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精選15篇)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精選15篇)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1

一、課前感情交流充分,做到師生心貼心。多數老師注重課前的交流,以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活躍氣氛。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調節了一下學生心裏的緊張氣氛。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精選15篇)

二、教態和藹可親,及時鼓勵有信心。首先,無論是男老師還是女老師,讓聽課的老師覺得他們不是面對着一羣學生,而是他們的朋友或孩子,談話或問問題,都是面對面的形式,感覺很自然、隨便。多數老師採用親切地謂,讓孩子們一聽就感覺到親呢,立刻喜歡上了這個老師。另外,老師們及時的鼓勵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幫孩子們樹立了學習信心。

三、教學環節緊湊,環環相扣吸人心。基本上每節課都做到了環節銜接的自然醒目,如行雲流水,一點也不硬,教學過程中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聽課老師覺得輕鬆、不生硬,沒有累得感覺。真正做到了順學指導。

四、以讀代講練語感,細節教學是關鍵。在課堂上,語文老師自身就帶有了課堂中應有的感情,在教學中,拿出重點段落,讓學生自讀、齊讀、帶感情讀、教師範讀、教師引讀等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語感,從而體會課文的真正意境和內涵,使教學達到了高潮,使學生情緒激昂,情真意切!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以及分析,研修讓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孤陋寡聞,意識到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遠程教育研修也激發了我對教育事業更加真實的愛戀。為我們一線教師的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裏我們可以暢所欲言,解惑釋疑。參加本次國小語文遠程培訓,有幸聆聽各位名師講課,我感慨頗深,受益匪淺。在這段學習生活中,我每天累並快樂着……因為,我收穫了知識,更收穫了友情。通過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個人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在這次觀課的過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深鑽文本,努力提升自己。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2

認真觀看了聶大慶老師執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崔美華執教老師的《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和郭豔紅執教老師的《威尼斯的小艇》三節課,感受最深的應是三位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讀”的把握。《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閲讀教學中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返樸歸真,讓朗朗的書聲回到教室。三位老師的語文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通讀、細讀、品讀、誦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以達到感知課文,理解課文,體悟情感,積累語言的目的,完成學生個體閲讀的全過程,將“讀”貫穿於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也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以讀為本”。

聶老師執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的開篇文章。在導入環節上,聶老師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朗讀課文並找出季老先生舊地重遊時對德國的評價:“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選擇季老先生由衷的感歎“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誦讀等多種閲讀方式來理解文本,在以讀為主的過程中開展角色體驗,情境想象等多樣的言語訓練,深入感受德國景色的奇麗。為了讓學生理解文中藴含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聶老師採用的教學策略是緊緊抓住“多麼奇麗的景色!”與“多麼奇特的民族!”這兩個句子,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文本,找出能體現德國景色奇麗與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為教學的兩根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在教學中,聶老師緊緊抓住“奇麗”與“奇特”兩個詞語讓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最能體現德國景色奇麗和民族奇特的句子,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指名讀、個人感情朗讀等多種方式充分感受和領悟德國花美、景美、人更美。聶老師還靈活採用“欣賞畫面入境,品讀想象中生情,深讀積累中拓展”等教學方法,合理利用課外及多媒體資源,介紹德國秀美景色及作者,讓學生對德國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接下來的具體教學中,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聶老師緊扣“奼紫嫣紅”、“花團錦簇”等詞語,反覆品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更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讀,在品讀中悟情。以及之後的角色體驗,深入讀書,都在盡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場面情境。聶老師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要求,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和教學重點,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以讀書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來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習慣,提升閲讀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間真情、學會做人,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崔老師執教的《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課文記敍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後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和毅力。本文的語言有兩大特色:運用數據和大量的四字詞語,因此在教學中崔老師抓住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頗有感受的地方就是崔老師引導學生對第一自然段數字的解讀,學生通過朗讀、交流討論,在崔老師的引導下去感悟數字背後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體會一部奇書誕生的艱辛。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數字中,獲得了閲讀感官,得到了閲讀感悟。在此基礎上,崔老師不失時機地把學生引領到接近生活的感受中,讓他們在形象感悟中解讀文本。課文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中,連續用了“20多年”、“6次”、“50多歲”、“400多萬”等數字,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崔老師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些具體數字展開讀書感悟。讓學生與數字對話,盡情抒發自己的個性感悟,理解隱含在數字背後的談遷的精神和情感。通過讀書感悟,讓抽象的數字形象化、具體化、情感化,讀到語言背後的精彩。從而進一步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和毅力。同時,崔老師的扣詞導讀,感悟形象,緊扣“信念”、“厄運”、“打不垮”等課文中的關鍵詞,前後聯繫,在多樣的閲讀中(如瀏覽、用心去讀、朗讀、引讀、範讀等)中感悟了談遷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擊(第2節)引讀,在對話中在深入地解讀的基礎上,螺旋式地引導學生讀文本,從而把人物形象展現出來。

崔老師在教學中還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通過朗讀感悟,明白四字詞語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寫談遷為了讓新《國榷》更加翔實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艱辛時連用了好幾個四字詞語:“四處尋訪”、“廣泛蒐集”、“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年老體弱”、“奮筆疾書”等,引導學生讀書要把文字想像成畫面,比如從“終日奔波”一詞可以想象到談遷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辛,進而感受到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撐着他。崔老師倡導的“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也正是新課標所提出的“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閲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的體現。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也正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扶後放”的過程。

郭老師執教的《威尼斯的小艇》是編排在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冊的第八組。五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能獨立讀懂一篇課文,並且能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通過本課的教學,郭老師也正是讓學生在“自能讀書”的基礎上向“自能作文”遷移,訓練他們“抓住事物的特點寫”,這也是這一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郭老師以“課文圍繞小艇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這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在問題的討論中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然後,精讀2、4兩個重點段落,落實訓練點。

本節課上郭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每一次的讀都是一次情感的昇華,都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通過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讀,這不僅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想象,同時更有利於學生去感悟文本中的情與景,使學生更深刻地去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郭老師也精心創設一定的情景,把學生一下子帶入了文本中,再引導學生髮揮想象,不僅激起學生閲讀的興趣,還利於準確把握文章深層的含義。如在課文第六自然段的處理上,郭老師在課件文字的渲染下,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並通過朗讀將威尼斯夜色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並進一步感受到艇動城鬧、艇停城靜的特點。 郭老師的課堂也正好迎合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

學習了三位老師的課,我對語文教學中的“以讀為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好的朗讀是完美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藝術的創造。我深刻感受到語文教學必須立足課堂,以讀為本,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3

一、數學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説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温故導航”的設計遵循了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現實出發,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性質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發學生產生數學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也應該先從邊的角度進行研究,張老師的數學活動設計起點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之上進行的,將新知識的學習類比轉化為已有的舊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輕鬆的構建了新知識。

二、數學活動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的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細木條的封閉情景問題,改編為有挑戰性的開放式的問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後,小明回家用細木棒釘制了一個。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動手做的平行四邊形向同學們展示。小輝卻問:你憑什麼確定這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都困惑了......”,並設計讓學生用熟悉的硬紙條動手操作。

張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種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活動探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自由發展,讓新知識自然產生,既讓新知識產生的魅力吸引學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之中,以教學的藝術感染了學生。

三、數學活動的數學化是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如果將數學解釋為一種活動的話,那就必須通過數學化來教數學,學數學。他認為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徵就是數學化,即學習者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中的“三個活動”設計了7人次個體思維可視化的講台動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視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化的原始思維可視化中經歷思維過程,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問題,去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彰顯了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在於,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講台動手操作演示,該生採用分類的方式全面分析,對邊在位置上可分為平行和不平行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講解,考慮問題很全面。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後生可畏,這種課堂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化課堂,它讓全班學生經歷了原始思維的可視化過程,他們在數學活動的數學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維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還得出並記住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從邊的角度的三種判定”的數學結論,在數學活動中建立了數學模型。

建議: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但要強化了知識與技能以及能力目標,老師還要重視發揮多種形式的評價功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才能達成的更好,更能激發學生提高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探究式教學中,知識梳理環節不但要有知識的總結,更要注意數學思想、分析方法等的總結。

3、在探究式教學中,本節課的集體回答高達26次太多,有的學生就會濫竽充數,可將其改為學困生抽答,個體搶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穫:

1、在探究式教學中,利用素材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設計好問題的關鍵。問題要指向教學目標,有層次,並注意質量和數量的統一。

2、在探究式教學中,有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選取素材時應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針對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標誌。素材貼近生活,問題設計難易適當,教師引導及時到位,教學內容適合探究等都有利於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4、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也要注意活動數學化,還要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演示、板演展講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思維可視化,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4

一、圓的認識——注重動手實踐經驗的積累

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的課堂教學實錄,執教教師是濱州市惠民縣孫武鎮十方院國小的王海燕老師。這是一節成功應用了先進的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示範課,自動錄播教室的錄製效果也很棒,觸控一體機的使用恰到好處,40人的班額大小適當,學生整齊的校服以及積極的精神面貌為課例增色不少。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王老師精彩的教學設計以及高效的教學實施環節。王老師通過趣味運動會設計遊戲導入新課,然後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説一説、議一議中明確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和性質,充分運用了課件的幾何直觀的特點,很好的認識圓的特點,最後又迴歸現實生活的應用,設計套圈遊戲,車輪是為什麼是圓的,以及課外練習的拓展,畫一個直徑是10米的圓。

最後,提一個的建議:在練習環節有個練一練的題目,師生一問一答,效率低,效果也不很好。可以改由學生講解,即完整又清晰,難度也不大。

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

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中心國小的顧建鋒老師執教的《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是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自動錄播教室錄製的,雖是借班上課,但是教學效果非常好,是一節值得好好學習的示範課。

顧老師是一位數學素養非常高的老師,無論是粉筆字的板書,數學語言的規範,數學問題的設計,數學思想的滲透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很高的水平。國小男教師特有的嚴謹、大氣的教學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顧老師首先從複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入手,引入探究體積單位的換算,這期中滲透了化新為舊的轉化思想。在探究新知環節,又是處處滲透轉化思想,借鑑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學習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從高級單位到低級單位的“化”——乘進率,從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的“聚”除以進率。在學習新知的同時,注重學生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設計了牛奶包裝箱、用磚砌牆、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現實問題,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小結中,又一次總結昇華了轉化的數學思想,化陌生為熟悉,化複雜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

最後,感謝本次網研修,既為優秀教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又為我們普通教師提供了學習提升的機會。這種大範圍、多角度、高層次的溝通交流有效的推動了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5

看了這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讓學生在活動與交流中學習。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要依據,採取啟發引導自主探索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一、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情感的誘因,是教學活動的平台,有利於激起興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經驗、形成思路策略,引發自主活動。

二、在觀察中感知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在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表象。平均分一個物體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在觀察中説出分數喚醒原有知識和經驗為學生創新作準備。

三、在實踐中體驗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而國小生的思維是直觀多於形象。採用動手操作,能幫助學生藉助直觀建立表象而形成概念。

四、在交流中內化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主要是通過溝通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和閲讀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有序的操作有利於學生形成清晰流暢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課堂上,我非常重視學生將操作活動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述自己操作的結果,促進了語言與思維的融合。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樣探究的課堂上,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出現了矛盾的衝突、思維的碰撞和靈感的火花,教師也獲得了意外的收穫。

閲讀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我還十分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是課堂前的也可安排在課堂教學之中,這節課我是把它安排在學生探索活動之後,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實現與文本的對話,用經典的知識體系豐富自己在操作中的體驗,深化。

五、在練習中發展

知識和技能依然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們要讓學生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來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課堂上我很注重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我整合教材內容,優選練習題,採用不同形式練習學生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發展(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促進積極的情感)。

六、在遊戲中延伸

常見的數學遊戲往往是用於調節課堂氣氛,我認為好的數學遊戲還應溶知識性、思維性和創造性於趣味之中,我設計了個遊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6

我校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到清遠市參加由廣東教育學會國小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年廣東省第六屆國小數學優質課評比大會”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廣東省韶關、珠海、梅州、清遠等個地級市的國小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深圳市石巖公學國小部的張永華老師上一年級《左右》,張老師在課件裏呈現卡丁車遊戲,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張老師從卡丁車遊戲,激發興趣——聯繫自身,體驗左右——遊戲操作,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張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左右之後,還編排了“左右操”,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張老師還在課件出示上下樓梯、馬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動畫,體會生活中左右的相對性,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通意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天的時間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張春娜老師,就是抓住了國小生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創設 “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怎樣求平均每人拍多少個球?”——“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數?”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兩天學習,共聽了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如李教授在點評時所講:“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7

從課前的1+1≠2有時也是正確的,到課堂中一個個問題情境的呈現與分析,至最後劉老師再一次小結“以後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看問題要學會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劉鬆老師執教的《分數的意義》一課中不斷地引領孩子們學會換個角度看分數,也在引領孩子要會用不同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

角度一:認識分數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整個國小階段,學生對於數的認識從自然數想小數、分數延伸發展,由原來的絕對數值向相對數值拓寬。從認識表示數量與順序的絕對值到認識表示相對數值的分數,相對於自然數而言,無疑是一次認識數中的質的飛躍。在課中劉老師精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一起較好地探討了分數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問題。

1、 兩個角度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課堂上劉老師設計了多個情境來引領學生認識分數的相對性,如“給不同的圖(3朵花、六朵花、九朵花)的2/3塗色,説説塗色的花各有幾朵”並 討論“為什麼都是2/3,但是每幅圖裏塗色的花朵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再如呈現1/5與相應的三幅圖不完整的圖,來討論單位“1”額數量等等。在學生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相信他們在較好認識到分數的相對性;同一個分數因單位“1”的不同使得它所代表的數量多少也會不同。當然同一事物因相對的單位“1”不同而需要用不同的分數表示。分數的相對性這一非常抽象的本質特徵也隨着問題的解決逐步得以深刻地認識與理解。

2、 從“率”到“量”的辨析中理解分數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分數可以看做是除法的另一種形式,是分的結果和比的結果,以“具體數量”與“抽象的數”兩種形態呈現,即分數的絕對數值和相對數值。對這一問題的辨析一直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劉老師課中巧妙地創設了情境:“紅綠兩根絲帶一樣長,紅絲帶用去了1/2,綠絲帶用去了1/2米,哪種絲帶剩下的長?”在辨析的過程中,通過大於、等於、小於1米的三條線段的呈現與討論,將1/2和1/2米作了一次又一次的對比。無論總長度怎麼變化,但1/2米的長度始終不變,而1/2卻會隨着單位“1”的變化而變化。分數作為絕對值和相對值的存在通過一個情境中的多次對比得以不斷清晰。分數既可以表示“關係”又可以表示具體的量,劉老師在教學中找準了對接點,在兩種意義的溝通上作了巧妙地無縫銜接。

角度二:從度量的維度認識分數

分數意義理解主要分為四個維度:比率、度量、運作和商。這四個維度中很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度量。分數的度量即指可以將分數理解為分數單位的累積。本節課中劉老師很好的引領學生們體驗了“度量”這一分數的意義,感受到了分數單位的重要性。

1、從分數的產生來認識度量

分數是怎樣產生的?是基於日常生活中實際需要,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表示。

僅此而已嗎?劉老師的課中將分數的產生與度量很好地進行了結合。現場時光穿越回到遠古時代,讓學生用木棒測量黑板的長度。學生在分數產生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度量的意義,體會到了分數單位的重要性,也就能很好地進行有效地度量。分數單位的重要性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自然呈現。

2、從度量結果來認識分數的意義

從單位“1”的認識來認識分數單位,再把分數單位作為學生認識的另一個起點,重新構建對分數的認識。分數牆的構建過程中,從分數單位1/2、1/3、1/4到1/n,學生也學會了用更多元、更豐富的角度來客觀地認識分數。就這樣,劉老師利用分數單位,通過度量,來充分地理解分數的意義,很好地構建起分數認識的一個迴路。

通過下圖的梳理更是很清晰地認識到分數產生過程中幾者之間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聯繫。

角度三:從“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結果”來認識分數

國小階段的教學中,分數的教學一般都採用份數的.定義,分數份數定義是學習分數的起點。但從數學的觀點來看,商的定義體現了分數的本質,符合數系擴張的數學思想。

張奠宙先生在《分數的意義》一文中提到:這個用份數定義的分數,易學好懂,但其內涵卻很侷限,並且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分數是一個不同於自然數的新數,正整數a除以正整數b的商,記作a/b。整除時,結果是自然數;除不盡時,得到的商是分數。分數的本質意義應是兩個數相除的結果。

在本節課中,劉老師從分數產生的角度也滲透了分數就是兩個數相除的關係。分數的產生還可以從內部找到解釋,比如計算除法時,7÷7、6÷7、8÷7…….a÷b,都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使得分數的意義從單一走向完善。

相信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換個角度看分數。分數依然是曾經學過的那個分數,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分數。學生們還知道了分數是兩個數的關係,是度量的結果,它是一個商等等。分數是簡單的卻是複雜的,分數是豐富的,也是靈動的。劉老師的課不僅讓學生,也讓在場的老師對於分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引領學生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教師必須首先具有換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劉老師的課讓我們強烈感受到他對於分數這一知識體系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只有具備了這份能力,才能引領學生的學習從淺顯走向深刻,從單一走向多元,甚至是學會思維方式的轉變,讓與會的老師們歎服。

在劉老師的課堂上還有一點印象特備深的一點就是劉老師的幽默。也可能是口音問題,在課堂中就好像易中天進了數學課堂,特殊的語音,有趣的語言,將每個學生和聽課老師深深吸引。老師適時的幽默,學生適時的放鬆,思維的閘門才能如洪水般湧出。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8

隨着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讚賞。提倡、引導並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註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國小體育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並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於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繫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如果單純的説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隻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遊戲,並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於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於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着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侷限於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於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齣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着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儘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9

我於20xx年7月初的時候參加了縣優質課聽課。下面是我的聽課體會及感受:

1.多媒體的使用

現代化英語教學中,黑板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板了。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內容更加豐富。此次活動,老師們都運用了多媒體這現代的教學工具,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讓教學內容更形象化,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2.教師基本功紮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這10位教師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全堂使用英語教學,整堂課輕鬆、活潑。教師都是借班上課,但師生配合程度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教師教態親切,身體語言豐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平時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因此,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各地老師不同的調動學生的方式。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孩子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3.恰當的導入,自然的過渡

這幾節課,我是以一種欣賞和享受的心情聽完了。導入的自然,過渡的簡潔而不留痕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講授《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時,通過介紹自己,例如:Guess ①Which city do I come from?②Which school do I come from?③How do I usually go to school?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所授內容上,這樣子既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又調動了積極性。

4.情境的設置

英語的學習要求在語境中學習句子,在句子中學習單詞。這就是説我們在教給學生一句話、一個詞時還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在一定的情境中學會用句子、詞語。所創設的情境如何即利於課文的導入,也利於重點單詞、句子的引出是一節課成敗的重要方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一個情境:請兩個好朋友上來,讓其他學生來問他倆問題,Does like ? Is favorite fruit ?這兩位學生用手勢來表示Yes or No 。看他們對朋友到底瞭解多少。這也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課堂。我想以後多注意這一點,讓學生編對話時,給他們設立一個情境,讓他們更好的發揮,也讓他們明白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

5.注重基礎,適當拓展延伸

這次聽的課沒有想象中那麼花哨,更多的是注重課文,注重基礎知識。在精講精練課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拓展延伸。由於前面將基礎知識都夯實了,後面的拓展學生進行起來也就得心應手。正是這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遠見,提高了整節課的課堂效率。

通過這次聽課,我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其他優秀教師的差距,同時我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課?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10

通過本次研修,我認真觀摩了幾位優秀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他們的課堂利用現代多媒體課件,豐富多彩、直觀生動地展示了教學內容,給學生們創造了一個輕鬆有趣的英語學習環境和交流的平台。他們的課堂普遍都是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躍,從中學習了許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每一節課都非常成功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一、合作探究,激活認知。

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裏,他們這些課基本都體現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樂於競爭合作的能力。為了集體的榮譽,每個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思維活躍。使學生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動機。這樣學生才能放開手腳,人人蔘與,學會交流,營造高效的課堂。

二、鼓勵欣賞,收穫成功。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對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説,更要多欣賞學生,真誠的鼓勵學生,要把讚賞的目光和語言化為涓涓細流,灌注到每個教學細節中,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精神愉悦,情緒高漲。這幾堂課老師們讓肯定和讚揚的聲音貫穿了整個課堂,如:Good、Verygood、Great等,讓學生在欣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體驗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所以,只有老師們真心地走近學生,真情地欣賞學生,才能積極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的良好氛圍裏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示範練習,鞏固新知。

每個活動進行初始,老師的示範和指令非常的.清晰。同時老師也利用情景示範,幫助學生構建語言環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瞭解了推薦的方法和相關語言,開始在小組內相互展示,然後再推薦給全班學生,最後交流分享,使“讀書”成為了這節課的主旋律,從而體驗到了閲讀的快樂。這樣,通過新穎活潑的訓練,讓學生親自參與語言實踐,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語言表達中及時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期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拓展知識,開拓視野。

幾位老師都是通過閲讀教學來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增加情感體驗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繪本教學以獨特的文圖形式吸引着所有孩子的目光,但怎樣去引導學生閲讀就成了我們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幾位老師以創新的閲讀教學形式成功的引導了學生的學習,更解開了無數的英語教師困惑,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掌握了更多知識和技能。

總之,通過研修,我們開闊了視野,有了學習動力和目標。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11

作為20xx年剛入職的新教師,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研修活動,懷着一種渴望、迷惑的心情,我認認真真地觀看着每一個視頻與研修資源,小心翼翼地點擊着每一個按鈕生怕再錯過什麼有用的資源。隨着對遠程研修的深入瞭解,我的心情與之前就截然不同了,渴望學習的激情就來了。在遠程研修過程中,我收穫頗多,通過“觀看視頻案例分析和主講教師視頻講課,閲讀主講教師講稿和推薦的相關文章,參與在線研討和交流,完成提交作業,完成並提交學習總結”的過程。使我在知識結構上產生了一個極大的飛躍。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理論上和方法上的突破。

通過蘇霞老師的課例,對於觀課評課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今年研修的主題是混合式課例研究,通過學習,作為新教師我瞭解了觀課、評課的一些細節。在觀課評課時,要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可以從教學結構、教學活動轉換、課堂提問、課堂反饋、結構性語言、學生語言流動、學生學習狀態、移動路線、敍事性文字、師生語言互動等多個方面記錄和分析課堂信息。在備課研討的時候,教研組內每個老師可以進行不同的分工。這樣在聽課時就能聽出執教老師哪些地方做的比較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觀看看了課例蘇霞老師執教的七年級數學下冊《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更是瞭解了新型課例研究再實際操作中應如何運行,收穫很多。

在觀看了專家引領視頻後,對於這次雙對接混合式研修有了初步認識。我期待通過這次研究中專家團隊的引領能提高數學水平,明確數學課“教什麼”,教材內容“用什麼教”等。這次研修最重要的是磨課環節,研修中的一切對我來説都是新的,“磨課”更是新生的教學模式,對於我來説對備課課堂的把握都不是很好,我希望在學習中體會磨課的內涵,參與體驗式學習,學會網上磨課,然後運用到校本研修中。改變以前上課只是我説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快樂中學習。不再像有期簡報上那則小笑話一樣,一節課紀律好的班級就是演45分鐘的講,紀律不好的班級就是打45分鐘的架。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12

今年,我參加了教師遠程網上培訓,通過學習,深深的體會到培訓意義非同尋常,從中學了不少的知識和技能,為我的教學工作改進提供了保證。遠程教育是培養本世紀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人才的需要,遠程教育培訓以科目為中心着重講解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使他們感到集體的力量,勇於探索,願意接受他人並與他人合作,善於與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通過此次培訓學習使我真正的體會到:

一、培訓符合以我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就像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係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二、培訓計劃是以“掌握學習理論”等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的計算機信息技術為特點的先進現代教學模式。掌握瞭如:微課堂、計算機應用等技術,我們作為教師,孩子的引路人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特別是讓我有種全新的認識與瞭解,從一些新的角度對培訓進行重新解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三、培訓計劃體現了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不但要讓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動技術、心理健康基本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外,還特別注重他們的學習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創新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善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素質的發展。

四、培訓弘揚了我國傳統教學思想中“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等精華。在因材施教方面,它承認孩子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特長的孩子選擇不同的項目,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孩子的發展,而非注重孩子學習結果,認為每個孩子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以最有效的學習獲得應有的發展,就都是好孩子。

五、培訓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我國當前倡導創建和諧社會的思想。這次培訓不但重視啟發式教學,而且加以發展,在啟發的方式下更加註重以教師的幫助和孩子的相互啟示,與傳統的以老師問孩子答為主的啟發式教學相比,更加突出了孩子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孩子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的主動性。

總之,培訓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參加培訓的都是教授、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在這次培訓中不僅為我們創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還為我們建立了友誼的紐帶。我知道,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次培訓中所學的一些理念與技藝,使自己的教學更加完善。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13

在今年的暑期研修中,我有幸聆聽並認真學習了六節不同特色的國中語文課,各位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讓我受益頗深。有郝老師的講評課,韓老師、姜老師和吳老師的閲讀課,張老師的複習課,成老師的聽説課。授課老師嫻熟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駕馭課堂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養,讓我收穫很大。

一、綜合評價

總體來説,六位教師綜合素質較高,他們的教學基本功紮實,都認真研究了課程標準,深入挖掘教材,瞭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學目標明確,三維目標的設定準確,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突出,使學生在輕鬆的活動中學會知識。

六位教師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儘可能多地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教師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使整堂課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度高,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拉近了師生距離,活躍了課堂教學。

教師們的口語流利,教態自然、親切、大方。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運情境,促使學生感悟和體驗教學內容與生活的內在聯繫,着重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學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二、主要優點

1、教學設計合理,符合課標要求

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情分析,將教學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新知識的建構更加自然順暢,真正是水到渠成。採用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方法靈活多樣,寓情感教育於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

2、教學組織形式多樣,鑄造高效課堂

從課堂組織來看,六位教師對教學理論的理解無疑是深刻的,並做了大膽的嘗試。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的運用,使我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領悟。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效果顯著。訓練方式多樣,有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授課教師為了鞏固本課的內容,精心設計了多個活動:如歌曲、謎語、遊戲,視頻等,內容豐富,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境操練句型,很好的貫徹了“在用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例如郝老師的講評課中,改變以往的教師講授,而是大膽嘗試讓學生走上講台講解試題,我認為效果遠超我們老師平時的一遍遍的講解,同時還鍛鍊了學生們的能力。

3、巧用信息技術,創造英語課堂精彩

1)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六位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國中生活潑好動,接受新事物快。他們對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影片很感興趣。韓老師就利用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創設生動真實的情景,順理成章的導入新課。

2)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提高課堂效率

郝老師的講評課和張老師的複習課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圖文並茂的優勢,把錯題和要複習的內容全部呈現在大屏幕上,這樣遠比老師板書在黑板上要節約時間,而且課堂容量大。同時也提高學生書寫的準確率,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3)利用信息技術補充教學資源,設計多層次的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學生“温故知新”的必備環節。六位老師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的優勢,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輕鬆練習。

4、教學評價及時有效

六位老師在授課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評價。他們採用多元化評價,例如全班的整體評價與學生個體的評價相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小組同學間的評價相結合,課堂的及時評價與課後的整體評價相結合。對學習的評價也從重知識、重結果轉到了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來。這一點非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三、我的建議

俗話説,再好的可也有它的不足之處,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建議,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1、有兩位老師採用漢語歌曲導入。我個人認為,語文課上是我們充分提高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時機,若是此時能換成英文歌曲導入,對學生的聽和説的能力訓練,都是大有幫助。而且選擇的歌曲不宜佔用太長的課堂時間。

2、郝老師的講評課中,教師很少用英語授課,儘管受講評試卷的限制,但老師還是應該儘可能多的運用口語,畢竟我們的口語考試和平時的訓練還是分不開的。

3、有的教師只關注了少數學生,沒有兼顧後面學生或角落的學生,尤其是在複述課文這一環節,基本就是學優生表演的環節。有的小組在進行討論時,討論的時間太長,導致後面的教學活動進行不完。

四、我的收穫

通過此次的觀課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我學習到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吸引學生的興趣,設計分層次的練習,延伸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我認識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不僅分析教材還要分析學生。在活動設計的時候,以教學目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生的關注。

總之,作為英語老師,我們既要精心備課,做到有特色有創意,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師素質,以精湛的教學藝術獲得學生的認可。只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做有心人,處處為學生着想,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就一定能在教學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14

本次研修,通過觀看平台提供的三節課我受益匪淺。三位老師讓我更深刻地領悟到,判斷教學設計是否有效,要看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從起點走向目標。雖然幾位教師的課各有千秋,老師對教材的研究,對課標的把握,對學生的駕馭都非常到位,體現出了教材、學生、教師交融一體。

一、創新與務實並重

三位老師的課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有效的課堂教學並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包裝,迴歸課堂的原生態,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去,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才是最根本的目的。情景導入部分簡簡單單,課件實實在在,但是切合課堂主題,能引發學生思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鄄實驗中學的老師在講授《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時,開篇簡單明瞭的提出問題:為什麼在赤道、撒哈拉沙漠和中國的氣候呈現出的特徵不一致?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並列舉身邊生活的例子為學生詳細解釋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和以往的傳統課程相比,這幾位老師的課在內容重組和課程設計獨具匠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兩耳充聞天下事

在觀看這幾位老師的課時,我發現所有老師都注重了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出合適的情境,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讓學習的目標不止於知識與技能。例如在講授《鋒面系統》這節課時,教師以以詼諧幽默的新聞視頻天氣報道開篇,既切合本節課的主題,又體現了對學生知識應用的引導。《人地關係思想的演變》這節課開始就以學生熟悉的學習圖片引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舉例分析人地思想的演變,既讓學生掌握知識,又對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產生影響。這個設計不光有“心”,更有“新”。

因此,在新時期我們教師不僅要“一心只讀教參書”,更要“兩耳充聞天下事”。“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這就需要教師善於留意生活,關心時事,能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視對學生的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課堂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一種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活動的始終。有效評價對教學活動起着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使教學過程更趨完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整體上來看本課教師教學評價及時但並不是十分有效,一堂課中大多都是“好的,請坐”、“很好”等效果並不明顯的激勵性語言。如何才能對學生做出有效的評價,這也是我們教師以後要着重思考的內容。

學無止境,在看了這幾位老師的課後,讓我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專業能力上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探索,博採眾長,在探索、學習、反思中不斷進步。

最新研修觀課報告 篇15

觀評了三節優課課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直角三角形邊角關係單元複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專項複習。教師基本素質都較高,都有很強的敬業精神。備課充分,緊緊圍繞課標展開備課和教學,準備充分,教材挖掘深,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整個課堂環節齊全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形成知識體系,課堂容量大,效果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好。組織形式多樣,突出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利用對學生的評價來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自信,提高學生能力。又都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三節優課又各有優點,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一節,引導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來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速度和效果。直角三角形邊角關係單元複習一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化斜為直”的方法,從而總結規律指導解題。期間,也涉及到了好多數學思想:轉化思想、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另外,利用思維導圖形成知識網絡,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本單元內容。再就是從展示階段看,學生的基本素質較高,基礎知識掌握得好,小組合作交流有效,語言表達能力強,訓練有素。二元一次方程組專項複習一節,不侷限於學生會解幾道題,而是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法,對比各種解法的優缺點和難易程度。在探索和對比中提高了解題能力,領會了換元思想和整體思想。進一步理解了消元思想,這為下一步學習解三元一次方程組打下基礎,甚至為解多元高次方程打下基礎。

提幾點看法,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要緊扣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不等式的過程是一個對不等式的變形過程,變形的依據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直角三角形邊角關係單元複習一節,整個過程缺少題目的支撐,稍顯空洞。可以把複習及探索研究的內容習題化,使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去體會去思考從而達到總結領會再利用。這樣,也能增大課堂容量。

總體來看這幾節課都非常好,教師上課的`水平都很高,任何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無論是精益求精的精神,還是對教材、課標把握挖掘,亦或是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推進、現代信息技術的熟練應用都讓人耳目一新。爭取把從中學習到的知識、方法、精神應用到今後的教學實踐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k0g7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