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中國佛教協會學誠法師代表第八屆理事會作工作報告

中國佛教協會學誠法師代表第八屆理事會作工作報告

XX年4月19日上午,中國佛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代表第八屆理事會作工作報告。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中國佛教協會學誠法師代表第八屆理事會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代表中國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

中國佛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對此次會議十分關心、高度重視,全國佛教界對此次會議極為關注、熱切期待。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高舉愛國愛教偉大旗幟,深入學習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佛教自身建設、發揮積極作用的途徑,堅持以戒為師、正信正行,努力踐行“人間佛教”思想,不斷推動佛教事業健康全面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本屆理事會自XX年由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以來已經五年了。五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方面都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五年來,在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的直接領導下,中佛協團結帶領全國各民族佛教徒愛國愛教,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依法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密切聯繫廣大信教羣眾;堅持以戒為師,倡導正信正行,着力加強自身建設;踐行“人間佛教”思想,努力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確定的工作目標,鞏固發展了佛教事業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了應有貢獻。

(一)深入學習政治理論,增強法律法規意識

中佛協帶領全國佛教界深入學習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通過政治理論學習,進一步增強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進一步增強了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的主動性,進一步增強了將佛教事業圓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自覺性。

深入開展“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自XX年起,中佛協帶領全國佛教界連續三年開展了“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深入學習《宗教事務條例》及《關於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國宗發〔XX〕41號)、《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國宗發〔XX〕6號)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不斷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觀念,提高了依法開展活動、依法自我管理、依法維護權益的能力。

(二)貫徹落實《宗教事務條例》,切實維護佛教合法權益

貫徹落實《宗教事務條例》,教制建設持續推進。本屆理事會先後制訂或修訂了三大語系佛教教職人員資格認定辦法和《藏傳佛教寺廟主要教職任職辦法》《藏傳佛教寺廟經師資格評定和聘任辦法》《南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辦法》,推動了《條例》在佛教界的貫徹落實。同時,本會通過總結《條例》頒佈五週年和十週年來佛教界的實踐經驗,對《條例》的進一步修訂完善提出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國家宗教事務局開展“宗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和“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兩個專項工作。目前,全國佛教教職人員資格認定備案工作已基本完成。配合國家宗教事務局貫徹落實《宗教院校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審聘任辦法(試行)》和《宗教院校學位授予辦法(試行)》(簡稱“兩個辦法”),制定了《全國漢傳佛教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和職稱評審細則(試行)》《全國漢傳佛教院校學位授予細則(試行)》和《全國佛教院校職稱學位工作小組工作細則(試行)》,指導中國佛學院進行“兩個辦法”試點工作。通過這些工作,進一步提高了佛教寺院、佛教院校、佛教教職人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為推進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切實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中佛協通過議案、提案、代表建議等多種形式建言獻策,推動解決佛教活動場所及宗教界興辦的公益慈善機構、宗教文化機構、自養事業機構的法律地位和民事權利主體資格,佛教財產權等關係佛教界合法權益的重大問題,得到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一些意見被吸收採納。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佛教名山被承包、被上市,非宗教活動場所開展宗教活動、接受宗教性捐獻,假冒僧尼抹黑佛教,借佛斂財、以教牟利以及娛樂界和大眾傳媒惡搞佛教等違反宗教政策和法規規章、侵害佛教界合法權益、傷害信教羣眾宗教感情的現象,中佛協代表佛教界向有關部門及時反映情況,提出合理訴求和意見建議,協助黨政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加以糾正,並通過新聞發言人、網站表明嚴正立場。支持、指導和協助地方佛教協會和寺院,通過合法渠道和方式,應對侵權事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些工作,對全面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依照章程履行職能,會務工作有序開展

落實會議制度。本屆理事會任期內召開理事會會議3次,常務理事會會議3次,會長會議或會長擴大會議7次,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總結報告年度工作情況和財務情況,制定修訂佛教界各項規章制度,研究、部署重要工作,有力推動了本會工作的開展和全國佛教事業的發展。發揮專委會作用。本屆理事會南傳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員會、漢傳佛教教務委員會、佛教教育委員會、公益慈善委員會、權益保護委員會、海外交流委員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均召開會議,制定了各自的工作規則。其中,佛教教育委員會和公益慈善委員會召開了3次會議。佛教教育委員會制定了五年工作規劃,組織編寫了全國佛教院校本科生通用教材。公益慈善委員會到青海玉樹等災區進行了慰問並捐贈善款。文化藝術委員會組織了“中國佛教協會首屆書畫慈善義展”,先後在江蘇無錫靈山梵宮、北京民族文化宮、陝西西安進行了展出。藏傳佛教工作委員會、南傳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員會,為《藏傳佛教寺廟主要教職任職辦法》《藏傳佛教寺廟經師資格評定和聘任辦法》和《南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辦法》的制定,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議。藏傳佛教工作委員會向全國藏傳佛教界發出了以“護國利民,共創和諧”為主題的藏傳佛教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倡議書,推動了藏傳佛教的寺院建設。各專門委員會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推動佛教事業全面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加強直屬寺院管理。本屆理事會重視直屬寺院工作,換屆後成立專門工作機構負責直屬寺院事務,草擬了《中國佛教協會直屬寺院管理辦法》,指導直屬寺院完成宗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和開展“教風年”和諧寺院創建、“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宗教活動場所掛牌等活動,使直屬寺院工作進一步規範化。換屆以來,北京廣濟寺承擔了會中佛協大量後勤保障工作;靈光寺發揮佛牙舍利供奉聖地的獨特優勢,為中佛協對外交流工作作出了貢獻;法源寺承擔了中國佛學院後勤服務工作;深圳弘法寺於XX年3月接管尼泊爾中華寺後,投入資金4000萬元進行擴建,工程總建築面積達9438平米。XX年12月,深圳弘法寺、尼泊爾中華寺聯合舉行傳授三壇大戒法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佛教界首次跨越國界在海外傳戒。各直屬寺院為中佛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助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強對省級佛教團體和全國重點寺院的指導。中佛協先後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150餘座全國重點寺院和有重大影響的寺院,瞭解情況、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困難,促進了省級佛教團體和全國重點寺院的建設。

(四)重點工作取得實效,重大活動完成圓滿

因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佛教事業前進的新形勢,本屆理事會將加強自身建設、引導信眾正信正行、積極探索弘法利生新模式和新手段、提高中國佛教的國際影響力作為工作重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工作,成功舉辦了一系列重大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加強規範傳戒工作。本屆理事會堅持以戒為師,努力端正道風、樹立學風,不斷提高僧團的綜合素質和修學水平。舉辦“全國漢傳佛教規範傳戒研討班”和“全國漢傳佛教規範傳戒開堂陪堂研討班”,對中佛協統一管理規範傳戒工作以來的成績和經驗進行總結,對傳授三壇大戒的戒本、儀軌、師資、傳戒寺院的資格、戒期管理和戒子教育等問題深入研討。在此基礎上,對《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從源頭入手確保佛教教職人員的整體素質。近年來,在中佛協提倡下,一些寺院積極開展律學典籍的研究、整理、註疏、出版工作,全國佛教界學律、持律的良好風氣逐步形成。

深入開展講經交流活動。中佛協連續5年舉辦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組織講經交流巡講,召開講經交流工作座談會,設立漢傳佛教講經交流基地,舉辦三大語系佛教代表主講的講經示範,發現和培養了一批中青年弘法人才,引領全國佛教界逐步形成讀誦、研習、講授、實踐經典的良好風氣,在促進佛教界加強自身建設、探索與時俱進的講經弘法方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國漢傳佛教界弘法利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引導信眾正信正行。中佛協針對社會上的附佛外道和愚昧迷信活動,積極引導信眾正信正行,提高鑑別和抵制附佛外道的能力,自覺遠離愚昧迷信。同時,對社會上歪曲佛教教義、玷污佛教聲譽的現象,堅決給予揭露和批駁。中佛協連續多年向全國佛教界發出文明敬香倡議,通過會刊和網站專題、與中國道教協會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等方式,宣傳佛教敬香的正確觀念,指出燒高香、燒頭香不是佛教本身的內容,也不被佛教所提倡,不贊成在網絡平台公開拍賣寺院“頭香”、“頭鍾”。倡導“慈悲護生,合理放生”,呼籲全國佛教界開展放生活動時,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採取科學合理方式。上述工作傳播了佛教的正知正見,澄清了社會對佛教的誤解,為促進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有力推動中國佛學院項目和中佛協辦公場所項目。“兩個項目”建設作為本屆理事會的重點工作,對進一步夯實本會工作和佛教教育事業的硬件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中佛協辦公會所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北京市文物局已將白塔寺西路建築面積500餘平米的房屋移交本會,部分建築在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籌備期間投入使用。中國佛學院項目取得可喜進展,完成土地徵購移交和總體方案的論證、審批工作。

舉辦本會成立60週年紀念活動。總結60年來本會工作和全國佛教事業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提出更加註重發揮團體職能作用、更加註重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更加註重在當今時代發揮佛教積極作用的工作要求,為本會未來工作指明瞭方向。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俞正聲主席接見了本會領導班子成員,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劉延東副總理出席紀念會並作重要講話。會後,全國佛教界認真學習俞正聲主席、劉延東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

舉辦佛教生命觀研討會。針對XX年底和XX年初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地區個別藏族人員的自焚事件,傳印會長在與雲南省三大語系佛教界人士座談時指出,自殺和勸誘鼓勵他人自殺,都違背佛教戒律,也與佛教人身難得、慈悲護生的教義背道而馳。

XX年1月,中佛協在四川成都舉行了以“慈心悲願、善待生命”為主題的佛教生命觀研討會。佛教三大語系和四大名山的高僧大德及專家學者4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從三大語系佛教經典和戒律出發,有理有據地對xx集團蠱惑、煽動自焚的言論進行駁斥,指出自焚和勸誘、鼓動、脅迫、支持自焚,違背佛教教義和戒律,三大語系佛教界一致反對。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為維護藏區社會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舉辦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作為本屆理事會對外交流的重點工作之一,XX年4月,中佛協與香港佛教聯合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聯合舉辦了以“和諧世界、同願同行”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和嘉賓參加論壇。論壇的成功舉辦,提高了我國佛教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展現了佛教在增進兩岸四地佛教交流,促進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方面的積極作用。

承辦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XX年10月,中佛協與陝西省組委會、寶雞市組委會聯合承辦了以“佛教與公益慈善”為主題的第27屆“世佛聯”大會,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代表、嘉賓600餘人參加會議。大會獲得了圓滿成功,受到國際佛教界高度讚譽。“世佛聯”大會首次在我國內地成功舉辦,是中佛協對外交流工作的新突破,進一步拓展了我國佛教界參與國際佛教組織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護侍佛舍利赴海外供奉瞻禮。中佛協充分發揮佛陀舍利在世界佛教徒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加強佛教海外聯誼和對外友好交流。XX年4月,為配合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在香港舉行,中佛協組織護侍佛頂骨舍利赴香港、澳門供奉瞻禮。XX年11月至12月,組織護侍佛牙舍利第四次赴緬甸供奉瞻禮。這些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內地與港澳佛教界的聯繫,鞏固和發展了我國與緬甸等東南亞、南亞佛教國家的傳統法誼。

(五)道風建設常抓不懈,教務工作取得實效

傳戒工作有序進行。中佛協在修訂完善《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基礎上,嚴格做好漢傳佛教傳授三壇大戒的審批和指導工作,把好佛教教職人員入口關。五年來,全國漢傳佛教界共舉辦傳戒法會59起,受戒僧眾27574人,為佛教事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和諧寺院創建工作取得佳績。中佛協指導全國佛教界大力開展以“教風年”為主題的和諧寺院創建活動,一批管理有序、道風端正的寺院在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中受到表彰。在XX年6月國家宗教事務局召開的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經驗交流會上,中佛協和上海玉佛寺、五台山普壽寺、北京雍和宮、無錫開原寺、深圳弘法寺代表佛教界介紹了寺院管理的成功經驗。全國寺院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普遍提高。

(六)佛教教育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佛教人才培養體制獲得突破性進展

教學規模有所擴大。據統計,迄今為止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或認可的佛教院校已有34所,在校學生4000餘人。自XX年來,每年招生和畢業的學僧各有1100餘人,均比XX年增加10%以上。

教材編寫進展順利。以中國佛學院為主,完成了《中論基礎教程》《華嚴五教章基礎教程》《大乘百法明門論基礎教程》《教觀綱宗基礎教程》等本科生教材的編寫出版任務。目前,該套教材已開始在佛教院校使用。

“兩個辦法”試點工作全面展開。目前,中國佛學院已經完成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取得佛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資格,開創了我國佛教教育的新紀元。經過不懈努力,佛教人才匱乏問題得到一定緩解,為佛教事業的發展打下了人才基礎。

(七)新聞宣傳工作創新機制,佛教文化事業成績喜人

新聞發言人制度發揮實效。本屆理事會通過新聞發言人制度,力求主動把握輿論導向,積極應對社會環境的新變化。五年來,中佛協新聞發言人通過發表談話、答記者問、召開新聞發佈會等方式,分別就假冒僧尼抹黑佛教、娛樂界和大眾傳媒惡搞佛教、西安興教寺被違規處置、“世界末日”謠言、拍賣“頭香頭鍾”以及提倡文明敬香、抵制附佛外道等社會關注度高的新聞事件和中佛協重點工作,發佈信息、表明立場,傳播正知正見、消除誤會誤解,對創新佛教宣傳工作、維護佛教社會形象產生了良好效果。

新媒體作用日益突顯。中佛協網站自XX年4月開通上線以來,通過即時新聞、專題等方式及時報道本會重大活動、重點工作和全國佛教動態,成為弘揚佛教文化、倡導正信正行的網絡新媒體平台。目前日均瀏覽量已近3000人次,影響遍及全球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傳統媒體作用繼續發揮。五年來,《法音》編輯部編輯出版《法音》月刊60期,有效發揮了會刊職能;《佛教文化》重視突出佛教的文化品位,時代感和可讀性增強,受到讀者歡迎。

文化機構穩步發展。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開展學術研究,整理館藏文物,確保了各項工作的完成。金陵刻經處完善了規章制度,完成了經版樓改造及經版回架工作,經書流通量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佛學研究成果豐碩。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承辦了“紀念趙樸初居士逝世十週年座談會”“法顯的足跡——紀念法顯西渡斯里蘭卡1600週年學術研討會”,與韓國天台宗合辦“第3屆中韓佛教學術論壇”,赴日本出席“第13次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議”,主辦“第14次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議”,與日本靈雲院國際禪交流友好協會聯合主辦兩屆“中日臨濟禪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佛學研究》年刊。中國佛學院編輯出版《中國佛學》半年刊、《劉峯全集》等佛學研究出版物,組織召開了“紀念正果法師誕辰百年座談會”。

(八)公益慈善事業創新模式、擴大規模,佛教服務社會空間進一步拓展

中佛協響應國家宗教事務局號召,倡議全國佛教界開展“宗教慈善周”活動,參加國家宗教事務局舉辦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經驗交流會,貫徹落實《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中佛協公益慈善委員會到青海玉樹等地震災區進行慰問並捐贈賑災善款,參加第27屆“世佛聯”大會“佛教與公益慈善”研討會,舉辦“中國佛教與公益慈善展”。中佛協文化藝術委員會舉辦了“中國佛教協會首屆書畫慈善義展”。各地佛教界紛紛成立佛教慈善基金會、慈善功德會等公益慈善機構,踴躍開展公益慈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XX年至XX年,全國佛教界就為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善款約18.6億元,佔全國宗教界捐款總額的62%。佛教公益慈善事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已經成為全國公益慈善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九)海外聯誼工作進入新階段,對外友好交流取得新成果

持續開展與港澳台和海外華人佛教界的聯誼。中佛協組織赴台灣出席“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大會”,參加中台禪寺舉辦的海峽兩岸和平祈福法會;赴香港出席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和寶蓮禪寺萬佛寶殿開光法會暨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研討會;接待了惟覺、星雲、覺光、圓宗、智慧長老等港澳台佛教界知名人士。在港澳台佛教界新老交替之際,增進與中青年佛教代表人士的交流聯誼。加強與海外華人佛教界的交流互動。為維護兩岸和平、促進祖國統一,增強中華文化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一步鞏固中韓日佛教“黃金紐帶”關係。中佛協舉辦了第13次、第16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組織赴韓國出席了第14次、第17次,赴日本出席了第15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赴韓國出席了XX年“蓮燈節”慶典活動。接待了韓國曹溪宗總務院長慈乘長老一行。日本“3?11”大地震後,向日本佛教組織發去慰問電,並捐贈賑災善款。接待了“日宗懇”會長持田日勇長老一行,並共同舉辦“中國二戰死難勞工超度法會”。赴日本出席了“XX京都愛國愛教 正信正行 推動佛教事業健康全面發展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佛教音樂祭”和“水谷幸正先生追思會”。傳印會長先後率團訪問日本、韓國,進一步鞏固了中韓日佛教黃金紐帶關係。

加強與各國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五年來,中佛協接待了世界各國佛教友好訪問團110餘批次、1470餘人次,接待了緬甸總統吳登盛、泰國公主詩琳通和“世佛聯”主席潘·瓦那密提等國際友好人士。同時,對外進行友好訪問,首次訪問澳大利亞等國家,加強了與各國佛教界的友好關係與交流合作。

積極參與國際佛教組織和宗教和平組織的活動。中佛協組織赴泰國出席了第九屆聯合國衞塞節世界佛教大會、慶祝泰僧王智護尊者百歲壽辰暨“聯合國衞塞節”慶典10週年紀念大會;赴緬甸出席了佛陀成道2600週年慶祝活動;赴斯里蘭卡出席了“世佛聯”第25屆大會暨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赴孟加拉國出席了國際和平大會;赴哈薩克斯坦出席了第四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赴美國出席了首屆紐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中華佛教會”成立50週年紀念活動;赴奧地利出席第九屆“世宗和”大會;提高了我國佛教界在國際佛教組織和宗教和平組織的話語權和參與度,增強了我國佛教的國際影響力。

五年來,中佛協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顯著的進步,受到了黨和政府及全國佛教四眾弟子的充分肯定,然而必須清醒地看到,其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面臨困難和挑戰,離黨和政府對我們的要求、離信教羣眾對我們的期望,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中佛協作為全國各民族佛教徒聯合的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愛國團體橋樑紐帶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務組織監督管理職能有待進一步明確和落實,三大語系佛教交流有待進一步增進。佛教界信仰淡化、戒律鬆弛、道風不振等現象依然存在,在某些地區、某些寺院且有發展蔓延的趨勢,侵蝕着佛教的肌體,損害着佛教的形象和聲譽,佛教自身建設尤其是道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地方借佛斂財,圈佔佛教名山大寺進行過度商業開發、濫建大佛,社會上假冒僧尼招搖撞騙、過度消費佛教乃至惡意抹黑佛教等現象時有發生,佛教合法權益有待進一步維護。佛教人才培養存在辦學規模小、合格師資少、生源困難、缺乏整體規劃等問題,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佛學研究存在基礎薄弱、資源整合欠缺、人才隊伍不足等問題,佛教文化傳播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佛教信眾和社會大眾的需要,有待進一步提升。佛教寺院講經弘法仍不普遍,引導信眾正信正行的化世導俗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揮。公益慈善事業組織化、專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與港澳台佛教界尤其是中青年一代的交流有待進一步增進。發揮佛教文化黃金紐帶作用,推動中國佛教“走出去”的方法和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

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取得的每一分成績,都要歸功於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各級佛教團體、各地佛教寺院的大力支持,歸功於全國三大語系佛教大德長老們的共同努力,也歸功於全國佛教信眾和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在此,謹代表中國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二、主要經驗體會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深切體會到,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發揮好佛教界的積極作用,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高舉愛國愛教偉大旗幟。佛教的興衰存亡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國家興則佛教興。愛國愛教,體現了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羣眾與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只有始終高舉愛國愛教的偉大旗幟,自覺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證佛教事業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佛教事業不斷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二)堅持“人間佛教”發展方向。踐行“人間佛教”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廣修六度四攝以利益人羣,自覺地以建設人間淨土為己任,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堅持“人間佛教”的發展方向,佛教才能歷久彌新,彰顯對現實社會人生的積極意義。

(三)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依法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是本會的重要職能,也是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為法治建設發揮積極作用的重要方式。佛教界不僅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還要關注和參與立法進程,積極向黨和政府建言獻策,堅持通過法治方式、合法途徑解決涉及自身權益的重大問題。

(四)堅持正信正行,不斷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正信正行,是佛教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的基本要求。正信,就是皈依三寶、深信因果、樹立正知正見;正行,就是以戒為師、勤修三學、覺悟解脱,就是護持三寶、敦倫盡分、奉公守法。只有堅持正信正行,不斷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才能樹立佛教清淨莊嚴的社會形象,鞏固佛教事業健康發展的大好局面。

(五)努力發揮積極作用。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是黨和政府對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羣眾的殷切希望,也是當前社會歷史條件下,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發揮佛教界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和法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才能體現佛教的時代價值,為佛教事業的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

(六)密切聯繫信教羣眾。信教羣眾既是佛教事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佛教團體聯繫服務的對象。佛教團體只有本着“知恩報恩”精神,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密切聯繫和切實服務信教羣眾,滿足信教羣眾的信仰需求,引導信眾正信正行,維護信教羣眾的合法權益,才能充分調動信教羣眾的積極性,為佛教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這些經驗和做法,對佛教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該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堅持和發揚。

三、今後五年的主要工作

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黨和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促進宗教關係和諧,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鼓勵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羣眾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和法治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為佛教界踐行“人間佛教”思想,投身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偉大事業提供了寶貴機遇、開闢了廣闊空間。佛弟子要積極響應時代呼喚、勇於擔當歷史使命,推動佛教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邁上新台階。

今後五年,中佛協圍繞《章程》規定的宗旨和任務,應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發揮團體職能作用,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中國佛教協會和地方各級佛教協會,是佛教事業健康發展的組織保障。要繼續發揮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的職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團結帶領全國佛教徒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繼續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為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制訂和完善提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繼續推動以法律方式解決關係佛教界合法權益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拓寬佛教界服務社會的渠道和空間。密切聯繫三大語系佛教四眾弟子,切實維護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羣眾的合法權益。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進一步明確和落實佛教團體的教務管理職能,加強佛教界內部事務的自律管理。進一步加強對省級佛教協會的指導、支持,推動省級佛教協會建設邁上新台階。進一步推動三大語系佛教交流,密切各民族佛教徒的感情,維護佛教界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面,充分發揮三大語系佛教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祖國統一的積極作用。

(二)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推動佛教事業健康全面發展。佛教自身建設是佛教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加強佛教自身建設,要以信仰建設、道風建設、人才建設、教制建設、組織建設和文化建設為綱要,以戒定慧三學為依歸,以正法久住、四眾和合、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為目的。

漢傳佛教界要繼續抓好規範傳戒工作,配合政府宗教工作部門進一步做好佛教教職人員備案和佛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工作,不斷加強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根據《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的要求,認真做好傳戒的統籌安排和審批工作。強化對傳戒師資、受戒戒子、承辦傳戒法會寺院資格的審查監督。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受戒人員信息採集工作,建立相關數據庫,實現受戒信息網絡化。主辦傳戒法會的省級佛教協會要加強傳戒指導,規範傳戒儀軌,培訓傳戒人才。承辦傳戒法會的寺院要嚴把僧人素質關、傳戒法會質量關,做好戒子的教育引導工作。各地寺院應始終堅持早晚課誦、過堂用齋、半月誦戒、冬夏安居等基本宗教生活;發揚六和精神,促進僧團和合,大力開展和諧寺院創建活動;教育引導僧眾在嚴持戒律的基礎上,學修並重,解行一致,不斷提高僧眾的形象威儀、品格氣質、佛學造詣和修證境界。

藏傳佛教界要努力發揮藏傳佛教在維護藏區穩定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加強佛教團體建設,協助政府做好藏傳佛教管理工作,更好履行在活佛管理、僧尼資格認定、經師評聘、學經班管理等方面的職能,推動藏傳佛教寺院管理規範化、長效化、機制化;帶領廣大僧尼和信教羣眾學習瞭解中央治藏政策方針,強化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大局意識;督促藏傳佛教寺院認真落實《藏傳佛教寺廟管理辦法》《藏傳佛教寺廟經師資格評定和聘任辦法》等法規制度,鞏固“兩個專項”工作成果;加強聯繫服務工作,關切和迴應廣大僧尼和信教羣眾的現實需求;積極發揮藏傳佛教愛國代表人士的引領作用,對教理教義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闡述,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出新的貢獻。

南傳佛教界要加強人才建設,針對僧人數量減少、空寺現象增多、佛寺教育萎縮、高素質僧才匱乏等現象,積極制定南傳佛教人才培養方案,協助和推動政府加快建設中國巴利語系佛學院,繼續選送優秀學僧到東南亞、南亞佛教大學留學深造,以及採取在雲南舉辦講經交流會等多層次、多渠道的辦法,從整體上提高南傳佛教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要組織力量開展南傳上座部佛教典籍的編譯整理工作,將其系統地轉化為民眾可理解和掌握的文字,並在南傳佛教地區推廣使用;推進南傳佛教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南傳佛教在保持當地文化傳統、促進社會和諧、增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以及促進與東南亞、南亞佛教國家友好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開展佛教弘法事業,引導信眾正信正行。要積極開展契理契機的弘法利生活動,充分發揮佛教文化疏導心理、淨化人心、涵育道德的獨特功能。在全國佛教界繼續提倡“文明敬香”、“慈悲護生,合理放生”。支持和引導寺院開展居士教育,引導在家居士正信正行、護持三寶、敦倫盡分、奉公守法,自覺抵制附佛外道和迷信思想的不良影響。繼續舉辦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和講經交流巡講活動,充分發揮講經交流基地的作用,引領全國佛教界大力開展講經説法,深入挖掘和弘揚佛教緣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圓融等有利於社會和諧和健康文明的思想觀念。鼓勵地方佛教協會和寺院開展講座培訓、禪修淨心等靈活多樣的弘法利生活動,面向社會,接引大眾,向社會傳遞清淨和諧的正能量。

(四)發展佛教教育事業,加強佛教人才培養。發展佛教教育,加強人才建設,是一項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關乎佛教的發展與未來。要探索新時期辦好佛教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優化配置全國佛教教育的資源和力量,探索建立院校佈局合理、功能多樣互補的佛教教育體系,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快中國佛學院新校舍項目建設,爭取早日建成,為成立佛教大學創造條件。繼續推動佛學院教材編寫工作。在試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全國漢傳佛教院校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審和全國漢傳佛教院校學位授予工作。繼續支持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人才建設。鼓勵支持各地寺院營造適合人才成長的修學環境。

(五)發展佛教文化事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三大語系佛教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優秀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佛弟子要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努力傳承佛教文化,積極弘揚中華文化,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發揮應有作用。佛教界要將文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重視佛學研究和佛教文化事業,充分挖掘弘揚佛教文化寶藏中適應時代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內容,為公民道德建設作出新貢獻,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添正能量。

繼續辦好佛教媒體和佛教文化機構。本會要繼續辦好《法音》《佛教文化》《佛學研究》雜誌和中國佛教協會網站,辦好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金陵刻經處等佛教文化機構,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進一步發揮佛教媒體和文化機構在宣傳宗教政策、弘揚佛教文化、流通經典法寶、開展佛學研究、促進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引領作用。

加強佛學研究。發揮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在佛學研究領域的作用,整合教內外研究資源,聯合學術界積極開展多角度、跨學科、系統化的佛學研究,編輯出版佛學研究論著和期刊,通過設立研究課題、舉辦學術研討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推動佛學研究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促進佛學研究國際交流,不斷提高佛學研究的國際化水平。

發展佛教文化事業。進一步發揮理事會文化藝術委員會的作用,促進佛教文化藝術創作、展示、研究和人才培養,做好佛教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支持有條件的佛教團體和寺院成立佛教文化藝術機構,舉辦佛教文化藝術展演,創新佛教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進一步推動佛教文化事業發展。

(六)大力開展公益慈善事業,拓寬佛教服務社會空間。開展公益慈善事業是佛教的優良傳統,也是踐行“人間佛教”、服務社會、利益人羣的重要舉措。要充分發揮理事會公益慈善委員會的作用,通過“宗教慈善周”等活動,進一步發揮引領作用,促進佛教公益慈善活動從分散化、個體化、單一化,向規模化、社會化、多樣化發展。鼓勵支持各地佛教界成立公益慈善機構,創新運作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拓寬慈善領域,挖掘慈善內涵,將佛教公益慈善活動常態化、深入化、持久化。積極倡導“依正不二”、“身土不二”的佛教環境理念,鼓勵支持全國佛教界將植樹造林、美化環境、愛生護生等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行動作為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內容,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不懈努力。積極傳播慈善文化,使佛教慈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吸引更多佛教善信和社會人士投身慈善事業,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既發揮濟世利人的功能,又起到化世導俗的作用。

(七)繼續開展與港澳台和海外華人佛教界的聯誼工作。佛教是兩岸四地人民和海外華人華僑共同的精神紐帶。要充分發揮佛教優勢,進一步加強與港澳台佛教界和海外華人佛教界的交流聯誼。更加註重與港澳台中青年佛教人士的交流互動,繼續完善兩岸四地佛教界聯誼機制,不斷拓展交流平台,為維護港澳社會的繁榮穩定,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發揮積極作用。中國佛教要積極走出國門,在海外華人社區開展弘法活動、傳播中華文化,進一步增強海外華人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向心力。

(八)繼續開展對外友好交流。佛教是中國與東亞、南亞、東南亞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文化橋樑,也是與世界各國佛教徒友好交流的精神紐帶。我們要繼續辦好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完善交流平台和機制,加強中韓日佛教黃金紐帶關係。鞏固發展與南亞、東南亞佛教國家和地區的傳統法誼,增進人民感情,促進睦鄰友好。進一步開拓與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歐美佛教界的友好往來和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佛教組織和宗教和平組織的活動,參與世界宗教對話,不斷提高中國佛教界在國際佛教事務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繼續辦好世界佛教論壇,不斷增強中國佛教的國際影響力。古代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外貿易之路,而且是佛教弘揚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民族融合之路。佛教界要發揮獨特優勢,開展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關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宗教對話,推動佛教文化遺產的區域共享與聯合保護;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關國家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推動中國佛教走出去,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貢獻力量。通過對外友好交流,為促進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發揮積極作用。

各位代表:我們的事業神聖而偉大,我們的使命艱鉅而光榮。讓我們高舉愛國愛教偉大旗幟,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勇猛精進,開拓創新,為開創中國佛教事業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努力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9pln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