來越多、且想法越來越新奇,學生在變,教師卻停步不前,其結果必然是被學生所唾棄,被社會所拋棄。為了應對這種情形,教師也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新的教法,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更好地滋潤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

三、做善於反思的教師

“吾日三省吾身”,我們每個人總是在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得到成長與提高,作為教師更不例外。教師每完成一課時的教學或一件事情的處理,都必須加以深刻的反思,反思的資料包括:教學任務是否達成、每個學生是否都有所獲、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等,經過反思促進我們的不斷提高。

四、做“有心”的教師

教材不僅僅指的是有形的課本,更多的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所以教師要做一個有心的人,用心解讀課標、教材,並且時刻注意關心身邊的大小事,從而為教學服務。

2023年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範文 篇25

捕捉細節,觸摸真情;描寫細節,表達真情;欣賞細節,感悟真情。文登新一中慈老師的作文課非常受益,很受啟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下面我從幾點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二從情境創設看:這節課的情境創設,應該説是頗具特色,如激情創境,美圖美語創境,發揮學生自主性創境等,既體現出情景創設手法的多樣性,又反映出執教者個性而嫻熟的情境創設能力。

三從作文課特點觀:執教者突出了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領悟,讓學生在觀看,寫作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作文科教學的語文味。

四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執教者身上有很好的體現,那張《孝》的黑白色圖畫。那張《渴望》的圖片,那張《生命》的震撼圖片成為了不同角度領悟細節描寫的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五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學生自己當堂的寫作既消化了老師所見內容,又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還興趣盎然,真正做到了課堂高效!

六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七從學生能力培養觀:執教者把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的聯想力、想象力、創造力及寫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八課件的製作看:課件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圖片的利用,內容的總結,方法的歸納等等,言簡意賅,條理清楚,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教材與學情分析準確、全面;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可觀測、可操作、可評價,體現三維目標整體要求;重點、難點處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情境與活動設計指向問題解決。

十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十一曬課界面組織合理、信息完整、語言規範;課件運行正常,鏈接準確;視頻拍攝內容完整、畫面清晰,聲畫同步。

教學建議

第一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第二有效地培養學生寫作、立意、選材的能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和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寫作的實踐能力,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格式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qzoq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