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信息技術在教學的能力研究》工作報告大綱

《信息技術在教學的能力研究》工作報告大綱

尊敬的領導、同事:

《信息技術在教學的能力研究》工作報告大綱

大家好!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師,或是由教師出身的領導幹部,對自己的教學都有很好的認識,我也知道,大家的教學能力都很強,業務知識也很突出,所以我在作出我的研究報告後,也請大家能夠認真的對我的觀點進行總結,找出我的缺點,我會做好的。不過目前來説,我的研究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

一、對課題研究的認識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前,基礎教育正在着力研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要價值取向的創新教育,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而創新思維能力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支柱。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優點,在學校教學中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發揮傳統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開闢一條新的高效的途徑。

鑑於此,我們提出了《利用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這一實驗課題。我們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在實踐中將創新的理念轉化成可借鑑的模式和經驗,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創新之路,讓我們的老師在研究過程中樹立新型的人才觀和教學觀,讓我們的學生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學習,勇於探究,大膽創新,為日後能成為一名適用於信息社會的綜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價值。

創新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態,既是指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也是指一種積極的自我激勵的活動過程。思維活動積極,才能產生創新。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創新思維是創新人才智力的核心。

以計算機、校園網和因特網為主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和學科教學,用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特別是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着力在教育活動和學科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批判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等得到更好的培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將來成為創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二、研究過程:

(一)根據實情,制定方案。

方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課題的開展。認真制定課題方案是課題實施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課題研究方法案的制定。在制定方案時,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通過認真調配,細緻分析,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總的實施方案,然後按照總方案要求,各實驗教師進一步細化目標要求,找準切入點,找到結合點,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實施計劃,為課題的順利開展邁出堅實的第一步。為了論證課題的可行性及價值,我們查閲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學術論文。通過學習我們對如何制定規範、科學的研究方案有了更直觀、更詳盡的瞭解,對該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對作文評價方式的改革、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對課題中心詞的界定,對課題的過程管理、調查報告的撰寫等有了較清晰、較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完成了研究方案的初稿。

(二)課題組的組建。

課題研究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要求參加研究的人員必須有濃厚的興趣,必須要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樂於奉獻,圍繞本課題不斷進行學習、探索、實踐,才能使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進行,按時完成,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在組建課題組的時候,我們依據自願申報的原則吸納課題組成員,目的在於吸納對此課題感興趣的成員,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進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科研質量。我們根據《利用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的實驗研究的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導處協調下精心挑選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組成了一支團結一致、致力科研的實驗隊伍。

建立健全了實驗組成員的實驗考核制度,將實驗組成員的工作效果與個人中工作績效掛鈎,並納入到個人考核中。對實驗中表現積極、成果顯著的教師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保證實驗按計劃順利實施,達到預期效果。

(三)優化軟硬件環境

1、加大投入,添置硬件。我校擁有學生用機60台,教師用機60台,微機室2個,有高標準的多媒體教室1座。學校先後投資建成了校園網,將學校內的全部教室、功能教室、辦公室接入青州教育城域網。我校多方籌措資金,為實驗的順利實施提供相應的經費和物質保障,為實驗的開展提供了所需的客觀條件。

2、創建學校地理網絡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形成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優越環境。它的建設是開展《利用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這一實驗課題的根本保證。我們在購買了k12和科利華地理學校資源庫的基礎上,由課題組成員自主設計並完成了國中地理主題資源網站建設,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資源庫,為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校園育人環境奠定基礎。

(1)資源收集、製作、分類

內容規劃:確定資源建設的具體內容,按教學大綱和課程目錄的順序劃分要建設的資源的詳細內容。

資源徵集:分配各實驗老師資源徵集任務,在任務分配時要考慮到各個教師的特長,儘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保證資源徵集的質量。

資源審核:對徵集到的資源進行審核,篩選和優化,整合並確定資源的等級,為優質資源入庫做準備。

(2)資源數字化

利用濰坊佳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主題資源網站管理與應用系統”對資源進行整合。批量或單個將資源存入數據庫中,在入庫時要對資源的所有屬性進行預校驗,確保資源庫中數據的準確。地理教學資源分為地理教學基本元素材與地理教學集成元素材兩類。基本元素材包括:文本、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集成元素材有課件、課案等。基本元素材供地理教師自己組合課件時使用,集成元素材是已經組合好的課件,地理教師可以在地理教學中直接使用。實現對資源的快速檢索,用户可通過查詢註冊信息庫,快速、準確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資源的註冊信息,並且通過存儲地址或者有關描述使用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教育資源並加以利用。

它是一種具有開放式性,功能強大,以用户為中心的新型管理系統,實現對多種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分佈管理,從而實現資源數字化和資源檢測自動化。

(四)組織培訓,提高認識。

1、多次組織課題組成員外出培訓和校內研討。對課題組成員進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使課題組成員熟練運用和掌握電腦的操作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地進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題組成員普遍學習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處理軟件的使用,如操作系統、文字處理、上網瀏覽等。XX年2月份到2009年4月份期間還多次組織課題組教師參加了校教導處組織的網頁製作培訓、主題資源網站的使用等相關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教師們在各類現代技術的考核中過關率達100%。為了鼓勵教師們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學校還組織教師們進行了一次課件製件比賽。比賽前教師們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積極練習,在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競爭的熱潮,比賽中各顯身手,使教師們課件製作水平大大提高。另外,袁安全、王華東等老師還經常利用空餘時間,給老師們技術方面的指導,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技術保障。

2、通過有關建構主義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及評價方式的理論學習,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現代教育意識。

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研究的實效性,課題組人員多次從網上、書刊上選擇理論和實踐文章組織理論學習。教師們開展了關於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討,做了學習筆記,加深了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地理課堂教學及評價和建構主義理論的認識。同時,教師們把自己在網上搜索到的有關文章學校網站上“我的學習”一欄中供大家學習。通過學習組員們不斷接受新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增強實驗能力和責任感。

另外,我們還積極地“走出去,請進來”,向兄弟學校學習,向專家行家請教。參加學習的教師在集體交流中把其他學校的好課介紹給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動態帶回了學校。

3、通過相應的培訓,使實驗班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技能。課題組據隨機編班、隨機確定的原則,確定了試驗班,並在信息技術老師的配合下,於XX年6月到12月期間對實驗班的學生分階段有計劃地進行了電腦操作技術。通過這些培訓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為順利進行網絡教學打下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1)對學生進行了word文字處理的培訓,教會學生文字輸入、複製、粘貼,以及有關文字處理的方法;還教給了學生ppt及簡單動畫的製作方法。為了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效果,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我們也組織實驗班的學生舉行了一次文字輸入比賽。比賽中評出了各年級的一、二三等獎。通過比賽激發了學生們練打字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強化練習,提高了他們的打字速度和技巧。

(2)對學生進行了上網搜索、瀏覽資料、下載等操作的培訓,教給學生蒐集資料、處理信息的方法。

(3)對學生進行熟悉校園網站上發表文章、編輯文章,和老師、同學、網友進行網上交流的培訓。

(五)加強過程管理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積極開展“以老帶新,師徒結對”等活動,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全體實驗教師的素質,成為既能上好學科課程,又能開展實驗研究的多面手。為了使本課題得以順利實施,我們加強對課題研究的管理,作到管理規範化,操作程序化,研究一體化。為了使課題計劃落到實處,我們主要是抓住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1、組織信息技術網絡環境下地理課堂教學的研究課,組織老師進行聽課、評課。在此期間,課題組在學校的組織下,先後由劉美玲、王桂蓮等老師展示了《中國的土地資源》、《中原之州-河南省》等網絡評講實驗課。老師們按照要求在課堂上勇於實踐、大膽探索,從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能力入手,作了一系列的探索。課堂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利用主題資源網站進行自主互助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優化評價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引導學生如何評價他人,或根據他人評價如何修正提高,學生在教師有的放矢的指導下,自主評價,自主修改,不斷提高。同時,老師們以研究課、公開課為中心,加強備課、討論、上課、評課、總結等方面的工作,推動了本課題實驗的深入開展。課題實施中採用“學習—研討—開課—再研討”的形式,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

通過本課題研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地理自主互助探究式學習模式,突出學生主動參與探究、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完成教師的角色轉變,即由知識的傳輸者變成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幫促者。

初步形成了網絡環境下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模式,探索並總結出有效的評價方式和交流方式。

2、我們還積極組織參加各種與信息技術、地理教學有關的比賽,鼓勵和指導學生在校園網上發表自己的個人作品。通過一個階段的努力,實驗班學生文字圖片處理、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之同年級學生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地理素質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將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要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我們不光要學習一些理論材料,撰寫一些學習筆記、研究小結或論文,更重要的是要將課堂真正落實為研究的主陣地,因而規定課題組教師每人每學期要上一堂校級公開研究課,反映研究情況。每學期必須上交一篇實驗課教案,由實驗課教案為基礎,課題組成員共同交流研究課過程中的得失。

4、及時進行科學的經驗總結,撰寫教學實驗論文、教學反思。為了提高實驗教師撰寫課題研究論文的質量,我們對課題組的老師加強了論文寫作的指導,促使課題組教師善於積累,積極撰寫反思自己研究動態的論文,將課題研究深入化。

同時,課題組要求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在參與聽課、研究活動以後,都要寫出相應的教學反思,要求反思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通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不斷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達到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與評價的新模式。

(六)總結經驗,深化推廣。

我們特別注重課題研究成果物化及資料的積累和整理。我們把課題研究資料分為課題研究管理篇、過程篇、資料篇、成果篇四大類,並逐一分項整理成卷。管理類建立了制度職責、研究方案、計劃總結等;過程篇建立了文件簡報、活動記錄、教學設計等;成果類建立了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研究論文、教學反思、課題研究文集、課件光盤等。資料篇建立了學習資料、應用資料、典型課例、教學個案等,各類資料詳實完備。

三、實驗的作用與成效

通過課題的研究:

1、創設信息技術與中學地理相結合的新型學習環境,構建了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地理自主互助探究式學習模式,促進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實驗教師不斷依據教學理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及進行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結構,並進行教後分析。通過反覆實踐,完善的課後信息蒐集、整理和分析逐漸摸索出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國中地理自主互助探究學習模式。

其基本環節如下:

創設情景--自主學習--活動探究--合作建構--拓展應用--總結評價

自主互助探究學習模式設計以學為中心,以情境創設為前提,以問題驅動為導向,引出學習主題,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自主學習,實時查閲信息資料,協作完成對問題的探究、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素質。

2、建立和完善了信息技術環境下地理課堂教學教育評價的新機制。一個科學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讓他們顯示各自的能力,使之各有所長、各有所取。

我們逐步探索構建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地理思維能力課堂綜合評價量表”,從信息意識的樹立、學習內容的拓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方法的變化、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同時構建了“利用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檢測細表”,用於對學生在課堂上創新思維能力的檢測和評價。

3、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建立和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優化了中學地理教學。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的新型教學環境,構建自主互助學習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動手,協作探究,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實現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素質。

在此過程中,師生建立起了和諧健康關係,並且互為依存、互相促進,教師、學生、教學媒介高效互動並且優化組合,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揚,道德情感和價值追求得到充分的昇華和提高,個性特長和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滿足,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從而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展現,創造能力和智力潛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發揮。

在各級各類創新大賽中,張少朋、王新鎮的科技論文《禁絕含磷洗衣粉,遠離水污染》、王寧的電子報刊《青荷》獲濰坊市二、三等獎。張雲龍的《海上升明月》、國敏的《沙塵暴的思索》等18篇電子作品獲市級以上獎勵。

4、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科研型、實踐型教師。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明顯提高,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參與研究以來,老師們在工作中經過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三年中,課題組教師共撰寫優秀論文36 篇,教學案例或實錄15篇,開發、製作多媒體課件、主題網站40多件。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9年度徵文中,王同訓的《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協作研究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報告》獲一等獎,袁安全、王華東的《天山南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獲優秀獎。在省級科研論文評審中,王同訓的《利用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劉向明、王同訓的《淺談地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王桂蓮的《自主探究學習,創新地理課堂教學》獲一、二等獎。《江蘇省》、《認識地球》、《中國的土地資源》等課件獲省一、二等獎。《主題資源網站的建設和應用》等20多篇論文獲地市級獎勵。

四、問題與努力方向

1、師生的信息素養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需要他們的全程互動,師生信息素養水平是關鍵,如何加強師生信息技術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提高是今後研究進程的關鍵。

2、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地理自主互助學習的模式有待具體細化。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國中地理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符合教學實際,但可以借鑑的經驗卻不多,這給研究工作增大了難度,所以,課題組教師還必須經歷“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探索過程。

3、創新能力的檢測量表有待完善。

創新思維的測量與評價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不能僅通過各種測試問題來判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應將測量結果與創新活動中的表現結合起來,綜合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儘管前進的道路上會有許多的困難與曲折,但迎難而上、敢於拼搏正是第一線教師所特有的精神,我們將腳踏實地、一如既往將課題研究工作進行下去,課題的結題並不代表這一探討的結束,它將成為新的起點,成為其他課題研究的又一有力的墊腳石。

教學是需要我們不斷的進步的,我們的教學就是為了學生服務,為了整個社會的發展,為了我們國家的將來能夠順利的發展下去,我們一定要將我們的學生教育好,將他們培養成祖國的棟樑之才,我相信我會做好的,我會積極努力的!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68egk4.html